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资料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
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
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又更名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
姓名:闻一多别名:闻家骅,亦多、字友三、友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出生日期:1899年11月24日逝世日期:1946年7月15日职业:文学家代表作品:新诗集《红烛》、《死水》,出版有《闻一多全集》。
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闻一多之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
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
台湾学者陈永发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
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
”。
闻一多被暗杀后,举世震惊,当时在庐山的蒋中正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下令唐纵彻查,暗杀事件很快就破案,李文山和汤时亮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两人经审讯后被枪决。
昆明警察局长龚少侠也因此被撤职。
事实上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安排了两名死囚充当凶手被枪决,真凶早已逍遥法外。
陈永发表示,整个暗杀事件前后浮现出特务严重的问题,蒋中正已无法精准的掌控整个特务情报系统。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主张写诗有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名字由来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绰号。
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
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人物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认为:“闻一多,1946年被暗杀了。
他的《死水》和《红烛》很好,非常好。
他的《死水》我认为是非常伟大的作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死水》是闻一多在诗歌构建方面最成功的实验,是五四运动期间诗歌中最悲哀的一首诗,是现代中国文学中韵律最完美的挽歌式的诗歌。
他的诗有一种建筑的美,他是个诗歌建筑家,他的诗歌都有一个美丽的形式,非常好。
他有一些短诗诗意很像唐朝时代的绝句。
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
他的诗歌都是用民间语言写出来的,像《飞毛腿》,完全是用北京的拉车夫的语言写的——“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管保是拉了半天车半天歇着”,这首诗非常好。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经典语录1.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2.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闻一多先生当学者时的形象300字
闻一多先生当学者时的形象300字闻先生出身名门,在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学校代理校长。
他长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1935年6月14日(农历六月初五)晚上8点10分许,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时不幸罹难,享年49岁。
他的逝世震惊了中国学界。
闻老的人格魅力、学术成就、人格力量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人们为了缅怀这位被世人尊为“中国文化良心”的伟大学者,也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闻老、继承闻老未竟而又奋斗不息的精神。
本文是我本人读了闻一多先生生前写给好友王树增先生的信后整理出来的“回忆我当时作为一个学者所经历岁月中所表现出思想与行动的一部分”为材料所写的300字文字。
一、在大学里和老师、同学们生活和学习在大学里和老师、同学们生活和学习,这是比较单纯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我那时候在大学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在这一年中我曾对自己和别人抱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要在学校里学习、要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要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向社会上有学问、要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等等。
我当时也曾受到了这些方面的熏陶。
这也是自己能进入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己有了兴趣使自己有所求知和寻求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自己还有了知识与技能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社会上了以后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为社会作了贡献;当然更主要地是获得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机会(有时甚至是得到社会经验)以后能给别人以帮助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都是其他任何学问所不能给予的!当然对于自己本身也是同样重要!我们在大学里得到了最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及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加强自己在社会上对社会所作了贡献!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二、在学校里担任教员和教授的生活和学习学校里任教员和教授的生活和学习,在当时是比较艰苦的。
首先是住宿条件:当时学校里还有几间房屋,住着两个人,一个人住一间。
为了供给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我们还得把一些学生领到教室里来学写字。
死水
鉴赏分析 1、第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 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 特点? 凝滞、失去生命力
2、“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 什么情感? 激愤之语,对死水的厌恶
3、从哪几方面描绘死水的?
色彩、形状、声音
4、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以美喻丑 5、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反衬死水像死一般寂静
死水
闻一多
作者资料
闻一多,现 代著名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死水》写于 1926年4月,作 者留美归国后。
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 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 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 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 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 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 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 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 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 族气质。代表作《红烛》、 《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 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 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整体感知
1、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
1节 2-4节 5节
2、结合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创作背景,思考死水的象征意 义。
象征美国社会外表繁华、内心充满罪恶。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象征当时黑暗的中国。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
结构:
死水
凝滞(总说) 肮脏污浊(静态) 情感:厌恶、痛恨 腐烂变质(动态) 沉寂(以静衬动) 手法:象征、反讽 揭真面目
以美写丑,反讽死水肮脏、腐朽、 死寂、丑恶,加强否定现实
6、说说对第五节里诗句的理解。 (内容,感情……)
7、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 在诗中体现的?
