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合集下载

文化迁移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文化迁移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 .生活方式 的文化迁移。无论从历史传 统还
是 近现代 生 活 的方方 面 面来 看 ,中 国文化 和英 美 文 化都 存 在 着 明显 的 差 异 。 以 最 常 见 的社 交 用 语 来 说 ,由于受 到人们 文 化传 统 的影 响 ,汉语 文化 和 英 语 文化 的表达 方 式可 谓 大相 径庭 ,稍 不 留神 就会 造 成尴 尬 ,甚 至引起 误 解 。 中国人见 面 后一 般不 会 主 动 打招 呼 ,因为 彼此 不熟 悉会 被误 认 为很 唐 突 ;英 美人 不管 认不 认识 ,习惯 见 面就 打招 呼 。 中国人 熟 人之 间打 招 呼可 以说 “ 好 ” 或 “ 早 ” 你 你 ,但 用 得 更多 的是 “ 吃 了吗 ? “ 哪儿 啊? “ 干 什 么 你 ” 去 ” 你
相 影 响 ,可 谓相 辅 相成 。语 言交 际不 仅是 语 言 的结
陶 ,中 国文 化 习 惯 从 整 体 上 看 问 题 ,强 调 谐 和联 系 ,善 于 总结 。英 美 文化 源 于古 希腊 ,中间 又经 历
构 问题 ,还 受 到文 化规则 的制约 。


文化迁 移 的体 现方 式

感到很 惊 讶 。 “ 吃 了么 ” 只 是 中 国人 的寒 暄语 , 你 但对 于英 美人 来说 ,其文 化 意值就 增 多 了 ,这 句话
是一种邀请或是约会的暗示。中国人对英美人打招 呼 ,说 “ aeyuet e” hv o ae yt,就发 生 了文 化迁移 。 n 2 .思维 方 式 的文 化 迁 移 。 中 国 文 化 与 西 方 文 化 的不 同传 统 和发 展道 路 ,也 造成 了双方 思维 方 式 上 的巨大 差异 。从 主 张天人 合 一 到对 一切 事物 采 取 辩 证统 一 的 观 点 ,并 由于 受 儒 家 文 化 几 千 年 的 熏

2022年新版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题

2022年新版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其础。

2. 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3. 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

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4.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5.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

6.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

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二、单项选择(A )1._____ 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A. 语言能力B.语言技能C.学习能力( B)2.______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汉语,英语,英语教学]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汉语,英语,英语教学]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在当下的中国,通过长期英语语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仍然是考试中的强者,语言实际运用中的弱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英汉语言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熟知英语语言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该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应当选择怎样的英语教学策略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一个人思维意识的直接表现形式。

语言同时又存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由于生活环境、意识形态、社会发展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性存在,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这也是世界上现存近万种语言的原因所在。

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使用该种语言群体的文化属性密切相关。

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史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史是并肩而行的。

因此,在语言学研究中,解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近年来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

对英语教学而言,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具备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外交人才的。

2 汉语与英语在语言上的文化差异2.1 句法语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了它们的语言使用上。

就汉语所代表的东方思维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思维而言,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语篇上差别显著。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觉和感性为主导的螺旋型思维,因此,汉语在句法和语篇的表达上,呈现的是一种迂回式的思维方式,对一件事情的论证,大多从背景叙述开始,并围绕这一话题开展论证,最终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们在语言使用上更乐意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因此,英语在句法和语篇上以层层推演和逐项分列的方式展开,遵循的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举例的原则。

文化迁移理论与外语教学相关性研究综述

文化迁移理论与外语教学相关性研究综述

文化迁移理论与外语教学相关性研究综述作者:刘小艺王凡来源:《祖国》2019年第13期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作用一直被忽视,母语文化的缺失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对国内研究母语正迁移理论和外语教学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探讨今后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文化迁移 ; 正迁移 ; 英语教学英语已经成为人们在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事实上,语言的角色现在已不仅仅只是工具,它也是构成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与它所承载内容紧密相连。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应该是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我国,跨文化交际就落实到英语语言文化与中国母语文化的相互双向交流,不仅如此,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两者缺一不可,任何单一的文化输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令人堪忧,目的语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失衡。

