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及临床诊疗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荧光定量检测法的性能验证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荧光定量检测法的性能验证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荧光定量检测法的性能验证崔燕红;赵一琳;宛传丹【摘要】目的对基于QIGEN cube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与ABI 7500核酸扩增仪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估.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WS/T 420-2013的性能验证方案,采用质量控制(质控)血清与临床标本评价所用商品试剂盒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与检测下限;同时参照《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标准,统计分析实验偏差并与厂家声明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精密度验证结果显示,2个浓度水平(level 1、level 2)质控品的批内变异系数(CV批内)分别为0.3%、0.9%,批间变异系数(CV批间)分别为0.4%、1.11%,均小于厂家声明值(5%).线性范围试验显示,在1.0×102~1.0×108 kU/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9,P<0.001),高于厂家声明区间(2.0×101~1.0×109 kU/L).正确度验证结果显示,室间质评中的5个浓度水平质控品的实测值与质控样本理论值间偏倚分别为0.10、0、0、0.26和0.26,均小于0.4对数值(log值).最低定量检测下限为1.0×102 kU/L,高于厂家声明的最低检测限(0.5×102 kU/L),但与定量限(1.0×102 kU/L)一致.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HCV-RNA定量检测系统在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与检测下限方面的性能指标均满足卫生行业标准与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认可准则的要求,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期刊名称】《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年(卷),期】2018(010)003【总页数】5页(P168-172)【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性能验证;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作者】崔燕红;赵一琳;宛传丹【作者单位】215500 江苏常熟,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15500 江苏常熟,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15500 江苏常熟,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慢性肝炎的重要嗜肝病毒之一,全球感染人数很多。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未 来将有更多新型生物标志物被 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诊 断中,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 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 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 也呈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提 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发展涉及医 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 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发 展。
02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及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 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灵敏度、特异性和 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 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检验成本高昂
部分高端检验技术成本 较高,使得其在临床应 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前沿动态关注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诊断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未 来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将更 加注重个体化差异,实现针对 不同人群的精准诊断。
06
血液与体液检验诊断技术
血液分析仪性能提升
高速、高精度检测
最新一代血液分析仪实现了高速、高精度的自动化检测, 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多参数分析
现代血液分析仪能够同时检测多个血液参数,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智能化数据处理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血液分析仪能够自动 识别异常结果,并提供智能化分析和建议,辅助医生做出 更准确的诊断。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
代谢组学技术
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以及常用方法。
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
阐述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如疾病诊断、药物 研发、营养学等领域。

核酸检测发展情况汇报

核酸检测发展情况汇报

核酸检测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核酸检测成为了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核酸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就核酸检测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核酸检测的技术发展。

传统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 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检测时间长、操作复杂、设备昂贵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如循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纳米孔技术(ONT)等也逐渐应用于核酸检测领域,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准确性和便捷性。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核酸检测的应用情况。

在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成为了诊断和筛查感染者的重要手段。

不仅如此,核酸检测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医学诊断、法医学等领域。

在疫情期间,各国纷纷加大对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检测速度,提高检测准确性,以期更好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再者,我们来看一下核酸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核酸检测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核酸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精准化,检测设备将更加小型化、便携化,检测速度将更加快速,检测准确性将更加高效。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合,核酸检测技术也将更好地服务于医疗、环境、食品等领域,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技术在疫情防控和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多样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兰州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防治及诊疗服务能力调查

兰州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防治及诊疗服务能力调查

兰州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防治及诊疗服务能力调查【摘要】目的了解兰州市辖区医疗机构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HC,简称丙肝)诊疗服务与病例报告现况,掌握全市丙肝防治网络建设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疗机构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兰州市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丙肝诊疗及数据报告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共调查医疗机构97家,综合医院31家,专科医院12家,乡镇及社区服务中心54家;65.98%的医疗机构开展肝炎相关诊疗服务,其中43.30%的机构开展丙肝诊疗服务;57.73%的医疗机构开展丙肝初筛抗原抗体检测服务,其中综合医院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肝抗体,乡镇及社区服务中心均采用试纸条快速检测抗原抗体法;23.26%的综合及专科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服务,33.33%的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委托其他机构检测;84.57%的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其中79.27%的机构有网络报告内部核查程序;37.21%的综合及专科医院开展丙肝抗病毒治疗服务。

