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传播笔记

合集下载

05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

05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

17
3.大众传播的功能 ●报道功能 ●协调导向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18
三、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语言媒介
印刷媒介
实物媒介
电子媒介
19
案例:南京冠生园食品厂的月饼危机 2001年9月3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播出记者 暗访,披露了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把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 的事件,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消费者人心惶惶,月饼销量大 幅下降,而且9月4日卫生部紧急通知严查月饼市场。南京冠生 园马上发出公开信,信中说: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关于“南京 冠生园食品厂把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报道,不但歪 曲事实而且完全失真;我们将对蓄意歪曲事实、损害我公司形 象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保留诉讼的权利;记者利用隐藏式摄像机 将本公司所谓的“生产过程”片面拍下,经拼接后再配以旁白 陈述以及所谓“目击证人”提供的线索,就作为事实的依据, 这是怎样的用心呢?如果拍摄的是事实,那么为什么当时不向 执法部门举报,而要等这么长时间待月饼走向全国市场后再作 报道?这又是什么目的呢?记者这样有意安排报道的最大目的 就是要用最恶毒的方式、在最关键的时间对冠生园作致命的打 击! 20 在此以后,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一蹶不振,直至宣告破产。
商学院
7
2.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条件 ●要有良好的传播者 ●要有良好的信息条件 ●要认真分析传播对象 ●要有良好的传播背景 ●要有良好的传播沟通方法和技巧
商学院
8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形式
(一)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人际传播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它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普通、最丰富的一种 基本的传播方式。 ●特点 传播方式随意 传播符号多样 信息反馈灵敏 容易沟通感情和建立感情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1 公共关系的含义1.1.1 公共关系的学术含义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现代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管理职能,它通过策略性的沟通活动来建立、维护和促进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在学术领域,公共关系被定义为:- 一种组织管理的过程,涉及监测、评估公众的态度,制定和实施策略以塑造组织形象。

- 一种双向沟通的实践,旨在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来影响公众意见和行为。

- 一种社会关系的艺术,它要求组织在处理与公众的关系时,既要考虑自身利益,也要兼顾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1.1.2 公共关系一词多义公共关系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作为组织职能: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负责规划和管理组织与外部公众的沟通活动。

- 作为职业领域:公共关系是指从事公关咨询、媒体关系、活动策划、危机管理等工作的一类专业人士。

- 作为实践活动:公共关系包括新闻发布、媒体采访、品牌推广、社会责任报告等具体的传播活动。

- 作为学科领域: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社会科学。

1.1.3 公共关系就在你身边公共关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体现在:- 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消息都是公关活动的结果。

- 社交媒体上的品牌互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都是公关策略的一部分。

- 各种公益活动、慈善捐赠背后,都有公关团队在策划和推广。

- 甚至个人品牌形象的塑造,如明星的公众形象,也是公关工作的体现。

1.2 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1.2.1 公众:指所有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人群,包括顾客、员工、投资者、政府、媒体等。

1.2.2 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核心,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过程。

1.2.3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媒介来传递信息。

1.2.4 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信息的工具,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第七章 公共关系传播(重点章)

第七章 公共关系传播(重点章)

第七章公共关系传播(重点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有:1.大众传播的概念和特点大众传播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带、光盘等等。

随着电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也日益成为组织广泛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以下特点:(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

一般信息经大众传播媒介的传递,便具有了权威性、公开性和社会性。

(2)信息公开,面向社会。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

(3)信息单向流动,受众反馈有限。

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基本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

(4)信息包罗万象,受众范围极广。

(5)信息传播速度快。

(6)信息内容要经过“把关人”的选择。

(7)受众有强烈的选择性。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六项:即环境监测、社会整合、文化传递、娱乐、设置议题和授予地位。

3.几种传媒利弊分析(1)报纸。

发行量很大,覆盖面较广。

报纸是人类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报纸的优势有:①报纸发行范围广,读者稳定,深入社会。

②报纸信息量大,报道深入细致。

③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④便于保存和检索。

记录性好是报纸的一大优势。

⑤制作比较容易,成本不高。

报纸的缺点有:①读者数量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②传播新闻不如电子媒介及时,在一些恶劣条件下还会中断。

