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合集下载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文学与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而人文精神,更是我们在文学中所追求的核心,它包括了人的尊严、人的智慧、人的情感和人的创造力。

今天,我将从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文学对人文精神的启迪以及人文精神对文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文学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人文精神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它激发了作家们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

可以说,文学和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文学对人文精神的启迪。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类的生活和情感,激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探索和对人文精神的赞美,从而激励我们去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类的精神境界。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人文精神对文学的影响。

人文精神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它赋予了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

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文学作品才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智慧,成为永恒的经典。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文学与人文精神。

文学不仅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滋养品,更是我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表达。

让我们从文学中汲取智慧,从人文精神中汲取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辅导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1、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诗界革命:黄遵宪(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环境,反对拟古复古。

提倡“我手写我口”)②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③文界革命:梁启超(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报章体”)④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主要成就是涌现了四大谴责小说)2、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创刊时间:1915年。

主编姓名:陈独秀3、了解:新文化运动。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4、识记: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①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②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③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④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⑤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

5、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文学革命的初步成绩:①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②郭沫若的新诗,开一代诗风;③《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④《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⑤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

白话文运动的胜利:各种新旧报刊相继采用白话文。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也终于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

6、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①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②侧重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推崇白话小说;③同时也表现了对内容的重视,把“言之有物”放在第一条。

历史意义:胡适的“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对建设有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简评写作要领

文学简评写作要领

文学简评写作要领
罗治武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文学简评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文体,它是对诗词、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歌词等文学(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语言等进行简要的评论而写成的议论性文章。

中学生写作这样的文章,要遵循如下要领。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罗治武
【作者单位】湖北监利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一部生动的比较文学关系史——简评《1848-1949中英文学关系史》 [J], 万士才;王勇;孙慧
2.西汉文学研究的新开拓--王长顺教授《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简评∗ [J], 张福安
3.破解五四文学发生的基因密码--李宗刚《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简评 [J], 张荣光;李钧
4.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简评 [J], 邬静洁
5.在文脉传承中建构中华文学精神\r——简评《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 王玉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学术书评到研究综述 附学术书评的困境及超越

从学术书评到研究综述 附学术书评的困境及超越

引言:为什么要和博士生讨论“学术书评”?之所以要讨论“学术书评”这个话题,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真正学术意味的书评太少,而借题发挥或蜻蜓点水的评论风气渐盛。

对于书籍借题发挥的评论固然不应厚非,但是那不是真的评书,也比较容易写;严肃的、裁断的、商榷的学术书评,却是直接针对学术研究的,不太容易写,如果没有这种书评,恐怕学术难以进步。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们将来是要做学位论文的,而大学里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如果严格要求的话,通常要有一章(或者一节)“研究史”,就论文涉及的这个领域,业已出版的各种论著,作一个述评,说明前人在这一领域中已经做了些什么,做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遗漏和缺失。

说到底,它其实就是对各种论著的短评的汇集,可是,现在很多大学的学位论文,不仅是本科,甚至硕士、博士论文,在这一点上都不够重视。

其实,写好学术书评是很重要的,为什么?第一,这首先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

我曾在清华老图书馆看到陈寅恪的学生张以诚的论文《唐代宰相制度》,陈寅恪先生在前面评语中说,“凡经参考之近人论著(如内藤乾吉等),尤须标举其与本论文异同之点,盖不如此,则匪特不足以避除因袭之嫌,且亦无以表示本论文创获之所在也”。

可现在,有一些学位论文, 由于缺乏这一部分,读者包括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根本无法知道,作者是否超越了其他人的研究,或者是否抄袭了其他人的研究,也不能正确地作出对论文的评价。

如果作者抄袭了,也许可以一时蒙混过关,但终究是在学术道德上有所欠缺第二,给其他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的人,提供有关的丰富的学术史资料,使人们了解这个领域的变化轨迹与现状,这才能够凸显自己选题的问题意识所在。

