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学术与文学的交融
《名作》视野>名作欣赏 /View
“为学”一方面我当然更没有能力妄议。在唐宋文学领域莫老师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我只是一个非常边缘的观察者、学习者。因为之前莫老师的很多著作都已送给了我,所以文集中绝大部分内容我都陆陆续续拜读过。这次拿到以后我又认真地翻阅了一下,我就讲几点非常肤浅的观察。第一个,我觉得莫老师所做研究抓住的,或者说直接面对的,都是些非常重大的文学史上的关键问题。从第一部著作《江西诗派研究》开始就是这样的。唐宋文学是一体的,中间又有很大不同,所以江西诗派是很重要的了,通过理解江西派这些诗人,也可以对唐代文学有个很好的理解。唐代文学能有现在这个面貌,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宋人塑造的。莫老师一上手就做这样重大的问题,当然是意义很大的。第二个刚才葛老师也提到了,就是莫老师做的都是大家。比如杜甫,有《杜甫评传》《杜甫诗歌讲演录》,以及最近赐给我的《杜甫诗选》。其他的像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离开这些大家,是无法准确理解唐宋两代文学面貌的。现在的研究界往往都有意避开大家,因此莫老师的研究选择和路向是很有意义的,其实体现了学术的传承和担当。莫老师曾有一篇小文章提到,唐代诗人虽有那么多,但真正有意义的也就三四十位,是他们奠定了唐诗的面貌,确定了唐诗的地位、格局。第三个是莫老师通俗的著作。但今天不谈文化普及方面,我要谈的是莫老师的研究与他的人生实际是“打通”的。实际上“诗学”不应仅仅作为研究的对象,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恐怕不是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支柱,可能他不受用。无论科学家还是人文学者,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莫老师不是这样。你读他的《诗话》就会知道,这些诗歌在他的经历中真正是有帮助的。学术与人生的整合打通,就有一种对外的发舒和显现。这就真正给了大家一个示范,就是说一种文化,对一个人的生活、精神世界,到底有怎样的作用。莫老师的普及工作之所以做得非常精彩,实际上是有他很深的道理在里面的。我只能讲以上三点,当然,莫老师学养之深厚、思理之绵密、成就之出众,这些我就不再多展开了。这三点综合起来看,我觉得莫老师有一种非常正大的、醇厚的、真正大家的学术气象。之前葛老师也说过,他的学术不一定追求“立异”“创新”。创新当然是对的,但很多真正的大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莫老师能以非常平和、雍容大度、正大醇厚这样一种气象来做学问,做出了这么多的成果,可以给我们示范和启发。
文学是认知一个民族的窗口——简评《日本现代文学发展轨迹——作家及其作品》
“ 国际化” 的推广 , 日本进一步 向全世界推广了 自 使 己的文化 , 加强 了 日本 在 国际 上 的 “ 文化 大 国” 的地 位。9 年代 以后 ,t 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O F 本 债权 国—— “ 世界第一超级经济大国” 。持续的经济
他们生 活根 据在 哪里?都 要切 实做 过研究 的工 夫。 ”
( 蒋百里、 戴季陶 , 0 : ) 2 94 之所 以这么说 , 0 9 是他有感 于日 本人对中国的了解 , 指出 :你们试跑到 日本书 “
格, 借助物化达到审美超越性 , 在劝善惩恶的基础上
展示人 本 主义精 神 。也 就 是说 , 学是 在 一个 民族 文
山东 夕 语教 学 卜
s∞姗 } l
Frg 上n o/ ng en
T d n u o e dgJ m g a o
21 年第 3 ( 01 期 总笫 1 期 ) 4 2
文 学 是 认 知 一 个 民 族 的 窗 口
— —
简评《日本现代 文学发展轨迹——作 家及其作 品》
韩 若 冰
(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 学院, 山东 济 南 200 ) 510
研究 中国就标 志着他们 的一半成功 。而我们 , 对身 边这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国家研究得还很不够。当
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拓性的文学研究——10卷本《王向远著作集》简评
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拓性的文学研究——10卷本《王向远著
作集》简评
谭五昌
【期刊名称】《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十年间,国内学界的比较文学研究一直呈兴旺发达态势,比较文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领
域内,东方文学以及东方国别文学之间局部与整体性的比较研究则是一个似乎常被
人忽视、但其意义与价值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东方文学以及此范围内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涌现了不少名家和大量可观的研究成果。其中,王向远教授无疑堪称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界的代表性人物。他致力于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已达
20余年,科研成果
【总页数】7页(P298-304)
【作者】谭五昌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王向远著作集》的学术特色 [J], 谭五昌
2.人到中年,学在中天——就十卷本《王向远著作集》出版发行采访王向远教授 [J],
王向远;王升远
3.读《王向远著作集·翻译文学研究》后的几点思考 [J], 吴卉卉
