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5、《蜀相》《书愤》比较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
(1)背景经历:动乱年代;晚年之作,胸 怀大志不得重用。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探究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十三年(1186)春,这时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知人论世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 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 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 蜀
• 不同点:
《蜀相》 融情于景 追慕、敬仰 《书愤》 用典明志
表现手法
壮志难酬
社会责任感
借武侯自况 建功立业
抒发个人感情
深沉的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对两首诗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刻解读,同时也
不难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 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 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 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 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 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 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蜀相、书愤》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2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重点3鉴赏诗歌写景技巧☆☆☆☆☆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答题思 路方法
1.画面 2.特点 3.表达 思想情 感的作 用
好 处
三、《蜀相》《书愤》比较之用典
《蜀相》 诸葛亮事 《书愤》 诸葛亮事 1.看内容; 2.明态度;
用典
答题思路 方法
内容 计、心、 《出师表》:北伐 侧重 未捷先死 复国、鞠躬尽瘁 同 赞颂敬仰 赞颂敬仰 思 事业未成之痛 想 惜; 感 异 不为所用、不 北伐建功 情 能实现安邦兴 之志 国愿望的痛苦。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十三年(1186)春,这时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听朗读,了解律诗押韵对仗等要求。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
3.扣人世, 说思想感 情。
小结
歌颂功绩:《蜀相》侧重于歌颂诸葛亮的忠义,以及壮志 未酬的寂寥;《书愤》则注重诸葛亮的北伐,特别是出师 表中表现出的北伐的强烈愿望。 抒发感情:《蜀相》主要抒发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壮 志未酬,英雄扼腕的惋惜,以及“三股频繁”“两朝开济” 的忠义;《书愤》则借歌颂诸葛亮上表北伐的业绩来反衬 自己不能收复失地的郁闷与悲哀,和对收复沦陷河山的渴 望。因为两位作者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嘛,杜甫是在安史之 乱中颠沛流离,因此希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忠臣能臣重整 河山,陆游则是由于南宋偏安一隅,不思北伐收复失地带 来的愤懑与报国无门的无奈。 表现手法:《蜀相》借景抒情,怀古;《书愤》借古喻今
对 仗
可押可不押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陆游
•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 观,号放翁。山阴人。
•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 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
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
情空——壮志难酬,忧愁愤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
•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已是衰鬓先斑!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选择两首诗共 有的“空”字作为切入 点来赏析:
映阶碧草尽春色, 隔叶黄鹂皆好音。
•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 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 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 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 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 现出显著的创造性,使这一体裁 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 部集》传世。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作者年事已高。 (3)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4)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1.表达情感: • 不同点: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 捷身先死”的惋惜和痛苦;
《书愤》中陆游则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千载谁 堪伯仲间”,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2.写作手法: 《蜀相》对仗、烘托、乐景抒哀情、用典。 《书愤》虚写、用典。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首联颈联是景仰、颔联尾联是叹惋) 陆游 雄浑豪壮(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但后三联大气磅礴,笔力雄浑,尤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共25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不 回头。 ——左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 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2.《蜀相》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对比赏析《蜀相》前两联是写景“锦官城”外之景:“柏”“阶”“碧草”“叶”“黄鹂”,后两联抒情。
明确手法,借景抒情。
《书愤》中通过关键词“早岁”可知,作者是先回忆过去,然后写现在“镜中衰鬓已先斑”。
最后写“出师一表”,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要从诗中选取的意象,写作内容角度,体现情感的关键字词来理解,另外还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全面把握。
《蜀相》通过作者所写之景的特点“自”“空”可以感受到无人欣赏的落寞,而写诸葛亮主要是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由惋惜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阅读教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
它在学生的语言发展、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如何设计一节高效的阅读教学课程,我们还有很多探索和改进的空间。
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书愤和蜀相,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如何结合二者的建议。
一. 书愤阅读教学设计书愤阅读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的主动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该设计中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的阅读材料选择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下面是一节书愤阅读教学的设计示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或提出引人注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介绍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并提问“你认为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2. 预读阶段: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于文本内容的提示,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预期和期待。
例如,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核心观点或给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3. 主体阅读:学生独立或合作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要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调整课堂节奏,同时提供必要的词汇、句式和语法支持。
4. 深入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阅读反馈,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观点的合理性、作者的写作手法等。
5. 后续任务:设计相关的练习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以文章为基础,撰写一篇观点表达的作文。
书愤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提升阅读理解的水平。
然而,该设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有些学生可能在独立阅读和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细节的指导和支持。
二. 蜀相阅读教学设计蜀相阅读教学设计注重于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在该设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阅读技巧。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掩映石阶的碧草独自呈现着春色,隔着树叶
的黄鹂唱着动听的歌声。 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三顾茅庐为访求统一天下大计,辅助 两朝创业治国,竭尽了老臣的耿耿忠心。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抒 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 壮志未酬的痛苦。
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 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 业未成的愤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 不同点: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
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 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 的愤懑。 2.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
知 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人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论 世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 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一系列仕途打击,其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理想彻底落空。
3、在表现手法上
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 融情于景中,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 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慨自 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1、抗敌复国主题。 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 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 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解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题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 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 么? (从诗中找)
