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0年海淀区中学优秀教研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

理化生教研组活动记录1活动时间2016年9月1日地点小会议室参加教师本组教师活动内容学习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理化生组教研活动计划研讨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研讨关于考试命题、阅卷工作的责任制度研读关于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记录教导处2010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点:1.组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习、研讨活动学科建设领衔人在开学后要继续开展课程校本化实施、特别是二附中新课程设置计划的学习活动,就疑点难点开展研讨,加深理解,科学规划、自觉执行本课程。
2.关注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教研组推荐一节全校公开课。
开课前,组内要有集体备课;开课后要有反思、交流。
观摩公开教学,要探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一是检视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是看课堂教学行为能否在关注教的同时,关注学,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三是看作业设计布置是否合理,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坚持落实教学常规各备课组在认真学习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学科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2月25日前将文件上传电子教学档案。
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二周至少活动一次,要留下活动资料,完成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填写并及时上传到电子教学档案,以供分享。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点1.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学期将继续利用教研和备课活动加强研读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科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
新课教学和复习要以学生为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听课、作业、测验等反馈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做到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加强训练,力争将所有知识点都训练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围绕升学考试要求,精选习题,备课组在作业布置上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要通过练习,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关注教学常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通过观摩、研讨、交流、自觉反思等教研活动,探索2+2教学模式,初三物理、化学将围绕分层教学开展公开课,我们将利用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进行探讨,实施计划如下:(1)初三物理、化学备课组先通过集体备课,分析教材与学科基本要求,分析学生,选择复习课内容中的一个主题开展公开教学。
十佳先进个人

十佳先进个人李慧娟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罗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院吴运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郑毓康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陶皓月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周鑫荣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赵新华山东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田玉凤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张福涛山东诸城实验中学林文兴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先进个人孔令鹏山东省教研室吴益平海南教育研究院傅兴春厦门教研室赵玉玲山东青岛市教研室胡圣才安徽省五河县第二中学胡尚生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二中学杨明生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陶秀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夏凯大连二十高级中学陈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马春生江苏省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陆军江苏省南通中学薛春兰江苏南京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马翠玲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杨平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林肃浩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李向红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孙红保河南郑州教研室集体成果2010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单位山东青岛第一中学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安徽阜阳一中安徽太和一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北京市昌平二中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潞河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山东诸城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临泉一中沈阳市第二中学2010年优秀化学教学团队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化学组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化学组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化学组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化学组广州市真光中学化学组江苏南通第一中学化学组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化学组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河南省淮阳县第一中学化学组天津实验中学化学组精品化学模块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化学必修模块安徽蚌埠第二中学化学与生活模块(作者:李新义陆晓萍王心田秦群黄钊贾若冰高涛赵继海刘懿梅胡婷婷宋国丰司布磊吴旻程红梅吴艳蒋红年李惠勇)个人成果。
十佳先进个人 (3)

十佳先进个人李慧娟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罗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院吴运来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郑毓康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陶皓月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周鑫荣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赵新华山东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田玉凤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张福涛山东诸城实验中学林文兴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先进个人孔令鹏 山东省教研室吴益平 海南教育研究院傅兴春 厦门教研室赵玉玲 山东青岛市教研室胡圣才 安徽省五河县第二中学胡尚生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二中学杨明生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陶秀梅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夏 凯 