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摄影的生态美学意义
摄影艺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摄影艺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也是自古至今的艺术家们进行艺术活动,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源泉。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转型加速,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五千年来凝聚的文化精华逐渐开始忽视的遗忘,少数传统艺术文化正逐渐萎缩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因此,对于传统的艺术文化传承已成为当今艺术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摄影术以其强大的瞬间记录功能和纪实特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传统中国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探索精髓,认识在新的视觉文化的时代潮流。
将摄影术与文化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为实现文化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传统文化是国内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是多彩的民族特质和风貌汇聚而成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摄影作为一种世界艺术,在发展革新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融合着各民族的艺术。
摄影虽然诞生于西方,但是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对于摄影有着极强的影响。
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摄影这种被全世界人们共同接受的艺术,同时不断的吸收着各民族艺术的精华。
国画、书法、诗词等等经典文化,都为摄影的艺术语言表现提供了丰盛的借鉴方式。
中华民族世代所传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文化,以及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当今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主题等等各方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
二、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摄影艺术是一种年轻的现代艺术形式,人们往往用它来表现时尚,记录生活。
大多数的人们还是将眼光锁定在人文事件上或者美丽风光。
很少有人会想到和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相结合。
其实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滋润,这种艺术形式只能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
从横向联系来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各个艺术之间也有着稳定的联系,各个艺术之间也是相互借鉴共同形象和创作。
《生态摄影佳作欣赏》课件
生态摄影的重要性
生态摄影能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珍贵性,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 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摄影的主题
野生动植物
通过捕捉野生动植物的独 特瞬间,展现它们的美丽、 力量与生机。
自然风光
拍摄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将山水、天空、日出日落 等美景呈现给观众。
生态环境与保护
记录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活动,唤起人们对环境问 题的关注与行动。
三、生态摄影的技巧
1 充分了解被摄物体
2 选择合适的光线和构图
了解被摄物体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惯等, 能更好地捕捉到它们真实的一面。
利用自然光线与构图技巧,营造出更具 艺术感和表现力的影像。
呼吁大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共同 努力构筑美丽家园。
希望通过本次分享,能够激发更多人加入环 保行动,共同守护地球的美丽与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4 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器材
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拍摄,展现出 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变化。
根据摄影主题选择适合的相机、镜头等 摄影设备和器材,确保作品更出色。
四、生态摄影的佳作欣赏
精选一些生态摄影的佳作,展示出世界各地摄影师记录下的生态美景与动植物的精彩瞬间。
野生动植物摄影作品欣 赏
《生态摄影佳作欣赏》 PPT课件
# 生态摄影佳作欣赏
生态摄影旨在展现自然界的美丽与脆弱,通过镜头记录下动植物的生态行为、 自然风光的壮丽景色,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一、引言
生态摄影是记录与传达自然界美与脆弱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摄影艺术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向世人 呈现大自然的奇观与魅力。
“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
“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一、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的定义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通过创意构图、光影运用、色彩搭配等手法,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情致,展现出一种既古朴典雅又富有现代审美的摄影风格。
二、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的特点1. 精神内涵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正是通过这些丰富的内涵,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影像之中。
2. 构图讲究意境: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构图的布局、景物的选择和角度的把握,表达出特定的审美情感和氛围。
3. 色调高雅柔和: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追求高雅柔和的色调,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烘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4. 灵活运用中国元素: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传统建筑、古典家具、书法绘画等,摄影师灵活运用这些元素,使照片更具中国风格。
四、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的代表作品1.《山水画卷》:这组作品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意境融入到摄影之中,通过运用光影的变化和构图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山水画卷的氛围,展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神韵。
2. 《古典园林》:以古典园林为背景,通过灯光的照射和构图的布局,展现出古典园林的幽静和雅致,呈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3. 《中国画意境》:这组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融入到摄影之中,通过灵活运用光影和色彩,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美。
