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二、新课学习(一)字词解释通假字归纳邪:同“耶”表反问语气。

涂:同“途”即道。

古时称谓归纳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古今意义归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博士: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求学的最高学位。

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成语归纳吴下阿蒙: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刮目,擦擦眼。

相待,相看待。

(二)归纳内容方法介绍(写人记事类文体的方法)概括内容方法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方法二: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概述内容(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归纳)方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学生根据方法一归纳文中三人所做的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学生根据方法二归纳本文的内容: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学,开始学习,后受鲁肃的赞赏。

学生根据概述内容的方法概述本文的内容:什么人?吕蒙;在什么时间、地点?文中没有说;因为什么?因为孙权劝学;做了什么?吕蒙就学;结果怎么样?学成,受鲁肃赞赏。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孙权劝学》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 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二、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一: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并理解课文。

1.孙权的谈话。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3.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在上述基础上,自己表演朗读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任务二:梳理文章结构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赞←鲁肃(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才好学勤学、刻苦敬才善劝(三)精读课文,品味探究任务三: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1.“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谈谈你的理解。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四)背诵课文任务四: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请背诵课文(五)反思总结我的收获:我的疑问:三、效果检测【课后巩固】请说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提高训练】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04-2孙权劝学》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04-2孙权劝学》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04-2孙权劝学》教案(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04-2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劝学的故事。

课文通过孙权与年轻将领陆逊的对话,展现了孙权善于劝学、注重人才的思想,以及陆逊虚心接受教诲、勤奋好学的精神。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德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不多,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孙权的劝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孙权和陆逊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孙权善于劝学、注重人才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勤奋好学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孙权和陆逊的人物形象分析。

2.难点:孙权劝学思想的内涵,课文中所体现的德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诵视频,让学生跟随音频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随后,教师呈现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孙权和陆逊的人物形象。

孙权劝学教案两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两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两课时篇一: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案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 积累运用成语。

解释并造句。

吴下阿蒙:造句:刮目相待:造句: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名言警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 1 页共 4 页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

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怎样劝学的,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质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

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5、质疑: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三、当堂训练巩固(1、检测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研讨的具体情况,配适当检测题。

(学生互评,教师巡视点评)2、反复训练巩固通过研讨及检测发现的共性问题。

3、生成能力拓展性问题,指导学生交流研讨,师生研讨,教师点拨)(一)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名言警句: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第 2 页共 4 页( )(二)回答下列问题(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教学资源及方法:PTT课件;朗读法讲授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

教学流程: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读懂文意。

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PPT出示学习目标。

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学生接力背课文学习目标简单地概括为:板书: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一、写什么问题引领: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随意回答,如果答不好,教师再出示提示2.出示"钥匙1”怎样概括故事内容?××人做××事提示:本文有几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四号同学回答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二、怎样写问题引领: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出示“钥匙2”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学生抢答:语言(对话)2.孙权劝吕蒙学习用了什么句式?语气如何?孙权从哪些角度进行劝说?小组合作、讨论回答方式:读句子,说出句式和语气。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孙权劝学(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孙权劝学(第2课时)

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句子。

学生翻译句子。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本文内容作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对话。

【活动内容】3.“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看法。

4.文中写鲁肃的神态、语言有什么作用?5.吕蒙的回答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分析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上节课“知识链接”中的人物介绍和文中人物的对话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写法探究【活动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五、积累拓展【活动内容】1.诵读课件中的句子,体会句子中标红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2.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句子中标红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件出示)。

课外再搜集一些。

可根据自己积累的文学常识或查阅资料和同桌分享交流。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设计意图】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取得成就后受到鲁肃赞许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有所长进的道理。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2024年《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孙权劝学》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古代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孙权的勤奋好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孙权劝学》。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难点:1.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 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汲取勤奋好学的精神,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孙权劝学》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育: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孙权的勤奋好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巩固课堂所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孙权劝学》。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的时代背景和劝学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选取历史上的成功人士,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二、品读读出语气,赏析人物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完成表格(1)、注意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刻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物情节个性特点语气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吕蒙就学虚心勤学,小有所成自豪坦然幽默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风趣幽默敬佩三、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时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时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翻译重点词句,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练习导入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2)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3)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解析】(1)推托(2)当道,当权(3)擦拭(4)到,等到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风吹草低见牛羊D.①及鲁肃过寻阳②秦师过周北门【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认清”“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下阿蒙)(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刮目相待)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孙权是如何劝吕蒙读书的,劝的效果又是怎样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赞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品味人物对话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学会“串写”课文内容的微型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1.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并学会感悟做人的道理。

2. 学会“串写”课文内容的微信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课后作业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分享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谁劝你们要多读书呀?愿意给我们分享一下吗?怎么劝你的?你怎么答的?你怎么做的?抽一两个学生分享经历。

