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地球一我们的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地球一我们的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f1da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a.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地球一我们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我们的家》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爱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好和脆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环保意识,但是对于地球的全貌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结构、生态系统等。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基本情况2.环保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地球仪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在哪里吗?”、“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等,让学生思考地球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球仪等道具,向学生呈现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结构、生态系统等。
同时,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地球的美好和脆弱,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魅力和需要保护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地球的调查任务。
任务包括:地球的位置、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生态系统等。
通过这个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地球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爱护地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b69c2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b.png)
搜集展示
从身边事入 手,才觉得与 自己息息相 关
过渡:目前全球环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引起了全世界 人民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议、制定法律等 方式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活动一:规则制约行为 1、讲述《巴黎协定》签署
认真学习了 解相关的法 律、法规和协 定。 了解《巴黎协
通过对《巴黎 协定》的了解 让学生意识 到环境保护 已经上升为
系.呼唤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学习
实践作业:搜集身边环境污染的案例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我们的家园》 单元 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人们的消费行为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树立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3.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旅游经历说 人类生存的
1、出示图片展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一 说 祖 国 的 地点,也能激
2、鼓励学生说一说他们所掌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 大美环境,感 起 学 生 对 未
例和旅游经历。
受美好生活。 来 世 界 的 探
过渡:曾经我们与自然是那么和谐美好,然而随着人口 认 真 观 看 视 索。
蓝色星球便是我们可爱的家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所 地 球 在 宇 宙 会有些抽象,
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这节课,我们一同了解我们的 中 的 自 然 情 通 过 视 频 让
生存家园——地球。
况。
抽象的东西
具体化。
讲授新课 师:小时候,我们仰望星空,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鼓 励 学 生 把 带 着 儿 时 的
部编版道法六下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
![部编版道法六下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1b1ffcc7931b764ce1553.png)
部编版道法六下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技能目标: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遭到破坏我们将无家可归。
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呢?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地球-我们的家园》。
二、我们生存的家园:师:课件出示课本第28页的《活动园》,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生: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分组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很好,(板书)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三、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0页的《活动园》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地球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生: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分组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师:(板书)地球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的《活动园》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谈一下你的感想。
生: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分组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是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师:(板书)以上事例生动的说明了,人类如果随意的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四、我们共同的责任: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2页的《阅读角》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人类为了保护地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生:认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分组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教案设计3课时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教案设计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2bf2d750029bd64793e2c41.png)
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说课教案设计3课时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地球——我们的家园》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第四课。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共同的世界”第6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而编写的,与本单元的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一起组成“共同的世界——地球环境”这一学习主题。
本课一共有三个框题,分别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和“我们共同的责任”,计划三课时。
《我们生存的家园》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侧重从环境认知的“知”角度予以展开,其核心内容是突出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的唯一性,从正面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另外两课时一起形成由“知”到“行”的逐层递进逻辑关系。
《我们生存的家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萌发感恩与保护地球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二、学情分析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六年级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对地球已有了初步的认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但由“知”到“行”,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
在课前学情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诸如“地球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人与自然有哪些和谐相处的智慧”等问题的回答上,显示出在知识的系统性、情感的激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本课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深度的学习探究过程,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准备也显不足。
如“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就属于层次较高的探究问题,需要学生关联、整合多种信息进行深度学习,经历对比找出支撑的论据,关联多个信息,并将信息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等思维过程,最终得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结论,这样才可能为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与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含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含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1de76f4431b90d6c85c783.png)
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2课时+知识点归纳总结单元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初步感知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懂得珍惜地球,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珍惜地球资源的意义,初步学会一些保护地球环境和在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护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用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创新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防灾避险的意识。
道德教育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法治教育点: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2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对地球、月球和火星的生存环境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得出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最佳选择。
2.知道科学家正在为创造人类生活的另一个家园而做出努力,感受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
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3.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造成对地球的威胁。
