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死亡CT表现意义

合集下载

论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论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论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被定义为无法逆转的脑功能完全丧失,包括大脑和脑干的功能停止。

脑死亡的诊断是临床医师根据一系列的标准进行,以确认大脑的所有功能完全停止。

诊断标准如下:
1. 植物神经状态/昏迷:
患者必须表现出全身无自主呼吸及意识的状态,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必须保证患者在昏迷状态下至少24小时。

2. 排除药物或中毒原因:
在确定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至少24小时后,应进行全面的药物、毒物筛查,以排除药物或中毒等可逆原因,导致患者昏迷状态。

3. 执行神经功能测试:
执行无反应的神经功能测试,包括瞳孔反射、脑干反射、呼吸、舌咽反射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射,确保大脑和脑干的所有功能完全停止。

4. 重复测试:
以上测试应在不同的时间点(至少6小时间隔)内进行两次,并由两个专业医生进行独立判断。

如果所有的标准都符合条件,那么可以诊断为脑死亡。

这一诊断是用于指导有关捐献器官的决定,表明患者已无法恢复生命,且死亡是无可挽回的。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脑死亡是指大脑完全失去功能且无法恢复的状态。

对于判断标准及意义,我们需要从相关医学知识、伦理道德和法律层面来进行探讨。

一、判断标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丧失意识和自主呼吸能力:脑死亡患者丧失意识和自主呼吸能力,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有意识的反应,由于脑干功能衰竭导致自主呼吸停止。

2.无反射:脑死亡患者失去大脑对外界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无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咽反射等生理反射。

3.神经系统检查:通常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脑死亡的相关特征,如脑电图(EEG)平坦、经颅多普勒超声或者血管造影等等。

二、意义:1.为器官移植提供合法依据:脑死亡的判定意味着个体已经失去大脑功能且无法恢复,符合器官移植的合法依据。

对一个已经确认脑死亡的患者,家属可以选择捐献其器官,拯救其他生命。

2.保障患者利益及尊严:脑死亡的判定可以保障患者利益及尊严。

当个体大脑完全失去功能、不可能再恢复时,将其视为脑死亡,可以作为终止治疗的决策依据,避免对患者进行过度的治疗。

3.法律依据及伦理道德义务: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伦理道德指导。

医生可以根据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做出终止治疗或器官捐献的决策,并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义务。

三、脑死亡的争议:尽管脑死亡有许多医学上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但在一些情况下,脑死亡的判定仍然存在争议。

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一些宗教认为,身体器官的完整是人格的一部分,因此将人宣告脑死亡并有意捐献其器官被视为攻击人的完整性。

2.判断标准的统一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采用脑电图、神经系统检查等多项检查来确认脑死亡,而其他国家可能只用部分检查项目。

3.对脑死亡定义的认同:一些人可能对将大脑功能完全丧失作为定义脑死亡的标准存在质疑,并希望将心脏停止跳动或者呼吸停止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四、伦理道德考量和未来发展:1.合理利用资源:当个体确认为脑死亡后,其大脑功能已完全丧失且不可逆转,对其进行过度治疗是浪费医疗资源和不人道的行为。

论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回复

论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回复

论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回复脑死亡是指人体大脑无法恢复功能,丧失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控制意识以及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能力。

判断一个人是否脑死亡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是否进行器官移植等重大医疗决策。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并论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第一步是确定是否出现致命原因。

脑死亡往往是由严重脑损伤、颅脑胸部外伤、脑缺血/缺氧等造成的。

这些致命原因会导致脑细胞的严重损伤,使得大脑无法正常运作。

因此,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的原发病因,是否存在致命性的脑损伤。

第二步是排除可逆性诱因。

在确认了致命原因后,需要排除一切可逆的因素,包括药物或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这些可逆性因素可能会使人看似停止了脑活动,但实际上只是暂时性的。

第三步是进行神经检测。

神经检测是确定脑死亡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神经检测方法包括脑电图(EEG)、脑干听觉反应(BAER)和简化互补试验(TCD)等。

脑电图能够记录到大脑电活动,如果连续两次检测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之间没有脑电活动,则可能诊断为脑死亡。

脑干听觉反应测试通过刺激耳廓神经,观察同侧和对侧脑干的反应来评估脑干的功能。

简化互补试验则通过检查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状态来判断。

第四步是进行临床测试。

临床测试是为了确认脑干功能是否完全丧失。

包括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眼球水平运动测试等。

如果这些临床测试均为阴性,即无反应,那么可以认为患者已经发生脑死亡。

第五步是鉴定脑功能缺失。

鉴定脑功能缺失是确定脑死亡的最后一步。

这包括意识、认知、记忆、感知以及自主呼吸等功能。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和认知功能是否丧失,以及是否存在维持生命的生理反应,如自主呼吸停止等,来确定脑死亡。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步骤,诊断脑死亡的标准可以得到满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按照当地的法律和规定进行。

总结起来,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确定致命原因、排除可逆性诱因、进行神经检测、进行临床测试和鉴定脑功能缺失。

脑死亡判断五个标准

脑死亡判断五个标准

脑死亡判断五个标准
一、什么是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脑干和大脑两侧半球全部的、不可逆的损害或全部的脑功能停止,包括意识、呼吸、循环和自主神经系统等,表示大脑无法恢复功能。

二、脑死亡判断的标准
脑死亡的判断需要基于严格的医学标准,通常以下五个标准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1. 临床表现:患者必须完全昏迷,无反应,包括无意识、无眼球运动、无瞳孔对光反射等。

