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倍的认识》设计与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1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相识”第一课时。
本单元共分三课时,分别是“倍的初步相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在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几倍”和“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为什么选择讲这局部学问。
遵照教学进度应当讲到第三单元“测量”。
但是千米和吨的相识离学生的认知比拟远,必需让学生亲自体验。
这样一来,空间和教具的运用都要受到限制。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笔算加法,难度不大。
而第五单元“倍的相识”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倍”的概念虽然与学生学过的“几个几”相类似,但它涉及到两个量之间的比拟,非常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这局部学问的教学比拟有代表性。
不得不提的是学生学习“倍”的困难在哪里。
它须要让学生的认知构造发生质的改变。
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构造,是数量的合并于多少的比拟,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比方当出示胡萝卜与白萝卜的数量之后,假如让学生提出问题,那必须是“两种萝卜一共有多少根?”或“胡萝卜比白萝卜少多少根?”等类似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对两个量或多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问题的真正理解须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乘法构造,而“倍”的学习正是建构乘法构造的伊始。
认知构造的转变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因此小学生学习“倍”存在困难就很简单理解了。
低年级学生学习“倍”必须要建立“倍”的模型,清楚地理解“倍”的内涵。
接下来,我就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谈一谈我的设计意图。
首先,我们此时此刻所运用的修订版教材将“倍的相识”从原来试验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移到了三年级上册。
而建立倍的模型恰恰离不开“几个几”,也就是二年级上下两册书中乘除法的初步相识。
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相识和理解已经被搁置了几个月的时间,要重新唤起学生的记忆,所以“回忆旧知”这个环节用时比拟长。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
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教学工程中我设计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表象。
通过花丛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展示鸽子图让学生说出其倍数关系。
其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权利下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
在经历从老师的引导到自己独立完成,从小组合作到自主动手的反复操练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倍的认识。
并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几个几,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最后,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方法类推――知识积累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观《倍的认识》有感
观《倍的认识》有感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化”过程越来越被大家重视。
在概念学习中,“精致化”的实质是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的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更加准确地把握概念的细节,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
数学思想正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本质的认识,张冬梅老师从儿童学习心理的角度考虑,通过数形结合、比较等能体现这种“精致化”的数学方法。
使“精致化”落到实处。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特别需要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升华到理性的诱因和基础。
学生也许能用眼睛直接看出“黄花有这样的几份”,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是为了利用数形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感知,以使表象尽量清晰而深刻。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比较2幅图去思考怎么从图中一眼看出3倍或6倍关系。
让学生用语言整理出: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每份数的几倍。
于是,有关“倍”的表象便初步形成。
在过程中又提供两个反例,通过及时比较与思辨,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应中引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圈黄花不是随意的,得根据每份的朵数来圈;圈出的每份中的朵数必须相同。
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圆片。
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形象和表象及时的推动着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于是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倍”的本质意义。
在比赛环节中,让学生体验圈、画的麻烦,从而凸显用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概念——《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2 提供 反 例 . 比较 思 辨 中突 出 . 在
上来圈一圈?
生 ,因为 开 始 黄 花有 6朵 , 在 “ ” : 现 倍 的意 义
( 师 点 一名 学 生上 台 圈) 教
又 多 了 6朵 . 多 了 3个 圈 . 共 有 就 一
并 使 他 们 迅 速 投 入 到 积 极 的 学 习状
态. 自然 引入 课 题 。
动手 圈一 圈 . 一 说 。 说
红花 2朵 一份 , 花也 得 2朵一 份 。 黄 2
朵一 圈 . 圈出 3份 就 是 3倍 关 系 . 圈
() 3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炼
师( 出示 红花 2朵 , 花 1 黄 2朵 ) :
一
、
创设 情 境 。 引入 新 课
师( 出示红 花 2朵 。 黄花 6朵 )看 出 黄 圆 的 个 数 是 红 圆 个 数 的 3倍 ? 诱 因和基 础 。 上 述环 节 中 . 生也 许 : 学
看 这 幅图 , 能 获得 哪些 数学 信息 ? 你
( 学 生摆 一摆 . 后 请 一 名 学 生 回 让 ) 学 交
觉 渠道 共 同感 知 目标 . 生就 会 在 大 学
师 :刚 才 小 朋 友 们 听得 特 别 仔 脑 中形 成 深 刻表 象 . 以表 象为 桥 梁 并
真 【 反思】教 师利用 学生熟悉的情 细 , 是会 学 习的 好 孩 子 。 我们 再 来 形成 概 念 。 学 生在 圈的 过 程 中感知 : 境 . 了解不 同层 次 学 生 的知 识 基 础 .
