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全部作品

合集下载

萧军从重庆奔赴延安

萧军从重庆奔赴延安

70城市记忆萧军从重庆奔赴延安■颜坤琰民党特务的注意,被列入暗杀的黑名单中。

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地下党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要他赶快离开成都,左翼作家沙汀也叮嘱他尽快离蓉。

1940年3月7日,萧军以“游山玩水”为名,只身前往峨眉山,然后从嘉定(今乐山)走水路赴重庆。

与老友胡风重逢1940年3月27日下午,风尘仆仆的萧军终于登上重庆望龙门码头。

巍峨的山城,繁华的都市,令疲惫的萧军为之一振。

他匆忙探访了几位文朋诗友后,晚上便来到位于两路口的胡风家,老友重逢,格外亲热。

早在上海时,他们就是冲锋陷阵的左联战士。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又在武汉并肩从事救亡运动。

自武汉分手后不觉两年过去了,他们有说不完的离情别绪,两人促膝谈心至深夜。

胡风在回忆录中谈到了他们相处的情况:3月底,萧军从成都来,有时住在我这里,谈到很晚才睡……我们一起谈到一些过去的情况,又谈到他的作品。

他写作倒很勤奋,不过出版有困难,我曾为他在《七月》上登过一则启事,希望有人帮他出版,但没有找到这种出版家。

这次,我陪他去生活书店,他们似乎也没有意思接受,只好另找机会了。

我又陪他去50号(曾家岩50号)找到凯丰部长,萧军提出愿去延安,凯丰部长表示得很热情,答应一定想办法找便车送他们去。

萧军决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便去信催促妻子王德芬及早来渝。

他在信中写道:决定买飞机票坐飞机来……务先来电报,我们好到飞机场去接……即使接到电报我不在家,罗烽也会直接去接你的。

万一错了日期,你就直接到孔罗荪家(上南区马路194号附1号)暂住。

他和他太太周玉屏全是熟有“鲁门弟子”之称的著名作家萧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一部抗日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敲开了中国文坛的大门。

1938年7月,他偕新婚妻子王德芬到成都生活了一年多。

其间,担任成都《新民报》副刊主编,同时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贬时弊、鼓吹抗战的杂文,其尖锐犀利的文风,颇有鲁迅遗风。

他还经常到各大学和群众集会上作抗日救亡演讲,创办文艺补习夜校,开设专售进步书籍的“跋涉书店”,培养和聚集左翼文学力量。

萧军萧红在青岛的美好时光萧红为什么只活了31岁(最新)

萧军萧红在青岛的美好时光萧红为什么只活了31岁(最新)

【其它】战乱年代人如一片孤叶,孤苦无助的萧红,在一个暴风雨的黑夜,终于投入了萧军火热的怀抱。

热恋中的萧红和萧军却不得不面对贫穷和饥饿,他们经常出入当铺,四处借贷。

窘困的日子逼迫着他们决定离开哈尔滨。

可是到哪去呢?经济拮据使他们没有更多的路费,在外地也没有亲友可以投靠。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1934年5月,先于他们离开哈尔滨的舒群从青岛来信向他们发出热情的邀请,6月11日,萧红和萧军踏上了去青岛的路途。

他们先乘火车到大连,又换上日本造的“大连丸”,“怀着鸟一般的欢心;火一般的爱!踏上祖国的海岸;投入母亲的胸怀!”(萧军)。

当青岛在海平面渐渐淡出的时刻,萧红萧军从心底里低低呼唤着:啊,祖国……两个年轻人流浪的心灵似乎突然间就有了栖息地。

到青岛后,萧红萧军租住在观象一路1号,这里地势很高,两层红瓦小楼,通体以花岗岩砌成,推开窗扉,就可以看见远山近海。

“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萧军在诗中这样形容着青岛的景色。

在青岛,他们度过了一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

萧红主持家务,萧军在《青岛晨报》编副刊,他们有了微薄的稿酬收入。

那时候,萧军常常脖子上系个黑蝴蝶结,手里拿着三角琴,边走边弹。

萧红穿着花短褂,黑裙子,乖巧地跟随着萧军,他们一路唱着歌儿,去游泳、划船、溜冰、会友……就在这相对平稳的日子里,萧红开始构思和写作《生死场》了。

《生死场》像一首长篇散文诗,全书17章犹如17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从不同侧面画出了农村的田园风光、农民的苦难遭际、敌人的凶残暴虐、人民的英勇斗争。

萧红以浓郁、感伤的抒情笔调不仅写出了沉滞的旧生活中苟安于残酷剥削与贫困的农民,更写出了在惨遭日寇蹂躏的黑土地上顽强站起来的农民,这让读者看到了女性纤巧的笔致,也看到了非女性的豪迈的胸怀和对社会下层人民充满人道主义的关注与期待。

