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四项
风湿四项标准值
风湿四项标准值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风湿病的发展,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测患者的风湿四项标准值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那么,什么是风湿四项标准值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风湿四项标准值都包括哪些内容。
风湿四项标准值是指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
这四项指标是评估风湿病变活动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风湿病的关键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四项指标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是风湿因子(RF)。
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它能够与自身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关节和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损伤。
风湿因子阳性通常提示着风湿性疾病的存在,但并不是所有风湿性疾病都会产生风湿因子,因此在诊断风湿病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其次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它主要针对关节滑膜和软骨进行攻击,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抗CCP抗体阳性通常提示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其阳性率与疾病活动度和关节破坏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是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时会迅速上升。
在风湿病患者中,CRP 水平的升高往往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监测CRP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的调整。
最后是血沉(ESR)。
血沉是一种血液学指标,它反映了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到血液中的速度。
在炎症或感染状态下,机体内的蛋白质和纤维蛋白原会增加,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从而使得血沉速度加快。
因此,血沉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着炎症的存在和活动性的增加。
综上所述,风湿四项标准值是评估风湿病变活动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它们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风湿三项报告单
风湿三项报告单
报告单位:XXX医院
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女
检验科别:XXX科检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参考值:
RF: <20IU/mL
ANA:阴性
CCP: <7.5RU/mL
检测结果:
RF: 28.5 IU/mL 结果:阳性
ANA:阴性结果:阴性
CCP: 14.2 RU/mL 结果:阳性
报告解读: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RF和CC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RF 和CCP是风湿性疾病的标志物,故患者可能存在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建议患者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并避免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本检验报告仅供医生参考,不得作为自我诊断和治疗依据。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风湿四项检查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风湿四项检查是什么
导语:风湿是人们生活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也是一种难缠难治的顽固性疾病,对于这疾病的发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尽早的发现异常,及时的接受医
风湿是人们生活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也是一种难缠难治的顽固性疾病,对于这疾病的发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尽早的发现异常,及时的接受医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病情进项控制,达到治疗好的效果的。
在这检查显然就非常重要了,那么,风湿四项检查是什么呢?
风湿四项检查是什么?风湿四项检查是指抗链O (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四项检查。
风湿四项是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参考指标。
如:
1、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500U,儿童<250U。
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
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
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
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2、类风湿因子(RF):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
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o-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
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什么是风湿骨病
1 、什么是风湿病?答:风湿类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筋膜、肌腱等的疾病。
风湿一词三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临床特点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病情反复发作,多呈慢性病程等为主要表现。
属中医学痹症、历节病的范畴。
从发病机理上,现代医学分析皆为免疫功能失调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际上是炎症反应,可导致各种关节炎。
风湿类疾病主要分类如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血管炎、干燥综合症等。
•与脊柱有关的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肠病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
•代谢和内分泌疾病有风湿病状态:如痛风、淀粉样病变、肢端肥大症。
•非关节炎型风湿病: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纤维肌痛,纤维织炎、肩背痛等。
2 、风湿骨病有何危害?答:风湿骨病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具有极高的发病率。
风湿骨病是一种全身性多系统受累性疾病,研究表明有80% 的风湿骨病患者有发生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直接危及生命!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更是以其反复发作,直接侵害人体187 个滑膜关节,致使人体肢体残疾成为现实,号称“致残疾病之首”,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如今已成为21 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顽疾之一 . 。