大连二十高级中学陈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马春生江苏省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陆军江苏省南通中学薛春兰江苏南京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马翠玲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杨平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林肃浩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李向红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孙红保河南郑州教研室集体成果2010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单位山东青岛第一中学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安徽阜阳一中安徽太和一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北京市昌平二中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潞河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山东诸城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临泉一中沈阳市第二中学2010年优秀化学教学团队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化学组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化学组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化学组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化学组广州市真光中学化学组江苏南通第一中学化学组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化学组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河南省淮阳县第一中学化学组天津实验中学化学组精品化学模块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化学必修模块安徽蚌埠第二中学化学与生活模块(作者:李新义陆晓萍王心田秦群黄钊贾若冰高涛赵继海刘懿梅胡婷婷宋国丰司布磊吴旻程红梅吴艳蒋红年李惠勇)个人成果1、教学案例成果作者姓名单位成果名称评审结果张淑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气体的制备一等奖唐爱华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高三有机化合物复习——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推断一等奖梁京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一等奖富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一等奖孟青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氮的循环第二课时一等奖董颖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一等奖郑文燕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等奖王楠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一等奖赵媛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氮的循环第三课时一等奖张绪姝北京第十五中学有机反应类型一等奖张红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醛和酮一等奖杨文婧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一等奖范晓琼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有机反应类型一等奖于守丽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有机合成一等奖高平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糖类一等奖江丽萍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一等奖郑岩龙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氮的循环第二课时一等奖郝昀铮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氮的循环第三课时一等奖张克龙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弱电解质电离一等奖乔艳冰山东青岛第一中学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一等奖姚新平潞河中学神奇的乳酸一等奖陈欣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金属腐蚀一等奖王云辉山东诸城实验中学金属腐蚀一等奖杨平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属腐蚀一等奖徐敏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元素周期律一等奖李军山东青岛第十九中学电离平衡 溶液的酸碱性一等奖董景礼安徽临泉一中醇和酚复习一等奖王永兴北京市第一O九中学有机实验复习一等奖赵冬雪沈阳市第二中学有机推断复习一等奖葛纪宁北京市昌平二中氯及其化合物一等奖曹淑芳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等奖杨帆北师大南湖附校高一化学组基于化学史的苯的科学探究一等奖闫杰北师大南湖附校高一化学组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一等奖张银屏北京市第18中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等奖徐曼北京市第20中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等奖张朝赛北师大第三附属中学酯的合成一等奖王梅安徽淮北一中乙醇一等奖章异群北京市十一学校乙醇一等奖王洪丽北京丰台二中电化学一等奖陈宏霞北京市第二中学化学能与电能一等奖王桔北京一中亚硝酸钠化学性质的研究一等奖东启云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一等奖学用秦蕾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再次感知化学反应速率一等奖乔敏北京市育英学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等奖刘艳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书写方法一等奖白建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电池一等奖肖岚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有机合成一等奖曹永红北京市三里屯一中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等奖李井亮北京汇文中学亚铁盐和铁盐的相互转化一等奖赵向军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等奖李连芳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中化学引言课一等奖孙敏北师大二附中化学组盐类水解的应用一等奖胡海燕北师大二附中化学组氧化剂、还原剂一等奖全芙君北师大二附中化学组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等奖田玉凤北京市十二中学定量检测实验方案设计一等奖赵虹华北京市十二中学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物质组成的检验与测定一等奖何贵明深圳市观澜中学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等奖张月霞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氨一等奖曹丽敏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酚的性质和应用一等奖朱征陈欢欢陆真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等奖周良骏李娟陆真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氢氧化亚铁制取和保护的实验探究一等奖吴栋常州高级中学太阳能的利用一等奖孙翠萍山东青岛五十八中碳的多样性一等奖任长春大连育明高中化学组莽草酸-烃及其衍生物复习一等奖刘雄云南师大附中氯气一等奖郭子亮北京潞河中学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等奖姚新平北京潞河中学神奇的乳酸一等奖徐伟念北京景山学校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一等奖赵君刘焕亮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有机化合物一等奖蓝丽凤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鲁科版化学2教学课件一等奖岳耘田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元素周期表一等奖宁晓燕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一等奖王艳丹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正确使用化学用品一等奖隋洪涛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硫一等奖马翠玲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等奖胡兆坤山东滨州邹平县黄山中学化学反应方向、限度、速率专题一等奖李伟娜烟台三中化学组元素与物质世界一等奖申延辉日照市第四中