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实验伦理要求
心理学实验伦理要求
心理学实验伦理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情同意:被试必须在明确知道实验目的、过程和风险的前
提下,自愿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保密和隐私:确保被试的个人信息和实验结果的保密。
被试
的身份应该以匿名或使用代码来保护。
3.权益保护:尊重被试的权利和尊严,不允许对被试进行虐待、辱骂、威胁和欺骗。
如果实验中涉及到对被试情绪、情感或自尊心的激发,应当在实验结束后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4.利益平衡:实验设计应该避免对被试造成无法承受的风险或
痛苦,并尽量确保实验不会对被试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5.虚假记忆:不得在实验中刻意创造虚假记忆,以免对被试产
生长期伤害。
6.尊重、多样性和公正:尊重被试的个人身份、文化背景和信仰,避免对特定群体进行歧视或恶意揭示。
7.维权和申诉机制:建立有效的维权和申诉机制,被试可以自
由表达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和意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心理学实验伦理要求可能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当地法规和伦理准则进行调整和实施。
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时,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研究目的在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可以是验证一种理论、探究某一现象的原因、检验某一观点或假设等。
明确研究目的有助于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实验的变量。
二、收集背景资料在设计实验研究之前,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和资料收集。
这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同时,通过背景资料的收集,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和假设的基础。
三、确定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在设计实验研究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假设和问题。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目的的具体化,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研究问题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具体提出的、需要进行实证验证的具体问题。
明确研究假设和问题可以为实验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四、确定研究变量和测量方法在设计实验研究时,需要确定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控制或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变量。
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来测量研究变量,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室测试等。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变量的性质来确定。
五、制定实验设计和程序在制定实验设计和程序时,需要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这包括实验的时间安排、实验的环境设置、实验的参与者选择等。
实验设计和程序的制定应当符合科学原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处理。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选择,如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解释。
七、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在实验数据分析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这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与研究假设的比较和对研究问题的回答等。
实验心理学的一般原则
实验心理学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事物本来面貌反映事物,不能为了某种目的,对实验结果或事实进行某种修改或伪造。
要根据个体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观条件及行为表现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性原则。
人的心理活动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心理活动也不例外。
因此,研究者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性。
(3)系统性原则。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具有适应功能的系统。
系统分析原则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
因此,在研究个体心理现象时,也要研究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实践性原则。
心理现象是人在自然条件下与环境相̀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
实验研究是对自然条件下人的心理现象的模拟,难以真实的反应人的心理活动。
因此,心理学研究既要有实验研究,也要重视社会实践对染的心理活动的影响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注意
• (3)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到靶子词并作 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相 近。
• 实验结果为,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86%,
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为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 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因为这种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 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此称其为“单通道模型”
双耳分听(无追随耳)实验(1)
• 被试两只耳朵同时听到两个分离的彼此独
立的声音(每秒2个数字)
•
左耳:6、2、7
•
右耳:4、9、3
• 被试再现方式:
• (1)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信息
• (2)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 顺序成对再现
• (三)反应选择模型
• 由感觉通道输入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 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 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 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 对刺激的反应。
• 其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
双耳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
• 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
• (四)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模型比较
• 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所 处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 之间。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凡进 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一部份信息才可 引起反应。
Treisman和Geffen对上述模型的验证
• 实验中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个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注意
(2)维度任务定义注意与维度值任务定义注意 的混淆
如:每隔2秒呈现字母,要求看到红色字母出现就 按键,绿色不按键→维度值任务定义注意
其中:红色——维度值
颜色——维度
持续性注意(maintaining attention)
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 即注意的保持过程
任务定义注意(task-defined attention)
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 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BLACK GREEN RED
任务定义注意存在的问题
(1)任务定义注意与注意机制的混淆 如:指出圆点是红/绿?vs 指出圆点向上/下运动?
