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建高塔》优秀公开课教案1
建高塔教学设计
篇一:建高塔教学设计6、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篇二:建高塔教案建高塔大溪小学龚德清【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胶带、筷子。
教师准备:电风扇、直尺、纸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放课件)大屏幕显示:左边的是输电铁塔,中间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右边的是通讯铁塔。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26《建高塔》(教案)建高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建筑物中的支撑结构,了解如何设计一个稳定的高塔。
2. 学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来建立高塔。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2. 学生会员各自准备的材料,如牛奶盒子、纸板、竹竿、胶水、纸杯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并讨论不同的建筑物,如高楼大厦、桥梁和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是如何支撑自己的?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3. 教师解释:建筑物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结构来支撑自身,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建高塔。
步骤二:实践活动(25分钟)1. 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指导教师。
2. 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他们将要使用的材料,并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创意和建议。
3. 学生小组开始设计并建立自己的高塔。
他们可以使用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行搜集材料。
4. 指导教师在建设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活动。
步骤三: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完成高塔建设后,他们将展示自己的成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高塔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物的稳定原理。
3.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他们对自己设计的高塔的评价。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建筑物中稳定结构的重要性。
2. 学生对自己的高塔进行评价,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会做出哪些改进?四、巩固与拓展1. 鼓励学生参观真实建筑物,并观察、分析其支撑结构。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建筑物设计的原则,如稳定性原则、平衡原则等。
3. 指导学生设计并建立更加复杂的建筑物,如桥梁、摩天大楼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建筑物中的支撑结构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高塔优秀教案
建高塔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建高塔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高塔建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
3. 学生能够合作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概念:向学生介绍高塔建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例如平衡、稳定性和重心等概念。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高塔建造成果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探究:3. 知识讲解:讲解高塔建造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例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等。
4.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高塔建造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和设计思路,以加深他们对高塔建造的理解。
实践操作:5.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建造一个高塔。
6. 设计规划:要求学生在纸上设计他们的高塔,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等。
7. 材料准备:提供一些常见的材料,如纸杯、纸板、牙签等,供学生使用。
8. 建造过程: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使用提供的材料建造高塔。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与评价:9. 展示高塔: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建造的高塔,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建造过程。
10. 评价与讨论: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每个小组的高塔,讨论其优点和改进之处。
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对其他小组高塔的评价和建议。
总结与延伸:11.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他们在高塔建造过程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并总结高塔建造的关键要素。
12. 延伸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高塔建造,例如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设计更高的高塔。
教案评估:1. 学生对高塔建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展示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学生对其他小组高塔的评价和建议。
教案扩展:1.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他们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设计不同类型的高塔,比较不同设计的稳定性和高度。
2. 引入数学元素,让学生计算高塔的高度、重心位置等数值。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塔的结构特点,认识塔的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探究塔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塔的结构特点及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塔的稳定性原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塔的结构图片、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塔模型、实验器材(如橡皮泥、竹签、水杯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尺子、手电筒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塔的结构图片和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塔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塔的高度与稳定性有什么关系吗?(3)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入新课。
2、探究塔的结构及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结构图片,分析塔的特点。
(2)提问:塔的高度与稳定性有什么关系?(3)学生分组观察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塔模型,记录观察结果,讨论塔的高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3、实验探究塔的稳定性(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塔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座更高更稳定的塔,如何提高桥梁的稳定性等。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3)分组进行方案展示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5、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提问: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中的相关内容。
(2)设计一座具有特色的塔,并解释其设计原理。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塔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观察塔的结构时,部分学生缺乏观察的耐心和细致度,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
《建高塔》教学设计
《建高塔》教学设计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建筑高塔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高塔的设计原理:包括结构原理、平衡原理和力学原理。
2.高塔的设计要素:包括高度、面积、稳定性和美观性等要素。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一些知名的高塔,如埃菲尔铁塔、迪拜塔等,引发学生对高塔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高塔为什么能够稳定地屹立不倒?高塔的设计有哪些要素?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高塔的设计原理:结构原理、平衡原理和力学原理。
通过图解和实例给学生讲解这些原理的具体意义和应用。
2.介绍高塔的设计要素:高度、面积、稳定性和美观性等要素。
