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打造全球制造业高端增长新引擎!

中国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打造全球制造业高端增长新引擎!

中国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打造全球制造业高端增长

新引擎!

中国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打造全球制造业高端增长

新引擎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应运而生。该战略旨在通过加大技术创新

和产业升级的力度,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涵盖了九个重点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能源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力求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并成为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导者。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其次,政府加强合作,促进产业升级。与许多国际大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引进优秀的技术和资本,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时,政府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利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政府还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建设,为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加大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和引进力度,为中国的制造业输送更多高端人才,促进创新与升级。

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进,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在电池技术、电动化、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在机器人和航空航天装备领域,中国的产品也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制造2025”启航:互联网+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启航:互联网+智能制造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中国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与之前出台或定义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要力争通过这十年的努力,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好的基础。

“互联网+”好处多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苗圩表示,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高度智能化的设备、先进的传感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设定为主攻方向。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瓶颈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低端产品和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的细分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制造业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了走智能制造之路,以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投入科研与创新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制造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从而实现中国制造的发展。

二、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

智能制造具有智能化、网络化、高效能等技术特点,在生产、

管理、销售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智能制造生产环节

智能制造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智能化的生产设备、CNC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设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完成智能化的集中控制。同时,智能制造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追踪和监控,以及预测分析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

讲座主题:全面认识互联网+对工业创新发展影响,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迈向中国制

造2025

讲座时间:2015630

地点:陕西省科技统筹中心一楼报告厅

讲座讲师:杨海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讲座内容:

一、深刻认识互联网+

二、创新工业发展新模式

三、大力推动智能制造

四、结束语

以下是讲座内容摘要:

引言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 4.0战略等,希

望借助信息技术发展重新夺回制造业优势,我国为破解制造业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

迎接“双重挤压”的挑战,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等发展战略。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如何迎接制造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深刻认识互联网+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

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 )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已初现端倪。

互联网已经正在改变的产业:媒体、商贸、金融、旅游、教育、医疗---

(二)软件技术:面临体系性重构

软件正在主导硬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定义网络、定义设备、定义世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变化正在使传统软件和服务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介绍-教育部学校规划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介绍-教育部学校规划

附件2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

项目介绍

一、项目名称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

二、项目背景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交叉学科领域,其复合型人才需求对大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学校面临学科演进、培养方案变革、专业发展资源缺乏的难题,需要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快速优化专业,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项目特色

本项目将通过校企全方位合作,开展教学形态变革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试点建设工作,包括行业分析、专业调研、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师资能力提升、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实践、线下线上教学融合实践等内容。企业资源的全方位导入及校企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结合,将形成产教融合的示范模式。

四、项目目标

— 1 —

整个项目将分阶段将合作专业打造为智能制造专业建设的示范项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中心、链接全国项目院校的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社会化服务、双创工作的全面提升。

五、项目规划

(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遴选约100所合作院校,开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合作。

(二)建设周期

两年内完成。

(三)投建内容

实施方投入包括设备、课程、软件、培训和服务等,其中智能制造设备平台包含智能制造工厂数据中心、企业生产运营大数据整合系统、企业统一融合移动业务开发系统、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系统、机器人创新实训系统,智慧学习工场包含1个智慧学习平台和5个展示与体验中心。(详见附录1和附录2)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规划设计方案
2020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规划设计方案
Contents
目录
1.互联网+工业制造 2.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3.智能制造子系统介绍 4. 成功案例展示 5. 实施价值与效益
Part 1
互联网+工业制造
“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学术科研
提出Internet最初 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RPANET
TCP/IP
消费互联网
•以传统 硬件为主 、设备种 类繁多的 电信网络
•“网络+云 资源+公共 平台”的综合

•提供“资源
+通信+信 息应用”的综
合服务
推动数据流动之中实现生产和服 务的智能化,并持续改进:
•软件化集约控 制、设备通用化
和标准化的智 能网络
58
互联网加速产品与企业变革
提供个性化 产品
•从产品功能研发到
产品包装设计,通
宽带化 泛在化 严格执行QOS标准,保证网络安全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劢、职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 制造强国;
——发布《“互联网+”行劢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 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 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仸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

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

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

12 of
14
工业4.0三大主题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
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
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 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 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 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of
14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1、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3、工业强基工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核高基” 、互联网、数控机床、 大飞机等专项已经在做 还要推进一些新的专项来启动, 来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 解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 现有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基础上,以产业联盟 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然后市 场化的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 材料比较落后
人口红利 消失
劳动力 供给减少
6
of
14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ISSN 1002-4956 CN11-2034/T

实验技术与管理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第38卷第3期2021年3月

Vol.38 No.3Mar. 2021

DOI: 10.16791/j.c n k i.s j g.2021.03.049

职业技术教育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李清江,刘世爽,蒋莉,马明明,冯文颖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贵州遵义563000 )

摘要: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

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

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956(2021)03-0242-04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base wit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with educ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Intemet+” and “Made in China 2025”

LI Qingjiang,LIU Shishuang,JIANG Li,MA Mingming,FENG Wenying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

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互联网深度融合

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互联网深度融合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enter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两个背景|国内背景
ZHEJIANG UNIVERSITY
➢从增长速度看,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从发展动力看,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结构调整看,由粗放低效转向集约高效
未来增长动力产业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enter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案例6|印度实施“印度制造”战略
ZHEJIANG UNIVERSITY
01
印 度 02 制 造 战 03 略
04
广泛吸引外部直接投资 打造5大工业走廊和17个工业新城
案例2|英国“弹射”中心
ZHEJIANG UNIVERSITY
2010年3月,英国企业家赫尔曼·豪泽发表《英国技术创 新中心当前和未来的责任》报告,建议参照其他国家的最佳实 践,对技术创新中心网络保持长期投资,帮助企业获得最优秀 的技术知识、基础设施、技能和设备,使英国的研究成果商业 化能力实现跃升。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enter DepartmeBiblioteka Baidu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互联网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制造业_中国制造2025

一、智能制造── 引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虽然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存在能耗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不断被削弱,原有的依靠廉价成本要素投入、产能规模优势的制造业扩张模式将落下帷幕,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

智能制造产业链及投资逻辑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目前国内汽车、家电等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他3C,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正在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但是,互联化还是相对较为遥远的事情,智能化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智能制造的落地节奏: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到网络。

中国制造业2025主攻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

二、智能生产── 工厂/车间数字化

智能制造与互联网 制造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与互联网 制造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激 光 加 工 系 统
3 D 打 印 系 统
智 能 工 艺 装 备
料 运 送 仓 储 设
程 监 测 监 控 系
备统
智能制造服务(案例:智慧城市)
感 知 化



市物
核 心
联 化


智 能 化
智能消防 智能交通
智能安防
城市智 能化
智能电网
智能楼ຫໍສະໝຸດ Baidu 智能医疗
智能水资源
智能食品
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应急系统
AMP指导委员会由顶尖级工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和佐 治亚理工学院)校长和美国知名企业(包括卡特彼勒公司,康 宁公司,陶氏化学,福特,霍尼韦尔,英特尔,强生,诺斯罗 普·格鲁门公司,强生公司,宝洁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老总组 成。
2012年7月,AMP提出了一份带有16条详细建议的报告,包括 建立一个全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网络(NNMII)建议。这些研究 院采取公—私合作形式,试图充当“区域性卓越制造的枢纽” ,旨在提高美国商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增加对美国制造设施的投 入。
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
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
字化和网络化。
数字化企业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 全文_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提出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1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某某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

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1.2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某某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1.3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

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方针和目标编辑

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

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2.2基本方针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某某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