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一、调查背景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现状,需要进行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和面积占比。
2.掌握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占用耕地的情况。
3.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利用的情况,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保护和发展的态度。
4.掌握不同行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和使用情况。
三、调查方法1.实地走访:通过实际走访不同区域,观察不同类型土地分布情况,并记录下来。
2.统计数据:通过查询相关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获取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占比等数据信息。
3.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群众对于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意见建议。
四、调查内容1.耕地利用现状:包括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粮食产量等情况。
2.林地利用现状: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类型、森林资源保护等情况。
3.草地利用现状:包括草原面积、草原类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
4.水域利用现状:包括水域面积、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情况。
5.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占用耕地的情况。
6.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利用的情况: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保护和发展的态度,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开发中扮演的角色。
7.不同行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和使用情况:包括建筑业、工业企业、旅游业等行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以及使用方式的调查。
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各项内容的调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耕地总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能下降;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草原面积逐年缩小,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资源保护与开发不平衡,水污染问题严重。
2.城市化进程对耕地占用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3.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农地场地调查实施方案
农地场地调查实施方案一、前言农地场地调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它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的农地场地调查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本次农地场地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农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壤肥力状况、水资源情况、气候特点等,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调查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测绘,了解农地的地势起伏、地貌类型、坡度等情况,为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2. 土壤肥力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平、养分含量、酸碱度等指标,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3. 水资源调查调查农地的水资源状况,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情况,为农业灌溉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4. 气候特点调查收集农地的气象数据,了解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特点,为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依据。
四、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采用实地勘察的方式,对农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准确的数据。
2. 采样分析对土壤、水质等样品进行采集,送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取准确的数据。
3. 气象数据收集收集气象站的气象数据,结合实地观测,获取准确的气候特点数据。
五、调查成果应用1. 农业生产规划根据调查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包括种植结构、施肥方案、灌溉方案等。
2. 土地资源管理根据土地调查成果,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好农地资源。
3. 农业技术推广将调查成果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六、总结农地场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可靠的调查成果,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者能够高度重视农地场地调查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任务3.6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地籍与房产测绘 (项目三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3.6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一、检查验收制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实行省、县、作业组三级检查 和省、县二级验收制度。
首先,作业组自检和互检,然后 县对作业组成果检查验收,最后省检查验收县的成果。
各 组检查验收人员还要评价被检查验收的成果质量。
(1)作业组的自检和互检。
自检一般在作业期间随 时进行,互检在各作业组间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 问题消灭在第一线。
自检、互检后,应及时报请上一级检 查小组进行检查。
(2)县级检查验收。
县检查验收组或技术指导组负责对 作业组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在作业组每道工序自我检查无问题 的基础上按工序逐项进行,待上道工序检查合格,并由检查得 签字后,作业组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以保证每道工序把住成果 质量关。
检查不合格的成果,应退还作业组返工补测后另行检 查。
县级检查验收工作全部完成后,要写出检查验收报告,报 省主管部门派检查组检查验收。
(3)省检查验收。
可由省、地组成联合验收组,共同对 县级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省对县级成果的检查验收,可在县级 对各作业组成果全部检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一次进行。
