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调研情况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调研情况
汇总
◎必修部分
一、整体意见
1.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与课程标准
的相符程度如何?
答: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前所奉行的灌输讲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要点,而是着意于理解文章内容,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定位于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标教材”则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训练,且训练的能力范围更广,能力层级更多,特别是对探究意识、创新思维的训练,显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但也有学校认为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相符程度为70%左右,一些内容生、偏、冷。

有的直接认为脱节。

2.现行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相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如
何?哪些具体的地方过高了或过低了?
答: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相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都高了,脱节;主要是我们贫困、落后地区的学生语文素养太低。

像文言,特别是先秦诸子散文过高而不成体系。

此外,也有老师认为外国文学对学生有点高了。

学生不太了解外国的文化的
历史的变迁;还有老师认为名篇被删除太多,人文性不够突出;口语表达较少等等。

3.现行教材在课时总量和整体难度方面是否应做调整?如何调整?
答:教学内容显得庞杂了些,教学实际课时与之不成比例,致使实际教学中像略读课文,“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之类只能让学生自读,“名著导读”对促进课外阅读上效果不明显。

表达交流部分没有时间来操作,应该增加课时总量。

另外,上选修教材时,感觉种类过多并且过于单一,无法上完。

如果可以,是否综合成几本,不然很难兼顾。

4.综合而言,通过学习现行教材,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
项教育目标?
答:学生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学习能很大程度的丰富和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但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依赖老师的讲解,自己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不高,所以也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好。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太强,在现在这种中国大环境中,读书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无关紧要,对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和以后人生的茫然让他们的思想消极和不努力。

教材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学生如何学习教材。

二、体系结构
5.现行教材在总体架构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减少、增
加或强调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答:总体架构很好。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兼而有之,学生们通过学习后就能对各种文学形式都有所了解,扩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我觉得要是能再增加几篇当代作家的散文和小说就更好了,所选作品能贴近生活,让学生们更易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品之美,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最好是显示社会正能量,体现真、善、美的。

存在的问题有:阅读与写作脱节;写作不成体系;必修一的现代诗歌阅读有些突兀;文言、古诗词所占比例过多,让学生厌倦。

增加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

6.对于目前的单元设置和课文编排方式,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单元设置好,但课文编排应该作适当调整。

必修一、二的文言文课文可选《劝学》《师说》等有关谈学习的文章,因为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生活,既新鲜有陌生,学习状态一时还未从过去调整过来,一下子难于适应,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最先让他们学习这类文章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

现当代阅读作品,可编排一些人物传记类文章,既适宜学生应对考试,又可让学生励志。

不知是按环型还是线型编的,有些乱,尤其是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

“阅读鉴赏”部分每册分四个单元且于第四单元安排应用文体学习,这个思路很好,但现有的编排顺序不太符合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

建议调整为:随笔、演讲辞、新闻稿、科普文、文艺评论分别对应必修一至必修五。

将古代人物传记移至第三单元。

三、选文
7. 哪些课文不适宜教学?哪些课文特别受欢迎?
答:不适宜有的:戏剧节选,比如《窦娥冤》之类;长篇小说节选;比如《包身工》之类,年代太久远,与时代脱节;《宇宙的秘密》《作为生物的社会》太专业了,不好懂。

结合生活的或者名篇等较受欢迎,比如:《涉江采芙蓉》、《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诗经二首》等。

另一类是关于纯美爱情类的课文,例如《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从文体来说,特别受欢迎的文体是:①现代新诗。

②先秦、南北朝诗歌。

③唐代诗歌。

④宋词。

应该说,没有不适宜的课文,只有不会设计的教师。

8.希望增加哪一类篇目?(可举出具体篇目)
答:①.为这个世界做出巨大贡献,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人物传记(古今中外皆而有之)
②.建议“感动中国”人物进入教材。

③.建议《读者》上那些美文,教会学生懂得“爱”、“感恩”、“责任”、“诚信”等类文章。

④.在每一单元后加强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

此外,现代诗歌应该增加。

四、研讨与练习
9. 对现行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的整体评价如何?还有哪些可以
改进的地方?
答:整体评价:更全面深入地揭示语文素养的内涵,要求增加
语感和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素养的内容。

课后练习的第一题是最能体现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各单元教学要求、目的的,它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的的重点,也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影响预习方向的关键,它指导学生强化学习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注重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课后练习的安排,大都以较易读懂,答案多样的题目为主。

