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他个人的经验为证(请你读一读): –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 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 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 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 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 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 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 需要毫无帮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
丁肇中
美籍华裔物 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 得者
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 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 格,探察、探究。 • 物,物体、事物。 • 致,达到、得到。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课题即是论点)
“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 • 出自《大学》。
•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 纲领的一部分。
作者对《大学》中 “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 • 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 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 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知,他怎么证明的? • 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 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 • 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 度”——有代表性。
作者认为王阳明 “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 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 上做。”
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 物致知精神?
• • • •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 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 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
自由论坛
你对这一课还有什么见解? 请你在讨论中展示你的思想、知识和 文采。
•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朗读: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 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 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怎样实验?
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 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 现是什么? •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 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 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 常常不知所措了。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 先看作者怎样主张,再补充自己见解 看谁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主张: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 有计划的探测。 •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 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
阅读6-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 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朗读:
这两个“意义” 是什么意思?
“意思” 或“含义”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 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 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 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 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 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 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真正的格物 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 •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 索; •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 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作者的“新的认 识和思考”的结 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果是什么?
•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 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 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归纳练习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 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 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 了的。 • 不仅如此,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 的。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阐明应该有格 物致知精神? • 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 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 格物和致知”; • 举了自己由于受传统教育不知吃了多 少苦头的事例,证明受传统教育的中 国学生有“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 点。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 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 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阅读2-5自然段
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 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是什么书? •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和《论语》《孟 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是儒家主要经典。
作者用什么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 “用功”加引号指什 而轻视实验”? 么?文中有答案。
阅读最后一段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 格物致知精神?
•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 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 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 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