可能结论: 颜色注意——V4 运动注意——MT
注意实验中的变量
自变量:
刺激呈现速度 任务的复杂性
因变量:
反应时 反应的正确率
控制变量:
确保每次试验中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精确呈现刺激
注意的研究方法
提示范式 搜索范式 过滤范式 双任务范式
提示范式(cuing paradigm)
有效实验
无效实验
中立实验
注视点
﹢
提示
﹢
﹢
﹢
﹢
﹢
过滤器理论
基本观点: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 的一个瓶颈,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只有 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像过滤器一 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
实验证据:双耳分听技术
Dichotic Listening Task
The logic of this task:
注意理论
过滤器理论
早期选择模型 中期选择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
资源限制理论 特征整合理论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实验心理学中的注意提示范式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实验设计。
它们被设计为操纵注意焦点和测试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了解人类如何选择、集中和处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提示范式:1.反应时间范式(Reaction Time Paradigm):在这个范式中,被试需要根据特定的刺激,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时间(从刺激呈现到反应产生的时间),研究人员可以推断不同注意条件下的加工速度和效率。
2.选择性注意范式(Selective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在面对多个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目标,忽视其他非目标刺激。
通过测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可以研究选择性注意的效果和机制。
3.分割注意范式(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考察被试在注意资源分配方面的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任务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来评估注意资源的分配情况。
4.空间导向注意范式(Spatial Orienting Paradigm):该范式涉及到被试对空间位置的注意处理。
通过提示被试在特定空间位置寻找目标或以不同的速度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刺激作出反应,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空间导向注意的特性和影响。
5.冲突注意范式(Conflict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通过创造冲突的刺激条件,研究被试在对冲突信息处理时的注意控制和抑制功能。
例如,Stroop任务通过呈现有冲突的颜色词汇,观察被试对颜色而非词汇的反应时的表现,以研究注意控制的能力。
这些注意提示范式提供了一种有机会研究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范式,并结合其他心理测量方法,以全面了解人类注意力的特点和机制。
心理学实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心理学实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然而,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注意很多细节,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心理学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定义研究问题在进行实验设计前,您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仅能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
您还应该了解到自己的研究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还是在领域内的一个薄弱点,这些信息将为你的实验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帮助。
2. 确定研究变量和操作定义接下来您需要确定研究变量和操作定义。
研究变量是研究问题相关的因素,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被操作的变量,可改变其值。
因变量是实验结果的测量结果。
在确定变量时,需要自行衡量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另外,您还需要制定操作定义,即将变量化为可操作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帮助您确保其他研究人员能够复制您的实验并获得相同的结果。
3. 选择参与者选择参与者是心理学实验设计中重要的一步。
您需要选出与实验问题相关的参与者群体。
然后,您需要考虑这些人的特性和人口统计学信息。
如果您想观察特定人群的反应,那么您必须选择适合实验的人群。
如果您希望表达整个人口群体的准确性,那么您可能需要从整个人口群体中随机选择人员。
4. 随机分组在实验设计中,随机分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您需要将所有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各个实验组中。
这样,您可以保证每个组的参与者分布变量是相等的,从而限制了变量之间的影响。
此过程还可以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在主要方面的相似性。
5. 定义测量工具和测量时间您需要制定测量工具和测量时间。
测量工具需要与您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变量匹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在选择测量时间时,您需要确定在什么时间点测量。
这通常在实验中被称为“测量时间点”,并且可按以下顺序测量:基线、直接后果和追踪。
6. 保证随机性和盲测技术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随机性和盲测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重点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目录一、考研大纲………………………………………………二、过滤器模型及双耳分听实验…………………………三、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四、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五、特征整合论及其实验(补充)………………………六、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七、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八、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1、过滤器理论1.1单通道过滤器模型及其实验1.1.1 理论观点在神经系统的某一个加工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机制,这个过滤机制会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使一部分信息能够通过这个过滤器,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过滤器之外,得不到进一步的加工。
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能。
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由于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又被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1.1.1.1模型图示1.1.2实验1.1.2.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实验过程: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呈现 4,9,3;左耳呈现6,2,7。
呈现速度:每秒2个数字,要求被试回忆再现。
被试反应:被试以两种方式进行回忆:(1) 以左右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如493,627。
(2)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按顺序成对的再现,如46,92,37。
实验结果:第一种方式的准确率为65%,第二种方式的准确率为20%。
Broadbent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所以,以左右耳为单位再现时,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并只需要在两耳之间转换一次,再现的效果好。
而以双耳同时成对的方式再现,双耳之间至少需要3次转换。
由于不能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导致一些信息迅速丧失,再现效果差。
实验心理学(第十五讲注意)
(三)反应选择模型
De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 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之 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 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
20
(三)反应选择模型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 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 并加以识别。 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 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8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是英国心理学家 Broadbent(1958)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 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
9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 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则是有限的, 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 要某种过滤器来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 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 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而其他信息 则不让通过。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 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 型”。因为这种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 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 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 对地再现。
11
(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 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 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 的准确率为20%。
