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2单元+第3节+第1课时 水圈的组成 水循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_第3单元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
二
2.垂直地域分异 (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 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组合;造成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 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分异规律。 ①山麓自然带与所处纬度水平自然带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相 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③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例题1】 读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什么? (2)自然带E→G→F→G→C这种分布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是什么?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5)图中A与B两个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有哪些?
探究一
探究二
2.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 带、冰原带、山地垂直带。 (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 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4)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一
二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名称 从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从沿海到 内陆的地 域分异
特点
成因
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
பைடு நூலகம்
行,沿东西方向延伸, 递减;水分条件也有重要
南北方向更替
影响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三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2.关于图中甲、乙两岸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甲——凸岸——侵蚀B.甲——凹岸——沉积C.乙——凸岸——沉积D.乙——凹岸——侵蚀1题,形成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D对;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等海蚀地貌,A错;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B错;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等,C错。
故选D。
第2题,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图中甲位于河流凸岸,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A、B错。
乙位于河流凹岸,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对,C错。
故选D。
2.D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
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喀斯特地貌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故D正确;与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关系小,可排除A、B、C。
4.D右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新月形流动沙丘照片。
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6.该沙丘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B.鄂尔多斯高原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5题,流动沙丘的迎风一侧坡度缓,背风一侧坡度陡。
结合图示指向标,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东北风。
故选C。
2019-2020版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1~2题.1.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A。
陆风转湖风8:30—9:30B。
陆风转湖风10:00-11:00C。
湖风转陆风12:00—13:00D。
湖风转陆风13:00—14:002。
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湖陆的热力差异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D.湖陆的面积差异1题,可以借助海陆风知识分析,若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湖泊上空湿润水汽吹向陆地,则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相反则为陆风,岳阳市空气湿度逐渐减小。
图中10:00—11:00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
故选B。
第2题,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向的转变,即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差异。
B 2。
A读图,完成3~4题。
3.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A。
南北纬10°之间B。
南北纬10°~40°C.南北纬30°~60°D。
南北纬50°~80°4.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A.①>②>③B。
①〉③>②C.②>①〉③D。
②>③>①3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图中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的在南北纬10°~40°之间;二是通过径流量图下方的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在南北纬10°~40°之间径流量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2单元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后篇巩固探究1。
各国交通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 )A。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B.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散射有关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有关D。
与大气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有关,波长越长越不容易被散射,穿透力强。
红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
2。
东京飞往西雅图的班机,航行在8 000米的高空,突遇雷暴天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可行的是( )A.迅速着陆B。
保持原高度C。
降低飞行高度D。
拉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11千米10~12千米,故拉升到11千米基本可以摆脱雷暴天气,故D项正确。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第3~4题.3.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
①B。
②C.③D。
④4。
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A.受地面影响明显B。
主要与二氧化碳有关C.主要与臭氧有关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3题,从该层大气分布高度为12~50千米可知,该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顶部气温一般为—10~0 ℃。
第4题,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A 4。
C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
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
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D。
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6.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表示水平能见度最低时段的曲线是()A.甲曲线B。
乙曲线C.丙曲线D。
丁曲线5题,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与地面风速无关,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D项正确。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二单元测试答案一、1.【答案】A2.【答案】C3.【答案】B4.【答案】A5.【答案】D6.【答案】D7.【答案】A8.【答案】D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D21.【答案】B22.【答案】A23.【答案】D24.【答案】D25.【答案】A二、26.【答案】(1)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受寒流影响,干燥,降水少。