这种失衡也引起了教育家的普遍关注。

传统文化的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的文化迁移理论也在中国逐步发展。

然而,当前的研究中,将文化迁移理论用于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影响的研究多以负迁移理论为主,而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正迁移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比例却很少。

作为心理学名词,迁移是指假设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

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界的教学研究吸纳了迁移理论,认为外语的学习也会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的共同迁移元素理论,语言迁移分为即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

正迁移主要表现为已经获得的知识或经验能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负迁移则表现为相反的阻碍作用。

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和。

文化是后天的,它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隐蔽性,一旦被掌握就很难根除;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这直接导致了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会存在巨大差异;文化存在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物质、社会制度以及观念等各个层次,而且各层次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外语教学中文化迁移的策略研究

外语教学中文化迁移的策略研究

文化 , 富知 识 , 阔视野 , 强 对世 界 的认 识 。如 丰 开 增 何 加强对 学生 的社会 文 化 意 识 的培 养 , 何用 文 化 如 语 言学 的观点来 指 导外 语 教 学 , 是 外 语 教学 致 力 这 于研 究 的新 领域 。在 长 期 的教 学 实践 中 , 者 采 取 笔
中图分 类号 :6 G4 文 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8 7 (0 1 O -10( 1 0 .9 6 2 1 ) l)4 _3 ( )
传统 的外语教学始终有一个误 区: 重视所学 目 的语的发音规则、 语法体系、 词汇量的积累等语言问 题 , 面地理解 为 只要掌握 了这 些 内容 , 片 就能通 晓这
交际 的工具 , 是现代 教学 法 的基本 出发 点 , 这 也是我 们 外语 教师教 学 中应 该致力 研究 的重点 方面 。 本文 提 出的 “ 化 迁 移 ” 指 由于 民族 语 言 的 文 是 文 化差异 而引起 的 干扰 , 表 现 为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它
关键词 : 外语教 学 ; 化迁 移; 文 策略研 究
主 要 研究 俄 语 语 言 应 用学 、 化 学 。 文
重要 的特性 之一是 具 有后 天 习得性 , 它不 是 天 生 就
种语 言 。笔者 在多 年 的教 学 中发现 , 言 知识 固然 语
重要 , 相关 国家 的文 化背 景知识 也 同样 不容忽视 。 但
或外语 学 习 中 , 们 下意 识 地 用 自己 的文 化准 则 和 人 价值 观来指 导 自己 的言行 和思 想 , 以此 为标 准来 并 评判他 人 的 言行 和思 想 , 就 是 造 成 文 化 负 迁 移 。 也
文化迁 移 的方 法和策 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问题
已 经 成 为 一 种 切 实 的 需 要 。 功 的 交 际 不 仅 需 要 良好 种 称 呼 很 不 合 呼 英 语 习 惯 。 英 语 习 惯 应 称 为 M r 成 按
,M n 由 的 外 语 语 言 能 力 , 且 也 要 求 人 们 了 解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Li rW a g等 。 于 人 们 的 交 际 习 惯 不 同 , 中 国 人 而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的 一 个 主 要 障 碍 。 此 ,对 西 方 文 化 的 因
理 解 和掌 握 ,是交 际成 功 的必要 条 件 。 二 、 文 化 差 异 是 发 生 文 化 迁 移 的 主 要 原 因 发 生 文 化 迁 移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对 西 方 文 化 的 不
窦 琴 赵 焕 茹 。
(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陕 西 杨 凌 7 2 0 ; 2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陕 西 西 安 7 0 5 ) 1西 110 . 1 0 5
[ 摘
要 ] 本 文 对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 文 化 迁 移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和 探 讨 ,认 为 文 化 迁 移 是 由 文 化 差 异 引 起
[ 图 分 类 号 ] Go 中 4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 3 0 (0 2 o 一 o 3 一 o 文 文 09 0 1 20 ) 3 o 8 3
人 近 年 来 . 跨 文 化 交 际 学 ” 门 新 兴 的 学 科 在 语 言 时 . 们 下 意 识 地 用 本 民族 的 文 化 标 准 和 价 值 观 念 来 “ 这 并 学 和 语 言 教 学 界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关 注 。 据 P re 的 指 导 自 己 的 言 行 和 思 想 , 以 此 为 标 准 来 评 判 他 人 的 根 o tr 文 定 义 .跨 文 化 交 际 学 研 究 的 是 “ 社 会 事 物 和 事 件 看 言 行 和 思 想 ,形 成 一 种 文 化 干 扰 。 化 迁 移 往 往 会 造 对 例 法 方 面 的 文 化 差 异 。 有 了解 和 理 解 了 这 些 文 化 因 素 成 误 解 ,给 交 际 带 来 困 难 ,甚 至 导 致 交 际 失 败 。 如 . 只 的 差 异 , 且 具 有 成 功 地 与 他 文 化 成 员 交 流 的 真 诚 愿 在 日 常 交 际 中 . 西 方 人 们 相 互 间 称 呼 对 方 的 习惯 就 并 东 望 ,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克 服 这 种 看 法 差 异 制 造 的 交 流 障 有 很 大 差 异 。 中 国 的 习 惯 称 老 师 为 李 老 师 、 王 老 师 才 按 碍 。 2 世 纪 将 是 一 个 更 加 多 元 化 的 世 界 , 文 化 交 际 等 , 用 到 英 语 中 就 是 Tec e i Tec e a g, ”1 跨 套 ah r , ah r L W n 这