4.新世纪翻译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从《王向远著作集》看王向远教授的翻译文学研究 [J], 于俊青
5.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简评乌丙安的《中国民俗学》 [J], 柯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古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简评《文化视域中的近古文学研究》
— —
简评 《 文化 视 域 中的 近 古 文 学研 究 》
沈 新 林
( 南 京 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摘 要 :对 近 古 文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知 名 学 者 冯 保 善 教 授 及 其 新 著 《 文 化 视 域 中的 近 古 文 学研 究 》 进行 了
“ 文化 ” 和“ 近古” , 是富有 见地 、 很 有 道 理 的 。事 实 上 ,
美林先 生 , 攻 读 硕士 学 位 , 专 门研究 古代 小 说 、 戏 曲。 读研期 间 , 就开 始潜 心 读 书 , 发 表文 章 , 初露 锋 芒 , 并 多有斩 获 , 曾 担 任 南 京 师 大 研 究 生 会 主席 。毕 业 后 长
2 0 1 2年 底 由 中 华 书 局 出 版 。 认 真 阅 读 之 后 , 觉 得 该
敢 于 变 革创 新 , 善 于 大处 着 眼, 力 求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问
题 , 做 事具 有 穿 透 力 ; 南 方人则细 腻多情 , 考 虑 问 题 比
较现实 , 善 于规 避 风 险 , 不求 全 面胜 利 , 只 求 有 所 作 为, 擅长 小处 突破 , 只要 发挥 一 己之 长 , 宁 愿 抱 残 守 缺 。有 资 料 表 明 , 元 明清三代评 点 、 研究 以古代 小说 、 戏 曲为主的通 俗文学 的学者 , 以南 方 学 人居 多 , 而 北 方学者 则寥寥无几 [ 2 ] , 这似 乎 能说 明一点 问题 。古人 云, “ 北人看 书 , 如显处视 月 ; 南人 学问 , 如 牖 中 窥 日” 。 比较 而 言 , 保 善 教 授 综 合 了南 北 方 治 学 的 方 法 , 学 术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23T14:42:17.0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孙红丽[导读] 西域文化不断融入,并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深刻的融合,二者之间也是受到相互的冲击,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大都是在文化上有所体现。文章就是站在汉代文化的视角上,分析西域文化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对汉代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孙红丽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735100 摘要:汉代在历史上处于一个文化融合的特殊时期,当时的西域文化也是在汉代首次开始渗透到汉文化体系。因此汉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这也是为西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动力。而西域文化不断融入,并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深刻的融合,二者之间也是受到相互的冲击,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大都是在文化上有所体现。文章就是站在汉代文化的视角上,分析西域文化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对汉代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汉代文学;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影响
前言:汉代处于一个文化融合的阶段,当时的张骞出使让西域与中原之间实现了非常紧密的文化交流,两个地区在文化上的交流逐渐频繁,也是在相互影响,在当时汉代的诸多阶层,都是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冲击,这些都是可以从汉代出土的诸多文物中有所见证,很多文物上带有着西域的色彩。而汉代从王公贵族到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都是有着对西域文化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在汉代文学中有所体现的。
一、充实了汉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两个地区最大的差异其实是人种,人物形象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汉代两地区人们的交流逐渐增多,很多西域人不断进入到中原,当时的长安有着诸多前来经商或者学习的西域人。在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多可以看出是对西域人形象的描述,有些是在文章的某个片段中出现,也有一些是专门来用一篇文章进行描述的。