2. 原发原则:排除可逆性原因,如镇静剂或麻醉剂的效应、低体温、中毒等,确保患者的病因是脑血管原因。

3. 无脑干功能反应:患者无自主呼吸,不受刺激时无反应,包括无咳嗽、无眼球运动、无吞咽等脑干反射。

4. 电生理检查:至少要进行两次电脑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间隔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4小时,证实脑干没有血流和功能。

5. 排除性检查:排除药物中毒、低温、代谢性疾病等可逆性原因,确保脑死亡是不可逆的。

脑死亡的确诊通常由至少两名具有特殊资格的医生独立进行,他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脑死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

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

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2019-09-18【摘要】⽬的探讨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法对收治的24例早期脑梗死(发病后12⼩时内)患者的CT 表现进⾏回顾性分析。

结果 2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第⼀次CT平扫检查有异常征象16例(阳性率66.7%),未见异常8例(33.3%)。

异常CT改变有以下⼏种:致密动脉征14例(58.3%);⾖状核轮廓模糊6例(25%);岛带消失征10例(41.7%),其中灰⽩质界限不清者12例(50%);24例患者中CT影像学表现有2种或及以上早期脑梗死征象者共14(58.3%)例。

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特别是早期⼤⾯积脑梗死,应通过早期CT影像学的改变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早提出治疗计划。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致密动脉征;诊断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液循环障碍⽽发⽣的缺⾎、缺氧进⼀步发⽣的软化坏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供应脑部⾎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不⾜⽽发病,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管不同⽽异。

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有⼈统计其发病率相当⾼,脑梗死是脑⾎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50%-60%[1],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幅度增加[2]。

脑梗死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的CT表现,通常在发病6天后才能显⽰脑梗死的典型CT表现,⽽延误溶栓治疗最有效治疗时机[3]。

因此,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关重要。

1 资料与⽅法1.1 ⼀般资料本组24例患者为揭阳市红⼗字会慈云医院⾃2009年2⽉-2011年10⽉收治脑梗死患者,其发病到住院检查时间均都<24h,其中⼥性10例,男性14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5.4岁;基础疾病中⾼⾎压者23例,冠⼼病者9例,⾼脂⾎症者21例。

本组患者发病急速,6例有短暂性脑缺⾎发作,如头晕、眩晕、⼀侧肢体⽆⼒等症状,其余均有脑梗死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与精神改变、完全性偏瘫、同侧偏盲等症状。

脑死亡诊断标准

脑死亡诊断标准

脑死亡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颅内压力升高、脑干功能完全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继而导致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一种状态。

脑死亡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疾病状态,对于医生来说,准确诊断脑死亡至关重要。

因此,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识丧失,患者完全丧失意识,没有任何自主呼吸、咳嗽、咳痰、吞咽等反射活动。

二、脑干反射丧失,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吞咽反射等反射活动的丧失。

三、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图呈现出平坦波,即脑电图监测显示脑电活动完全消失。

四、脑血流灌注扫描,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者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颅内大血管完全无血流。

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BAEP检查结果呈现出完全消失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六、无刺激下的肌肉电活动,通过电生理检查,证实患者在无刺激下没有肌肉电活动。

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脑死亡诊断标准,这些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已经达到了脑死亡的状态,从而为后续的器官捐献和医疗护理做出准确的决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脑死亡的诊断必须由至少两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并且在不同时间进行。

两次诊断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进行脑死亡诊断时,必须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诊断结果的因素,例如麻醉药物、低体温、代谢紊乱等。

总的来说,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一项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工作,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诊断,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后续的医疗护理和器官捐献工作,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够进一步完善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为医疗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现代脑死亡标准

现代脑死亡标准

现代脑死亡标准一、脑死亡定义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包括大脑、小脑、桥脑和延髓。

在临床意义上,脑死亡通常是指不可逆的昏迷状态,即持续性植物状态。

二、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干死亡:脑干是控制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果脑干受到永久性损害,患者将无法维持生命。

脑干死亡通常是由于严重的脑外伤、缺血缺氧性疾病、严重感染等疾病导致。

2. 全脑死亡: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桥脑和延髓等重要结构永久性丧失功能。

全脑死亡通常是由于严重的大脑损伤、缺血缺氧性疾病、严重感染等疾病导致。

3. 持续性植物状态:持续性植物状态是指患者处于不可逆的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但有自主呼吸和心跳。

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于严重的大脑损伤或脑缺氧导致。

4. 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是判定脑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脑电图显示无电活动,则提示脑死亡。

5.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显示脑部结构是否正常,帮助判定脑死亡。

三、判定流程判定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步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了解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2.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等,可以评估大脑功能是否正常。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显示脑部结构是否正常。

4. 重复评估:在初步评估后,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重复评估,以确保患者是否仍然符合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5. 伦理审查:在判定脑死亡前,需要进行伦理审查,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6. 判定结果通知:医生会将判定结果通知患者家属,并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解释。

7. 后续处理:在患者被判定为脑死亡后,医生会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如器官捐献等。

四、注意事项在判定脑死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判定标准要严格遵守医学指南和伦理原则。

2. 在判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权益和意愿。

3. 在判定结果通知时要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确保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判定结果。

脑死亡5个标准

脑死亡5个标准

脑死亡5个标准
脑死亡是指大脑活动完全停止,损伤无法恢复,并且没有任何表现出生命活动的迹象。

脑死亡不是一个瞬间的现象,而是一个经过一系列评估后才能得出的结论。

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满足以下5个标准: 1. 完全停止脑活动:脑电图检查显示没有脑电活动,经过24小时的持续检测,确认脑电图检查没有脑电活动。