(2)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热量;地形(3)纬度位置;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27.【答案】(1)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
原因: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在赤道附近,所处的纬度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28.【答案】(1)d c北(2)C西南风(3)A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29.【答案】(1)由南向北递增;向北弯曲;地形(2)秋分日。
判断理由: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依次直射在2.8°N,2°N;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且向南移动,故为秋分日。
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我国某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
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
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所属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针叶林带C.高寒荒漠带D.落叶阔叶林带2.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A.降水量较大B.高山冰雪融水多C.下渗量较小D.地下冻土融水多下图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a—g为等压线,箭头①与等压线垂直。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1单元+第3节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课后篇巩固探究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这一天的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2.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1题,由图可以看出,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应该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
第2题,此日后三个月即为6月22日前后到9月22日前后,这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是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北半球,北半球依然昼长夜短,但黑夜渐长,白昼渐短;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增快。
2.B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4.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B.②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C.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D.④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3题,据图可知,①地夏至日昼长为0小时,冬至日昼长为24小时,故①地在南极圈上;③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③地在赤道上,纬度最低,由此可排除C、D两项;④地昼长变化幅度大于②地,故④地纬度高于②地。
第4题,①地位于南极圈,有极昼、极夜现象,且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③地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④地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不到24小时,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
4.D地球上,晨线和昏线相接时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
下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
读图,完成第5~6题。
5.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A.47°B.23°26'C.94°D.66°34'6.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题,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度数最大为90°,最小为66°34',所以其差值为23°26'。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1单元+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Word版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课后篇巩固探究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A.回到M点B.在M点正西方C.在M点正东方D.在M点正南方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1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分布及数值的变化看,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因此经度间隔相同的MN 纬线段和OP纬线段相比,MN较长,故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后其最终位置在M点正东方。
第2题,飞机从M点沿最短航线飞到N点,应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
2.D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A点在B点的()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南方向D.正北方向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B.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C.从A点到B点方向同从C点到D点方向相同D.从A点到B点方向同从C点到D点方向正好相反3题,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说明中心为南极点。
A点更靠近南极,在B点的南方;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劣弧定向法可以判断出A点在B点的东方。
第4题,过图中的南极点S作AB和CD的垂线,分别交于E、F两点(如下图),根据经纬网定向法可以看出:A→E的方向是向西南,E→B的方向是向西北;C→F的方向是向西南,F→D的方向是向西北。
答案:3.A 4.C5.关于用罗盘辨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180°指向目标B.在罗盘上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C.如果指北针指向45°,记作NW45°D.如果指北针指向300°,表明目标物位于观测者东北方向: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示意某时昼半球状况。
该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
读图,完成第1~2题。
1.此时一架飞机从①地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
到达时④地的区时为()A.18:00B.22:00C.21:40D.22:202.若不考虑天气的影响,此时下列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1题,读图,图示为昼半球,④地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正午12时。
图中显示,该地经度是40°W,所以该地使用西三区的区时,即45°W经线的时间,此时区时是11:40。
根据图中经度判断,经度差是20°,所以①地经度为100°W,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也经过了10小时,所以区时是21:40,C项正确。
第2题,图示昼半球是以太阳直射点为圆心的大圆,离圆心越远,离大圆越近,即离晨昏线越近的点,太阳高度就越小,影子越长。
读图,此时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离晨昏线最近的点,四地中①离晨昏线最近,A项正确。
2.A(2018全国Ⅱ卷)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第3~5题。
3.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4.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5.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3题,图中所示为南极部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恩克斯堡岛位于165°E附近,此时正值正午12时,根据“东加西减”的时间计算,可知北京时间约为7日9时,故A项正确。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3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A.植被高度变化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1题,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最终变为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①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①至②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但也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在相对应的纬度缺少陆地,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
