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知识链接】一、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

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

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

当政八月而卒。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孙权劝学》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翻译重点词句,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练习导入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2)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3)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解析】(1)推托(2)当道,当权(3)擦拭(4)到,等到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风吹草低见牛羊D.①及鲁肃过寻阳②秦师过周北门【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认清”“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下阿蒙)(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刮目相待)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孙权是如何劝吕蒙读书的,劝的效果又是怎样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
见 一斑 。
司 马迁 敢 于 为 陈 涉 立 传 , 破 格 将 其 事迹 列 入 “ 家 ”表 并 世 , 明 了他 对 陈 涉 历 史 地 位 及 起 义 作 用 的重 视 和 肯 定 .也 表 现 了
他 卓 越 的见 识 。 二 、 物 刻 画超 凡 手 笔 。 出亡 秦 是 历 史 的 必 然 人 道 文 章 的核 心 人 物 是 陈 胜 ,作 品 用 他 少 年 时 不 同于 凡 人 的 鸿 鹄 壮 志来 铺 垫 壮 年 时 惊 天 动 地 的 壮 举 ,用 共 举 大 事 的吴 广
五 、 问 提 找 出课 文 中 的两 个成 语 , 解 释 。 并 明确 : 下 阿 蒙 : 国 时 吴 国名 将 吕蒙 , 指 原 来 不好 读 吴 三 特
些 文 章来 促 进 理 解 . 思考 : 到 底应 当如 何 做 学 问 ? 人 先 罗 列学 过 的 文章 ,看 这 些 文 章 里 告 诉 我 们 的有 关 做 学 问的 注 意 点 。 ( 件 ) 课

发 迹 , 侯 作 难 , 起 云 蒸 , 亡 秦 族 。 下 之端 , 诸 风 卒 天 自涉 发 难 。 ” 后 来班固写《 书》几乎完全 照搬《 记 ・ 涉世家》 文 , 汉 , 史 陈 原 并 去 掉“ 家” 世 的名 称 . 陈涉 与项 籍 合 为 一 传 , “ 传 第 一 ” 将 为 列 . 其 贬 抑 之 意 不 言 自明 。史 家 对 历 史 人 物 态 度 之 不 同 , 此 可 于
来 衬 托 他 善 于 审 时度 势 的 政 治 眼 光 和 善 于 谋 断 的 领 袖 才 干 。 教 学 中要 抓 住 这 一 重 点 , 会 《 记 》 超 的写 人 技 巧 。 体 史 高 文 章着 眼于 表 现 陈涉 在 反 对 秦 王 朝 暴 政 斗 争 的关 键 时 刻

孙权劝学教案两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两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两课时篇一: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案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 积累运用成语。

解释并造句。

吴下阿蒙:造句:刮目相待:造句: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名言警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 1 页共 4 页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

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怎样劝学的,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质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

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5、质疑: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三、当堂训练巩固(1、检测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研讨的具体情况,配适当检测题。

(学生互评,教师巡视点评)2、反复训练巩固通过研讨及检测发现的共性问题。

3、生成能力拓展性问题,指导学生交流研讨,师生研讨,教师点拨)(一)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名言警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 2 页共 4 页( )(二)回答下列问题(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doc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doc

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学部年级教学设计主备:陈建新审核: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班级时间:课时教学内容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2、理解人物形象极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极其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自学一、品味语言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充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

(课件显不二句话)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个性化修改展示三、合作探究1、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教学中心审核: 备课组长签字: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 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 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 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2、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 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 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扬
了吕蒙学有所成的事迹,表现了孙权关心部下,耐心劝学,不一权势压人的行为,突出
了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重点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
五、限时训练
以今天的课堂发言为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04《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04《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句子。

学生翻译句子。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本文内容作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对话。

【活动内容】3.“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看法。

4.文中写鲁肃的神态、语言有什么作用?5.吕蒙的回答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分析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上节课“知识链接”中的人物介绍和文中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写法探究【活动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五、积累拓展【活动内容】1.诵读课件中的句子,体会句子中标红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2.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句子中标红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件出示)。