解释每个要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高塔建设项目,并讨论其设计要素和实施方案。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并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步:设计方案展示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高塔设计方案,并解释他们考虑的设计要素和实施方案。
2.学生可以利用图纸、模型或计算结果等方式,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第五步:班级评选1.班级全体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和最佳展示。
2.评选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对自己设计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将来从事建筑设计等相关领域。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2.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设计思路和创意,并对其他组的设计方案给予建设性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设计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分析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意程度,评价其对高塔设计原理和要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观附近的高塔或建筑工地,了解真实的高塔建设过程和现场管理。
2.组织学生参加建筑设计比赛或科技创新活动,展示他们的设计能力和成果。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引入感兴趣的高塔设计,激发了学生对高塔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埃菲尔铁塔
建成时间:1889年 高度:324米 位置:法国巴黎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41年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奥斯坦金诺电视塔
高度:540米 位置:俄罗斯莫斯科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8年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广州塔
建成时间:2009年9月 高度:610米 位置:中国广州 保持世界最高建筑时间:3个月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东京晴空塔
建成时间:2012年2月 高度:610米 位置:日本东京 世界第二高塔
教科版《建高
哈利法塔
再增加1根吸管会怎 样呢?要是加2根、3 根……,又会怎样呢?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怎样做能使塑料饮料瓶更加稳定立在桌面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挑战不可能”的规则
•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先动脑设计塔的构建形状、方法以及预计所用吸管 的数量,然后按照设计的图纸进行创作。(5分钟动脑设计时间)
• 小组制作“高塔” 材料只能使用规定数目(20根)以内的吸管和纸粘土, 其他材料一概不允许加入。
• 吸管高塔“塔身”必须悬挂一钩码,钩码所在位置须离开桌面高度20厘米 以上。
教科版《建高塔》精品教学课件1
试一试:
让我们在3分钟的时间内,用6根吸管 “搭建”一座塔吧!
最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教案1
《建高塔》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3.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4.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5.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效果。
教学重点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上不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和经验,采用简单材料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小剪刀、筷子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利用框架结构可以用较少的钢材建造很高的铁塔。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高塔,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高塔?(课前让学生搜集了有关高塔的资料、图片,尤其是对自己的家乡的高塔进行了观察、了解,为学习本课知识做好了铺垫。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有关家乡及世界著名高塔的图片。
(运用电教手段,将世界著名的高塔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世界的高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对人类杰出的建设成就感叹之余,会对高塔的有关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控究欲望。
)二、新课学习1.小组讨论:你知道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它们要承受:本身的重量、其他重压、侧面来的风的力量。
)2.活动一: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⑴提出实验要求,实验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瓶口向下)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上)怎样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上,且装入沙子或水,让底部重一些。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避免了无的放矢,提高了探究的效率,)⑵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注意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⑶小组交流,归纳分析出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学生能想到把物体下面做大些、重些,上面做小些、轻些,物体就不容易倒了。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节内容位于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教材中。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他们对于身边的建筑物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在《建高塔》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2.难点:如何设计和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中的建筑物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塔吊模型等。
2.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建筑材料(如积木、纸杯等)、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高大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能够稳定地站立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建筑物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如三角形稳定性、地基作用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和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高塔,并介绍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用的稳定性原理。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反馈。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改进高塔的设计,使其更加稳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建筑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和发现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发现和探究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塔模型、建筑材料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建筑材料,如积木、纸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开始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如何使塔更稳定、如何增加塔的高度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塔,并分享建造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会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建造塔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科学建高塔(教案)
小学科学建高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结构与稳定性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加强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应的教材、PPT或黑板;2. 学生准备:纸、铅笔、量尺、建筑模型积木或材料。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高塔的图片,并思考它们是如何建造而成的;2. 引发学生对于建筑结构与稳定性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上下均衡原理等;2. 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原理。
