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国语言—文化教学理念的演进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高校法语专业法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

高校法语专业法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一、指导思想外国文学课程是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与文明的窗口。
外国文学蕴涵丰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并融入对于我国文化与文明的思考,在批判中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提升审美。
法国文学课作为专业基础课,是法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教师要在跨文化视域中融通中外,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功能,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9 月的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 年 5 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做了讲话。
2020 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高校课程思政由此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课程思政的教育观,要把思政的内容和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需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与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引导其建立起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树立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将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的教学改革有机融合,才能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使外国文学课程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当明确了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才是对“立德树人”这一培养目标的身体力行。
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

知识文库 第24期23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成 雯法国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几个国家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是极富话语权的外交大国。
本文基于法国文化政策,探讨它先进、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和现存的弊端对中国的启示。
1 引言在新中国建立同年我国文化部也随之设立,现如今,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文化策略上都有许多共同点,故研究法国文化政策对中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法国文化政策概述法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以文化产业为主,包括:图书、电影业、音像等。
电影最初的发展就在法国,法国也是世界第五大电影生产国家。
在文学出版上,法国也是业界翘楚,每年出版社营业额仅前10家就超过了50亿欧元,出版社共3000多家。
在法国,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数年,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往来也十分密切。
近几年法国通过文化发展的手段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这对于中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3 法国文化政策特点法国官方十分看重文物及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甚至将其放在文化政策的第一位,认为文化产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凝聚力。
为公众提供文化福利也同样是法国的文化策略的,法国人认为每一个人在文化享受、精神享受方面都应当是平等的,人人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带给人的愉悦感。
在法国随处可见免费的博物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的图书馆。
这也使得法国成为世界旅游输出大国之一,各色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古建、文化中心等等都成为法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元素。
3.1 以推广法语为核心,传播法语法国文化在1992年,法国密特朗政府高效推动了“语言入宪”的政策,在法国宪法中增订了“将法语作为法国唯一的官方语言”的法律条款;两年后,《法语使用法》被纳入法国法律体系,它规定了:广告、路边、公告等公共宣传设施必须使用法语,如果是从他国引入的广告,原文旁的法语注释不得小于外文;在国际论坛上,他国主办方需要提供法语邀请文件;法国公民在签订合同时也不得用法语之外的语言书写,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法语语言发展历程简述

法语语言发展历程简述
法语是一种罗曼语族语言,起源于拉丁语,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以下是法语语言发展的简述。
古罗马时期(1世纪前后):法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法兰克
人使用的一种战争语言——古法兰克语。
这种语言混合了当时居住在现今法国地区的各个部落的方言,也受到了古罗马军队中使用的拉丁语的影响。
中世纪(9-14世纪):在中世纪期间,法语开始发展成为欧
洲最重要的文学语言之一。
这一时期的法语被称为古法语,它逐渐取代了古法兰克语并成为了法国的官方语言。
古法语主要用于宫廷文学和法国贵族之间的交流。
文艺复兴(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知识分子开
始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品,并通过学习拉丁语来深化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这导致了古法语中逐渐引入了大量拉丁词汇,并开始形成更接近现代法语的形式。
经典法语时期(17-18世纪):在经典法语时期,法国的文学
和文化达到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法语被称为经典法语,成为了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伏尔泰、蒙田、拉封丹等作家的作品对法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法语:在19世纪,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语言改革,进一步确立了现代法语的形式。
一些古老的词汇被替换成拉丁词源更清晰的词汇,并且法语的拼写和语法规则得到了标准化。
目前,法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官方语言之一,在法国及其前殖民地国家中广泛使用。
尽管法语的使用范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已达到顶峰,但它仍然是许多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也是世界各地很多人的第二语言。
法国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启示

-094-2019年第12期(总第160期)根据国家汉办网上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全球使用汉语者已达1亿多人,有超过60个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海外的汉语学习者队伍正不断地壮大。
面对各国多样化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关于海外汉语学习环境营造、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等课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的汉语教师来说,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以教材为基础;而对于海外学习者来说,汉语教材则是其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最直接的语料来源。
相较于通用型的汉语教材,以学习者母语释义且符合学习者文化认知的国别化教材更容易得到学习者的青睐,而一部优秀的国别化汉语教材对教学效果和学习动机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法国汉语教学情况介绍法国是最早开始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法兰西学院于1814年就开设了中国语言和文学讲座,并于1843年在法国东方现代语言学院正式开始汉语教学,由著名汉学家Jean-Pierre Abel-Remusat担任教师。
时至今日,法国仍然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汉语教学最好的国家之一。
目前法国有超过11万人学习汉语,层次遍及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有17所孔子学院和3个孔子课堂。
同时,颁布了正式的汉语教学大纲,并设立了汉语总督学的职位,对于汉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可以说,法国的汉语教学起源早、发展好、规模大且标准化程度高。
二、法国国别化汉语教材情况介绍法国自编汉语教材的历史悠久,早在1811年,Jean-Pierre Abel-Remusat即出版了他本人的第一部汉学著作《汉文简要》。
1822年,由他编写的《汉文启蒙》出版,该书以其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课程讲义为基础,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进行了描写,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此后,法国的国别化汉语教材不断发展,由Stanislas Julien于1863年编写的口语教材《日常口头绘画》、由Seraphin Couvreur于1890年编写的口语教材《官话常谈指南》以及由Arnold Vissère于1909年编写的《北京官话:汉语初阶》都是当时著名的汉语教材,在整个欧洲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法国语言与文化pdf

