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传统文化和节日在其中广泛流传。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每年的春节为首,其他传统节日也有着历史的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传承价值。

本文旨在综述和研究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相关文化,为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节日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有诸多,从端午节、中秋节到中国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元旦、龙抬头等。

中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及文化,这些节日也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端午节和“屈原投江”故事,中秋节和“嫦娥奔月”故事,元宵节和“财神爷”故事等。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也有自己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被传承至今。

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中国人一般都会吃粽子,踩踏艾灸驱邪,悬挂菖蒲等,来纪念屈原。

而在中秋节,中国人会选择全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赏灯、放鞭炮等,来表达对传统月圆的祈求和祝福。

此外,在中国传统节日当中,有一些节日,如重阳节,是为晚辈祈福的节日,中国人会去重阳山或者登高处,挂青条,祭祀父母。

而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中国人更喜欢用“吃元宵”来表达对家人、伴侣和朋友的祝福和祝愿。

00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范文

00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范文

00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范文课题名称: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传统节日是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之所以传统,就在于它有广泛地民间基础,一代一代传承。

但在现在大家普遍感觉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大家更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

传统节日的回归具有积极地标本意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之后,政府部门还应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来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帮助人们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在传统节日逐渐淡化的现状下还将更加受到冲击。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让大家思考并对周围的人产生一些影响。

三、研究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

3、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展示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活动过程1、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群众、学生等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第一阶段:具体活动时间2月8日~2月22日(3)进行实地考察(照相、参与活动)。

五、研究发现或结论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对如下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并结合自身实际的观察与思考得出了一些结论:(一)从数据中看传统节日,节日传承待加强。

我们小组对组织了一次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问卷,共对110人进行了调查,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02份,进行了初步统计。

1、调查内容。

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问卷——龙虎塘中学您的回答是我们一直的思考,您的帮助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三分钟的宝贵时间填下您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老式节日旳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研究小组长:研究小构成员指引教师摘要正文一、问题背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旳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旳智慧和双手发明了灿烂旳文明,同步也形成了自己独特旳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限度旳提高,国外旳某些节日也逐渐进入我们旳平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旳老式旳节日旳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旳含义上,对它反映淡漠,相反,对于外国旳圣诞节,反映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旳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理解中国旳老式节日,学习中国旳老式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入老式文化流失旳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二、研究旳目旳及意义通过对我国老式民风民俗旳理解和结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旳老式文化有一种初步旳结识,同步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旳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旳措施(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运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结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旳研究措施)学生活动: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老式节日旳民俗文化”课题旳有关问题。

2、理解本课题旳学习目旳。

3、学习理解本次活动旳环节、措施、各项规定和要注意旳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理解有关技术旳规定,商量解决技术问题旳措施。

教师活动:1、出示一组有关民风民俗旳照片(涉及节日、娱乐活动、食物)2、简介中国老式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旳积极性和爱好。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理解本次活动旳目旳、规定和上环节。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1、中国老式节日有哪些?2、中国各个地方旳老式节日有什么老式旳习惯?解决过程是什么样旳?3、理解地区旳老式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体现了什么意义?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老式风俗持如何旳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当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旳体会。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篇研究报告将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中的部分节日进行深入探究。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

这些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如祭祀天地、祖先、神灵等。

同时,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也造就了一系列的自然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了富有民俗特色的节目,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合作、共同祈求和平、丰收和幸福生活的重要节点。

诸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其深层次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春节为例,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也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由于它是根据农历的改变而一直在变动的,所以具有很大的移动性。

春节一般在农历一月初一前后,它标志着中国农历的开始,是农业社会人们辞旧迎新、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点。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比如贴春联、放鞭炮、赏灯等,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和亲友团聚的传统。

这些活动和仪式都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对祖先的崇敬、对长辈的敬重、对福神的祈福等,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庭观念。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社群中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庆祝。

无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海外,春节庆典总是融洽着人们的情感、增进着人们的交流,成为了促进中外友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特点,它们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遗产。

