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语文常用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常用表现手法(一)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
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代表着思乡),“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如《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操作数•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在这门课程中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表现手法,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高中语文表现手法,并探讨如何拓展这些手法。
首先,比喻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比喻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达到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目的。
比喻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为了拓展这个表现手法,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比喻形式,如直接比喻、暗喻、拟人化等,以及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喻对象,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夸张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使文章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夸张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强调某种观点或揭示现象的本质。
学生可以通过恰当运用夸张手法,使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同时,要注意夸张的使用应该符合文章的整体主题和氛围,避免过度夸张而影响文章的可信度。
另外,排比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排比是通过对一系列事物进行并列或对比来强调其中的共同点或差异,以达到强化语言的目的。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有力和有吸引力。
为了拓展这个表现手法,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排比形式,如对仗排比、倒装排比等,以及使用一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词语或句子,从而使文章更加有感染力和引人入胜。
最后,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互对立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凸显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具辨析性和深度。
为了拓展这个表现手法,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对比形式,如对立对比、相似对比等,以及选取一些具有鲜明对比的事物或情境,从而使文章更加醒目和有力量。
总之,高中语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和拓展这些手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运用这些手法的同时,学生也应该注意手法的合理运用,使其符合文章的整体风格和主题。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相信学生们能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答题常见的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答题常见的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2、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情因景现所以借景在诗中出现,情也在诗中出现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通过景让读者感受到情,全诗皆是景物描写,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封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4、以情驭景:情感在前,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
05全国卷唐李华《春行即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确定不了是以上哪一种就叫情景交融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是借助于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物通常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意象。
莲菊松竹梅等,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观书有感题西林壁7、衬托①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突出周在作者心中的地位②反衬以动写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8、乐静写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9、渲染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
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10、点面结合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和想象。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 1.狭义:
赋比兴、象征、曲笔(对面落笔)、 动静结合、抑扬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 合、以小见大、用典、联想、想象等。
2.广义:基本上所有的手法都可以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景结情、借景抒 情、修辞、描写手法等,答题时一般是广 义上的表现手法,即所有的手法,找最突 出的)
1、渲染(正面):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 气氛。
• 本写“怨”,而一二句却欲擒故纵,欲抑先扬,
突出少妇天真无忧不知愁,后两句笔峰陡然一沉,
感情“抑”了下来——“忽见陌头杨柳色”,刹那
间,陌头柳色牵动了少妇的春心,勾起了她无限的
眷恋和苦闷:“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恨,更
深一层地写出少妇内心痛切的离愁别恨。前之景
愈乐,后之情愈悲;前之兴愈浓,后之怨愈深。
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想象、虚写
悬想 (对写),诗人有情感要抒发,有 相思要寄托,不直接写“我”如何,而 是展开想象,设想对方面对此情此景, 会怎样,
1.更自由地展现作者理想的情景,丰富 诗文内容。 2.更能表现所抒发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描写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渲染全 诗沉郁悲哀(凉)的气氛。
2、烘托(侧面):突出本意。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 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 态来侧面衬托,突出罗敷的美。
衬托(两者主次分明)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
揭示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抑扬结合:可避免诗情的直白呆板,变直抒其情为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表现手法是高中语文基础学问,在古诗词鉴赏题中会考察到。
高三网我整理了高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一.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1)引用即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诗词、(典故)等),其主要起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作用(如:增加(文章)文采和(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等,详细见“引用”专题)(2)对比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使事物的某种特征更鲜亮。
(3)衬托即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
其主要作用: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
(4)象征是通过对某一特定的详细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详细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给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白描即用最朴实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照实地勾画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白描手法的作用有许多: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进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呈现情操品质;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精确、语言凝练;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用白描手法,可使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6)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导言: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情感、揭示主题或展示故事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做出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拟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感染力。
三、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极端放大,以突出该特点的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对照之下更能凸显主题。
五、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七、设问:用问句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
设问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使句子结构平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九、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之与正常语序相反。
倒装手法能够增加句子的独特性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十、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十一、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话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十二、叙述: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结果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叙述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十三、抒情:通过深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同身受。
高中语文几种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一、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二、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概述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2)议论文:强化××论点。
(3)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答题模板如下:
1.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 表现手法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语言生动等。
拓展:
1. 记叙:叙述人物的经历、事迹或描述事件、景物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2. 描写:对人物、环境、事情、景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以突出形象、表现主题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塑造形象,突出主题,使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等。
3. 议论:对人和事物进行判断、评价,发表意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揭示文章中心,点明论点,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等。
4.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作用:表达作者的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等。