二、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必须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 程》及其补充规定的各项规定为准。
凡按规程进行调查,作业项目达到规 定要求的成果即为合格成果。
首先对各道工序的作业成果自检无误后,进行互检,互检之后,由县 检查验收,认定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互检和县级检查验收均应作检查验收记录,对检查发现和提出的各种 问题,作业人员应认真处理。
然后在全部工序完成后,县级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整理好调查的全 部成果资料及各阶段的检查验收记录,写出成果检查验收说明,连同应上 交的调查成果,一并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其次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 初步审核认定可以进行验收后,即组织检查验收人员赴县,对调查成果进 行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 引言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土地是有限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掌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变化趋势和问题,对于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2. 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各类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2.实地调查:采用抽样方法对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 土地利用分布情况3.1 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用地主要集中在农业发达地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等。
农用地主要用于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3.2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调查结果显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用地集中在城市居住区,商业用地则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区。
3.3 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是指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的土地。
调查结果显示,生态保护用地主要位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这些地区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生态保护用地的划定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4.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4.1 农用地减少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
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这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强农地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地籍管理常见问答题
1、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1.1.一)(P4)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简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
(1.2)(P9)2、地籍有哪些类别,如何划分?(1.1.三)(P5、6)一、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二、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三、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四、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3、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有什么区别?(1.1.三)(P6)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是地籍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初始地籍是基础,日常地籍是对初始地籍的补充、修正和更新。
如果只有初始地籍而没有日常地籍,地籍将逐步陈旧,变为历史资料,失去现势性、失去其使用价值。
相反,如果没有初始地籍,日常地籍就没有依据、基础,也就不存在日常地籍了。
4、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2.三)(P11)一、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服务二、为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三、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四、为土地管理服务5、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3.一)(P13)一、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二、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三、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四、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6、为什么地籍管理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1.3.一)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必须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政策或技术要求的统一标准。
01-江西省三调实施方案(送审稿)0520
二、任务要求
2)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 调查界线以最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行政界线为基础制作,统一确定各级调 查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分级提供调查使用。 第三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界线以省级下发行政界线为准。县级调查界线如
权登记中的权籍调查工作,制定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一、工作背景
2018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被纳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8年工作
要点》,被列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两项重要基础调查工作之一。土地大调 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主要手段。开展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按时发布三调数据,既是前两次土地调查的工作 延承,也是形成历史序列成果、科学研判国情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开
