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第二课时课案

合集下载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2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吟哦”“闯进”等关键词语体会贾岛精益求精、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2、根据情境体会诗句中用“敲”字好的原因。

3、尝试评析精彩诗句诗中用的巧妙的字,并学习推敲的精神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一、回顾导入推敲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还记得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来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来到热闹的的长安街上。

贾岛这位苦吟诗人吃饭、休息都不忘写诗,走路也是如此,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是写他走路都在斟酌诗句,上一课时我们重点讨论的,找出来读读。

二、复习引入: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此时贾岛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脑中、心中只有两个字“推”“敲”,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路人,忘记了一切。

2、引读:一旁的路人看着他这样子议论纷纷甚至嘲笑讽刺可贾岛丝毫没有觉察到,仍然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走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3、正在这是你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他仍然(读句子)就这样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三、抓住“闯进”体会贾岛作诗的认真执着出示句子: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1、理解词语:闯进请注意这里用了一个“闯”字这里,“闯”一般是指什么意思?(猛地冲进来)比如现在上课有个人突然跑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可以说是闯进课堂?可贾岛骑着毛驴是不是猛地冲进韩愈的仪仗队?那为什么文中用“闯”(学生自由发言)电视中有没有见过仪仗队,是什么样的?(人多)书上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

(簇拥)韩愈什么围着很对人,声势浩大、敲锣打鼓,十分威严。

人们看到仪仗队是怎样?而贾岛现在却怎样啊?这下可怎样了?(闯祸了,惹麻烦了,太冒失了。

)而贾岛已不是第一次闯这样的祸了。

2、师讲故事:据说,有一年秋天,也是在这个热闹的长安街上,贾岛骑着毛驴边走边看,,这时候秋风阵阵,黄叶飘零,贾岛即兴吟诵到:落叶满长安,又经过一番思考想到了上句:秋风吹渭水,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正在得意洋洋之时,闪避不及闯进了京城一个大官刘栖楚的仪仗队,结果被抓去关了整整一个晚上。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1)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第三自然段1、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表演:甲:xx骑着xx进了xx。

已: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点评(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第四至六自然段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2、学生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9、推敲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

二、检查复习情况1、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归纳小标题的?(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三、感悟贾岛1、师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发展。

要读懂故事,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朴实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

因此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到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个怎样的贾岛?圈画出有关语句,写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我们按故事的顺序来说说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板书)预设(一):即兴写诗部分(1)生:这是有情有义的人。

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2)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故事中的贾岛受月夜美景的激发,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3)师:根据同学的发言,说说在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贾岛?(4)师:这是怎样的美景啊,请用朗读体现出来。

指名读-评读------女生读预设(二):斟酌文字韩愈解疑师:同学们在故事的即兴写诗部分就有这么多感悟和发现,真不错。

老师非常期待大家接下来的发现。

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推敲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一:《推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推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1.学习贾岛推敲部分(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比比划划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

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

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

(板书:十分好笑纷纷避让)(5)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

(贾岛推敲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受贾岛严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的同时,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

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

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

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盛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轻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努力落实“双基”教学,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1.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俊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在“推敲”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学会推敲、锤炼文字。

教学过程一、演示“推”、“敲”,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齐读。

2.“推”和“敲”分别是两个动作(师边说边做动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课文中哪句话可以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出示: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

他既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既是一段文坛佳话,也是一段传奇故事。

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明白“推”和“敲”原来分别是两个动作,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轻声读课文2~7自然段,整体感知。

2.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生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你从这段话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引导生从“郊外”、“找了好久”、“才”等词体会李凝住处的偏远,从“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体会月夜的宁静,从“拜访”与“访问”的辨析比较中体会贾岛对李凝的尊敬,学会推敲文字。

)3.贾岛月夜访友,没有见着。

优美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4.出示《题李凝幽居》,生轻声读。

设计意图:本片断在学生轻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引导学生从第二小节的品读中体会李凝住处的偏远、月夜的宁静,并让学生在“拜访”与“访问”的辨析比较中体会贾岛对李凝的尊敬,学习推敲文字。

语文课《推敲》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语文课《推敲》教学设计(第2课时)

《推敲》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大屏幕出示词语:1和尚拜访即兴吟哦妥帖闯进2.做官簇拥仪仗队宽恕礼貌同学们齐读词语,读完这两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两个人?(生答:贾岛、韩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发生在这两个人身上的故事《推敲》。

二、精读感悟:1.故事起因大屏幕出示,月夜访友的图片。

问题:看到这幅图,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生描述)贾岛如何描述的呢?(《题李凝幽居》)2.故事经过(1)请同学们阅读3、4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贾岛边走边思考的句子。

