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配画欣赏

合集下载

宋词鉴赏南宋词北宋词

宋词鉴赏南宋词北宋词

【 作 者 简 介 】
姜夔
道 做 江 擅 坛 别 题 分 象 物 要 人 官 、 长 上 相 材 作 丰 描 地 , , 浙 诗 成 思 。 品 富 写 位 饶 却 一 词 就 、 也 。 , , 。 州 曾 带 , 较 纪 有 他 意 工 鄱 漫 , 精 高 游 关 的 境 丽 阳 游 交 通 、 咏 心 词 清 精 ( 过 游 音 较 物 国 音 幽 致 属 长 广 律 有 或 事 律 。 ,
北宋词
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位词人是柳永、苏轼和周邦彦。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贡献的词人,他精通音律,是宋 代第一个致全力写词的人。
苏轼以诗为词,在柳永开拓题材、扩大体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变革创新,使宋词走进一个更新的境界。
周邦彦,被称为词的“集大成”者。在艺术上能博取 众家之长,对词的表现形式和音律,进行了一系列加工提 高工作,促进了词体的成熟。开启了南宋一代典雅词风。
,字 尧 江 西 ) 江 中 、 , 生 活 与 书 影 响 的 慨 叹 身 、 同 情 和 谐 , 尤 擅 长 在 宋 词
姜 夔(约1155年--约1221年)
章 人 下 经 法 作 世 人 造 托 发 , 。 游 历 , 家 为 民 语 物 展 别 一 的 丰 是 。 词 疾 凝 比 史 号 生 两 富 南 他 的 苦 炼 兴 上 白 不 湖 。 宋 以 主 的 , 和 有 石 曾 和 他 词 离 要 部 想 景 重
【 作 者 简 介 】
李 清 照
山 受 庭 经 本 孤 有 最 创 情 珠 有 东 文 生 历 人 寂 成 高 性 感 。 《 历 学 活 了 流 凄 李 就 。 ; , 不 李 城 艺 平 离 落 苦 清 的 她 善 语 依 清 ( 术 静 乱 异 中 照 作 的 于 言 傍 照 济 熏 美 , 地 度 是 家 词 以 清 古 集

常见宋词百首欣赏

常见宋词百首欣赏

最经典的100首宋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宋词欣赏蒋捷《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宋词欣赏蒋捷《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 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 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 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 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 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 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 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 “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 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 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 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 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 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 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 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 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 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
“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 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 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苏轼)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满庭芳;三十三年》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

这首词是苏轼被发配黄州时所做的一首词。

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因怕受牵连,而疏远他。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对王长官的仰慕之情。

【原文】满庭芳;三十三年作者:宋;苏轼(公旧序云: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释】1、慥:音造。

2、坞:音误,四周高中间低之处所,或四面挡风之建筑。

3、摐摐:音窗,象声词。

4、幢:①音床,旗帜,作仪仗用。

②音状,车帘。

《隋书;礼仪志五》曰“衣书车十二乘,驾牛,汉皂盖朱里,过江加绿油幢。

”5、釭:音刚,灯。

6、逄逄:音彭,同“逢逢”,鼓声。

7、颇黎:同玻璃,非今所谓玻璃,乃水精(水晶)之谓。

《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

”《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8、铿然:铿音坑。

金石敲击作响貌。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

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宋词欣赏

宋词欣赏

《梦江南·千万恨》温庭筠宋词赏析【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分析】:此首叙飘泊之苦,开口即说出作意。

"山月"以下三句,即从"天涯"两字上,写出天涯景色,在在堪恨,在在堪伤。

而远韵悠然,令人讽诵不厌。

菩萨蛮·此情谁得知》温庭筠宋词赏析【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分析】:此首,起句写入妆饰之美,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概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兴咸。

一"又"字,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换头,说明人去信断。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以美艳加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其幽怨深矣。

"此情"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菩萨蛮》温庭筠宋词赏析【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分析】:此首抒怀人之情。