2.D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甲乙3.对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乙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4.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自然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B.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为热带季风气候D.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3题,甲图显示积温由多到少的变化,反映了各地获得的热量多少,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乙图显示降水量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第4题,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积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9 000 ℃和1 200多毫米,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与该地不相符,可排除。
4.C下图是某探险队由南向北依次看到的不同自然景观,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2单元+第2节+第3课时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
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后篇巩固探究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解析: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判断所处的半球和风带。
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故图示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西风带;B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图示表示南半球中纬地区的西风带;C 图越往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南半球,故图示表示南半球低纬地区的东南信风带;D图越往北纬度越高,故判断位于北半球,图示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带。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第2~3题。
2.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2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
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故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3题,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3.B下图为气压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5.图乙反映北半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20°N~3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30°N~40°N盛行西南风。
第5题,图乙30°N~4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图乙反映北半球的季节为夏季。
5.B下图为某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7.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6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1单元+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篇巩固探究2019年天琴座流星雨的活跃时间为1月1日至12日。
2019年天琴座流星雨峰值流量发生在北京时间4日10时,我国各地可选择在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的时间来观赏。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流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流星体是指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②流星体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③流星体属于天体④流星体也叫陨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银河系和总星系合起来,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C.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D.宇宙的范围估计其半径为150亿~200亿光年1题,天体是宇宙中多种多样的物质。
地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流星体,都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属于天体。
多数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被燃烧化为灰烬,少数残体落到地面,叫做陨星。
第2题,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总星系是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其半径为150亿~200亿光年。
2.C2017年3月1日晚,弯弯的蛾眉月与金星和火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组成一张有趣的“笑脸”,上演“双星伴月”的美丽天象。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双星伴月”是金星、火星在不同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所致②月球、金星和火星是夜空中较明亮的天体③金星、火星离地球较近④“双星伴月”是金星、火星在同一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同所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A.岩石B.大气C.液态水D.阳光3题,在太阳系中,行星公转具有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特点,由于各行星公转速度不同,可能组成不同的图案;金星、火星离地球较近;月球、金星和火星是夜空中较明亮的天体。
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71%的地区覆盖着水。
图中三天体都有岩石;金星和火星上有大气层,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在月球、金星和火星上至今还未发现有液态水。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2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圈层②是()A.水圈B.岩石圈C.生物圈D.大气圈2.地球圈层中()A.外部和内部圈层称为“同心圈层”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下部C.内核是由液态物质组成的D.地壳在陆地上具有不连续分布的特点1题,图中①圈层能为③圈层供水且能渗透进②圈层,因此①是水圈,②是岩石圈;③可为④供氧,④可为②提供降水,因此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
第2题,地球的圈层可分为外部和内部圈层两个部分,外部和内部圈层共同以地心为中心,故二者又称为“同心圈层”。
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地核可分为内核与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则是由液态物质组成的;地壳在陆地上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
故A项正确。
2.A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第3~4题。
3.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4.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3题,①为宽阔的河谷,多在河流下游;②为“V”型谷,多位于河流上游;③河谷比较开阔,多位于河流中游。
第4题,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4.A黄山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
“天狗”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
据此完成第5~6题。
5.“天狗”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下图中的()A.c①B.a②C.c③D.d④6.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风化作用5题,由题干可知,“天狗”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可知图中b为岩浆,c为侵入岩,故A项正确。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1单元测评+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在谷神星(太阳系小行星带中已知最大的天体)上发现了可能构成生命的碳基化合物。