2. 损伤不可逆:对脑死亡患者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显示大脑组织损伤,且不可逆。

3. 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包括心跳、呼吸和肌肉反射。

4. 死亡病历:确认脑死亡的病历,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

5. 专家确认:多个专家进行讨论,确认脑死亡的诊断结果。

脑死亡是一种重大的结果,其诊断必须根据上述5个标准严格的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脑死亡意味着患者的生命活动完全停止,给家属带来巨大的伤痛。

因此,脑死亡诊断应当仔细地确定,以免给家属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脑死亡CT表现的研究

脑死亡CT表现的研究

脑死亡CT表现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死亡脑CT表现.方法男48例,女8例,56例死尸来我院行头颅CT 常规检查,机型为Philips-Mx4000dual和SoftCT-C3000. 层厚7mm、10mm,层距7mm、10mm,扫描范围眶耳线上12层.结果一般伤后24~72h行头颅CT 检查.56例中,其中4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3例骨折,颅内积气10例,血肿伴骨折的为35例.致死原因并非均为颅脑外伤,有可能是腹腔脏器损伤致死.笔者是想把所见死尸CT表现特征供大家参考.以此是否可启发死亡时间的判断,有待共同研究.结论伤亡24h以上的脑CT 表现为:脑灰白质界限消失,脑沟、脑回消失,脑_______室均缩小,脑实质密度均一,似”冰脑”.伤亡24h内的脑CT表现有的脑沟、脑回略显、灰白质界限模糊. 【关键词】脑死亡CT表现研究【中图分类号】R32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9-02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即心跳、脑外体循环以及脊髓等脑外器官功能继续存在,均可宣告人的个体死亡. 脑死亡分原发性脑死亡与继发性脑死亡.原发性脑死亡是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所引起,其脑外器官适宜供器官移植之用.继发性脑死亡是由心、肺等脑外器官的原发性疾病或损伤致脑缺氧或代谢性障碍所致.我院收集的56例病例均是全脑及脑外器官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现将其CT表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2月共收集病例56例,毎例均有外伤史,一般伤后24~72h行头颅CT检查.56例中,其中4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3例单纯骨折,颅内积气伴骨折40例,血肿伴骨折的为35例. 1.2方法56例死尸均行头颅CT 常规检查,机型为Philips-Mx4000dual 和SoftCT-C3000.层厚7mm、10mm,层距7mm、10mm,扫描范围眶耳线上12层,电压120KV,电流80MA.2结果伤亡24h以上的脑CT表现为:脑灰白质界限消失,脑沟、脑回消失,大部脑池亦消失,个别脑池受压变形变窄,第三四脑室均变形缩小,脑实质密度均一,似”冰脑”.伤亡24h以内的脑CT 表现:有的脑沟、脑回略显、灰白质界限模糊.由于资料和时间及条件有限,有的地方还存在欠缺望大家谅解.需说明的是大部分检查者是从冰箱里抬过来做检查的.由于伤亡者家属拒绝尸检,所以以上资料只是CT检查结果.3讨论随着近代科学技术速猛发展,临床抢救复苏的有效应用以及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的开展,脑死亡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起搏器和人工呼吸机用于抢救复苏已使众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对脑功能活动已经完全丧失的人来说,这些抢救虽然能人工地维持心、肺功能,但不能挽回其生命.对于这些人,撤去呼吸机就意味着死亡,因此,抢救究竟持续到何时,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医学界日益主张将脑功能活动不可逆转的丧失作为人的个体死亡的指标,即称为脑死亡.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供体器官已从活体取材扩大到尸体取材,但要求供体器官愈新鲜愈好,以期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全脑功能不可逆转地丧失而脑外体循环继续存在的原发性脑死亡者,作器官移植的供体最为适宜.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2万人因脑外伤、脑肿瘤或脑卒中等发生脑死亡,大致可满足异体器官移植的需求[1]. 由于决定人的个体生命与死亡的中枢性生命器官是脑,而不是心或其他脑外器官,如法律承认以脑死亡作为人的个体死亡的标准,对推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特别是器官移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脑死亡的定义及分类: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即心跳、脑外体循环以及脊髓等脑外器官功能继续存在,均可宣告人的个体死亡.脑死亡分原发性脑死亡与继发性脑死亡.原发性脑死亡是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所引起,其脑外器官适宜供器官移植之用[2].继发性脑死亡是由心、肺等脑外器官的原发性疾病或损伤致脑缺氧或代谢性障碍所致.在发生脑死亡前如果致命性脑外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能够获得有效治疗,全身的代谢状况逐渐恢复正常,则继发性脑死亡可以避免,人的个体生命便可继续.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抢救复苏以及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的开展,继发性脑死亡可能将愈来愈少而原发性脑死亡将相对增多.脑死亡后脑部的变化:主要是脑组织本身死后自溶,而且随人工呼吸和脑外循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尤其脑神经细胞为明显,有大脑扩延到小脑和脑干,甚至包括上段颈髓.由于脑死亡的病因和病变不一,脑死亡后脑的变化也不尽相同[3]. 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改变:大脑半球:大脑弥漫性肿胀,脑回变平,脑沟变浅,灰质与白质境界不清、脑质变软、脑疝形成、神经细胞尼氏体溶解、核固缩或溶解.尤其颗粒细胞呈带状溶解,伴有小脑幕切迹疝,小脑扁桃体疝.疝入椎管内的小脑组织断片可播散到硬脊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脑干:中脑因小脑幕切迹疝而受压变形,动眼神经可受累;脑桥也显示广泛自溶、出血以及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延髓因小脑扁桃体疝而受压变形,甚至疝入椎管.脊髓:上部颈髓可因自溶而与下段颈髓间形成分解区. 脑死亡者脑的形态改变:原发性脑死亡和继发性脑死亡病变有显著差异. 前者脑内有引起脑死亡的原发性损伤或疾病,诸如致命性的脑挫(裂)伤、脑血肿、脑肿瘤、脑梗死或脑炎、脑膜炎等;而后者的脑病变则是继发性的,是由心、肺、肝、肾等脑外器官病变包括功能代谢障碍所引起. 脑死亡诊断标准:由于各国立法不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也不同.迄今已提出30余种,其中具有代表性者有如下几种标准:一、哈弗标准;1、脑昏迷不可逆转,对刺激完全无反应,即使剧痛刺激(压眶)也引不出反应.2、无自动性呼吸,观察一小时,撤去人工呼吸机3分钟仍无自动呼吸.3、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转动患者头部或向其耳内灌注冰水无眼球运动反应;无眨眼运动;无姿势性活动(去大脑现象);无吞咽、咀嚼、发声;无角膜反射或咽反射;通常无腱反射.4、平线脑电图,即等电位脑电图,记录至少持续10分钟. 上述各实验在24小时后还需重复一次,而且必须排除低温(32.2℃以下)、中枢神经抑制剂如巴比妥酸盐中毒等,以上结果才有意义. 按上述标准诊断脑死亡者,绝大多数于24小时内心跳停止,其余则在48小时发生躯体死亡,说明此诊断标准比较可靠,但要求过严,适用范围不大. 二、英国联邦皇家学院标准:于1076年提出,仅需临床检验即可,无需脑电图和脑血管造影.1、凡符合下列情况者,应考虑诊断脑死亡:⑴患者处在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并排除下列情况: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中毒;②原发性低体温;③代谢性或内分泌性障碍.⑵患者的自动呼吸停止或消失,依赖人工呼吸维持肺功能,又能排除肌肉松弛剂或其他药物中毒所致呼吸衰竭者.⑶脑有明确的结构破坏,引起脑死亡的疾病诊断已肯定无疑.2、凡有下列情况者, 可诊断脑死亡:⑴瞳孔固定,无对光反射.⑵无角膜反射.⑶无前庭反射.⑷给身体以强刺激,在脑神经分布区无反射.⑸无咀嚼反射,对吸引管插入气管无反射.⑹撤去人工呼吸机,其时间足以使二氧化碳张力上升到呼吸刺激阈以上时,仍无自主呼吸运动出现. 提出上述标准的目的在于准确无误地确定人的个体死亡,严守误判,尤其不能将假死当真死(脑死),更不允许将脑死亡与植物人相混淆.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和停止,是人的个体死亡的新概念.植物人是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脑的外围部位)如大脑皮质功能丧失,病人呈意识障碍或永久性昏迷状态,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所司呼吸、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以及心跳循环等自主功能依然存在.因此不可将植物人状态当作脑死亡.因为植物人还有自主呼吸等自主功能存在,而脑死亡是自主呼吸及其他脑功能完全的永久性丧失.综上所述,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脑死亡,CT 表现均有脑沟变浅或消失,脑回变平,灰质与白质界线模糊、脑质变软.相反,若能通过上述表现判断是否脑死亡有待共同研究.参考文献[1]祝家镇,张其英,吴家馼等.法医病理学,2000,4:19. [2]祝家镇,张其英,吴家馼等.法医病理学,2000,4:19. [3]祝家镇,张其英,吴家馼等.法医病理学,2000,4:30.。

