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并学会制作与解读。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统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展统计知识,如概率统计、抽样调查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5.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展示。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策略: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a.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统计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b.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表更适合展示这些问题?为什么?
2.注重实践:四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统计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有关2008翟志刚太空迈步的照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出示有关广东科学馆的照片,引出相关的数据。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教学新课:1、出示《2005—2010年广东科学馆参观人数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使数据系统化。

)2、分析条形统计图,并让小组讨论完成。

(复习旧知,以便进行对比)3、学生反馈,演示。

你在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4、出示并介绍折线统计图及其制作过程。

5、比较两种统计图,认识它们的异同,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6、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点”与“线”的特征,并能利用“点”和“线”分析《2005—2010年广东科学馆参观人数统计表》。

7、谈谈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折线统计图。

8、以《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为例,分析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9、分析《第23—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数量统计图》。

(以生活为案例,结合伦敦奥运,使用折线统计图,让孩子多说自己的想法)10、练习十九第一题。

运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练习。

(题目半开放,让孩子自己先观察,再提问,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根据统计图完成题目。

)四、课堂总结:你今天收获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体会)。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第【1】篇〗一、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1、大部分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

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个别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

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2、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中小学生成千上万。

老师在课外收集了一组数据制成了一个关于中山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这是什么统计图?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个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生:中山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

师:从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1998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是3万人,1999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是4万人……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你怎么看出1998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是3万人的?生:这个长条水平方向对着3,垂直方向对着1998,所以1998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是3万人。

师:想从统计图中得到信息,首先要清楚的知道标题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生:知道横轴上的数是年份,纵轴上的数表示人数,它们的单位是万人。

师:刚才老师问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是:很多同学马上看出中山市中学小学参观科技展的人数1998年有3万人,1999年有4万人,这么快看出数量也反映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上很容易看出参观人数的多少。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师:还有什么信息吗?生:2003年去参观的人数最多,是11万人。

生:我还知道1998年去参观的人数最少,只有3万人。

生:我还知道1格表示1万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演示绘制过程,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

师过渡:其实这个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师边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边问:老师把直条擦去,看一看横轴、纵轴、统计图的内容有没有变?生:还是和原来的一样。

师:老师先对着1998的这条线描出一个点。

想一想,这个点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呢?它的位置在哪儿?再对着1999年的这条线描出一个点,想想这个点表示什么?它的位置在哪儿?……然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什么把相邻的两点连接起来了。

生:线段。

师:这几条线段组在一起就成了这条线。

同学们请举起你的左手,把这条线想象成一条路,我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手把这条路“走”一次好吗?请你们说一说刚才“走”这条路的感觉?生:这条路不是直的,是弯的;这条路有时上坡有时下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

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能够用条形图、折线图等图形来表示数据,理解其意义。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难点:理解并掌握条形图、折线图等图形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统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

(二)新课讲解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例如,可以让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数据的表示接着,教师可以用表格或者条形图的形式将刚才收集的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表示方式。

3. 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理解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图表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制作一张关于班级同学身高的条形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以及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然后制作成条形图或者折线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主要介绍了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认知,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图的意义,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和数据的理解都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使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能够通过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能够通过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统计图。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4.实践操作法: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实际绘制统计图,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统计图素材、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商品的价格标签、学校的课程表等,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优质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优质课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年2班
厦门科技馆
某某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表
年份
人数/万人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3
4
6
8
8
10
某某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1998——2003)
清楚地反映数据数量情况。
人数/万人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一 二 月 月
某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人
20
26
40
50
55
70
试着自己动手画一画!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两条射 线,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 (2)根据横、纵的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对 应的标目数据画点。 (3)用线段依次把每相邻两点连接起来。 (用尺子连接)
某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人数/万人 (1998——2003)
10 8 8
6 4 3
2 1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份/年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人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998~2004年) 13.6 10 8 6 8
折 线 统 计 图
4
3
连线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份/年
0
1998
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好呢?
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变化趋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折线统计图的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统计数据,用于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天气预报的温度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哪一种统计图。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线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如线条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统计数据,让学生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

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绘制。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数据有什么变化趋势?2.图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第【1】篇〗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认真分析新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其实没有把“平均数”这一概念解释得十分深奥,也没有让我们把“平均数”的所有特点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所有特征。

首先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办法。

显然教材选用这样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

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景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每个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乡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运用,以及统计量的简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一次全面复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量的计算还不够熟练,对统计图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兴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知识较感兴趣,部分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枯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素材,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准备统计量的计算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如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主要介绍了统计图的认识和使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使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探究,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统计图的相关资料,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报名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简要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学校各班级的人数情况、各科目的成绩分布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课件(共4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课件(共4课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 布瓦罗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1)
R· 四年级数学下册
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那怎样 来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呢? ① 画纵轴和横轴; ② 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③ 写类别,画直条。 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吧。
(2)该校四年级学生的体重偏重,因为 10岁儿童体重正常值为男生34 kg,女生 33 kg,而统计图中31~36 kg的男生和女 生人数最多,36 kg以上的人数也不少。 建议:①让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 体;②一日三餐,合理搭配,不偏食,不 挑食。(答案不唯一) (3)体重在26 kg以下男生、女生的人数 最少,体重在31~36 kg的人数最多。(答 案不唯一)
50个,120厘米,3项,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平均数?
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
新课推进
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 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 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你看到什么信息? 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 小亮11个、小明15个;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单式条形统计图: ①画纵轴和横轴; 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③写类别,画直条。 复式条形统计图: ①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 ②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③定图例;④写类别,画直条;⑤涂颜色; ⑥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易于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

(板书课题:统计)。

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

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书P108~109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熟悉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2.使学生熟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照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预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依照有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人数(万人)346881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温习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依照条形统计图说说发觉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判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照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熟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进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看。

师:那个统计图是如何完成的?师和生一路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明白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照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试探,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熟悉折线统计图,发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觉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看参加科技进展人数的转变情形,并谈自己的感想,培育学生关切周围事物的爱好并引导学生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评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游戏引入: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现在想请6位同学上来,让一个同学隔着这两张桌子,把粉笔投到盒子里面,另外的一个同学帮他数一数一共投了多少颗。

下面的同学也一起来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根据他们所投的这些数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画一个统计图呢?(学生画、师画)
2、回答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哪一个人所投的数量最多?哪一个人所投的数量最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看来你们以前学统计的相关知识学得真好!)
3、自主探究。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

(师画)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我们可以用横坐标表示姓名,纵坐标表示颗数,姓名与颗数所对应的位置上用一个点来表示,每个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用一条线连成一条折线,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4、交流汇报。

(板书):相同点:两个图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观察折线统计图。

(1)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计算差值还可以用倾斜度来判断:倾斜度大的线段说明数据变化大,倾斜度小的线段说明数据变化较小。


(2)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你们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课本112页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感想?谁来说一说?
五、课外拓展。

搜集我们四年级各班(4个班)的近视人数,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分析影响视力的因素有哪些,并和同伴交流感受。

六、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它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作用。

看来,在学习上只要肯动脑子多动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