比如研究清代学术史,就需要交代从梁启超、胡适、钱穆一直到余英时、艾尔曼的研究,说明这一百年中对于清代学术的研究,何以形成侧重外在背景与偏向内在理路的两个典型,即台湾东海大学丘为君所总结的“理学反动说”与“每转益进说”,然后再讨论余英时重视“内在理路”的研究方法,和艾尔曼提倡社会史和思想史结合的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在此基础上才能说明你的研究进路和问题意识究竟有什么“创新”的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注意与专科阶段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内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因此,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比《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要丰富广泛,对作品的学习要求也有其不同点,是把作品放在史和作家的创作道路中,分析评价其特点、成就和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史。

现将本课程内容的章节安排以及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1920 )“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年)、主编姓名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简评文艺复兴运动

简评文艺复兴运动

简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变革运动。

它发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意大利,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旨在恢复和发展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文学、哲学和科学。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追求。

他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爱和研究,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重新燃起了古典文化的火焰。

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他们追求真实、自然和完美的表现,注重人体结构和比例的准确性,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文学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为后世留下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但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艺复兴作家当属莎士比亚。

他的戏剧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仍然被全世界广泛演出和研究。

哲学和科学方面,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研究。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的发明,揭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行。

这一发现颠覆了当时的传统观念,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文学和科学领域,还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

它激发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它还促进了人类对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思考,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革命。

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文化风貌,而且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借鉴,文艺复兴运动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艺术、文学和哲学的启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试题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试题
1.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出了什么样的论述?你对此的观点有何看法和评价?
2.你是怎样看待“三一律”的?
3.恩格斯对歌德的评论对于我们评论古典作家继承文学遗产有何启示?
4.简论文学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三. 论述题(选作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文艺学专业考生必选第3题。)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一种文学的创造方法,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的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2.结合具体的例证,简论文学风格的形成。
3.试析灵感。
4.列宁对于托尔斯泰的评论综述。
三. 论述题(选作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文艺学专业考生必选第3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艺的审美性特征的?对于当前文艺创作中出现的审美性的失落这一现象,你认为原因何在,应该作何评价?
2.分析《尤利西斯》对《奥德修记》神话模式的运用及其主题的关系。(30分)
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概论试题(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1997年试题
一. 词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形象大于思想; 2.济金根与《济金根》; 3.艺术直觉; 4.游戏说; 5.文学的民族性;
3.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中有一些著名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段落,试举几例并加以分析。
2001年外国文学史试题
一. 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伤主义;2.湖畔派;3.纯诗;4.跨掉的一代;5.黑色幽默;6.复调小说
2.试比较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文学的真实观上的差异。

近古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简评《文化视域中的近古文学研究》

近古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简评《文化视域中的近古文学研究》

Vo 1 . 1 l N o . 1 6
Ar g 2 0 1 3
2 0 1 3年 8月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6 . 0 2 1
近 古 文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新 收 获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6 - 0 0 6 0 — 0 3
冯 保 善 的《 文 化视 域 中的近 古文学 研究 》 [ 1 ] 作 为
猛, 有将 帅之才 , 义薄 云 天 , 有 壮士 断 腕 的英 雄气 概 ,
江 苏 省 高 校 青 蓝 工 程 中青 年 学 术 带 头 人 培 养 对 象 资 助项 目、 江苏第 二师 范学 院学 术 著作 出版资 助 项 目,
事古代 文学 研究 , 2 O余 年 如 一 日 , 硕果累累, 并 在 南 京 大 学 获 得博 士 学 位 。其 间 , 他 在 古 代 小 说 和 凌 漾 初 研 究 领 域 出版 专 著 多 种 , 发表 了很多 有 分量 的 论文 。
特 点 。宋 元 话 本 小 说 , 民间艺 人 讲 故 事 以“ 人” 为 中
大文化 视野下 的宏 观研 究 ; 他 主要 研 究 通俗 小 说 , 而
学者 。2 0世 纪 8 O年 代 中期 , 他大学毕业 后 , 毅 然 背 井
离乡, 负笈南 下 , 来到六 朝古都南 京 , 师 从 著 名 学 者 陈
又旁及 杂剧 、 诗文 、 散 曲作 家 作 品 , 侧 重元 明清 文学研 究, 又兼及宋 代话本小 说 , 所以 , 他 的文学 史架 构总体 上认 同和采用 “ 三古 七 期 ” 说 , 其 论 著 的 书 名 中 突 出

