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案2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及欧洲》是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的第6.1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域特色,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两个洲的基本认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图像、图表等视觉资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两块重要的大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地球的知识,对大陆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比较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块大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两块大陆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图表和地图。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案:亚洲及欧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12。

主要包含“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学生还将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并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通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描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成因、亚洲河流的特点以及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理解亚洲人口与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2.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2.1 经纬度位置分析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在经纬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经纬度范围广阔,横跨东西经度从东经25度到西经170度,纬度则从南纬10度延伸至北纬80度,覆盖了寒、温、热三带。

这种纬度跨度使得亚洲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北极的严寒到赤道的热带气候。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71度之间,东经6度至东经69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且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的地理形状相对规则,三面临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极为重要,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世界多条重要航线的交汇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特征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类型及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的兴趣,鼓励其积极探究,培养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西伯利亚冰天雪地、新加坡热带风光、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青藏高原的高原风光提问:上面几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说明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二、新课学习(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展示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说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众多?(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亚洲除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图例所示中有10种气候类型,主要有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气候多样的原因是面积广大,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讲解:(1)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冬长夏短,北半球的“寒极”;四季分明;长夏无冬播放视频: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2)亚洲各地年降水量差别显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东南亚地区降水量大,亚洲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这里有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东北部降水量较小,内陆地区降水量很小,阿拉伯半岛终年少雨。

(3)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亚洲的东部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教案2 湘教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教案2 湘教版 教案
(2)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
(3)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
(4)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
(5)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2、引导学生读图1-10,比较纬度相近的鹿特丹和赤塔,冬季谁的气温低?夏季谁的气温高?谁的年温差大?由此得出欧洲气候的第二个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过渡)为什么欧洲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呢?
3、学生讨论完成P9活动4,教师结合欧洲地图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说明。
4、引导学生在“亚欧气候分布图”上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地区,并提问: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是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各有什么气候特点?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五、欧洲的气候特征
1、以带气候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典型
偏南
湿热多雨
带来大量降水
4、设问:亚洲之所以会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和亚洲的什么地理位置分不开呢?
(小结)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分析了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强,季风气候显著。
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1、引导学生阅读P7图1-7,回答:欧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吗?得出欧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以温带气候为主
(二)大陆性强
(6)展示同纬度的亚洲某某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某某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这一章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特征的课程。

本章内容丰富,包括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情况,认识两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但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两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讲解、提问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和欧洲教案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和欧洲教案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和欧洲教案2 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和欧洲教案2 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和欧洲教案2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亚洲及欧洲课题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章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气相关关系”两条标准,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对七上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学习区域地理行对容易掌握,本节重在学生自我分析总结。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洗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5。

运用地图描述亚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6.通过了解咸海的生态危机,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重点:掌握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七上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个?(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亚欧大陆,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亚欧大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 6_1 亚洲及欧洲教学案(二)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_1 亚洲及欧洲教学案(二)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的湖泊
、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三、教学难点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
)读图
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
亚洲地形的特征:
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候类型图”
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
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涉及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大洲的概念以及一些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

2.资料查询: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等信息。

3.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典型国家,深入了解两洲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亚洲及欧洲》教案_2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亚洲及欧洲》教案_2

亚洲及欧洲(3)课题第一节亚洲及欧洲(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阅读亚欧地形图,归纳出亚洲的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从欧洲地形和河流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阅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3.初步学会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及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亚洲和欧洲河流特征难点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板书课题亚洲及欧洲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亚洲主要的河流和湖泊:①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②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③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④最大的湖泊里海。

⑤世界上湖面最低、盐度很高的湖泊死海。

⑥最深和湖泊贝加尔湖等。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河网分布的特点,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提醒学生水是顺着地势从高处向低处流。

归纳总结亚洲河流流向特征是顺着地势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的海洋呈放射状分布。

3、指导学生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还受海陆轮廓、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在图上找到锡尔河和阿姆河,并找到他们注入的内陆湖泊咸海,让学生分析这两条河流和长江的注入处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分析出有的河流最终不能注入海洋,这就是内流河。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得出亚洲河网的另一特征—内流区面积广大。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分组在图上查找并在空白图上填出以上内容2、复习亚洲地势特点.3、分析内流河不能注入海洋的原因地域辽阔,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降水少,河水很难经过长途跋涉注入海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4、在分析欧洲河流之前,可让学生先回顾欧洲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然后让学生逐一说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欧洲呈现的河流特征,5、教师通过提问完成了解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①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②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个大洲?③你知道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吗?④你知道亚洲人口超过亿的国家吗?6、让学生阅读“欧洲的人口与国家”的资料和亚欧人口分布图,分组采用比较法,讨论对比亚欧两洲在人口方面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及欧洲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界大洲陆地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在哪里?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地面和缓起伏较小,以平原地形为主。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业影响大。

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
总结:
B.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____
让学生
引导学生叙述自己知道的亚洲及欧洲的河
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