五、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对现代生活的意义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它通过摄影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当代观众,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也为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中国风意境创意摄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创意构图、光影运用和色彩搭配等手法,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情致。
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
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体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民俗文化被认为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感悟和表达。
同时,自然环境也是民俗文化的源头,它们互为依存,相互交融。
首先,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住在深山的人们因为环境的限制,在气候、地形等方面都与平原地区的人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服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的研究更为深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既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又能让人们更加融入自然环境中。
其次,自然环境也是民俗文化的源头和灵感来源。
自然环境中的山川、水泉、星空等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和灵感,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人们形成了一些美丽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
例如,苗族民间故事《三院六娘》中,六娘泣血而得到的美玉就寓意着山川湖泊中的珍珠;舞蹈《采茶歌》则借助茶树的形态和采摘动作,展现了劳动和自然的美妙融合。
这些民俗文化通过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表现,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再者,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正是自然环境赋予了民俗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而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引导和规范着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地区,人们一直将“养生”视为最重要的一项活动,这种“养生”既包含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蕴含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尤其是对宜宁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使当地自然资源得到长期保护和利用。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民俗文化,也进一步推动了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保护。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它们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神韵和生态景观。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应当不断升华民俗文化中蕴含的自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生态摄影如何通过摄影保护大自然
生态摄影如何通过摄影保护大自然摄影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也是传达信息和表达感情的有效工具。
生态摄影作为一种专门关注大自然的摄影形式,不仅能够展现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本文将探讨生态摄影如何通过摄影保护大自然。
一、大自然的美景生态摄影通过摄影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呈现给大家一幅幅艺术作品。
摄影师利用镜头捕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脉、翠绿的森林、湍急的河流和壮观的瀑布等等。
这些照片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也能够激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当人们欣赏到这些照片时,会更加珍惜环境,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记录生态变迁生态摄影在记录大自然的同时,也记录了生态的变迁。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正在逐渐消失。
生态摄影师通过捕捉到的照片,记录下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和保护这些物种,还能够让大众更加了解这些动植物的价值和所面临的威胁。
通过生态摄影记录的过程,人们对于保护这些物种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得以提高。
三、呼吁环境保护生态摄影作品常常通过展览、出版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借此机会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生态摄影师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作品常常展现了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森林砍伐等问题的严重性,提醒人们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生态摄影的影响力不仅是局限于具体的展览或出版,它也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等渠道传播,进一步扩大了保护环境的呼声。
四、倡导可持续发展生态摄影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要为未来的世代保留足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摄影,我们能够看到许多自然资源的枯竭、破坏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的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种方式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关心环境,并采取可持续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生态摄影师通过其作品,传达可持续发展的信息,鼓励人们为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一、生态美学概念的引入生态美学是对生态环境与美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呼吁。
二、生态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1. 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学思想。
2.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传统园林艺术中,自然山水与建筑艺术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生态美学景观。
例如,苏州的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自然的景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的追求。
