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_省略_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恒等于储蓄说起_王朝明
2020年宏观经济学单项练习题含答案30
一、请选择正确或者错误的选项(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产出的需求是()的总和。
a.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b.资本和劳动数量以及生产技术c.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d.政府购买及转移支付减去税收收入Answer: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2、以下不会增加政府对产品与服务的购买的是()。
a.联邦政府送出一张社会保障金的支票给贝蒂·琼斯b.联邦政府支付工资给美国总统c.联邦政府购买爱国者导弹d.波士顿市购买一个图书馆的书Answer:联邦政府送出一张社会保障金的支票给贝蒂·琼斯3、下列有关储蓄率(s)和人均产出(f(k))的函数中,可以表示人均投资(i)的函数是()。
a.s+f(k)b.s-f(k)c.sf(k)d.s/f(k)Answer:sf(k)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沿着动态总需求曲线保持固定的?()。
a.通货膨胀目标b.自然产出水平c.需求冲击d.货币供给Answer:货币供给5、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则净投资很可能()。
a.为零b.持续增加c.持续下降d.小于零Answer:为零6、下列哪一项不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a.垄断利润b.行业工会加薪要求c.石油冲击d.货币供给过多Answer:货币供给过多7、以下哪一项是相对价格的例子?()。
a.实际利率b.资本存量c.每小时货币工资d.价格水平Answer:实际利率8、如果Solovia这个经济体的生产函数为Y=AK2/3L1/3,劳动力增加5%,资本不变,劳动生产率会()。
a.提高3.33%b.提高1.67%c.降低1.67%d.降低3.33%Answer:降低3.33%9、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中,总供给增加引起的变化可能是()。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下降Answer: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10、外汇市场上某国的货币发生贬值,这意味着()。
论凯恩斯“储蓄=投资”恒等式的错误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第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一、判断题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3.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4.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
()6.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7.即使在扩张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8.消费函数与45º线的交点表明消费等于储蓄。
()9.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10.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
()11.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12.总支出曲线与45º线的交点决定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13.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14.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15.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16.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7.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19.若消费函数为C=,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元收入中消费85分。
()20.总支出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表明总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它的斜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21.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22.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2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24.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25.注入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被假定为外生变量,这意味着在450线图中,注入曲线是一条与国民收入相垂直的直线。
()(答案:)二、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由经济中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
金融体系使经济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支出小于收入的人)流动到借款人(支出大于收入的人)手中。
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人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债券是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要求发行人(也称债务人或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债权人或投资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的基本要素有偿还期限、票面利率、票面价值和债券发行者。
债券的特点: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2)股票市场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股票与债券的差别:股票的所有者是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债券的所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
股票持有者享有该公司的利润分成,而债券持有者只得到其固定的债券利息。
公司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在股票持有者之前得到补偿的权利,即享有优先清偿权。
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到期必须偿还,而股票则没有到期日,无须偿还。
3.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指为资金融通提供媒介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或取得专业资格的自然人,主要的中介机构有银行和共同基金。
(1)银行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贷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章西⽅国民收⼊核算⼀、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甲、⼄两国并成⼀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合并本⾝并不能创造价值。
GDP是对⼀国或⼀地区⼀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按照收⼊法这两项不应计⼊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疑应包括在⾥边。
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是⼤致相当于NI 的⼀个指标了。
4.个⼈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则按照收⼊法,两种利息都应计⼊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收⼊法之“收⼊”,是国民收⼊初次分配形成的收⼊⽽⾮最终收⼊。
个⼈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种,⽽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付,属国民收⼊的再分配。
答案1.C2.B3.C4.A5.A6.C7.C8.B9.D 10.A 11.C三、计算1.据表13-1提供的某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该国相应年份的GDP、NDP、C、I 和In(净投资)。
解:第⼀年各指标数值为:C = 消费掉的消费品=90亿I= 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5+10+50-30=35亿In =I-估计⼀年现有建筑的-估计⼀年现有设备的=35-10-10=15亿元GDP=C+I=90+35=125亿元NDP=GDP-(I-In)=125-20=105亿元同理可得第⼆年各指标的数值为:C=110亿元,I= -5亿元,In= -25亿元GDP=105亿元,NDP=85亿元2.某年发⽣了以下活动:(a)⼀银矿开采了50千克银,公司⽀付7.5万美元给矿⼯,产品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付5万美元⼯资给⼯⼈造了⼀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2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二)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基本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函数乘数投资乘数定量税比例所得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C>MPC。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5、作为国民收人均衡条件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一致的。
()6、经济均衡既可表示为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又可表示为实际投资与储蓄相等。
()7、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8、如果前期期末储蓄存量为零,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当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1。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0、公司未分配利润可视为一种储蓄。