步骤三:课堂实践(60分钟)1. 分发纸、铅笔、量尺给学生,每组给予一定数量的建筑模型积木或材料;2.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所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3. 学生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组员充分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4.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尝试。
步骤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建造的高塔,并向全班讲解自己所运用的原理和思路;2. 全班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提出问题、分享建造过程及心得体会;3. 教师对于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课后自主设计和建造另一座高塔,挑战自己的创造力;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或工具进行建造,比如纸杯、果冻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加强了沟通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展示与互动交流,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建筑结构与稳定性的原理。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提供不同难度的建筑模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科学《建高塔》
《建高塔》说课稿尊敬得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就是来自综合组得,很高兴能与同组得华老师一起参与吉韵杯这个大舞台。
今天我说课得内容就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得第六课《建高塔》。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得说课。
一、说教材《建高塔》就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得第六课。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得形状结构特点。
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得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得稳定性问题。
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与归宿,中间用胡萝卜做实验与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得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得特点。
但就是,像塔一类物体得稳定性原理得思考就是缺乏得,学生对“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得物体稳定性就是具有一定得认识得,潜意识中大部分就是知道这么一回事得,但缺乏数据(证据)得支持。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课得教学目标由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组成。
我就是这样设计这三部分得:1、科学概念:认识框架铁塔得结构特点就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而且类似这样结构得物体稳定性好。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简单得材料,研究物体不容易到得秘密,同时学会制定与修改方案,能展开基于证据得研讨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科学、用科学得思想。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不仅就是教材得要求,而且还符合了科学课要以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为主得要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首先说教学重点,我得教学重点设计为:1、物体稳定性得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其次说教学难点,我得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发现更多得规律。
我这样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就是因为实验探究就是本课得中心,很多结论得得出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得出。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建高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高塔的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力学和建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重力、稳定性和支撑等。
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塔的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和解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高塔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和高塔,引发学生对高塔稳定性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3.数据分析: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高塔稳定性的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关于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5.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高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塔稳定性实验材料 | 结构 | 稳定性 |—— | ——– | —— |材料1 | 结构1 | 高 |材料2 | 结构2 | 低 |材料3 | 结构3 | 一般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建高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建高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并了解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六课内容,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到为起点和终点,中间过程用塑料体稳定性问题,本科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难点:将物体稳定性的探究应用于生活实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建高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今天六个小组分别代表六只建筑队,向大家推荐自己(生)
今天老师带领六支建筑队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观赏古今中外的塔类建筑,大家愿意吗?(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这些铁塔。
2、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并写出猜想。
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1》在建塔之前做一个实验:
1、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
2、塑料瓶怎样放不容易倒?
3、怎样做塑料瓶不容易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6 建高塔》教科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6 建高塔》教科版 (1)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有关高塔建造的基本知识。
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高塔为背景,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对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建造高塔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鼓励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学会使用辅助工具建造高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合作意识,勇于挑战自我。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建造高塔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设计高塔的结构,使其稳定性和高度达到最佳平衡。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自主发现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高塔的建造任务。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有关高塔的图片、视频和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学具:为学生准备建造高塔所需的材料,如积木、纸杯等。
3.辅助工具: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高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让学生初步了解高塔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材料和辅助工具,尝试建造高塔。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建造高塔的经验和心得。
第六课 建高塔教案1
第六课建高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高塔受到哪些力的影响;(2)知道影响物体倒伏的因素有哪些;(3)通过探究,运用影响物体倒伏的因素来搭建高塔;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物体倒伏的因素,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尝试猜测后运用一些已有知识去解释验证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相同的两个矿泉水瓶;水;透明胶带;细竹棍;学生:大、中、小三个塑料瓶。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数学上学过了三角形稳定性,在上一节课也学习了框架结构的坚固性,学生通过教师展示能较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相对来说,学生在解释猜想上面平时接触不多,表述的科学言语准确度还需要强化练习。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问:大家用纸牌搭建过塔吗?你认为能搭建多少层?师,电子白板展示相关图片。