3. 尊重自然的伦理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强调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4. 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态价值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交融。
古代农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决定农事活动,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意义1. 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呼唤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美学的价值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通过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学,可以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一、文化传统与摄影创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诸多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摄影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对摄影师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和”、“和谐”、“天人合一”等思想,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们常常通过构图、色彩、光影等元素来表现和强调和谐之美,追求内心真挚、情感深沉、自然纯真的审美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题材与内容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自然、生命、人文等方面的尊重和关怀,这也在摄影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许多摄影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摄影作品展现出古典文化、传统艺术、历史建筑、民间风情等内容,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对摄影技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绘画、书法、工艺制作等艺术形式,这些形式对摄影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都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在摄影创作中,许多摄影师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和借鉴,将传统的艺术元素和技法融入到摄影作品中,使得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更加独具韵味,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风采。
在当代的摄影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得以充分展现,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有对当代文化的创新和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摄影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传承。
许多摄影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摄影作品中,表现出中国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感。
摄影师在摄影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意象、节日、习俗等元素,使作品富有中国特色,且能够感染观者的情感,引起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摄影作品中得到了现代的重构和创新。
摄影师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和审美追求。
民俗风情摄影技巧
民俗风情摄影技巧摄影是一门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艺术的活动,它通过捕捉瞬间的画面来记录人们的生活和风俗。
在摄影中,民俗风情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吸引人的主题,它可以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要拍摄好民俗风情照片,首先需要了解目标地区的特点和习俗。
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独特的瞬间和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可以通过拍摄当地的传统节日、民族服饰、民间艺术等来展示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
要注意构图和光线的运用。
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决定照片的整体效果和观感。
在拍摄民俗风情照片时,可以采用对角线构图来增强照片的动感和层次感,或者使用对称构图来表达平衡和稳定感。
此外,光线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角度来拍摄,以突出主题和营造特定的氛围。
要注重捕捉瞬间和表达情感。
民俗风情照片往往会捕捉到人们的真实表情和动作,这需要摄影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使用长焦镜头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不打扰被拍摄对象的情况下捕捉到最真实的瞬间。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背景和环境来增强照片的情感表达。
要注意后期处理的适度。
后期处理可以增强照片的色彩和对比度,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
但是要注意保持照片的自然度,避免过度修饰和虚构。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被拍摄对象的隐私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民俗风情摄影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摄影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通过合理运用构图、光线和后期处理等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瞬间的能力,摄影师可以拍摄出富有情感和艺术感的民俗风情照片,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各地的传统文化。
本刊2009年总目次索引
南岭走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分类 及特 征 陈能幸 , 陈 炜 ( .3 62 ) 舞龙仪式 的人类学探析 以融水三防舞龙文化的田野考察为例…… 廖梦华( .8 62 ) 《 图腾》 狼 中文化认 同的人类学 阐释 ………… 宁清丽 ( .2 63) 洮岷地区端午龙神赛会中女性龙王崇拜之探析
本 q 0 9年 总 目次 索 引 :2 0 l J
美 学 与 人 类 学研 究 民俗 摄 影 的 生 态 美 学 意 义 … … … … … … … … … 范 秀 娟 ( . ) 11 韵与余韵 : 民俗 摄 影 之 美 … …… … … … … … … 向先 清 ( . ) 】5 原生态与生态 : 民俗 摄 影 之 美 … … … … … … … 臧 晓 曦 ( .O 11) 村 落 别 名 故 事 的 民 俗学 研 究 以庙头镇八f为例……………………… 蒋素利( .6 l f 11) 赛 义 德 民 族 文 化 观 视野 下 的 中 困少 数 民族 文化 以广西黑衣壮文化为例 … … … … … … … 皮 海 兵 ( . ) 2 1 论 满 月仪 式 中 巫 婆 与 花 婆信 仰 的 关 系
柳宗元的弥陀净土信仰 ……………………… 朝鲜文坛对柳宗元的接受与批评述略 ……… 柳宗元 的创作主体论 …… …… ……………… 论柳 宗元 女性 墓 志文 对儒 家妇 德文化 的超越 …
文 学 ・ 言 语
