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岭南版5年级下--说唱俑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册《陶俑 》教学设计 (1)
《陶俑》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
什么是陶俑?(教师准备正确答案,课件展示)2、雕塑的概念:(课件展示)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
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
(板书“陶俑”)刚才我们已经看过教材,那什么叫做陶俑?(提学生回答)3、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课件展示)二、欣赏陶俑:(课件图片展示)(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
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
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
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
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课件短片《俑》播放)。
(二)、如果说秦代的雕塑是写实的艺术,那么汉代的雕塑可以说是写意的艺术。
河南洛阳出土的《两舞俑》以夸张的动势表现出长袖善舞的人在翩翩起舞,朴质之中透出灵动。
说唱陶俑
tao yong
美术
什么时间的呢
?
东汉时期
1800
怎么发现的呢
?
在哪里发现的
?
什么是俑?
55厘米
大脑袋
短胳膊 短腿
抻脖、含胸、鼓腹、 抬脚,做出各种滑稽夸张 的表情和动作,就连抬起 的那只右脚的五个脚指头 也不住地前后摆动。他的 左胳膊上还套着一圈璎珞, 您可别以为它是装饰品, 它也是这位说唱艺人的一 件乐器,是用绳子穿起来 的几片骨头片。说唱的时 候,一边打鼓,一边晃动 胳膊,鼓声咚咚,骨片啪 啪,比单纯击打鼓要动听 得多手
说唱俑头上戴着一顶旋纽的尖顶小软帽,远 远看去,颇似一个高耸的发髻;上身赤裸,左 臂上套了一个臂 ,为了突出滑稽的效果,作者 夸张的治疗,他的上身赤裸的目的 将其上身塑 得特别长,并在胸与腹之间塑出一道深槽。下 身穿一条浅裆长裤,为了突出滑稽的效果,裤 子塑得特别低,仅仅兜住了起的肥腴臀部的下 半部。长裤虽然短裆,但其裤管并不窄小, , 这是扩大和裤管是靠两条腿覆盖最 仅露出了脚 趾。为了突出质感,作者在裤子上用线刻方法 表现出十数道横向的褶子。由于职业的关系, 这件陶俑的整个形象都是非常滑稽的:他的头 原本是可以正面向前的,却故意偏在一边;他 的脖子本来是可以伸直的,此外,故意向前伸 展,肩膀是平的原 为了达到滑稽的效果,故意 地将双肩耸起;还夸张性地将腰塌下、撅起臀 部,故意地眯起两眼,将嘴撇成歪歪嘴,把舌 头伸得老长并用力地舔鼻子。两臂伸直,聚于 腹前,左手捧扁平鼓,右手持棒作欲击鼓状。 稍微偏左,试图拉直腹部,身体扭曲 夸张性地 下蹲。所有这些滑稽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从而达到了艺术家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再见
小学美术、音乐融合教学———以《72行之汉代说唱俑进校园》为例
小学美术、音乐融合教学———以《 72 行之汉代说唱俑进校园》为例[摘要] 为深度践行“五育并举”,加强美育学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美育理论的需要,是培养美育理论和实践优秀人才的需要,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音乐与美术跨学科融合通过“诵”“唱”“画”进行融合研究,深度学习地域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四川童谣;音乐美术跨学科;实践研究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绘画作品与音乐作品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
通过观察者丰富的想象,品味,体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素描就像音乐作品里的旋律,和声和编曲。
那些精品的美术佳作之所以有如此强的视觉艺术生命力,更在于作品还具有一些音乐元素的成分在画里面,是具有音乐意境之美感的视觉艺术作品。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我们把美术引入到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
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人美的享受,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我们能感受到如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时也能看到美丽的景象跃然于眼前。
作者将音符化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
俄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击鼓说唱俑赏析
击鼓说唱俑赏析
《击鼓说唱俑,真有趣!》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一个超级好玩的东西——击鼓说唱俑!