文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文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1) 选题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是指选题对当下实际创作的引导、规范作用。“文艺的功能作用新探”“文学接受新论”之类的选题或将当下的文学创作作为研究对象,或将当下的某些创作现象作为研究过程中的佐证,因而选题会对当下的文学创作起到一定的引导、规范作用。例如,以前人们格外看重文艺的教化功能,而现‘在人们将文艺的愉悦功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此,文艺批评对文艺的愉悦功能的肯定必然会影响文艺创作的“教”“乐”比例的配置,会引导社会对当下文艺创作的选择。当然,对当下文学创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规范作用的选题是那些属于文艺学的二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或属于文艺学另一构成板块的“文学批评”范围内的选题,如“简评先锋派小说的哲学依托”“大众文化的勃兴与通俗文学的兴盛”“从王朔热看当下审美情趣的变异”等。
(2) 选题对文学研究的实际意义主要是指选题对文学类学科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亦即文学类的某些学科或某些学科的研究可以运用选题所提供的方法、观点;选题对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主要是指选题对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评论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如提出某种新的批评观念、介绍某种新的批评方法、指明文学批评中出现的某种新倾向或新问题等;选题的这种“理论行为”或有助于文学批评高效运作、健康发展,或直接对作家的创作、读者的接受产生积极影响。
在讨论选题对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时,如果更细致一点,我们有必要将文学批评分为两个层面:理论批评与实用批评。理论批评是“批评的批评”,即对文学评论或文艺批评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和观照。实用批评是具体的批评行为,即针对文艺创作的具体文艺评论或批评实践。因此,我们在讨论或探寻选题对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时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
一个概念与当代文学研究——《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简评
收稿 日期 : 0 0 0 — 8 2 1— 3 0
作 者 简 介 : 丹 (9 8 ) 男 , 李 1 7 一 , 南京 大 学 中 国 现 代 文 学研 究 中心 博 士 生 , 事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从
研 究
在 当代 文学 研 究 中 , 治 与文 学 这 个话 题 政 早 已不算 新鲜 , 关 的论 著 也早 已汗 牛充栋 , 相 思 维套 路业 已形 成 , 究 策略 已经 固定 . 以说这 研 可 已经是一 块几 经耕 耘 的“ 地 ”按 部 就班 容易 , 熟 。 推 陈出新 实难 。吴 俊 、 战 涛所著 《 郭 国家文 学 的 想 象 和实 践— — 以 ( 民文 学 ) 中心 的考察 》 人 为 却独 出机 杼 。 看 似烂熟 的领域 里披 沙拣 金 。 在 对
01 5
一
个概念与当代文学研究
— —
渤 海 大 学
《 国家文学 的想象和实践 》 简评
o o
证
李 丹 ( 南京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 江苏 南京 2 09 103)
第
期
摘 要 : 国 家文 学的 想 象和 实践 》 书 以 “ 家 文 学 ” 《 一 国 的视 角 和 概 念 , 入 复 杂 的 文 学 格 局 并 深
注 的 是 本 书给 当代 文 学研 究提 供 了新 的 思 路 与 可 能 性 。 关键 词 : 家文 学: 国 当代 文 学: 学 权 利 文 中 图分 类 号 :2 74 I0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8 5 ( 01 0 一 01 — 3 1 7 — 2 4 2 0) 3 O 5 0
帝王与文学关系之典范——简评《汉武帝与西汉文学》
一
要之 , 汉武帝 与西 汉文学》, 《 奉献 给我们 的 , 不仅是 个时代帝王 与文 学关系 的个案典 型例证 , 是填补空 更 白的力作 , 有方法颖异 的研 究策略 。 也
( 责任 编辑 : 胡光波 )
有一个西汉 文学 流 派 的话 , 武 帝 就是 其 中的 天然 领 汉
第3 0卷
湖北 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J un l f u e N r l nv r t P i s p y a d S c l ce c ) o r a o b i oma U ies y( hl o h n o i in e H i o aS
Vo . O 13
帝作为作者 领 导 时代 文 学 的 这 一 块 , 到 不作 元 根之 一 做 论 。所 以先有考证 , 有分析 , 接之 以总结 , 后 再 考证 与理 论, 环环相扣 , 层层递进 , 现强大 的信 服 力。其 中既显 展 示作者深湛 的文献 功底 , 昭示 其理 论 思维 力量 , 成 又 形 良好 的示 范 , 引领学界 风气 , 裨益于学术甚奢 。
帝不仅是文学欣赏者 , 也是文 学创 作者 。在 以前 的研究 者中 , 更多 的侧 重 武 帝 以 帝王 权 力 , 响于 当时 文 学。 影 实际上汉武帝在 诗歌 、 体 、 论 、 体都 有 创作 , 赋 政 骚 虽然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是一个广泛而多样化的学科领域,它关注文学作品与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和人类经验中的意义。