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文学与文化研究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从各自的定义、历史沿革、研究方法等方面解析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

一、定义文学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

而文化则是指一个群体或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一系列有关价值观、信仰、习俗、语言、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沿革文学与文化研究自古至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中国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着文艺与国民性、民族文化等问题的探究。

而到了现代,随着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文学与文化研究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如美国的文化研究便囊括了从文学到艺术、从历史到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此外,一些文化学派别如“法国文化研究”也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探究,这既体现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错综关系,也进一步发挥了两者的交叉作用。

三、研究方法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也是具有共性的。

从宏观上看,它们更关注的是文化背景、历史环境、群体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强调文化内涵的分析与把握。

而在微观层面,研究方法上则以文本学为重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解读等方式来探究文化元素。

文化研究偏重于文化表现形式对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影响,而文学则是文化传统的表现,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内核。

在两功相辅相成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持各自的研究方向,因为如果被后者牵制,文化研究仅仅回归文学本身,而丧失了对社会群体、历史和文化的反映和解释,缺少反思和理论性思维;而如果文化研究过于扩张,未能保持艺术、审美、语言等方面的专业性,又会导致研究视角过于宏大,追求数量,大而化之,降低了研究的深度和严谨性。

四、总结因此,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紧密、互相补充、互不替代。

从文化基础的角度来看,除了文学本身,还需要勾勒出更加庞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提高文艺作品反映了土壤社会和思想人文的水平。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

文学与人文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文学与人文精神的话题。

文学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灵魂,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思想,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文学。

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人类对生活、世界和自我深刻思考的产物。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世界的探索。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的人文素养。

其次,让我们来谈一谈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于人性、人类命运和人类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它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尊严,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关爱和尊重。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它使我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学与人文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作为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内核。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感受到人性的伟大和美好。

同时,人文精神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灵感,它激发了无数文学巨匠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使这些作品成为永恒的经典,影响着世代人心。

在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物质丰富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文化传统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文学和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引领。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弘扬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文学与人文精神,让它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指引,让它们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它们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自信和文明底色。

谢谢大家!。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是一个广泛而多样化的学科领域,它关注文学作品与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和人类经验中的意义。

该专业通常涵盖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

学生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探讨其中的主题、意象、叙事结构和文学技巧,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表达。

除了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与文化研究还涉及文化现象的研究,如文化传统、社会习俗、艺术形式、媒体和流行文化等。

学生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现象,探讨它们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在塑造社会和个人身份认同方面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学会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

他们也会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文化,了解文学和文化的多元性和变迁。

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分析和文本解读能力。

毕业生在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教育、媒体、出版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学术研究、教学、文化策展、文学编辑、媒体评论等工作。

此外,该专业还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与其他领域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进行交叉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和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

总的来说,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索文学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文学和文化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广泛的文化领域中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研究——简评《修辞学、文学与阐释》

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研究——简评《修辞学、文学与阐释》

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研究——简评《修辞
学、文学与阐释》
《修辞学、文学与阐释》是由阿尔伯特·斯特恩编著的一
本关于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研究的著作。

这本书以叙述性的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包括如何研究文学作品,如何分析文学中的修辞,以及文学如何阐释相关文化等。

首先,斯特恩在本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文
字解释”,旨在研究探究文学作品的真正含义。

斯特恩指出,
读者需要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整体,从而理解作品中潜藏的深层意义。

他还提出,文学作品是一种表达,它具有超越文字本身的意义,而读者需要使用文学分析来解释这种意义。

此外,斯特恩还探讨了文学中的修辞。

他认为,修辞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作品的结构,而且是作品的表现形式。

他认为,读者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进行研究,来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最后,斯特恩还探讨了文学如何阐释相关文化。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文化的反映,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中的历史、社会、宗教等元素。

他认为,文学作品可以反映文化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并且可以揭示文化的特征和价值观。

总之,《修辞学、文学与阐释》是一本关于语言学和文学的重要著作,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文学中的修辞和文学如何阐释相关文化,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它为研究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解读有着深远的影响。