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 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 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实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当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当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注意事项1、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应该考虑实验对象的心理及身体状况。
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实验对象之间有各自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经验水平等不同,这些差异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量表的标准化等。
(2)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当实验对象精神和身体状态较差时,实验结果可能会有偏差,因此,应对这些状态进行监测,控制好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对象的心理安全及身体健康。
(3)实验对象的反应:实验有可能会使实验对象出现负面反应,因此,应该提前作好准备,准备好处理实验对象出现的负面反应的方法。
2、实验操作(1)在实验前,应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出现空缺或错误。
(2)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程序的统一,实验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及实验对象的心理及身体状况的稳定。
(3)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说明操作,对实验对象负责,避免出现对实验对象的非必要性影响。
(4)在实验结束时,应对实验对象的状况进行总结,并确认实验对象是否存在心理及身体上的不适。
3、实验数据的处理(1)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很重要,应提前确定实验材料的标准,并进行反复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很重要,应提前确定实验材料的标准,并进行反复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分析很重要,应使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发现实验的真实结果。
(4)实验数据的管理:实验数据应当妥善保存,以便在必要时方便地查阅及分析。
以上是关于实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实验心理学第十讲 注意
加工定向注意:突出注意在引导和分配心理 资源方面的功能,不适用于一些简单任务
注意的研究方法
提示范式 搜索范式 过滤范式 双任务范式 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提示范式
基本原理: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 确的输入源,然后比较对提示输入源和对其它输入 源的加工 主要用于:研究注意指向被提示信息的过程;比较 对被注意到的刺激和对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在加工过 程上的差别。
研究表明,认知不足的特定人群往往表现出 负启动效应的削弱。 老年人相对中年人,负启动效应小;儿童的 负启动效应小。 金志成等(1997)运用正负启动技术,发现学 困生分心物抑制能力差于学优生。
注意的操作定义
研究者有不同的操作定义 任务定义注意 持续性注意 加工定向注意
选择性注意涉及两种加工机制 使专注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目标激 活) 被忽略的信息积极抑制(分心物抑制) 负启动效应(Tipper) 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其内部表征与 抑制相联系,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此 分心物作为目标时,被试对此目标的 反应时比在控制条件下的要延长。表 明选择性注意具有双重机制。 扩散抑制:当探测显示中的目标与启 动显示中分心物有语义联系时,如启 动显示的分心物是“狗”,而探测显 示的目标是“猫”,对“猫”的反应 时也会延长。
约翰逊和海因茨(1978) 双耳同时分听,被试追随靶子词(复述) 自变量:靶子词和非靶子词之间的感觉可辨度—高,靶子词 由男生读出,非靶子词由女生读出,低,两类词都由男生读 出;语义可辨度—高,两类词分属不同范畴,低,两类词属 于同一范畴 因变量:被试对非靶子词的回忆情况 结果:非靶子词的回忆量,在低感觉可辨度下高于高感觉可 辨度下。 结论:低感觉可辨度下,非靶子词占用了较多资源,进行了 较深的加工。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在心理学领域,实验设计是研究者探索心理现象、验证假设和揭示因果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证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然而,要设计出一个有效的心理学实验并非易事,需要考虑众多的要点和因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是实验设计的起点。
一个清晰而具体的研究问题能够为实验指明方向,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研究“压力对记忆表现的影响”,那么我们的研究问题就应该围绕压力的类型、程度以及记忆表现的测量方式等方面展开。
在明确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
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预期回答,它应该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比如,我们可以假设“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记忆表现下降”。
其次,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实验主要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能够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因果关系。
例如,在研究“视觉注意力对颜色感知的影响”时,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控制光线、背景颜色等因素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然而,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可能在推广到现实生活中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现场实验则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
比如,研究“社交支持对工作压力的缓解作用”时,可以在工作场所进行现场实验,观察员工在不同社交支持条件下的工作压力反应。
在实际的实验设计中,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求,权衡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选择最适合的实验类型。
实验变量的操纵和测量是实验设计的核心环节。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的结果变量。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确保自变量的操纵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研究“睡眠剥夺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那么睡眠剥夺的时间和方式就是自变量,需要精确地设定和控制。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注意
第六章注意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理论的提出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在双耳听实验基础上提出早期选择模型。
(二)过滤器理论的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那么,可以将人类的注意理解为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
(三)过滤器理论的实验方法•双耳分听技术就是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听到两个不同的信息,以此进行研究的技术。
通常用立体声耳机来实现。
(四)过滤器理论的三种模型-1.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提出者:布罗德本特-基本模型基本观点:注意的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过滤器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新异的、较强的、为人期待的或有生物学意义的信息容易受到注意。
基本验证实验:左耳右耳呈现6429信息73实验结果:•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通常采用两种应对策略:•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的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信息,如6-4 ; 2-9....正确率为20%问:布罗德本特认为这样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早期选择模型。
为什么?请同学们解释。
不支持单通道模型的实验----- Gray & Wedderbur n 的实验(1960)结果:被试多数是按意义再现。
说明:过滤器可能通过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
2•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提出者:1964年,特雷斯曼(Treisman )•实验方法:设计追随耳实验追随耳实验,就是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朵听到的信息,并忽视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
两耳分别称作“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1 Treisman 的实验(1964)12主要观点:(1)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
(2)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奋阈限很低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实验心理学课第十三周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地点在07413教室,请大家注意:
1、请大家每节课提前进入实验室;
2、共18个实验平台,每2~3人为一组,自行分组,安排好之后本学期不再变动;
3、请勿在实验室电脑上插U盘;
4、实验过程中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并注意保持安静;
5、实验前请仔细阅读指导语并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6、实验结束后请关闭电脑;
7、值日生打扫卫生后关闭窗户,拉好窗帘后再离开实验室;
8、实验结束后,学习委员统一下载数据,并将数据发到班级群中,大家下载后按要求完成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用A4纸,打印、手写均可。
格式如下:
实验项目名称:
×××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1150201班,山西,041004 )摘要:
关键词:
1 前言(引言)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2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
2. 3 实验程序
(可以画出流程图)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