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一等奖曹侯军陕西神木第四中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等奖闫琼琼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晶体结构与性质一等奖胡圣才安徽省五河县第二中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等奖王银行陈日升安徽淮北一中硫的转化一等奖胡尚生安徽亳州市涡阳第二中学盐类水解一等奖宿东飞北京一零一中学醇、酚一等奖刘亚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质的量一等奖肖春园北京丰台二中电解池一等奖陈欣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电解池一等奖周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等奖党玉琴吴征辉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等奖王璠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等奖胡晓萍北京八中盐类水解及其应用一等奖李志刚北京顺义区第一中学盐类的水解一等奖胡小蒙北京十二中原电池一等奖江萍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氧化剂和还原剂一等奖徐荣芳厦门海沧实验中学醇和酚一等奖吴秀君福建泉州科技中学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一等奖张新勇福建泉州培元中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等奖龚龙生福建福安市第一中学碳的多样性一等奖蒲 玲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探究铁三角一等奖梁明辉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原电池一等奖丁爱军江苏省扬州中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等奖陈益南京市金陵中学有机化学单元复习一等奖王建军江苏省盱眙中学电解原理一等奖赵红梅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硫的转化一等奖郇乐北京市回民学校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等奖穆卫国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醛二等奖一中学吴征辉党玉琴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电池探秘二等奖李明立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二等奖李刚德州市第一中学氧化剂和还原剂二等奖刘英慧山东省青岛九中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二等奖李朝晖山西太原15中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二等奖赵欣榆林市第十中学电解质二等奖周改英上海市洋泾中学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二等奖陈祥根浙江省洞头县第二中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二等奖雷改娟河南洛阳理工学院附中化学能与电能二等奖王忠华内蒙古一机一中化学能与电能二等奖乔艳冰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金属习题课二等奖杨善香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二等奖徐浩年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等奖李春红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铝的重要化合物二等奖贾艳君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三实验复习—有关“科学探究”的习题二等奖李瑩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乙醇二等奖马敬东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二等奖涂红莉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等奖吴迎春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气体制备性质实验二等奖李欣宇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等奖王文震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糖类二等奖赵旭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离子反应二等奖王璠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有机合成二等奖赵玥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附中元素周期律、表高三总复习二等奖胡绍平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苯酚二等奖夏凯大连二十高级中学走进化学科学二等奖郭钰铭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碳的多样性二等奖冯君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专题复习二等奖杨健萍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化学读懂流程图二等奖袁仲伟广东省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二等奖叶俊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探究铝的化合物性质二等奖黄丰华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中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二等奖弓瑞霞郑州市第十七中学盐类的水解二等奖胡爱彬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原电池工作原理二等奖徐守兵沈书君陆真金陵中学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属的化学性质二等奖宫自娟闫德岭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二等奖张莲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苯酚第一课时二等奖聂宗军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原电池光盘二等奖霍松利山东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高三复习课二等奖张力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酸碱中和滴定二等奖苏妍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饮食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二等奖张玉鹏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二等奖廖春泉大连育明高中化学组盐类水解复习二等奖周兴芬山东省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二等奖孟祥尚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讲评课二等奖刘蕾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碳的多样性二等奖张洪芹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盐类的水解二等奖王淑娟北京潞河中学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等奖刘娇娇北京潞河中学羧酸、酯二等奖管秀英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二等奖张静北京市第55中学探索生活材料-汽车专题二等奖周业虹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从实验学化学二等奖党玉琴吴征辉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二等奖郎金华北京市育英学校从实验学化学二等奖胡绍平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烃和卤代烃二等奖王燕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物质的量二等奖李敏深圳第二高级中学盐类水解二等奖夏清国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一民族中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二等奖马小彬江苏省南通中学关注营养平衡二等奖蒋晓鸣江苏省扬州中学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二等奖牛娓宁夏贺兰一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二等奖刘辉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决思路和技巧二等奖孙凤娟山东省烟台市第四中学沉淀溶解平衡二等奖杨平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二等奖邓耀春山东省莱州市第六中学化学反应原理二等奖闫建茹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二等奖马睿东深圳第二高级中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二等奖王强安徽涡阳四中硫的转化二等奖魏伟安徽涡阳四中电解质二等奖袁廷新安徽涡阳四中铝 