结论兰州市医疗机构丙肝服务能力整体不均衡,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丙肝服务能力低,不能满足当前丙肝防治需求,建议政府急需加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丙肝诊疗服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服务能力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的一种。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专题报告指出,自1989年医学界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全球已有1.7 亿人受到感染,全球丙型肝炎流行率平均为3 %,而且每年以新增300~400 万例患者的速度在蔓延。

不断的研究发现,丙型肝炎传染性广泛、慢性化率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疾病,加之没有相应的疫苗,无论从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危害,还是对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考虑,丙型肝炎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果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丙肝的治疗效果好于乙肝,大多数患者有望实现治愈[1、2、3]。

为进一步做好兰州市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必须要有很好的医疗资源来提供支持,为此我们对兰州市辖区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服务和病例报告现况进行调查,为下一步开展我市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政府部门进行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数据。

研究核酸诊断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研究核酸诊断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研究核酸诊断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新的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其中,核酸诊断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敏感的分子诊断技术,自问世之后便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

目前,核酸诊断技术已经在临床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病毒感染、肿瘤筛查以及基因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核酸诊断技术的概述核酸诊断技术是一种依据特定核酸序列的扩增或杂交来判断是否存在某个病原体或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PCR、LAMP、NASBA等各种方法对核酸进行扩增,然后进行检测,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在检测过程中,核酸诊断技术能够通过精准的检测,避免了传统诊断技术因为不够敏感而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

二、核酸诊断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当前,核酸诊断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已经成为了病毒检测的“金标准”。

例如,在 COVID-19 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成为了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检测方法,不仅准确度高,而且在检测速度上也有了较大提升。

此外,核酸检测方法可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或探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极大提高了检出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核酸诊断技术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除了病毒检测,核酸诊断技术在肿瘤筛查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检测 DNA、RNA 等核酸材料来发现和研究肿瘤相关的基因。

此外,研究者们通过分析肿瘤特有的基因变异或者 mRNA等分子表达情况,探索各种肿瘤特有的分子标记,以培养出早期诊断技术。

核酸诊断技术的高灵敏度、高准确性以及不受细胞脱落影响等显著优势,使得它可以被应用在肿瘤筛查上,准确地检测出早期肿瘤病变,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四、核酸诊断技术在基因学研究中的应用核酸诊断技术在基因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的需要,分别可设计针对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核酸探针。

利用这些探针,研究人员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还可以探索人类基因组中不同区域的功能,有利于对一些遗传疾病的研究。

临床常见传染病及检测方法

临床常见传染病及检测方法
临床常见传染病及检测方法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旳身体健康,提升人口素质,有效控制病毒性 肝炎(HBV、HCV)艾滋病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旳传播,加强肝炎、 艾滋和梅毒等传染病旳预防与控制工作,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最新旳《中国预防与 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3年)》。
HBsAg
逆转录
肝脏细胞
血液中
前基因组旳 RNA
HBcAg
p22crAg HBeAg
完整旳HBV
ssRNA
不完整 dsDNA
空心粒子
HBeAg