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推荐7篇

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推荐7篇

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推荐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推荐7篇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第一篇作为清代盛世之帝王,乾隆的文学思想紧紧围绕“醇雅”观而展开.所谓“醇雅”观是指乾隆在儒家诗教传统影响下,结合帝王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形成的醇正典雅、温柔敦厚的文学观.具体而言,乾隆的“醇雅”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其“言之有物、抒情言志”的诗学观、“醇正典雅,有裨时运”的古文观以及“温柔敦厚,经世致用”的文学传播观中.本文第一章探讨了乾隆“醇雅”观的形成缘由.铸就乾隆“醇雅”观的缘由是多重的.首先乾隆自小便受到康熙“尊崇理学、崇尚雅正”、雍正“尚为时用、清真雅正”思想的影响,更有朱轼、蔡世远、福敏、徐元梦等理学名师的教导,由此奠定了乾隆“醇雅”思想的基础.其次,受清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乾隆朝形成了程朱理学与乾嘉汉学并行之局面,使得乾隆文学观中出现了“载道”与“根柢经训”的思想,而此时诗歌创作的“原本学问”、古文创作的骈散融合以及词曲创作的“亦庄亦媚”都影响了乾隆的“醇雅”观.第二章探讨了乾隆“言之有物,抒情言志”的诗学观.在内容上,他要求诗歌能体现写实性原则,并对“史”有所反映.他认为写实是对朝廷日常生活的记载,“史”应为其日常生活与治理国家之史.以此为基础,乾隆提出了“诗歌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与“诗歌合为政而作”之创作论.在情感上,他认为诗歌是“言为心声、情志相通”的.情感因素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此“情”不仅仅为一己之哀乐,还包含了修身立性的情感特性与慈惠爱民的情志相通.至于诗歌之功用,乾隆继承了传统的诗教观,秉持“诗以载道,教化世心”的理念.在他看来,“道”含义甚广,主要包含有“以史鉴今的为政之道”、“社会X之道”以及“治学、生活之道.”第三章就乾隆“醇正典雅、有稗时运”的古文观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古文内容应“根柢经训,理法皆备”,行文中应融合经义的阐述、记事状物之内容,同时还当为性情之抒发.其主张古文以“尚用为本”,且须“关乎时运”.以此为基础,乾隆指出古文的创作当用以“推阐经义,尚论古人”、“裕治平之理、措治平之业”以及名物考辨、“颂扬功德”.在对待骈、散问题上,他认为应抱有通达的审美观,不能以时代、骈散为标准判断古文的优劣.在他看来,文章之道应本于“自然”,“天之文”、“地之文”都是“化工”所成,不应拘泥于形式的骈散.第四章研究了乾隆“温柔敦厚、经世致用”的文学传播观.首先,在敕修诗歌选本中,乾隆虽明言不以人废言,却又坚持“因人而举言”、“因人存诗”的取舍观,以文人的道德X观为作品取舍之标准.在对待唐宋诗作上,他保持了相对通达的态度,下令敕修了《御选唐宋诗醇》与《御选唐宋文醇》.其次,在对古文的品评上,乾隆坚持了“温婉平和”的原则,肯定及继承了康熙所提倡的“庄敬深婉,出入风雅”,倡导雅正温柔之言,认为离经叛道的文章是古文写作之异端,而“熔经铸史”才是古文写作之典范.除此外,乾隆还通过敕修《御定四书文》宣示了其词达理醇,有补于世的时文规范.再次,乾隆通过《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对词进行了品评与指导,即“典丽归正,崇雅黜浮”.他认为词起源于诗歌,是诗歌之变体,故其创作应当继承风雅精神,“得乐府之遗”.以此为旨归,他批判了背离风雅、内容俚俗之词,大力提倡深有寄托、符合风雅之词.对于词的风格,他认为大致可分为:“雅”、“清婉”、“高秀”、“慷慨”与“纤秾””等五类.最后,为了钳制民心,乾隆对小说与戏曲实施了严厉的“祛俗存雅,寓教于乐”的禁毁原则.所谓“祛俗存雅”是针对作品内容而言的,乾隆认为戏曲与诗词同源,故应恪守风雅之则.所谓“寓教于乐”则是相对于作品的删改而言的,即以作品是否有益治道为标准,将封建统治观念灌注于作品之中,达到治世治民之功效.因此乾隆秉持因人删改与因语禁毁的原则,力求使小说与戏曲的内容符合封建统治思想.乾隆“醇雅”观的形成对乾嘉以后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贯穿了清诗发展的始终,“醇正典雅”的古文观指导了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典丽归正”的词学观则推动清词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而“寓教于乐”的小说、戏曲观改变了两者发展的轨迹.一言以蔽之,乾隆“醇雅”文学观引导了乾嘉以后文学发展的主流态势.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第二篇“百年风华·光明颂歌”庆祝中国XXX成立100 周年专题冷冰 / 旗帜之歌(组诗)冬箫 / 百年掠影(诗歌)——曾经和现在的那些光蒲素平/在铁塔上仰望祖国(诗歌)——一个电力职工写给建党100 周年的颂歌陈兆平 / 芙蓉花开(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翁怀龙 / 大匠者勇赵静怡 / 风云一举到天关中篇小说春明 / 北送爱情故事欧阳廷亮 / 挥师走天涯短篇小说遥远 / 像黑夜穿过一棵树傅玉丽 / 油茶花开的时候林平 / 红月场邝立新 / 玫瑰相册散文孙桂芳 / 桑根达来散记陈必文 / 再到凉山顾晓蕊 / 荷的一生柳向阳 / 王绩的万·里游巩芳琴 / 踏雪夜归高绪红 / XXX记诗歌李宝森 / 写给大自然的诗(组诗)冷燃/在流水体内种下火焰(组诗)唐子乔 / 我在生活中采撷(组诗)毕林飞 / 老父亲杨宏 / 你得进趟山里忽国旗 / 奢侈的早晨(外一首)彭峰涛 / 证明自己程世平 / 火石文艺评论李炳银 /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评长篇报告文学《美丽山之美》魏司马 / 作为叙事风景的工人新村新人新作朱静雯/杨宗立,一人一江一辈子高一凡/张大爷的幸福生活江洲/舟山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外国诗歌文学评论范文第三篇这种坚守本身,不仅诠释了内心自我的那种纯粹?缓缓地默读;杀出一个黎明”,聆听心底最真的自我以舒缓的语调朗读,是很脆弱的、意的内心体验呢,即使没有过多的表白,能够看到诗人选择诗歌并坚守一种诗歌精神、跌宕你的一生·发梢上的那一只蝴蝶可能早已扑落了尘封的日记中昨天的浪漫已天真死去只有这一杯红色的酒装扮唯一的面具女孩,意会着“在忘川的空灵中/南山逸风诗歌《在海边的月光下》简评从南山逸风的诗歌中,获得一种情。