()11、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12、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13、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14、由居民户消费函数进行简单加总,即可得出社会消费函数.()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16、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
17、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18、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3、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递减;递减B.递减;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递减4、已知国民收入为20亿美元,政府预算有2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2亿美元,储蓄额为4亿美元,则()。
宏观经济学判断题(20201030074408)
1.GDP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GDP的基期价格。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5.扩X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构造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X性的财政政策。
〔〕9.如果宏观经济的均衡处于长期总供应曲线之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失业率的下降。
〔〕1.×2.×3.×4.√5.×6.√7.×8.×9.√10.×一、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一、判断题1、假设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那么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
〔对〕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错〕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对〕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错〕5、在物品市场上。
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
〔对〕6、假设边际消费倾向提高,那么IS曲线横截距增加。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
第8章总需求(Ⅱ)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挤出效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2、财政政策乘数: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考虑挤出效应的原因,财政政策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
3、货币传递机制:货币传递机制也称货币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
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递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递机制理论。
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
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递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
4、庇古效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影响总需求和产出。
庇古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古典经济学阿瑟·庇古提出的。
他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N改革探索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42009年第 4 期文摘编号:1005-913X(2009)04-0004-CA摘要: 再一次面临经济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
对于这一系列举措,有的学者说它将意味着美国当前的主流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终结,也有的学者说它将意味着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关键词: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中图分类号:F091.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09)04-0004-02收稿日期:2009-02-27作者简介:朱丽娟(1984-),女,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朱丽娟(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39)一、经济危机根源说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说:“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他们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在长期中就会过去,海洋必将回复平静,那么,经济学家给自己的任务就太过容易而无用了。
”今天,暴风雨又来了,这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凯恩斯。
凯恩斯在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投资市场的本性是……当幻想破灭的情绪降临到一个过度乐观、被过度买入的市场时,它就会以一种突兀的、甚至灾难性的力量打击在市场上”, “疑虑一旦出现,就会迅速蔓延”。
“今天的最高明的投资的私人目标却是被美国人表达得很恰当的‘起跑在枪响之前’,“一边在都知中胜过群众,从而把坏的和被磨损了的钱币脱手给他人”。
“信心和信用状态二者中的任何一个的低迷不振便足以导致股票价格的崩溃……造成经济崩溃。
”这些话极好的描述了我们最近所面临的情况:全球金融剧烈动荡,全球投资人由于恐慌心理,大量抛售手中金融资产,各国股票大幅下跌,贸易减少,失业增加……在《通论》中,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逻辑起点,侧重从经济行为主体的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
他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提醒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开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开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开展。
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19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
其政策主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大幅度减税等。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
高级宏观经济学论文论文题目: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恒等于储蓄说起专业:政治经济学年级: 2009 级XX:王蒙蒙摘要:本文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恒等于储蓄”假定为例来说明其在逻辑上存在的矛盾和与常识的冲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反思以均衡假定为理论基础的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科学性,进而希望对推崇进行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政府和推崇在均衡假定基础上构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均衡假定需求管理政策一、均衡假定的逻辑错误和与常识的冲突纵观凯恩斯理论构建,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但是,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引入了歧途,对于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哈罗德—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而言,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
分析这个问题,要从凯恩斯在其《通论》中对投资I和储蓄S的定义说起。
凯恩斯认为:“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得减去消费,只要大家同意这些用法(这些既与常识不悖,又与传统相符的用法),则投资与储蓄自然相等”。
上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所得=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所得-消费;故储蓄=投资(即I=S)。
这三个等式就是著名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方程。
不管是后来希克斯和汉森建立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古典综合派的AD-AS(总供求)模型,还是哈罗德—多马建立的C=的经济增长理论、索洛建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都隐含了这个假定。
而且这个命题被后人称为是一个恒等的公理,表示为I≡S。
可见,凯恩斯的思想影响之深远。
在凯恩斯看来,“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得减去消费”既与常识不悖又与传统相符,故将这几个命题作为他的理论基石,其推导的结果是“投资与储蓄自然相等”。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
这个学派的兴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研究。
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在50—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70年代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而且形成了拥有人力资本论、公共造反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供应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曾称为理性预期学派)等在内的庞大阵营。