与此同时,萧军也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

这两部作品成为他们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用心血和智慧铸成的里程碑。

1934年9月萧红将《生死场》寄给了在上海的鲁迅。

论萧军小说的空间叙事——以《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五月的矿

论萧军小说的空间叙事——以《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五月的矿

论萧军小说的空间叙事以《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五月的矿山》为中心冯仰操[摘要]萧军的三部长篇小说建构了不同的地理空间,并且形成了相匹配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思想:《八月的乡村》以旅途为空间确立了链条式结构,展示东北大地的伤痛和革命的多面性'第三代》以相互纠葛的乡村、匪区、城市为空间确立了交叉式结构,全方面诠释民初东北乡村权力秩序的变迁'五月的矿山》则以矿区为空间确立了扇形结构,高调颂扬了工人阶级的献身精神。

[关键词]《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五月的矿山》空间叙事[作者简介]冯仰操(985 —)男,文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徐州221116)时间与空间是小说再现世界的基本物质背景,并且是建构小说文体的重要维度!。

中国现代小说,偏重时间的所在多有,偏重空间的较少却别树一帜。

东北作家群的作品正是后者的典型,它们热衷于展示东北的风土人文,甚至到了执拗的地步,呈现出别样的文体风貌,以致被早年的人们视为“近乎短篇的连续”"“不像是一部真正意义的小说”#,至当代方被归纳为“空间化、场面化”$。

东北作家群不仅再现了独有的地域景观,并且创造了与之相应的叙事结构与认识世界的方法,本文接下来以萧军小说%为个案来展示空间叙事的若干类型与特征。

萧军的长篇小说分别建构了三种特异的空间,如《八月的乡村》的旅途(或征途),《第三代》相互纠结的乡村、匪区与城市,《五月的矿山》的相对封闭的矿区。

“在文学作品中特定的空间与空间的①巴赫金指出:“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

时间在这里浓缩、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人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

”参见巴赫金:《长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历史诗学概述》,《巴赫金全集》(第3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9—270页。

②鲁迅:《八月的乡村•序》,萧军:《萧军全集》(第1卷)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32页。

萧军和《文化报》

萧军和《文化报》

萧军和《文化报》萧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有名作家 , 他以传奇性的经历、游侠般的姿态闯进中国现代文坛 , 在带给中国文坛一个崭新场面的同时 , 也成为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

1930 至 1940 年月的萧军以其独到的文学贡献、正直孤独的独立品性 , 在国内外文学界享有较大名誉。

鲁迅先生曾当面向埃德加·斯诺郑重介绍 , 将萧军归入自1917 年的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浮现出的最优异的作家队列; 1937 年日本文学议论界将萧军比作中国的“萧洛霍夫” , 称其为“二十世纪文艺中兴者” ;延安期间 , 中国共产党曾赐予他“鲁迅死后独一旗手”的地位。

固然萧军在文艺界有较大的影响 , 但其独到的个性也让他成为集毁誉于一身拥有争议性的作家。

“延安文艺会谈会”后 , 萧军从毛泽东的“座上宾”向文学的边沿游走。

哈尔滨“《文化报》事件”的发生 , 使萧军成了真切意义上的“精神逃亡者”和“文学边沿人”。

“《文化报》事件”发生在 1948 年 , 是指《文化报》和《生活报》的论辩及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文协”对“萧军问题”的办理和批评。

为同《文化报》抢夺文艺领导权 , 受宗派主义严重影响的《生活报》诬告萧军“反党、反苏、反人民”。

在政治要素的作用下 , 中共中央东北局宣布了《对于萧军问题的决定》 , 停止对萧军及《文化报》的全部资助 , 《文化报》被迫休刊。

今后 , 东北展开了数月之久的对萧军思想的批评活动。

1981 年 4 月 1 日 , 中共北京市委为萧军做出了正式的结论 , 颠覆当年强加在他身上的全部诬告不实之词 , 称其是“拥有民族时令的革命作家”。

“《文化报》事件” 是萧军文学和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 事件发生后萧军被迫走开文坛 32 年, 除经毛泽东批改得以发布的长篇小说《第三代》和《五月的矿山》等作品外 , 萧军几乎与文学界绝缘。

“《文化报》事件”能够当作是解放区主流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一场交手 , 是党在东北解放区的试验场 , 是对建构新的文艺体系的一场实验。