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直述个人看法,任凭思想飞跃、碰撞。

可以改进的地方:新教材为了紧密结合新的教学大纲,提出的为了摆托过分强调语言学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倾向,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这一点自然无可厚非,是语文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教改之处,我们的教本练习内容不免有些过于弱化对基础知识的偏向,教材中取消了大部分有关不同文体写作方式,手法等题目。

虽然有关方面内容分开到写作部分,但对于中学生而言,讲它直接置于对应文章之后,更为直观。

10.“研讨与练习”中常规训练的量和内容是否应该调整?具体有
哪些建议?
答:“研讨与练习”虽然是依附于阅读鉴赏,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密不可分。

尽管这套教材安排“表达交流”的内容,有写作、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但在阅读鉴赏的“研讨与练习”中,也设计了写作、口语交际的练习。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

1.动脑。

所谓“动脑”,就是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对所读的课文有
自己的理解、看法或主张,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能够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或质疑的能力。

2.动手。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谓“动手”,就是提倡在阅读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手脑并用。

有的是要求边读边进行勾画圈点,进行评议赏析,以加深记忆。

3动口。

所谓“动口”,指读和说两个方面。

读包括默读、朗读、朗诵、背诵等,说包括讨论、辩论、演讲、评说等。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1. “研讨与练习”中拓展性训练的量和内容是否应该调整?具体有
哪些建议?
答:量和内容是适当,不需调整。

对于拓展性练习教学建议:由于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完成,则要事先布置下去,并规定一个大致的完成时间段,让学生主要在课外完成。

为了加强检测,拓展性练习最好要举办专门的汇报交流活动,教师要有一定的成绩记录。

五、表达交流
12. 对于现行教材中“表达交流”模块的整体评价如何?是否切合教
学需要?
答:表达交流模块设计很好,切合单元内容,训练有针对性。

整体设计合理,选择性强,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这一部分的可行性高。

但“口语交际”部分,不同多的地区实际条件不同,班级的规模限制了这部分的实施。

即实
际教学中完全无法落实。

13.对于改进现行教材中写作系统(写作专题、“研讨与练习”中的
写作练习、“梳理探究”中的写作练习)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加强写作训练,与实际教学接轨。

多点写作审题立意的指导方法。

课本主要从文学创作的高度来要求,但学生实际需要的仅停留在应试作文层面。

建议将两者结合一下,学以致用。

14. 对于改进现行教材中口语交际系统(口语交际单元、“研讨与练
习”中的口语交际练习、“梳理探究”中的口语交际练习)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应在每节课中训练;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太低,落实不了。

现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系统很好。

建议增加语文活动课来完成这部分内容。

六、梳理探究
15. 现行教材中“梳理探究”的开展情况如何?
答:随着世界范围母语教材的改革,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整合”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我国新课标教科书在设计中都渗入了相关内容。

“梳理探究”作为一个全新的板块出现在人教版教科书中,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该板块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追求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训练和熏陶,致力于塑造现代社会发展全面的新型人才。

但与此同时,“梳理探究”也是一项尚待实践检验的课程设计。

某些地方在设计之初所预设的目标与实际的情况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新教材在教学一线的实施中不能得到最佳的运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16.对于改进现行教材中“梳理探究”的编写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梳理探究”是新课程必修课的一个板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是高中语文教学与考查的重要内容。

但现在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差,可以在小学﹑初中就增设这门科目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应相对完整。

七、名著导读
17.现行教材中“名著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效
果如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

《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提高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①、巧用教材,悬念激趣。

②、借用媒体,开渠引流。

③、联手家长,营造氛围。

④、开展活动,感受成就。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荡涤灵魂,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多用心,
多实践,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精神家园!
一些学校也反映几乎没有开展。

原因有二:一是应试性不强,二是课时紧。

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学生读课外书的凤毛麟角。

18.对于改进和完善现行教材,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①、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还应兼顾语言学的的工具性,语文始终是一门语言学科是交流的工具,高中阶段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似乎有一点本末倒置了。

②、应该充分考虑时代性。

在不断加重文言文比重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现代高中生的语言实际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文言知识能否适应。

③、应该结合现在学生实际生活,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作家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可以操作,应该考虑两个版本:发达地区版与欠发达地区版。