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诊断先决条件:明确昏迷的原因,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常见的昏迷原因包括颅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

2. 临床诊断标准:脑死亡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

脑干反射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以及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等。

无自主呼吸的意思是病人没有自主呼吸,必须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

3. 确认试验标准:包括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还有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识别。

根据以上标准,如果一个人在24~72小时内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符合以上所有条件,即可宣告死亡。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颅内压力增高,脑干功能停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改变,导致脑细胞死亡的严重病理状态。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条件才能做出诊断。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脑死亡患者在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上通常表现为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脑神经反射消失等。

这些表现是脑死亡的重要临床特征,对于诊断脑死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脑电图检查。

脑死亡患者在脑电图检查上通常表现为电静息,即脑电图呈现平坦直线,没有任何脑电活动。

这是脑死亡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诊断脑死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脑血流灌注检查。

脑死亡患者在脑血流灌注检查上通常表现为颅内外血流灌注丧失,脑血流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这是脑死亡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诊断脑死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脑干死亡标志物检测。

脑死亡患者在脑干死亡标志物检测上通常表现为脑干死亡标志物的阳性反应,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型肌红蛋白(MBP)等。

这些标志物的阳性反应也是诊断脑死亡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脑血流灌注检查和脑干死亡标志物检测四个方面。

只有同时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才能做出脑死亡的诊断。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诊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也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评估,以确保器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希望通过对脑死亡诊断标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脑死亡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器官捐献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头CT 检查的意义

头CT 检查的意义

头CT
脑CT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理由是检查速度快,对新鲜出血敏感性高,并能显示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等重要病变;脑CT也适宜诊断头颅骨折,尤其是凹陷骨折和颅底骨折。

1.在头部外伤时,脑CT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理由是检查速度快,对新鲜出血敏感性高,并能显示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等重要病变;脑CT也适宜诊断头颅骨折,尤其是凹陷骨折和颅底骨折。

2.脑可明确显示颅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轮廓、密度、瘤内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程度。

3.脑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4.脑对颅脑损伤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数目及其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