郭莲花 ( .0 12 ) 曹春茹 ( .8 22 ) 喻 国伟 ( .2 33 ) 张 金 玉 ( .5 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代摄影艺术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当代摄影艺术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摄影艺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摄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本文将探讨当代摄影艺术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分别从文化传承、社会关注与监督、心理疏导与情感交流以及美学教育与审美素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当代摄影艺术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摄影作为一种图像语言,能够记录并传承历史与文化。
通过摄影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活与风土人情。
摄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记录、保存并传递文化遗产,使之得以延续与传承。
例如,摄影作品可以记录古建筑、民俗活动、传统工艺等,保留了珍贵而又独特的文化记忆,为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其次,当代摄影艺术在社会关注与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摄影作品可以成为社会问题的见证与记录者,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摄影作品,摄影师能够捕捉到社会中的不公与不义,通过作品传递出社会关怀与责任。
摄影艺术通过记录、揭示社会问题,引发公众对问题的重视,并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起到了监督和改善社会的作用。
此外,当代摄影艺术还在心理疏导与情感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人们在面对压力、困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时,往往需要一种方式来宣泄和疏导内心的情感。
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够提供给人们一个自由而安全的情感宣泄平台。
通过拍摄、观赏和分享作品,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
同时,摄影作品也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思考,通过观摩他人的作品,人们能够理解、接纳并尊重他人的情感与体验。
最后,当代摄影艺术对美学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规律和表现方式。
通过欣赏、学习和创作摄影作品,人们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素养,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镜头下的乡村
镜头下的乡村
乡村,一个蕴藏着传统乡土文化的深邃之所,散发着悠远的乡风、怡人的香醇,洋溢着田园的诱惑。
从镜头上对乡村的拍摄,可窥见其美丽的一面。
绿油油的田野上,曼妙妖艳的粉红玫瑰在阳光中盛开;碎石路旁的藤蔓配以花的清香,楼篷般的树林视觉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无论是抒情的走廊还是绵绵的河流,都是乡村风光的一部分。
乡村不仅是一个美学小窝,也是风调雨顺的自然世界,野花野草相映成趣,绿
野如茵。
田野上的灯笼与绣球,犹如夕阳中金黄的微光,沐浴在乡村民间宗教活动中,更尽显深厚的乡土情怀,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乡村自古以来便是一片石火之地,其繁多的情怀令人感到惊喜,在乡村,老祖
宗的传承可以从艺术的形式中看到,如歌舞、传统技艺等,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乡土文化人们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
总的来说,镜头下的乡村,尽显其历史的深沉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更使人们赞
赏农家的农耕智慧、体味流水的破晓唱歌、感受芬芳的绿野灯笼,这洋溢着田园风情与乡土情怀的传统,令人沉醉其中,有一种甜蜜而独特的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审美理念。
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们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化品质和艺术价值。
传统文化和摄影创作之间的结合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古代,绘画是中国文人墨客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而今天的摄影作品也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镜头捕捉世界的美好与哲理。
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们常常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诗词,通过画面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摄影创作的影响和启发。
传统文化符号的再现也是摄影创作中的重要部分。
摄影师们通过摄影器材和后期制作技术,将传统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风格。
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审美追求,不仅表现在构图和色彩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再现。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传统文化对当代摄影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
传统文化与摄影创作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摄影艺术的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2. 正文2.1 历史悠久的绘画传统与摄影创作的结合历史悠久的绘画传统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古代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在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人文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情感的表达与摄影艺术中对光影、构图、色彩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许多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子,例如在构图上借鉴了传统绘画的对称美学,或者运用了水墨画的烟雨效果等。
绘画传统也为摄影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古代绘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这些题材在摄影作品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摄影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光线来表现古代绘画中的意境,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当代摄影作品中。
乡土摄影的意义
乡土摄影的意义
乡土摄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记录乡村生活、风俗文化、历史遗迹等,展现了一个地方的风貌、情感和历史。
乡土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手段,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式。