二、任务要求
2.1 技术指标
影像数据
原则采用我省下发0.2米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如没有0.2米影 像数据则采用国家下发的 1米影像数据作为调查底图;其他 影像数据成果作为参考。 以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同一地类的相邻宗地合 并为一个图斑。道路被权属界线分割的,按不同图斑上图。对飞入 飞出地的调查,一般按照“飞出地调查、飞入地汇总”的原则开展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调查,保证调查成果不重不漏。
地类图斑
二、任务要求
2.2 技术路线
利用国家和省级提取疑问图斑、采用统一制作调查底图、采 取内业判读地类、地方进行细化调查和在线举证以及开展自然资
源相关调查、建立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库、省级实行全过程督导
检查的流程开展调查。
二、任务要求
2.3 工作任务
相比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第三次土地调查是
土地利用现状的实施步骤
土地利用现状的实施步骤1. 背景介绍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它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土地利用现状的实施步骤是了解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2.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收集工作。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沿海测绘工程数据:通过测量、勘测、图像处理等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的地理信息数据。
•空间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影像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网上调查、居民调查等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的社会经济数据,如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农田种类等。
•相关报告和文件:收集和整理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关的政府报告、研究报告、规划方案等文件。
3.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分类: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农田、林地、建设用地等。
•土地面积统计:对不同类别的土地进行面积统计,了解各类土地的占比情况。
•土地变化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了解土地利用现状的发展趋势。
4. 制定规划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目标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包括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面积等。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的特点,合理调整土地用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5. 实施和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和法规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资金和技术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招标文件(正稿)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 (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
项目编号:0835-1301119N2711
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执行,此项工作由业主提供村域范围内用地位置、 面积大小、用地性质,测量单位根据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在地籍地 形图上绘制图斑。 3.3.2 国土类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国土规 划类的 土地利 用现 状情况 的调查包括 地类的区分以 及建设 用地 范围内行政许 可情况调查。 地类的区分:依据 2006 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情况、卫片资料及 2009 年第二次全国土 地地类现状调查情况明确区分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 农用地、 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其中:农用地需要明确基本农田的规模及分布;区分 2006 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农用地, 但在第二次全国土地地类现状调查中属于建设用地的规模。 建设用地范围内行政许可情况调查:区分两证齐全的已建用地、已办证但尚未建设的 用地、无证已经实际使用的建设用地、历史建设用地、产权有争议的用地等情况。 测量队伍根据提供业主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在地籍地形图上绘 制图斑,并填写村域范围土地勘界地类现状一览表、改造研究范围行政许可信息一览表。 3.3.3 土地权属情况调查 包含区分村域范围内国有用地、集体所有土地、争议地等红线范围及面积等。 (1 )村 集体用地信息:有合法手续的村建设用地面积, (已办理土地使用证(包含已落地和未落 地的留用地指标) ) ,宗数和红线,并收集相关的证件及复印件。 (2 )明确无合法手续建设 用地的建设时间(主要区分 1987 年 1 月 1 日之前、1987 年 1 月 1 日至 2007 年 6 月 30 日 之间以及 2007 年 6 月 30 日之后三个时间段) 、宗数和红线,并收集相应的材料; (3 )村 未落地历史留用地指标面积。并提供附国土部门出具的留用地指标核定书。提供近三年农 用地转建设用地申请与批准情况,如有获批相关转用指标,提供相关材料。 (4 )村域范围 内历年被外单位征用用地情况可分为已批未建及已批已建两大类,每宗征地需详细列明征 地单位、证号、红线范围、面积、使用性质等信息。测量队伍根据业主提供的数据资料进 行分类、统计、汇总填写外单位征用用地信息一览表,并在地形图上绘制图斑。 3.4.4 标图建库情况调查 改造范围申报“三旧”改造的类型、标图建库号、标图建库用地面积等情况。该项资 料由业主提供,测量队伍根据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填写标图建库图斑统 计表,并在地形图上绘制图斑。 3.4 城中村现状房屋数据测量及其他调查技术要求 城中村改造的现状房屋数据主要指的是:改造范围内现状建筑总量,分类统计私人物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流程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流程第一步: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范围和目标。
调查的范围可以是国家、区域、城市、乡镇或特定地区,而调查的目标包括了解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以及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系等。
第二步:收集基础数据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基础。
这些数据包括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区划、土地资源、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特征、统计数据等。
收集基础数据的方法包括查阅历史记录、数据调查、野外考察、调查问卷、实地勘测等。
第三步:制定调查方案和设计样点根据调查目标和调查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样本等。