◎选修部分
1.人教版的选修教材,贵省(地/市或学校)曾经用过以下哪些?
☑中国古代诗歌散义欣赏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口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口中国小说欣赏口外国小说欣赏口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口影视名作欣赏口新闻阅读与实践口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口演讲与辩论口文章写
作与修改
☑先秦诸子选读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口中国民俗文化
2.您认为编得最好的选修教材有哪些?
☑中国古代诗歌散义欣赏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口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口中国小说欣赏口外国小说欣赏口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口影视名作欣赏口新闻阅读与实践口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口语言文字应用口演讲与辩论口文章写作与修改
口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口中国民俗文化
3. 您认为某本选修教材编得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中国古代诗歌散义欣赏》是编得好的:①编排更加合理把全书分成六个单元,诗歌、散文各三单元,这和以前诗歌、散文零散分布在各册中相比,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

②.抓住中心,目标明确对于诗歌,从探究诗歌的旨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声韵三方面入手,一个方面一个单元,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对于散文则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体会散
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

③.注重学生体验,减轻教学负担,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每一单元开头都安排有“赏析指导”,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也有老师反映《文章写作与修改》编得较好。

因为体例编排符合认知规律:知识导引—例文借鉴—写作实践。

因为例文比较精当,具有示范性。

因为写作实践部分题目设置课再丰富。

二、新教材的不足
①.未能区别对待现代散文和文言散文现代散文,把重点只放在形象性、逻辑性、抒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上尚可。

可文言散文却不可。

因为这样会导致学考分离。

对于古代诗文,高考考纲对我们的要求是能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这是对诗歌和散文的总体要求,但对于散文,在高考实际操作中主要是理解。

所以,对于文言散文,首先是翻译,解决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②.习题设置不够科学新教材习题设置不多,但这不多的习题却存在偏离中心,让人无所适从的尴尬。

③.课文的选择未能考虑到实际教学的操作性
有老师反映,作为一线教师,本人非常支持新课改,但希望编者在编排教材的时候,多考虑一线教师的教学及选材的可操作性,而不是只考虑作品本身的优秀。

要知道,天上的月亮虽然很美,但我们只能望月。

4.您认为某本选修教材编得不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答:语言文字应用不太好。

系统式呈现指教材编排按照知识体系本身的规律,给学生呈现一种严密的、层级式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学生通过这个体系的学习,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明晰的知识脉络和框架。

如1956 年编写的《汉语》教材,从“文字”一直讲到“篇章”,语文知识体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知识点层层推进,便于学生形成一个关于汉语语法知识的整体图式。

事物的优点也往往会变成该事物的缺点,由于汉语语言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言规则具有特异性,如果用语法规则去规范活生生的语言实际,必然导致语言学习的僵化。

另外,对母语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规律也许不应该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入手,而应从较高级的语言单位“句群”开始。

语文知识脱离语言应用成为系统式知识呈现的缺点。

随文式呈现指知识随课文内容而确定,不追求知识体系的严谨与层级,知识随文编排,注重知识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领会知识。

根据陆俭明的研究,这种知识呈现方式的教学可以采用随机教学的方式,即紧密结合课文的讲解或作文、练习的评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知识教学,使二者融为一体。

5.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选修教材,您还有哪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请说明:是某单本教材还是选修教材整体,存在某某问题,有何修改建议)
答:选修教材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选修课的质量和效率。

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开发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选修教材在编写理念、内容选择、编制方式等
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回顾了我国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发展历程,并针对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有利于语文选修教材的发展和完善。

①﹑加强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间的联系与融合。

选修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间的联系与融合还不够,主要表现为彼此关联度低,缺少内在的整体统一性。

甚至同一篇文章是适合初中生读还是适合高中生读,在认识上还是模糊的。

②﹑注重编者特长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协调统一。

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因此,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选修课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后者虽是对教师的“教学”而言,但它同样是教材编者应该遵守的要求。

③﹑确立审定教材精品化与校本教材多样化的追求指向。

教材编写是一项要求标准极高的工作,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编写出如此多的选修教材,时间仓促显而易见。

为追求出版时间和出版数量而匆忙赶制,必然会影响教材的质量。

比如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素芭》一文的译本选择就值得商榷,甚至有学者认为教材选本的译文“是浅尝辄止、未能深入原著文本的‘误读’”。

从外国文学作品选用的角度说,如果不能选择最优秀的译本,编写质量上乘
的教材便无从谈起。

实现审定教材精品化,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和选择。

教育部可以从全国各地调配人员组织高层次的编写队伍,或由不同的编写组制定不同方案,通过比较优中选优;也可以根据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一个出版社集中精力编写某一个系列的教材;还可以考虑将不同出版机构编写同一系列内容的编写人员进行合理组合。

总之,选修教材的研发要压缩审定选修教材的数量,优化和精选那些在模块设置、编制方式以及内容选择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教材,将那些平庸的重复建设的教材淘汰出教材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选修教材建设的层次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