(2)出示相关句子(3)找学生上台示范动作。

(模仿贾岛)(4)交流感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专心、认真、忘我)请同学们自读5—7自然段(5)找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再现情景。

(读出责怪、请求原谅的语气,可大胆展开想象)3.故事结果:决定用“敲”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字的理由。

(大屏幕出示)三、合作交流:如何理解“推敲”?四、拓展延伸:1.学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我们一起来推敲。

(1)红杏枝头春意()。

{浓闹}(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皱动翻}(3)春风又()江南岸。

{绿入过满}五、作业设计:1.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故事内容。

2.搜集其他诗人推敲文字的故事。

板书设计:推敲起因月夜访友反复推敲认真钻研经过冲闯仪仗结果决定用“敲“。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引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目标在推敲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确立明确的课堂目标,既要考虑知识的传授,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

具体地说,课堂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推敲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评价思维能力。

3. 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结构安排1. 教学内容:推敲的概念和基本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推敲对象、推敲的步骤和方法。

2. 结构安排:(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际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推敲的探索欲望。

(2)知识讲解:讲解推敲的概念和基本技巧,重点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推敲对象和推敲的步骤和方法。

(3)示范演示:通过一个推敲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推敲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推敲,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评价思维能力。

(5)总结复习: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强调推敲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选择1. 教学方法:在推敲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演示、小组讨论等。

2. 教具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选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教学。