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

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

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摘要:目前我国逐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之下应该结合我国文化特色来建构新型的跨文化英语教学体系,才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实际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在跨文化视域下进行英语教学应该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上,自觉开发出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实现文化知识渗透。

我们应该从建设学科的高度、从跨文化的全面角度、从教材编订到更换考核制度的全方位来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来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21-02语言的学习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英语必须与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对于文化来说语言是其载体,交际中的双方如果不能够进入到相同的文化背景中就难以理解语言从而影响到交际活动。

而在目前我国逐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之下应该结合我国文化特色来建构新型的跨文化英语教学体系,才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实际能力。

所以说在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跨文化因素,将文化的差异等逐渐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本文就对此进行探讨。

一、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分析我国高校英语注重跨文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跨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可以全面掌握英语基本文化知识,还在于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英语正常传输出去,这是在目前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所以说我们跨文化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英文文化,还要结合中国特色。

但是依据笔者调研,发现我国目前高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大多数高校老师都对跨文化教学存在误解。

许多高校老师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教学就是要全面结合英文文化基础知识来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以便其能更好的掌握,但是在教学中却没有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入,这导致了英语文化教学只注重欧美文化知识反而没有结合中国特色。

企业管理的跨文化沟通

企业管理的跨文化沟通

企业管理的跨文化沟通关于企业管理的跨文化沟通有效地沟通可以促进并且改善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内部工作环境,使得员工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企业管理跨文化沟通的文章,欢迎阅读。

跨文化沟通是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劳动力的文化背景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在跨文化条件下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从而有效地实现跨文化沟通。

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机制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根据对对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完全陌生;有一定了解,但过于简化或不准确;比较全面的理解。

在这三种情况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沟通的方式是不同的,分别表现为文化迁移、文化定势和逆文化迁移。

1.文化迁移文化迁移,指跨文化沟通中,人们下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发生文化迁移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迁移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文化迁移也可能是有意识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中心主义。

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取向的差异是消除文化迁移的必要前提。

2.文化定势定势也称作定型,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

文化定势可能是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个群体的文化特征。

也可能是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

由于人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为了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了解,就必须概括文化差异,建立某种文化定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程度的文化定势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些定型对于差异的“过分概括”或“标签化”又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妨碍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3.逆文化迁移文化差异从沟通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对符号编码或解码规则的不一致。

