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市区外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平原占%,丘陵占%,其他占%。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
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市区人口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万人。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5684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 . 65%;工业总产值1060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科教兴农,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全市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6年粮食总产达万吨,商品率20 . 50% ;"莱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蔬菜总产量达万吨,商品率%;养畜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年末总头数达到万头(只),商品率58,84%;水产品5349吨,商品率约8 % , 1996年全市财政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人3514元,农村人均纯收人1689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
二、土地利用评价报告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1718795 . 04公顷,人均十地面积公顷。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农用地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 . 68 %。
(二)土地资源评价
根据本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呼和浩特市上地资源质量较好,但地区间和地类间差异十分明显。全市宜农耕地各旗县区所占比重均较高,一、二等宜农耕地集中分布在土左旗、郊区、托克托县和和林格尔县的土默川平原;
四、五等耕地集中分布在清水河县和和林格尔县的丘陵区。后备宜农十地主要分布在托克托、和林、土左和郊区,数量少、质量低,多为零星片状分布,普遍受水分、土壤质地、盐碱等因素的限制,开发
利用难度较大。全市后备宜林十地资源充足,分布广泛且集中;适宜人工种草,发展饲草饲料地和进行草田轮作的牧业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三)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1. 土地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明显。呼和浩特市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林、牧、工、交、建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大青山山地生物资源多样,土地利用以林牧为主,是山前平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山前洪积扇及扇缘地带,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市场广阔,是发展林果、蔬菜、农畜产品加工及商业服务的中心;土默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是理想的粮、糖、油商品生产区;南部及阴山北麓丘陵区地广人少,农林牧交错,是发展杂粮、油料、薯类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理想区域。
2. 用地结构复杂,城郊型土地综合利用特点比较突出。呼和浩特市是我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托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技术经济辐射的战略传递作用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呼包伊“金三角”地区和自治区中西部对内对外联系和交往的重要门户,其经济辐射区域广阔。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二、三级城镇为重点,沿干线公路、铁路布局,由近郊到远郊、平原到山区,上地利用的梯度分布。各区域受市区经济、技术、信息等辐射力强弱的不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承担有独特的功能。为城市服务的土地利用功能及效益,蔬菜、副食品、粮油、畜牧、林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以及一、二、二产业结
构比重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等都具有显著的城郊型特点。
3. 土地生产力年际波动大,特别是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受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生产力丰欠波动突出。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而:一是灾害毁损、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二是土地利用规划滞后,政府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控能力弱,城郊区农用地加速向非农化转换,供需矛盾突出;三是土地利用粗放,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高。内部布局比较松散,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低,土地资源浪费较重;四是士地利用率高,但投人有限,建设水平低,规模化、集约化用地水平仍然较低,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五是长期忽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土地退化问题比较严重。近郊区土地污染普遍,局部地区较重,生态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六是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尤其是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的生态主体作用微弱。
四、土地利用建议
(一)中低产田改造
根据本次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呼和浩特市有中低产田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8 . 74 %。这部分耕地主要受水分、坡度、土壤质地、肥力及盐碱等条件的限制,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是促进全市粮油糖稳定增长的关键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