HBV 复制机制
HBsAg
临床潜伏期45-180天,平均60-90天 类型:急性,重症肝炎,慢性及病毒携带 者 30-50 % 5岁或者5岁以上感染者产生 黄疸,5岁下列旳黄疸发生率少于10% 临床体现为厌食,疲劳,恶心,呕吐,腹 痛,关节肌痛,低热,皮疹和黄疸 大多数成人感染后六个月内会恢复且产 生免疫力. 感染HBV后,30-90 % 旳 5岁 下列小朋友和 2-10 % 5岁以上会演变成慢 性感染 15-25 % 慢性感染者因为慢性肝病过 早死亡
HIV旳试验室检测
HIV 特异性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大批量处理 化学发光技术-封闭式全自动化 迅速检测技术-试纸条 确认试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HIV 特异性抗原检测 Ag+Ab联合检测(同步定性检测HIV p24抗原和HIV-1或 HIV-2抗体)
Gilead Sciences
2023
乙肝旳临床治疗途径:
筛查
诊疗
治疗措施旳 选择
监测治疗旳 反应
治疗目的
HBsAg
ALT HBeAg 抗-HBe HBV DNA HBV 基因型 CBC 肝硬化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样本处 理和数据分析,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微型化
发展微型化、便携式的检测设备,方便患者在家或基层医疗机构进 行快速检测。
多组学整合
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数据,提供更全面 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诊疗水平
自动化生化分析仪
仪器原理
自动化生化分析仪采用光学、电化学等原理,对生物样品中的化 学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
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可进行多种项目的分析,如血糖、血脂、肝功能 、肾功能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优势特点
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等特 点,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最 新进展
汇报人:
2023-12-23
• 引言 •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免疫学诊断技术 • 生化学诊断技术 • 微生物学诊断技术 • 血液学诊断技术 •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挑战与展

01
引言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疾病诊断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技术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的检 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病程和预后。
病毒分离与培养技术
采用特定的细胞培养方法,对病毒进行 分离和培养。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采用PCR、实时荧光PCR等技术对病 毒核酸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病毒抗原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抗原,如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病毒抗体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人体对病毒的免 疫反应,如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等。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炎病毒 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 ,还可 能导致发展成肝 硬化 , 甚至肝癌 , 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 、 确 、 所 准 定量检测对 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 、 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 的意义 。随着检测技术 的不断发展 , 对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 的认识也在不 断深入和更 新。近年来 , 很多学者 报道人群 中存 在 H e g阴性 的 HB BA V携 带者和抗 一 B H s阳性 后 仍 存 在 H V复 制 等 情 况 。 国 内 对 B
17 9 0年英 国学者 D n ae等在电镜下发现 了完整 H V颗粒 B
即 D ns 粒 [ R D o ae 颗 6 eV s等 随 后 用 电 子 显 微 镜 观 察 1 3 , 8例
H s g阳性 的慢性肝炎患者 的肝组织 , BA 发现 了直径约 2 m的 5i r
核心抗原( c g颗粒/ HB A ) 7 1 。常规 电镜法的优点是标本用量小 , 制
ban ifrtpe itblt n tefrt5 o r rm to e o sta d ri nac : rdca i y i h is h us f i o srk n e n
i un e nciiao t me ] erlg ,9 6 4 ( )3 1 3 5 n ec l c c [. uooy1 9 ,6 2 :4 — 4 . l f o n l u o JN
2 0 ,2 6 :3 0 13 . 0 1 3 ( )1 3 — 3 5 [3 董郡 . 1] 病理学【 . 2版. M] 第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6 8 2 88 19 :3 — 3 . [ ] 张培林. 1 4 神经解剖学【 . : 民卫生 出版社 ,9 7 52 5 3 M] 北京 人 1 8 :1 — 1 .

核酸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医学诊断领域的重要工具。

核酸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和分析细胞或病原体中的核酸序列,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疾病的存在并确定具体类型。

本文将介绍核酸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

一、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对社会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准确快速地进行感染源追踪和早期诊断是控制传播的关键。

核酸检测技术能够直接从患者样品中提取并放大目标DNA或RNA序列,可以比传统方法更早地发现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例如,在结核病的检测中,通常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特定序列,使其能够被快速检测出来,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遗传性疾病的检测与筛查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核酸检测技术通过筛查患者或携带者基因中的致病突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以减少或避免患者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囊胞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分析CFTR(囊胞性纤维化转膜调节子)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为潜在携带者提供早期筛查和咨询服务,以便适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三、肿瘤相关基因检测肿瘤由多个基因异常累积而成,肿瘤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已经存在的肿瘤类型,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前,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DNA或RNA序列,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致癌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遗传异常情况,并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的建议。