课外再搜集一些。

可根据自己积累的文学常识或查阅资料和同桌分享交流。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设计意图】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取得成就后受到鲁肃赞许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有所长进的道理。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赞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品味人物对话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学会“串写”课文内容的微型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1.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并学会感悟做人的道理。

2. 学会“串写”课文内容的微信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课后作业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分享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谁劝你们要多读书呀?愿意给我们分享一下吗?怎么劝你的?你怎么答的?你怎么做的?抽一两个学生分享经历。

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故事呀?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文中的人物。

我们先来听一段课文视频朗读。

(播放朗读)二、文本对话,厘清思路(一)劝吕蒙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情?(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

这里有对吕蒙辞学的责备、恼怒之意。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1(第2课时)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1(第2课时)

《孙权劝学》精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标点入手,品读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从小处着眼,探究人物的英雄之气及《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重回三国历史1.翻开《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首《临江仙》,它还可以唱。

师唱生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一起来笑谈发生在这些英雄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

设计意图:读唱开阔苍茫的《临江仙》,将故事还原到三国的大历史、大情境中,对课文中的人物以“英雄定调,为整堂课的最终走向埋下伏笔。

二、评点标点,体验人物心理1.验证上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全文断句式朗读。

PPT显示: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并借此引出古文本没有标点的话题。

3.思考标点符号的作用。

提问: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的,为什么要加标点啊?不加标点不也能读吗?(加了标点既方便我们朗读,又方便我们理解,使我们理解文意变得更快更顺。

人物的对话中加了标点,就能把人物的语气、情感表达出来)4.评点课文表达,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 / 5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的标点加得好不好?哪一处的标点加得最好?请联系文中语境,谈谈你的理解。

(“不可不学!”在“不可不学”后,加了一个感叹号,更强调了孙权的要求。

这话说得有点重,也有点严厉,但联系句中的一个“卿”字和“当涂掌事”,可见孙权对吕蒙的关爱和器重。

所以,这个感叹号,其实是语重心长,满怀期待)学生试读,读出语重心长、满怀期待的语气。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习描写人物对话。

4.让学生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学习描写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1.提问文学常识2.提问常用文言词语就: 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当: 但当涉猎当窗理云鬓可: 不可不学皆有可观者以: 辞以军中多务以钱币乞之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为二、阅读文本,关注人物对话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4.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研讨与赏析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表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生动再现人物对话的过程。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说“我军中事务多,实在没有时间。

” 。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鲁肃()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四、根据对话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五、总结积累1、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积累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六、拓展练笔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对话小宇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他)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你准备怎样来规劝。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写一段对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二、品读读出语气,赏析人物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完成表格(1)、注意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刻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物情节个性特点语气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吕蒙就学虚心勤学,小有所成自豪坦然幽默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风趣幽默敬佩三、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动力和热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1.孙权劝学的重要性;2.如何保持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1.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小故事或名人轶事引入孙权劝学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2.孙权劝学的内涵: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原因和重要性,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保持学习动力:讲解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4.克服学习困难:探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热身活动引入孙权劝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老师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困难和挫折的克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5.启发: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践行孙权劝学的理念。

六、教学反馈1.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和反馈,在学习中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前行。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效果。

七、课堂延伸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位名人或故事,结合孙权劝学的理念进行撰写心得体会。

2.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份孙权劝学的标语或海报,展示在班级中。

八、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讲授和引导学生讨论。

2.学生准备纸笔以及必要的学习工具,用于课堂记录和活动完成。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孙权劝学》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 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二、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一: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并理解课文。

1.孙权的谈话。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3.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在上述基础上,自己表演朗读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任务二:梳理文章结构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赞←鲁肃(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才好学勤学、刻苦敬才善劝(三)精读课文,品味探究任务三: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1.“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谈谈你的理解。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四)背诵课文任务四: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请背诵课文(五)反思总结我的收获:我的疑问:三、效果检测【课后巩固】请说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提高训练】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1.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重点)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难点)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品析语言,体会心理引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请结合背景分析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原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教师展示助读资料。