起点杏花、绿杨,是芳春景色。

此际景色虽美,然人多离别,亦黯然也。

"灯在"两句,拍到己之因别而忆,因忆而梦;一梦觉来,廉内之残灯尚在,廉外之残月尚在,而又闻骁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

换头两句,言晓来妆浅眉薄,百无聊赖,亦懒起画眉弄妆也。

"春梦"两句倒装,言偶一临镜,忽思及宵来好梦,又不禁自怜憔悴,空负此良辰美景矣。

张皋文云v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观此词可信。

末两句,十字皆阳声字,可见温词声韵之响亮。

如梦令》纳兰性德词作赏析【如梦令】[1]万帐穹庐人醉[2],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3]。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4]。

宋词简介

宋词简介

宋词简介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分类】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来源】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汉族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行走于山水间的唯美诗词

行走于山水间的唯美诗词

行走于山水间的唯美诗词唯美山水之美1. 层林尽染,江水如练•桃花源记中的描写让人浮想联翩•层林尽染,满山桃树映红江水•江水如练,柔柔的波纹一直延伸到远方2. 山峦叠嶂,云雾缭绕•走在山间,迎面而来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气势磅礴的山峦仿佛在争奇斗艳•云雾缭绕,给整个山脉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3. 山水相映,如画如诗•天空湛蓝,与山峦相映成趣•断崖陡峭,山水相伴如诗•远处的村庄点缀在山间,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画行走于唯美山水的感悟1. 脚步踏实,心灵澄明•行走于山水间,脚步踏实的感觉让人忘却尘世琐碎•心灵澄明,仿佛超脱了尘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2. 忘却尘世,释放心灵•在山水间,人们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心灵得到了释放,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3. 唯美诗词,身临其境•当我们身临其境地行走于山水之间•仿佛能够直接感受到历史诗词中描写的景色,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壮丽景象唯美山水的历史文化1. 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自古以来,唯美山水一直是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诗人们在山水景色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2. 唐诗宋词的山水描写•唐诗宋词中的山水描写可以说是绝代佳作•如杜牧的”落花时节又逢君,晓镜但愁云鬓改”中的”散入珠帘湿罗幕,独留青冢红楼立”3. 山水画的传统艺术•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一支•通过墨、色、线、意来表现山水的美妙和艺术境界唯美山水之旅的规划1. 目的地选择•选择有着唯美山水的地区作为目的地•如桂林、黄山、九寨沟等2. 行程安排•安排行程,合理分配时间•可以选择徒步、游船等方式进行观赏和体验3. 文化体验•在行程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体验•如泡温泉、参观古镇等结语唯美诗词中山水的描绘让人仿佛行走于画卷之中,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行走于山水间,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还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

规划一次唯美山水之旅,可以让我们远离尘嚣,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让我们踏上旅程,行走于山水间,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唯美诗词。

宋词和宋画中的桥

宋词和宋画中的桥

2023-11-03•引言•宋词中的桥•宋画中的桥目录•宋词与宋画的比较•结论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宋词和宋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桥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建筑艺术,在宋词和宋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通过研究宋词和宋画中的桥,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对宋词和宋画中桥的形象、类型、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宋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对宋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宋词和宋画作品,对其中出现的桥的形象、类型、功能等进行分类和研究,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对宋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目的和方法02宋词中的桥象征连接与沟通桥作为连接两岸的建筑,在宋词中常被赋予了沟通与连接的象征意义。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人与自然、人与神祇之间连接的纽带。

桥的象征意义象征爱情与婚姻在宋词中,桥也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尤其是月老桥、鹊桥等以爱情为主题的桥梁,更是体现了这一象征意义。

象征离别与思念桥作为离别的场所,常被用来抒发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里的“烟波”即象征着桥,表达了离别的思念之情。

宋词中常出现桥与山水田园景色的融合,这既体现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画的艺术传统,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桥与山水田园的融合宋词中还常出现古镇古村中的桥,这些桥不仅是交通的要道,也是古镇古村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载体。