风湿骨病,犹如来自地狱的枷锁,桎梏人的生命。
我国各种风湿骨病 . 患者达2.3 亿之众,其中有近8000 万人长期以来与拐杖和轮椅为伴。
由于众多患者对此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每年新增患者群已达200 万人,因此,风湿骨病权威专家敬告广大患者重视此类疾病,有病及时治疗,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3 、风湿类疾病与中医的“痹”症是什么关系?“痹”痛的特点有哪些?答:⑴、祖国医学记载,痹症指凡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的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风湿检查报告怎么看
风湿检查报告怎么看风湿疾病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对于患有风湿疾病的患者,经常需要进行风湿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风湿检查报告往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如何看懂风湿检查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风湿疾病。
一、检查项目风湿检查报告通常包含多项检查项目,其中常见的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关节液检查等。
在查看报告时,首先要了解每项检查项目的基本意义和参考范围,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
比如,血常规可以反映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可以判断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则可以帮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疾病。
二、参考范围每项检查项目都有参考范围,用于评估患者的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在阅读风湿检查报告时,需要对比患者的具体结果与参考范围,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炎症或其他风湿疾病的活动。
这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三、趋势分析风湿检查报告不仅仅是对患者当前的疾病情况进行描述,还可以通过对比历次检查结果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疾病趋势。
通过观察患者的检查指标是否逐渐增高或降低,可以了解疾病的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因此,在阅读风湿检查报告时,除了关注当前结果是否正常,还要留意前后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常规风湿检查项目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疾病活动性。
比如,骨密度测试可以帮助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关节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关节和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
这些辅助检查结果也需要综合分析,以增加对患者疾病情况的全面了解。
总之,正确阅读和理解风湿检查报告对风湿疾病患者及其医生而言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各项检查项目的含义和参考范围,观察检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以及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效果。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以前对这个科室总有点渴望不可及的感觉,在为迎接中医药管理年前这里还被称为是“风湿免疫科”,顾名思义,风湿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是该科的重点和核心。
每每提及免疫方面的东西,一堆的实验室检查充满了我整个大脑,总认为她是医学里最为抽象而且难以理解的东东。
为此,我疯狂痴迷《豪斯医生》中的doctor cameron,一个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性,而且更重要的,人家可是免疫学家耶,负责团队里的很多检验项目。
当时我就异想天开地想称为她那样的牛人。
现在一个月轮科的时间转瞬即逝,虽然实习任务很紧张,但是带教师兄总是主动和我们讲解专科的知识,让我对于这一大类疾病从此不再陌生。
这里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内网上搜集而来,结合本人实习所总结的相融合,请同学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a关于一些检查指标的意义一、如何看抗核抗体和ena抗体风湿型疾病的两大特征就是患者着血液成分中的自身抗体发生,并且以抗核抗体谱居多,目前对于抗核抗体靶抗原的认知已经从传统的细胞核不断扩大至整个细胞,形成Eymet核抗体谱,我院的有关检测提及的存有:1、抗核抗体(ana):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实验,几乎见于所有sle患者,但是特异性很低。
2、抗ds—dna抗体:对于确诊sle存有较低的特异性,多发生在sle活动期,与狼疮肾关系密切,“量效有关”。
3、anti—sm:对于诊断sle有高度特异,特异性达99%,临床上一般看到这个阳性,基本上sle诊断明确,一旦为阳性永远无法转成阴性。
4、anti—rrnp:常存有sle活动期,且与中枢神经症状有关,往往命令np狼疮或者其他关键脏器侵害。
5、anti—ssa和anti—ssb:两者都与干燥综合征相关,前者可能是继发的免疫问题导致的,而后者偏于原发性干燥症,在其诊断中比前者更具特异性。
6、anti—scl70:对硬皮病的确诊呈圆形高度特异性。
7、anti—jo—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标记性抗体。
1、高血压胸片报告单(左心增大)、心电图报告单(左
1、高血压:胸片报告单(左心增大)、心电图报告单(左心室肥厚,左室高电压,ST段改变)2、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心脏彩超(左右心室增大,心瓣脏瓣膜狭窄及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报告单(心率失常、肺淤血)3、冠心病(心肌梗塞):冠脉CT报告单/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肌钙蛋白检验报告单(肌钙值升高)4、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脑部CT报告单(报告单直接认定)5、慢阻肺及肺心病:肺通气功能报告单(通气功能中度障碍以上直接认定为肺气肿)、胸部平片(右下肺动脉扩张)、心电图(右心室增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或动态心电图(测定右心室内径,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径比值等)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报告单(报告单直接认定)7、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反复异常,浊度和絮状实验持续升高,血浆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沉加快),肝两对半(1,3,5三项为阳性)两次,间隔半个月。
8、肝硬化失代偿:肝脏彩超(腹水),生化全套(低蛋白血症)9、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两对半1次或肝炎病毒核定报告单,腹部B超(肝硬化)。
10、慢性肾炎:血常规、尿常规(蛋白尿“+”或“++”)11、肾病综合征:血常规、尿常规各2次、生化全套(报告单直接认定)12、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血糖报告单2次(空腹血糖6.5mmol/L以上,升高),门诊病历记录三次13、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T3/T4报告单2次(升高或减低),门诊病历记录三次。