研究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有重要意义,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使其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民俗研究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民俗研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象。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民俗研究活动。

现将本次研究总结如下。

二、研究背景1.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价值。

研究民俗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民俗文化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文化传承断层、民俗活动形式单一、民俗文化内涵流失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网络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现状等。

2. 实地考察法:走进民俗村落、社区,观察民俗活动,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访谈法:与民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4. 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俗文化的异同,分析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研究内容1. 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文化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形式。

研究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

2. 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等特点。

研究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有助于挖掘民俗文化的内在精神,为现代生活提供启示。

3.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

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探索民俗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4. 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有助于传承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研究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五、研究结论1.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智慧。

本报告旨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探讨其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参考。

二、中国传统节日概述中国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各具特色,既有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喜悦,又有缅怀先人、弘扬孝道等深沉的情感表达。

同时,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元宵节的猜灯谜、吃汤圆,清明节的扫墓、踏青等。

三、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研究1.历史渊源: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与古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密切相关。

如春节源于古代岁首祭祀,中秋节则源于古代祭月节。

2.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家族团圆、孝道、尊重自然等。

这些节日强调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珍惜时序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艺术表现:中国传统节日也是艺术表现的载体,如春节联欢晚会、端午龙舟比赛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

四、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1.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受到国际文化的冲击。

然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问题与挑战: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节日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传统习俗逐渐淡化,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降低等。

此外,商业化现象也对传统节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过度商业包装、文化内涵流失等。

五、对策与建议1.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传统节日调研总结

传统节日调研总结

传统节日调研总结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有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朝或更早。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享受宗教仪式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审美,同时也是一种习俗节日。

下面我们来谈谈中国几大传统节日,它们的文化含义、习俗以及社会意义。

首先是春节,也叫“新年”,是传统的农历月际。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节日。

春节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节日,人们此时会团聚在一起,共度一个集祥和、喜庆、祝福于一体的新春佳节。

接着是元宵节,是按照农历正月十五规定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最流行的习俗是“灯谜”,也就是设灯谜游戏,人们乐趣无穷。

另外,元宵节还有喷灯、扯面、鬼节、灯会等习俗。

接着是中秋节,它也被称为“月夜节”,是在每年八月十五日祭祀月亮的节日。

中秋节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祭祀月神、传诵宋词、团聚餐桌等习俗。

当地老百姓喜欢这样一个月夜中,全家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说诗歌、踩圆灯。

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颂誉诗人屈原的精神。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游玩、赏菊花、喝雄黄酒、吃莲子糕、赛龙舟等,这些活动不仅快乐又生动。

谈谈中国传统节日,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些节日使人们思考和评价历史,记住知识点,宗教信仰也因此得到提升;这些节日赋予了中国人民习惯、普遍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感,也赋予了各地的不同和地域;它们还缔造了一个精神世界,让我们感到安慰和心灵的温暖,增强了自信心和对家乡的认同感。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足以体现出中国人时常珍视家园、人民之间之间的亲情,以及对社会和谐和家庭生活的追求。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

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

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

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

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

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市直各半年股市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作者:海口琼山华侨中学高二(5)班第10小组来源:xsk点击:73060次评论:6条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报告组员:钟琴利(组长)张琪(副组长)陈小君吴永福陈定山梁领指导老师:许娟目录一、课题的确定二、开题报告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四、研究成果五、心得体味一、课题的确定:九月的秋天,收获的季节。

传眼间便已经是中秋了。

同学们收获了开学的喜悦,农民们收获了丰收的喜悦,商人们也收获了赢利所带来的喜悦。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又收获了什么呢?一直以来,中秋节就有亲友馈赠月饼的习俗,以表达“饼之圆兆人之团圆”的祝福。

然而,如今的月饼馈赠却有些变味,从注重情感“异化”为注重形式,礼品功能被不断放大,甚至成为送礼的“道具”。

结果,中秋节成了送月饼的时间符号,月饼的流通量远大于人们实际需要量,大量的包装盒和吃不完的月饼被扔掉,在上演“中国式浪费”的同时,折射出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的尴尬。