法国语言与文化
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欧洲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
法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文学、艺术和美食。
法国文学是世界著名的,其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如莫里哀、拿破仑、蒙田等。
法国艺术也是世界著名的,其中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和建筑师,如凡·高、拉斐尔、埃菲尔·铁塔等。
法国美食也是世界闻名的,法国是著名的美食之国,其中有许多美味的食物和美酒,如法式面包、奶油蛋糕、法式烤鸡等。
学习法国语言和文化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法国的历史和
文化,提高对法国的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学习法语也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旅游和工作做好准备。
学习法国语言和文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学习法语、阅读法国文学作品、了解法国艺术和建筑、品尝法国美食等。
学习法语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法语培训课程来实现。
学习法语时可以使用法语语言学习软件或参加法语角等活动,
也可以通过浏览法语网站、观看法语电影来提高法语水平。
阅读法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法国的文学艺术,例如可以阅读莫里哀的《哈姆雷特》、拿破仑的《我的军事生涯》等著名作品。
了解法国艺术和建筑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建筑景点来实现,例如可以参观巴黎的卢浮宫、凡·高的卢浮宫半岛城市、埃菲尔·铁塔等景点。
品尝法国美食可以通过尝试法国菜肴、品尝法国葡萄酒等方式来体验法国的美食文化。
法国有许多美味的菜肴,例如法式面包、奶油蛋糕、法式烤鸡等,还有许多种类的美酒可供品尝。
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

3海外文摘中国和法国的文化政策的发展手段如出一辙,都是政府主导,市场辅助。
正因如此,很多电视节目一直将两国的文化来进行对比。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法国的文化飞速发展,在国家文化部的调控下,法国的文化虽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并没有偏离正常轨道。
相比较而言,我国早在法国文化发展的前十年就已经设立了文化部,在文化政策方面可以和法国比肩而立,所以,借鉴法国的文化事业特点是符合我国文化特点的。
1 法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对中国的历史启示法国人对他们的文化非常重视,尤其体现在法语上。
法国文化事业的核心之一就是法语的生存状态。
他们认为法语地位代表着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法国人民想尽一切办法以保护自己国家语言的纯粹性,以免法语被外来文化侵蚀。
得益于法国文化政策的努力,法语的地位虽然仍比不上英语,但是学习法语的人已经开始遍布全世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由21个国家在1970年成立的法语国家文化技术合作机构奠定了法国文化的基础。
1997年更名为IFO [1]。
如今距离IFO 组织成立已有40多年,它覆盖的国家范围越发广泛,法国也开始在组织内占主导地位。
法国以此作为立足点,开始快速向世界传播法国文化,在世界各地设立自己的文化协会,法语地位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法国文化部趁热打铁,开始大量培养法语教师,巨额的法语奖学金机制,吸引了各个国家的法语教师,使法语成为一大热门专业。
在法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这种传统方便了法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这种方式可以使法国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与政治中脱颖而出,最终推动国家的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在文化政策方面,比较倾向的是把文化当做商品一样,进行自由化贸易。
在公共事业方面,采取鼓励个人主动资助以及因高额遗产税的被动资助两种方式进行。
法国在这种情境下,依然坚持以政府作为主导。
法国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强劲的经济实力。
2 法国文化产业对中国的历史启示浪漫的法国电影、知趣的法国图书、耸立的埃菲尔铁塔,这些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人,它们已经成为维持法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法国语言政策的成功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法国语言政策的成功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刘亚玲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4期摘要:法国在对外传播法语的语言政策领域是公认的成功案例。
通过法国文化中心、法盟等机构,法国在国际上推广法语及其文化,弘扬了法国及法语形象,成功将法语打造为“文化语言”。
我国在海外同样也开设了孔子学院,对汉语的传播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浅析法国在法语语言政策上的成功及对中国的借鉴。
关键词:法国语言政策;法语传播;借鉴英国文化协会1997年发布的《英语的未来》报告显示,第一语言使用人数排行榜中,汉语第一,英语第二,法语倒数第三1。
它还预测了2050年世界主要语言的第一语言使用人数,排行一次是汉语、印地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法语以780万母语使用者垫底2。
然而,目前全球共有 2.14 亿法语使用者。
法国是位于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之后的第五大语言。
根据法国外交部数据,预计 2025 年这一认识达到 4 亿,2050年或达到 7.7 亿。
2017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基纳法索访问时发表的《致非洲年轻一代》的演讲中称,“如若在未来几十年我们善于行动,法语将成为非洲、乃至世界第一大语言”。
这一宏图实现的可能性且不论,法语确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语言,法国领导人对法语的骄傲与信心可见一斑。
当今法语的地位是法国辉煌历史的自然结果及近200年来语言规划的结果。
法国国内主要涉及地位和本体规划,国外主要为形象和声望规划。
对内,法国采取了大量立法确保法语民族语言及官方语言的地位。
对外,如果说在17至19世纪,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让法语也顺其自然地成为欧洲第一大通用语言;20世纪下半叶起,法国积极调整策略,通过宣言“多样性”、多语制及建立各种文化网络,成功地在国际上打造了法语“文化语言”的名片。
无论对内、对外,法国法语语言政策不可谓不成功,其成功是多种因素合力的成果,值得我国借鉴。
一、国家层面立法。
1539年,还是王国的法国便颁布《维雷科特雷法令》规定在行政和司法中使用法语代替拉丁语。
中国法语教学法演变史