萧军作品大全集

萧军作品大全集

萧军作品大全集1.《跋涉》(短篇小说合集,与萧红合著),1933年10月,自费于哈尔滨“五日画报社”出版;2.《八月的乡村》(长篇小说),1935年7月,自费印于上海容光书局;3.《羊》(短篇小说选),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4.《江上》(短篇小说选),1936年8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5.《绿叶底故事》(诗、散文合集),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6.《第三代》(1~2部,长篇小说),1937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47~1948,哈尔滨鲁迅文化出版社;7.《十月十五日》(小说、散文集),1937年,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8.《涓涓》(中篇小说),1937年9月,上海燎原出版社;9.《侧面》(报告文学),1938年11月,成都跋涉书店;续集《从临汾到延安》,1941,香港海燕书店;10.《幸福之家》(四幕话剧),1940年5月,重庆上海杂志公司;11.《萧军杰作选》(综合集),1947年,上海新象书店;12.《五月的矿山》(长篇小说),1954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13.《过去的年代》(上、下册,长篇小说),1957年6月,北京作家出版社;14.《吴越春秋史话》(上、下册,长篇小说),1980年7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5.《萧军近作》(诗文选辑),198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16.《萧军五十年文集》(综合集),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7.《我的童年》(自传),1982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8.《从临汾到延安》(散文集),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萧军戏剧集》(戏剧),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人与人间》(回忆录),2006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社;21.《萧军全集》(20卷),2008年6月,华夏出版社。

萧军《八月的乡村(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萧军《八月的乡村(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八月的乡村(节选)萧军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

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

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

他们中有小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有旧军队出生的刘大个;还有青年学生萧明。

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

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萧明底眼睛有点蒙昽——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

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

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工夫一久,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

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那一天。

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

“一定的吗?萧同志?啊——”“一定的——”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在这里等候我们……”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次最后的斗争……旧世界……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

老人崔长胜流着泪。

感动地舒展着脸上的皱纹。

“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

重读萧军长篇小说《第三代》

重读萧军长篇小说《第三代》

第38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月 Vol.38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6──────────收稿日期:2015-05-20作者简介:朱姝姝(1992-),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71-重读萧军长篇小说《第三代》朱姝姝(辽宁师范大学 中文系,辽宁 大连 116000)摘 要:从萧军长篇小说《第三代》入手,研究其传达出来的内容特质,试图在人物刻画、思想蜕变及人文精神三个方面与读者一同探讨,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并论其原因、价值意义。

关键词:内容特质;艺术特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1-0071-04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1.020On Xiao Jun’s The Third GenerationZHU Shu-shu(Department of Chinese,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Dalian 116000, China)Abstract: The study is on the feature of the content of Xiao Jun’s The Third Generation . The discussion is held on three aspects: the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king and humanistic spirit. The purpose i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and reach a conclusion on its reasons and values.Key Words: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humanistic spirit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作家的出现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他就是萧军,从《跋涉》到《八月的乡村》,再到《第三代》,都为当时中国人民觉醒继而反抗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萧军的研究正如《现代文学研究》中说,“萧军研究虽起于30年代鲁迅为二萧处女作《跋涉集》作序,但后来并未有多大进展”[1]。

《大连丸上》

《大连丸上》
大连丸上
萧军
1
作者介绍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 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 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 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 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 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 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 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 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 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 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1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 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 人民遭受着苦难, 人民遭受着苦难,自己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 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 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 了青岛和上海。 了青岛和上海。
“我”的回答则从容不迫。 的回答则从容不迫。
8
鉴赏要点——语言特点 鉴赏要点——语言特点
一、语言简洁,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语言简洁,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文中对话多, (文中对话多,这些对话由于是对立 双方的意志、性格与心理的交锋, 双方的意志、性格与心理的交锋,因 而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而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语言情感色彩鲜明。 二、语言情感色彩鲜明。 对汉奸走狗的极端憎恨、厌恶、 (对汉奸走狗的极端憎恨、厌恶、轻 蔑,以及心灵的痛苦压抑和对祖国的 强烈热爱, 强烈热爱,都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得 到了具体的反映。) 到了具体的反映。)
10
具体体现在: 具体体现在: 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 ①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表 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 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表现 出镇静有骨气。 出镇静有骨气。 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 ②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 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 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 当到达“祖国” 则将压抑的情感, ③当到达“祖国”后,则将压抑的情感, 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 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

袭入全满的霹雷——试论萧军的早期作品《跋涉》

袭入全满的霹雷——试论萧军的早期作品《跋涉》

袭入全满的霹雷——试论萧军的早期作品《跋涉》游云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萧军是东北作家群里的重要小说家之一,《跋涉》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