通过乡土摄影的作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乡村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乡土摄影可以激发人们对家乡和故土的热爱和认同感,也可以在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乡土摄影作品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行动。
总之,乡土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可以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推动乡村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 1 -。
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
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
一、记录传统文化
民俗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图片和人物,更是记录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例如,摄影师
可以通过拍摄精美的民俗服装、传统药店、民间传说等,记录下当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此帮助人们了解、认识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传承。
二、弘扬家族文化
在家族活动和庆祝活动中,民俗摄影是记录独特家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许多家族有独
特的传统文化习惯,例如婚礼、葬礼、春节等,这些传统都可以通过民俗摄影的方式记录
下来,保留并传承下去。
三、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
四、促进文化交流
民俗摄影是促进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许多地区都有不同的
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通过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文化展现出来,可以为人们向外输送本地文
化信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记录、保护、传承
和弘扬文化遗产,帮助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加鲜活和有生命力。
在这
个过程中,民俗摄影有无穷的可能性,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领域。
田园诗意摄影风格感悟
田园诗意摄影风格感悟在生活的喧嚣中,我常常寻找一种安静的、被自然所包围的平静和宁静。
这正是田园诗意摄影风格所给我带来的感受。
它捕捉了乡村生活的细微之处,通过照片,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平静。
这种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田园诗意摄影风格的特点在于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深情的方式描绘了乡村生活。
它不仅关注自然的美景,更关注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瞬间。
这种风格强调的是对细节的捕捉,以及对生活节奏的把握。
它让我们看到,乡村生活并不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
当我开始尝试拍摄这种风格的照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
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田野上的麦浪,还是黄昏中的炊烟,无论是溪水中的涟漪,还是鸟儿归巢的喜悦。
我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只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捕捉。
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的方式。
通过摄影,我可以把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画面传达给其他人。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表达方式。
在拍摄田园诗意摄影风格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和人性的东西。
我发现,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瞬间。
我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我想说的是,田园诗意摄影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如何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我们就能找到生活中的美。
我希望我的感悟能够启发更多的人去尝试拍摄这种风格的照片,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我们就能够找到生活中的诗意。
民俗文化的审美意义
民俗文化的审美意义民俗文化的审美意义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写到:“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是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这是一段关于“美育”的对话,历史上中外各国的先哲们,虽然各自生活的历史条件不同,却都提倡和推崇美育,把美育看作是完善和提高人的品格、才能不可或缺的途径。
从美学的角度看,美育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的自觉教育过程,因此审美对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民俗作为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若以民俗作为审美对象,则“它的美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鲜丽外观,以其特有的形式结构‘承载着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愿望,塑造着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孕育着民众的品格和素质,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创造精神’。
它的美作为民族文化最生动、最鲜活、最复杂、最宽广的承载体,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多重角度的关注。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民俗的审美价值及其在目前审美文化日常化背景下的新动向作一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民俗文化的审美文化意义,体现其美育的作用一、民俗文化1、民俗文化概说民俗历史悠久,但研究民俗的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不过近两百年的历史。
从这个学科诞生的那天起,关于“民俗”一词定义的争论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的标准,不过我们从近些年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有的认为民俗是“人民的生活文化”;有的认为民俗是“人民的风俗习惯”;还有的认为是“民间文化”或“民间传承文化”。
但是,我们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民俗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学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乡村民俗研究,扩大到都市民俗研究。
但无论怎么变化,对民俗还是有一种共识,即认为民俗主要是指“民众的风俗习惯”,或称“习俗”。
农村旅游新体验参观民俗村领略乡土文化之美
农村旅游新体验参观民俗村领略乡土文化之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休闲度假的追求,农村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热门选择。