静态地来看,在一次具体的沟通过程中:如果双方对对方的文化都一无所知,显然会出现以己度人的情况,“误把他乡做故乡”,发生文化迁移,但是如果双方都对对方的文化很了解,并在假定对方编码或解码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去适应对方,编码和解码规则不一致问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大学英语教案: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案: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案: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简介本教案旨在探讨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交流的影响,并通过各种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这种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对不同语言背后文化因素的理解。

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英语交流的影响;•掌握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培养跨文化沟通技巧;•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文化差异1.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2.探讨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差异的原因;3.举例分析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

第二课:语言中的文化元素1.谈论不同国家/地区常见节日和传统习俗,并分析背后所涉及到的价值观和信仰等;2.分享并比较不同国家/地区风俗习惯对于日常口语交流的影响;3.小组活动:学生们分为不同小组,模拟跨文化对话,讨论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第三课:文化与非语言交际1.介绍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2.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和姿势的差异;3.观看视频并讨论:具体情境下如何有效地应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障碍。

第四课:文化与口头表达1.学习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常用词汇和表达;2.分享并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在见面礼仪、道歉方式等方面的差异;3.讨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口头表达方式。

第五课:文化与书面表达1.学习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常用写作技巧;2.进行小组作业,在给定主题上撰写文章,包括了解和比较两种不同国家/地区所代表的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讨论等互动形式;•视频观看和分析;•写作练习。

评估方式•口头表达能力的测试,包括跨文化场景下的模拟对话;•书面表达能力的测试,包括短文写作;•学生参与度和团队合作度;教学资源1.PPT幻灯片,用于教学讲解和示范;2.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情境;3.文化差异相关文章和案例。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提高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的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种类及对策建议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种类及对策建议