在确定调查样本时,需要考虑地区特点、资源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因素。
第四步:实施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环节,通过采集实地数据来了解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
实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等。
调查员需要根据调查方案,走访样本调查地点,记录和采集相关数据,可以利用测量仪器、遥感影像、GPS定位等辅助工具和技术。
第五步:数据整理和分析在实地调查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首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和整理,将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
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土地利用现状的主要特征和面积占比情况。
最后,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相关的报告、图表和地图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表述。
第六步:撰写调查报告和提出建议调查报告是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整理和分析的成果,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报告可以包括背景介绍、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和评价、问题与建议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需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原则。
以上就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流程。
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实施及影响
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实施及影响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变更种类繁多,如建设用地,乡镇村组合并、撤组,农业结构调整等。
但土地利用变更又有其固有的特点:一是国有村坊变更,二是所有权变更,三是地类地块变更。
从这三方面来看做好年度变更,对土地利用现状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往年数据成果的检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包括图形数据(权属图、地类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属性数据,图形数据以图形文件的格式存放,在保持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上安全系数不高,但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变更准确使用。
由于主客观原因,数据并不能保证100%的无误,因此在变更前要进行图形拷贝,应确保你所做的每一步工作都正确完成了,拷贝系统没有提示你任何错误。
拷贝完成后,还应检查图形与属性数据库记录是否相符合,属性记录检查能否完整无误地通过,即首先保证初始作业数据的正确性,保证作业有一个良好地开端,才能保证以后所做工作的正确性。
整个作业应遵循拷图——检查——变更——检查——上网的流程,不能随便省略其中某一步。
2、国形变更2.1国有村坊变更国有村坊变更分四种方式:合并、分解、成片开发、界线调整。
A、国有村坊宗地合并:将两个相邻国有村坊宗地合并在一块,譬如两个完整的村民小组合并,或者一国有土地和一集体土地合并。
国有村坊宗地的合并将涉及到国有村坊宗地信息、所有权宗地信息、地类地块信息的变化。
确定将要合并的国有村坊宗地及其共用边,画定一个FENCE,该FENCE必须完全包含将要合并的国有村坊宗地,将国有村坊界线转为所有权界线,将两相邻国有村坊宗地的公共边界改为所有权界线,然后将国有村坊信息重建。
在国有村坊变更中,假如图面不要求合并的情况,则不需要从图形系统变更,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系统中修改归属代码即可,然后修改相应的图面注记。
B、国有村坊宗地分解:这里指利用已有所有权界线分解国有村坊宗地,对于没有所有权界线可利用的国有村坊分解类型,可先做所有权分解,而后再做国有村坊分解。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 .doc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函〔2018〕53号)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三调的主要目标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调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以下简称《工作分类》,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实地认定地类,确保地类不重不漏全覆盖,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对存在复合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基础上,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湿地、商业服务业、工矿、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整合相关自然资源专业信息;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国土及森林、草原、水、湿地等自然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全国土地调查的实施方案(最新)
全国土地调查的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X〕48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X政办发〔X〕94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如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第六条:“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继X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之后的又一次土地国情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二、调查的内容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X),全面调查全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查清全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省、市、区三级影像、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基础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面积量算汇总
一、准备阶段
调 查 申 请
准 备 阶 段
组 织 准 备
资 料 准 备
物 质 准 备
技 术 培 训
1、调查申请
具备调查条件的县(市),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编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申请书》经过县级人民 政府同意,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然后着手组织准备、资 料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培训等工作。
范围
方法
级别
国家:利用卫星相片,分层抽样,数 土地 概查 据统计,编图量算; 省级,分类
国家或省一级
省级:航片或卫星相片野外调绘,转 绘到地形图上,1:5万或10万地形图 +航卫片
体系一级类
土地 详查
利用1:1万(林,牧,1:5万)地形
乡村,分类
县,市级
图,相应的航片,影象平面图,野外 调绘,补测地类权属行政界,并转绘 于工作底图,修绘,量算面积。
..
..
(3)地(市)界线