你们知道这击鼓说唱俑是啥不?它呀,就像是一个从古代穿越过来的欢乐使者,带着满满的故事和笑声。
想象一下,这个说唱俑就站在你面前。
他的脸上那表情,哇塞,简直绝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正在讲着一个能让所有人笑得肚子疼的笑话。
这模样,难道不像咱们班上那个一讲起故事就眉飞色舞的小李同学吗?
再看看他的动作,一只手拿着鼓槌,高高地举起来,像是马上就要用力地敲下去。
另一只手摆来摆去的,仿佛在打着节拍。
他那胖胖的身体随着节奏晃动,难道不像在广场上尽情跳舞的大爷大妈们吗?
他身上的衣服也很有意思哟!松松垮垮的,感觉随时都会掉下来。
这衣服的褶皱,就像妈妈刚揉好的面团,弯弯曲曲的。
我就在想啊,他当时在表演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得有多开心呀!是不是就跟我们在学校看文艺表演时一样,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不停地鼓掌?
“这说唱俑咋就这么逗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也许是因为他那毫无保留的欢乐,也许是因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气息。
你们说,他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就算生活有时候会有点难,咱们也得像他这样,开开心心地过,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
反正我觉得,这击鼓说唱俑可真是个宝贝!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的有趣生活,也让我们懂得了快乐的力量。
这就是我对击鼓说唱俑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点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中国美术作品通过服装造型、面部表情、身体动态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流民图》作者蒋兆和,作于1943年,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悲剧场面,被称为“中国现在绘画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和中国画独特的技法(简练概括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3.《说唱佣》通过雕塑的形式,运用造型的特征来变现人物风趣幽默的情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表现了一位民间的说唱艺人,他一手抱鼓一手举槌,边敲边唱,唱到动人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作者抓住了最动人的瞬间,将一位乐观向上、诙谐幽默的鼓书艺人变现的十分传神。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外国美术作品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运用油画色彩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作者列宾(俄罗斯)。
3.列宾是俄罗斯是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执着于对社会现实与历史事件的描绘。
4. 《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5.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
3、浩气长存1、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有中轴线的对称、庄严肃穆、与环境融合。
2、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为纪念11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正门牌坊以花岗石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
中心建筑纪功坊由72块青石垒成,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理想。
3、武昌起义(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952傅天仇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浮雕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所雕人物形体饱满,前呼后应,气势磅礴。
4、广州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1年,气势雄伟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大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是中国近代建筑跨度最大的会堂。
五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岭南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 使学生掌握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介绍岭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让学生了解岭南美术的背景。
2. 岭南地区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岭南地区美术作品欣赏:欣赏岭南地区著名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
4. 美术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岭南地区美术的特色、表现手法和技巧、美术作品欣赏、美术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岭南地区著名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演示法:示范岭南地区美术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技巧。
4.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岭南地区的美术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背景、表现手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欣赏岭南地区美术作品:展示岭南地区著名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作品。
4. 演示美术创作过程:示范岭南地区美术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技巧。
小学美术岭南版5年级下--说唱俑
说唱俑
是我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
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
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击鼓说唱俑
造型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俑通高55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
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
俑人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
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使观者产生极大的共鸣。
此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意义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从稽考。
这件出土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击鼓说唱俑,为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丝线索。
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击鼓说唱俑不但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岭南版小学五年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对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表情或动态细节进行语言描述。临摹或尝试画出人物的情感。
学习外国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
④反思、评价
感受作品的欣赏学习效果和小组活动的作业效果。
关注欣赏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作业:通过学习,同学课后写一篇作品欣赏心得体会)
板
书设计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作业要求:
图片、课件等
教学方法
欣赏-引导-讲授
教
学
过
1.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流民图》赏析。
①谈谈对《流民图》的第一印象获总体印象。
②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与人物画技法的简要介绍。
③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场景气氛。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飞机轰炸、武力侵略国土,国民遭受空前灾难的直观印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在《流民图》上。
教学后记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运用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了人物的情感是通过描绘人物的表情、动态等方面来表现的。
课 题
第2课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 学
目 的
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及情感表现;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
④画家和画家的创作动机介绍。
《流民图》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画家身处沦陷的特殊背景之下诞生的直接揭示战争灾难的作品,它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对苦难同胞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控诉。
⑤对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龄、性别、衣着、道具等方面的分析。
⑥作品中人物造型、肢体动作。五官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⑦作品如何通过人物情感的表达来揭示作品的主题?