绘画美 建筑美 色彩鲜明的词藻 诗行排列整齐 每节一韵,节奏相当
音乐美
作业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资料
3、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 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 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 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
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期:而 硕潜果心。学术,取得累累
从 学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者
后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 期 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 : 的领导人。
到 斗 士
卓越的学 者、
言行一致 的志士、 伟大的爱 国斗士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2.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第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 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
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 神和品格。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 臧克家
港。1949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
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
(1905─2004)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 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 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 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 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 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表 “补校”;又向“古典新
现 义”迈进。
起草政治传单;在李 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 作《最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高中语文《一代名师》 闻一多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一代名师》:闻一多主持人:作为诗人、美术家、学者的闻一多,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他一生把“爱”看成是诗人的天赋,而一旦这种爱冲出了书斋,他就成了一位斗士,他的生命也就成了一篇真诚、刚烈的诗篇。
闻一多,著名诗人。
他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
他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在论文《诗的格律》中表示,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
闻一多同时还是一位美术家、学者。
1932年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醉心中国古典文学,沉浸在书斋里,学术研究从唐诗发端,涉及诗经、楚辞、上古神话等领域。
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拍案而起,呼吁民主,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
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
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闻一多学生闻山:他那个男中音,我有在一篇文章里边写到,他像那个中提琴那个男低音,非常好。
闻一多学生秦泥:他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多,除了本系的以外,外系的、甚至是外校的都来听,窗外窗里都站满了人,除了座位以外。
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闻一多在20年代先后出版的《红烛》和《死水》二部诗集,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这位以模仿梁启超的文笔而获得作文高分的清华学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便投入了胡适所倡导的用白话文写新诗的创作中,而且自认为白话新诗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胡适。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推荐文章马一浮先生的故事热度:郭沫若原名是什么热度:柳亚子的作品特点热度:艾青的故事是怎样热度:郑振铎的故事有哪些热度: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闻一多的人物生平介绍青少年时期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了绰号。
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闻一多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
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赴美留学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
闻一多的简介
闻一多的简介闻一多是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为了国家民主事业而奋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闻一多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闻一多的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
生于湖北黄冈浠水。
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8年8月,闻一多的遗著——《闻一多全集》出版,由朱自清主编。
闻一多的故事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
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
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一面找校长评理。
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
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当时的中文系主任为朱自清,闻、朱两位诗人兼学者,开始论学共事,并且成为挚友。
除任清华教授外,闻一多还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艺专等校兼课,学术上也从唐诗的研究上溯到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重点开拓了《诗经》与《楚辞校朴》的研究领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西南联大任教授,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斗争。
1938年9月28日,日军飞机第一次空袭昆明,闻一多在空袭中头部受伤。
为了安全,他一家于1940年底搬到北郊的大普吉镇,遂后又搬到陈家营。
就是这时,华罗庚的住所被日机炸毁。
闻一多听说后,立刻把华一家接到自己的房子同住。
闻一多勤学故事
闻一多勤学故事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他在诗歌、学术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下面我将讲述闻一多的勤学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勤奋和努力。
闻一多出生于1899年,湖北浠水人。
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尤其是在文学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父亲不仅教他识字、背诗,还鼓励他阅读各种书籍,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从他的童年时期开始,闻一多展现出了勤奋好学的特质。
他五岁入私塾,开始学习《三字经》、《幼学琼林》等传统经典,同时也学习博物、算术等自然科学知识。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清华度过的,1912年,13岁的闻一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都是这所“东方华胄的学府”的优秀学子。
闻一多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的精神。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
他的父亲也经常给他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激励他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在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闻一多更是发挥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勤奋精神。
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还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他的毕业论文《〈楚辞〉校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闻一多依然保持着勤奋学习的习惯。
他每天都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各种学术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外,闻一多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
他经常参加各种抗日宣传活动,用诗歌和文章来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不满。
他的诗歌作品《七子之歌》等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重要作品,激励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和斗志。
闻一多的勤学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勤奋和努力,还启示我们要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
他在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闻一多主要事迹400字
闻一多主要事迹400字闻一多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超凡的才华。
他早年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著名诗人毛泽东的同学,在学校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他们一起组成了“新月派”诗歌团体。
在团体的影响下,他开始酝酿自己的诗歌创作,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闻一多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倾慕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他对人性、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他的代表作品有《致橡树》、《满江红》、《死水微澜》等,其中《致橡树》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诗歌创作,闻一多还积极参与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
他以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评论了许多当时的文学作品,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他还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名著,如《哈姆雷特》、《天路历程》等,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世界文学的精华。
然而,闻一多的一生并不顺利。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在后方从事文化工作,但由于其政治立场与党的要求不符,被迫离开了文学界。
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受思想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煎熬,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文学信仰,努力寻求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重新回到文学界,继续从事创作和评论工作。