( 引导 学 生说 出 2 5 ; 个 ) 如果 上面 有 7
倍的认识 三上 张冬梅20160925
倍的认识(三上张冬梅)1、导入。
动物学校里动物表现得好,老师会给奖励。
出示:小猫红花3朵,兰花6朵。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红花蓝花的多数的数量关系?2、新授。
1、把红花3朵圈一份,兰花的朵数是这样的几份。
拿出学习单,圈一圈,再说一说怎么圈的。
三个三个一圈,兰花就圈出两份。
就可以收兰花朵数是红花的朵数的两倍。
2、展示小狗2朵红花,4朵兰花。
小猪4朵红花,8朵兰花.他们都认为自己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两倍,用学习单圈一圈,说说怎么圈的。
教师质疑:为什么小猪4朵一圈?因为红花是4朵。
3、小猫、小猪、小狗画片多数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两倍。
因为兰花是红花那样一份的两份。
4、小兔红花2朵,兰花6朵,认为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两倍。
教师质疑,为什么兰花不能3朵圈一圈。
要把几朵看成一份。
结论:要跟据一份是几来圈。
5、小猴黄花12朵。
提问黄花是红花几倍?学生发现没有红花.教师让学生猜一猜。
红花( )朵, 黄花有( )个( )朵 ,黄花是红花的( )倍。
完成学习单填空。
有的学生5朵一圈,教师引导发现5倍多2朵。
红花1朵时。
红花12朵时。
质疑:黄花朵数没变,为什么倍数变了?因为红花的朵数变了。
6、摆一摆。
圆片摆一摆,要求红原片的个数是蓝原片的3倍.教师出示杂乱的摆放。
7.红笔5支.蓝笔20支,蓝笔是红笔的几倍?在学习单上写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答案的?不能使用圈一圈的方法。
倍不是单位名称,一般不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之一,而“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模型,是研究倍数知识的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1倍的数”是指计量标准,即“标准数”,并且当被测量的物品或实物存在多个“1倍的数”时,就出现了“几倍”的概念。
同时,当被测量的物品或事物不够“1倍的数”时,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出现了分数单位。
因此,“倍”也是研究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倍”这个概念可能有些陌生。
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关于“倍”的描述,学生在潜意识中已经有一些零散的、自己的关于“倍”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个适当的情境,充分唤醒学生的潜意识,并通过说、议、评等活动,凸显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不断的挑战中修正、提升。
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倍”的感知,通过操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倍”的概念,使学生在反复的找、圈、说、用等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同化新知识、内化新理解,为后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在实际的数量比较中明确标准,感受“倍”的概念;通过动手圈、动嘴说、动脑想逐步生成关于“倍”的概念——同样多的几份就是几倍;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研究惯和对数学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行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是“倍”概念的理解。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练纸。
5.在课前游戏环节中,可以进行抢凳子的游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6.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调取经验,提出“倍”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以几个物品为标准可以知道物品数量的方法。
同时,需要加强学生对“倍”的感知,通过操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最后,需要进行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老师通过“抢凳子”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意识。
由于凳子数量不够,学生需要比较多少,从而感受到“标准”在比较过程中的作用。
这为学生构建“倍”的数学模型时,运用“标准”来确定倍数,理解“倍”的意义积累了经验。
倍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倍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东山县实验小学张艺琛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76例2、例3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的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掌握了“倍”的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利用学生画几个几的作业,考一考学生。
二、教学例2由一双筷子引入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几双筷子?1双筷子有几根?是几个几?让学生比赛摆筷子(用小棒代替)师:摆的时候要一双一双地摆,并且要让人们一下子就看出摆了几双。
(师敲钱鼓,学生摆)师:你摆了几双?是几个几根?(学生分别说)师:如果把1双筷子2根小棒看作一份,那么3双筷子就有这样的几份?(3份)每一份都是2,是几个几?(3个2根)3个2根也可以说成2的3倍。
(学生齐读一遍)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很特别,是什么呢?(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师:如果是4双筷子是几个几?也可以说成()的()倍。
5双筷子呢?……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摆了()个()根,也可以说成()的()倍。
师指名学生个别说一说。
(适时奖给注意倾听小组红旗)三、教学例3师:同学们真会摆小棒,摆圆片是不是也是这么厉害呢?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敢接受我的挑战吗?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呢?(让学生摆一摆)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摆。