5. 说明: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释说明。
作用:解释说明事物或事理,使文章更通俗易懂,更具说服力等。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描绘、展示角色、情节、氛围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描述:用文字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外貌、性质、特点等,增强读者对作品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3. 独白:由一个角色独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回忆,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
4. 思想描写:通过对角色内心的思考、感觉、观察等的描写,展示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动作描写: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肢体语言的描写,展示角色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
6.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 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搬到人的地位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事物具有生动、感性的形象。
8. 反讽:通过用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言辞或态度来嘲笑、讽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人物,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
9. 并列与对比:通过并列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10. 暗示:通过间接的言辞、象征性的描写等手法,暗示和提示出事物的真实含义和内在联系。
11. 借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情感、思想、氛围等。
12. 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3. 时间推移: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4. 超现实主义描写:通过运用超现实、梦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15. 叙述顺序: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顺序,如倒叙、正叙、交替叙述等,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疑问,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16. 插叙:在主线故事情节之外,通过插入独立的小故事或情节,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高中语文中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有五种:(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表现手法主要分为三大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描写手法分为: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修辞手法:略说明方法有:(1)举例子。
(2)分类别。
(3)列数据。
(4)作比较。
(5)画图表。
(6)下定义。
(7)作诠释。
(8)打比方。
(9)摹状貌。
(10)引资料。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以下24种:1、联想: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
2、铺垫:作用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对比(对照):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象征: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
5、衬托: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作用是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
7、照应:作用是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正侧描写:作用是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
9、虚实结合:作用是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作用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11、直抒胸臆:作用即景抒怀。
12、借景抒情:作用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作用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作用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15、动静结合:作用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作用是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特征。
17、以动衬静:作用是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作用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作用是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20、开门见山:作用是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22、以小见大:作用是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23、悬念:作用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作用是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
高中语文常用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艺术特色)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总分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对偶(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比喻(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借代(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排比(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反复(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对比(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反问(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引用(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顶针(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便于抒发气势贯通的感情)通感(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5、艺术风格: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 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来展现对象的特点和细节,以增强阅读者的感知和体验。
作用- 增强形象感受:描写手法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文中事物的形象特征,使文章内容更加鲜明。
- 增加代入感:通过描写细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 烘托氛围:透过描写手法,作家可以巧妙地营造出各种氛围,让读者对故事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
2. 比喻手法比喻手法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诠释和理解所表达的意思。
作用- 增加形象感受:比喻手法能够用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抽象概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夸张表达:通过运用夸张手法,比喻可以更好地强调一个特点或感情,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 归纳概括:比喻可以将复杂的事物或概念简化为一个具体的比喻形象,便于读者快速理解整个事物的实质。
3.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作用- 强调差异:通过对比,可以更鲜明地展现事物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
- 突出主题: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观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阅读的吸引力。
- 增加张力:利用对比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增加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4. 推理手法推理手法是通过合理的推理和逻辑思维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推理过程。
作用- 引发思考:推理手法能够让读者进行逻辑推理,激发对主题和问题的思考,并提升阅读体验。
- 阐述观点:透过推理手法,作家可以逐步展开论证,为文章提供合理论据,增加说服力。
- 推进情节:在叙事文中,推理手法可以带动情节的发展,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以上所列举的是高中语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每一种手法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运用合适的手法能够丰富文章内容,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文体的要求灵活运用这些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常用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常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高中语文有哪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呢?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常用表现手法,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常用表现手法(一)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一、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二、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语文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
语文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3、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5、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6、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7、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呼应。
方式:①结尾与开头;②行文与题目;③后文与前文等。
8、拟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从而引起共鸣。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扩展资料
常见表现手法有什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
表现手法的作用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高中语文常用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用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姓名:学校:专业:学号:高中语文常用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的艺术手法。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该类艺术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在古诗词鉴赏题中会考察到。
小编整理了高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供参考。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
表现手法也包含了修辞手法。
答表现手法应首先考虑修辞手法(见修辞手法专题)。
另外,还有以下常用表现手法:
(1)引用
即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诗词、典故等),其主要起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作用(如:增加文章文采和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等,具体见“引用”专题)
(2)对比
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使事物的某种特征更鲜明。
(3)衬托
即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
其主要作用: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
(4)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