且不说中秋节。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开题报告:1、简要背景说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无论你走到哪里,过自己民族的节日都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根”。

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也多不胜数。

在以前,过节是很让人向往和憧憬的,不仅是因为在过节时可以大快朵颐,而且还可以大饱眼福,踩高跷、舞狮子、划龙舟、走旱船、敲大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众生活元素的改变,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也是中国民众世代相传的重要民俗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民非常注重家庭团聚和亲情,传统节日正是家庭团聚和亲情表达的重要时刻。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回家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度过这个重要的时刻。

除此之外,老少同堂、亲朋好友相聚、互相拜年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也与艺术表演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中,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是重要的表演内容。

比如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办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寓意吉祥,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体验。

这些艺术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人们的艺术欣赏和审美教育。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使得传统节日成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与历史、家庭、美食和艺术密切相关。

这些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班级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传统节日的研究)小学班级:三年级研究成员:三年级学生指导教师:张三研究周次:四周2012.10研究过程记录:一、动员和培训复习研究性学习,并理解其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进讨论,学生提问,教师释疑,初步理解活动要求。

二、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确定收集哪一方面的资料。

2、成立课题组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分工。

相互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节日,确定研究主方向三、课题实施阶段1、形成小组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制定实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学生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各小组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各小组向教师及全班同学陈述收集的资料;多渠道的与学生交流,适当的给予指导与帮助。

研究总结: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

春节前还要进行的活动有: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国传统节日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传统节日专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本报告旨在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庆祝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分类中国传统节日可以按照历史渊源、季节变迁、人物纪念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历史渊源分类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按照季节变迁分类的传统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等;按照人物纪念分类的传统节日有国庆节、重阳节、七夕节等。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多与祭祀活动有关,这种祭祀活动既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也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庆祝节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祭祀、宴饮、赏月、赛龙舟、放鞭炮、舞狮子等活动。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五、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价值中国传统节日既是人们庆祝丰收、祈福的方式,又是传递道德观念、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节日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凝聚力。

六、结论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展示了中国人民传统智慧与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要通过传统节日的研究,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五大传统节日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1、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剧,各国开始重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如何保持和彰显本民族文化的特质,成为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此之前,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道德理念方面都非常有意义。

2、基于对幼儿发展的思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不断渗入,社会上越来越热衷于各种洋节日和洋风俗,各种节日泛滥,传统节日被轻视,在这个大背景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独生子女的生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使很多幼儿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包围下,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看着奥特曼、蜘蛛侠,而对自己本民族的节日文化却越来越淡漠。

分析我园幼儿的现状,不难发现,幼儿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见自己,不见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文化精神倡导的尊重自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文明守礼的言行越来越鲜见。

3、基于教师发展的思考由于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青年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传统文化知识较匮乏。

对幼儿园老师而言,在传统文化这个大范畴内,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相对方便理解和容易操作。

但是传统文化范围太广、适宜教材缺失,使得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过程中,教师安排的课时少,对传统节日教育流于形式,活动重在讲解和知识的体认,活动内容不系统、欠深入,教学方式笼统、单一,传统节日教育的最大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没有最大化体现。

中国节日结题报告、调查报告、说明文、作文参考

中国节日结题报告、调查报告、说明文、作文参考
同时根据我们小组调查分析,目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在国内日渐被人们重视,它也引起了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所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何特别重视把繁荣传统节日作为有效措施或突破口?这是由于传统节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居于核心的、显要的位置。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大众文化特殊的词语概括,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条件对人行为的影响,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知识本性:天人合一,自然和人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与社会、人与伦理秩序相得益彰,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合一的礼仪制度,将制度与道德化形式结合起来。这正体现文化即人化,意味着自然的人化,人自身的人化。人创造自己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样法”,包括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并不断提升到优雅、完善和高尚的程度。 因此弘扬中华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这也是祖先们让我们不忘记历史,不忘根不忘本的体现。
二、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几千年约定俗成的天上与人间的特定景观,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三、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专项课题结题报告

