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知识链接】一、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
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
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
当政八月而卒。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2孙权劝学
鸡东县永和学校2017--2018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2课《孙权劝说》2课时导学案编写人:付娟复核人:刘永惠使用日期:2018.3.28 (温馨寄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重点)2.精读读课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的语气、情态和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3.通过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获得人生启示。
(难点)【知识链接】(一)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二)助读材料(加粗字体需要记忆)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学识渊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西京洛阳。
历任闲职,专志修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宋神宗赐名“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4.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从孙权攻占各地后随周瑜等破曹于赤壁,又定计取荆州,擒关羽。
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第一课时【素养培养】(小故事大道理)3分钟【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3分钟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8分钟)1.字音过关: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3分钟)卿()当涂()博士邪( ) 遂()孰()涉猎()即更 ( )2.重点字词做好积累:(3分钟)蒙辞.()以军中多务.()但.()见.()往事耳自以为..()大有所益及.()鲁肃过寻即更.()刮目相待蒙乃.()始就学权谓.()吕蒙曰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孙权劝学》第二课导学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河源市正德中学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2 授课周次:第 1 周主备人: 审核人:七语备课组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1.梳理本文情节,读出文章感情的起伏;2.分析文中文章中孙权、吕蒙、鲁肃的形象,读懂文章中的角色;3.理解本文的主旨,读出文章的深意。
二、背景链接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取大乔为妻。
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
东汉末,他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与赤壁。
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
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
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三国时名将、战略家和外交家。
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汝南富陡安徽阜南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擒杀关羽父子,占领荆洲,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三、具体探究1、孙权是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2、“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达了吕蒙和孙权怎样的心态和感情?4、“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这样说有何作用?二、人物形象分析——互助组讨论孙权(性格):鲁肃(性格):吕蒙(性格):三、启示吕蒙由不学到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河源市正德中学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达标训练一、基础过关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2、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3、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学习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资料链接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在下面。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记录在下面(可从该书的作者、写书目的、价值、内容或世人对该书的评价来整理归纳)。
《资治通鉴》:3、司马光:4、《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看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组长签字:(一)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自检:A,好 B,还需练习】(二)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三)走进课文1、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3、四书五经是指:4、解释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见往事耳()(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自以为大有所益()(7)及鲁肃过浔阳()()(8)蒙乃始就学()(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七年级语文下册15《孙权劝学》(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扬
了吕蒙学有所成的事迹,表现了孙权关心部下,耐心劝学,不一权势压人的行为,突出
了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重点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能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
五、限时训练
以今天的课堂发言为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二、品读读出语气,赏析人物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完成表格(1)、注意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刻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物情节个性特点语气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吕蒙就学虚心勤学,小有所成自豪坦然幽默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风趣幽默敬佩三、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含老师用语设计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梳理文言文知识。
2.感知人物形象。
3.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老师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
二、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一)众说纷纭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的《伤仲永》一文评价相关人物,并谈谈你的感想。
(二)时空穿梭假如孙权来到仲永的年代,面对仲永这位天才的父亲又会是怎么样的情形?三、学生总结:以下内容任选其一,如能有自己的展示,你将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
1文中人物说感言。
2我想对文中的···说3穿越时空隧道,采访一下文中的某一人物。
4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四, 再读课文,读出韵味。
五、教师寄语六、教学后记15.《孙权劝学》导学案主备:初审:审定:班级:七年级班姓名:【内容提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与《伤仲永》一文对比学习。
【学习目标】1.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文意。
2.把握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学习重点】理解文意,把握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把握人物性格,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方法】自学,展学,研学【学习课时】第二课时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独学、对学、群学)找朋友:找出相类似的文言文知识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2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3一词多义见:见往事耳:了解何见事之晚:认清4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倒装句---状语后置)二、人物辨析(独学、对学、群学)(一)熟读课文,回顾前文,试从人物的态度、表现上谈谈你对各个人物的感知,完成下列表格。
(二)你能从对比当中谈谈你的发现吗。
(三)时空穿梭当学有所成的吕蒙来到仲永的家里会是怎么样的情形?三、学生作结:以下内容任选其一,如能有自己的展示,你将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
1把自己当做是文中的人物,说说你的感想。
2我想对文中的···说。
《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
《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理解分析人物形像。
2、理解文章的主旨合作探究研习课文1. 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2. 句段品读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读书?吕蒙没有接受,他是用什么办法让吕蒙接受?你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2)吕蒙一开始为什么不肯读书?后来他接受了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接受了?学习的效果如何?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3)鲁肃为什么要和吕蒙结朋友?你认为鲁肃是个怎样的人?3. 拓展探究:通过吕蒙读书前后发生的变化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达标练习一、精读精练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①谓:②若:③益:④遂: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B. 治经为博士治:治理C. 但当涉猎但:只D. 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3、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释: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释:4.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5.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7.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8.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二、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中,你最喜哪一个?为什么?总结反思我学到了我的困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孙权劝学
2.解释下列词语。
及:就学:
惧:自若:
3.根据短文意思用竖线断句。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
4.根据短文翻译句子。
(1)母愤因以刀断机。译文:
(2)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译文:
(3)学何所至矣?
译文:
5.你认为“孟母”为何“断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3)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3.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就你对课文的了解,完成下面的板书。
对部下既,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
性格特点
孙权劝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性格特点
吕蒙学
敬才爱才, ,对朋友的进步。
性格特点
鲁肃学
5.你从这篇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 孙权劝学 共二课时 导学案
(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孙权劝学》选自主纂的,这是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实。
研 习
朗读课文
探究文意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重点研读对话描写。
一、明确文意、理清结构
1.文章围绕文题中的哪个字怎样展开故事的?((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
三、人物资料
①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②吕蒙(178-219) ,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二、朗读课文。
1.范读。纠准字音,提示注意句子停顿。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齐读课文。
三、翻译课文。
1.自主翻译。
2.小组合作交流。
3.发布仍解决不了的疑难,师生交流。
4.准确掌握文中疑难的字词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内容。
5.概括文章内容。
四、再读课文。
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1.介绍司马光的相关知识。
重读强调。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_七年级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_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
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讨论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孙权劝学》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翻译重点词句,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练习导入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2)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3)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解析】(1)推托(2)当道,当权(3)擦拭(4)到,等到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风吹草低见牛羊D.①及鲁肃过寻阳②秦师过周北门【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认清”“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下阿蒙)(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刮目相待)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孙权是如何劝吕蒙读书的,劝的效果又是怎样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二、品读读出语气,赏析人物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完成表格(1)、注意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刻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物情节个性特点语气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吕蒙就学虚心勤学,小有所成自豪坦然幽默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风趣幽默敬佩三、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分析人物形像。
2、理解文章的主旨
合作探究
研习课文
1. 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2. 句段品读
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读书?吕蒙没有接受,他是用什么办法让吕蒙接受?你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吕蒙一开始为什么不肯读书?后来他接受了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接受了?学习的效果如何?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3)鲁肃为什么要和吕蒙结朋友?你认为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3. 拓展探究:通过吕蒙读书前后发生的变化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达标练习
一、精读精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②若:
③益:④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B. 治经为博士治:治理
C. 但当涉猎但:只
D. 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3、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释: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释:
4.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5.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7.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8.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中,你最喜哪一个?为什么?
总结反思
我学到了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