课 题
第4课 烽火岁月
最新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第1课:中国美术作品中⼈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的: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物的⾯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②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美术表现的形式美。
2、教学过程和⽅法:①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②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③在细节描绘中体验⼈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量。
⼆、教学要点:1、重点:从作品的⼈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物的真实情感,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海。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化、艺术、⼿法)与学⽣的⽣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3、兴趣点: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以及声像欣赏的情景体验。
4、观察点:美术作品中的⼈物表情和⼈物动态。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课时、2、让学⽣收集有关美术作品中的⼈物表情和⼈物动态的作品资料3、准备绘画⼯具。
四、教学过程:第2课:外国美术作品中⼈物的情感表现⼀、教学⽬的:1、知识与技能:①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物的⾯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②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2、教学过程和⽅法:①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况。
②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的巨⼤表现⼒和艺术是⽆国界的,培养学⽣的审美能⼒。
⼆、教学要点:1、重点: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物的情感表现。
主要通过⼈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物的真实情感。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化、艺术、⼿法)与学⽣的⽣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3、兴趣点:⼈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4、观察点:外国艺术作品中的⼈物情感动态。
三、课前准备和课时:1、⼀课时、2、让学⽣从⽹络收集有关外国美术作品中的⼈物表情和⼈物动态的作品资料3、准备绘画⼯具。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6、小陶俑(1课时)
情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捏陶佣造型,来感受认识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服饰、动作、表情等来刻画陶俑。使它更甲生动、传神。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古代的陶俑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意识的情感与兴趣。
2.技能目标:运用泥塑的方法仿塑一个你泥佣,注意表现他的服饰和表情。
(2)教师介绍兵马俑。
(3)分小组进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陶俑资料。
二、引导过程。
(1)观察自己见到的陶俑作品中,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它?
(2)教师启发:利用陶泥,通过动作、服饰、表情,如何能设计出生动的陶俑。
(3)师生互动,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陶俑。
(4)请学生说说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三、发展过程。
(1)教师讲述如何创造一个生动的陶俑,除了通过服饰、动作、表情表现外,还可以利用色彩进行装饰。
(2)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创意。
(3)布置作业:陶俑制作比赛。
四、评价活动
(1)作品分组依次展示,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2)选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3)教师小结对进步大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检查教师卫生情况。
交流欣赏。
说一说自己了解的知识趣事。
举例说明
说出自己的看法。
和教师一起合作捏陶俑。
互相提出意见,议一议。
讨论、交流自己的创意。
展示的作品,说一说作品精彩及不足之处。
板
书
设
计
16、小陶俑
课
后
反
思
教案设计说明:学科教案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活用教法,探究新知;3.抓好“双基”,点拨深化;4.激发兴趣,拓展延伸;5.适当练习,巩固知识。
五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 |岭南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整册教案 | 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岭南地区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岭南地区美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
2. 岭南地区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3. 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岭南地区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2. 教学难点: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介绍岭南地区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2. 示范法:示范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岭南地区美术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岭南地区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特点。
2. 讲授:讲解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介绍岭南地区美术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3. 示范:示范岭南地区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6.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岭南地区美术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
小学美术《陶俑》教案
今天在教授《陶俑》这一课时,我尽力将历史、艺术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陶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对于陶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分享在生活中见过的陶俑,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美术语言的运用: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创意,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陶俑文化,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陶俑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性与创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珍惜艺术成果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陶俑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例如,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使学生理解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艺术或文化问题。
小学美术5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陶俑
▪ 始作俑者:它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 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思考: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它的 原始意义是什么?