观察有无亚急性或慢性颅内血肿的存在,判断颅脑损伤的吸收、缩小情况,亦可显示脑软化、脑萎缩、脑积水及脑穿通畸形等后遗症。

临床意义
1.颅内肿瘤。

2.脑血管病:
(1)脑出血。

(2)脑梗塞。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动脉瘤及血管畸形。

(5)脑静脉或静脉窦闭塞。

(6)烟雾病。

3.颅脑损伤:
(1)颅内血肿。

(2)脑挫裂伤。

(3)颅骨骨折及颅缝分离。

(4)亚急性或慢性颅脑损伤。

4.颅内炎性病变:
(1)脑脓肿。

(2)肉芽肿。

(3)脑炎。

(4)脑膜炎。

(5)硬膜外及硬膜下脓肿。

(6)室管膜炎。

5.脑寄生虫病。

6.脑退行性病变。

7.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疾病。

8.手术与放射治疗后检查。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颅内压力增高或颅内血流灌注障碍引起脑干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是一种严重的脑部损伤,也是一种临床诊断死亡的标准之一。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需要经过多项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脑死亡的诊断需要排除所有可能干扰的因素,包括镇静药物、低体温、代谢性紊乱等。

在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神经系统检查,以确认脑干功能的丧失。

这些检查包括对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头部转动试验、咳嗽反射等的观察和测试。

只有在这些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进行脑死亡的诊断。

其次,脑死亡的诊断还需要进行脑电图(EEG)检测。

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皮层和脑干的电活动,通过观察脑电图的结果,可以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已经完全丧失。

通常情况下,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结果会呈现出平坦线或者极低的电活动,这是脑死亡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另外,脑死亡的诊断还需要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CT或MRI)检测。

这种检测可以观察大脑的血液供应情况,以确定脑部血流是否已经完全中断。

通过这种检测,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脑死亡的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除了以上的检查和测试,医生还需要进行多次的临床观察和评估,以确认患者的脑干功能是否已经完全丧失。

这些临床观察包括对呼吸、循环、神经反射等多个方面的观察,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脑死亡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多个方面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测和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测,以及多次的临床观察和评估之后,才能最终确认脑死亡的诊断。

这种严格的诊断标准,可以有效地避免误诊,保障患者的权益,也为器官捐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脑梗死多模式CT临床意义与解读

脑梗死多模式CT临床意义与解读

灌注成像
左额颞叶病灶 a CBV↓(兰黑) b CBF↓(兰黑) c MTT延长(红) d 无TTP(黑)
a
MTT↑
b
TTP 0
病变血流灌注 明显减少,其 位置与CT平扫 一致
c
d
• ---反映脑血流灌注状态
• 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 • 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
脑梗死CT灌注成像
• 灌注成像
– CBV↓、CBF↓ – CBF 轻度减低而CBV 轻度增高或正常的两者不匹配区域就是 缺血半暗带区, – CBF 和CBV 都明显下降的区域是不可逆的梗死区 – CBF 和CBV 都中等下降的区域正处于缺血梗死的危险状态
12h
24h
模糊效应期(2-3w)
2w
3w
液化坏死期(1~2m)
出血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
CTA(CT angiography)
• 定义:CTA(CT angiography)是以螺旋CT尤其是 多层螺旋CT(MDCT)扫描成像为基础,通过血管注 射对比剂,以达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动脉和静脉) 为目的的一项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
坏死期(24-48h)
水肿高峰期(2-7d)
病变区密度进 一步减低,且 密度均匀,边
界清晰
明显占位效应
模糊效应期(2-3w)
• 大量吞噬细胞进入坏死、水肿区,加之毛 细血管形成造成充血,且水肿又趋于消失。 • 梗塞灶密度增高,接近等密度,使病灶范 围变得模糊不清。 • 主要发生在脑灰质,亦可同时累计灰质和 白质
颈部血管
交通段
床突段
眼段 海绵窦段 岩段
破裂孔段

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脑死亡是指脑干功能完全丧失,包括呼吸和心跳。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脑功能评估和硬膜下腔内压力监测等多项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球反射、角膜反射、三叉神经、脑干反射和远端神经元反射等。

脑功能评估包括脑电图、磁共振成像和大脑血流量监测等。

硬膜下腔内压力监测可用于确定颅内压力是否存在异常。

脑死亡的判断对器官捐献非常重要,可以保障供肝、供肾、供心等器官在分别经过移植程序后,稳定地在受者身上工作并维持生命。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对医学界至关重要,因为它在众多临床和伦理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何时停止使用有限的资源对于死亡病人施行治疗,以便节省资源用于更有可能治愈的病人身上。

此外,了解脑死亡的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制定治疗计划,以减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痛苦。

我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

我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

我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一、什么是脑死亡脑死亡是指由于颅脑损伤导致大脑完全丧失功能,不可逆转,且保全脑干功能的一种临床状态。

它是个体永久性失去自主呼吸、意识、意愿、感觉和自主循环能力的状态,也是适宜维持器官移植捐献的状态。

二、我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我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由中国卫生部于2004年发布的《关于脑死亡判定与器官获取的技术规范》明确规定。

根据该技术规范,判定脑死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2.1 适用人群适用人群包括年满2岁到60岁之间,颅脑损伤导致昏迷,临床表现明确无误,经过积极治疗仍无法挽救的患者。

2.2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判定脑死亡的第一步,要求至少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独立进行,且不能参与器官移植手术的团队成员。

评估时要排除可能干扰判定的因素,如一氧化碳中毒等。

2.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判定脑死亡的关键步骤,包括无反射瞳孔、无脑神经活动、无自主呼吸、大脑电图呈现平坦等特征。