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以及人力资本论的西奥多·舒尔茨、公共造反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的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的罗伯特·卢卡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自由主义产生后一度遭到冷遇,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为过去所鲜见。
按年代顺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分别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学说中的新制度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并不很大,但却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
该学派认为,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
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
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
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
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第⼗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第⼗单元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3.货币主义;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单项选择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a ?投资恒等于储蓄;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a ?市场机制能否⾃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b. 市场机制能否⾃动合理配置资源;c.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d.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我矫正机制、能够⾃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做()。
a.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主乂;c.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强调市场经济不能⾃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奥肯定律;b .蒙代尔定律;c .萨伊定律;d .李嘉图等价定理。
6. 在欧⽂?费雪的交易⽅程与剑桥⽅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a?实际收⼊;b.名义收⼊;c. ⼀般价格⽔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a. 仅仅影响价格⽔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平和实际收⼊;c .仅仅影响实际收⼊;d ?对价格⽔平和实际收⼊没有任何影响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平与实际收⼊;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平与实际收⼊;c ?在短期仅仅影响⼀般价格⽔平;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a ?相当易变;b .短期内⽐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c ?相当稳定;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txt>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辽宁大学宏观经济学简答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三、简答、论述题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用其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来核算,强调创造产值的要素提供者属于哪国国民。
国内总产值(GDP)按地域原则来核算,强调创造产值的要素提供者所处的地域,位于一国之内的外国要素所有者通过提供要素服务所得的收入,包括在一国的GDP中,但不包括在该国的GNP中。
(3)GNP与GDP的联系是:GNP=GDP+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外国居民在国内创造的产值(或:GDP=GNP+外国居民在国内创造的产值-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2.简要说明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和股票不是宏观经济学所指的投资。
答: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被称为一种“投资”,但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这种行为却不是投资。
因为,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具体而言分为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本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
计算GDP时,采用的是总投资而不是净投资。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最基本方法。
答: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国民收入。
应该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公式为:Y=C+I+G+(X一M)。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核算。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P407-408 )1.C2.A3.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所以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等于零,主要看企业是否有计划存货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由于增加的消费只能来自增加的收入,所以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为(0,1),对单个个人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可以为0或1,但对总体而言,不可能出现等于0或等于1的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一定是大于零的,但不总是小于1,当收入较低或为零时,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当居民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时,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只有当收入较高,居民除消费之外还有剩余时,平均消费倾向才小于1。
6.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凯恩斯定律只适用于短期,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就只引起产量的变动。
(参看课本P381)7. 参见第十二章课后练习的第6题。
简单地说,就是转移支付已经包括在C和I里了。
8. 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穷人的,当把一部分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时,富人减少的消费小于穷人增加的消费,所以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或总支出是增加的,根据凯恩斯理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就会得到提高。
9. 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后首先直接引起总支出和总收入等额增加相当于政府购买支出的量,然后收入的增加又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的数倍,形成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第01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
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
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个泛指的总量概念,前一章所提到的 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将其总量看作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在了解均衡国民收人(也就是实际GDP)的决定过程之前,我们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国的总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生产了多少?谁会从生产中获得收人?工人的报酬是多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是多少?家庭购买了多少消费品和服务?家庭和企业购买了多少投资品?政府购买了多少公共物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等? 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生产的水平与意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支出水平相等?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下经济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凯恩斯的这个逻辑推理过程中,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错误: 第一, 把市场不出清这个问题给假定掉了。 “ 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 中的“ 本期产品之价值” 与“ 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 中的“ 本期产品” 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从实际市场价值—— — 即成交价格的角度来说的, 后者是从 “ 实物的角度来说的。二者当量不同, 岂能比较?更不要说相等了。如果后者一定要与前者相比较, 本期 ( 产品” 就应该表述为“ 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 两者都以价格为当量, 方能比较) 。当产品在市场上没
市场出清还包括货币市场均衡、 外贸市场均衡。 ! 当然, " $ 是产量增长率, % 是储蓄占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 是资本 ! 产出比例。
! "# !