. . .. .
. . .
. . .. .
(4)县(市)界线 (5)乡(镇)界线
..
土地权属界线 :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界; 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 权界和使用权界。
(1)村界 (2)争议界 . . .
境界线(权属界线)标示要求:
①以耕地为重点,对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耕地 中的不同类型耕地做零星地类的调绘。 ②单个规模或十分邻近(基本连片)多个的规模达到0.02公顷 以上的作零星地类调绘。 ③调绘方法是在航片上零星地类中心位置处用小圆点表示,并 按图斑进行编号。 ④对零星地类的规模在实地进行测丈,计算面积,计入外野调 绘手簿(也有的规定可以将邻近的同类零星地类合成一个点,记 一个面积,但记清有几片构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三调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全面部署三调工 作,分阶段完成调查任务。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第三次全国国 土调查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支持调 查工作,为开展调查创造良好环境。
三、工作内容
开展前期准备和相关资料收集。
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
全国三调办统一制定并发布三调技术标准、科学设计调查流程, 统一调查和建库的程序、方法、成果、精度和验收要求,千方百计提 高数据质量。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管理资料和调查成果,保持 调查工作的连续性。协调统计农业、林、草、水等相关部门的调查需 求,并参考各部门的调查资料,保证调查成果的适用性。
二、实施原则
主要特点1:为满足自然资源和空间统一管理进行图斑标注
对耕地种植属性标注:根据耕地的实际利用情况,标注种植属性。(11种):
1
耕种(GZ)、休耕(XG)、临时种植园木(YM)、临时种植林木(LM)、
临时种植牧草(MC)、临时坑塘(KT)、林粮间作(LLJZ)、观赏园艺
(GSYY)、速生林木(SSLM)、绿化草地(LH)和未耕种(WG)。
4
(HDGY)、钢铁工业用地(GTGY)、煤矿工业用地(MKGY)、水泥工业用 地(SNGY)、玻璃工业用地(BLGY)、电解铝工业用地(DLGY)共6类。
对城市、建制镇和村庄范围内的图斑标注:相应标注城市(201)、建制镇
5 (202)或村庄用地(203)属性。城镇村庄外部的采矿用地和特殊用地应按实
二、实施原则
(一)统一领导,各负其责。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查工作的组 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省(区、市)、市(地)、县(区、 市)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和细则, 负责本地区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是土地资源调查中最为基础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指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统计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农区以村(大队)、农林牧渔场以分场(队),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需1:10 000、重点林区1: 25 000、一般林区1:50 000、牧区1: 50 000或1: 100 000的比例尺地形图,以及相应比例尺的航片或影像平面图。
通过野外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行政和权属界以及变化了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
以绘后的地图作为工作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并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各权属单位及各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绘制各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
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属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二级地类)、属于同一个权属单位、同在一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线的封闭地块。
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和量算单元。
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调绘的先后次序编号。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8步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般可以分为以下8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阶段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调绘外业工作阶段内容较多,但它们彼此结合,故实际仅为一个工作步骤,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我在某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
本报告将对我所进行的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习目的1. 系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和信息收集,掌握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2.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做出初步预测。
3. 提出土地利用优化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和分析,提出土地利用的优化建议,为当地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不同地块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的信息。
2. 数据整理和分析:收集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统计表格。
3. 文献调研:收集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文件、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了解土地利用的政策背景和相关研究成果。
四、实习过程和结果1. 实地调查我选择了市区附近的几个地块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和当地农民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和果园,其中以水田和菜地为主。
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农民多采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2. 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农田、果园、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
(2)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大部分地块的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3)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农田面积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逐渐增加,这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流程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流程1.确定调查目标和范围:确定调查的目标,并明确调查的范围和时间。
