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资料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 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 1210)。
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 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 罢职回乡。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
陆游生活经历的三个时期:
(一)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从绍兴十四年 (1144)到乾道五年(1170)。
• 45岁以前,他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枢 密院编修、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 北伐而罢职家居。
• (二)入蜀从军时期:乾道六年(1171) 到淳熙五年(1178)。
• 陆游于乾道六年底到达夔州,一年以后,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管理军务。后随 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 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闲适诗
他也有不少诗歌是以细腻冲淡的笔法、 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 活,它们构成了另一种旋律。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提问: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 此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把它们各自换成“尽”和“皆”,好 不好?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 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 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 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 愤》、《临安春雨初霁》、《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钗头 凤》 、《示儿》等。其中词作 《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 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 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 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 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 发挥。
陆游生平概况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 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 转运副使。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 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 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 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 媒介.
解题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 首联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颔联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颈联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 尾联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风格_沉__郁_顿_挫_;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 《_杜__工_部_集___》。
长出两三隔映锦丞 使师朝顾叶阶官相
英未开频黄碧城祠 蜀
雄捷济繁鹂草外堂
泪身老天空自柏何 相
满先臣下好春森处 襟死心计音色森寻
初步理解诗意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提问1: 如果改为“蜀相祠堂今安在,锦官城外
草木深”,好不好?为什么?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
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 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 穆的气氛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 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 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 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 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 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 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 限仰慕,备加敬重。
•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 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资料
二、各诗的写作背景及主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 《蜀相》 • (二)《书愤》
知识回顾
•杜甫(712—770)
字_子_美__,自称_少_陵_野__老_。他创作 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诗_史__”,是 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 甫也被誉为“__诗_圣_”。
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 量也最高。
1、抗敌复国主题。
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 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 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二)《书愤》的写作背景及主旨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 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 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 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 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 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