中国韵文研究的传承、开拓与深化——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韵文研究的传承、开拓与深化——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韵文研究的传承、开拓与深化——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杨传庆【期刊名称】《文学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36-139)【作者】杨传庆【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5月7日至8日,由中国韵文学会与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八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隆重召开。

大会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孙克强教授主持,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教授分别致辞。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为大会作了题为“中国韵文的诵与读”的特邀演讲。

叶先生通过现场吟诵的展示强调了诵读对于理解韵文情感的重要性,演讲引起全场热烈反响。

本次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美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二十余位学者云集南开园,就诗、词、曲、赋的研究交流新成果,探讨新问题,分享新收获。

大会发言由施议对、赵敏俐、林玫仪、马大勇主持,朱惠国、易闻晓、张毅、彭玉平、王伟勇、高峰、陈水云、查洪德、邝健行、彭国忠、胡传志、林良娥、蔡宗齐作大会发言。

本次大会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围绕诗、词、赋、曲四大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诗歌研究是中国韵文研究的重镇,本次会议共发表诗学论文41篇。

这些论文涵盖了自先秦至民国、当代的各个时期,既有诗歌本体探讨,也有诗学理论研究,或从微观入手,或从大处着眼。

作家作品个案研究与诗歌题材类型的仍是诗歌研究的重点,它体现了诗歌研究的深化。

严纪华《论孟浩然“水行诗”》认为孟浩然水行诗潜寓着精神的向往依归与理想的托寄。

高峰《潘阆的逍遥心性与文学追求》认为潘阆逍遥不羁的心性诱导其诗呈现出自然放达的风貌。

刘嘉伟《元代茀林诗人金哈剌刍议》以茀林诗人金哈剌为研究对象,强调金氏诗风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彰显了元代文学的新异之处。