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核酸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从而指导是否选择靶向药物治疗。

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技术在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感染者样本中的核酸序列,可以快速确定感染源、确认不同群体间的传播途径,并帮助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例如,在COVID-19疫情中,全球范围内采用了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来追踪新冠病毒感染者,并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和隔离措施,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摘要】:象其它传染病一样,丙型肝炎是社会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丙肝,其中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发病率尤高。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在2000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有一万人死于丙肝感染;据估计,到2010年,丙肝的死亡率将可能超过艾滋病。

1988~1989年,对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Non-A and non-B hepatitis,NANBH)的病原体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一患有慢性NANBH的黑猩猩外周血中分离得到的一种RNA病毒揭开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研究序幕;利用该段特异序列,表达了一个特异性克隆,并得到了一个可延长的融合蛋白(C100)。

美国强生OCD公司(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a Johnson & Johnson company)利用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为基础,研制出了最初的第一代商业性抗-HCV临床检测试剂;同时,OCD与其合作伙伴——美国凯荣公司(Chiron Corporation)共同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抗-HCV检测的专利权。

近十几年来,OCD公司不断努力,先后又研制出了抗-HCV的ELISA二代、三代检测试剂并推向市场;随着这些高质量检测试剂的研制成功及其在献血员筛查中的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输血后HCV感染的发生率已经大大下降,从而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 抗-HCV IgG检测目前对HCV抗体主要以检测IgG为主,所采用的均为间接法;IgM类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一些临床研究。

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原理:ELISA检测抗-HCV IgG系利用固定在固相载体(如普通酶标板、聚苯乙烯试管及小球、磁性微粒子等)上的HCV重组表达和/或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捕捉待测样品中的抗-HCV IgG,然后,通过加入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标记的抗-人IgG检测所捕捉到的特异性抗-HCV IgG。

医学检验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

医学检验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

医学检验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医学检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医学检验的进展对于临床的应用研究和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医学检验的进展1、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医学检验领域的一大重要进展。

它是通过分析人体DNA序列,以找出某种病或病因基因存在与否、基因突变等信息的检测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能用于癌症、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和个体化治疗。

例如,除了常规病毒性肝炎病毒的检测外,临床上已经能检测出肝癌导致的基因变异,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极大地提高了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2、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另一种医学检验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

核酸检测主要是通过PCR、FISH等技术检测人体细胞中的DNA 和RNA,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感染病、癌症等。

蛋白质检测则是通过调查人体液体或组织中的蛋白质,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就需要进行蛋白质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癌特异蛋白的水平,能够在肿瘤发生前,就能发现某些特定的癌症,从而采取治疗措施,进而防止病情恶化。

3、手持式检测设备手持式检测设备在医学检验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血糖仪和尿糖仪。

手持式检测设备可在家中、工作场所、甚至户外进行检测,方便快捷。

如今的手持式血糖仪便携、小巧,且在运作方面越来越智能化,可视为一种家庭医疗设备。

此外,尿糖仪也类似的便携,具有快速、准确,方便携带等特点,适用于尿液检测的各种用途。

二、医学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1、快速诊断精准化医学检验的发展,使诊断进程变得更快、更准确和更精确。

疾病的诊断精确度对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高精度的检测手段创建一个更加高效的检测方法,使得快速和准确地识别疾病成为可能。

例如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现在通过基因检测和蛋白质检测技术,能够早期识别和诊断疾病,从而避免病情恶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有哪些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有哪些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有哪些作者:刘曦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2期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世界流行性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还可通过母婴、血液及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肝脏细胞后,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被乙肝病毒感染但尚还完好的肝脏细胞,诱发乙肝,产生炎症反应,加速肝脏纤维化,诱发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部分乙肝会发展为肝衰竭,一旦发生,说明大量肝细胞受损,肝脏无法正常工作,对人體的危害是致命的。