神经系统检查至少需要两次,每次间隔6小时以上。

2.4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是通过脑血流灌注显像(CT、MRI等)以及脑功能电生理检查(如多导睡眠脑电图)来确认判定脑死亡的结果。

三、脑死亡判定标准的意义与问题3.1 意义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了器官移植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那些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命希望。

3.2 问题然而,脑死亡判定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判定结果的不一致性。

其次,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儿童和老年人)的脑死亡判定标准尚未统一,仍存在争议。

此外,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和误解,一些患者和家属对脑死亡的概念和判定结果存在误解和拒绝。

四、脑死亡与器官移植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引入,为器官移植提供了可靠的捐献来源。

器官移植是一种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器官衰竭的患者来说,是唯一的治疗途径。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是指脑干及大脑两个部分完全丧失功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临床状态。

脑死亡的判定对于器官移植、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临床上对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非常重要。

脑死亡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

脑死亡患者通常表现为昏迷状态,没有意识和自主呼吸,对光反射、角膜反射
等生理反射均消失。

此外,脑死亡患者常常出现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脑干反射消失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是判定脑死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判定脑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脑干和大脑的完全破坏,确认脑死亡的诊断。

三、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也是判定脑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通常表现为
平坦线,即没有脑电活动。

这是脑死亡的重要证据之一。

四、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过临床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脑死亡的诊断。

综上所述,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
查和临床检查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判定,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保障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

总之,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判定,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做好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工作。

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脑死亡是指脑干功能不可逆转地丧失,是一种完全的、不可逆的临床状态。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指根据临床表现、神经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指标,来确定一个患者是否已经达到了脑死亡状态。

本文将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脑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昏迷、呼吸停止、瞳孔扩大、角膜反射消失、喉反射消失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呼吸停止,这是脑死亡的最早临床表现。

因此,如果一个患者出现了呼吸停止,就必须立即进行脑死亡的相关检查。

二、神经生理检查神经生理检查是诊断脑死亡的重要方法,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脑死亡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脑死亡的脑干反射检查。

1. 脑死亡的神经系统检查脑死亡的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反应和定向反应:脑死亡患者失去了所有的意识、反应和定向反应。

(2) 瞳孔反应:脑死亡患者的瞳孔不再对光反应。

(3) 角膜反射:脑死亡患者的角膜反射消失。

(4) 喉反射:脑死亡患者的喉反射消失。

(5) 肢体反应:脑死亡患者的肢体反应消失。

2. 脑死亡的脑干反射检查脑死亡的脑干反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脑死亡患者的自主呼吸停止。

(2) 咳嗽和吞咽反射:脑死亡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

(3) 眼球运动:脑死亡患者的眼球不能进行自主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4) 眼球震颤:脑死亡患者的眼球震颤消失。

(5) 头颅转动试验:脑死亡患者的头颅转动试验呈阴性。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死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电图检查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呈现出平坦的直线,表明大脑活动已经完全停止。

2. 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可以显示脑干的完全破坏,是诊断脑死亡的重要方法之一。

3. 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检测脑死亡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停止。

四、总结综上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指标。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意义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临床表现为大脑和脑干所有功能完全丧失,不再具有意识、感觉和运动能力。

一、判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丧失:患者呈现深昏迷状态,对于外界刺激和内部需求均无反应。

2、运动功能丧失:全身骨骼肌和肌肉完全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3、脑干反射消失:脑干反射是指通过刺激脑干来检测其反射弧的反应。

如果脑干受损或死亡,这些反射将会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脑电图可以检测到脑部的电活动。

如果脑死亡,脑电图将呈现平直线或几乎没有活动。

5、自主呼吸停止:自主呼吸是指不需要外部刺激或指令而进行的呼吸。

如果脑死亡,自主呼吸将停止。

6、瞳孔散大且固定:瞳孔是反映大脑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脑死亡的情况下,瞳孔将散大且固定。

二、脑死亡的意义在于:
1、诊断标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不再具有意识、感觉和运动能力。

这一标准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已经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2、法律意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脑死亡被视为一种合法的死亡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对于处理患者的遗产、保险
理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医学意义:脑死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状态,不再具有生命活动。

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确认脑死亡可以保证移植器官的质量和安全性。

4、社会意义:脑死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同时,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脑死亡的宣传和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脑死亡诊断标准

脑死亡诊断标准

脑死亡诊断标准脑死亡是指脑干及大脑半球全部功能永久丧失的状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生物学现象。

对于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各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一、神经系统的临床评估。

医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临床评估来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脑干反射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丧失与脑死亡密切相关,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初步判断。

二、脑电图(EEG)检查。

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的方法,对于脑死亡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脑死亡的情况下,脑电图通常会显示出平坦线,即没有任何脑电活动。

这一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脑死亡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脑血流扫描。

脑血流扫描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脑血流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脑死亡的情况下,脑血流扫描通常会显示出脑血流完全中断,这也是诊断脑死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临床检查时间。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脑死亡的诊断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观察期。

在观察期内,医生会进行多次的临床评估、脑电图检查、脑血流扫描等,确保患者的脑死亡状态得到充分确认。

综上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包括神经系统的临床评估、脑电图检查、脑血流扫描以及临床检查时间等多个方面。