据此完成第1~2题。
1.谷神星位于()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D.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2.“黎明”号探测器在谷神星轨道上经常会受到太阳风的干扰,太阳风发生于太阳外部结构中的()A.辐射区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1题,从材料中可知,谷神星是太阳系小行星带中已知最大的天体,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第2题,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表现之一,发生于太阳外部结构中的日冕层。
2.D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成反比B.负相关C.正相关D.没有相关性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时,出现极光影响树木的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的纵坐标表示平均年轮宽度,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黑子相对数。
图中两条曲线显示,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加,年轮宽度增加;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年轮宽度变窄,说明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第4题,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加时,年轮宽度变宽,说明树木生长速度较快,表明气候条件适宜树木生长;反之,太阳黑子相对数减少时,树木生长慢。
这充分体现出太阳黑子数量的多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4.D人民网北京2019年1月14日消息,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2020年左右实施,实现2021年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后续至2030年前后,中国还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木星探测及行星穿越等深空探测任务。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单元 第3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形
影响
备注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适宜发展耕作 平原
业
坡度小,不受限制
坡度大,不适宜大面积耕作;海拔低、 (1)坡度:超过7°,修建梯 山地
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发展林业
田;坡度超过25°,因地制宜
高原
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 因地制宜发展高寒农牧业
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2)坡向:不同坡向水热条件 不同,影响植物生长
(1)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分布了世界上约60%的人口。
()
(2)山区只适合发展林业。
()
Hale Waihona Puke (3)地表坡度超过10°,就要修建梯田才能耕作。
()
(4)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 ( )
(5)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丘陵地区修梯田可防止水土流失 B.修筑堤坝会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 C.采石、采矿会形成人造丘冈 D.营造防护林可能会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4)挖方、填方: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 。 (5)采石、采矿:会改变地表形态,而堆放矸石、废矿石等会形 成人造丘冈 等。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1)植被变化: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能降低地表 侵蚀的速度。 (2)引水: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河流水量 减少,使河流侵蚀、 沉积状况发生改变。 (3)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 地貌 的形成与发展。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滇西北纳西族聚居地,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 400余米,北依象 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 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 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 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喀斯特地貌。
知识点2:海岸地貌。
知识点3:冰川地貌)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021年浙江温州期末)下图为广西桂林某地的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C.风力沉积D.波浪沉积2.关于图示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平缓,形似折扇B.高耸尖锐,脊似刀刃C.千沟万壑,植被稀疏D.峰峦叠嶂,青树翠蔓【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图示为广西喀斯特地貌景观——桂林山水,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作用是流水溶蚀,B项正确。
广西降水较多,风力作用较弱,A、C项错误。
该地貌属于外力侵蚀地貌,而非沉积地貌,与波浪沉积无关,D项错误。
第2题,结合图片可知,“峰峦叠嶂,青树翠蔓”是广西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较贴切的描述,D项正确。
地形平缓、形似折扇描述的是冲积扇或三角洲地貌,A项错误。
高耸尖锐、脊似刀刃描述的是冰川地貌,B项错误。
千沟万壑、植被稀疏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C项错误。
[知识点1]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
第4题,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景观奇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
[知识点2] 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
读图,完成第5~6题。
(2019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刷习題巩因提升®一、选择题1 •去我国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的最佳季节是()A .深秋C.初春答案:D B.初冬D .夏季2.某山岳位于亚热带,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变化显著,该山岳可能是()A .泰山B.庐山C.祁连山答案:BD .华山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
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
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
据此完成3〜5题砸叶小世站鬧呼吕忙叶魅畔駄硬叶山顶利悬邯栢被类型示息沟卷坡龍帝被类型示息3 •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降水B. 土壤C •热量D .坡度4.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B.海拔低C.陡崖反射阳光 D •地形封闭5.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A •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B .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D •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解析:第3 题,材料中丹霞山“山顶平坦狭小”,因此中部与四周的热量、降水、坡度条件都极为相近,A、C、D 错;图中显示中部土壤厚度大、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能生长高大的乔木,四周土层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差,只能生长低矮、耐旱的小乔木和灌木。
选B。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沟谷被山峰和悬崖围闭,沟谷内热量难以扩散,使沟谷内温度偏高,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雨林植被, D 对。
第5题,随着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山峰和陡崖高度将减小,沟谷的封闭地形慢慢被破坏,沟谷雨林范围将会减小甚至消失,A 错;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常绿阔叶林范围扩大, B 对;随着坡麓地带土壤厚度的增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上升, C 错;崩塌及侵蚀会使丹霞山相对高度变小,局部热量、土壤条件差异减小,植被类型将会减少, D 错。
答案:3.B 4.D 5.B下图为我国30°N 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课后篇巩固探究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据此完成第1~3题。