尺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理倾向是 比较普遍的。 个人从孩提时起 ,就开始学 习本文化群 当今 世 界 , 随 着 经 济 全球 化 的 发 展 , 际 沟通 尤 其是 跨 文 化 沟通越 来 越 体的行 为和思维方式 ,直 到内在化和习惯 国 频 繁 , 于各 种 文 化 的 差 异 给 沟通 造 成 化。从一种 文化 的角度看 ,假 定另一种文 由 更好的方式”去行事似乎是不 了一 定障碍 , 通过 文化 差异对跨 国沟通 化能选择 “ 合理的。发生文化迁移的主要 原因在于对 的影响 的不 同方式作 浅要 分析 , 并且提 文化差异 的不 了解 ,在这种情 况下 ,文化 出解 决 问题 的对 策及 建 议 。 迁移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文化迁移也可 能是有意识 的,这主要是 由于文化 中心主 【 键 词】 关 义。了解不 同文化 、价值 观念取 向的差异 文 化 迁 移 ; 文化 定 势 ;逆 文 化 迁 移 是消除文化 迁移 的必要前提。只有 了解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 的影响机制 同 民族 的文化习俗 、信仰、价值观及它们 才 跨文化沟通是发生在不 同文化背景的 的 内涵 , 能 真 正 完 成思 想 感 情 的 交 流 。 人们之间的沟通 。 频繁而密切的沟通 是当 2 、文化定势 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 随着经济全球化 定势也称作定型( ee tp ) 最早是 s roy e, t 进程的加速 ,跨国 、跨文化 的交往活动 日 由W .Lp ma 在 大众舆论》12 ) ip n (9 2中首 益频繁 , 同文化背景 人员 的跨 国往来与 先采用的术语 , 不 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 员 日俱增 , 大量跨国公司 的出现使得劳 动力 所 持有 的 简单 化 看 法 。文 化 定 势 可 能是 由 的 文 化 背 景 多 元 化 趋 势 日益 明显 。 文化 于 过 度 泛化 而导 致 , 即断 言群 体 中 的每 一 跨 交 流变得 日益 重要 。在 进行跨 文 化沟通 成员都具有整个群体的文化特征。也可能 时 ,根据我们对对方文化 的了解程度 ,可 是 由于忽视 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 迁性而 弓 1 能 出现三种情况: 完全陌生; 有一定 了解 , 起 。例 如 ,以前 中国 的 社 会 , 誉 ,地 位 , 荣 但过于 简化或不准确 ;比较全面 的理 解 。 重要的社会职务都是属于老年人的 ,而现 在这三种情况下 , 文化差异可能 影响沟通 在这些职务也有很大部分被青年人抢 占。 的方式 是不同的 ,分 别表 现为文化迁 移 、 由于人信息处理能力的有 限, 为了帮 文化定势和逆文化迁移 。 助 不 同 文 化 的 人 f t 互 了解 , 必 须 概 括 rh i 就 1 、文化迁 移 文 化 差 异 , 立 某 种 文 化 定 型 ,从 这 个 意 建 文化 迁 移 , 跨 文 化 沟通 中 , 们 下 意 义 上 说 , 定 程 度 的 文 化 定 势 也 是 不 可 避 指 人 一 识 地 用 本 民族 的 文化 标 准 和 价 值 观 念 来 指 免 的 ; 而这 些 定 型 对 于 差 异 的 “ 分 概 然 过 导 自己 的 言 行 和 思 想 , 以 此 为 标 准 来 评 括”或 “ 并 标签化”又可能 人为地 制造屏 障 , 判 他 人 的言 行 和 思 想 。 妨碍 文化 问的交流和理解。 这并不是说 文 下面的例子就比较典型的体现了文化 化定势总是错误 的 , 文化定势 中通常蕴涵 迁 美 国有一个品牌 叫做 “ itr e 的 着许多准确 的文化观察。 Lsei ” n 但是文化定势很 产 品,最开始在泰 国做广告时 ,是以相 爱 容 易 以期 待 文化 的形 式 影 响 我 们对 文化 现 的男女青 年作为 画面背景 ,结果 失败了 , 象 的理 解 。“ 们 看到 他 们所 希 望 看 到 人 原 因是 在 泰 国 ,青 年 人 没 有 恋 爱 ,择 偶 的 的” 。人们不但更 容易被符合 我们期望 的 自由,婚姻是 由父母包办 的,而美 国人将 东西所 吸引, 并且 往往 会对事物做 出符合 自己的文化去揣度泰 国人 的心理 , 导致广 我 们 期 望 的解 释 。 告的失败 。后来 ,公司将广告画面改 为两 3 逆文化迁移 个女孩在一起讨论”L s r e i ei ”后 ,销售 t n 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沟通出现障碍 业绩马上有 了改善 。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 可能全面地了解文 尽 人们 ( 有意或无意地 )用 自身的价值 化差异是人们关注 的重点。 是了解 了对 但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摘要:培养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会出现语用失误。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及常见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实施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语言学习启示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和两者概念,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

②交际就是传播,主要指人际间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1]语用失误研究始于英国卡斯特大学的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等。

她在1983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表达了基本观点:“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托马斯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但目前还没有后续的基于大量例证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何自然教授等人,他们从1984年开始采用托马斯的观点对英汉语用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加以解释:一般认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不合时间和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种性质的失误就叫做语用失误。

浅谈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的作用

浅谈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的作用

浅谈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的作用【摘要】母语迁移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母语迁移对学习者的帮助很大,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

母语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在促进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问题。

母语迁移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

母语迁移对教学策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母语迁移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母语迁移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母语迁移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母语迁移、学习者、教学应用、促进交际、语言习得、教学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渐受到重视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沟通障碍,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

母语迁移作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学习者沟通的桥梁,更是帮助学习者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下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的关键。

母语迁移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理解新语言,更准确地运用新语言进行交际,更深刻地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对母语迁移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母语迁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母语迁移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学习者如何利用母语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可以深入探讨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如何将母语知识应用到目标语言学习中,从而揭示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