这些评估指标的综合结果将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器官捐献和移植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脑死亡诊断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评估,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脑死亡的诊断和确认,也需要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医生应当在尊重患者和家属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总之,脑死亡诊断标准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生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诊断,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权益,为器官移植工作提供可靠的医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脑死亡CT表现意义发表时间:2016-03-04T14:31:42.57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岳珂马琳刘晓耕何运霞袁玥贺敬丰霍现英[导读]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河北邯郸056002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即心跳、脑外体循环以及脊髓等脑外器官功能继续存在,均可宣告人的个体死亡.岳珂马琳刘晓耕何运霞袁玥贺敬丰霍现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河北邯郸056002【摘要】目的研究死亡脑CT表现.方法男48例,女8例,56例死尸来我院行头颅CT常规检查,机型为Philips-Mx4000dual 和SoftCT-C3000. 层厚7mm、10mm,层距7mm、10mm,扫描范围眶耳线上12层.结果一般伤后24~72h行头颅CT 检查.56例中,其中4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3例骨折,颅内积气10例,血肿伴骨折的为35例.致死原因并非均为颅脑外伤,有可能是腹腔脏器损伤致死.笔者是想把所见死尸CT表现特征供大家参考.以此是否可启发死亡时间的判断,有待共同研究.结论伤亡24h以上的脑CT 表现为:脑灰白质界限消失,脑沟、脑回消失,脑室均缩小,脑实质密度均一,似”冰脑”.伤亡24h内的脑CT表现有的脑沟、脑回略显、灰白质界限模糊. 【关键词】脑死亡CT表现研究ThebraindiedtheCTperformancediscussion Liuxiaogeng,Malin,Heyunxia,YuankuangSheng,HuoXianying,【Abstract】Goal CTresearchoftheperformanceofbraindeath.Method Comingtoourhospital56casesofthedeadweredoingroutinecranialCTexamiGnationFinallyIn56examples,40examplesforthearachnoideaunderthecavityhemorrhage,8examplebrainsfrustratethelaceratedwound,outside5examplehardmembranesthehaematoma,under2examplehardmembranesthehaematoma,3examplebonefractures,intheskullthepneumatosis10examples,thehaematomapartnerbonefractureis35examples.Conclusion Casualties24habovebrainCTperformanceis:Braincinereummatterboundaryvanishing,thebrainditch,convolutionvanishing,theventriclesofthebrainreduces,thebrainessencedensityishomogeneous.Inthecasualties24hbrainCTperformancehasthebr【aKienydwitocrhds,t】heconvolutionreveal,thecinereum matterboundaryslightlyarefuzzy. research Braindeath;CT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04-01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即心跳、脑外体循环以及脊髓等脑外器官功能继续存在,均可宣告人的个体死亡. 脑死亡分原发性脑死亡(primarybraindeath)与继发性脑死亡(secondarybraindeath).原发性脑死亡是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所引起,其脑外器官适宜供器官移植之用.继发性脑死亡是由心、肺等脑外器官的原发性疾病或损伤致脑缺氧或代谢性障碍所致.我院收集的56例病例均是全脑及脑外器官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现将其CT表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2月共收集病例56例,毎例均有外伤史,一般伤后24~72h行头颅CT检查.56例中,其中4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3例单纯骨折,颅内积气伴骨折40例,血肿伴骨折的为35例. 1.2方法56例死尸均行头颅CT 常规检查,机型为Philips-Mx4000dual 和SoftCT-C3000.层厚7mm、10mm,层距7mm、10mm,扫描范围眶耳线上12层,电压120KV,电流80MA.2结果伤亡24h以上的脑CT表现为:脑灰白质界限消失,脑沟、脑回消失,大部脑池亦消失,个别脑池受压变形变窄,第三四脑室均变形缩小,脑实质密度均一,似”冰脑”.伤亡24h以内的脑CT表现:有的脑沟、脑回略显、灰白质界限模糊.由于资料和时间及条件有限,有的地方还存在欠缺望大家谅解.需说明的是大部分检查者是从冰箱里抬过来做检查的.由于伤亡者家属拒绝尸检,所以以上资料只是CT检查结果.3讨论随着近代科学技术速猛发展,临床抢救复苏的有效应用以及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的开展,脑死亡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起搏器和人工呼吸机用于抢救复苏已使众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对脑功能活动已经完全丧失的人来说,这些抢救虽然能人工地维持心、肺功能,但不能挽回其生命.对于这些人,撤去呼吸机就意味着死亡,因此,抢救究竟持续到何时,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医学界日益主张将脑功能活动不可逆转的丧失作为人的个体死亡的指标,即称为脑死亡(braindeath).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供体器官已从活体取材扩大到尸体取材,但要求供体器官愈新鲜愈好,以期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全脑功能不可逆转地丧失而脑外体循环继续存在的原发性脑死亡者,作器官移植的供体最为适宜.其中包括因意外事故遭受致命性颅脑损伤的原发性脑死亡者,以及其他脑外器官健康的原发性脑死亡者.