2、高塔展示:(1)师电子白板展示一些著名的高塔,引导生观察每个塔的特点;(2)师问: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回忆框架结构的特点,师白板展示结论。
(3)高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抽生回答师在小结:重力、风阻力。
3、探究活动一:哪个瓶子不容易倒?(1)师出示两个矿泉水瓶,一个空瓶,一个半瓶水,让生说一说哪个容易倒,为什么?抽生回答说一说理由后教师用书扇风验证,再总结。
(2)师将两个空矿泉水瓶,其中一个口向上,另一个口向下,让生说一水哪个容易倒,解释理由后师验证再总结。
(3)以上两点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抽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做法运用这个知识点。
4、探究活动二:建造不易倒的高塔。
(1)生阅读教材上面说明,师强调要求:限制材料,限时间15分钟,不限制方式,比赛两种效果,一个是比最高,一个是比最抗倒。
(2)各小组进行搭建,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展示成果,教师验证效果。
5、反思: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以及框架结构的特点,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因素去总结思考。
师电子白板展示结论。
6、课堂练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建高塔教科版 (1)
《建高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二、教学重点:1、物体稳定性的探究过程。
2、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进行反思。
三、教学难点:将物体稳定性的探究结果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剪刀、猜想填写单、A4纸一张。
教师准备:三个一样大小的塑料瓶、沙、漏斗、纸板。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猜想进入探究的主题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塔的图片,边欣赏边介绍,让学生观察塔的结构,找出它们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呢?2、教师继续追问:这样高的塔为什么会历经百年甚至千年而屹立不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塔,板书塔3、你有哪些猜想?将你的猜想给同桌说一说,并把你的猜想填在记录单的猜想栏中,写得时候要简洁、明了。
(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并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台说猜想(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先来做一个小实验1.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三个空塑料瓶和一些沙子自行设计实验,找到下面三个问题的答案。
要求:把塑料瓶放一放,高度一致,抽生上台亲自摆放怎样放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怎样放最不容易倒?摆好后,叫学生说原因抽生上台测试,说体验1号瓶和2号瓶比较(结论,底面大,支撑面积大)2号瓶和3号瓶比较(面积一样,底部重)归纳出物体不容易倒的一般方法,出示课件:要使物体不易倒,可以用那些方法?增加底部的重量或面积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发现来建一座高塔。
板书建高塔(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1.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大小塑料瓶三个、吸管、水、沙、剪刀、不干胶要求:(1)充分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2)开拓创新,设计出又稳又高的塔2.讨论设计建高塔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建高塔》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 建高塔》教科版 (1)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不同材料和结构对塔的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到各种建筑塔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建筑塔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进行实验和探究时,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建筑塔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对塔的稳定性的影响。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塔的相关原理和术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建筑塔的结构和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塔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搭建自己的高塔,并观察和记录不同结构和材料对塔稳定性的影响。
3.成果展示: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4.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总结建筑塔的相关原理和术语,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2.6 建高塔》2.教学重点:不同材料和结构对塔稳定性的影响3.教学难点:建筑塔的相关原理和术语4.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建高塔》课件-精讲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力的作用呢? 观察铁塔,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LOGO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动动手,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一、建一个“高塔”,比比哪个组做 的塔又高又稳定又漂亮。 二、实验限时15分钟。 三、实验注意安全。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验证我们的“高塔又高又稳 定: 一、看看我们的“高塔”,比一比它 们的高度。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不倒翁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大树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为什么高塔不 容易倒的科学道理 。
因为:高塔的构造是上轻下重,上小下 大,空气阻力小,根基深,高塔就不容易倒。
台北101塔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小学科学 (教科 版)《 建高塔 》精讲 课件1
思 考: 一、看一看材料、看看可 以用那些方法让塔变得更 稳固,怎样建让塔更高? 二、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比一 比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6 建高塔.docx
《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重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①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②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2、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3、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3、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学反思】学生对铁塔特点的认识很清晰,能比较容易找出铁塔不倒的原因。
在设计高塔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些学生知道可以用吸管扩大底部的面积,还有同学在塑料瓶的连接处也用上吸管,使塔连接处更加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高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教学重点】
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准备】
1. 教师材料:课件、电风扇。
2.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水、筷子、透明胶、长尺、铅笔与水笔、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课前呢,老师将我们班所有人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支建筑队,你们向大家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学生介绍)
组甲:我是梦翔队,梦翔!梦翔!我心飞翔,小组最强,畅游梦想!耶!
组乙:我是奇胜队,奇胜,奇胜,出奇制胜!耶!
组丙:我是奇思妙想队,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试试才知道组丁:最接地气队,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
师:好,那今天你们的身份是建筑队的一员,老师今天就要教大家如何建造一座“高塔”,当然,这里的“高塔”我们要加引号。
好,在教大家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些世界上举世闻名的塔。
(师放课件)
(教师展示几幅著名塔的照片,以及简单介绍塔的特点)
大屏幕显示:左边的是输电铁塔,中间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右边的是通讯铁塔。
师:这些高大的铁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1:风力。
生2:它们自身的重力。
生3:雷击。
生4:风的阻力。
生5:拉力。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是否跟它们的结构有关呢?
