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外国诗两首》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朗读课文,梳理基础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给划线字词注音,积累词语。
虔信()镶嵌()深邃()晨曦()
沐浴()潺潺()瞰望()黝黑()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浏览诗歌,整体把握诗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细读诗文,赏析段落
自学指导四: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诗文,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
1.你应该怎样理解《黑人谈河流》的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外国诗两首》
教·学课题
《外国诗两首》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理解诗中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诗中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爱国思乡情怀
六、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请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摘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小结,达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一、导语: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导学1.了解作者: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创意说明:两首诗均是外国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莱蒙托夫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休斯通过抒写故乡的河流来抒情,无论是莱蒙托夫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
因此,本设计打算利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学习全诗。
教学步骤: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刻骨铭心(3)学生活动,交流。
二、过渡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壮丽的河山,是勤劳的人民,祖国还是是悠久的历史。
下面就和休斯一起追溯黑人的历史。
三、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研讨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作者简介:播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中作者简介的部分,结合图片,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14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27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13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400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20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二、简介作者
(多媒体展示)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 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描写。
2.休斯 (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 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 统。
三、研读《祖国》
1.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知识与技能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创作。
2.把握两首诗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理解诗歌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提示课题(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先来学习第一首外国诗《祖国》(一)走近作者和资料链接(投影演示作者图像)教师演示莱蒙托夫的图像时,可让学生当场进行口头外貌描写,教师适当点评。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喀秋莎》为伴奏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师: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统摄全诗的一句话是什么?生:本诗抒发了“我”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统摄全诗,比喻奇特。
师: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意,思考诗人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具体指什么?生“奇异的爱情”指的是对俄罗斯自然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就是诗人把自己对祖国、对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融为一体。
(三)品读诗文,合作研讨师: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思考,研讨交流。
教师点评明确:在《祖国》一诗中,诗人没有使用激昂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是用平实的笔调,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
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四)续写诗句,延伸拓展《祖国》一诗里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建了许多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
九年级语文下册 4《外国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创意说明:两首诗均是外国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莱蒙托夫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休斯通过抒写故乡的河流来抒情,无论是莱蒙托夫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
因此,本设计打算利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学习全诗。
教学步骤: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刻骨铭心(3)学生活动,交流。
二、过渡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壮丽的河山,是勤劳的人民,祖国还是是悠久的历史。
下面就和休斯一起追溯黑人的历史。
三、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外国诗两首》教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与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写法。
(难点)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预习展示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凭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2.掌握生字词。
虔.诚(qián)深邃.(suì)晨曦.(xī) 潺.潺(chán)瞰.望(kàn) 黝.黑(yǒu)镶嵌..(xiāng qiàn)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
慰藉:安慰、欣慰。
深邃:深远。
3.同学自读,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祖国》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明确:“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
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明确: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明确:首先,想象奇特。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
其次,语言平淡而感情炽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与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写法。
(难点)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预习展示
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凭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2.掌握生字词。
虔.诚(qián)深邃.(suì)
晨曦.(xī) 潺.潺(chán)
瞰.望(kàn) 黝.黑(yǒu)
镶嵌
..(xiāng qiàn)
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
慰藉:安慰、欣慰。
深邃:深远。
3.同学自读,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祖国》
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明确:“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
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明确: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明确:首先,想象奇特。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
其次,语言平淡而感情炽热。
诗人没有选择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诗兴,而借助于草原、森林、河流、小路、灯光和俄罗斯人民这些快乐而简单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感情,于平淡中更显感情的深沉、厚重。
4.《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
郁诗意的画面?
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打谷场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二)研读《黑人谈河流》
1.“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
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2.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
请归纳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明确: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诗中“河流”象征什么?“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指什么?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中的“河流”象征历史。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喻指黑人的悠久历史。
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四、板书设计
祖国
对祖国的
“爱情”俄罗斯原野景色:草原森林河流白桦
农家生活: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饮
酒笑谈舞蹈(平实中见真情)
黑人谈河流
核心词:“河流”(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种族)
黑色
河流幼发拉底河沐浴
刚果河畔盖茅舍
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套流程,本节
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但是,这节课的两首诗都是外国诗,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因此把握诗歌的意蕴及所抒发的感情就有些难度。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
不足之处:因为这是两首自读诗歌,且考虑到学生已经对现代诗歌有了很好的了解,所以在设置内容及讲解过程中没有前面几课那样精细,这对于学生从细节方面了解全诗不是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