应用:广泛应用 于欧洲各国,包 括法国
影响:对早期法 语教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奠定了 现代法语教学的 基础
直接法
起源:19世纪末, 法国语言学家提 出
特点:强调语言 实践,注重口语 和听力训练
教学方法:通过 直接接触法语, 模仿发音和语调
影响:对现代法 语教学法产生深 远影响
情景法
特点:注重实际应用,模拟 真实场景
展
1950年代, 中国法语教 学法逐渐形 成,注重语 法和词汇教
学
50年代至80年代
50年代:法语教学开始引入中国,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60年代:法语教学逐渐普及,开始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70年代:法语教学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法语教学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际应用能力
合作语言学习法
合作语言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 互动。
合作语言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 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合作语言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
合作语言学习法在中国法语教学法演变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法语教 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THEME TEMPLATE
交际法
起源:20世纪 60年代,由美 国语言学家提
出
特点:强调语 言交际功能, 注重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以 学生为中心, 采用互动式教
学
影响:对现代 法语教学法产 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主流教学
方法之一
任务型教学法
起源:20世纪80 年代,由欧洲语 言教学协会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等辅助教学设施来训练学生的听说, 使其达到听懂外语并 运用外语进行表达的目的。“ 这种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 出发点和终极 目标的教学思路发端于 1 9世纪末 , 并一直在世 界外语教学界拥有广泛的影响”2。这个时期的法国外语教 ‘ J 学, 不论是师资培训, 还是常规教学, 其主要内 容就是语音、 语 法、 拼写、 词汇、 讲解课文等。 外语教学是一个内涵深刻 、 外延广阔、 相互关联的系统工 程, 其中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 非惟一的、 菲完美的、 特定
二 、 国语 言一 文化教 学从 教 学法 到教 学 法学 的 外
演进 .
有学者称之为“ 交际文化”6, _ 属感性认识, j 其首要特质是隐 含在 目的语语言和非语言 当中, 却常常反映 目的语国家的价 值观念、 道德取向、 社会习俗、 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等。因为
正如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宏观思考那样, 教 是隐含的, 所以目的语国家的人常常只需意会, 无须言表。传 学法学则是对教学法的宏观思考。它同样发端于法国, 但起 授“ 众共有文化” 的是通过比 大 的目 较目 语文化与本族语文 的
始于2 世纪 8 O 0年代初, 全名为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 化的异同,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目的语 中蕴涵在字里行间的 其创始人和积极推动者为罗贝尔 ・ 加利松。
罗贝尔 ・ 加利松是一位在法国和欧洲外语教学界享有盛
誉的外国语言和文化教学法专家, 著作丰厚, 《 如:论思考型外
语教师的培养》 《 ,论外语教学法上的伦理道德》《 ,普通外语 教学法的昨天和今天——从结构主义到功能主义》《 ,教学法 学与意识形态》《 ,从应用语言学到语言 一 文化教学法学—— 2 年的学科反思》《 O ,通过词汇从学习语言过渡到学习文化》 , 《 关于开展语言文化教学法学研究的培训》 这些专著和论 等, 文构成了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的重要理论渊源, 为创建 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这一新兴的独立学科奠定了坚实的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年第6 01 期
法 国 外 国 语 言 一 文 化 教 学 理 念 的
演 进 及 对 我 国 外 语 教 学 的 启 示
朱浩然 , 李新 德
( 州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 温 州 温 浙 353 ) 20 5
摘 要 : 国语 言一文化教 学是 一 门既古老而 又新 兴的学科。从它诞生 以来, 外 国内外对其 在教学理念和教 学实践上 的探
化)他们可以 ,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教学 效果等作出 反应; 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 教材选用、 课 程进度、 讲授方式方法等进行观察和反思。 通过师生互动, 促 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并且 ,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帮助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方法 , 最终要让学生运用适合 自 身特点和习惯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 自主学习。这也正是 当 今社会所倡导的现代化学习方式。