14、癫痫:脑电图或脑CT或脑核磁共振(MRI)报告单(提示异常放电现象)。
15、肝豆状核变性:肝脏B超(光点闪烁型,岩层征型,树枝状尖带型和结节型),酮含量测定(酮生化提示:酮含量显著降低),)、脑磁共振(提示脑萎缩)。
16、帕金森氏病:脑电图或脑CT,详细门诊病历记录(神经系统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肌肉发硬)17、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四项报告单(四项指标升高),关节平片报告单(显示结果异常)。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抗核抗体(ANA) 一般为阴性,部分 生化管 患者可呈低度阳性。
3~5ml
铁蛋白(SF)
SF在Still中明显升 高,特别是SF高于 17.9umol/lL时有助 于本病的诊断
ANAs15项均为阴 性
生化管
病变程度、疾病缓解期及治疗情况不相关。 五、自免肝相关抗体系列: 1、AIH(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系列: (1)、SMA(抗平滑肌抗体); (2)、LKM1(肝肾微粒体Ⅰ型); (3)、SLA(可溶性肝原抗体); (4)、LP(肝胰抗原); (5)、LG(肝细胞溶质抗原型); (6)、抗-ASGP-R(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以上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必不可少。 2、 PBC相关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AMA(抗线粒体抗体):共有M1-M9九种亚型、其中M2为PBC的标志抗体,应区分检测。 3、 PSC相关抗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ANCA对本病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以上应检测抗体,可进一步筛选,但不应影响早诊、鉴别、预判。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
李瑞丽
风湿免疫科常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采血容积 血常规管 采血量 2ml
血常规、HLA-B27 糖化血红蛋白、血沉 凝血四项
血流变
生化项目 免疫项目
抗凝管
2ml
抗凝管
促凝管 促凝管
5ml
3~5ml 3~5ml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重要意义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对RA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名称 抗核抗体 (ANA) 概念 临床意义 采血量 3~5ml 采血容积 生化管 又称抗核酸抗原 l对SCL的特异性 抗体是一组将自 100%,阳性率 身真核细胞各种 为22.2%。 成分脱氧核糖核 蛋白(DNP)、 DNA/可提取的 核抗原(ENA) 和RNA等作为靶 细胞抗原的自身 抗体的总称。
(医学课件)风湿三项
03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
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定义
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一种抗体,主要由人体在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
这种抗体可以中和链球菌的溶血素O,从而防止其破坏红细胞。
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血清学方 法来检测抗链球菌 溶血素O的浓度。
这三项指标在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风湿三项的检查方法
风湿三项的检查方法相对简单 ,主要是抽取静脉血液样本进
行检测。
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准备采血 管、消毒、穿刺、抽血、送检
等步骤。
采血管一般选用红色或黄色的 真空采血管,其中红色采血管 用于常规生化项目检测,黄色 采血管用于免疫项目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清 中的抗体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 病,阳性率在50%~90%。
类风湿因子也可见于约5%的正常人、感染性及炎症性疾病(包括结核病)、肝炎 、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母亲所生的子女及甲型乙型副伤寒等。
病情监测
通过风湿三项检查,医生 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时,风湿三项检查也可以 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风湿三项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高
虽然风湿三项检查对于诊断风 湿病有一定的价值,但这些指 标的特异性并不高,也就是说 ,它们也可能在其他疾病中出
现异常。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监测治疗效果
风湿五项(抗“0”、RF、CRP、血沉、血尿酸)的
风湿五项(抗“0”、RF、CRP、血沉、血尿酸)的检验学相关知识及临床应用价值博爱生殖医学医院郑丽萍一、抗“O”:本试验是证明病人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一种免疫学检查,常用于急性风湿病的诊断。
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指标,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扁桃体炎等1、原理: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ASO或抗“O”,是A簇溶血性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类和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如果病人血清中含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则可使得ASO失去溶血能力。
2、临床意义:(1)、由于A簇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较常见,故在正常人群血清中也含一定量的ASO抗体,通常为126~166单位,有时高达250单位以上,因此不能单凭一次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
成人一般500单位以上为明确阳性,250~330单位为可疑。
对于可疑患者,要在发病后进行多次检查,如单位上升两倍以上则有意义。
活动性风湿病人不但抗“O”效价高,并有血沉快、CRP阳性及白细胞增多的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抗“O”也高。
(2)、确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但抗“O”效价不高者见于下列情况:①、病人在发病早期已使用过大量抗菌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部分病人对A簇溶血性链球菌有耐受性,或被“O”抗原性低的菌株感染时,血清中ASO即不高。
这种情况可通过血清中IgM的增高(感染初期)及IgG增高(感染后期)来协助诊断。
(3)非特异性ASO增高:可见于某些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良性单株峰性高球蛋白血症等。
二、类风湿因子(RF)测定--(胶乳凝集法):本度验用于类风湿因子相关疾病的的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阳性率较高,约80~90﹪,RF阳性支持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倾向性诊断,但RF也如ANA(抗核抗体)一样,并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病毒性肝炎等及60岁以上老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1、原理:以胶乳微粒为载体,使其吸附上人类变性Y—球蛋白而作为抗原。
类风湿检查指标标准值
类风湿检查指标标准值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常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因此,对于类风湿的检查指标标准值的了解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类风湿的相关检查指标及其标准值,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类风湿疾病。