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2万人因脑外伤、脑肿瘤或脑卒中等发生脑死亡,大致可满足异体器官移植的需求(1).由于决定人的个体生命与死亡的中枢性生命器官是脑,而不是心或其他脑外器官,如法律承认以脑死亡作为人的个体死亡的标准,对推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特别是器官移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脑死亡的定义及分类: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即心跳、脑外体循环以及脊髓等脑外器官功能继续存在,均可宣告人的个体死亡.脑死亡分原发性脑死亡(primarybraindeath)与继发性脑死亡(secondarybraindeath).原发性脑死亡是由原发性脑疾病或损伤所引起,其脑外器官适宜供器官移植之用(2).继发性脑死亡是由心、肺等脑外器官的原发性疾病或损伤致脑缺氧或代谢性障碍所致.在发生脑死亡前如果致命性脑外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能够获得有效治疗,全身的代谢状况逐渐恢复正常,则继发性脑死亡可以避免,人的个体生命便可继续.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抢救复苏以及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的开展,继发性脑死亡可能将愈来愈少而原发性脑死亡将相对增多. 死亡分为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自然死亡(naturaldeath)又称非暴力性死亡(nonviolentdeath)或内因性死亡,其中又分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生理性死亡(physiologicaldeath)是机体各器官自然老化以致不能维持生活功能而死,又称老死或衰老死. 病理性死亡(pathologicaldeath)是各种疾病,又称病死.其中绝大多数的病死,在死亡前都经过一定的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但是,也有少数人发病急,甚至来不及临床诊治便意外死亡,称为猝死或突然意外的死亡(suddenunexpected). 非自然死亡(unnaturaldeath)又称暴力性死亡(violentdeath),非正常性死亡(abnormaldeath)或外因性死亡,其死因是某种或几种外来的作用力的因素,法医学上统称之为暴力.脑死亡后脑部的变化:主要是脑组织本身死后自溶,而且随人工呼吸和脑外循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尤其脑神经细胞为明显,有大脑扩延到小脑和脑干,甚至包括上段颈髓.由于脑死亡的病因和病变不一,脑死亡后脑的变化也不尽相同(3). 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改变:大脑半球:大脑弥漫性肿胀,脑回变平,脑沟变浅,灰质与白质境界不清、脑质变软、脑疝形成、神经细胞尼氏体溶解、核固缩或溶解.尤其颗粒细胞呈带状溶解,伴有小脑幕切迹疝,小脑扁桃体疝.疝入椎管内的小脑组织断片可播散到硬脊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脑干:中脑因小脑幕切迹疝而受压变形,动眼神经可受累;脑桥也显示广泛自溶、出血以及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延髓因小脑扁桃体疝而受压变形,甚至疝入椎管.脊髓:上部颈髓可因自溶而与下段颈髓间形成分解区(demarcationzone).脑死亡者脑的形态改变:原发性脑死亡和继发性脑死亡病变有显著差异. 前者脑内有引起脑死亡的原发性损伤或疾病,诸如致命性的脑挫(裂)伤、脑血肿、脑肿瘤、脑梗死或脑炎、脑膜炎等;而后者的脑病变则是继发性的,是由心、肺、肝、肾等脑外器官病变包括功能代谢障碍所引起. 脑死亡诊断标准:由于各国立法不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也不同.迄今已提出30余种,其中具有代表性者有如下几种标准: 一、哈弗标准;1、脑昏迷不可逆转,对刺激完全无反应,即使剧痛刺激(压眶)也引不出反应.2、无自动性呼吸,观察一小时,撤去人工呼吸机3分钟仍无自动呼吸.3、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转动患者头部或向其耳内灌注冰水无眼球运动反应;无眨眼运动;无姿势性活动(去大脑现象);无吞咽、咀嚼、发声;无角膜反射或咽反射;通常无腱反射.4、平线脑电图,即等电位脑电图,记录至少持续10分钟. 上述各实验在24小时后还需重复一次,而且必须排除低温(32.2℃以下)、中枢神经抑制剂如巴比妥酸盐中毒等,以上结果才有意义. 按上述标准诊断脑死亡者,绝大多数于24小时内心跳停止,其余则在48小时发生躯体死亡,说明此诊断标准比较可靠,但要求过严,适用范围不大. 二、英国联邦皇家学院标准:于1076年提出,仅需临床检验即可,无需脑电图和脑血管造影.1、凡符合下列情况者,应考虑诊断脑死亡:⑴患者处在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并排除下列情况: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中毒;②原发性低体温;③代谢性或内分泌性障碍.⑵患者的自动呼吸停止或消失,依赖人工呼吸维持肺功能,又能排除肌肉松弛剂或其他药物中毒所致呼吸衰竭者.⑶脑有明确的结构破坏,引起脑死亡的疾病诊断已肯定无疑.2、凡有下列情况者, 可诊断脑死亡:⑴瞳孔固定,无对光反射.⑵无角膜反射.⑶无前庭反射.⑷给身体以强刺激,在脑神经分布区无反射.⑸无咀嚼反射,对吸引管插入气管无反射.⑹撤去人工呼吸机,其时间足以使二氧化碳张力上升到呼吸刺激阈以上时,仍无自主呼吸运动出现.提出上述标准的目的在于准确无误地确定人的个体死亡,严守误判,以期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尤其不能将假死当真死(脑死),更不允许将脑死亡与植物人相混淆. 自古以来,不论医学或法律都是将人的个体死亡定为呼吸和心跳停止.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以脑死亡作为人体死亡标准的要求,正在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医学和习惯法律. 脑死亡与植物人并非同一概念范畴,因而不容混淆.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和停止,是人的个体死亡的新概念.植物人是指脑中枢的高级部位(脑的外围部位)如大脑皮质功能丧失,病人呈意识障碍或永久性昏迷状态,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所司呼吸、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以及心跳循环等自主功能依然存在. 这样的病人,只要护理得当,就可能长期生存.总之,不可将植物人状态当作脑死亡.因为植物人还有自主呼吸等自主功能存在,而脑死亡是自主呼吸及其他脑功能完全的永久性丧失.综上所述,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脑死亡,CT 表现均有脑沟变浅或消失,脑回变平,灰质与白质界线模糊、脑质变软.相反,若能通过上述表现判断是否脑死亡有待共同研究.参考文献[1] 祝家镇,张其英,吴家馼等.法医病理学,2000,4:19. [2] 祝家镇,张其英,吴家馼等.法医病理学,2000,4:19. [3] 祝家镇,张其英,吴家馼等.法医病理学,2000,4: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