金属材料二等奖邱寒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氧化还原反应导学二等奖李梅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二等奖张丽生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二等奖熊景春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二等奖孙万升安徽淮北一中碳的多样性二等奖王梅倪霞安徽淮北一中海水中的元素二等奖杨光强安徽涡阳职教中心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等奖蒋红年李惠勇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氮的循环二等奖程红梅司布磊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硫的转化二等奖高涛宋国丰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二等奖肖双喜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原电池二等奖王继红于秀华李增海李瑩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测定及其应用二等奖马敬东吴迎春贾艳君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二等奖于秀华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有机合成二等奖张永存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教师蛋白质与核酸二等奖冯清华陈瑞雪北京市新源里中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二等奖张艳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糖类二等奖范晓媛北京十二中关注营养平衡二等奖谭翠红北航附中烃的含氧衍生物二等奖陈朝阳福建莆田第五中学乙醇二等奖陈云生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溶液的酸碱性二等奖杨伏勇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二等奖石艳红广东仲元中学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二等奖何庆辉广州市协和中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二等奖罗绮雯广州市协和中学离子反应二等奖张瑜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铁及其化合物二等奖孙春妹海南省海南中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二等奖符春阳海南省文昌市联东中学卤代烃二等奖冯月娥热带农业科学院附中元素周期表二等奖张建玲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沉淀溶解平衡二等奖王小东湖南邵阳新邵一中醇和酚二等奖杨郁芬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离子反应二等奖李小萍湖南省泸溪县第一中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二等奖谭子华湖南省泸溪县第一中学氨 硝酸 硫酸二等奖李先栓宿迁高等示范学校创新是探究的灵魂——谈原电池及论证二等奖张松林江苏省扬州市维扬中学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二等奖生建国江苏扬州中学化学反应速率二等奖陈芳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二等奖侯新立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化学反应的利用二等奖杨晓燕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分子的性质二等奖孙耀锋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氧化还原反应二等奖臧永德丁海红宁夏育才中学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二等奖田涛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盐类水解二等奖高淑英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认识有机化合物二等奖康伟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中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二等奖魏俊超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等奖臧君岭山东省乐陵一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二等奖由爱华李波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二等奖石燕燕刘晓慧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水溶液二等奖燕法金广饶县综合高级中学氧化剂和还原剂二等奖路强莱芜市第五中学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等奖孙瑜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醇和酚二等奖付云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电解质二等奖张月霞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氨三等奖沈颖福建漳州八中盐类水解三等奖杨延光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电化学专题三等奖张莹萍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三等奖王孟芳宁夏长庆高级中学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三等奖刘建明宁夏长庆高级中学原子结构与性质三等奖徐鹏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三等奖关强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三等奖刘春生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卤代烃三等奖孟令宝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最简单的有机物三等奖王艳丹深圳第二高级中学正确使用药物三等奖杨圣群湖南省泸溪县第一中学化学键三等奖吕锋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附属中学糖类.三等奖马富强宁夏育才中学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学科与评价——以甲烷为例三等奖仇娟娟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碳的多样性三等奖杨彬山东省实验中学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三等奖王磊德州市第一中学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三等奖2、研究论文成果作者姓名单位成果名称评审结果郑克强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2008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学科试题评价研究一等奖张力山东省青岛九中高中化学新课程视野下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等奖章异群北京市十一学校同一内容《乙醇》在必修和选修中的三维教学设计对比研究一等奖王心田陆晓萍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研究初高中化学学习差异解决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一等奖赵继海刘懿梅安徽蚌埠第二中学教研组文化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一等奖曹丽敏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价值的认识一等奖常杰森河南洛阳理工学院附中新课程高考试卷化学实验题分析一等奖黄光红郑州市第七中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课新议一等奖李会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 