刚出版就震撼了东北文坛。

萧军《跋涉》中的六篇小说均取材于现实,作者善于发掘作品中人物的斗争精神。

各篇小说的艺术表现不拘一格,构思独具匠心,显露了作者出色的才华。

关键词:萧军《跋涉》取材艺术表现《跋涉》是萧军和萧红的合集,其中收有萧军的《孤雏》、《烛心》、《桃色的线》、《这是常有的事》、《疯人》、《下等人》等六篇小说。

这六篇小说写于一九三二年五月至一九三三年八月,而这段时间,身无分文的萧军拯救了落难的萧红,白天,顶着终日在空中盘旋的日本轰炸机,四处寻求工作,访友借钱;夜晚,在商市街那低矮的小屋里,夫妇两个辛勤笔耕。

抒发着奴隶反抗的心声。

作品完成后,靠着热心的朋友们的集资,《跋涉》艰难地出版了,刚刚发售,就引起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反动派的注意,就遭到他们的查封。

然而,《跋涉》强烈地震撼了当时的东北文坛,它那富有东北特色的题材.牵动人心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强有力地打击了充斥在东北文坛的汉奸文艺.给当时文坛带来生机和活力,“从广漠的哈尔滨。

他是一颗袭人全满的霹雷。

”①取材于现实——直面惨淡人生现实主义作家。

要忠实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力求在作品中反映出时代的脉搏和生活的某些本质。

萧军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就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取材于现实.直面黑暗的社会现实。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白山黑水沦为殖民地,侵略者的统治,给东北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萧军组织爱国的青年奋起反抗,失败后,在哈尔滨与金剑啸、萧红等革命文学家联合起来,以文艺为武器,对黑暗现实进行抗争。

萧军的六部作品,从自己在哈尔滨的生活和感受中取材.化为具体的形象。

控诉日伪政府的罪行。

揭露社会的黑暗残忍、丑恶和不平:星和朗离开卫护反对政权的军队。

但穷困和饥饿使他不得不将他仅有的安慰——绒线衬衣当掉果腹(《桃色的线》);失业的春星靠写文章换稿费糊口,畸娜的病,生活的困顿,使他只好忍受精神的痛楚,揭发旧日的伤疤,将旧作《狂恋》拿来发表(《烛心》);烈士的女儿被生活逼到绝境不得不去卖淫。

萧军《延安日记》里的牢骚与责难

萧军《延安日记》里的牢骚与责难

萧军《延安日记》里的牢骚与责难作者:朱鸿召来源:《学习博览》2014年第09期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萧军《延安日记》香港版后,引起大陆读书界一阵骚动。

萧军于1940年6月,挈妇将雏第二次来到延安,生活工作五年多时间,留下这份比较翔实的日记。

在延安,朝夕相处的文艺界人士中,萧军自觉是鹤立鸡群,睥睨众小。

艾青在萧军日记里的形象“是一个巧妙的正直者,有刺无毒的小黄蜂”。

“他看起来是为别人,实际是为自己”,爱夸张自己的优点,爱装潢自己,“他是自我的,夸大的,自傲也是自卑的。

他缺乏一种真挚的人性或兽性的力”。

文人相轻,加朝夕相处,生活上难免有些的芥蒂龌龊,甚至有萧军调戏艾青夫人的绯闻。

不过,发誓“我此后决定不理他们一家”的萧军却无法兑现誓言,只能在日记中痛加贬斥艾青。

萧军和丁玲曾过从亲密。

萧军说,“她(丁玲)睡在床上是很年青和美丽的!还像一个少妇,立起来,就苍老得像一个老婆婆了。

”他们曾畅想,有朝一日结伴去欧洲游行。

他陪她到延河边洗衣服,感觉“她像一个渔婆”。

“我们虽然是在一个方向前进着,但我们总是有着一条界线存在着,她爱她的党,以至于最不屑的党人;我爱我应该有的自由,我不愿意把这仅有的一点小自由也捐给了党!”随着他们情感上渐行渐远,性格刚硬的丁玲骂萧军是“土匪头子”,萧军当面蔑视之,在日记中写道:“从这夜起,我感到她丑恶了!”他对周扬没有好感可言,经历延安整风运动,更是恶评多多。

“周扬他是一贯以残害同志为作风的,他指过胡风为内奸,冯雪峰为假共产党员,文艺青年柏山为内奸,结果入狱……”萧军指斥周扬歪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风运动方针,发明所谓“野火政策”,乱烧一阵,“冤枉三千,不漏一人”。

萧军在日记中称周扬为“狡猾而政客思想浓厚的人”。

萧军从乡居回到延安,被组织安排到鲁艺。

兼任鲁艺院长的周扬主动示好,萧军态度稍有缓和,颇有同情地分析周扬,“这是个没经过社会各层生活洗炼的人,对‘人情’和‘事理’全不能透知到底,因此对于工作及理解人全不行。

名著故事:第三代(萧军)

名著故事:第三代(萧军)