该专业通常涵盖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学生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探讨其中的主题、意象、叙事结构和文学技巧,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表达。
除了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与文化研究还涉及文化现象的研究,如文化传统、社会习俗、艺术形式、媒体和流行文化等。学生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现象,探讨它们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在塑造社会和个人身份认同方面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学会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他们也会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文化,了解文学和文化的多元性和变迁。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分析和文本解读能力。毕业生在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教育、媒体、出版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从事学术研究、教学、文化策展、文学编辑、媒体评论等工作。
此外,该专业还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与其他领域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进行交叉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和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
总的来说,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索文学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文学和文化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广泛的文化领域中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一部生动的比较文学关系史——简评《1848—1949中英文学关系史》
一
有机会读 到吴格非 老师 的新 著《 1 8 4 8 —1 9 4 9中英 文学 关 系史》 , 实在是 一 大幸 事。百年 来 的 中英 文 学交 往 的 人物 、 活动可谓不少 , 设若一 一列举评述 , 洋洋洒 洒百 万言 可谓不 多 , 但难免让 读者 陷入 文字 的汪洋 大海 , 抓 不住 要 点。吴 老师的著作 却撇 重量不重质 的流弊 , 对 这一时 期百 年来 的中英文学交 往及相 互影 响进行 了提 纲式 的梳 理和
光” 激发 了徐 志摩 的诗 人气 质 , 使其创作 了不少 佳作 , 而从
( 1 8 4 8 -1 9 4 9中英文学关系史》 荣获第九届( 2 0 1 2年) 华东地 区大学 出版社优 秀学术专 著二等 奖。本文 引文均 出 自吴 格非所 著 ( 1 8 4 8 -1 9 4 9中英文学关系史》 , 徐州 :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 2 0 1 0年版。
一
五年 的旅 英生活 可 以作 为 老舍创 作 的起 点。和徐 志
摩在 英国广泛交往的生活不 同 , 老舍在 英 国的 日子 可谓清
净, 因而在教书之余 大量 阅读 英国小说 成为老舍排遣 异 国
贫穷、 孤寂生活 的最 好方式 。读 得 多 了, 自然就 有 了写 的 念 头。而效仿他最喜爱的英 国作家 狄更斯 的作 品 , 也 自然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简评
南方文坛2017.3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简评
黄发有
三十年前,我在杭州大学经济系求学,因为痴迷文学,常常不务正业,逃课到中文系的课堂蹭课。当时去得最多的,就是吴秀明老师和汪飞白老师的课堂。对于自己的偷师,难免有些心虚。为了抢占最后一排的座位,经常提前一节课就钉在那儿。熟悉的中文系同学看到我,不止一次笑我“守株待兔”。当时吴老师风华正茂,但并不像一些年轻老师那样,喜欢贩卖自己也没搞懂的西方名词。记得他讲历史小说,重视分析文学与历史、虚构与史实之间的关系。不止一次听他说起“言必有据”,并强调这是夏承焘先生教导吴熊和老师的四字真言。他在授课时讲到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也不时会提到古典文学与古籍整理的研究传统,重视从中国本土的学术根底中汲取营养,认为只有贯通古今才能根深叶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吴老师逐渐转向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在我看来真是水到渠成。最近几年,我自己也在这一领域用力甚多。细想起来,吴老师当年在课堂上提醒大家一定要多找资料多看资料的叮咛,点燃了我最初的兴趣,就像是随风落下的一粒粒种子,在遇到适合的条件时潜滋暗长,生根发芽。