赵义山《薪火传大爱,苔花吐馨香——重读郑临川先生〈苔花集〉》指出郑临川先生《苔花集》情感丰富、爱心诚挚,艺术水平高超,是不可忽视的当代诗人。

未完成的“重写文学史”-简评80年代以来文学史叙述的话语资源

未完成的“重写文学史”-简评80年代以来文学史叙述的话语资源
通 过一 系列有意识 的 ‘ 建构’ ,历 史 才得 以 敷衍 生 成。 “ 有 意 性 的视野 中的考察。 识 ”和 “ 建构 ”。实 际上 已经 暗含 了每一 段被 “ 建 构 ” 的历 史在 3 对现代性 的反思 :未完成的 “ 重写文学史” 近年来 ,对 “ 重 写文学 史” 和 “ 现代 性” 的质 疑甚多 。其依 不 同的历史时期都有 其 自身所依持 的话语资源 。 据的话语资源 :人道 主义 与主 体性 ,现 代性 ,可 以归结 为两 个运 1 人道 主义 、审 美性 :8 O年 代语境 中发生 的 “ 重 写文学史” 前 者是要 再对文革批 判的 今 天我们之所 以怀念 8 0年代 ,企 图 “ 重返 8 0年 代 ” ,是 因为 动——思想解放 和新启蒙 。李陀认 为 ,“
未完成 的 “ 重 写文 学史 "
— —

简评 8 O年代 以来 文 学史叙述 的话语 资源
张 语 婷
( 四川 大 学文 学与新 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
作 者简介 :张语 婷 ( 1 9 8 9 .6 一) ,重庆人 ,四川大学文学 与新闻学 院。
中圈分类号 :1 2 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5 8 8 2( 2 0 1 6)0 1— 0 0 4 9—0 1
且不说现代性 为我 们带 来多 大深度 的思 考 ,以现 代性 为 核心 忘记 的> ,张贤亮的 《 绿 化树 > 等 都体 现 出 了文 学人 道 主 义 的复 苏。1 9 8 5年刘再 复在 《 文学 评论 》 发 表 < 论人 的 主体 性》 ,再次 的新启蒙也在处处 碰壁。 中国越 来 越复 杂 的现实 粉碎 了 现代 的乌 深 化 了文学 的人 道主 义观 。文学 是 以人 为其 目的和 中心 。由对 人 托邦的神话 ,也才有 了 9 o 年代 自由主义和新 左派之 争。随之 而来 的 重 新 发 现 所 带 来 的 是 对 文 学 的 独 立 性 的 诉 求 。文 学 的 独 立 性 , 的也有 “ 后现代” 的话语 作为 对现代 性戏 谑的反 驳 。对 现代性 的 也 即非功 利的审 美性 。文学 史也 在这 个基 础上 ,开始 了一 种新 的 反思充斥在文学 的方方 面面 ,尤 其 是新 世纪 以来 的文 学史 研究 与 诉 说与建构 。从 “ 重写 文学史 ” 专栏 所 刊发 的文章 来看 ,主要 是 叙述上 。在对 自由主义 文学 极大 地追捧 后 ,人 们又开 始重 新 客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崭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遣的抨击、林蔡争夺战、《学衡》派遣、《甲寅》派遣、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向、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道文学革命就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就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认知鲁迅的《欢呼》、《迷茫》就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明朗的标志?2.先行分析《欢呼》、《迷茫》整体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英雄传》存有哪些相同的解析?抓举三种观点,表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予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下一篇品酒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1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详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详细表明初期现代小说在故事情节结构与文体方面的技术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复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关系的博弈——南帆文学观简评

关系的博弈——南帆文学观简评
须保 持 一个微 妙 的分寸 : 援引社 会 、 历史 或者意
识 形 态解释 文学 的时候 ,批评 家 不能颠 倒过来
至七 十年 代 的 “ 民歌 ” 动 、 十年 代 知识 分 新 运 八 子 话语 的 重新 恢 复 , 些 都 共 同提 醒 人 们 “ 这 修 辞 在 权 力 网络 之 中微 妙 的交 换 、汇 拢 或 者 争
关 系的博弈
— —
南 帆文 学 观 简评