③传播信息不如广播、电视那样生动直观。

感染力较差,难以像电视新闻、录音新闻那样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2)杂志。

杂志的优点有:①时效长。

②容量大。

③印刷精美,表现力强。

④针对性强。

⑤比较便于保存。

缺点有:出版周期长、发行量小、理解力受限制。

(3)广播。

广播的优势有:①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老少皆宜。

②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

③传播速度最快。

④公众接受方式灵活。

⑤费用较低。

广播的缺点有:记录性较差、公众对内容选择选择余地小、直观性较差。

(4)电视。

电视的优势有:①电视将文字、声音、图像、动作四者的传播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是最生动直观的传播工具,给人最大限度的真实感。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圣才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圣才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众传播的整合运⽤)【圣才第⼗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众传播的整合运⽤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和技巧1.⼤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1)⼤众传播的⼀般特点①⼤众传播最显著的优势是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泛,这也是⼤众传播能在传播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众传播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还能予以长时间的保留。

②⼤众传播也受到受众和传播过程的两⼤制约:a .⼤众传播的受传者往往是个庞杂的⼤众群体,具有各种程度的异质性,因此其信息传播很难做到“有的放⽮”。

b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般不直接接触,因此信息反馈⽐较迟缓。

(2)形式的整合性⼤众传播的整合运⽤综合了⼝语传播、⽂字传播、实像传播和⼀般⼤众传播⽽形成的⼀种传播形式,具有极⼤的整合性。

这种整合性主要是由作为传播主体的组织及其⽬的的特殊⼤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众传播整合运⽤的特点和技巧⼤众传播整合运⽤的技巧⼴告运动⼤众传播整合运⽤举要媒介事件社会公益事业赞助主题活动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众传播的整合运⽤性所决定的。

(3)内容的整合性在整合式传播中,新闻报道、⼴告发布和⾃控宣传这三类性质不同的传播活动往往相互结合在⼀起。

在对⼤众媒介进⾏整合运⽤时,除了要注意功利价值外,还应考虑到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策划时,除了必要的资⾦准备外,还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操作技巧。

2.⼤众传播整合运⽤的技巧(1)充分了解各类⼤众传播媒介的特点,熟悉各类传播操作实务的规程。

⾸先要选择合适的⼤众传播媒介来实现既定的公共关系传播⽬的。

此外,组织还必须熟悉各类传播实务操作规程。

(2)准确地把握公众的⼼理。

在⼤众传播的整合运⽤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多数⼈的⼼理,尽量使传播内容同⼤多数⼈的想法和爱好相吻合。

(3)选择好的传播时机。

对于传播时机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个⽅⾯:①要考虑到⾃然节⽓的变化⽽引起的社会公众的⼼理变化。

公共关系整理笔记

公共关系整理笔记

1.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5.公共关系学以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三个具体对象:(1)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2)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3)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公共关系学的主要研究范围也分为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三大部分6.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劳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职能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7.社区,指的是聚集在某一地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实体。

8.名流,是指那些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的人士,如政界、工商界、金融界的首脑人物,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体育等方面的明星,新闻业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9、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项社会事业。

10、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关记者参加,由专人宣布有关重要信息,并接受记者采访的具有传播性质的一种特殊会议。

新闻公关-公共关系学串讲笔记

新闻公关-公共关系学串讲笔记

公共关系学串讲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单选、多选]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2.公共关系的三要素: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其中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担、实施者、行为者。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客体。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3.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

4.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5.公共关系学的主要依托学科包括管理学、传播学。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公众环境的情形和状况,它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实际形成的结果。

具体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来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关工作,公共关系实务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是组织的经营管理职能。

3.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4.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意见、看法、评价的总和,即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5.“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或投影)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

6.“人际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即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

[简答]简述“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是:(1)“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程度和状况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公共关系学笔记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讲公关基本原理1、公关定义:公共关系,其实质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动。

对象: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传播沟通管理最终目标:建构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2、公关三要素及其关系: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关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是组织而非私人。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关活动的实质内容。

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沟通。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

公众关系是由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共同构成。

3、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第二讲公关的历史1、中国古代与公共关系有关的典故冯谖焚券买义一次冯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

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

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也没有责怪他。

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

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

孟尝君对冯谖说,你给我买的义,我看到了。

——公关投资第三讲公关基本功能1、公关的基本功能:守望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效益功能一、守望功能——信息的输入公关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天边出现的淡淡乌云”并反映给上级,在收集信息、掌握资料上要比别人快。