(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 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 1210)。 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 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 罢职回乡。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 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 量也最高。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长出两三隔映锦丞 使师朝顾叶阶官相 英未开频黄碧城祠 雄捷济繁鹂草外堂 泪身老天空自柏何 满先臣下好春森处 襟死心计音色森寻
蜀 相
陆游生平概况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 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 转运副使。
《蜀相》和《书愤》类比鉴赏
《蜀相》 首 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寻”字饱含诗人无 “哪知”既写出壮年 豪
起 限追慕的心情。心 情,也写出晚年悲慨。 句 思其人,寻访其庙。 为颔联追忆往事、满怀 之 “柏森森”写人民爱 豪情,回顾“早岁”张本。 妙 戴属相,爱惜树木
使之繁盛。
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知人论世 分别是唐、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杜甫
陆游
知人 •杜甫-少陵野老: 早年游历-困居长安-陷贼为官-西南漂泊
•陆游-放翁: 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终示儿
写作背景
《蜀相》
《书愤》
上元元年(公元760
《蜀相》《书愤》比较之颔联写景
写
《蜀相》
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 句 隔叶黄鹂空好音。
《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赏 春草独自青绿, 析 黄鹂歌声无人听; 语 以乐景衬哀情, 言 以凄凉孤寂之景
色透露伤感情怀。
高大的战船在雪夜 渡口,彪悍的骑兵 在边关秋风中奔驰 杀敌;境界苍凉雄 壮;烘托出艰难环 境中的豪情壮志。
为国心计 未捷先死
同
赞颂敬仰
思
想 事业未成之痛惜;
感异 情
不为所用、不能实 现安邦兴国愿望的
痛苦。
《书愤》
诸葛亮事 北伐复国 鞠躬尽瘁 赞颂敬仰
北伐建功之志
实践演练
杜甫《蜀相》与佚名《武侯庙》在表现内 容、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分
《蜀相》
析 表
丞相祠堂何处寻,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 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 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 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 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 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 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高二选修)
背诵《蜀相》运用【板】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书愤一、知人论世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投]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论世)[投](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投]看题目,何意?书:写愤:悲愤、抑郁[投]“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1、带着问题,结合书下注释初读作品。
2、齐读课文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题目)4、跟读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二、解读文辞,揣摩情意给同学们补冲几个注释,有助于大家理解诗歌。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 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1)社会背景:动乱年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3)诗中形象:诸葛亮 (4)思想感情: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1、 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劳、才略、忠诚。 济世雄才——天下计 报国忠忱——老臣心
2、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3、通过学习《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 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寻访祠堂
叙事(仰慕)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祠堂春色
写景(叹惋)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丞相功业 议论(歌颂)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 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 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年事已高、人生易老之情 愤:壮志未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 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 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几岁。李白就写了诗赠
送给孟浩然,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故人西辞 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是孟浩然就没有回赠诗给李白。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杜甫
陆游
教学目标
1、运用 “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并背 诵这两首诗。
长出使师英未雄捷泪身满先襟死。,尾联:壮志未酬 抒情(惋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7
CHENLI
12
• 不同点:
1.情感: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
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 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 的愤懑。 2.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3.作品风格:
一系列仕途打击,其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理想彻底落空。
2021/3/7
CHENLI
6
知人论世
❖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2021/3/7
CHENLI
7
2021/3/7
CHEN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021/3/7 出师一表真名世,C千HE载NLI 谁堪伯仲间!
押 韵
4
2021/3/7
CHENLI
5
《蜀相》《书愤》之作者、背景
《蜀相》
《书愤》
上元元年(公元760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 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 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
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 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出师一表真名世 ” 《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 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 2陆后021游已/3/7认”为的南精宋神当,权正者是应诗该人吸以取此CH的自EN。勉LI 的诸精葛神亮。的“鞠躬尽瘁,死而10
8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 相同点:
(1)背景经历:动乱年代;晚年之作,胸 怀大志不得重用。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2021/3/7
CHENLI
9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探究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杜甫 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2021/3/7
CHENLI
13
《蜀相》 融情于景 追慕、敬仰 壮志难酬
社会责任感
《书愤》 用典明志 借武侯自况 建功立业 深沉的忧患意识
表现手法
抒发个人感情
2021/3/7
2021/3/7
CHENLI
1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2021/3/7
杜甫
CHENLI
陆游
1
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1/3/7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CHENL千I 载谁堪伯仲间。2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感受作品风格特点。 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主旨,感受 作者情怀,学习他们爱国情怀。 3.赏析作品技法(炼字、写景、用典等), 培养赏析能力。 4、学会比较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2021/3/7
CHENLI
3
朗读,了解律诗押韵对仗等要求。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
CHENLI
11
3、在表现手法上
A、《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融情于景中,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 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感 慨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B、《书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对比。先回忆自 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一诸葛亮自况,全诗着 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这句在表现手法 上叫——用典明志
CHENLI
14
拓展延伸
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 对两首诗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刻解读,同时也 不难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 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 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 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 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 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 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A、《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表达对诸葛亮的追 慕,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 己不得重用、壮志未酬的痛苦。
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 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 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21/3/7
年)杜甫避乱成都游诸 十三年(1186)春,这时
葛武侯祠时所作,时安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知 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人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论 世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 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