其中,参观民俗村成为农村旅游中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通过参观民俗村,游客们可以亲身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领略到乡村风情的独特之美。
一、农村旅游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对自然环境和乡村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强烈。
农村旅游因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宜人的乡村氛围而备受喜爱。
同时,政府对农村旅游的支持和鼓励,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民俗村的意义民俗村作为农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民俗村是保存着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活动的村庄,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观民俗村不仅可以了解乡土文化的历史渊源,还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三、参观民俗村的新体验1. 探索传统建筑的魅力参观民俗村时,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传统建筑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从古老的民居到宏伟的庙宇,这些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2. 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参观民俗村的过程中,游客们还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例如,在民俗村内,游客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陶器、编织竹篮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到手工艺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这样的体验不仅让游客们了解到传统技艺的辛勤与智慧,还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宝贵。
3. 参与民俗活动的乡土盛宴民俗村内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
游客们有机会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乡村的热闹和欢乐。
例如,在过年时,游客们可以参与到村民的过年习俗中,体验传统的年货购买、拜年等活动,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家家户户的喜庆气氛。
四、发展民俗村旅游的前景与挑战1. 前景随着农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发展民俗村旅游必将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4、强调实用性: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 建筑的美观性,还要考虑其实用性。例如,建筑的空间布局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 惯和功能需求。
二、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代居 住建筑中的承扬
在当代居住建筑中,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以下是一些承扬 的体现:
1、空间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注重和谐与自然。当代居住建筑在 空间布局上借鉴了这种思想,将自然元素引入室内,使室内外环境相互融合。同 时,合理安排功能区域,营造出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实现超越现实的想象,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从 主题方面来看,超现实主义摄影可以表现人类内心的恐惧、不安、孤独、欲望等 深层情感,也可以揭示当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例如,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 动物、物体相结合,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然而,超现实主义摄影在当代摄影创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一些摄 影师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其次,超现实主义 摄影的创意和技巧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尝试,对于一些追求速成的摄 影师来说可能存在难度。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摄影师过于依赖 后期处理技术,导致作品失去真实感和艺术价值。
感谢观看
2、崇尚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如木、石、水等。建 筑物常常采用木结构为主,石材为辅,并运用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山水诗 画”般的意境。
3、重视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深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筑 物中常常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如雕刻、绘画等。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内容二
在当代居住建筑中,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当代居住建筑中的承扬,以及这种美学如何影响和塑造 现代居住空间。
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首先,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建筑布局和设计上。
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多个房间及屋顶,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对流风、自然阳光等。
同时,在屋顶上一般种植着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太阳光和雨水,起到保温、隔音、净化空气等作用。
此外,传统民居的窗户通常较小,可以阻挡外界的风沙和阳光直射,减少室内能量流失。
这些设计都是基于对生态的深入理解,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们的生活需求。
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还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对水、土地和能源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传统民居通常会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地下灌溉系统,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消耗。
同时,古人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较为注重环保,采用当地资源,如土木结构、茅草屋顶等,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此外,古代人们还积极利用房屋和园林中的空地种植蔬菜和草药,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代问题的解决和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规模的扩大,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参考。
例如,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民居的布局和设计理念,构建更加生态友好的城市。