桥与古镇古村的关联宋词中还有一些桥与历史典故相关联,如秦淮河上的桃叶渡、莫愁湖上的莫愁渡等,这些桥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追思。

桥与历史典故的结合桥在宋词中的文化内涵宋词中桥的意象多种多样,如风雨桥、月老桥、鹊桥、柳桥、长桥等,每种桥的意象都与特定的情感表达相关联。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雨霖铃①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⑪,更与何人说⑫?作品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⑪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⑫更:一作“待”。

作品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春雪的宋词

春雪的宋词

标题:春雪江南的春天,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来临。

今年的春意却是以一场温柔的春雪宣告它的到来。

初春的花朵还含苞待放,便被纷纷扬扬的雪花覆盖,形成了一幅极具韵味的画面。

宋代有词人吟咏春雪,将其化作优雅的词句,流传至今。

春雪不同于寒冬里的雪,它更显得柔和细腻,带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春天的希望。

宋词中春雪常见的意象既有对春天来临时生命复苏的喜悦,也有对无常世事的感慨。

以下便是一首虚构的宋词“春雪”并配以解释:【锦帐春】春雪寒威尚未褪,春意已生烟。

轻飘雪,舞庭前,喜鹊鸣梅边。

白衣裹红蕊,天工妙不言。

悠然见南山,银装素裹全。

解释:首句“寒威尚未褪”,描绘虽然已是春季,但冬天的寒冷仍未完全消散。

随后紧跟“春意已生烟”,表示尽管寒风依旧,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像烟雾一般弥漫开来。

第二句“轻飘雪,舞庭前”,形容春雪轻盈地飘落,在庭院前翩翩起舞。

后接“喜鹊鸣梅边”,喜鹊的欢叫声与傲然绽放的梅花相映成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句“白衣裹红蕊”,用“白衣”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春雪覆盖着红色花蕊的景象,显得格外娇艳。

而“天工妙不言”赞美自然的美丽无法用言语表达。

最后一句“悠然见南山,银装素裹全”,词人远远望去,南山被春雪覆盖,如同穿上了银色的衣裳,整个画面宁静而又美好。

此词虽为虚构,但模仿了宋代词人的风格,将温婉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借春雪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通过春雪这一景观,也隐含了对生命力与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颂扬。

在实际的宋词中,许多词人也通过对雪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寄托了他的孤寂与凄凉;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则用明快的笔触写雪,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在赏析这首宋词时,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春雪美景的喜爱,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春雪如此,人生亦如此,时而寒冷,时而温暖,但总有美好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100幅宋画绝配宋词

100幅宋画绝配宋词

100幅宋画绝配宋词马麟《秉烛夜游图》册页,绢本,设色,24 x 25 cm,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既写风花雪月,亦歌壮志豪情。

南宋赵伯驹《仙山楼阁图》宋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

宋画简单、含蓄、谦卑、轻柔,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其中的宋画小品画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凝聚着十足的雅趣!《仙山楼阁图》局部当宋词遇上宋画小品,一个婉约与豪放兼具,一个含蓄与清丽并存,二者合一,将宋代推上了文艺巅峰!01《妆靓仕女图》宋苏汉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02《绣栊晓镜图》宋王诜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春山鱼艇图》张训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寒香诗思图》马远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05《观瀑图》夏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06《高秋观潮图》许道宁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07《风担展卷图》赵伯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08《柳塘泛月图》赵希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09《临流抚琴图》夏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10《郊原曳杖图》马麟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1《山居图》燕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12《松湖钓隐图》李唐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13《松磴精庐图》阎次平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14《松溪濯足图》刘松年琵琶弦上说相思。

最美宋词欣赏: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最美宋词欣赏: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最美宋词欣赏:有三秋桂⼦⼗⾥荷花最美宋词欣赏:《望海潮 东南形胜》[宋]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也是柳永的著名代表作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第七,⼜称柳七。