经济学家
……
!""#$ %
有卖出去时, 其预期的市场价值显然没有得到实现, 从价值量的角度讲, 前者 ( 本期产品之价值) 就要小 于后者( 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 , 二者之间的差值就是存货的预期市场价值, 即: 的预期市场价值) 实际市场) 价值 ! 存货的预期市场价值 # 本期产品( ! 本期产品之( ” 凯恩斯在此显然将“ 本期产品( 的预期市场价值) 和“ 本期产品之( 实际市场) 价值” 等同起来了。这 实际上等于假定: 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预期价值都能在市场上得到实现, 产品没有过剩—— — 即生产多少, 就能卖出多少, 社会也就能相应地得到多少收入。这其实就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 市场不出清—— — 生 产过剩这个问题给假定掉了。 如果没有产品( 包括劳动力和资本) 的过剩, 如果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社 会就能得到多少收入, 那么宏观经济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凯恩斯在此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二, 把消费品和资本品混为一谈、 偷换了必要的存货储备与过剩的存货之间的概念。 “ 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 — 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 ”中的本期产品的 ( 预期市 场) 价值构成, 根据常识用数学等式可以表示为: 的资本品的市场价值) 的市场价值) 的 本期产品 ( 的预期市场价值) # 本期投资 ( $ 消费品 ( $ 存货 ( 预期市场价值) 凯恩斯武断地认为,“ 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 。按照我们对投资和消费的 常识, 本期产品中没有被消费的产品包括本期的资本品( 其中包括有过剩的资本品, 即资本品存货) 和本 。凯恩斯的这一论断意味着存货也是已作投资的资本品, 即过剩的消 期过剩的消费品( 即消费品存货 " ) ( 将“ 资本品与消 费品和其价值未得到实现的资本品都是投资品。凯恩斯在此犯了两个方面的错误: %) ( 费品混为一谈, 这显然与常识相悖, 偷换了为了正常经营的需要而作的必要的存货储备( 这是一种投 &) ) 资) 与过剩的存货之间的概念( 没有投入预期价值能带来增殖的生产的资本品存货岂能算作投资品? 。 这一论断的错误之处可以用以下算术式之间的矛盾来说明: “ ( ( 凯恩斯认为, 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 凯恩斯认为就是投资) 等于“ 所得减去消费” 凯恩斯认
! "# !
!"#$#%&’(
……
!""#$ %
进一步反思以均衡假定为理论基础的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科学性,进而希望对推崇进行 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政府和推崇在均衡假定基础上构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者有所启发。
二、 均衡假定的逻辑错误和与常识的冲突
自从凯恩斯的《 通论》 出版以来, 宏观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系统而相对独立的学科, 后人将凯恩 斯的短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长期化为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纵观其理论构建,都有一个共同的 假设: 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但是, 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引入了歧途, 对于原凯恩斯 新古 主义、 新古典综合派、 新凯恩斯主义、 哈罗德 ! 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典宏观经济学而言, 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 也许有人会说, 宏观经济学就是因为市场在短期内不能自动实现均衡, 以均衡为基本理念的微观经 济学不能很好地对此给予解释才产生的,怎么会假定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呢?为什么说假定储蓄等 于投资就意味着市场能自动实现均衡呢 ! ? 这要从凯恩斯在其《 通论》 中对投资 ’ 和储蓄 % 的定义说起。凯恩斯在文中认为: “ 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 — 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 储蓄等于所得减去消费, 只要大家同意这些用法 ( 这些既与常识不悖, 又与传统相符的用法) , 则投资与
( ) * "+ 。 储蓄自然相等”
上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 所得 , 产品价值 , 消费 - 投资 储蓄 , 所得 ! 消费 即 ’ , %) 故 储蓄 , 投资”( ) * "+ ( 这三个等式就是著名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方程。不管是后来希克斯和汉森建立的 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古典综合派的 ./ ! .%( 总供求) 模型, 还是哈罗德 ! 多马建立的 $ , %" &
经济面临泡沫的危险 ( 比如房地产行业 ) , 另一方面, 经济又面临内需不足的制约。 眼下, 单纯地采用调节总需求或者总供 ! 一方面, 给的积极的或者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似乎都不是很合适。参见刘明国 / 中国经济是否陷入了凯恩斯困境? 0 1 2 / 经济学消息报, +&&. ! ’& ! &3/
’ ( ) "* 。 为就是储蓄)
即