1.关于水圈构成及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川是构成水圈的主体
B.大气水虽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C.固态水只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D.各种水体中,只有陆地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内陆湖泊水
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1题,冰川是构成陆地水的主体,而构成水圈的主体则是海洋水;大气水虽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也可能存在固态水;水圈中的各种水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2题,地球上的水大多数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第3题,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直接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天山冰雪融水直接参与的也是陆地内循环;未登陆的台风仅参与海上内循环。
2.D
3.C
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第4~5题。
(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
4.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B.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城市内涝
C.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
D.城市地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4题,图中显示潜在的回用水源来自用户和污水处理厂。
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是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第5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减少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减少。
5.A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第6~7题。
6.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A.②环节加强
B.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
C.④环节减弱
D.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7.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
B.⑤环节
C.④环节
D.⑥环节
6题,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陆地降水,③为植物蒸腾,④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⑦为海洋降水。
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后,会减小降水下渗量,从而造成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第7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即⑤。
7.B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9.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8题,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雨水被收集和利用不会在地表汇集形成径流。
第9题,该系统被使用在缺水地区,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9.B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关于该水库储水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8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11.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刚果盆地
B.新西兰南岛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南美洲西南沿海
10题,根据材料中的公式可知,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说明流入水库的水量大于流出量,因此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水库储水量持续增大。
由表可知9月份至次年3月份,水量盈余率大于等于1,说明此时期水库储水量一直增大,3月份达到最大值;4—9月份,水量盈余率小于等于1,水库储水量一直减小,9月份储水量最小。
第11题,该水库位于南半球,4—8月份为其冬半年,此时流入水库的水量较小,说明该季节的降水量小;而夏半年时,流入水库的量较大,说明该季节降水较丰富;由此可判断该地雨热同期,可能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季风气候区。
11.C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13.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12题,水库对其下游河段调节作用明显,四河流中只有③河位于水库的下游。
第13题,黄土高原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再加之该地区冬季降水量少,所以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在某些地区形成季节性河流。
13.B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完成第
14~15题。
14.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15.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降雨下渗量减弱,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水位较高,故第14题选D项,第15题选B项。
15.B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有“水上天路”之称的荆江航道,河道弯曲,通航能力较差,同时为“地上河”,受洪涝灾害威胁大。
目前,荆江航道正在治理中,治理完成后长江中游通航能力将大幅提升,对防洪也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荆江河段示意图。
(1)荆江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为什么?
(2)从自然角度分析修建蓄洪区的意义。
(3)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有哪些?会影响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1)题,荆江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应主要从二者水位高低方面分析。
第(2)题,应主要从降水、河道曲直、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3)题,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可从增加河水通过能力和减少洪水量等方面分析;会影响到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
河水始终补给地下水。
原因:荆江河段为“地上河”,河水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水位。
(2)荆江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流汛期洪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蓄洪区地势低洼,湖泊众多,可以在汛期滞蓄大量洪水;削减荆江河段汛期的洪峰流量,对减少荆江河段的洪水具有重要意义。
(3)治理措施:实施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
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
17.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河流在4月份出现小汛期主要是补给的结果,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地区。
(2)B河流主要是靠补给,判断依据是什么?
(3)C、D两河流中,靠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的是哪条?判断依据是什么?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河,最小的是河,流量最平稳的是河。
(1)题,A河流在4月份形成小汛期,此时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量大增,但随着积雪量的减少,补给减少直至消失。
符合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春季的流量变化过程。
第(2)题,B河流量最小、最平稳,说明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第(3)题,C河流冬季断流,河流冻结,夏季形成明显汛期,但流量较小,应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D河流夏季流量很大,起伏也较大,说明其受夏季雨水补给明显,流量季节变化大。
第(4)题,综合四图,可由纵坐标比较水量的大小,由流量曲线判断流量的变化特点。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
(2)地下水流量比较稳定且很小。
(3)C河。
河流冬季断流;流量较小;流量与气温变化一致。
(4)D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