07教育硕士不同版本教材中有关化学计量知识的比较研究----人教版、鲁科版、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一等奖李青萍宁夏银川市教科所浅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一等奖林肃浩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新课程下化学习题编制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等奖林映霞青岛市第九中学高中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反应热”与“电化学”部分三种版本内容设置的比较分析一等奖麦裕华广州市协和中学微观表征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插图评价一等奖倪霞安徽淮北一中PBL在化学教学中问题层次设计的一些探讨一等奖桑寿德北京80中学基于观念建构为本教学视角的教材分析一等奖沈颖漳州八中看新旧考纲对比一等奖王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问题情境素材开发策略研究一等奖吴运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新课程高中化学模块测试评价试题研究报告一等奖谢立平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徐超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天目高级中学高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一等奖杨明生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三种版本课程标准教科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比较及教学建议一等奖张金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创设学习情境 营造探究课堂——《铁和铁的化合物》探究式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等奖周卫平贾艳君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特点评析与启示一等奖周鑫荣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高中新课程化学与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整合一等奖周业虹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2009-2010学年度高三考生质量分析和评价一等奖李新义安徽蚌埠第二中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鲁科。
201210海淀区初、高中教师进修安排

时间 10月9日 星期二 下午2:00 10月9日
英语高一
教法分析 Unit 3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初、高中英语 外请专家讲座
王宇菲 张莹 清华附中 黄丽梅 易春丽
郑宁华
英语高三 词汇教学研究课两节
凌蕙
中学英语 Unit 4 研究课
郝文俊、陈熹、于坚
英语初二 教学研究课 Unit 6
英语初三 期中复习
政治高三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建议
政治初三
第二单元教法辅导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政治初二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多元文化地球村
十九中 刘桂英
交大附中 贺留荣
主讲人 中科院心理所
刘正奎
主讲人 交大附中
李波 伊燕霞 人大附中 张帅
人大附中 李顺梅
石油附中 葛本红
中关村中学 邹北雁
育英学校 朱晓兰
英语高二
模块 6 Unit 16 教材教法分析 及教学心得分享
英语高三
1.M5复习指导 2.高三备考经验交流(三)
语文与书法
年级
活动内容 (请注明活动类型)
书法初一 熟悉楷书四大家代表作品
掌握各家基本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异同
了解发展源流
语文初二 第三单元教材教法
语文初三 第三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语文高一 教师备课(第四单元)
主讲人 柳洋
清华附中 陈冬梅
二十中 刘卫华 海淀实验中学
张玉双
清华附中
时间 10月10日
星期三 上午8:30 10月10日
星期三 上午8:30 10月10日
星期三 上午8:30 10月10日
语文高三
作文讲座 高考作文与复习策略
1.林秀艳:海淀区教研员专业发展

海淀区教研员专业发展林秀艳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2018年12月2日教研员 专业发展文化认同 协同创新多元研修课题研究01030204“教育是海淀的命根子”“海淀进校是海淀教育的黄埔军校”01 文化认同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素养标准进修精神愿景正念正行向上向善的教研文化•师者之师必须树立“师德为魂”的意识•师者之师必须践行“学高为范”的理念教研员2 牛玉玺•“事”不厌精,是海淀教研员追求卓越的精神•精益求精是教研员高品质服务师生的追求用德行点亮教研工作的美丽教研员1 吴采红02 多元研修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教研员浸润研修全员研修 专题研修应需研修01 020304其他……“1+M+N ”教研员研修课程体系 (全员+必选+自选)助力教研员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03为教研员专业发展助力加油•北大旁听生•《古今数学思想》•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理念,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在理论研究上实现了突破,专业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教研员4 任宝华教研员3 张晓东03 课题研究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力支点三、课题研究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力支点教研转型其他项目……学业评价学业标准学科能力深度学习三、课题研究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力支点研究是教研员成长的助推神器教研员5 王思锦教研员6 左小玉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局内局外,随时转化亦师亦友,可进可退18年从没停下过研究的脚步研究中挖掘最好的自己04 协同创新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四、协同创新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协同创新承担社会责任•协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教育发展战略•秦皇岛市昌黎县区域教育整体合作项目,河北正定县、易县、赤城的对口帮扶工作教师教育资源联盟 •16个成员单位 •3000个微视频资源•近千节的微视频资源共享名师领航工程•9个地区、3个学科11名特级教师 •A-U-S 卓越教师培育模式输出海淀经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美教育智库对话” •香港大学“学校领导专业发展交流会议” •“一带一路教育对话”•两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 •首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承办高水平全国研讨会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实践培训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培训基地01 0203040506关键的人专业成长关键时候关键的事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Beijing Haidian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谢谢!敬请指正!。
海淀区语文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动海淀区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海淀区教育局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围绕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策略、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展开。
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与会教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2. 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安排了多节优秀课例观摩,涉及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
观摩课后,教师们对课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交流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3. 经验交流活动期间,各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这些经验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4. 分组讨论针对本次活动主题,教师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改革、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教师们对语文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语文教学策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2. 优化了教学方法在观摩优秀课例和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改进,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3. 激发了教学热情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心得的平台,激发了教师们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活动总结本次海淀区语文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1. 加强了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本次活动为海淀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有助于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海淀区中学教研安排4月

