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与书愤比较

合集下载

蜀相书愤越中览古

蜀相书愤越中览古

《蜀相》一、写作背景、人物介绍: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Xie)。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里的武候祠,写下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语风格:现实主义,沉郁顿挫。

文集:《杜工部集》韩愈赞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颂诸葛亮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二、疏通文本,总体把握《蜀相》——以问引起,先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

接着颔联写入祠后所见,包含着诗人的感叹,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去了500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上。

颈联是上句看起来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慨叹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梳理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描述景象凄凉冷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5、《蜀相》《书愤》比较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
(1)背景经历:动乱年代;晚年之作,胸 怀大志不得重用。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探究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十三年(1186)春,这时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知人论世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 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 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 蜀
• 不同点:
《蜀相》 融情于景 追慕、敬仰 《书愤》 用典明志
表现手法
壮志难酬
社会责任感
借武侯自况 建功立业
抒发个人感情
深沉的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对两首诗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刻解读,同时也
不难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 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 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 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 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 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 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蜀相、书愤(2015.1)

蜀相、书愤(2015.1)

主旨
诗歌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
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
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比较阅读《蜀相》和《书愤》两部作品
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社会背景、作者经历、主要意象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个人情感、表达技巧和作品风格 不得重用 3、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忠心、功绩 (慨叹) 陆——矢志不渝 (羡慕)
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
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 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 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 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 出师—— 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 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 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 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 泪满襟—— 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思考: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
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他的情感为什么是深 沉和悲伤的?
思考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 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诗中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蜀相、书愤》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2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重点3鉴赏诗歌写景技巧☆☆☆☆☆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蜀相》《书愤》对比教学

《蜀相》《书愤》对比教学

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
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首联: 我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 人开篇自问,道出多少郁愤?(豪气如山)。
《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现存诗将近9000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 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 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 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 饬。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 庵笔记》等传世。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 力?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 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 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 下的理想。
主旨
•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 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 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 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 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 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 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作者年事已高。 (3)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4)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1.表达情感: • 不同点: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 捷身先死”的惋惜和痛苦;
《书愤》中陆游则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千载谁 堪伯仲间”,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2.写作手法: 《蜀相》对仗、烘托、乐景抒哀情、用典。 《书愤》虚写、用典。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首联颈联是景仰、颔联尾联是叹惋) 陆游 雄浑豪壮(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但后三联大气磅礴,笔力雄浑,尤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三首诗自主赏析[修改版]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三首诗自主赏析[修改版]

第一篇: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三首诗自主赏析《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三首诗自主赏析问题:一、《拟行路难》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第五六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2、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

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

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1)社会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精选可编辑ppt
12
•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 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 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 限仰慕,备加敬重。
•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 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精选可编辑ppt
13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相 蜀 映阶碧草自春色,
精选可编辑ppt
7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
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 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 穆的气氛
精选可编辑ppt
8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提问: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 此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把它们各自换成“尽”和“皆”,好 不好?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三课时)
精选可编辑ppt
1
教学目标
• 1.了解律诗的结构。 • 2.划分律诗的朗读节拍(节奏)。 •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探究诗歌的主旨。 • 4.赏析炼字的作用。 • 5.诗歌的比较阅读。
精选可编辑ppt
2
二、各诗的写作背景及主旨
• (一) 《蜀相》 • (二)《书愤》
精选可编辑ppt
40
炼字型题目 经典范例(二)
• 【问】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 对于这个“闹”字,你 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赏析。(4分)
• 【答】 “闹”本义是“热闹”,(1分)此处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1分)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 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 出来了。(1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有声。 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1分)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

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年事已高、人生易老之情 尾联书:建功立业之愿
愤:国土沦丧 愤:朝廷昏聩 愤:壮志未酬 愤:报国无门
3、在表现手法上
A、《蜀相》 借景抒情,“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融情于景中。
体会“自”“空”的表达效果: 参考: “自”“空”,这两个字表达了自己对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 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 少年 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 志向。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 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他始终不 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 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 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2、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3、通过学习《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 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初读《蜀相》
听朗读 正字音 分节奏 定基调 明意思
正字音,分节奏,定基调
1、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2、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适当延长,遇仄 声宜作停顿。
bǎi
hǎo
柏森森 空好音
惋惜之情、壮志未酬之感——“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是一个功 业未竟的失败的英雄,往往悲剧的英雄故事 更能引起人们的叹惋之情。
怀才不遇的痛苦——“ 三顾频烦天下计”, 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才能有老臣的 “两朝开济”,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B、《书愤》中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 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表达了收 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 业未成的愤懑。
昔日的浩气壮举与今日的年迈衰 颓对比。诸葛亮的积极进取和当今权 臣的苟且误国对比。

古诗四首 理解性默写

古诗四首 理解性默写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

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注重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6、《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8.《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0·《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11·《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2 《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 《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 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 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 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 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 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 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高二选修)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高二选修)

背诵《蜀相》运用【板】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书愤一、知人论世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投]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论世)[投](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投]看题目,何意?书:写愤:悲愤、抑郁[投]“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1、带着问题,结合书下注释初读作品。

2、齐读课文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题目)4、跟读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二、解读文辞,揣摩情意给同学们补冲几个注释,有助于大家理解诗歌。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陆游诗词专题解析

陆游诗词专题解析

表 现 手 法

A、借古讽今(用典) : •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 千载以下。
B、对比手法:
•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 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
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 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双调 蟾宫曲 阿鲁威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 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 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 西蜀,一分江东。
陆游诗歌主题
(二)讽刺诗
• 朝廷苟安,奸佞误 国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三)悲愤诗
• 英雄迟暮、壮志难酬
• 有心报国与无路请缨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激昂的声调加入悲怆的音符,沉痛压 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 独具的个性特色。
•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 乱年代 。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 1.情感:
• 不同点: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 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则
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 愤懑。
• 2.写作手法:

《书愤》阅读答案

《书愤》阅读答案

《书愤》阅读答案《书愤》阅读答案「篇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

②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

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

《书愤》阅读答案「篇二」【原文】: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训练】: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2分)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

(1分)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参考答案】一。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

书愤陆游阅读答案

书愤陆游阅读答案

书愤陆游阅读答案篇一:陆游《书愤》阅读训练附答案陆游《书愤》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训练】: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2分)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

(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4.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参考答案】一、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

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书愤》与《蜀相》比较

《书愤》与《蜀相》比较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
研究讨论,比较分析:
我们就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诸葛亮:杜甫——忠心、功绩(慨叹)
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壮志难酬)
陆游——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

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

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总结:
表达技巧: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写作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 《书愤》用典明志,运用白描、对比等手法。 白描:“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 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只用名 词不着动词,纯属白描。 对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 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 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 居,年华空老!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 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 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 1.情感:同样写诸葛亮,角度不同,意境情感迥异。 杜甫表达的是对于诸葛亮命运的慨叹,一代将才最终功亏 一篑,抱憾离世,留下的是昔人已逝,风采不再的旷古悲凉。 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 壮志未酬的感触。 陆游作为一个失意的老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诸葛亮 的仰慕。钦佩诸葛亮的将才;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得以大展 宏图,成就事业。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 业未成的愤懑以及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2.作品风格:杜甫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和二四两联叹 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 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 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