——公关学者卡特利普1、搜集信息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各类公众信息、社会环境信息2、建立收集信息的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的信访制度、建立与有关组织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大众传媒的监测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调研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预测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关系的档案制度例:伟达公关:北京奥委会的“雷达”2006年6月,伟达通过全球媒体监测发现印尼《雅加达邮报》报道,中国将在印尼设厂,加工印尼原始森林的木材,并使用到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中。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通用3篇)《陶行知文集》是某年6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公共关系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的学科,旨在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促进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探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它们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传播、公众、组织、媒体和政府等概念。

组织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一个有明确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旨在实现其目标和利益。

公众是指与组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股东、政府、媒体和社区等。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过程,是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媒体和政府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概念,它们对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包括危机管理、品牌建设、公关活动和政府关系管理等。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在面临危机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等。

品牌建设是指组织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来建立和维护其品牌形象,包括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等。

公关活动是指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自己,包括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营销、广告等。

政府关系管理是指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包括政策沟通、业务合作和外交关系等。

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数字化时代,公众对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组织需要更加注重其声誉和形象的建设。

公共关系学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公共关系学也可以帮助组织在面临危机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篇2】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学科,旨在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并维护组织的声誉。

本文将就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1.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第一章导论 2.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从经营学角度研究的特点: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1.将公关作为实施推广,影响环境的手段,突出公关的谋略、技巧、艺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

对于这一术的实用研究;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2.更重视信息和形象的商业价值,将信息、形象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要1. “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素和资源,将公共关系作为经营投入的一部分,并努力使其转化为实际财富,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产生出经济效益。

2. “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的特点: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 1.按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好的社会环境。

2.从公众舆论的角度研究、处理组织的公众环境和公众形象问题;3. “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3.研究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4.直接引入传播学中有关传播媒介与技术的研究,对公共关系各种媒介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第三节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1.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一、公共关系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一方面要不断了解世界,汲取对自身建设和发展有利的各种信息;另一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方面要传播自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二、公共关系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体制改革使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组织自身的一种行为机制和经营管理方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式。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国外1.强调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美国社会科学家莱克斯·哈洛博士: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

它在一个组织及其公众之间建立并保持双向的传播、谅解、接受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难题;它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舆论并作出反应;它明确和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帮助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变化的形势,帮助预测发展趋势,以作为早期警报系统;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2.强调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功能《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政策和活动。

3.强调公共关系的预测功能、咨询功能1978年墨西哥城召开的各国公共关系协会第一次世界大会发表的《墨西哥声明》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其结果,为组织领导者提供咨询并实行有计划的行动方案。

这种行动方案将服务于该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4.强调公共关系的社会属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希尔兹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的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

这些活动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具有社会意义。

(二)国内1.王乐夫: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

2.居延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总结: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包括五层含义:(1)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2)纽带是传播(3)双向交流(4)主体是一个控制系统—管理功能(5)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二、关于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1923年,伯内斯《舆论之凝结》OR《舆论明鉴》出版,并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

1952年,他又写了《公共关系学》。

(一)内容:公关理论、公关业务(应用)和公关史。

胡百精公共关系学笔记

胡百精公共关系学笔记

胡百精公共关系学笔记笔记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与概述-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是一种通过管理和维护组织与其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及实践。

它涉及组织对公众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影响。

-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提升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信任度,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笔记二: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塑造组织形象、维护组织声誉、管理危机和解决问题。

- 公共关系使组织能与公众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理解公众需求并制定相应政策和策略。

笔记三: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 双向对话原则:公共关系强调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要求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共同解决问题。

- 诚信原则:公共关系必须建立在真实、透明和诚实的基础上,保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互信。

- 持续性原则:公共关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

笔记四:公共关系的策略和工具- 媒体关系:通过与媒体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向公众传递组织的信息和价值观。

-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传播信息,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组织形象。

- 公众事件策划:通过组织公众活动、赞助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认同。

- 危机管理:在危机发生时,积极应对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对组织形象的负面影响。

笔记五: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公共关系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和互动。

- 数据驱动:公共关系日益重视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利用数据来指导决策和优化公共关系策略。