专项课题结题报告

专项课题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用来展示研究项目的成果,内容应该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的示例: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一、引言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实地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和文化内涵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与农历节气密切相关。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节日逐渐演变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2. 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繁多,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各自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3. 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价值。

这些节日不仅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交流的重要时刻,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四、讨论本研究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我们应该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承途径,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本研究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和影响,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传统节日的课题总结

我国传统节日的课题总结

我国传统节日的课题总结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

传统节日之所以传统,就在于它有广泛的民间基础,一代一代传承。

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家普遍感觉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特别是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

“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在缺少了对传统节日身体力行的参与和身临其境的了解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也很难想像为什么每逢春节除夕或一些重要的日子,那么多在外的游子费尽那么多的周折都会不远千里万里不辞千辛万苦的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他们还会理解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亲念友怀望家乡的深重情感吗?他们还会有那种特有的四季变化所引发的特殊情愫中吟念出“清明时节雨纷纷”并且领会其深刻寓意吗?他们还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粽子中看到一个民族的伟大背影,还能够理解那种怀石投江以报家国的屈原式的行为吗?为了及时把握住这一代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较多接触西方节日但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只是略知一二的这一契机,本着让学生多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传统节日,同时激发学生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奥秘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我们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学生实践活动。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

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3.调查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中西节日的认识。

了解不同时代的人选择的标准不一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4、通过活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

二、能力发展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节日结题学习报告计划

传统节日结题学习报告计划
社会 俗和感情体 ,拥有很高的教育价 。 《 要》提出“ 幼儿体 并 人与人互相关 与 作的重要和快 ”即要求我 侧重 幼儿关 的感情教育。在 日中都流 着各样美 奇异的 ,此中 含着各样 情、 情、人情、友 等各样感情, 涵着 英勇、尊老 幼、勤 和善等 秀品 。所以在充足考 作品的兴趣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基 上, 取了一些 极健康、寓教于 ,适合年 特点的内容,睁开了一些拥有 日特点的 言活 , 幼儿在 作品的体 和理解中,萌 “ ”的感情。如通 《屈
2017年的迎新 会活 在我园 幼“舞 ” 快有力的舞 中盛大开 。孩子 和
家 穿着着 服 ,小手 大手, 天喜地穿越在校园,开启迎新 会文化体 之旅。
传统文化体验馆是座无空席,沏茶、窗花、春联、国画、塑像、爆竹、香包、灯笼、吹画,还有年花馆,不单孩子们遇到了熏陶,家长们也摩拳擦掌,亲自体验了一把。
从而拓睁开来。如新年活动的点为“喧闹” ,怎样突显“喧闹”,我们联想到“亲子” ,最后设计了“亲子庆新年活动” 。如端午节的 “点”能够有好多个, 能够是 “包粽子”、“做艾包”,也能够是“赛龙舟” ,但活动的重点只好突出一个,我们就以年级或是以班级为单位,选择
各自的核心“点”,各单位分具特点,从全园看就全面而丰富了。
的幼儿教育应确实肩负的重担。
二、课题的核心观点及其界定
1.五大传统节日
指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及宗教观点。这类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
民族的高度认可和巨大凝集力,比方: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幼儿园教育活动
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创建丰富和适合的节日环境氛围,将节日文化自然和睦丰富地融入幼儿的生活,经过睁开各种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活动感知节日的文化特点,体验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延长到幼儿的家庭、社区,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结题报告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
• 分析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 探讨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
• 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 分析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 探讨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实践方案
• 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分析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
• 研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 提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建议
• 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方式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方案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01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产生的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
• 传统文化面临丧失的危险
• 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
• 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文化强国的战略
•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扶持政策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方案
03
探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
• 分析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 探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传统文化研究课题的实践成果

收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成功案例
•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成功案例的经验
• 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证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

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

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

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

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

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市直各半年股市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

重视社会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

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地啊宁,报纸等传媒严肃的,有责任感的拂去瑞东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做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和理解程度,往往净想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