再问你是怎么想的?(把第一行3个○看作一份,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就有“2个3”)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乘法计算)师:如果现在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要怎样添上圆片?(让学生摆一摆,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师:如果我第一行添上一个圆片,现在是几个?(4个)要使第二行还是第一行的3倍,要怎样摆圆片?(请一个学生上台摆,摆完说说是怎么想的?)师:×××,真聪明,老师为你鼓掌,老师拍了几次?(2次)你会拍出老师的1倍吗?(生拍一拍),请你拍出老师的4倍。
体现概念的"精致"过程——从儿童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倍的认识"的教学
这里蓝花有 2 , 花有 3个 2朵 , 朵 黄 我们
准确地把握概 念的 细节 , 解概念 的各 个方 理 面, 获得概 念 的某 些 限制条件 等 。从儿 童学 习心 理的角 度考虑 , 强化感知 、 提供反 例、 应 用变式 、 视操作 等能体 现这种 “ 致” 重 精 的过
程, 或者说 , 能把概念 的“ 精致” 提到 了可操作
j 谚
蓝 花⑩ 黄 花⑩
生
生 我也这样认 为, 我赞 同第 3 图的圈法 。 幅
⑩
⑩
⑩
⑧
⑧
图 2
因为 刚 才 黄 花 有 6朵 , 在 又 多 了 6朵 现
了 , 多 了 3个 圈 。 就
生
刚才黄花只 圈了 3 个圈 ,, 听大家的意思, 第二行黄花能圈 3 圈 个
是 6 的呢 ? 倍
、
强 化 感 知 , 圈 图 画 画 中 初 步 建 立 在
“ ” 倍 的表 象 【 段 l 片 】 ( 师 出示 图 1 蓝花 2朵 , 教 : 黄花 6朵 。 )
图 l
0 9 8
教 研 与 论Rs r d ee d a n 育 究 评 e ah n Rvw n u t e ca i o E ci o
的层 面 , “ 致 ” 到 实处 。 使 精 落
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3 。 倍
( 师 出示 图 2 蓝 花 2朵 , 花 1 教 : 黄 2朵)
师
黄花变成 1 朵 了 , 2 黄花的朵数是 蓝花的 几倍呢?你 能用 圈一 圈的方 法解 决 吗?
在 练 习 纸上 试 一 试 。
用 眼 睛直 接 看 出 来 , 学 生 用 圈 一 圈 的 办 法 让 生
《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倍的认识》意图及反思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的培养。
本教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倍的关系: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通过故事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和理解倍的概念。
3. 通过练习,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倍数计算能力:设计一系列的习题,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倍的概念进行计算。
二、教案设计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不足:虽然我在设计教案时尽量让每个环节都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
我认为可能是我引导学生的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2. 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倍的概念理解得很快,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3. 需要增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授倍的知识点时,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答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对《倍的认识》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和实施,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_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_---------------------------------------教材简析: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
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拟,由“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开展。
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活动中学数学。
第一层通过操作、观察和比拟,再现“几个几”的旧知,为新知同化提供生长点。
第二层通过观察、演示和讲解,在认识“1份”和“几份”的根底上引出“倍”,将“几个几”与“几倍”联系起来,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第三层通过操作、游戏长讨论,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丰富“倍”知识的表象,深化对“倍”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拟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比拟能力和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渗透比的思想方法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感谢阅读,欢送大家下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张冬梅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周晓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
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
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
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
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
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
三、总结(略)
[总评]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
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
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