伟(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 , 福建 福 州 3 00 5 个亘 古 不 变 的 本 质 , 学研 究—— 无论 是 文 学 的 定 位 、 学 意 义 南 文 文
的诠 释 还 是 文 学 史的 写 作 等 , 必 须 回 到 文 学 内部 与 外 部 多重 文 化 关 系 的 互 动之 中进 行 考 察 。 “ 系主 义 ” 视 将 历 时 转 化 至 共 时 的 平 面 上 予 以 考 察 . 力 于 揭 示 中 国经 验 与 中 国 问题 的 复 关 重 致 杂性 。“ 系主 义” 为 没 有 了总体 论 的 乌托 邦之 后 , 种 关 系的博 弈 决 定 了我 们 的 社 会 历 史 关 认 诸 想象。 关键词 : 帆; 系; 弈 ; 南 关 博 中国 问题 ; 杂 性 复 中 图分 类 号 : O . I 6 2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8 5 (0 9 O — H 3 0 17 — 2 4 2 0 )6 0 4 — 5 D
的文学》 19 )《 (9 2 、文学 的维度》 19 )《 (9 7 、隐蔽的 成 规》 19 )《 (99 、双重视 域 》2O )《 (0 1 、文学 理论 新
读本 》 20 )《 革命 的转移 》20 ) 。可 以 (02 、后 (0 5 等

简评袁行霈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

简评袁行霈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

简评袁行霈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朱翠翠1010060401 古典文献学袁行霈高教版《中国文学史》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

他倡导文学本位,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翔实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它出版之后,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听到了使用者反馈的不同声音。

有高校老师说,这套书刻意求新对一些学术词语根本无法理解,可能是自己和学生的水平太次吧。

这其中充满正话反说的调侃和不满的意味。

黄钧先生也在2010年2月27日发表的《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一文中就指出诸多问题。

如袁著却刻意求新求深,程度不同地背离了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中国文学史教材所必须强调的诸如基础性、知识性、共同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等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同时他还指出袁著忽略了对古代各类文体及其渊源的叙述和介绍;忽视对古代作家生平的叙述;介绍用个人观点取代共识;文风不符合教材要求;犯有知识性、常识性和原则性错误且错误改正不及时,从一版延续到二版,有误人子弟之嫌。

虽然黄钧先生说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它的实例举证也铁证一样的摆在那里,很有说服力。

黄先生从袁著仅仅作为教材的角度,有理有据的提出了批评和意见。

但我认为虽然这部书作为普遍推广的高校教材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我在本科的时候就是学的这套教材)但是不能因此而彻底否定这四卷本《中国文学史的》价值。

从整体框架看,袁行需主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没有引人注目的新奇的构制,编、章、节的构成都是是严守传统规范的:每一编的设定按时代分割,如“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等等;每一编的内容,不外“绪论”加分期、分体和作家作品的排列。

以此类推,编成本书。

袁著沿袭着这种文学史写作的模式或程式,成为一种把握文学历史的相当稳定的思维惯性和心理定势—历史似乎原本就应该是、或者干脆原本就是这么一种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简评
【摘要】近二十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前进,由于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媒介、消费方式的急剧变化,图像艺术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冲击了文学这一艺术的形式,这使得文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研究越来越多转向了宽泛的文化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文学和文化研究关系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文学;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标志了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一些文学教授可能已经从米尔顿转向了麦当娜,从莎士比亚转向了肥皂剧;而把文学研究抛到一边去了” i。

电视肥皂剧、街头舞蹈、服装款式的涵义、电影之中的种族冲突或者观众被赋予的性别主体位置――这一切都被纳入文学的研究范围。

除了传统的文本分析,田野调查、心理分析、定量统计等等方式都被大量运用。

目前为止,这些研究都笼统地得到一个命名:文化研究。

更不少人将文化研究形容为后现代主义以来最富于活力的学术潮流。

某些方面看来,文化研究有点像一场新型的学术革命。

从文化研究开始,学者的研究由精英文化转向了微观、具体、经验和日常的世俗生活,理论不再高高在上锁在学术的殿堂里面,理论想要在日常生活的分析之中重新获得活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当中。