研究母语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外语。

文化迁移的解析及其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文化迁移的解析及其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vr m c fryu e . ey uh o orhl )的 回答 中, l的 错误 率 为 p G 2. 5 , 2 98 G 的错误率为 2. 7 。 85 结果 2受试者对英语语言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调 : 查问卷中, 受试者在回答有关求助、 表达感谢和回答祝福的 问题时经常出错。这些问题与英语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受试
第2 5卷 第 3期
20 0 9年 6月
阿 方净隐学 ( 会 学 ) 社 科 版
J u n l fHe e rh Un v r iy S ea c e c iin r a b i o o No t ie st ( o ilS in e Ed t ) o
V o .2 NO 1 5 .3
hs o e nta h r i f ri c e.Hew n oteta h r l e g e e t h c e’ pa .Af rh t e s c t e e
g tt ea s r eg tu O la e o h n we ,h o D t e v .W h ts o l es y t a h ud h a o hsta h r ” ( u g se n we :Th tSce r i e c e ? S g etd a s r a’ la .Th n o ak y u
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迁移所造成的语用失误的类型和原因, 同 时根据语用失误的原因和笔者的教学经验, 提出一些针对英
生 9 名,已全部通过英语专业 四级考试。由此可简单推 8
断: 2 G 组受试在语言能力 ( 词汇、语法和闲读)方面要比
G 组受试高。 1
( 结果讨论 二)
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减少其
惯的语境中使用恰当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第 2 卷 第 3期 l
20 0 9年 9月
宁 波 l 学 院学 报 T程
J OURNAL OF NI NGBO UNI RS T OF TECHNOL VE I Y OGY
V !2 . o . l No 3 S p. 0 9 e t2 0
英 语 教 学 与 文 化 迁 移
作者 简 介 : 碧 英 , , 江 纺织 服 装 职业 技 术 学 院人 文 分 院 。 林 女 浙
林 碧 英 : 语 教 学 与文 化 迁 移 英
15 1


பைடு நூலகம்
历 史 背景
各 民族 、 国的历史都 是特有 的 , 各 是不 可代替 和同化 的。而 历史 赋予 了语 言 丰富 的史料 事实 。如汉 语 中的“ 三个臭皮 匠 , 胜过诸 葛亮 ” 就是 历 史带 给语 言 的文化 内容 。在 中国 , 葛亮 是 中 国历史 上 的著 诸 名人 物 , 是智慧 的象征 ; 同样 , 英语 中的成语 m e oe sWae o ( 走麦城 ) et n ’ tl 败 ro 也是 源 于历史 事件 的成语 。 在 教学 中 , 对于一 些历史背 景的 引入完全 是一种新 的信息的迁 移 , 生可 以通 过历史 背景 的引入了解异 学 国的历史 事件 , 如果没有 足够 的解释和介 绍 , 但 也许 会使 学生不 知所 云。
要使 交际活 动富有 成效 , 最关 键 的问题就 是人们 能否具 备地方语 言 和文 化差 异 的知识 , 冲破各 自文
化的限制 与约束 , 客观地 看待 其他 民族 的文化 传统和 准则 。但是 , 由于 各个 民族 文化各 有其 源远流长 的 历史 , 并形 成 了各 自不 同 的 民族信 仰 、 观念 、 风俗 、 习惯等 民族 共 同心 理素 质 , 以跨 文化 交 际 中交 际者 所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文化差异是外语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语言习得过程是文化的渗透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把外语文化教学和外语语言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学习者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外语教学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的异同。

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相互误解和冲突。

本文探讨了(1)文化迁移产生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2)在外语教学中避免文化负迁移,应采用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方法和原则。

一、文化差异和文化迁移(1)文化和文化差异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庄锡昌,1978)。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遗产,文化具有后天习得的特性,存在于意识之外为人所不自觉。

文化有传承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文化。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

中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其表现在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

行为规范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以自己的行为规范来衡量和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常造成文化误解和冲突。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性和整体性。

