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优秀课件(25张)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件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诫子书》是三 国时期诸葛亮的 家训,通过讲述 修身养性、治学 做人的道理,成 为历代传颂的名 篇
诸葛亮在《诫子 书》中强调了 “志存高远、勤 学成才”的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诫子书》言简 意赅,寓意深远, 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教育意义
作者诸葛亮的教育理念
强调修身养性,注 重品德培养
强调勤学苦练,注 重知识积累
强调实践应用,注 重能力提升
强调家庭教育,注 重家风传承
《诫子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全面发 展
提倡勤学苦练,培养实践能 力
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品德修 养
强调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 系
Part Five
文化背景
分享交流:每组选 派代表分享讨论成 果,全班交流互动。
教师点评:教师对 学生的分享进行点 评,引导深入思考。
课堂氛围:营造积 极、互动、和谐的 课堂氛围,鼓励学 生参与讨论。
教师点评与总结
点评学生的表现和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课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文章结构:先总后 分,逻辑严密,层 次分明
文章语言:简洁明 了,意义深刻,表 达力强
文章风格:严谨而 不失生动,质朴而 不失高雅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静以修 身,俭以养德
重点字词: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重点字词: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
重点字词: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
句子解读与赏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强 调了内心的平静和节俭对个人品德 的重要性。
Part Two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诫子书》是三 国时期诸葛亮的 家训,通过讲述 修身养性、治学 做人的道理,成 为历代传颂的名 篇
诸葛亮在《诫子 书》中强调了 “志存高远、勤 学成才”的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诫子书》言简 意赅,寓意深远, 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教育意义
作者诸葛亮的教育理念
强调修身养性,注 重品德培养
强调勤学苦练,注 重知识积累
强调实践应用,注 重能力提升
强调家庭教育,注 重家风传承
《诫子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全面发 展
提倡勤学苦练,培养实践能 力
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品德修 养
强调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 系
Part Five
文化背景
分享交流:每组选 派代表分享讨论成 果,全班交流互动。
教师点评:教师对 学生的分享进行点 评,引导深入思考。
课堂氛围:营造积 极、互动、和谐的 课堂氛围,鼓励学 生参与讨论。
教师点评与总结
点评学生的表现和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课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文章结构:先总后 分,逻辑严密,层 次分明
文章语言:简洁明 了,意义深刻,表 达力强
文章风格:严谨而 不失生动,质朴而 不失高雅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静以修 身,俭以养德
重点字词: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重点字词: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
重点字词: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
句子解读与赏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强 调了内心的平静和节俭对个人品德 的重要性。
第15课 《诫子书 》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 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0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
习有所成就。
11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
18
居舍,将来悔恨就来不及了!
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 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 性、 淡泊名利、珍惜时间。 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
19
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 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 具备哪几个条件?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14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 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5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作者资料我清楚
❖ 诸葛gé亮,字孔明,
号卧龙,琅琊láng yá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县)人,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在世时
被封为武乡侯,谥shì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淡泊 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立志 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惜时 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20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 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0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
习有所成就。
11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
18
居舍,将来悔恨就来不及了!