康德认为人有两种认识模式,即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对现象的拆解,不产生新知识,而综合是对现象的综合概括,产生新的知识。

由于新的知识有可能偏离原对象,康德认为分析更具有真理性认
识,而综合则可能偏离真理。

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传统的文学研究对文学采取了分析的态度,而通过文学将视野转向文化,则是一种综合的态度,分析的态度能够使文学自身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综合的态度则使得文学的边界不断外扩。

从历史上来看,“文学”的定义其实本来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界”也是文学研究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文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研究当然也要随之变化。

问题是,“文学”从古至今虽然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文学之为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文学还仍然有其质的规定性。

如果因为反对本质主义而否认文学之为文学的本质,那就只会把文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变成不可捉摸的或无限泛化的。

把握住传统的文学研究对象,并将当前诸如网络文学、广告词等具文学性的大众文化纳入文学研究视野,是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迅速将文学研究边界推至城市建筑等领域,则会造成分析与综合的失衡,反而使得文学研究失去了活力。

换言之,即便是文化研究如果真的有一天取代了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学科分类的研究,那不但是文学研究的末日,也是“文化研究”自身的末日。

那一天还太过遥远。

那么文化研究是否有其方法上的可借鉴之处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

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将文学研究的方法就进行了基本的区分。

“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基本区别:一个根据语言学的模式,认为意义就是需要解释的东西,并且努力证明为什么意义会成为可能。

另一个与其相反,它从形式开
始,力图解读这些形式,从而告诉我们这些形式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文学研究中,这是诗学和解释学的对比。

”这种对于文学研究的认识不同于韦勒克《文学理论》中对文学研究进行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划分,而是从对文本研究的出发点上进行了划分,前者以已经验证的经验或意义作为起点,后者从文本出发,力图发现更新更好的解读。

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当我们对文学文本力图采取一种解释的态度时,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野就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帮助。

无论是现象学的,解释学的,精神分析的还是解构的都有文化的印记,完全独立的文学性阐释自古至今都是无法完全独立存在的。

换言之,即便是原本属于“文学性”的诸多概念也越来越多得出现在如史学、心理学等研究之中。

如果我们的文学研究研究,引入文化研究的这些视角和方法,首先,就能够解释许多虽然重要、但过去未被重视或无法解释的问题。

比如我们研究女性文学,就可以引进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又比如我们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必然碰到华人作家的族群和身份认同的问题,就有必要引进族群和身份的视角。

其次,文化研究也不断促使我们对那些曾受冷落的文学作品价值进行重新认识,“迄今为止文化研究的发展一直与文学经典的扩大相伴。

如今教授的文学面很广,包括妇女作品和一些历史上的边缘群体成员的作品。

这些作品或被增补到传统的文学课程中,或被作为单独的传统。

” ii
当然,即便我们认同了文化研究在方法和角度上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也不意味着可以拿来就用,文化研究在方法上进入文学研究,
更要严格把关,逐渐吸收入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批评体系当中,做到真正为我所用,而非生搬硬套。

总而言之,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研究。

文学研究是一种学科建制之中的学术研究,它有自己明确的学科规范,尽管这些规范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研究”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它建立在对学科体制批判的基础上,寻找学科划分的缝隙和裂痕,并由之展开自己的学术话语。

随着“文化研究”影响的不断深入,它给中国文学研究界所带来的效应也日益明显。

文学属于文化,对文学的理解必然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

但是,如果把研究的目的规定为挖掘和分析文学背后的文化,这种研究就不再是文学研究,而变成了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文学研究原有的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加剧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互相替代;文学研究必须坚持文本这个视角出发是没有错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并以审美价值为旨归。

注释:
i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ii乔纳森·卡勒:《文学原理》,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页。

【参考文献】
[1]彼得·威德森.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译林出版社,2008.
[3]乔纳森·卡勒.文学原理[m].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化文艺批评理论[m].台湾生智出版公司,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