名著故事:第三代(萧军)作者萧军(1907—1988)。

凌河村的大地主杨洛中豢养枪手,拥有武装,又有官军、警察相勾结。

他权势通天,为非作歹,是乡中一霸。

这时虽已是民国初年,辛率革命推翻了皇帝,但并没有触动农村土豪劣绅的恶势力。

凌河村的井泉龙、林青、汪大辫子等贫苦农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境况之中。

青年刘元等部分农民不堪压榨,被迫上山为“匪”,劫富济贫。

杨洛中请来官军,在村里设保安分局,编练团丁,加派练饷,强迫全村人为他守家护院,并准备上山剿灭刘元等人。

夏天到了,农活吃紧,农民们为杨洛中保家守宅,地里庄稼眼看要荒了。

农民中威信很高的农民井泉龙领头反抗,遭杨洛中枪击,伤了大腿。

杨洛中还把不羁服的林青和汪大辫子捉了,送到县监狱坐牢。

汪大辫子的老婆翠屏是个刚烈勇敢的女人,丈夫被捉后,她把孩子托付给别人,自己上山找刘元,伺机报仇。

她替刘元他们管食库,管帐目,缝补衣服,直到汪大辫子出狱,她才下山。

刘元等人为了给被杨洛中打死的弟兄们报仇,趁杨洛中做寿之机,偷袭凌河村,烧了杨宅几间房屋,绑架了杨洛中的二儿子、中校副官杨承德。

他们警告杨洛中不要再勾结官中剿匪,并要他交付五万元赎金,否则就要处死杨承德。

杨洛中无奈,只好卖掉当铺和部分田地,凑足款项,赎回儿子。

汪大辫子和林青先后出狱。

由于在村里无以为生,都流浪到长春,汪大辫子和翠屏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个小旅店,林青做胡琴卖。

他们认识了当小学教员的进步青年焦本荣。

焦本荣给他们讲“民国就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的道理,讲打倒日本强盗和救中国的道路。

林青他们听了非常振奋,深受鼓舞。

杨承德死里逃生后并不甘心,他和几个大地主出面,联合五十余村乡绅,成立“联庄大会”,配合官方围剿“土匪”,图谋报复。

刘元他们寡不敌众,只好避开强敌,突围转移,突围时刘元受伤,他挣扎着逃到井泉龙家,被掩护起来。

伤痊愈后,他奔往哈尔滨避难。

1915年,日本侵略者以武力侵占了胶州湾、青岛等地,提出不平等的“二十一条”。

萧军:我是一个流浪汉

萧军:我是一个流浪汉

萧军:我是一个流浪汉作者:何立波来源:《百家讲坛》2015年第08期萧军自幼饱尝人间苦难:家道中落,生母早逝、父亲冷酷、继母寡情。

这一切使本就叛逆的他更加桀骜不驯。

萧军读到高三时,因反抗一个不正派的体育教员的欺辱,被学校开除。

父亲对他失望透顶,说:“从此以后,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自谋生路去吧!”1925年,19岁的萧军开始了他的漂泊人生。

他曾在哈尔滨当过宪兵。

当时宪兵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随意地吃喝嫖赌、受贿、欺压无辜。

但富于正义感的萧军同这样的生活难以融合,他决定“一定要离开这个黑色的沼泽,散发着臭味的坑,去走自己的路”。

1932年,萧军到了哈尔滨,正式步入文坛。

萧军一生对鲁迅怀有无比诚挚的感情,他最为赞赏的,是鲁迅所持的独立的精神立场,这种精神立场成了日后他敢于力抗时俗的重要支撑。

1934年,萧军流亡到上海,后在鲁迅的关爱下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

鲁迅不仅亲自为其作序,还在有人指责这部小说“不够真实”时,当即还击,爱护之心,溢于言表。

1936年5月,当被美国记者问到“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作家有哪些”,以及“最优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时,鲁迅都提到了萧军。

某日本作家请求鲁迅推荐几位中国进步作家的作品时,鲁迅首推了萧军的短篇小说。

就这样,萧军迅速在上海文坛站稳了脚跟。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据鲁迅的儿子回忆:“七八点钟以后,前来吊唁的人也慢慢多了,但大家动作仍然很轻,只是默默地哀悼。

忽然,我听到楼梯上一阵猛响,一个大汉快步跨进门来,直奔父亲床前。

没有犹疑,没有停歇,没有俗套和应酬,扑到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地号啕大哭。

”这个大汉就是萧军。

1938年,萧军头戴旧毡帽,穿着双半旧的鞋,拄着根行杖,来到延安,寻找精神的歇憩。

他也果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弟兄:他在陕北公学的操场上,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起会餐。

在尘土飞扬的大风中,轮流共喝一个碗里的酒,极为豪爽。

萧军日记(1940年2月)

萧军日记(1940年2月)