一、血清类风湿因子(RF)。
血清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其检测对于类风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标准值应该为阴性,即小于等于20 IU/mL。
若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结果超过标准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二、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的升高常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相关。
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的标准值应该在0-8 mg/L之间。
若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标准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三、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一种常规的炎症指标,其水平的升高也常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相关。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标准值为0-20 mm/h,男性的标准值为0-15 mm/h。
若红细胞沉降率超过标准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四、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ACPA)。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包括抗循环肽酸蛋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抗体,其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ACPA的标准值应该为阴性。
若ACPA的检测结果阳性,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五、关节超声检查。
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关节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关节内软组织和骨骼的病变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类风湿检查指标的标准值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和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风湿三联
风湿三项(CRP、RF、ASO)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
它广泛分布于人体,胸水、腹水、心包液、血液等处。
在炎症、组织损伤时常迅速升高。
CRP能激活补体、促进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运动与吞噬,有调理素样作用,并具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能促进测定正常人末稍血单核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破坏作用;能影响淋巴细胞对促细胞分裂物质的反应性,与部分T淋巴细胞结合,抑制其功能;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血小板第3因子活化和内源性ADP与5—羟色胺释放,对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有抑制作用。
一、测定方法:C反应蛋白(CRP)目前主要用免疫化学法,如单向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和胶乳凝集法、ELISA法等。
其原理都是利用特异抗CRP抗体与检样中CRP反应,根据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沉淀峰高度、凝集程度或呈色程度,判定检样中CRP含量。
二、胶乳凝集法:①原理:用纯化的抗人CRP抗体致敏的胶乳试剂,能和患者血清中的CRP起专一性反应,数分钟内呈现清晰的凝集颗粒。
其检出CRP的敏感度为1.0—1.5ug/ml,患者血清6倍稀释后测定,阳性结果表示患者血清CRP含量>10ug/ml。
②操作方法:1、血清样品1份用蒸馏水2份稀释,56℃30分钟灭活。
2、在反应板格子内滴加稀释血清1滴(约50ul),再滴加缓冲液1滴,摇匀。
3、滴加CRP胶乳试剂1滴,轻轻摇动5分钟,有清晰凝集者为阳性,表示血清样品CRP浓度大于10ug/ml。
不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阴性。
③干扰因素:1、类风湿因子(RF)干扰本试验,产生假阳性结果,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欲用本试验判断其疾病是否活动,应先对其血清样品进行预处理,以破坏RF。
2、血清样品不宜用生理盐水稀释。
3、胶乳试剂不可冰冻,应保存于2—8℃。
4、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
5、室温如低于20℃,加胶乳试剂后应延长摇动时间2分钟。
三、ELISA法:1、参考值:血清中CRP含量与年龄相关。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工程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平安。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
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
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比照拟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
〔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
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
1. 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沉积型C3补体。
这些
指标可以反映出炎症的程度,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
的监测非常重要。
2. 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抗核抗体(ANA)等。
这些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
断患者是否患有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
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是否存
在贫血、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4. 血沉,也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是一种非特异性指标,但在风湿免疫科的检查中常常使用。
血沉可以反映出血液中红细胞
的沉降速度,通常在炎症状态下会升高。
5. 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可
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风湿免疫科血液检查指标涉及到炎症指标、自身抗体、血常规、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活动的监测。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风湿病鉴别方法(血沉,ASO,CRP,RF)
一.血沉(ESR)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
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
血沉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血沉加快可见于某些生理情况: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