翻阅吴秀明老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史料问题研究》)一书,觉得此书材料翔实,特色鲜明。首先,该书有明确的学术目标——“从史料再出发”。“当代文学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以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人们厌烦了‘以论代史’‘以论带史’的阐释模式,也不再满足于过于主观的‘感觉式’‘批评化’的评判思路,而是广泛借鉴传统朴学和西方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向着带有学术转向性质的学科重构的方向挺进。”①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文学评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它贴近文学现场,紧跟时代潮流,容易引起关注,类似于经济学视野中的“短平快”产品:投资少,周转周期较短;价格适中,容易为大众接受;生产速度快,服务速度快,见效快,收益高。相对而言,史料研究吃力不讨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长期积累,见效极慢,干的都是脏活苦活累活,史料
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推荐7篇
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推荐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简述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简述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答:简述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首先,文学和科学的目标和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知识和理解自然世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文学主要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情感、价值观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和人类文化。
其次,文学和科学在方法和认知方式上有所不同。科学强调实证、实验和逻辑推理,通过数据和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说和理论。而文学则更注重对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理解和分析,强调对文本的深入阅读、理解和阐释。
另外,文学和科学也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例如,一些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传达和表达,例如科学小说、科学诗等。这些作品通过想象、比喻和象征等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文学中,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科学。
最后,文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一些文化中,文学和科学被视为对立或分离的领域,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加强调它们的联系和互动。例如,在中世纪欧洲,神学、哲学和文学被视为最高的知识领域,而科学则被视为其分支或下属学科。
先秦文学史研究的新贡献——《先秦文学编年史》简评
前 1 4 年 周成王三年周公摄 政三年 0 0
周公 东征期间得命禾,陈成王之命 而作 嘉禾 。
周公 东征 凯还 ,劳 归士 而作 东山 之诗 。 东征
前 1 3 年 周成王四年周公摄 政四年 9 0 周 公 东征 归 来 , 豳 人 述 其 进 退 为 难 之 事 而作
狼 跋 。
体风貌。例如,我们欲了解周公摄政时期的诗歌创作,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览 《 先秦文学编年史》相关条 目 后便可对周公摄政这一特
收 稿 日期 :2 1-01 0 11.0
作 者 简介 :边 家珍 (9 5) 男, 16一 , 河南杞 县人 , 山东大 学文 学与 新 闻传播 学院 教授, 学博 士 文
第 2期
青枝绿 叶, ‘ 以然 ’好 比地底 下的盘根 错节。我们 士卒喜得生还 ,有人作 ( 所 ( 破斧 之诗 。
周公作 ( ( 康诰 、 酒诰 、 梓材 ,徙封康 周公作 ( ( 唐诰》 ,封唐叔 于夏虚 。
先生所说 的 “ 掘开泥 土”的工作,全书在 编年体的基 叔 于 卫 。
得先秦 时期大量繁杂 纷乱的文学史料有了一个清楚的 有 成命 之 诗;以后稷配天 ,歌奏 思文 ;以先王 线索与条理 ,为先秦 文学史研 究的进一步展开及理论 配享,歌奏 天作 。 研究上 的突破提供 了很好 的基础 。 《 先秦文学编年史》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全面和立体的
中国韵文研究的传承、开拓与深化——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韵文研究的传承、开拓与深化——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
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传庆
【期刊名称】《文学与文化》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杨传庆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2016年5月7日至8日,由中国韵文学会与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隆重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孙克强教授主持,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教授分别致辞。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为大会作了题为“中国韵文的诵与读”的特邀演讲。叶先生通过现场吟诵的展示强调了诵读对于理解韵文情感的重要性,演讲引起全场热烈反响。