现代 中 文学 刊 / 1 5 1
应该矫正这缺 点。
二月七 日
有苍蝇—只,熊赶苍蝇 ,结果好 渊 石头打死了主人。
没有一 个人想 到我 才能 的发 展,他们 全 是榨取 我的力量 ,这使我 有点伤心 ! 一个 无能的女人的 家庭 , 简直是地 狱 ! 我 总是在筹 划钱 ! 一清早醒来 就想 到钱 ! 我看那 些 用我钱的人和用我 力量的人一样,他们 完全是 平凡 的。 由此我悟 到,把 自己幸福建 筑在 别人的死尸和痛 苦上也是 平凡 的。生物 中最残忍 的是人 类! 人类 中最 残 忍的是不劳而获 的人 。他们的智慧和聪 明是 一种帮 凶的武器,他们对于别的动物是毫无价值的。 今 天是古历新年 了o
二 月一 日

— —
二月二日 二 月五 日 我 不能 对 于一 个人太 过火 ,太 热 情,说得太多, 早晨去取钱 一路所见: 希望得过 切,这样 会没有好结 果的 ,总要 按着一 个人 ①耍 刀 子 的人 们 : 所需要 的给 他。 个毛头 的女孩子 ,赤 足,穿破 红鞋 ,学 着耍 身体渐渐复元了,我应该工作了。 刀子, 一个男人指挥 她。 另外一 个大一点小鼻子的女人, 也是穿红鞋 。男人穿蓝衫,绿裤 ,帽头 ,打锣鼓唱眷 二月 四 日 年不如一年” …… 今天夜间下雨。 ② 一 个 女人 吵 架 : 午间去华西大学闲走 。 在至诚 中学 门前 ,一个女人 和一 个男人 吵架 ,男 路上我 想着将要怎样骂我的敌人 的话 。 人的棉袍前襟 被扯裂 ,女人在后面骂着: 鲁迅 全集 第 五册 读完 使我 知道 了很 多文 “ 让他就 是啦… 一 卖屁股的 … ・ ・ ” 坛的掌故,无形中又给了我很多战斗经验 。 ③无趣味的晚会 : 我一定要 不 留情,“ 当场不让 步,举 手不 留情 ” , 今 天是 文 协改 选晚 会,我又 以四十票 而被 选了, 凡 事要做到 “ 稳… 准”“ 狠”“ 弹… ‘ 。即使昨天是 但是我决定要辞 掉它 ,未能 。 韧” 亲友 ,爱人,今 天也可以白刃相见的 ,万不能姑息 。 读 完了 ( 战 中的各党 派 ,使我 对 于 中国的政 二 月六 日 ( 抗 治情 形,又有 了清 楚的认识 。 接 到葛一虹信,把 ( ( 幸福之 家 的稿 子终于卖了 我 的 日记是一种 练习习惯 ,所 记的事情,全 没什 版权。卖版权这 还是 第一次 , 使我很悲伤 ! 要哭的样子。 么特殊意思 。 此后决定不再 向任何人露 出自己的痛 苦,更是芬, 这 是可 笑 而 卑 贱 的 行 为 。 。‘ 形中 ’的商人 ;… ・ ‘无 ・ 怎样过 活呢?一定 早一点离开此地 ,少浪 费一点精力。 另外在做 买卖……也许竟是 有形 中的商人了 … ・ ”一一 个人,第一要本色 ,不必过 度谦虚 ,也 不必故 花边 文学》6 0页 《 2 商贾的批 评》 。 意骄 矜。不 能够本 色的人,是可耻 的。染了世俗 的装 “ 人是 一 条索子,结在 禽兽和 超人 中间… … 条 腔作势或是 虚情假 意,这 全是毒害 作家的毒药。要有 索子横在 漂上” 尼 采》扎拉 图士特 拉。 风度,有魄力,但要 自然 ,不要假装 。 对 于拿 破仑 和尼 采 近来 感 到一点趣 味 。过于英 “ 脖子上 挂着小铃 铎 的胡 羊们 ,竞也一 代不如一 雄 主 义和 个人主 义,对 于人类文化 全是有 害的 ,这样 代了,早先 还 可以做 政府 保镖 ,弄个一 官半 职,如今 的人,到与 自己利 益冲突 时,他 就可以倒 行逆 施。我

第六讲,30-40年代的小说(下)