4.意识到保护地球、珍惜资源、人人有责,逐步形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
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造成对地球的威胁。
3.意识到保护地球、珍惜资源、人人有责,逐步形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这个话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既熟悉又感兴趣,平时就耳闻过学生谈论“探索第二个星球”,具备通过互联网来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能力,但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比如有的了解人类在尝试探索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颗星球,却不了解人类试图创造第二个地球等。
他们能对已有材料呈现的现象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存在片面性,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引导,进行深入地思考。
四、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登月、探索外太空的资料;分析现在地球的环境问题,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其危害。
4《地球—我们的家园》 教案+反思
![4《地球—我们的家园》 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347d4014791711cc791779.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备课课题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
2.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3.认识了解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重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难点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你对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了解多少呢?会不会时常想象地球上存在着外星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引入课题——《地球——我们的家园》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的地球,为关爱自然作铺垫引入课题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我们生存的家园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
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学生思考: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宇宙空间很大……”“我们能不能利用……”……阅读下面资料,再想一想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资料一:资料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八名科研人员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提示:地球孕育了人类生命,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思考交流学生分组阅读资料后,讨论发言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生存基础。
认识到地球是至今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培养学生尊。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优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7941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a.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现状,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能力,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家园的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家园的现状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地球家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家园有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地球家园?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球家园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家园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活动一:了解地球家园的现状及环境问题教师活动: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探讨地球家园的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球家园的现状及环境问题,培养其分析和归纳能力。
3、活动二: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内容,并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具体实例,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活动三: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师活动: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或听过的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引导,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 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 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aa78d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4.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我们的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的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展开。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数据和事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环保意识,但对地球的整体认识还不够全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地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知道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情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2a7e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6.png)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学会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珍惜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学会珍惜地球和保护环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一、启发活动(15分钟)•列举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危害行为,让学生思考对应的正面行为。
二、学习目标与导入(5分钟)•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我们的家园。
三、学习新知识(20分钟)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基本特征。
2.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四、活动探究(30分钟)1.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并汇报;2.室内观察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改善环境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2.告诉学生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六、课外拓展(5分钟)1.给学生介绍环保法规;2.鼓励学生在家里和社区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时间安排活动时间启发活动15分钟学习新知识20分钟活动探究30分钟总结归纳10分钟课外拓展5分钟总用时80分钟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讨论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7a9989a76e58fafbb0031c.png)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1、思考:(1)为什么科学家们那么急迫地想要找到人类的“第二家园”呢?(2)人类的活动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2、视频:环境污染、人口暴涨、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3、过渡语: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4、活动园:下面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课本第30页)5、活动园:日本水俣病。
6、讨论:(1)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告诉我们什么?(2)请你选择某个方面的环境问题,查阅资料,说说其带来的危害。
然后,仿照水俁病的案例,试着也画出类似的关系图。
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最终将会危及人类自身。
课堂小结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总结提升板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循环经济(2)清洁能源(3)环保材料7、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以下任意一个任务并合作完成(1)为什么说里约奥运会的奖牌为历届奥运会中最环保的奖牌?(2)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国庆阅兵庆典上,有哪些环保创举?(3)阅读课本第33也活动园,并说说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新能源的开发有什么重要意义?8、过渡语: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的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9、保护环境,我们在行动:世界无车日、熄灯一小时、植树节……10、保护环境大行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11、小小环境观察员:(1)请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活中你们所发现的环境小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及当堂试题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及当堂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c0827e16fc700aba68fc72.png)
4.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2.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了解地球给与人。
教学难点:初步归纳出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理由,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生了解如果离开地球,人类是否还能生存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地球的介绍》视频2.师:看了刚才的视频资料,你了解了什么?3.师:浩瀚的宇宙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星球,但是有一颗它很特别。
蔚蓝色的它或许是茫茫宇宙中唯一有大里生命繁殖,有着人类文明的星球。
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不但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
4.揭示课题:4.地球——我们的家园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我们生存的家园(一)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1.图片欣赏我们壮美的祖国河山。