投资 # 储蓄 ( 凯恩斯的观点) ( 常识) ( 常识) ( 恒等变形) ( 凯恩斯的观点) ( 常识) ( 常识) ( 恒等变形) # 过剩的消费品 $ 资本品 # 过剩的消费品 $ 过剩的资本品 $ 已作投资用的资本品
( %)
( 式的左边 # 投资 # 本期产品 ! 未作消费之用者 %)
即 投资 # 过剩的消费品 $ 过剩的资本品 $ 已作投资用的资本品 ( 式的右边 # 储蓄 # 所得 ! 消费 %) # 已售本期产品市场价值 ! 已售消费品的市场价值 # 已作投资用的资本品的市场价值 即 储蓄 # 已作投资用的资本品的市场价值 式和( 式得 投资( 储蓄 由( &) () 则 ( 式和( 式矛盾。 %) +)
经济学家
……
!""#$ %
对西方主流宏观 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
—— — 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恒等于储蓄说起 "王朝明 刘明国
(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
自从凯恩斯的 《 通论》 出版以来, 宏观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系统而相对独立的学科, 后人将 凯恩斯的短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长期化为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纵观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构建, 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 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但是, 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 引入了歧途。对于原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综合派、 新凯恩斯主义、 哈罗德 ! 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而言, 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 均衡假定; 凯恩斯主义; 工具主义 关键词 $ 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
( &)
( () ( +)
下同。 ! 括号内容为作者对凯恩斯原话的诠释和补充, 存货 ” 严格界定为 “ 过剩产品 ” , 而将为了正常经营的需要而作的必要的产品储存也看作是投资, 因为这部分产品仍然 " 本文中的 “ 具有预期价值增殖的功能。
! "" !
!"#$#%&’(
……
!""#$ %
凯恩斯在其通论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矛盾, 正是在于他混淆了资本品与消费品之间的区别、 偷换了 式所示的荒谬论断。 为了正常经营的需要而作的必要的产品储存与产品过剩之间的区别, 即( $) 如果存货都成了投资用的资本品, 那么当经济出现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时, 政府和企业紧张什么呢? 凯恩斯所担心的需求不足( 包括投资需求不足) 岂不成杞人忧天了?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扩大政府支出 以拉动投资的政策建议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看来, 唯一的解释是, 凯恩斯政策建议中的拉动需求的投资用的“ 资本” 与其理论基础中的包含存货 的“ 资本” 是有区别的, 而且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存货与我们传统和常识所认为的 “ 投资用的资本” 的 含义是不同的,存货就是一种过剩,一种预期价值没有在社会中得到实现的产品,而不是投资用的资 只有投入在预期价值能够增殖的 本。作者认为, 投资是指购买预期能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品的行为 ! , 生产中的资本品才是投资品。 一个经济体只有在社会需要( 并且有足够的购买力) 的预期能带来价值增殖并得以实现的资本品集 合等同于该经济体供给的资本品集合时,该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才可能出清。那些不具有预期价值增殖 的“ 投资” , 对市场出清和经济良性运行以及社会福利的增进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 甚至是一种资源的浪 费。 第三, 武断地假定收入获得者只有消费和储蓄两种经济行为。 “ 储蓄等于所得减去消费”意味着对收入获得者而言,只有储蓄和消费两种经济行为,没有投资行 为。这完全漠视现实中还有部分收入者的投资行为,而只看到收入水平在温饱线左右的低收入群体的 经济行为, 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 总之, 凯恩斯在不符合现实的前提条件下, 得出了不符合现实的、 一个与他批判古典经济学家们的 市场出清时所持观点相矛盾的结论—— — 储蓄恒等于投资; 而他的追随者们 ( 新古典综合派、 新凯恩斯主 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论、 新古典的宏观经济学却始终坚持 义) 和哈罗德 ! 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在这不符合现实的 “ 投资恒等于储蓄” 等) 均衡假定下构建其宏观经济理论; 虽然他们引入了越来越复 “ 杂的数学工具, 但对其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却没有丝毫帮助, 以至于托马斯・迈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我 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虽然数学处理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经济学的进展却可以用 ‘ 缓慢’一词加以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