其次,传统民居习俗中强调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思想,对于当前和未来的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合理利用水、土地和能源等资源的方法,以及减少浪费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也对当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和反思。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也经常陷入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的困境。
传统民居习俗倡导的简约、节俭和环保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摆脱浪费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是古代人们对于建筑与居住环境进行探索和总结的产物,对于当代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民俗摄影现状研究
一
民俗摄影毕竟作 为一种独特 的艺术形式 ,由于在摄影 内容 的选取上角度独特 ,因此 在摄 影作 品的生态美学 意义上也 相对 突 出。所以 , 正确理解 中国民俗摄影的生态美学意义 , 对推 动中 国民俗摄影具有重要 作用 。
三、 中 国 民俗 摄 影 的 影 响 和促 进 作 用 分 析
施, 对推动 中国民俗摄影发展 和满足 中国民俗摄影 需要具有重要 意义。为此 , 立足 中国民俗摄影发展 实际 , 分析 民俗摄影
现状 , 总结 中国民俗摄 影的成熟经验 , 为 中国摄影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 达到促进 中国民俗 摄影发展 的 目的 , 推 动 中国民俗
摄 影 全 面进 步 。
内容 的摄 影门类 , 既有史料性, 又有艺术性。 尽管从摄影艺术诞生
中国民俗摄影的落脚 点在百姓生 活和社 会发展上 ,在整个 摄影理念上与其他摄影方式存 在差异 ,决定了民俗摄影在整体 效果和发展质量上要优于其他摄影方式 。 ( 三) 中国民俗摄影改 变了摄 影发展道路
的时候起 , 就存在着用镜头记录 民俗的摄影行为, 但那是零 星的 、 非 系统 的; 民俗摄影 真正成为摄影 门类 中声势浩 大的一类, 还是
参考文献 :
[ 1 1 陈定定. 论 中国当代风光摄影 的艺术价值[ D 】 . 保定: 河北大学, 2 0 1 2 . 【 2 ] 聂艺. 摄影与绘 画艺术特征之比较【 J J . 武汉科技学 院学报, 2 0 1 3 ( 0 3 ) . f 3 】 吴雯. 民族志记 录和边疆形象 ] . 成都 : l  ̄ t J f f 大学, 2 0 1 3 . f 4 ] 聂乾先. “ 山里 的世 界” 的深层文化 内涵——徐跃 凡云龙 民俗摄影 展观后『 J 1 _ 民族艺术研究, 2 0 1 3 ( 0 2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 nal of L iuzhou T eachers College Vo l 124N o 11Feb 12009[收稿日期]2008-11-29[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重点项目:摄影文学的生态美学意义0(0309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范秀娟(1966)),女(壮族),广西荔浦县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民俗摄影的生态美学意义范 秀 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摘 要: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
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0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
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民俗摄影具有生态美学的意义:民俗摄影中的/民俗0是包含着生态意义的审美对象;民俗摄影的成就说明,/文化多样性0是民俗摄影的生态审美尺度。
关键词:民俗摄影;生态美学;文化多样性中图分类号: J4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020(2009)01-0001-04一、民俗摄影的崛起在中国摄影史上,民俗摄影的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事件。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项为拍摄对象、以民众生活为记录内容的摄影门类,既有史料性,又有艺术性。
尽管从摄影艺术诞生的时候起,就存在着用镜头记录民俗的摄影行为,但那是零星的、非系统的;民俗摄影真正成为摄影门类中声势浩大的一类,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的档案里记录着民俗摄影发展的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1993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1997年,民俗摄影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民俗摄影原本被摄影家们定义为专门拍摄/少数民族习俗0的摄影门类,1993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时有人指出:民俗摄影不光是少数民族的事,也是汉民族的事;汉族民俗丰富多彩,很有研究价值;汉族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加起来才是完整的中华民族民俗文化。
故在民俗摄影协会成立之后的民俗摄影发展过程中,摄影师们不仅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关注汉民族的文化习俗。
多年来,民俗摄影把镜头伸入到乡间、田野、古镇、村落,深入到主流艺术所未能深入到的底层、民间,记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特别是记录了一些即将消逝的民俗,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中国民俗摄影的兴起也与世界民俗摄影的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合作伙伴。
在我国民俗摄影艺术家的倡导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创立了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0年赛(Humanit y Photo Aw ards 简称H PA),宗旨为/以摄影为手段记录、宣传、进而倡导文化多样性的保护0,每2年举办一届,现已成功举行了5届,全世界近百个国家的摄影师参与了这一比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以此为契机收集了半数以上国家的民俗文化图片。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积极参与了历届国际民俗摄影大赛。
2007年11月18日,第5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0年赛颁奖仪式和获奖作品首展在四川达州举行,并同时举办/5人类的记忆6中国行大型图片展0作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人类贡献奖0是表彰所有拿起相机记录文化的摄影师为人类做的贡献,而/人类的记忆0则突显了这些记录的历史文献价值。
近十年来,/人类贡献奖0以118个国家的衣食住行、生产活动、节庆礼仪等10个方面的民俗的摄影作品为依托,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
其中,第五届(2007年)/人类贡献奖0获奖作品为:大奖5秘密森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6(作者:陈庆港,中国),人物服饰类一等奖5安第斯人的肖像6(作者:NicolasVillaume,法国),建筑文化类一等奖5堪德温的建筑6(作者:Soleyman -Mahmoudi,伊朗),生活习俗类一等奖5肯尼亚的游牧人-嘎巴拉(Gabbra)6(作者:Ben -noNeeleman,荷兰),节日文化类一等奖5梦幻曲6(作者:GlennH unt ,澳大利亚),文体游艺类一等奖5印度的体育运动摔跤))))AkharaKust i6(作者:SubhashSharma,印度),传统礼仪类一等奖5星月间的祈祷6(作者:MassimoMas-t rorillo,意大利)。
从获奖作品可以看出,民俗摄影在记录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纵观摄影艺术发展的历史,早期的摄影活动曾经是贵族独享的文化艺术活动,摄影标志着身份、地位、财富、情趣,但今天的摄影活动,早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艺术活动。
民俗摄影的崛起,一方面反映了现代摄影技术的普及和进步;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