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 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 性、 淡泊名利、珍惜时间。 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
19
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 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 具备哪几个条件?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14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 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5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作者资料我清楚
❖ 诸葛gé亮,字孔明,
号卧龙,琅琊láng yá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县)人,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在世时
被封为武乡侯,谥shì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淡泊 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立志 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惜时 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20
第15课《 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
险要。)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
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一词多义
•学
•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成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完成、实现)
• 遂成枯落
(动词,成为、变为)
•行
• 君子之行
(名词,品行、行为)
• 日月之行
(动词,运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行走)
•去
• 意与日去
(动词,失去)
•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距离)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成语积累 俭以养德: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 淡泊明志: 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
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 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淡泊”“宁静” 是“明志”“致远”的前提条件,即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淡泊”“宁 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 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 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 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 作用。
险要。)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
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一词多义
•学
•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成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完成、实现)
• 遂成枯落
(动词,成为、变为)
•行
• 君子之行
(名词,品行、行为)
• 日月之行
(动词,运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行走)
•去
• 意与日去
(动词,失去)
•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距离)
任务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成语积累 俭以养德: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 淡泊明志: 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
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 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淡泊”“宁静” 是“明志”“致远”的前提条件,即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淡泊”“宁 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 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 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 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 作用。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静
4、根据关键字,梳理《诫子书》的文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必静(俭)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的好处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静后果
5、梳理静、学、志、才的关系
课后习题
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 ”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文章重视“志”的作用,首先,“明志” 要靠淡泊、宁静,而有“志”才能“成学”,通过学习才能增 长才干。
课下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名句。 2、搜集资料,了解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和诗句。
感谢倾听!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不希望儿子 “淫慢、险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希望儿子“静、学、志、才”。
3、朗读关键字,读出《诫子书》的核心
希望儿子:静、俭、淡泊、宁静、静、学、志、才 不希望儿子:淫慢、险躁
如果诸葛亮只送一个字给儿子,会送哪个字?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至文不过家书写”。 让我们走进一封古代的家书,体会其中的至性至情。
15 诫 子 诸书
葛
亮
学习目标
1.诵读家书,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 2.品味家书,读懂心声,理清逻辑 。 3.答复家书,再现情景,深情对话 。
活动一:读《诫子书》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读懂意思 读出感情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4、根据关键字,梳理《诫子书》的文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必静(俭)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的好处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静后果
5、梳理静、学、志、才的关系
课后习题
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 ”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文章重视“志”的作用,首先,“明志” 要靠淡泊、宁静,而有“志”才能“成学”,通过学习才能增 长才干。
课下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名句。 2、搜集资料,了解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和诗句。
感谢倾听!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不希望儿子 “淫慢、险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希望儿子“静、学、志、才”。
3、朗读关键字,读出《诫子书》的核心
希望儿子:静、俭、淡泊、宁静、静、学、志、才 不希望儿子:淫慢、险躁
如果诸葛亮只送一个字给儿子,会送哪个字?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至文不过家书写”。 让我们走进一封古代的家书,体会其中的至性至情。
15 诫 子 诸书
葛
亮
学习目标
1.诵读家书,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 2.品味家书,读懂心声,理清逻辑 。 3.答复家书,再现情景,深情对话 。
活动一:读《诫子书》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读懂意思 读出感情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 课件 (共25张PPT)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 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 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深入探究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
志、学、才。作者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 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 开始。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修养性情。 治,修养。
岁月。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 又怎么来得及。 住的陋室。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今义义::助丈词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散义精:力这里指今安义静:,指集环)中境精安神静,不分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
俭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作者名片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 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 子书》等。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ppt
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行为操守。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翻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 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疏通文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课文 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生字词
夫( fú ) 淡泊(dàn bó ) 淫慢( yín ) 遂( suì ) 穷庐( lú ) 险躁( zào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
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 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中心句: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课文解读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俭:节俭、俭朴、不过分追求物质和外在
(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志无以成学。
课文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 静以“明志”,即时时将 “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 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志和学都很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又要学习。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页)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者
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为后世楷模。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正音 感 律
fú
b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yín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suì
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振奋精神。 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 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 险,轻薄。
修养性情。 治,修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 修养性情。
疾行,指 迅速逝去。
岁月
凋落, 丧失 最终 衰残。
大多对社 会没有任 何贡献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 葛 亮
导入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运用 家训、家书教诫家人和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 家”和“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其门内, 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家书,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立志(明确志向)才可使学有所成; 勤学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勤学方可广才; 惜时是勤学的忠告,惜时才有望成才,不至枯落,后悔莫及。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 保持宁静,才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学习的前提,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 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可使我们心无旁骛地学习、 沉思与反思;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词语:淡泊:内心恬淡 无以:没办法 明:明确,坚定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翻译: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
结合注释 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词语: 广:增长 志:明确志向 成学:使学业成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 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 习上获得成就
“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致远”。 2。“致远”是指达到远大的目标,那么结 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希望儿子的目标是什么 ?
接世:对社会有所贡献
材料链接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三国时 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诸葛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 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 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 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 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 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 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作者作品介绍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 文《诸葛亮集》传世。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 刘备开创蜀国基业。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 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 ,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 《诫子书》。
谢 谢!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词语:淡泊:内心恬淡 无以:没办法 明:明确,坚定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翻译: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
结合注释 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词语: 广:增长 志:明确志向 成学:使学业成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 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 习上获得成就
“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致远”。 2。“致远”是指达到远大的目标,那么结 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希望儿子的目标是什么 ?