四、学生活动和教师指导1. 学生活动:在推敲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例如,在示范演示环节,学生可以观察演示过程并记录关键步骤和方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 教师指导:教师应该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景使诗人触景生情,于是题诗相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4)指导探究“拜访”和“访问”的区别。 “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是非常崇敬地探访,有尊重的意味
。文中用“拜访”说明了贾岛对朋友充满了敬意。 (5)(播放PPT课件:月下敲门图。)学生看图,体会李凝居住地方的偏僻、宁静,和贾岛
1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贾岛是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寒。) 2.默读第二部分,给这一部分分层。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这一部分可以分几层?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生活动卡。 3.学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同桌交流: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预设1:李凝是贾岛的朋友,家住长安城的郊外。 预设2:贾岛没见到朋友,便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 预设3:这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 (3)引导体会:贾岛与李凝的友谊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贾岛为什么题诗相赠? 贾岛与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从“郊外”“拜访”“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来。美丽的夜
《推敲》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
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贾岛、韩愈的相关资料。(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贾岛和韩愈的资料。(3)搜集其他名人“推敲 ”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作者是如何把这一“推敲”的故事写完整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故事的叙述过程,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整体感知,为下面分析、理解课文作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冠中认为从绘画的角度考虑,“敲”发出了声音,破坏了整体的调子,反而显得不和谐。)
8.学习了解韩愈的观点。
师:韩愈听了贾岛的讲述,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我们来听听他的意见吧。(出示,指名读)
师:韩愈的观点很清楚——认为用“敲”好。理由有三,分别是——
9.小结,齐读4-7自然段
10.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语文的课堂离不开言语的实践,而情境让言语的实践与训练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不乏温情的浸润。
简洁的说话训练总结本课,旨在让学生深化认识,加深感悟。
板书设计:推 敲
月夜 访友 作诗
街头 吟哦 冲撞
三、课后拓展延伸
1.摘录古诗名句,进一步体会诗句用字的精妙;
2.我们学习贾岛,学会推敲,就从写好习作,修改好习作做起,请你修改一篇自己最近的习作。
1.出示(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闯)
(2)“闯”一般是什么意思?(“闯”是猛冲进去)
(3)文中是贾岛骑着毛驴猛冲进韩愈的仪仗队中吗?那为什么这儿不用“走”,而用“闯”呢?现在,也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琢磨琢磨。
2.补充故事:一年秋天,贾岛骑着毛驴经过长安大街,阵阵秋风吹得树上的黄叶纷纷飘零,贾岛诗兴大发,信口吟道:“落叶满长安”,又经过一番寻思,突然想到他觉得很合适的上联“秋风吹渭水”,心中的喜悦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在他得意洋洋之时,已闯入了正在京城当官的刘栖楚的仪仗队中。结果贾岛被抓了起来,关了一个晚上。
4.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推敲是什么?出示填空:推敲是______________。(是反复思考、是虚心请教、是精益求精……)
5.作业:
1.摘录古诗名句,进一步体会诗句用字的精妙;
2.我们学习贾岛,学会推敲,就从写好习作,修改好习作做起,请你修改一篇自己最近的习作。
1.选用合适的动词准确地描述老师的动作。
理解“推敲”的含义以及斟酌词语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创设情境为依托,设计教学过程,层层深入,逐步击破:自读课文,了解“推敲”来历——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体会“推敲”的意境,学会“推敲”——补充古诗句,尝试“推敲”。另外,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仅仅依靠识记、理解是不够的。于是,教师在学生了解了“推敲”的来龙去脉和理解它的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补充古诗句,尝试推敲”的环节。教师作简要点拨后,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开动脑筋,想象诗境,各抒己见,感受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体会祖国文字的丰富和生动。学生逐渐懂得在网络信息繁杂发达,文字随意泛滥的今天,学好母语、用好母语是非常重要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教师简要点拨)第一句中“绿”。
(2)你觉得还有哪些诗句中的字用得特别好,又好在哪里?(学生交流)
(3)小结:这些字就像我们学过的《画龙点睛》中张僧繇给龙画上的眼睛,是整首诗的眼睛。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要学会细细地品味,品出诗情与诗韵。(分小组齐读诗句)
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找近义词、动作表演等,品味语言。感受贾岛的认真态度,斟酌推敲时的专注投入。
让学生说说形容表演投入的词语,帮助学生养成及时积累的语文学习习惯。
想像路人看见贾岛会说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感受贾岛投入的体现。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通过对“闯”字在文中意思、用法、意境的比较,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对贾岛思考时的全神贯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学生发表自己见解。
(2)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总结:真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出示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动词准确地描述老师的动作:挥、摆、托……
2.推和敲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词——推敲,推敲是什么意思?
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推敲》
3.说说故事的大意。
《推敲》是一则故事,回忆一下文中有哪几个人物?贾岛、韩愈,还提到了李凝。
(6)此时的贾岛是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完全沉浸其间,只有那句诗,只有那两个字----“推”、“敲”。
5.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6.引读
(1)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骑着毛驴,一边……)
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
请生到前面来表演。
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用词语形容他表演投入的样子。
想像:路人看见贾岛会说什么?
齐读第三自然段。
读句子:他——(骑着毛驴,一边……)
1.读句子。“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理解“闯”。
推敲“闯”。
2.听补充故事贾岛的上一次闯依仗队。
在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指名说。
1.请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贾岛是如何推敲、斟酌的?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
3.理解词语“妥帖”,让学生在本段找出近义词“恰当”。
4.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长安城。
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2)说出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做动作体会。
(3)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4)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看着他那么投入的样子,你们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5)如果你是路人,你会说什么?
《推敲》第二课时课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理论支持
教师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要将情韵向教学实际渗透、扩散,寻找情感因素和教学活动的契合点。将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即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情境”,李吉林将它界定为“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这需要教师用智慧,用激情,用多姿多彩的手段创设情境。
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见解,首先必须身临其境,感悟诗歌创作时的意境。通过图画展示、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跟随着贾岛一起走向郊外,走近李凝的家引导学生就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发表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投入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讨论古人诗歌中使用字词的精确,对字词推敲的仔细,从而感受推敲字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斟酌文字的好习惯。
3.可他却没有吸取教训,又闯进了仪仗队。是贾岛胆儿特别大吗?从这个“闯”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学生担当角色,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
6.创设情景,再现贾岛创作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就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发表自己的看法。
7.补充不同的观点(出示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看法)
2.说说推敲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3.回顾课文内容,说说故事大意。
1.一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贾岛是如何推敲、斟酌的?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
3.理解词语“妥帖”,让学生在本段找出近义词“恰当”。
4.比较分析,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做动作体会。
什么是吟哦?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结合课文学习重点理解“吟哦”“闯”等词语的意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
3.创设情景,想象故事发生的场景,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以及斟词酌句在创作中的重用性。
4.引导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
3.体会“闯”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学生担当角色,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
6.学生就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发表自己的看法。
7.了解不同的观点
8.学习了解课文中韩愈的观点。
9.齐读4-7自然段
10.思考: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1.诵读诗句,加强感受。分析诗句中的哪些字用得特别好。交流。
教学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以及斟词酌句在创作中的作用性,学会推敲。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读一读:认真练读《推敲》课文。
2.说一说:故事大意。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三、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2.根据画面和文字: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3.“推敲”课后作业。
填空:推敲是________。
教师以简单的肢体语言,活泼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开始新课的学习。
学生已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复习引导学生说说故事大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努力使学生养成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必须对重点或不理解的词句圈画,对感悟的地方进行批语,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对学生学会自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