由此可见,民俗摄影作为一种当代文化和艺术活动,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在倡导生态文明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阐释作为当代艺术类型之一的民俗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二、民俗摄影的生态美学意义/生态0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因为生态失衡问题正在威胁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早在1962年,美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就在其著名的5寂静的春天6中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忧思: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
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
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
这条路的另一条叉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
0[1]从这位自然科学家的忧思里,我们不难看出生态问题的严峻和人类面临的艰难选择:那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0其实是一条无止境地掠夺自然、破坏生态平衡、最终通向毁灭的道路;而/那条很少有人走的叉路0,才是人类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绿色之路、长存之路。
基于对/生态0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知识生产系统里,以生态问题为出发点的学术思考空前地活跃,生态美学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生态美学的发生及其实质,著名美学家曾繁仁指出:/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和各种生态理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念。
它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当代存在论审美观。
实际上,它是美学学科在当代的新发展、新延伸和新超越。
0[2]可见,生态美学是在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热切呼唤生态文明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自然科学的生态学给了生态美学最初的思想启迪。
不过,生态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态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联系的地方是,两者的学术关注点都是工业社会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重建生态文明是两门学科共同的理想。
但是,作为人文学科的生态美学,不仅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失衡问题,而且也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生态失衡问题。
因为,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不同种族、地域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像生态危机中的自然物种那样,其种类在日趋减少,文化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人类自身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主体性不断增强的现代社会中,并不是全然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物质丰裕带来的舒适感,而是不断地体会到精神家园丧失、心灵异化的痛苦。
因此,生态美学关注的,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问题,还有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问题;生态美学所着力倡导的,不仅有自然生态的和谐,还有文化生态的和谐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
民俗摄影的崛起事实上也反映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正如前文所述,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
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0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
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民俗摄影具有生态美学的意义。
具体而言,民俗摄影的生态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民俗摄影中的/民俗0是包含着生态意义的审美对象;第二,民俗摄影的成就说明,/文化多样性0是民俗摄影的生态审美尺度。
11/民俗0作为生态性审美对象/民俗0一般被理解为/民间风俗0或/民众习俗0。
5汉书6云:/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
0/上之所化0指上层社会的教化,流行于精英权贵阶层,如流风所袭,所以叫/风0;/下之所化0指下层民众的教化,流行于民间,为人人所传习,所以叫/俗0。
在许慎的5说文解字6中,也把/俗0释为/习也0,强调/俗0为下层民众的自我教化,是普遍传习的结果。
当代民俗学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对什么是/民俗0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民俗学家陈勤建认为,民俗就是/社会民众中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0,是一种/生活相0,即生存方式;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模式。
民俗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也是民族群体心理认同的表征和载体[3]。
没有民俗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民俗遍布于民众的整体生活中,从生产、生活等物质生活到娱乐、信仰、艺术等精神生活,都有相应的民俗。
民俗的具体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如各种产品、用品、建筑及艺术品;有的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如娱乐、表演、仪式;有的是以组织或制度的形式存在,如宗族及制度、人生仪礼、岁时节俗等;有的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如文学;有的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如信仰、巫术、哲学、伦理观念等[4]76。
民俗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王旭晓在其论文5民俗的审美价值探源及其当代意义6中指出:民俗的审美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民俗事象的感性形式,一是它们的内在意蕴[4]79。
笔者多年来研究壮族民歌,深切地体会到由民歌所表征着的民俗之美。
在壮族传统生活中,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人生的每个转折、每场仪式,都与歌唱密不可分,民俗与歌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真可谓/无俗不歌、无歌不俗0。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民歌只是民间的歌、乡下人的歌、少数民族的歌,是纯粹的平民艺术,见不出丝毫高贵、典雅、精致。
但是,当我在广西西部毗邻云南和越南的那坡县黑衣壮聚居区做田野调查时,我对黑衣壮人所唱的山歌/诗敏0¹形式上的完美、风格上的典雅有着深切的体会。
/诗敏0是一种二声部山歌(他们称为/双声0),其音乐结构很严密,体现出一种既是自然天成、又是千锤百炼的质朴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