例如,确定调查的区域范围是城市还是农村,调查的时间是一年还是多年。
2.收集地理信息数据: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
包括土地利用分布、土地类型、土地规模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空中摄影、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得。
3.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确定调查的区域划分、调查的时间安排、调查的手段和方法等。
例如,可以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在每个类型中进行详细调查。
4.采集实地调查数据:根据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
可以通过走访农民、查阅土地登记簿等方式,获得土地利用的详细情况。
同时,可以对土地用途进行测量和标注,以制作土地利用图。
5.数据整理和分析:将采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类型和规模进行归类,制作相关的图表和报告。
6.土地利用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
例如,评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
7.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
政策可以包括土地批准、用地指标、土地流转等方面的规定。
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8.宣传和推广: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政策制定的结果进行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会议、研讨会、报告等形式,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介绍土地利用现状和政策。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来完成。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
只有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才能更好地指导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与房产测绘 (项目三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3.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施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调查申请具备了调查条件的县(市、区),由县级国土资源管 理部门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其主要内 容包括:全县基本情况;需用哪些图件资料;组织机构及 技术力量情况;调查计划及经费预算等。
《申请书》要经 县级人民政府同意,然后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 经批准后立即着手组织准备、技术方案准备、图件资料准 备和仪器设备准备等项工作。
2.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建立工作责 任制等。
开展土地利用调查的县,首先要成立领导小 组,由县级政府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领导参 加,下设土地调查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专业技术 队伍、筹集经费、审定工作计划、协调部门关系、裁 定土地权属等重大问题。
3.制定方案1)制定工作方案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土地调查方案。
主要内容 包括基本情况、资料情况、技术路线、技术方法、技术流程、 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及主要成果等。
县 级及县级以上的调查方案须报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
各调查承担单位,在土地调查开展前,应依据省级国土资 源管理部门批复的调查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土地调 查项目技术设计书,对项目基本情况和资料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作业流程、项目组织、进度 安排和质量控制,明确调查成果等。
土地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 报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复后方可作为调查作业依据。
2)人员培训在开展土地调查前,应对参与调查人员必须进行技 术培训,规范调查程序,统一调查方法和要求等。
经现 场实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调查工作。
3)试点在调查工作开展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试 点,在试点合格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调查工作。
4.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及 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主要资料包括以下几项:(1)工作底图。
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统一制作或委托省国土 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制作1:1000正射影像图DOM。
(2)国界资料。
采用主管部门国界资料,由国土资源部统 一提供。
(3)沿海滩涂、海岛资料。
采用有关部门资料。
各级国土 资源管理部门应收集本地区相应资料作为参考进行调查,国土 资源部收集有关资料将对各地区调查成果进行复核调整确认。
(4)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和控制面积。
采用民政部门的行 政区域勘界资料(图件、界址点坐标、文字说明等),由国土 资源部统一提供。
(5)县以上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和控制面积。
采用民政部 门的行政区域勘界资料,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
(6)县以下行政区域界线和控制面积。
采用民政部门的 行政区域勘界资料,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
(7)土地权属界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集土地 详查时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 原由书》;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界线等土地权 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确权资料。
(8)田坎系数资料。
土地详查时测定的田坎系数资料。
(9)以往土地调查资料。
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有关 图件、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其他有关资料。
(10)基本农田资料。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集划定基 本农田的图件、数据、文件、说明等资料。
(11)其他有关资料①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
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资料。
③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
④地籍调查资料。