- 社会责任:公众对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关系需要更加注重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这份笔记总结了公共关系学中的核心概念、原则、策略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管理,组织能够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组织形象和影响力,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关系7-12章知识点汇总

公共关系7-12章知识点汇总

公共关系7-12章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网络传播(重点章)
大众传播的特点及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新闻写作原则、公关广告及类型、举办新闻发布会、策划媒介事件、公关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新闻公报的结构、互联网的性质及特点、网络公关的职能、网络公关的操作。

第八章人际的传播与沟通
人际传播的线路、人际传播的符号(注意距离的内容)、人际沟通的技巧、人际沟通的禁忌。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重点章)
公关专题活动及意义、赞助活动的目的及主要对象、赞助活动的注意事项、庆典活动的类型及注意事项、开放组织的作用及要求、危机公关及公关危机、危机事件的特点与类型、危机处理的一般程序和原则
第十章公共关系礼仪
公关礼仪的含义与特征;公关礼仪的作用及原则;握手礼仪、介绍礼仪和落座礼仪。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与CI设计
CI的内涵及构成、CI设计的基本功能、MI的含义与设计、企业最重要的两个标记。

第十二章行业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企业名牌战略、整合营销传播的原则及方法、CS战略及基本内容、政府公关的必要性及特点、政府公关的具体工作、事业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公关目标。

公共关系学课堂笔记整理

公共关系学课堂笔记整理

公共关系学161112 周海燕20111001781第一章参考书目:1.《有效的公共关系》【美】格伦。

布鲁姆,艾伦。

斯科特。

卡特里普著华夏出版社 2002.72.《公共关系生态论》陈先红著华科出版社 2006.123.《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张依依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4.《政府公共关系》廖为建著人大出版社 2010.65.《政府公共关系策略与实务》,唐均中国传媒大学2008.66.《公共关系学》熊源伟安徽人民7.邱伟光华东师范大学经典论文课程论文定义,基本概念,特征,构成元素,主要职能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关系,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基本理论:组织形象理论,全员公关理论,双向对称理论,调整适应理论,CI理论,四步工作法理论,强力公关理论,关系管理理论,双满意理论公共关系的作用:管理理念,思维模式,强调利己利人,反对斗争城市营销:最早起源于西方的“国家营销”理念。

菲利普。

科特勒《国家营销》中认为,一个国家,也可以想一个企业那样同心经营。

在他看来,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行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PublicRealation公共关系定义:指一个社会组织跟它的公众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和过程。

为了实现组织与公众利益交集的最大化,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公众的理解Public(1)a.公共的,公开的(2)n.公众(凡是和某一个组织发生利益关联性的所有团体,个体构成的集合体)企业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对手,伙伴,批,供商信任,支持与合作,达到和谐良好状态,组织有遵循科学的公共理念,通过真诚的服务行动和有效的双向沟通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几种观点:1、管理说2、传播沟通说(廖为建)3、社会关系说(王朝文)4、协调关系学(李道平,单振远)5、咨询说(熊源伟,余明阳)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1、民本/公众智商理念——公益性2、服务理念——真诚的矫正/服务行动/做实事3、沟通理念——素双向沟通4、公开理念——公开性5、形象理念——塑美形6、协调理念——和谐之美/"和"/结善缘7、双赢/平等理念——互利互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8、诚信理念——说真话/“信”/“社会资本”9、长远理念——深谋远虑,远见卓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五、手段本质(目的):为了实现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交集的最大化要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手段:公共关系的目的:;特征: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1、信息的传播沟通职能(双向的)2、参谋资讯职能3、协调关系职能4、教育引导职能5、为基础路只能6、形象塑造职能自给自足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生产目的生产活资料交换完成计划指示组织特点组织间狭隘,分散,封闭专业性,关联性,开放性。

公共关系学笔记

公共关系学笔记

公共关系学--殷娟娟教授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
第一节公共关系含义
1、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活动,是某一组织主动发出的一种社会行为,而不是静态的关系状态。


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目标受众(公共关系活动才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才有意义。


3、公共关系的传播是双向交流(具有效率的公共关系活动一定是组织与公众平等双向交流活动,two-way communication双向沟通交流是公共关系的基本形态。