福建崇安⼈,北宋著名词⼈,婉约派代表⼈物。

柳永出⾝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志于功名。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由钱塘⼊杭州,因迷恋湖⼭美好、都市繁华,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任两浙转运使,柳永前往拜谒,但因门禁甚严,不能进⼊府邸相见。

柳永遂作《望海潮·东南形胜》,找到杭州名妓楚楚,⽈:“欲见孙相,恨⽆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龄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

后来楚楚在孙何的府会上,婉转歌唱此词,孙何被此词吸引,询问得知是柳永所作,因敬佩柳永的才华,遂邀其府中相会,两⼈由此成为好友。

有传说柳永与孙何原为布⾐之交,但从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北宋汝州⼈)出⽣年代和籍贯看似乎不太可能,应该是孙何被柳永的词打动,因爱才⽽与其相见、相识。

可惜的是孙何在于柳永相见的次年,即景德元年(1004年)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因操劳过度,⾝染疾病,英年早逝,年仅四⼗四岁。

柳永与孙何交往也就此为⽌,⽽柳永此后进京应试也屡遭挫折,⼀度以“奉旨填词柳三变”⾃居,这是后话。

这⾸词歌颂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描写杭州的⾃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写西湖,展现杭州⼈民和平宁静的⽣活景象。

全词艺术构思上匠⼼独运,⽂辞华美,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以⼤开⼤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此词所⽤慢声长调与所抒之情起伏相应,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传世佳作。

其中多个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万⼈家”、“三秋桂⼦”、“⼗⾥荷花”、“千骑拥⾼⽛”,以及多组对仗,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三秋桂⼦,⼗⾥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等的运⽤形成了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宋词文本

宋词文本

宋词文本宋词原文1.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忆秦娥李白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潇湘神刘禹锡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5.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6.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7.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阶上,一声又一声,一直到天亮。

8.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9.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0.南乡子李珣归路近,扣舷歌。

采真珠处水风多。

曲岸小桥山月过。

烟深锁。

豆蔻花垂千万朵。

11.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2.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遍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3.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4.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15.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欣赏-4

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欣赏-4

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欣赏-4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欣赏-4李梨的日志戴敦邦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也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插图艺术名家。

他早年曾任文艺出版社装帧设计师,插图艺术自然当行。

后调任大学教授绘画,出版界仍对他紧追不舍。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荟萃其1970至1997年间如题代表作一百六十余帧。

内中逾半曾发表者,即为古典名著珍藏本、大型辞书、诗词集等所绘画页。

就这一点而言,此画册不啻是戴氏国画艺术的专题展览,实也是对发展高品位插图艺术的一种示范和促进。

画集中的作品,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中及唐诗宋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

形式有组画、独幅画、长联、屏条等。

按戴先生的说法,集内之作,是他“以绘画形式演绎的(文学名著)读后感”;“常言‘诗贵含蓄’。

诗句若一览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

诗画一理,画虽较诗直观形象,同样亦尚蕴藉耐看。

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

吾之‘读后感’,既欲发表自己体会,又不欲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见画集《序》)。

此言堪为书籍插图艺术的金石之论。

61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喑,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62望云楼文同南山北岭远如层,朝去暮雨浓若蒸。

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

63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4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5阳关引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潮雨霁,轻尘敛,征鞍发。