然而,闻一多的回归并没有持续太久,1946年3月21日,他因被捕入狱,并最终在长沙被杀害,年仅36岁。
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的诗歌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星,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也为中国文学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学信仰,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闻一多诗最后一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闻一多诗最后一次演讲的主要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介绍闻一多(1910194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民主斗士。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总
结
在这次讲演中,作者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 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 亡、真理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极大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 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热爱祖国、为革命事 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堂小结
痛斥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最
后 一 次 讲
剖析反动派的虚 弱本质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 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 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 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 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闻一 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 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 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整体感知
1、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 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
感到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 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 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 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预习检测
生字检测
xiǎo bēi liè chǐ
晓得 卑劣 无耻
miè tú
毒手 污蔑 屠杀
chuí
bù
悲愤 捶击 恐怖
shì
huǐ
bǐ
势力 毁灭 卑鄙
hènɡ yǔ
jiàn
蛮横 赋予 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
高中作文素材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大全
高中作文素材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大全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高中作文素材: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资料大全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湖北蕲水人。
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
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生平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五·四”以后又改名一多。
诗人、学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把闻一多推入校园运动的潮流。
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
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
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
著名诗人、学者。
1909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1913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在校期间,担任《清华月刊》、《清华月报》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文学创作活动。
1922年赴美,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画,同时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
1925年回国,任职、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北京大学。
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
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
同年秋到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编辑。
次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应聘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抗战开始,清华和北大、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
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主张新诗格律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新诗,后主要从事《楚辞》、《诗经》、《周易》等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
其主要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楚辞校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素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生平介绍 (1)得一知己,可以无憾——臧克家与闻一多 (2)臧克家生平 (3)闻一多生平介绍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
闻一多,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关于闻一多的资料然后最后完成大事的事例
关于闻一多的资料然后最后完成大事的事例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北洋政府签署,了“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的《凡尔赛条约》,消息传出,5月4日下午,北京3所高校3000多名学生代表群情激奋,上街游行,并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信中,在介绍完当时的北京时局、清华情况及自己的现状后,闻一多写道:虽然一年没有回乡省亲了,远客思家,人之情也,可是“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不得已也”。
接着他说: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
”即便如此,他仍不忘宽慰父母:“此次各界佩服北京学生者,以其作事稳健。
男在此帮忙,决不至有何危险,两大人务放心事实上,闻一多自1912年冬进入清华以来,每年暑假都回乡省亲,因在家要度过两个多月,故将自己书房名之为“二月庐'’,而在这里写成的文章亦冠以《二月庐漫记》之名。
然而,对于父亲的此番催促,他却没有答应。
个中原委,都被他写进了1919年5月17日,他寄给父母的一封长篇家书中。
这期间,闻一多接连接到家中两位哥哥来信,说父亲希望他回乡度假。
原来此时远在湖北老家的父亲,由于无法了解北京真相,出于对爱子的担心,要求他暑假返乡。
由于清华园地处京郊,闻一多和他的同学们都没参加5月4日的示威游行,像火烧赵家楼、痛殴驻日公使章宗祥等具体情况,均为4
日傍晚进城办事同学返校后(这天是星期天)带回来的。
血气方刚的闻一多听到这些消息后,便于当晚手书一纸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爱国名篇《满江红》,于次晨张贴于食堂门口,借以表达“壮怀激烈”的心情。
闻一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一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联合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宇》。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话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文章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这些诗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特征,充满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同时也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和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文艺股长。
同年秋天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集内所收28首诗歌表现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抗议,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艺术上实践了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
2说和做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各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综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学者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写《古典新义》
能力拓展
1、“说”或“做”的相关成语或名言。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讨论
1、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 什么启示?
“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 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 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 强盛而读书” 等等。
课堂小结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它存活的长短,而 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 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 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基于 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 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词语解释
诗兴不作: 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
劳苦的样子。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
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 整的蝇头小楷。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 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课堂练习
1、成语填空。
潜心( 一反(
贯 )注
心会神( 凝 )
( 锲 )而不舍
( 沥 )尽心血
既 )往 群蚁排( 衙 )
迥 )乎不同 慷( 慨 )及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闻一多著作: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