本次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美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二十余位学者云集南开园,就诗、词、曲、赋的研究交流新成果,探讨新问题,分享新收获。大会发言由施议对、赵敏俐、林玫仪、马大勇主持,朱惠国、易闻晓、张毅、彭玉平、王伟勇、高峰、陈水云、查洪德、邝健行、彭国忠、
胡传志、林良娥、蔡宗齐作大会发言。本次大会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围绕诗、词、赋、曲四大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诗歌研究是中国韵文研究的重镇,本次会议共发表诗学论文41篇。这些论文涵盖了自先秦至民国、当代的各个时期,既有诗歌本体探讨,也有诗学理论研究,或从微观入手,或从大处着眼。
作家作品个案研究与诗歌题材类型的仍是诗歌研究的重点,它体现了诗歌研究的深化。严纪华《论孟浩然“水行诗”》认为孟浩然水行诗潜寓着精神的向往依归与理想的托寄。高峰《潘阆的逍遥心性与文学追求》认为潘阆逍遥不羁的心性诱导其诗呈现出自然放达的风貌。刘嘉伟《元代茀林诗人金哈剌刍议》以茀林诗人金哈剌为研究对象,强调金氏诗风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彰显了元代文学的新异之处。赵义山《薪火传大爱,苔花吐馨香——重读郑临川先生〈苔花集〉》指出郑临川先
管窥《外国文学评论》和《外国文学研究》
2 1 0 1年 1 1月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 . 6 NO 1 12 . 1
NO .2 V 011
J OUR NAL OF CH UX G ON NOR A NI ER I Y M L U V ST
管 窥 《 国 文 学评 论》 和 《 国 文 学研 究》 外 外
就 两 刊 的 栏 目设 计 、选 题 和 编 辑 方 针 的 不 完 善 之 处 进 行 了简 析 。 关 键 词 :《 国 文 学 评 论 》;《 国文 学 研 究 》;外 国文 学 ;栏 目 ;选 题 外 外
中图 分 类 号 :I0 文 章 标 识 码 :A 16 文 章 编 号 :1 7 — 7 0 ( 0 1 I — 0 9 一 O 61 46 2 1 ) 1 07 8
一
、
引言
者 在 国 际 学 术 界 发 出 自己 的声 音 和 扩 大 中
《 国文 学 评 论 》 和 《 国 文 学 研 究 》 外 外 常 常 被 认 为 是 中 国 外 国 文 学 研 究 水 平 的 集
中体 现 ,对 域 外 文 学 的 介 绍 和 述 评 功 不 可 没 ,对 了解 较 新 的外 国 文 学 动 态 颇 有 帮 助 ,
国学 术 影 响 的阵 地 。 《 国 文 学 研 究 》 不 仅 外 于 20 0 5年 被 A I收 录 , 而 且 还 被 英 国 的 H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摘要】近二十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前进,由于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媒介、消费方式的急剧变化,图像艺术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冲击了文学这一艺术的形式,这使得文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研究越来越多转向了宽泛的文化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文学和文化研究关系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文学;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标志了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些文学教授可能已经从米尔顿转向了麦当娜,从莎士比亚转向了肥皂剧;而把文学研究抛到一边去了” i。电视肥皂剧、街头舞蹈、服装款式的涵义、电影之中的种族冲突或者观众被赋予的性别主体位置――这一切都被纳入文学的研究范围。除了传统的文本分析,田野调查、心理分析、定量统计等等方式都被大量运用。目前为止,这些研究都笼统地得到一个命名:文化研究。更不少人将文化研究形容为后现代主义以来最富于活力的学术潮流。某些方面看来,文化研究有点像一场新型的学术革命。从文化研究开始,学者的研究由精英文化转向了微观、具体、经验和日常的世俗生活,理论不再高高在上锁在学术的殿堂里面,理论想要在日常生活的分析之中重新获得活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当中。
康德认为人有两种认识模式,即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对现象的拆解,不产生新知识,而综合是对现象的综合概括,产生新的知识。由于新的知识有可能偏离原对象,康德认为分析更具有真理性认