但从携带乙肝病毒到发展为肝炎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所以需要定期检查,做好疾病监测,一旦感染积极配合医生的专业治疗,阻断疾病进程,也能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本文就乙肝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 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乙肝病毒的临床诊断主要有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标志物检测,其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是用来筛查和诊断乙肝的重要手段。

常用乙肝五项检测,即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目前乙肝五项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检测、半定量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只能反映个体体内有没有乙肝表面抗原或是抗体。

对于低浓度的标本,有可能会漏检,因此仅用于体检筛查。

半定量检测主要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微粒化学发光法,虽然比定性检测更为灵敏准确,但也只能大致反映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的水平。

相较于定性检测和半定量检测,定量检测能更好地监测病情,预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给出个性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检测方法。

2 乙肝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2.1 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乙肝患者体内HBsAg的含量,能评估使用干扰素抗病毒的治疗效果,并预测停药后的复发率。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效果评价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效果评价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仍然较为严重,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标志物、病毒DNA或RNA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病毒的存在并评估感染的程度,从而指导医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对病毒学检验的实施效果评价仍然存在争议,有的研究认为其能够有效地指导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其在临床实践中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对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毒学检验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与监测,旨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分析病毒学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总结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改进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临床实践和医疗服务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1.3 意义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感染该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临床检验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应用的价值

临床检验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应用的价值

临床检验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应用的价值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测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与肝病毒e抗原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

结果所有乙肝病毒患者血清样本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76例,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的有61例,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有83例。

其中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61例患者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47例,阳性率为77.05%,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有50例,阳性率为81.97%,前S1抗原阳性率和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83例中,前S1抗原阳性72例,阳性率为86.75%,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的有48,阳性率为57.83%,前S1抗原阳性率和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干细胞损伤等的检测指标,为乙肝病毒患者临床检验的常规项目,在乙肝诊断治疗中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标签:乙肝病毒;前S1抗原;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e抗原根据调查研究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细胞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近几年对乙型肝炎、前S1抗原的研究发现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前S1抗原、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e抗原的检测进行研究,分析前S1抗原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在12~75岁,平均年龄为41.5岁,所有研究对象的表面抗原检测均呈现阳性,符合肝炎病毒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其他类型的肝炎。

1.2方法前S1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脱氧核糖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

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
核酸检测
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病毒复制。
肝功能检查
评估肝脏功能,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反映肝脏损伤程度。
肝脏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判断肝脏是否有病变。
肝穿刺活检
是诊断肝炎的最可靠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血清学检查
抗体检测
治疗效果
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副作用
干扰素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比如流感样症状、疲劳、抑郁等,需要医生进行监测和处理。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断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减轻肝脏损伤。
常见药物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可能存在肝功能损害,需要给予保肝护肝的药物,以及营养支持,以维持肝脏功能,促进肝脏修复。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的机制
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轻肝炎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方式
干扰素治疗通常以注射的方式进行,可以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制定。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
坚持药物治疗,严格遵医嘱。
肝硬化
肝脏结构破坏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损伤导致的弥漫性纤维化,肝细胞结构破坏。
黄疸
肝脏功能减退,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
腹水
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腹腔积液,称为腹水。
乏力
肝脏功能减退,代谢功能下降,导致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显示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评估肝脏实质的回声改变,可发现肝脏肿块、血管异常等。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感染了这种高传染性病毒。

针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全球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是一种主要的诊断方法。

核酸检测是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口咽部、鼻咽部、气管等样本中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

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很高,是目前诊断新冠肺炎病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核酸检测技术方面,近来有很多新的进展。

首先,检测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核酸检测芯片是一种微型化的实验室,准确性和实时性都很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检测。

其次,自动化检测技术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自动化检测设备通过重复、精准、安全的操作程序,将样本中的DNA/RNA分离、放大、检测、分析等步骤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可实现少量样本大批量检测,减少实验室操作人员的错误率和感染风险。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核酸检测过程中,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检测结果。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漏检误诊率,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技术的准确度。