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故事呀?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文中的人物。

我们先来听一段课文视频朗读。

(播放朗读)二、文本对话,厘清思路(一)劝吕蒙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情?(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

这里有对吕蒙辞学的责备、恼怒之意。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动力和热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1.孙权劝学的重要性;2.如何保持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1.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小故事或名人轶事引入孙权劝学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2.孙权劝学的内涵: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原因和重要性,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保持学习动力:讲解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4.克服学习困难:探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热身活动引入孙权劝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老师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困难和挫折的克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5.启发: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践行孙权劝学的理念。

六、教学反馈1.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和反馈,在学习中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前行。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效果。

七、课堂延伸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位名人或故事,结合孙权劝学的理念进行撰写心得体会。

2.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份孙权劝学的标语或海报,展示在班级中。

八、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讲授和引导学生讨论。

2.学生准备纸笔以及必要的学习工具,用于课堂记录和活动完成。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1.理解“孙权劝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掌握孙权劝学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
4.培养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孙权劝学”的背景及意义;
2.孙权劝学的核心方法与技巧;
3.如何运用孙权劝学提高学习效果;
4.孙权劝学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与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对学业和未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态度与方法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
1.孙权劝学的核心概念:勤奋、有恒、有恩;
2.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技巧:制定学习计划、拓展学习资源、合理安排时
间、定期总结反思。

第三步:实践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2.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尝试运用孙权劝学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以“孙权劝学”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与态度,培养其
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提高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下节课前着重实施;
2.每位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实施学习计划中的收获与感悟,准备在下节课
分享。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受益,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知识链接】
一、有关文中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

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

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

当政八月而卒。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请君入瓮口蜜腹剑桃李满天下冰山难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疏通文意
3、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自主预习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
....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
..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合作交流】
一、疏通文意,合作解决不理解的句子
二、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朗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抽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3.齐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孙权劝学》教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进一步把握故事情节,自己能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什么道理。

2、通过学习,明白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什么道理
2、通过学习,明白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的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本课的文言字词,并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了文意。

这节课我们学习孙权劝学的第二课时,解决以上几个学习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生:全班齐读,声音洪亮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给课文分层
师: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又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分为两层。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作业(分别用一个字回答:劝、就、赞)
生:第一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第二层、鲁肃赞学学,结友而别。

(分别用一个字回答:劝、就、赞)
(二)、结合问题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抽读(读得好教师给予鼓励)
2、齐读(全班同学声音整齐洪亮、读音、停顿正确、有情感。

老师予以充分肯定)
3、教师事先将问题出示在黑板上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生: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在被劝说的过程中,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
生:开始以“军中多务”推辞,不愿学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愿意学习,“蒙乃始就学”。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生:吕蒙的才干谋略有了惊人的长进。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
(三)、合作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和人物对话的语气、神态、心理归纳本课人物性格特点(PPT出示)
师: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是古文学习的基础,而要达到熟读成诵,必须读出情感、读出语气。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应该从人物对话的语气上下功夫。

首先看看孙权说的的这几句话(PPT出示)结合文章内容看看该用什么语气读,请同学们分小组展开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并由此归纳孙权的性格特点。

生:小组展开讨论
生:“我觉得‘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该用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格要求的语气来读。

师:该生自读,师范读再全班齐读
生:“我觉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应该用反问语气来读,并读出孙权隐隐不悦和略带责备的语气。


师:该生自读,师范读再要求全班齐读
生:“我觉得‘卿言多务,孰若孤?’这句应该读出言辞恳切的语气。


师:该生自读,师范读再要求全班齐读
生:“我觉得‘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读出循循善诱、略带自豪的语气。


师:该生自读,师范读再要求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请一个同学起来归纳一下孙权这个人物的特点。


生:“我觉得孙权是一个……。


师板书:孙权(严格要求关爱部下善劝王者权威)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非常积极,根据人物语言准确把握住了孙权的性格,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讨论以下鲁肃、吕蒙的语言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人物又有什么特点呢?”(PPT出示鲁肃和吕蒙的对话)。

生:方法同上
师板书:鲁肃(爱才、敬才、讲礼节)
吕蒙(善于听取意见、直率、机敏精干)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这句话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道理呢?(PPT出示)
师:“当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论议,发觉吕蒙的才干谋略有了惊人的长进时,发出了怎样的惊叹?吕蒙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齐:“士别三日,及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出示PPT(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怎么做呢?(PPT显示)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甲: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乙:说明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丙: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完善。

丁: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师:归纳(PPT显示)
第二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
造句:
刮目相待:
造句:
2、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的名句,你知道吗?(请同学们搜集几句)
五、附板书
孙权(严格要求关爱部下善劝王者权威)
鲁肃(爱才、敬才、讲礼节)
吕蒙(善于听取意见、直率、机敏精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