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倍的认识》设计与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倍”的意义。
2、会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3、使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
4、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认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认识。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预习要求:
一、借助实物理解倍的意义。
爸爸分3个苹果,妈妈分6个苹果,爸爸和妈妈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先摆一摆,再用图画出来,然后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画一画
(1)△有4个,○是△的2倍。
(2)☆有3个,□是☆的3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海边拾贝壳,大家看!(出示情境图)这是同学们拾贝壳的情况。
学生交流:王丁拾了3个贝壳,李飞拾了6个贝壳,刘林拾了8
个贝壳,丁明拾了9个贝壳,王晶拾了4个贝壳,林杰拾了18个贝壳。
3、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认识“倍”
解决问题: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我们先来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王丁拾的贝壳数少,李飞拾的贝壳数多。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课件中4个例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两题,认识“倍”并加深理解。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层次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倍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
《倍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
《倍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4篇)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4篇)
《倍的认识》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课件)
1、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5个3)
⑵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⑶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倍”的概念;
(2) 能够灵活地运用“倍”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能够在生活中合理应用“倍”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倍”的感知和概念的理解;
(2)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倍”的概念,并灵活运用;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概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正确理解“倍”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利用“倍”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合理应用“倍”的概念。
2.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真正理解“倍”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运用“倍”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教学计划针对三年级学生,共设计四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节课:认识“倍”
1.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倍”的概念;
2.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明白“倍”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倍”;
3.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一些现象,如桌子上的书包、黑板上的字、等等,问学生这些东西的数量是多少?然后介绍“倍”的概念,明确“倍”的定义;
(2) 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倍”的概念;
(完整)《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李集小学刘颖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倍的认识》评课稿
《倍的认识》评课稿
《倍的认识》评课稿
陈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倍的认识》。陈老师的课
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处处突显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上整体表现出
了新、趣、序、活。
课前导入新铃声一响里头陈老师就从袋子里拿出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并给学生们介绍它们的命名。几根萝卜就带着走近孩子们走
进轻松的数学课堂。
课堂有序 ;整节课非常有序,孩子的思路有序,老师的指导有序,课堂的常规有序,处处体现出很好的无不专业领域素养。
课堂有趣 ;课中简单的拍手游戏,暗含着老师精心设计的“倍”
的知识,孩子们在拍手游戏中愉快的奏乐巩固了倍的认知。
课堂灵活在探究新知部分,陈老师让学生观察有趣的兔子细穗图,把抽象的萝卜换成具体的萝卜,再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
立倍的概念。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又通过质量标准量不变,变
化比较量,比较量不变,变化标准量,感受倍的实质含义。课堂之上
陈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课堂上灵活变通教学的尺
度是陈老师上课的特点也是亮点。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递进,加深
了学生对倍的理解。
听课过程中,我也有设想:假如在主题图的后面加一张幻灯片,
胡萝卜有()根,红萝卜有()个2根,那么红萝卜是黄瓜的()倍。开始用填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准确表达,是不是更适合三年级学生的
年龄特点。
张冬梅倍的认识课堂实录
张冬梅倍的认识课堂实录
推荐文章
对无手机课堂的认识热度: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热度:对课堂的作业应有的认识热度:幼儿园课堂认识单词小游戏热度:周长的认识课堂实录热度:
倍的认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知识点,虽然这一章节很基础,可是对于之后的学习很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备课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张冬梅倍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张冬梅倍的认识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游戏一:先听老师怎么拍的,再学着老师的样子拍一拍,教师边拍边说:“哒、哒;哒、哒”。
师:你觉得在拍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有节奏、中间要人停顿。
游戏二:教师边拍边说“哒、哒、哒”,要求学生拍2个这么多。
学生齐拍。
师:刚才你们拍了几下?
生:6下,一次拍3下,拍了2个3下。
师:大家表现真棒,伴着这节奏明快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知道小兔子最爱吃什么吗?
生:萝卜。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
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信息。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教师在黑板上随意贴出: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师:红萝卜比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
生:红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胡萝卜比红萝卜少4根。
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真厉害!连这个都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倍的认识)
师:胡萝卜有2根,我们把它看成1份,那红萝卜呢?