然而,目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首先是检测精度问题,现在虽然准确率很高,但还是可能存在漏诊率和误诊率,这对疫情监控和控制非常不利。

其次是检测成本问题,大规模核酸检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检测成本很高,不利于全民检测。

最后是检测速度问题,目前检测速度在1-3小时左右,已经显著加快,但不能满足高峰期的检测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多样化和智能化。

多样化是指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检测、显微镜检测、流式细胞术等等,以互补和完善核酸检测技术。

智能化是指将核酸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手段自动学习和判断病原体的特征,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全文)目前全球仍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 如不进行治疗, 会有20%甚至更多的慢性感染者发展为终末期慢性肝病, 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最重要的治疗, 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HBV的复制, 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 以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以及HCC的发生[2]。

然而当下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清除感染肝细胞中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这也是当前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治愈CHB的主要原因[3-4]。

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进步以及对HBV 复制周期的深入了解, 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药物对于治疗CHB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治疗CHB的新药大致分为两类[3]。

第一类主要针对HBV的生命周期:包括阻止HBV进入细胞、直接靶向cccDNA、靶向HBV基因表达、抑制核衣壳组装和HBsAg释放等。

第二类主要针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由于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种类众多, 在此仅讨论临床试验数据较详尽的代表性药物。

1 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团队[5]于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钠离子- 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是HBV进入人体肝细胞的特异性受体°NTCP 是一个多重跨膜的蛋白分子, HBV通过L-HBsAg的前S1区与肝细胞表面的NTCP结合, 介导HBV进入细胞[6]。

这一发现不仅大大促进了HBV 感染相关的研究, 同时为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

基于Myrcludex B的使用, 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医院Stephan Urban团队[7]提出了HBsAg阻断策略Myrcludex B是L-HBsAg的前S1结构域内47个氨基酸衍生的肉豆蔻酰化脂肽, 通过竞争性与NTCP受体结合, 进而抑制HBV进入肝细胞[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是目前肝炎诊疗中的关键步骤!
五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的比较,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9年 第3期——吴星,黄维金, 周诚 ,庄辉 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大学医学部)
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临床监 测的研究” ——鲁凤民教授 北京大学肝炎试剂研究中心
临床验证和对比
以湖南圣湘乙肝磁珠法为例
* 9例定值在12 ~50 IU/ml之间
圣湘磁珠法技术在灵敏度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与进口试剂具有很好的一致 性,能够很好的胜任临床药物疗效的观察和治疗终点的确定。
Sansure-HBV :圣湘HBV磁珠法 Roche-HBV :罗氏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Test X-HBV: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的HBV产品(浓缩煮沸法)
* 由美国坦福大学医学中心Keeffe教授(专家组)提供
国内行业指导原则
国家SFDA技术审评中心“863”课题《 HBV DNA定量试剂 技术审评指导原则》中指出:
HBV DNA建议最低检测限应≤30 IU/mL。
DNA提取纯化方法不建议采用煮沸法进行DNA提取。
国内行业标准
内标全程参与! 核酸上样量≥20 ul!
国际治疗路线
(一)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路线图
开始治疗 HBV-DNA基线水平监测 治疗第12周 评估原发性治疗失败 HBV-DNA水平较基线水平下降幅度<1log/ml 治疗第24周 评估抗病毒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60IU/ml如何检测?
病毒学完全应答 HBV-DNA<60 IU/ml 继续治疗 监测HBV-DNA/6个月 病毒学部分应答 HBV-DNA:60 ~2000 IU/ml 增加药物治疗 监测HBV-DNA/3个月 病毒学不充分应答 HBV-DNA>2000 IU/ml 增加/更换有效的药物治疗 监测HBV-DNA/6个月
国内现状
陈旧的技术
繁琐的过程
加热煮 沸
过柱吸 附 高速离 心
国内现状
令人揪心的性能