2.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师: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或凶猛的飞禽走……这一切构成了可爱的地球王国。
人类依靠地球赐予的自然之物生存或繁行,人类更应该爱护珍惜这些资源。
4.思考: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进行资料展示(3)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能生存吗?(4)师:那我们又可不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美国在之前就做了尝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8名科研人员满怀希望地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但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布失败。
5.学生说感受6.师小结:在太阳系中,其他星球没有具备地球赠与生命的一些条件,所以也就很难有生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2124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4.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我们的家园》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实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位置、地球的特点、地球上的生命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环保意识。
他们对于地球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系统。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地球的特点和生命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位置和特点,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2.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位置和特点。
2.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球的魅力和脆弱。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保护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布置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指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爱护和保护。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奇迹,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70c8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d.png)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我们的家园》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环保意识,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的科学知识掌握不深,对地球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引导和实际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特点,知道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会保护地球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知道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会保护地球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球相关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制作PPT。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3.环保材料:垃圾袋、一次性筷子、水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美,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特点吗?人类活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精品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2828b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6.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地球——我们的家园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下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
2.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3.认识了解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生存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难点: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破坏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让学生感受地球,为关爱自然作铺垫。
引入课题——《地球——我们的家园》,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我们生存的家园。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人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生存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地球的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
思考交流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下面资料,再想一想能否回答问题:“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资料一:学生分组阅读,认识到地球是至今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地球的公德意识。
资料二:让学生了解“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孕育了人类生命,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其他星球缺少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氧气、水等。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讨论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其他星球无法替代的地位,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环保意识。
播放视频——地球上的美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地球上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的环境。
学生活动:欣赏视频,思考问题。
小组活动:让小组选择图片中的一个案例,讨论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求:1.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发言前先说本组选择哪个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资料一:
资料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
八名科研人员计划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生活两年,为今后人类登陆其他星球建立居住地进行探索。
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提示:
地球孕育了人类生命,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其他星球缺少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氧气、水等。
播放视频——地球上的美
问题:你觉得这些画面美丽吗?想不想让它们一直保持这样的美丽?
它们可爱吗?(PPT呈现各种动物图片)
小组活动:
请小组选择下图中的一个案例,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要求:
1.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发言前先说本组选择哪个案例
2.小组每个成员谈谈自己的观点
3.记录员做好记录,整理
4.派代表上台发言
呈现图片内容:
⏹浙江乌镇: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
⏹哈尼族人的村寨:森林——村寨——梯田学生分组阅读
资料后,讨论
发言
观看视频,讨
论交流
分组自由讨论
认识到地球
是至今唯一适合
人类生存的环
境,培养学生尊
重爱护地球的公
德意识。
感受地球给
为人类和其他生
物提供生存场
所,激发学生关
爱自然,尊重自
然的环保意识。
——水系
相关链接: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
亲。
他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饥;她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蓝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住酷暑严寒。
——[ 美国 ]房龙《房龙地理》播放视频——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问题:看完视频,你有何感受呢?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过渡)
目标导学二: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负重,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类的破坏力……(PPT图片展示)
自主阅读课本第30页
下面的图片分别反应了哪方面的环境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伤害?
自主阅读结束后,与同桌讨论交流问题,随机抽取同学进行回答,动起来吧!
燃煤电厂正在排放废气(图片)
(提示:空气污染,人类会患上呼吸道疾病等)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图片)(提示:海洋污染问题,对鸟类、海洋动物和植物、人类及海洋环境都有危害。
)
沙漠面积悄然扩大(图片)
(提示:土地沙漠化,会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
海平面上升(图片)材料阅读
观看视频讨论
交流
阅读了解
思考交流
讨论,学知识
认识到地球
是人类美好的家
园,我们每个人
都要爱护它。
了解当今人
类对地球的破
坏,顺利过渡到
第二目
认识环境问
题的严峻性
进一步认识
人类对自然的破
坏程度,同时了
解自然遭受破坏
后所带给人类的
影响
(提示:温室效应,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
)
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图片)
(提示:生态资源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水土流失等。
)
播放视频——蝗灾入侵亚洲
想一想:蝗虫灾难的出现会给我们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自主阅读31页的内容:
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是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主要是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
(1)肢体表现:感觉障碍、疼痛、麻木、无力、步行困难、共济失调、偏瘫、震颤等。
(2)精神症状:精神迟钝、性格异常、智力迟钝、大发作性癫痫、发笑、意识模糊、惊厥等。
(3)其他神经系统障碍:咀嚼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耳聋、视力障碍、斜视、畏光等。
小组讨论: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人们健康为代价,要坚持绿色发展观念。
请参照下面的图示,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图片呈现)
•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
•海水污染
•鱼虾中毒
•人类疾病
小结:
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默默奉献的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
自主阅读
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
图片讨论
了解今年蝗
虫灾害的出现
认识并反思
人类自然相处不
和谐后,给人类
带来的危害。
培养学生发
展经济不能以牺
牲环境和人们健
康为代价,要坚
持绿色发展观
念。
认识到破坏
自然,必将受到
大自然的惩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