识,而综合则可能偏离真理。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传统的文学研究对文学采取了分析的态度,而通过文学将视野转向文化,则是一种综合的态度,分析的态度能够使文学自身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综合的态度则使得文学的边界不断外扩。从历史上来看,“文学”的定义其实本来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界”也是文学研究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文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研究当然也要随之变化。问题是,“文学”从古至今虽然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文学之为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文学还仍然有其质的规定性。如果因为反对本质主义而否认文学之为文学的本质,那就只会把文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变成不可捉摸的或无限泛化的。把握住传统的文学研究对象,并将当前诸如网络文学、广告词等具文学性的大众文化纳入文学研究视野,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迅速将文学研究边界推至城市建筑等领域,则会造成分析与综合的失衡,反而使得文学研究失去了活力。换言之,即便是文化研究如果真的有一天取代了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学科分类的研究,那不但是文学研究的末日,也是“文化研究”自身的末日。那一天还太过遥远。
那么文化研究是否有其方法上的可借鉴之处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将文学研究的方法就进行了基本的区分。“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基本区别:一个根据语言学的模式,认为意义就是需要解释的东西,并且努力证明为什么意义会成为可能。另一个与其相反,它从形式开
始,力图解读这些形式,从而告诉我们这些形式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文学研究中,这是诗学和解释学的对比。”这种对于文学研究的认识不同于韦勒克《文学理论》中对文学研究进行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划分,而是从对文本研究的出发点上进行了划分,前者以已经验证的经验或意义作为起点,后者从文本出发,力图发现更新更好的解读。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当我们对文学文本力图采取一种解释的态度时,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野就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帮助。无论是现象学的,解释学的,精神分析的还是解构的都有文化的印记,完全独立的文学性阐释自古至今都是无法完全独立存在的。换言之,即便是原本属于“文学性”的诸多概念也越来越多得出现在如史学、心理学等研究之中。如果我们的文学研究研究,引入文化研究的这些视角和方法,首先,就能够解释许多虽然重要、但过去未被重视或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我们研究女性文学,就可以引进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又比如我们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必然碰到华人作家的族群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就有必要引进族群和身份的视角。其次,文化研究也不断促使我们对那些曾受冷落的文学作品价值进行重新认识,“迄今为止文化研究的发展一直与文学经典的扩大相伴。如今教授的文学面很广,包括妇女作品和一些历史上的边缘群体成员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被增补到传统的文学课程中,或被作为单独的传统。” ii
当然,即便我们认同了文化研究在方法和角度上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也不意味着可以拿来就用,文化研究在方法上进入文学研究,
更要严格把关,逐渐吸收入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批评体系当中,做到真正为我所用,而非生搬硬套。
总而言之,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研究。文学研究是一种学科建制之中的学术研究,它有自己明确的学科规范,尽管这些规范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研究”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它建立在对学科体制批判的基础上,寻找学科划分的缝隙和裂痕,并由之展开自己的学术话语。随着“文化研究”影响的不断深入,它给中国文学研究界所带来的效应也日益明显。文学属于文化,对文学的理解必然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但是,如果把研究的目的规定为挖掘和分析文学背后的文化,这种研究就不再是文学研究,而变成了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文学研究原有的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加剧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互相替代;文学研究必须坚持文本这个视角出发是没有错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并以审美价值为旨归。注释:
i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ii乔纳森·卡勒:《文学原理》,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页。
【参考文献】
[1]彼得·威德森.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译林出版社,2008.
[3]乔纳森·卡勒.文学原理[m].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化文艺批评理论[m].台湾生智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