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特别注重直觉、经验和感觉,中国的思维模式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文化负迁移是指一个人或群体由于在新文化环境下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导致他们在心理和行为层面上经历困惑、压力和适应困难的现象。

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困境、文化解读的差异、情感化的交流、文化冲突的产生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是人们面临的困境。

当人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中,他们可能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挑战,导致交流的困难。

例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口音和方言差异会使得交流变得困难,有时甚至产生误解。

此外,不同的礼仪、习惯和传统也会使得参与者在交际中感到困惑和无措。

因此,文化负迁移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

其次,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化解读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对同样的言语、行为和符号可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坦率和诚实,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冒犯和粗鲁。

这种文化解读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误解和沟通障碍。

因此,文化负迁移使得人们需要更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解读方式,以避免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此外,文化负迁移还对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化交流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社会化过程、情感表达方式和观念体系会使得个体在情感交流上出现困惑和困境。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情感表达被鼓励和接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情感表达被视为私密和不被接受。

这种差异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以避免情感冲突和误解的产生。

最后,文化负迁移还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认知模式,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发生文化冲突。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竞争被视为积极的特质,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合作被视为积极的特质。

文化迁移与外语学习

文化迁移与外语学习

文化迁移与外语学习作者:张杰李文雅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1期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习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而且还要学习其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文化迁移往往会导致外语学习困难,因此提高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迁移,表层文化迁移,深层文化迁移,外语学习一、语言与文化狭义的文化侧重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包括人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趋向和性格特征等等。

文化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显著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包括语言行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一方面语言表达了文化现实。

语言被人们用来表达表征相似世界知识的事实,还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另一方面文化从社会、历史和隐喻方面制约着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处在不同文化中的群体在语言使用方面都有各自的独特性。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习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而且还要学习其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二、文化迁移在外语学习时,人们会无意地将自己母语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套用到目的语上,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

这种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就是文化迁移。

文化迁移往往会导致外语学习困难和失败,因此,研究文化迁移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差异是发生文化迁移的主要原因。

不同层次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文化迁移:表层文化迁移和深层文化迁移。

前者是显现的,人们稍加注意就可感觉到的文化差异;后者是指心理层次,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外语学习中很难察觉到。

(一)表层文化迁移表层文化迁移主要有语言形式和言语行为的文化迁移。

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语音和语法的文化内涵,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词汇文化。

词汇文化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在另一语言中没有对等词,比如中国功夫和太极拳,这些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不了解文化背景,外国人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

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言教育

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言教育

中学生英语【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习语等,还要努力积极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时渗透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体会西方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其爱学英语。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教学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言教育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习语等,还要努力积极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时渗透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体会西方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其爱学英语,学好英语,真正实现用英语来交际,让交际拓展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1.习语跨文化内涵的比较在英语学习中,对习语的掌握是了解西方文化有效的途径。

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习惯用法、成语、谚语、俗语甚至口语,由于中西文化、历史、地理及心理、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歧义。

习语涉及到某一文化中特有的事物或概念,可以从习语所涉及的概念和形象进行比较。

1.1动物英汉两种语言中,用习语来表现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是常见的。

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

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

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视作人类的宠物、朋友或伴侣。

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

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如,在教JEFC Book 3Lesson 58中学到习语:Love me,love my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最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现象-精品

最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现象-精品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现象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明显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带来了时空紧缩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之下,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尽管这样,但是人们之间的交流还存在着心理之间的距离。

在这种夸文化背景之下,文化差异给这种交流带来了一定方面的困难,而面对这种交流方面的障碍,人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交流的评判方式,所以文化负迁移因此而产生。

目前,各国之间在文化和教育以及经济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这种文化负迁移会给国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带来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EdwardT.Hall是跨文化交流这方面的奠基者,他认为“文化既交际,交际既文化”。