诗词图文 诗词图文并茂

诗词图文 诗词图文并茂

诗词图文诗词图文并茂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图文,以及诗词图文并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诗词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古诗词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文明路小学2017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古诗词手抄报比赛作品展.二五班我爱古诗词手抄报展评诗词雅韵浸润青春白鹤镇中学经典古诗词手抄报数学走进古诗词的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小学生古诗词手抄报二五班我爱古诗词手抄报展评其它古诗词手抄报写美篇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炼内容之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模板大全其它古诗词手抄报写美篇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炼内容之小学生古诗词手抄报119班古诗词手抄报欣赏关于洛阳古诗词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二五班我爱古诗词手抄报展评传统节日古诗词集锦双树王小学六年级手抄报集锦古诗手抄报传承中华文脉绘制诗韵古风记九公里小学古诗词手抄报比赛活动鹅鹅鹅古诗词画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手抄报|小报读书手抄报课文阅读手抄报诗歌诗词欣赏素材图片参巧手绘诗意妙笔传经典六年级古诗词手抄报活动掠影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其它古诗词手抄报写美篇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炼内容之传统节日古诗词集锦双树王小学六年级手抄报集锦二年级语文古诗报手抄报二年级语文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简单我爱古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大全古诗词手抄报合集准备好了留言的同学看过来内有文字素材参考哦走进古诗词手抄报四年级古诗词手抄报图片小学生四年级古诗配画的手抄报小学四年级古诗关于唐诗宋词手抄报图片-我爱古诗词小学生的古诗手抄报怎么做古诗手抄报模版古诗手抄报图片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图片内容诗词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读书名言手抄报古诗词获奖读书手抄报精选古诗文手抄报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标题一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手抄吧手抄报学生学习手抄报诗词手抄报正文诗词手抄报怎么做初中古诗词赏析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历届关于6年级的语文古诗手抄报模板素材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古诗词手抄报模板大全读书名言手抄报古诗词获奖读书手抄报精选古诗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古诗手抄报版面晏殊诗词图文晏殊诗词图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宋词精讲

宋词精讲
这几句词不仅点出了季节、环境、时间和 地点,而且景色苍茫辽阔叶
茂盛的样子

美 好
无声、无情

红衰翠减——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 物
翠减红衰愁煞人。” 即衰败的景象。
苒苒物华休——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 眼残破景象。
无语东流——化用高蟾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 年无语向东流。”秋江秋水逝者无
通篇结构严密,而又动荡开合,呼应灵 活,首尾照应。
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
由此,可以看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 哪个字?
主旨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 了因功业无成、有家难归的内心矛盾与 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 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1)儒者,但不苟从、不迂腐
母程氏教轼读《范滂传》,轼慨然叹息,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程氏曰:“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东坡一日退朝,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 且道是中有何物?”……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 不入时宜。”
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用“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欧公问:“见何书?”坡云: “某意其如此。”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 “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 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 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 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下片抒情:
①“不忍登高······何事苦淹留” (实写)
乃是哀对叹登楼长临年远的漂反泊应,,词有人便家层难层揭归示。“不忍”的原因:一
更加凄冷。
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 赞赏,认为“此语于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
乡海潮 客 书日平 路 何生两 青 处残岸 山 达夜阔 外 归江风 行 雁春正 舟 洛入一 绿 阳旧帆 水 边年悬 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次 王北 湾固
山 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作者 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2024年古诗《画》教学设计

2024年古诗《画》教学设计

古诗《画》教学设计古诗《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

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

也就是诗中有画。

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

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

“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

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

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

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

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配画欣赏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
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
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
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
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
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
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
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
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
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
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浣溪沙春景
(宋)赵长卿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

起句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

这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

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
第二句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
室内光线暗淡。

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

这里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是
说室内阴暗,更觉黑黝黝的。

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内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

通过环境描绘,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的
孤寂和愁苦统统突现了出来。

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色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

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

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

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苏轼
南乡子
不到谢公台。

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

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

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

尽是刘郎去后栽。

赏析: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怨刺新法,抨击时政,也倾吐了自己的怨愤。

我辈才学出众,却生不逢时,就像将要被秋风摧残叶满院的黄菊,前途未卜;党同伐异的变法者就
像阳春二月的桃花,争奇斗艳,竞相钻营,从而得到重用。

最后化用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一诗句,嘲讽变法派党同伐异,多方培植党羽,投机钻营。

词人怨刺新法,抨击时政,也倾吐了自己的怨愤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