张鹤
数学初三
《统计与概率》复习指导
理工附中 孙娜
数学高一
期中复习指导
二十中学 龚禹
数学高二
教材教法分析 选修1-2复习建议 首师大附中 常丽艳
选修2-2复习建议 数学初一 期中复习建议 教材分析
育英学校 孙长娟 北大附中 鲍敬谊
数学初三
《几何综合》复习指导
翟刚
数学高二
研究课 推理与证明综合 函数复习
西四环北路11号 清华附中 高一化学教师
钢院附中
高三化学教师
时间 4月1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1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1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1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1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8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8日 星期二 下午2:00 4月8日
地点 进修学校新址 3号教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南348会议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4号教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南352会议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南306会议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3号教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4号教室 西四环北路11号 进修学校新址
交大附中 赵梅 张永慧 待定
数学初一
初一部分教师研讨会
数学初二
期中复习建议
胡旭
数学初三
《代数综合》复习 指导
范永利
数学高一
必修三统计、概率教材分析
人大附中 马平
数学高三
高三最后阶段的数学复习建议
张鹤
数学初一
初一部分教师研讨会
待定
数学初三
《代数几何综合》复习指导
首师大附中 周素裹
时间 4月1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1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8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8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8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22日 星期二 上午8:30 4月22日 星期二
珍惜机会认真修改高质量完成教学成果申报工作

42
85
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的实践研究
刘芳 王雷 蔡宇清 朱 立 李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
43
86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汪涓 邵珺 刘宏 汪秀 华
海淀区实验小学
44
87
机器人探索(教材)
何立新 任辉 李岩 于 锡环 刘月华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45
89
“携手工程”: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与学区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 索
清华附中
海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届教学成果初评名录
36 63 《必须保卫童年》 宋继东 李晓辉 刘艳春 徐晓燕 莫亚群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37
64
以 “发表课”为载体的新型校本课 程建设
郑瑞芳 朱兰京 金立文 刘畅 关旻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38
66
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窦桂梅 刘建伟 胡兰 叶红 苗育春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杨刚 李兰瑛 李莹 姜 淑清 芮志成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54
123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实践探 索
刘可钦 王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55
126
创新“自主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人 人做“最好的我”
张鲁静 岳顺丽 张海宏 梁小红 冯嘉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56
128
多元文化欣赏
邢筱平 周卫平 胡胜文 黄育蕊 纪宛柠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中学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曾辉 高级红 刘振庆 明欣 赵祯楠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曾辉 高级红 刘振庆 明欣 赵祯楠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2010年海淀区“中学优秀教研
成果奖”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学教务处: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我区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区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我区教研工作在全市的影响力,进修学校倡导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积极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多出新的教研成果。
为表彰广大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和教师在教研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进修学校特向海淀教育基金会申请设立“海淀区优秀教研成果奖”和“北部新区优秀教研成果奖”。
2010年9月—12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海淀区“优秀教研成果奖”(包括兼职教研员成果共20项)、“北部新区优秀教研成果奖”(以兼职教研员为主共5项)两个奖项的评选活动,由海淀教育基金会提供奖励资金支持。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评选活动时间
2010年9月—12月。
二、参评对象
1.教师进修学校专职教研员。
多年从事教研工作,教研成果丰富,指导全区教学成效显著,在学科内享有较高声望。
2.教师进修学校聘任的学科兼职教研员。
进修学校本学年聘任的正式兼职教研员,且长期以来在指导全区教研活动中作出较大贡献。
3.北部新区学校各学科兼职教研员、教师或教研组在区级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效果良好,且有一定示范作用。
三、评选活动程序
1.9月,进修学校下发通知,启动海淀区“中学优秀教研成果奖”评选活动。
进修学校组织成立海淀区“中学优秀教研成果奖”等各奖项评审委员会。
2.10月,教研员及各学校兼职教研员等个人进行申报工作。
通过个人申报、学校推荐、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室推荐等途径,把申报材料上交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
进修学校相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统计整理。
3.11月,进修学校将组织“优秀教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参评材料进行区级评审(初评和复评)。
全区共评出25名在全区教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其中包括北部新区各中学兼职教研员、教师或教研组评选5名获奖者),并在网上公示评选结果。
4.12月,进修学校将联合海淀教育基金会进行区级总结和表彰。
对经公示无异议者将颁发“创新奖”获奖证书和奖金。
届时,每位获奖者的创新教研成果将汇编成册,向全区推广。
四、申报要求
1.参评教研员、兼职教研员以及北部新区教师、教研组等,应按要求填写个人申报表,报送1份1000字左右文字介绍材料(以第一人称表述),并附齐能说明教研创新工作成果或事迹情况的相关专著、教学论文、获奖证书及在进修学校教研活动中使用的教案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2.个人申报表要经学校审核同意推荐并加盖校章。
3.2010年参加海淀区“中学优秀教研成果奖”活动的成果不得在海淀区教育系统内部参加其他评奖活动。
4.请申报者把申报表及相关材料于2010年10月22日(周五)前报送进修学校教科室。
联系电话:88487683。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0、9、27
附件:
海淀区优秀教研成果奖申报表
海淀区北部新区优秀教研成果奖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