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密切,两者不可分离,通常,在人本的日常交际当中,彼此之间的文化就会无形的被表达出来,而文化负迁移,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之间,会到来一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这方面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迁移这个词,最早在心理学领域之中被提了出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概念在语言学中出现,由于在这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文化领域的方面,也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跨文化交流之中,人们往往习惯按照自己的文化来表达自己所要表现的意思,因此文化迁移的现象随之产生。

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当中,把起到负面作用的现象定义为负迁移,相反的,起到正面作用的现象定位正迁移。

在母语文化与其它语言文化相同或者接近的情况之下,则会产生正迁移,如果不行同,则会产生负迁移。

在跨文化负迁移方面来讲,人们往往习惯用自己的母语文化来评判其它语言文化,另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彼此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而文化正迁移则不会带来这方面的影响,所以,在文化负迁移上面进行研究更加具有意义。

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文化负迁移方面的三大特点;一是母语对目的文化的影响,给目的文化带来理解上的差异;二是被交际者从母语国带入,并且有一定的方向;三是这种现象必然存在,因为在整个文化交流之中,它不可避免的会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文化差异是外语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语言习得过程是文化的渗透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把外语文化教学和外语语言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学习者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外语教学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的异同。

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相互误解和冲突。

本文探讨了(1)文化迁移产生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2)在外语教学中避免文化负迁移,应采用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方法和原则。

一、文化差异和文化迁移
(1)文化和文化差异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庄锡昌,1978)。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遗产,文化具有后天习得的特性,存在于意识之外为人所不自觉。

文化有传承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文化。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
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

中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其表现在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

行为规范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以自己的行为规范来衡量和判定对
方行为的合理性,常造成文化误解和冲突。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性和整体性。

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特别注重直觉、经验和感觉,中国的思维模式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

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理性思维,强调事物的客观性。

中西方价值体系不同,不同的价值体系都具有其合理性,价值体系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集体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谦虚谨慎,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个人主义。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自由、个人发展,推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2)文化迁移产生的原因
迁移这一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odlin, 1989)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中。

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及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得到了语言学界及应用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

语言迁移也称语言移转。

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可能出现两类语言移转。

负向移转(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 是由于套用
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 是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转移,在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256)。

文化迁移至少可以分成两种:表层文化迁移(surface-structure transfer)和深层文化迁移(deep-structure transfer)。

(戴炜栋,张红玲,2000)。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差异是表层文化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以从词汇文化、语音文化和语法文化的差异讨论表层文化迁移产生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最明显的差异是: 汉字是象形文字,是意与形的结合,而英语是拼音文字,词汇的生成方式是字母排列。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了解这一差异是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方法。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
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同步的,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跨文化外语教学既是交际外语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全新的外语教学。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

(1)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将外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
结合,培养外语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该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处于同等重要的
位置。

单纯的语言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学习者只能用外语来表达本族文化的思想内容,不能用外语与目的语语言群体进行思想交流。

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会陷入各种麻烦之中,导致交际受阻,交际失败。

因此,只关注语言符号和语言形式,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得到同等的重视。

(2)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①提高外语交际者的外语交际能力;②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红玲,2007)外语交际能力以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为核心,以语言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为重点,是语言文学目标,初级目标。

和其对应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文化对比,增强跨文化意识,学习普遍文化知识,是社会人文目标,是高级目标。

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两个目标同等重要。

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非两种目标的简单相加。

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一个相互渗透、有机的融为一体的语言和文化教学框架是外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

跨文化外语教学由四个部分组成:目的语言、目的文化、其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外语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范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较宽泛的内容,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综
合素质。

(3)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跨文化外语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很
大不同,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必然有所不同。

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①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等重要,有机结合;③教学通过听、说、读、写、感觉和思维等多渠道进行;
④根据学习者的现实水平,根据教学规律,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⑤传统的知识传授法和体验探索教学法相结合;⑥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是文化教学的重点。

以上原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灵活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odlin, t. 1989.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戴炜栋,张红玲.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 外语界,2000 (2).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朗文当代英语辞典 [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注:
石家庄铁道大学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