接世:对社会有所贡献
材料链接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三国时 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诸葛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 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 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 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 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 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 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作者作品介绍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 文《诸葛亮集》传世。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 刘备开创蜀国基业。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 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 ,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 《诫子书》。
谢 谢!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诫子书》ppt课件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 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 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 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素养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01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02
03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培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 的品德修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 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 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北伐中, 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素养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01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02
03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培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 的品德修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 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 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北伐中, 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26张PPT)
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 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先生。
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作品简介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 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 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 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 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 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
自然成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须学也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 ,(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 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先生。
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作品简介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 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 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 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 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 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
自然成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须学也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 ,(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飞快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 就像枯枝败叶凋落一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 多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 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 劝勉儿子要勤学励志,生活节俭,在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以此提高自己 的品德,行文中表达了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 情。
猜谜语导入新课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慧的代 表。他生于乱世,少年天资聪颖,勤奋好 学深得老师的夸奖。后随叔父避难隆中自 比管仲乐毅,静观天下时事自称卧龙。刘 备求贤,三顾他于草庐中,在草庐,预知 天下三分,纵谈时事格局。出山后辅佐刘 备,打下半壁江山,为蜀汉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他 就是——
翻译美句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三、惜时
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2、浪费时间是一桩 大罪过;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板书设计
诫 修身 子 治学
书 惜时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强调词义
君子
淫慢
险躁
作业
养德 励精 治性
积累四字美词
❖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 励精治性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任务2:按照下列要求,熟悉文本,认真 朗读,并在应停顿处标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任务4: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学习,并任 选一个完成作答,准备展示
【合作探究】 1.“静”字在文中多次反复出现,结合语句,说说你对 “静”的理解。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 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 解。 4.本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告诉孩子修身治学的道理? 【提示】找出关键字词去分析。 【时间】5分钟
2023年七年级语文导学课堂
诫子书
诸葛亮
情景导入
下面诗歌歌咏的是谁? 蜀相(杜甫)
诸葛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情景导入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诸葛亮,那么大家印象 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政治家?军事家? 大家不要忘了诸葛亮他也是一个父亲,今天 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诸葛亮写给他8岁的儿子 诸葛瞻的一封书信,名为《诫子书》
将复何及
又
非淡泊无以明志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 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七、课堂反馈
(一)解释词语:
1、淡泊: 2、明志: 3、致远: 4、励精: 5、险躁: 6、治性:
(二)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作者写此信的用意是什么?
16
(四)名句填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 远 )。夫学须静也,
(战国•墨翟)
(3)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东晋•葛洪)
18
2、古代关于劝诫子女的名篇中的名句: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家训
(2)“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曾国藩家训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朱子家训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 必须砥砺品德。
14
3、“诫”的内涵:(作者写此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1、修身养性,培养品德; 2、生活节俭,淡泊名利; 3、惜时勤学,立志成才; 4、服务社会,为社会所用。
三、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具备几个条件?
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
三是惜时。
19
诫子歌
我的宝贝 你已几岁(儿子:两岁) 爸爸妈妈 希望你能学会 诚实善良 要抛掉虚伪 风风雨雨 你都必须面对 我的宝贝 你要领会 爸爸妈妈 对你的教诲(儿子:什么教诲?) 学会思辨 开拓思维 尤其是时间 不能浪费 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轮回 自由和独立 邀快乐相随 它将决定你的未来 一生的行为 (白)妈妈:宝贝,爸爸妈妈跟你说的话你都记住了 吗? 儿子:贝贝记住了,贝贝听话,贝贝乖。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文意理解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文意理解
疾行 迅速逝去
丧失
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反复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和语气
(用"/"标注停顿的地方,用“·”标注需重读的字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三国 ·诸葛亮
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 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 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在 这方面的亲身体会。
仔细品读,读懂人生哲理
你觉得《诫子书》中哪句话对你 启发最大?说说理由。
文言积累
区别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文言积累
老师寄语心中记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 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 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文意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精品课件(共28张PPT)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 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 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 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 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 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 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 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 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 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 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诫 子 书
诸葛亮
作者介绍
诸葛亮
1.(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书法 家、 散文家、 发明家。
2.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3.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 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 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 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 《诫子书》等 。
展现自我
标准答案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 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 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 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 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 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 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 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 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 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 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 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 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 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 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 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 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 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 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诫 子 书
诸葛亮
作者介绍
诸葛亮
1.(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书法 家、 散文家、 发明家。
2.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3.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 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 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 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 《诫子书》等 。
展现自我
标准答案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 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 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 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 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 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 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 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 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淡泊: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2、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B、立志: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 真卿《劝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 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 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1、能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能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有理解课文内容。
3、能体会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 殷殷期盼。
一、整体感知
1、我能认真聆听
听 体会 经典诵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
五、自然成诵
1、理清文章结构,以助背诵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治学: 静、学、志 (正面)
证明论点
↓ 对比
修身: 淫慢、险躁 (反面)
▼
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2、我能背诵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 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 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弛, (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我能自信地读--b.正确读
夫
fú
淡泊
bó
淫慢
yín
遂
suì
躁
zào
驰
chí
4、我能自信地读--c.比一比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chí),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修身
2、请找出“珍惜时间”语句。思考:为什么 作者最后还提出“珍惜时间”的嘱托?