始作俑者——俑之起源
▪ 俑是古代墓葬中陪葬用的偶人。 ▪ 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受灵魂不灭观念
的支配,幻想人死之后必将在另一个 冥界地府里过着和生前一样的生活。 《荀子·礼论》说:“丧礼者,以生者 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 因此制作俑埋入墓内,以满足死者冥 世生活的需要。
说唱陶俑( 汉 )
人物造型夸张有趣,表现一个正在说 唱的丑角俳优艺人。双目突出,口舌 吐出,一幅滑稽的场面。
石雕俳优俑 (东汉)
吹乐俑(西晋) 对书俑(西晋)
陶女俑群(东魏)
陶质女俑(北魏)
神塑态制动精人细、体型窈窕,面积气部感质刻强画,概细括腻性,强神情,安有详明。显雕的塑北体方
三彩玩鸟俑 唐
代表作品
秦 两汉 隋唐
主要特点
造成此特点 的原因
通过上面中西民间雕塑的对比,你能挑选 一个时期并概括出当时中西雕塑创造的差 异么?你更欣赏哪种?
风格 创作特点 表情动作 中 西
秦俑一窥
▪ 灰陶将军俑
军吏俑 灰陶跪射武士俑 灰陶立射武士俑 御手俑
▪ 灰陶将军俑 军吏俑
灰陶跪射武士俑 灰陶立射武士俑 御手俑
秦俑一窥
▪灰陶将军俑
军吏俑
灰陶跪射武士俑 灰陶立射武士俑 御手俑
秦俑一窥
▪ 灰陶将军俑 军吏俑
灰陶跪射武士俑 灰陶立射武士俑 御手俑
秦俑一窥
▪ 灰陶将军俑 军吏俑
秦兵马俑
他们有啥 区别?
米隆《掷铁饼者》
汉vs罗马ຫໍສະໝຸດ 东 汉 击 鼓 说 唱奥
岭南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复习卷一、关于色彩考题1、在绘画中,(黑)和(白)是影响色彩明度变化的两大因素。
2、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
3、暖色主要是指(红)、(黄)、(橙),冷色主要是指(蓝)、(绿)、(紫)。
4、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紫色是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绿色是由(黄)和(蓝)调配而成,橙色是由(红)和(黄)调配而成,这三种颜色也被称为(间色)。
5、色彩的明暗深浅变化是受(光)和(色)影响的。
21、在色彩明度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
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
6.清凉、平静可以是接近( 蓝色)的冷色调来表现,激动、火热、温暖可以用接近(红色)的暖色调来表现。
7、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8、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红色和黄色相比(红)色更暖,绿色和蓝色相比(蓝)色更冷。
暖色:给我们以热烈的感觉。
冷色给我们带来明快、温馨的感觉。
蓝色给我们带来凉爽、清净的感觉。
9.把色彩按种类、深浅或纯净程度排列的方法叫(色彩推移),主要分为(明度推移、纯度推移、色相推移)。
二,关于透视考题10、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11、透视现象可以理解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
12、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13、用( 垂线法、斜线法、投影法)可以画出( 空间感与立体感)。
14、近大远小是一种(平行透视现象);透视分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三、中国画,雕塑,手工类考题。
15、中国山水画(近)景、(中)景、(远)景,近山和远山有(浓淡)的区别,也有(干湿)的区别,还有(繁简)的区别。
你知道的山水画家(范宽)、(李成)。
16、国画也叫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唱俑
是我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
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
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击鼓说唱俑
造型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俑通高55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
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
俑人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
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使观者产生极大的共鸣。
此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意义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从稽考。
这件出土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击鼓说唱俑,为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丝线索。
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击鼓说唱俑不但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