第六讲,30-40年代的小说(下)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祖籍安 徽无为,生于南京。1942年后未满20岁的他 进入创作高峰,创作了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 娥》(1944)及当时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财主 底儿女们》(1945)。 《财》再现封建家庭出身的知识 分子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他的 创作善于描绘社会的复杂现象,描 写人物心理的多层性。
五、钱钟书的《围城》
钱钟书(1910—1998),在文学,国学,比较文学,文化 批评等领域卓著有成就,夏志清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 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围城》:讽刺小说——世态、人性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 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 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 本根性。”(《序》) 1、题材内容:爱情游戏、战争与人性 虚伪、堕落 2、《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夸张、 妙喻、情境悖谬等,机智型幽默。“肉芽”
第六讲 1930-1940年代小说(下)
一、东北流亡作家的小说
(一)东北流亡作家
指1931年“九· 一八”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流亡 关内的东北作家群体,主要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 罗烽、白朗、舒群、骆宾基等人。
(二)代表作家作品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军与萧红
(三)萧红的小说
1、婚恋题材:《倾城之恋》与《金锁记》 爱情、婚姻的本质;人性、变态心理 2、政治小说: 《秧歌》、《赤地之恋》、《色戒》 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1)通俗与先锋的融合:通俗趣味与先锋技法(意 象、象征、心理描写); (2)对小市民的穷形尽相 (3)悲凉笔调 4、张爱玲的影响: “张派传人”——现代都市言情小说——港台70、80、 90年代的女作家,王安忆《长恨歌》

《八月的乡村》赏析

《八月的乡村》赏析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军小说《八月的乡村》一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史诗——《八月的乡村》赏析《八月的乡村》不仅是萧军的代表作,也是“九·一八”事变后,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开了抗日文学的先河。

作品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主题:《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叙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腥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东北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

与萧红的《生死场》一起,被鲁迅先生编入了奴隶丛书。

鲁迅先生评价说:“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致失去的茂草、高梁、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

作品也分明留着前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的影响”。

思想内容:《八月的乡村》从正面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刻画了陈柱司令、铁鹰队长、游击队员李三弟、崔长胜等新的农民形象。

而陈柱司令的刚毅沉着、铁鹰队长的英武、萧明的明白事理、富有感情、以及在战斗任务和个人恋爱之间的忧郁徘徊、丧魂落魄都刻画得极为鲜明,有声有色。

小说从知识分子出身的萧明,带领一支由农民、工匠、旧士兵、胡子组成的队伍,投奔了人民革命军写起,正面描绘了陈柱司令率领的人民武装与日伪军队血与火的搏斗。

铁鹰队长率领队伍伏击了日军运送给养的火车,夺得了大批火药,敌军闻讯袭击了革命军的根据地,大肆抢掠,进行围剿,在这期间革命军一边发动农民群众参军参战,一边决定撤退,留下萧明保护伤员,但萧明此时正与女秘书安娜恋爱,斗志涣散,关键时刻,是鞋匠出身的李三弟挺身而出,带领留守部队掩护了伤员转移。

小说的构思带有一点知识分子改造的意味,如知识分子萧明和鞋匠出身的李三弟的比较。

作品还使人感受到,每一个走向斗争行列的人,都在不断地摆脱困惑,超越自我,这不仅存在萧明,也存在李七嫂、唐老疙瘩、铁鹰队长等人的身上。

从而较深地挖掘了民族灵魂大冶炼的过程。

在陈柱司令、铁鹰队长、萧明、李七嫂等人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正气,反抗的烈火。

疯投天才正文第157章新生命的力量

疯投天才正文第157章新生命的力量

疯投天才正⽂第157章新⽣命的⼒量萧军和林芳婷⾛进房去,尽管曾经和这个⼥⼈已经有过巫⼭**,本不该新鲜了,但是萧军就是有些不⾃在。

她的⼿⼀挨在萧军的⾝上,萧军就想起那个疯狂的**。

⾝体难免会起些许变化。

萧军侧眼瞄了林芳婷⼀眼,见她的脸也是红的,知道有些异样。

坐到书桌前,拿起分机,说道:“刘刚,说吧,⽣了什么事情?”刘刚:“师傅,神投基⾦在悄悄溜⾛,要不要我给他⼀鞭⼦,让他们跑得更快点?”萧军:“那是你的事情,我管不了那么多了!”萧军说着,打开了电脑,调出世纪橡胶的交易情况,看了⼀眼。

经过⼗⼏天的阴跌,世界橡胶只有7块钱了,⼤略算了⼀下,按照这个价位,⾃⼰这⼀⽅市值亏了不少钱。

但是神投基⾦会亏得更多。

在萧军看股票时候,林芳婷是⾦融节⽬的主持⼈,当然明⽩萧军在做什么。

这只股票以前在⼀些⾏家嘴⾥曾经是个恐怖的陷阱,她不知道萧军看这只股票是为什么?她⼀边收拾萧军的床,⼀眼看萧军的⾏动。

但萧军却没有动,他⼀直在看。

床收拾好了,⾛到萧军的⾝边,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说道:“你也做股票?买了多少?什么价位进的?”“没事⼉⼲玩玩,也不多,不到5,平均价格85元左右。