• 只有做到珍惜时间,才能努力做到“修 身”、“治学”。
3、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子孙后 代志存高远的殷殷期盼之情。
志 存 高远
宁
淡
静
泊
致
明
远
志
六、作业
1、积累文言词语(文言虚词、实词)。 2、积累文中的名言及收集关于“立志”、 “淡泊宁静”和“惜时”的其它名言。 3、课后读读诸葛亮的《又诫子书》及《诫 外甥书》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读了本文的 感想。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年华 疾行,指迅速逝去
•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 与时驰↓ ,意
• 日与子日,↓ 岁去月,于遂是↓,成就枯凋落落,,衰多残。不比喻接年老世志衰,,悲没有守用处穷庐穷人困住,潦的倒陋之室
又怎么来得及
• 将复↓ 何及!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__静__以_修__身__,_俭__以__养__德___。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群雄逐鹿,英豪辈出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猜猜写的 是谁?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yí水县)人,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是忠臣和 智者的象征。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 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之楷模。
家 训 经 典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 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 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 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4、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从中受 到的启发? 提示: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找准角度,可 谈收获,谈心得,谈感悟,谈反思……
• 1、从治学角度…… •2、从修身方面…… •3、从立志方面…… •4、从惜时方面……
……
四、课堂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淡泊”、“立志 ”、“惜时”的名言(道理论据)?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我能串说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来……
道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确、坚定
↓
达到 远大目标(形用名)
↓
动词,学习
•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 形也容词,的非使动学用法无,以使…广…才增长,非名用志动↓ ,无立以志 成名学词↓,。学业淫慢放↓纵则懈怠
望的千古名句是:_非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才__须__学_也___,_非__学__无__以__广__才_,__非__志_无__以__成__学__。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 利影响的句子是: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_险__躁__则__不__能__治__性__。
• 日与子日,↓ 岁去月,于遂是↓,成就枯凋落落,,衰多残。不比喻接年老世志衰,,悲没有守用处穷庐穷人困住,潦的倒陋之室
又怎么来得及
• 将复↓ 何及!
展示风采
1、文言字词积累大比拼(抢答)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
发端,无实际意义。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
治性 修养性情
明确、坚定
↓
达到 远大目标(形用名)
↓
动词,学习
•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 形也容词,的非使动学用法无,以使…广…才增长,非名用志动↓ ,无立以志 成名学词↓,。学业淫慢放↓纵则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年华 疾行,指迅速逝去
•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 与时驰↓ ,意
用心读悟
二、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请结合课下注释和“温馨
提示”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 思说出来。
2、请在小组内交流文言字词 及课文的意思。
温馨提示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来……
道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三、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请思考并在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请你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再思考作者围绕这 句话从哪两方面来告诫儿子的?
2、请找出“珍惜时间”语句。思考:为什么作者 最后还提出“珍惜时间”的嘱托? 3、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4、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从中受到的 启发?