国内HBV DNA检测方法多为煮沸法,试剂灵敏度 均为500IU/ml或1000IU/ml。

国内大部分HCV RNA检测方法多为柱提法,试剂 灵敏度≥1000IU/ml。
专家呼吁
专家呼吁:高精度,超敏感的核酸诊断试剂的开
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及临床诊疗 最新进展
汇报人:
目录
Part 1 肝病PCR检测国内外需求及现状 Part 2 肝病PCR检测最新解决方案 Part 3 肝病PCR检测的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1 肝病PCR检测国内外需求及现状 Part 2 肝病PCR检测最新解决方案 Part 3 肝病PCR检测的发展趋势
国内主流方法
国际主流方法
核酸检测发展要求
高精度 高品质
高科技
磁珠法技术
磁珠法
磁珠(电子显微镜)
----核酸诊断领域新方向。
磁珠分离器
技术原理
原理
DNA
----通过超顺磁性颗粒富集 核酸,实现样品高纯度、高 灵敏度的检测。
磁珠与DNA的结合
技术性能
磁珠法提取核酸效率高,纯度高,特异性好。 采用最新一代的磁珠提取核酸技术,无需加热、无 需高速离心、灵敏度极高,能够很好的满足临床诊疗 的需求。
何去何从
面对当前肝病毒
核酸检测技术的
现状,我们真没
有办法了吗?
解决方案
Part 1 肝病PCR检测国内外需求及现状 Part 2 肝病PCR检测最新解决方案 Part 3 肝病PCR检测的发展趋势
核酸检测发展要求
临床核酸提取技术的发展:
旋转离心柱法 玻璃粉吸附法 二氧化硅吸附法
酚氯仿法
煮沸法
磁珠法
没有经过ROX校正
注*:2倍梯度稀释,5个样本各重复3次检测

经过ROX校正
发展趋势
自动化的要求
不管技术多么复杂或简单, PCR技术逐步向自动化、高通量的方向发展!
抗干扰能力强,能胜任高血脂、强溶血以及药物治
疗标本的检测,是临床疾病检测的有力手段。
极易实现自动化。
临床验证和对比
以湖南圣湘乙肝磁珠法为例
灵敏度可达10IU/ml,是国产主流试剂的50-100倍;
准确定量线性范围为20IU/ml~2.0×109IU/ml
可检测HBV A、B、C、D、E、F、G、H共8个基因型。 设置了监控内标IC,有效避免假阴性。 设置内参比荧光ROX,定量更准确。
员安排。
发展趋势
准确化的要求
----内标监测系统, 假阴性的克星。
内标的作用
• 内标参与核酸提取与扩增,通过检测内标是否正常来监 测核酸提取和核酸扩增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是否有效, 避免PCR假阴性。
FAM:525nm
目的基因
HEX:555nm
内标
HEX曲线 FAM曲线
真阴性
ROX的作用
设置了参比荧光ROX,用于校正枪的误差、耗材质量(如管 盖厚度、透光性能不一致)所导致的光能损失、仪器孔间 差异,使结果更准确。
国际需求
2008年美国肝病协会CHB防治指南:持久消除HBV是乙肝的治疗终点, HBV DNA病毒载量尽可能小于或等于10 IU/ ml。
国际需求
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2010年指南指出:将HBV DNA病毒载量尽可能控 制在10-15 IU/ ml,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 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2011指南指出:丙肝患者治疗的目标需HCV RNA病 毒载量低于50 IU/ ml。
发展趋势
Part 1 肝病PCR检测国内外需求及现状 Part 2 肝病PCR检测最新解决方案 Part 3 肝病PCR检测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简单化的要求
(25×33+288÷3)×15=?
发展趋势
一步法技术:最简便的PCR技术
一步操作即可实现核酸提取。
发展趋势
一步法技术优势:
快速,处理96个样本仅需 30min。 成本低,仅需一套移液器即可实现病毒检测。 操作步骤少,减少误差发生率,提高准确性。 极易掌握,对操作人员要求低,方便科室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