生:有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并把你们组的猜想写下来
生1:三角形结构。
增强稳定性
生2:框架式结构。
生3:多边形结构。
生4:上轻下重。
生5:上小下大。
生6:里面是空的。
空气阻力小
师:你还有哪些猜想?将你的猜想填在记录单的猜想栏中,写的时候要简洁、明了、可以分若干条。
(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并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
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师: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
(板书:建高塔)
师:在建塔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实验。
大屏幕显示:1、塑料瓶怎么放塑料瓶最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倒立。
)
大屏幕显示:2、塑料瓶怎么放塑料瓶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并在里面放一些沙。
)
大屏幕显示:3、怎么放,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在里面放一些水,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
)
师:你为什么这样放?
生1:在塑料瓶里放一些沙。
因为上面轻下面重些。
生2: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
因为可以固定。
师:同学们,有谁说说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倒的实例吗?
生1:大树。
生2:房子。
(教师放课件)
大屏幕显示:(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倒的实例的图片。
)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开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塔吧!。
(教师放课件)
大屏幕显示:1、讨论设计建高塔的方法。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哪些材料?要考虑材料的特点。
②用什么方法让高塔不易倒?
③我们的高塔设计图。
3、建塔要求:让我们的塔又高又稳。
4、限时十分钟。
师:我们建塔时要注意安全,同时会评出优秀的建塔队。
各小组动手建塔。
师:各小组都建完吗?
生:建完了。
师:下面,有请小小检测员上台。
小小检测员上台说明检测高塔的标准:
A、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B、用斜倾纸板的方法检验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
C、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检测员到各建筑队去检测并记录。
记录员宣布结果。
优秀建筑队汇报本队建高塔的方法。
师:通过实验,你的结果与你的猜想相符吗?
学生汇报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风阻小。
(板书: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风阻小。
)
四、欣赏群塔,谈收获
师:大家对自己的猜想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比较验证,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世界各地的塔。
(点击课件)
师:联系生活实际,与塔的结构相类似的有吗?
生:……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建高塔
--搭扑克牌塔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对塔的认知,激发对塔的热爱,明白创意源于生活,创意改变生活的道理。
2、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设计、制作个性化的、有一定创意的塔,发展组织规划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
3、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检视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与角色功能;透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觉察自己与他人正向的特质。
教学重点:
(1)团队合作,搭建不容易倒的扑克牌“高塔”,在活动中体会创意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习有效评价。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有创意的“高塔”。
教学方式:活动为主线(团队活动、评价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吹风1个,3米长电源插座1个,1张评分表,
软尺1根;
(2)学生准备:每组1盒扑克牌、1盒回形针,1把剪刀,每人1张学习单。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值日生组织同学们看“迈克尔的石头平衡艺术”视频。
二、课堂教学
1、引入:
把1元的硬币平放在1张直立的扑克牌上,慢慢移动扑克牌,将硬币移入纸杯内,感受扑克牌带来的乐趣及平衡的神奇。
2、搭建扑克牌“高塔”。
(1)、欣赏名塔,感受创意
教师课件呈现国内外五座名塔,讨论交流塔的特点及创意元素。
东方明珠塔、广州塔、哈利法塔、埃及金字塔、埃菲尔铁塔。
小结:大家观察欣赏了这么多塔,谁来说说这些塔的共同特点?(2)、揭示本课任务
假如让你设计,并且用扑克牌和回形针搭一座高塔,你又有什么样的创意呢?
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就是“建扑克牌高塔”。
(3)、活动提示:
①、材料及工具:1盒扑克牌、1盒回形针,1把剪刀。
②、任务:利用扑克牌、回形针搭建一座稳定、不容易倒的扑克牌“高塔”。
③、扑克牌塔面临的三个挑战及参赛要求
A、高度测试:
B、抗震测试:
C、抗风测试:
D、违规的作弃权处理
E、倾斜的高塔也不能参与评比。
(4)、个性设计、小组优化、动手制作。
①各人在“学习实践园地”上设计;(科学实践园地22页,把塑料瓶、橡皮筋改为扑克牌、回形针)
②小组讨论,确定方案,落实分工;
③动手制作。
3、评价活动
(1)、发给学生学习单(一张工程施工图)
(2)、学生思考:
①、整个活动进行中,你在图中的哪个位置?
②、你觉得小组中有谁站在房顶?你观察到同组的同学的贡献是什么?
(3)、学生发言,老师点评。
三、课后组织
1、各小组收拾整理器材。
2、布置下一节科学课要准备器材。
板书设计:
建高塔
--搭扑克牌塔
塔的特点:
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很高、很稳定、色彩丰富
3、造型多样、美观,功能各异
搭建扑克牌塔要求:
1、抗风
2、抗震
3、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