合作探究
1、请你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再思考作 者围绕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来告诫儿子 的?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
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 远大目标
淫慢 放纵懈怠
险躁 轻薄浮躁
将复何及 以怎么来得及。
2、你能翻译以下语句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 到远大目标。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注意: 谆教诲、殷殷期望。同时
边听
边给生字词的注上正确读音,并尝试划出朗读
停顿节奏。
2、我能自主地读--a.自由读
我能做到:
(1)朗读时字正(读准)腔圆(发音饱满)。 (2)能处理好停顿,控制好朗读节奏。 (3)能尝试注意读出情感。(父亲那谆谆教诲、 殷殷期望之情) (4)能发现不理解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便在小 组及全班交流时得到解决。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B、立志: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 真卿《劝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 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 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1、能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能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有理解课文内容。
3、能体会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 殷殷期盼。
一、整体感知
1、我能认真聆听
听 体会 经典诵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
五、自然成诵
1、理清文章结构,以助背诵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治学: 静、学、志 (正面)
证明论点
↓ 对比
修身: 淫慢、险躁 (反面)
▼
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2、我能背诵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 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 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弛, (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我能自信地读--b.正确读
夫
fú
淡泊
bó
淫慢
yín
遂
suì
躁
zào
驰
chí
4、我能自信地读--c.比一比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chí),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修身
2、请找出“珍惜时间”语句。思考:为什么 作者最后还提出“珍惜时间”的嘱托?
• 只有做到珍惜时间,才能努力做到“修 身”、“治学”。
3、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子孙后 代志存高远的殷殷期盼之情。
志 存 高远
宁
淡
静
泊
致
明
远
志
六、作业
1、积累文言词语(文言虚词、实词)。 2、积累文中的名言及收集关于“立志”、 “淡泊宁静”和“惜时”的其它名言。 3、课后读读诸葛亮的《又诫子书》及《诫 外甥书》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读了本文的 感想。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年华 疾行,指迅速逝去
•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 与时驰↓ ,意
• 日与子日,↓ 岁去月,于遂是↓,成就枯凋落落,,衰多残。不比喻接年老世志衰,,悲没有守用处穷庐穷人困住,潦的倒陋之室
又怎么来得及
• 将复↓ 何及!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__静__以_修__身__,_俭__以__养__德___。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群雄逐鹿,英豪辈出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猜猜写的 是谁?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yí水县)人,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是忠臣和 智者的象征。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 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之楷模。
家 训 经 典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 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 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 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4、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从中受 到的启发? 提示: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找准角度,可 谈收获,谈心得,谈感悟,谈反思……
• 1、从治学角度…… •2、从修身方面…… •3、从立志方面…… •4、从惜时方面……
……
四、课堂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淡泊”、“立志 ”、“惜时”的名言(道理论据)?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我能串说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来……
道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确、坚定
↓
达到 远大目标(形用名)
↓
动词,学习
•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 形也容词,的非使动学用法无,以使…广…才增长,非名用志动↓ ,无立以志 成名学词↓,。学业淫慢放↓纵则懈怠
望的千古名句是:_非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才__须__学_也___,_非__学__无__以__广__才_,__非__志_无__以__成__学__。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 利影响的句子是: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_险__躁__则__不__能__治__性__。
• 日与子日,↓ 岁去月,于遂是↓,成就枯凋落落,,衰多残。不比喻接年老世志衰,,悲没有守用处穷庐穷人困住,潦的倒陋之室
又怎么来得及
• 将复↓ 何及!
展示风采
1、文言字词积累大比拼(抢答)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
发端,无实际意义。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
治性 修养性情
明确、坚定
↓
达到 远大目标(形用名)
↓
动词,学习
•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 形也容词,的非使动学用法无,以使…广…才增长,非名用志动↓ ,无立以志 成名学词↓,。学业淫慢放↓纵则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年华 疾行,指迅速逝去
•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 与时驰↓ ,意
用心读悟
二、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请结合课下注释和“温馨
提示”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 思说出来。
2、请在小组内交流文言字词 及课文的意思。
温馨提示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来……
道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三、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请思考并在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请你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再思考作者围绕这 句话从哪两方面来告诫儿子的?
2、请找出“珍惜时间”语句。思考:为什么作者 最后还提出“珍惜时间”的嘱托? 3、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4、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从中受到的 启发?
合作探究
1、请你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再思考作 者围绕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来告诫儿子 的?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
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 远大目标
淫慢 放纵懈怠
险躁 轻薄浮躁
将复何及 以怎么来得及。
2、你能翻译以下语句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 到远大目标。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注意: 谆教诲、殷殷期望。同时
边听
边给生字词的注上正确读音,并尝试划出朗读
停顿节奏。
2、我能自主地读--a.自由读
我能做到:
(1)朗读时字正(读准)腔圆(发音饱满)。 (2)能处理好停顿,控制好朗读节奏。 (3)能尝试注意读出情感。(父亲那谆谆教诲、 殷殷期望之情) (4)能发现不理解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便在小 组及全班交流时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