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 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 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 出来的。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试分析最后一联表达的情感,“犹及清明 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诗人反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的含意,告白家人,也是告白世人,自己的品格 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从而表明自己不会 苟同世俗的坚贞品格。 最后一句,表明京城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 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他坚守节操而不 想沾染京城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 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 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字 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 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 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下 句一个"气如山"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让我们看到一个 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 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 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本诗的内容和思路是怎样安排的? 由写政坛上的倾轧和变幻莫测,到写诗人一夜未眠 的郁闷与惆怅,再写诗人被搁置的无聊心情、羁旅风尘 之苦及京中官场恶浊与自我解嘲之意。 解析:首联透露出政坛上的倾轧和变幻莫测;颔联 将时令写得形象而有致(听说此二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 所欣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是一幅春光明艳图,由 此也可以看出诗人一夜未眠的郁闷与惆怅;颈联消遣中 透出了些许无聊(陆游草书疏朗有致,风韵潇洒);尾 联不仅有羁旅风尘之苦,又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 之意,实反用其意,自我解嘲。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的 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仲间"两句诗?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实际 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 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 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这首诗和陆游其他的描写战争场面的诗相比,最 大的区别是什么? “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的婉约代替了 以往“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还以闲适 的心情、细致的手法传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情趣。 解析: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着这首《临安春雨 初霁》,也许谁也想不到它会出自“铁马金戈”“气吞 万里如虎”的陆游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 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 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和高唱着“为国戍轮 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的最 大区别。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1、两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书》:严肃而愤激。 《临》:表面诙谐调侃,实际忧愤沉重。以 轻松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对官场的冷淡,对黑 暗政治的讽刺。
B 2、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 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 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 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 《书》 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 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 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 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 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 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 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 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 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 “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 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本项犯了理解错位的毛病——“已先斑”与“气如 山”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的角度审视,均形不成对应关系。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⑴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 情。 ⑶客:客居。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 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的巷道。⑹明朝:明日早 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 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 的小泡沫。⑿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 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 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 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 质。
一开始即用一个独具匠心的 临安春雨初霁 比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 世味年来薄似沙, 像半透明的纱。是谁让“我” 谁令骑马客京华? 到京城来做官的呢?流露出 不得已来京的意思。只身住 在小楼之上,彻夜听着春雨 的淅沥。这是写诗人心情不 小楼一夜听春雨, 安,彻夜不眠。次日清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幽的小巷传来叫卖杏花的 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这是点出临安城里不顾亡国 危险的“太平盛世”景象。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源自文库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 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 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 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 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 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 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后 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 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 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二字不 可轻轻放过,为什么? “一夜”意为整夜,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 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并不愿与明媚的春 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 已了。 4、试分析第三联的描写方法。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出 诗人为排遣胸中郁闷而随意写字、悠闲分茶的生 活细节,特别是“闲”“细”二字,寄托了诗人 心情的无聊,貌似轻松的情调中寄寓了沉重的郁 闷。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来到京城,诗人不去 结交权贵,却独自呆 在客邸里以“作 草”“分茶”消磨时 光,闲居无聊,志不 得伸,于是诗人自我 解嘲:“我”不会受 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 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 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 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背景: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 用,宋孝宗任命他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 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 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 自适。”可见,皇帝并非想重用他。之后,陆 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 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 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 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 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 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 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注]①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气:壮志。 ②楼船:指南宋战船。瓜洲渡:又作瓜州,在今江苏扬州境内,长江北岸, 大运河入长江处。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人犯瓜州……铁骑奄至江 上”。铁马:指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当秦 咽喉,扼川陕交通孔道,是当时宋金交界的关隘重镇。“楼船”二句写陆 游早年的经历。 ③ “塞上”句是说空自期许为可以保卫国家的万里长城。南朝宋文帝时, 名将檀道济因遭疑被杀,檀临死前脱帻投地说:“乃复坏汝万里长城!” ④出师一表: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前给后主上奏章中述伐魏的 决心,称为《出师表》。名世:名传后世。 ⑤伯仲间:伯仲,原指兄弟次第,长为伯,次为仲,后用以指相差不远的 关系、地位或次序等。这句是说千载之下,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呢?
《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 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近似杜甫。
《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 的闲适生活,表达不被重用的悲愤和牢骚 。 风格上,更加含蓄,优美动人(用明媚 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近似苏轼 。
比较阅读之一
将《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比较,完成三题:

愤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沙,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2、诗歌当中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结句与诗的主旨、意 境的关系。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