”萧军淡然地说道。

“什么?这么多!是不是⼜吹⽜呀?那你岂不是亏了75败家仔!看来我要把孩⼦⽣下来,有他帮你花钱,省得你再亏这么多钱了!”“⽣吧。

我⽀持你!不过。

你以都不要拍电影和电视剧了。

只保留做主持⼈吧。

你⽗亲地事情。

我会帮你解决。

保证以后他都不会去赌了。

”军真地想开了。

他也不想那么多了。

“你不会也看不起演员吧?”“不是看不起⽽是觉得你没有那个必要再演戏了。

做演员地⽬地是为什么?不还是为了挣钱吗?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演员是纯粹为了艺术献⾝地?那些什么影后、视后、歌后地结局是什么?不都是嫁⼊豪门吗?我虽然不是什么豪门贵族。

也给不了你⼀个丈夫。

但是我能给你和孩⼦最稳定地⽣活、家庭和丈夫⼀样地责任。

你说得对。

我曾经赚过很多钱。

但都花得差不多了。

要是有孩⼦地话绝不让他⾛我孤苦之路。

萧军在延安的一次“亮剑”

萧军在延安的一次“亮剑”

萧军在延安的一次“亮剑”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02期《天上星星延安的人》朱鸿召/著红旗出版社在延安时期,因不堪忍受被曲解的情感误会,萧军曾对同事拔刀相向,引得满座皆惊。

在会上对同事“亮剑”1941年5月2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简称“文协”)的驻会作家们正在举行每周一次的生活检讨会。

大家轮流发言,检讨一周来各自的工作生活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轮到萧军发言时,他先说了两件平常事,接着话锋一转,声音变得粗硬起来:“同志们说话要负责任!”言辞间充满着挑战意味,会场气氛逐渐冷清下来。

萧军接着公开宣布,最近一段时期有人散布谣言,说他和洛男(曾经是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成员)之间有恋爱关系,并且“文协”党小组信以为真,准备将洛男调离“文协”,避免洛男夫妻离婚。

萧军认为,这是少数人的别有用心。

“我确定了不管组织方面怎样决定,如果不把这谣言的人和事弄清楚,洛男休想离开‘文协’一步,如果若强迫,我就和他拼……如果这发生的谣言没有结果,或再有新的发生,无论是谁,轻者我骂,重者我打,再者我就捅了他……”说罢,他顺手掏出藏在身上的匕首,猛一甩手,“嗖”的一声,刀尖插在桌子上。

据萧军次日补记的日记交待,他當时的心里已经准备兵刃相见。

“我是决心,如果真的冲突了,我决定要用刀对付他们。

”被怀疑与有夫之妇谈恋爱这件事情的原委是,“文协”驻会作家之间的个人情感瓜葛,求助组织处理又不能完全信任组织。

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作为“文协”驻会作家,与丁玲有过一段亲密接触和情感交融。

尽管双方在交往中都清醒地意识到,彼此个性太强,无缘共同生活,但是心灵深处又都非常在意对方的情感动态。

1940年10月,舒群(画家)、萧军、丁玲等共同发起成立延安文艺月会,每次活动轮流主持,但日常工作主要由萧军负责。

萧军聘请洛男担任该会秘书,帮助校对会刊《文艺月报》,处理一般杂务。

洛男曾经是丁玲的下级,现在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又身怀六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军作品
《跋涉》(短篇小说合集,与萧红合著),1933年10月,自费于哈尔滨“五日画报社”出版;
《八月的乡村》(长篇小说),1935年7月,自费印于上海容光书局;
《羊》(短篇小说选),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江上》(短篇小说选),1936年8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绿叶底故事》(诗、散文合集),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第三代》(1~2部,长篇小说),1937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1947~1948,哈尔滨鲁迅文化出版社;
《十月十五日》(小说、散文集),1937年,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涓涓》(中篇小说),1937年9月,上海燎原出版社;
《侧面》(报告文学),1938年11月,成都跋涉书店;续集《从临汾到延安》,1941,香港海燕书店;
《幸福之家》(四幕话剧),1940年5月,重庆上海杂志公司;
《萧军杰作选》(综合集),1947年,上海新象书店;
《五月的矿山》(长篇小说),1954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过去的年代》(上、下册,长篇小说),1957年6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吴越春秋史话》(上、下册,长篇小说),1980年7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萧军近作》(诗文选辑),198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萧军五十年文集》(综合集),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我的童年》(自传),1982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从临汾到延安》(散文集),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萧军戏剧集》(戏剧),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人与人间》(回忆录),2006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萧军全集》(20卷),2008年6月,华夏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