生:红萝卜有3个2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到上面来摆一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
2023年倍的认识说课稿
2023年倍的认识说课稿
2023年倍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内容,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但倍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之前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让学生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倍”的概念。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彩色花片
学具准备:20根小棒、12个圆片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摆花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课,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学生深刻的认识倍的意义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理解分率、百分比等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两个数的差比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下一切解决有关陪的实际问题及学习分率,百分率、比做基础,关注已有知识基础,利用乘除法知识建立倍的概念,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感受抽象的数学基本思想。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初步认识倍的含义,难点是建立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习差比的基础上,学习倍比的关系,学生只要沟通乘法中几个几与倍的关系,就可以初步认识倍这个概念。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就可以初步认识倍,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还以生动形象的素材为主,所以在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操作的方式来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建立“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提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的数学思想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关系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
张冬梅《倍的认识》设计与评析
张冬梅《倍的认识》设
计与评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 JINGBIAN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南京市琅瑯路小学张冬梅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周晓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删)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來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増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來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來研究有关借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來,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來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倍的认识》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金秋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师:兔子收获了什么?
师:有几种萝卜呢?(板书: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师:每种萝卜各有几根呢?(板书:2根、6根、12根)
师:你能根据萝卜的根数提个数学问题吗?
(胡萝卜的根数比红萝卜少4根.红萝卜的根数比胡萝卜多6根。)
(预设)一: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
系了”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与胡萝卜的
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研究一:在画圈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那么红萝卜有几个这样的的1份?圈一圈?(学生操作)
学生:3份。学生上台圈一圈。
教师:请问为什么你每次圈2根?(因为胡萝卜每份数是2根)
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倍的认识全国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倍数的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倍数?
•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即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比如,10是5的倍数,因为10可以被5整除。
2.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使用除法运算来判断。如果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它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3. 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使用乘法运算来计算。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它可以通过乘以一个整数得到。
三、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活动
•通过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倍数的兴趣。例如:10是5的倍数,20是10的倍数等。
2. 概念讲解
•在黑板上绘制倍数的定义和相关的示例。
•解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解释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3. 练习和讨论
•分发习题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倍数有关的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逐个展示答案并进行简短的讲解和讨论。
4.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有60个学生,老师要发放糖果,每人发放10颗,需准备多少颗糖果?
5. 总结归纳
•小结倍数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强调倍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四、教学评价
1. 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完成练习等。
2. 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案例】巧设单元作业-赋能减负增效——《倍的认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案例】巧设单元作业赋能减负增效
——《倍的认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说明
(一)单元背景分析
1.单元内容分析
《倍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理解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同时,倍的概念从本质上属于“比率”,是比较两个数比率关系(倍比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比率中的“整数倍”内容有关。学生对“整数倍”的学习是接触比率的开端,小数倍、分数、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先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通过3个2根及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几个几”的基础上认识倍,再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在建立倍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应用倍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具体概念
①倍数产生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抽象,它是指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
②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特定情境中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③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体会转化思想。
3.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明白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前调研,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学生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掌握程度,同时提前调查学生对“倍”知识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课上有的放矢。由于“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部分优秀的学生在学期初就已经了解过本节课的知识点,因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课前通过调研,方便课堂及时调节策略,也方便课后跟踪。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
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名称:输出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倍”的概念;
2.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倍数的概念;
3. 能够解决与倍数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用纸与铅笔;
2. 教学演示材料:水果、糖果、纸牌等;
3. 教学PPT或黑板等。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倍数的概念,例如倍镜放大物体、积木叠加等。然后引出当数量增加或减少时,我们可以用“倍”的概念来描述。
2. 引入倍数概念(15分钟)
展示一些具体的物品给学生,例如水果、糖果、纸牌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每个物品的数量并计算出其中一个物品具体的倍数。例如:有4个水果,则每个水果的数量就是原有的数量除以4。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3. 复习巩固(10分钟)
在黑板或PPT上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倍数的能力。例如:4个糖果是原有的数量的3倍,原有的数量是多少?
4. 讲解倍数的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倍数的应用场景,例如周末有2倍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班级有5倍的人数,需要多少个桌子等等。
通过这些实际例子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倍数概念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应用倍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延伸(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与倍数相关的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商店的水果售价降价为原来的1/3,那么需要提高销量多少倍才能达到原来的收入?
6. 综合巩固(10分钟)
出示一些综合的应用题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张冬梅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周晓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