外 国语 言一 文 化教 学从 课 堂教 学 方式 方 法到 教 学法 的演 进
一
的和临时的”引。这样, ( 人们就把外 国语言一文化教学的研
究对象 从以前的专注于 课堂“ 如何教” 扩展到“ 如何学” 以及 , “ 和“ 二者的关系问题上。这种思考的结果便产生了 教” 学” 外语一文化教学法的雏形( 见图 1。 )
基础 引。
“ 根据罗贝尔 ・ 加利松的界定, 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
是-I主要面向 ' - J 外语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学科, 其宗旨 是努力 使外国语言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进程实现最优化” l。 5 J 罗贝尔 ・ 加利松的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的理论贡献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 加利松坚持认为, 外国语言一文 化教学法学必须从观察教学实际情况出发, 找出教学中的具 体问 通过教师 题, 个人和集体的思考 讨论, 形成自 己的认识理 论, 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 措施和办法, 然后回到实践中去, 接 受实践的检验。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的丰富多彩和错综复杂 性决定了 这一领域的所谓理论只能是“ 非惟一的、 非完美的” , 而且是“ 特定的和临时的”亦即是说, , 理论必须与动态的实际 相结合。仅就认识论和方法论而言, 罗贝尔 ・ 加利松的外国 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方面, 它从根本上揭 示了理论与实际、 理论与实践在外国语言 一 文化教学领域不 应有天然的鸿沟; 另一方面, 将激发外语教师重视科研。 它 用 罗贝尔 ・ 加利松的话说, 一个外语教师完全有能力既是教学 法专家 , 又是教学法学专家。 2在语言和文化, . 特别是二者的关系上, 罗贝尔 ・ 加利松 的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有许多独到之见。如果说 目的语 与目的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上的不可分割性现已成为外语教学 界的普遍共识 , 罗贝尔 ・ 加利松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知识文 化” 大众共有文化” 和“ 之分, 并积极主张将后者教学法化, 引 入学校的外语课堂。根据罗贝尔 ・ 加利松的定义,知识文 “ 化” 是人们描述、 表述出 来的一种显型抽象文化, 属知识范畴, 因此属理性思考 , 理性认识类。讲授“ 知识文化” 目的是使 的 学生了解和理解 目的语文化中那些能够反映其 民族文学、 历 史、 地理、 艺术和科技 等成就及其发展进程的背景性系统知 识。 讲授的方式多为独立于语言的专门的文化课程。所谓 “ 众共有文化”主要指人们具体实践的日 大 , 常生活文化, 国内
图 l 外 语 教 学 法 工 作 场
、
资料 来 源 : sa P RE Lfr ai e q etn , ai. L I— c t n u N, aom tn nu sos Pr C En i o i s
tr ai n l 1 9 5 e n t a , 9 9: 0. o
这一图表形象而直观地反映了教师、 学生和教学内容( 语 直到 2 0世纪 7 0年代 , 外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基本上停留在“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教外语” 的层面上。无论是 言文化)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 直接法、 听说法 , 还是后来的视听法, 教师都是通过声音或影 教师开始由以教案和教材为中心 , 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 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早已准备好的课堂 内容( 言文 语
外国 语言 一文化教学是一门 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说 它古老, 因为西欧早在文艺复兴之后就已 经开始了学校型外 语教学,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统的语法一翻译教学法; 说它 新兴, 因为直到2 世纪8 年代初, 0 0 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文化因 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开始实践将文化教学融人到语 言教学中去。早在 2 世纪 7 年代中期 , 0 O 法国著名的外语教 学法专家罗贝尔 ・ 加利松(oet as n 首先提出将外语 RbrGls ) io 教学法更名为“ 外国语言和文化教学法”18 年后又创立了 , 5 9 “ 语言一文化教学法学” 。同一时期的法国语言教学专著和论 文等也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做了系统阐述… 。对法国 在外国语言一文化教学方面的理论构建和教学实践( 教学法) 进行考察和解读 , 以期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