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
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要进行分析、整理,确定其使用价值。
5.仪器和工具准备根据调查需要,准备相应测量仪器和调绘、标绘工具等。
如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计算机、绘图仪、扫描仪、软 件及交通工具等。
6.表格准备根据需要复制和设计有关调查的各种表格。
主要包括:农 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图斑)、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线状 地物)、田坎系数测算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耕地 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土地界址协议书 和土地界址争议原由书等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实施1.室内预判1)室内预判的定义预判(也称为解译、判读、判译、判绘等):是指运用解译 标志和实践经验,对影像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实地信息的过程。
土地现状调查中,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标准,也 可参照以往调查的土地利用图件成果、土地利用数据库、相关部 门资料(如交通部门的公路分布图、水利部门的河流分布图、湖 泊分布资料)等,在室内可将预判出来的地类名称、界线、相关 属性等信息预先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再到实地通过逐一核实、修 改、补充调绘,予以确认。
目的是提高调查的工作效率,这也是 目前调查中常用的方法。
2)解译标志的建立根据影像特征的差异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物,这 些典型的影像特征称为影像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的建立是 解译的前提。
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在影像上可直接看到的影像特征称为直接解译标志,包括 影像的几何形状、大小、色彩、色调、阴影、反差、位置 和相互关系等。
在直接解译基础上,需要经过分析、判别 才能识别、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的称为间接解译标志。
(1)影像色调与色彩特征地面物体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自然颜色,色调就是地 面物体颜色反映在黑白影像上的不同的黑色层次、在彩 色影像上的不同颜色。
色彩就是地物在彩色影像上以不 同的色相和色阶的表现。
色调、色彩是识别地物的主要标志,没有色调、色 彩的差别,地物的形态差别就显示不出来。
由影像的色调、色彩所构成地物的影像特征,是解译 常用而又重要的解译标志。
不同地类在影像上会呈现出 深浅不同的色调和色彩,影像的色调和色彩决定于物体 的颜色、亮度、含水量等。
(2)影像形状特征影像的形状是指地物在调查底图上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 结构和轮廓。
一般来说,地物顶部形状与其在调查底图上的影 像是相同的或是相似的,从地物的外形就可识别其影像。
人工 地物通常呈现出较规则几何形状,如房屋、平原上的水田、人 工修建的渠道等;自然地物多呈不规则形状,如坑塘、山区中 的耕地、河流等。
地物影像的形状特征可分为点状,如树木、山顶、墙角、 地物的交叉点等;线状,如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河流、沟 渠等;面状,如地块、山坡、湖泊、水库等三种。
复杂地物也 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
(3)影像大小特征调查底图上的影像除去形状特征外,还有大小(尺寸) 之分。
在同一调查底图上,根据地物影像的形状及其大小, 可以较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的地类,如厂房和住宅,其影像 色调、形状没有明显区别,这时主要从大小来区分,面积 较大的为厂房,面积较小的为住宅;农村道路与公路,一 般较大的是公路,较小的是农村道路。
(4)特征阴影主要反映在航片上。
突出地面 的物体都会有阴影,阴影色调一般为黑 色,且方向都是一致的。
阴影又分为本 影和落影,见图3-1。
本影,指物体未被阳光直射的部分 在航片上的影像,即物体本身的阴影。
如山的阴坡、人字屋顶的背阴坡、树冠 的背阴面等都是他们的本影。
落影,指地物投落在地面的影子在 航片上的影像,即物体投落的阴影。
落 影可以识别地物侧面的轮廓(形状)。
阳光地面本影落影 图 3-1 本影与落影(5)相互位置关系特征地面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反映在影像上也就会 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也是解译地类的一个重 要标志。
根据实地物体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影像分析 判别,解译那些影像不清晰地地物。
如根据有农村居民点 必有道路通达的关系,可解译出影像不清晰地小路;根据 单个的厂房面积大宅基地面积小的关系,可解译出哪些是 工矿企业和哪些是农村居民点等。
3)主要地类解译标志根据影像的色彩与色调、地物的几何特征、阴 影、相互关系等解译特征,就可以建立农村土地调 查地类的解译标志。
对一些光谱特征差异较大的主 要地物建立解译标志,充分利用影像判别地类,有 利于提高调查效率。
以下结合黑白航片,说明主要 地类的解译标志,供调查时参考。
(1)耕地平坦的农田有明显的几何形状、面积较大,有 道路与居民地相连。
色调随土壤、湿度、农作物种 类及生长季节不同而不同。
沟谷中的农田呈不规则 状,大部分呈窄而长的条状。
梯田呈阶梯状。
水田 一般田块分割小而整齐,地面平整,周围筑有田埂, 影像色调一般较均匀、呈深灰色,比旱地深。
水田 在平原地区形状多为格网状,在山区形状不规则。
水田与水浇地、旱地一般较易区别,水浇地与旱 地一般不易区别,但山区耕地大部分为旱地。
(2)园地种植的果树在影像上一般呈颗粒状、排列整齐、 色调较深,一般较易判别,这也是与林地的重要区别。
(3)林地森林在影像上一般为界线轮廓较明显、色调呈暗 色、主要分布在山区的颗粒状图案,较容易判别。
(4)草地草地在影像上一般呈均匀的灰色或深灰色,纹理 光滑细腻,形状不规则。
在牧区草地较易判别,但人 工牧草地与天然牧草地不易判别。
(5)居民地居民地在影像上呈由若干小的矩形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成片 图形。
由于阴影的存在,居民地更易判别。
居民地色调一般呈 灰色或灰白色。
(6)道路道路指铁路、公路、农村道路。
道路在影像上呈细而长的 条状。
色调由白到黑,随路面的湿度和光滑程度不同而变化。
一般湿度小、光滑,色调浅,反之深暗。
铁路一般呈浅灰色或灰色的平滑线状图形,转弯处圆滑或 为弧形,且一般与其他道路直角相交;公路一般为白色或浅灰 色的带状,山区公路常为迂回曲折的形状,公路两侧一般有树 和道沟,呈较暗的线条;土路一般呈浅灰色的线条,边缘不太 清晰;小路呈曲折的细线条状,浅灰色。
(7)水域水的色调是由白到黑,色调的深浅与水德深浅、浑浊 程度、光照条件等有关,河流在影像上一般较宽并呈弯曲 带状,色调由白到黑;小溪(天然水沟)呈弯曲不规则的 细线条,色调较暗,常被岸上树木、灌木掩盖;湖泊和坑 塘的水面色调呈均匀的浅黑色或灰色,且面积相差甚大; 沟渠为色调呈暗色的线状影像,沟渠的一端总与水源相连, 排水渠总与河流想通。
2.外业调绘和补测1)调绘的基本内容及要求调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当影像上地类界线 与实地一致时,将地类界线直接调绘到调查底图上;二是 当影像不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采用实地测量 方法,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三是当有设计图、竣工 图等有关资料时,可将新增地物的地类界直接补测在土地 利用现状图上,但必须实地核实确认;四是将地物的座落、 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图斑编号、地类编码、耕地类型、 线状地物宽度等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土地调查记录手 簿》上。
常用的调绘方法有综合调绘法和全野外调绘法。
(1)综合调绘法综合调绘法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内业解译和 外业核实、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