在病理情况中可见于各种炎症(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
组织损伤和坏死,也可短期增加。
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的肿瘤更明显。
多种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炎等。
在贫血、高胆固醇血症时也可出现血沉增快。
因而,血沉增快,病因复杂,无特异性。
绝大多数为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组织病等)都有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或有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导致血沉加速。
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
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沉在临床上主要应用1、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
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
2、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
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3、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
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加快,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期间可达到40毫米左右,小儿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医疗机构试管颜色和对应的抽血项目一览表
医疗机构试管颜色和对应的抽血项目一览表
1、红管:风湿、甲状腺功能、肿瘤四项、血HCG、肝炎筛查
肿瘤标志物(AFP、CEA)生化、离子测定、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肌酶、乙肝五项。
内分泌6项(睾酮T、雌二醇E2、
孕酮P、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
风湿二项(抗CCP、AKA)优生五项、前列腺三项
不加抗凝剂的试管,抽血后不用颠倒混匀。
2、紫管:血型、血常规、合血、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抽血后必须颠倒混匀试管。
3、蓝管:血凝四项、血流变枸盐酸纳管。
抽血后必须颠倒混匀试管
4、绿管:血流变。
抽血后必须颠倒混匀试管。
5、黑管:血沉。
抽血后必须颠倒混匀试管。
6、红管+黑管:风湿四项
需单独管:糖化血红蛋白,肿瘤标志物,心肌酶谱、胰岛素二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 AKA、 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 RA33 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 27-45%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 RA33 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抗 PCNA 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 IgA 、 IgE 四型。
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CNA 抗体)其抗原成分是 DNA 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意义:
1 . RF 对 RA 的诊断很意义,阳性率为 60-80% 。从早期 RA 患者的 X 线片分析,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2.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狼疮 5 项
狼疮5项 包括ANA、dsDNA、m-DNA、DNP、AnuA
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有助于SLE早期诊断。
干燥 4 项
干燥4项 包括ANA、ENA、RF、a-Fodrin
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干燥综合征特异性抗体,有助于SS早期诊断。
HLA-DR抗原
a-胞衬蛋白抗体
a - 胞衬蛋白抗体是从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种唾液腺特异性自身抗原,该抗原特质被鉴定为胞衬蛋白的裂解产物 a - 胞衬蛋白。
临床意义: a - 胞衬蛋白抗体可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意义;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各种族的DR4/DR1阳性率不尽相同。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10401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抗着丝点抗体
临床意义: 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临床意义: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3)该抗体阳性组ANA、RF阳性率高,IgG、IgA、CIC、ESR升高的发生率高。
中国医学健康网
BiP 抗体:
BiP抗体, 是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该蛋白属于HSP70 家族。
临床意义
(1)抗BiP抗体可以在RA病程早期出现,并且具有较高的阳性
率。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 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 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3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冷球蛋白
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分为三型。
临床意义: 主要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抗DNP抗体
抗 DNP 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 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临床意义
(1)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
(2)尤其对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类风湿 5 项
类风湿5项 包括RF、AKA、APF、RA33、CCP
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体,有助于RA早期诊断。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 : 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 ACA )最为常见。可分为 IgG 、 IgA 、 IgM 三类。
临床意义:
1.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 56% 。
2. 抗心磷脂抗体与 SLE 密切相关。双型或三型阳性 SLE 病人均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
M3受体抗体(即毒蕈碱3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
(1)抗M3受体抗体在SS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特异性强(96.03%),是诊断SS的标记性抗体之一;
(2)抗M3受体抗体在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77.50%、72.00%,因而该抗体对于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抗磷脂抗体
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 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