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孙权劝学》课内探究学案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
《孙权劝学》教案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刮:擦,摩。
刮目:擦眼。
相待: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
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外机功学”。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功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允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7是怎样表明的7 没有直接表现目获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占语中侧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表现了鲁市怎样的感情?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象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3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3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同学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同学培育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同学学会反思,促进进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索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的进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同学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如何表达同学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觉、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需要依据同学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说明、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觉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同学也是“发觉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对初一同学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晰,同学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同学技能形成和进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特别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同学,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同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进展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同学的好胜心、满意感,让同学尝到胜利的感觉,尝到开心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开心的学习。
所以让同学感到学习有趣就是胜利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喧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同学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援助指引同学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孙权劝学第2课时学案
1、孙权劝学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品味鲁肃对吕蒙说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劝学的结果呢?
3、品味吕蒙对鲁肃说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呢?
4、鲁肃为什么“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
5、从鲁肃的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6、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7、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8、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你知道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吗?举出一二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探究第三、四题。
2、请以《我与吕蒙相遇》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初中语文学科微课教学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
4孙劝学
课时
第2课时
一、单元阅读提示的学习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七篇
《孙权劝学》教案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七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与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课前准备: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
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汇总10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汇总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
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①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动力和热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1.孙权劝学的重要性;2.如何保持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1.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小故事或名人轶事引入孙权劝学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2.孙权劝学的内涵: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原因和重要性,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保持学习动力:讲解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4.克服学习困难:探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热身活动引入孙权劝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老师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困难和挫折的克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5.启发: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践行孙权劝学的理念。
六、教学反馈1.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和反馈,在学习中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前行。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学习效果。
七、课堂延伸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位名人或故事,结合孙权劝学的理念进行撰写心得体会。
2.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份孙权劝学的标语或海报,展示在班级中。
八、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讲授和引导学生讨论。
2.学生准备纸笔以及必要的学习工具,用于课堂记录和活动完成。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生平事迹,鼓励大家勤奋努力,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用心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2.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3.通过阅读《孙权劝学》,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增强学习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孙权劝学》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等思想;2.解读语言符号,表达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1.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文本解读,提取核心内容,给学生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教师演示分析阅读过程,模仿思考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2.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孙权的好学精神的认知;3.阅读文章,带领学生找出精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4.针对文章,教师普及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及背后的含义;5.对“日无暇晷,事无巨细”的句子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此为反思,进一步加强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1.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图像、视频、壁报、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讨论、研究、解说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孙权生平及其思想,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意愿。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发言以检测其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2.以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他们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3.通过对学生读、说、听、写等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孙权的好学精神为主题,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三国时期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技巧,引发学生对孙权及其思想的认知。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集体备课批注栏课题:《孙权劝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吕蒙前后变化的原因,并树立学习信心。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了解吕蒙前后变化的原因。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过程:预习案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请从原文中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探究案一、探讨课文1、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二、品位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请你分别分析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鲁肃:三、从文中你悟出怎样的道理?检测案1、请写出下列词语古今义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过: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面句子中表示感叹语气的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D、卿言多务,孰若孤?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孙权对吕蒙说的“不可不学”中“学”指的是读书。
B、孙权对吕蒙的期望并不高,只希望他知道一点历史故事。
C、从文章内容看,吕蒙在“就学”之前是一个“才略”不高的人。
2024最新-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不器文库○huabuqi(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提问: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读文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示学生结合注释读准字音,注意朗读停顿、节奏。
正音。
教师出示投影片。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四、疏通文意。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课时)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的语气、情态和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2.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小组合作学习1.我读风流人物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下列语句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我扮风流人物分角色朗读。
3.我品风流人物讨论:本文的三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明确:孙权:吕蒙:鲁肃:4.我悟风流人物讨论交流:学了本文后有何收获?二、巩固提高(《炳烛夜读》《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智慧钥匙:三、作业1.阅读本文及《伤仲永》,然后以《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合理想象,借鉴本文写法,力求能够通过对话体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
2.搜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勤学的典故,然后写写自己的心得。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1.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重点)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难点)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品析语言,体会心理引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请结合背景分析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原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教师展示助读资料。
【主要人物】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
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
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
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链接材料】公元208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0年,周瑜病死。
去世前写信给孙权。
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鲁肃成为孙权的谋佐。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进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
为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明确: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刚刚形成,东吴局势不稳定,国家需要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
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差于文治,又“当涂掌事”,为更好履职,便“不可不学”。
2.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教学资源及方法:PTT课件;朗读法讲授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
教学流程: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读懂文意。
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PPT出示学习目标。
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学生接力背课文学习目标简单地概括为:板书: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一、写什么问题引领: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随意回答,如果答不好,教师再出示提示2.出示"钥匙1”怎样概括故事内容?××人做××事提示:本文有几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四号同学回答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二、怎样写问题引领: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出示“钥匙2”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学生抢答:语言(对话)2.孙权劝吕蒙学习用了什么句式?语气如何?孙权从哪些角度进行劝说?小组合作、讨论回答方式:读句子,说出句式和语气。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1.理解“孙权劝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掌握孙权劝学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
4.培养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孙权劝学”的背景及意义;
2.孙权劝学的核心方法与技巧;
3.如何运用孙权劝学提高学习效果;
4.孙权劝学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与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对学业和未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态度与方法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
1.孙权劝学的核心概念:勤奋、有恒、有恩;
2.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技巧:制定学习计划、拓展学习资源、合理安排时
间、定期总结反思。
第三步:实践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2.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尝试运用孙权劝学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以“孙权劝学”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与态度,培养其
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提高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下节课前着重实施;
2.每位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实施学习计划中的收获与感悟,准备在下节课
分享。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受益,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也是一个反问句,体现出吕蒙对于自己今非昔比十分的自豪,再一次突出了吕蒙才略进步的巨大。语气有点像开玩笑,表现出吕蒙和鲁肃两个好朋友之间气氛十分融洽和谐。
2.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的开始,老师提出了两个成语吗?现在你们能不能解释一下他们的意思?
吴下阿蒙:居处在偏远之地吴下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他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
你认为司马光退居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孙权劝学的具体内容,你有什么样的体悟和思考?
作为旧党,司马光在新党当政不受重用的情况之下,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全部寄托于资质通鉴。其实他是和孙权劝勉吕蒙一样,希望当时的皇帝能够从历史中学习经验,以应对现实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还需要学习历史吗?当然,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像吕蒙那样,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报效祖国。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同学们好,相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大意。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孙权劝学。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这次要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了解经典
现在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孙权劝学这个故事的出处。它出自于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质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贯通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孙权劝学》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一、【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各个人物的与其神态,注重体会以下几句的语气
二、【合作探究】
1、回答下列各题(用原文回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目的: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
3、就你对课文的了解,完成下面的板书。
性格特点
孙权 劝 学 性格特点
吕蒙 就 学 性格特点
鲁肃 赞 学
三、【巩固提升】 请同学们快速做完下面的题目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4、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对部下既 ,又能 ,耐心教导。
好学。
,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第一层( ...... ),写
第二层( ...... ),写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成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
鲁肃:
四、拓展延伸阅读《师旷劝学》,回答下列问题
师旷劝学刘向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3、给文中划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5、比较《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说说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五、课后作业
①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七、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