【主要人物】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

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

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

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链接材料】公元208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0年,周瑜病死。

去世前写信给孙权。

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鲁肃成为孙权的谋佐。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进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

为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明确: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刚刚形成,东吴局势不稳定,国家需要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

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差于文治,又“当涂掌事”,为更好履职,便“不可不学”。

2.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教学资源及方法:PTT课件;朗读法讲授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

教学流程: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读懂文意。

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PPT出示学习目标。

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学生接力背课文学习目标简单地概括为:板书: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一、写什么问题引领: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随意回答,如果答不好,教师再出示提示2.出示"钥匙1”怎样概括故事内容?××人做××事提示:本文有几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四号同学回答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二、怎样写问题引领: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出示“钥匙2”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学生抢答:语言(对话)2.孙权劝吕蒙学习用了什么句式?语气如何?孙权从哪些角度进行劝说?小组合作、讨论回答方式:读句子,说出句式和语气。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1.理解“孙权劝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掌握孙权劝学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
4.培养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孙权劝学”的背景及意义;
2.孙权劝学的核心方法与技巧;
3.如何运用孙权劝学提高学习效果;
4.孙权劝学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与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对学业和未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态度与方法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
1.孙权劝学的核心概念:勤奋、有恒、有恩;
2.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技巧:制定学习计划、拓展学习资源、合理安排时
间、定期总结反思。

第三步:实践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2.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尝试运用孙权劝学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以“孙权劝学”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与态度,培养其
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提高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下节课前着重实施;
2.每位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实施学习计划中的收获与感悟,准备在下节课
分享。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受益,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4.与本文相关的成语是什么?
5.你还能说出哪些有关学习的名言?
三读:读出语气(情味),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孙权对部下要求很严格,同时又对吕蒙寄予厚望,希望他学成之后能更好地辅佐自己。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以后独立阅读文言文时,能够自行借助注释和查找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是一个长期的文言文学习过程,在本课中积累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
考纲要求及Leabharlann 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惊叹语气。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增既惊叹又赞许。(这一句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进步)
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感叹语气。吕蒙对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吕蒙和鲁肃同朝为官,对话有调侃的意味。
分析总结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
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坦诚豪爽);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教师让学生齐读课文,并回顾上节课的重要词句翻译。
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概括文章故事大意
2.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劝说的效果如何?
通过感受人物说话时的情感和口吻,总结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学生总结孙权的劝学艺术
2.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进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
反思
说明:该教学设计模板中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应用知识经验、检测教学效果六个主要环节,也可以对应导、思、议、展、评。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文章只有129个字,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本册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课题
孙权劝学
时间
2019.2.25
节次
第2节
主备人
来源
课型
新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摘录及
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文言文的认识的相关要求是:
1. 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这里的浅显指思想内容不太深奥,凭借人生经历和思维水平还可以理解。表达方法也比较合乎规范,阅读起来难度不大的文言文。
2.通过课下注释理解,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流利的翻译课文。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4.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恰当的评价文中人物形象。
评价
任务
1、全班能有节奏的朗读全文
2、全班能基本复述全文意思
3、全班能基本复述文言故事情节
全班能基本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鲁肃——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爱才、敬才)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从多个角度谈一谈。
参考:①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学有所成。
② 虚心接爱别人善意的意见。
③ 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不够熟悉
预设一: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
预设二:学生不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世说新语》、《论语十则》《狼》等文言文,初步积累过“乃”、“而”等文言词汇的简单用法,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学习目标
1.通过老师带读,同学范读,ppt展示句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可以隐隐感觉出孙权对吕蒙找借口“辞学”的责备之意。
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为吕蒙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和目的。足见孙权对部下的关心。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反驳了吕蒙“军中多务”的借口。后一句以自身为例,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行性。
鲁肃:
小组讨论的进度较慢
预设一:学生不能准确模仿人物口吻
预设二:学生表现灵活生动
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说出文章的启示
板书
设计
吕蒙
君臣(自信)同僚
孙权鲁肃
(坚决,关心)(吃惊,赞叹)
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相关成语:(1)吴下阿蒙:指没有学问的人。
(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