4、公共关系的目标是营造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在动力。


5、公共关系学是系统的科学(鲜明的实用性跨学科的边缘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
6、公共关系是组织的战略管理
7、公共关系的运用是一门艺术
公共关系:组织为了营造自身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针对目标公众,运用传播手段开展双向沟通交流的战略性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是学术的词汇,体现了公共关系的根本含义;“公关”是职业的词汇,显示了人们对公共关系的理解。

(三)公共关系学核心概念与三要素
(一)核心概念的范畴(条件)
1、内在性
2、深刻性
3、全面性
4、实质性
(二)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平等沟通
1、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手段
2、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内在目的
3、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实质
4、反映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属性。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六章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六章

第六章公共关系传播一、考核知识点(一)传播的一般原理1、识记:(1)三要素说(P134)“三要素说”由美国理查德·L·威尔瓦提出,传播包括三个要素:人、信息、效果。

后来他发现“三要素”过于简单,便补充了“八特性”说。

即:①传播包括两个人以上;②反馈;③不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④不必是有意的;⑤具有效果;⑥不一定是用文字语言;⑦受情境的影响;⑧受干扰的影响。

(2)四要素说(P134)“四要素说”这一说法一般认为,传播的四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通道、受传播者。

也有一些学者把传播的要素分为:传播者、公报、受传播者、效果。

博罗则把传播分为:信源、讯息、通道、接受者。

(3)五要素说(P134)五要素说,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5W”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包含了传播的5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者以及传播效果。

1946年,拉斯韦尔与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问世。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文中提出传播需要回答5个问题: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了什么效果?(4)六要素说(P134)六要素说由申农、韦弗提出。

他们认为传播的要素有: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信宿。

一般认为,传播的要素有6个方面: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被传播者(受众)、传播环境、传播效果。

(5)传播类型(P134)传播的类型一般可分为:①自身传播、②人际传播、③大众传播、④组织传播、⑤国际传播。

(6)自身传播的特点(P134-135)自身传播以自我为传播对象,是每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种内在传播活动。

自身传播的特点是:它的传播量大;它是一种内在形式;它是人际交流的基础。

(7)人际传播的特点(P135)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谈、传播活动,人们之间的交谈、会议、讲课等活动都属于此种类型。

人际传播的特点有:对象明确,在有限人际传播中传播对象的身份或某项特征是传播者知晓、明确的;近距离直接传播,除少数情况外,人际传播都是传受双方处于同一空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距离从几厘米到数米,简单易行,使用广泛、频繁。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一、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通过有效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积极的关系,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关系管理1. 公共关系策划- 确定目标受众:明确需要与哪些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互动。

- 制定沟通目标:明确与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具体目标,如提升声誉、塑造品牌形象等。

- 确定沟通内容: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要传达的信息内容。

- 选择传播渠道: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传播渠道,如媒体、社交媒体、公众演讲等。

- 制定执行计划:制定详细的沟通执行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

2. 公共关系执行- 沟通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清晰、尊重他人等。

- 回应关切:及时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问题,展示组织的解决方案和态度。

- 建立关系: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关系,增进相互的信任和合作。

- 双向互动: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增强沟通的互动性。

3. 公共关系评估- 目标达成度:评估沟通活动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 反馈收集:收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沟通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 绩效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绩效评估。

- 修正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公共关系策略和执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三、公共关系技巧1.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表达出对对方的兴趣和尊重,鼓励对方开放地表达意见和想法。

- 提问技巧:运用开放性和封闭性的问题,帮助引导对话和深入了解对方需求。

- 接受反馈:欢迎并接受对方的反馈,展示对对方意见的重视和认真态度。

2. 冲突管理技巧- 积极调解: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

- 理性争论:以理性和事实为依据,避免情绪化的争论和攻击。

- 灵活妥协:在保护组织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寻求达成妥协的方式。

3. 社交媒体运营- 持续内容输出: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内容,与关注者建立互动和信任。

公共关系笔记(整理)

公共关系笔记(整理)

公关部门在具体新闻发布中所应遵守的规则
遇难者家属不了解详情时,不要公布遇难者姓名,在告诉记者,通知家属后公布
在记者要求证实事实时,只能证实不可改变的事实 公众和新闻界希望了解的,但一般情况下不宜发布的消息
事故推测/传递延误/事故原因和责任/损失详细清单
对不幸事故的迟钝,有意忽视、缩小、不报道等,都可能被视为漠不关心,影响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改善职工关系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管理人员、意见领袖的沟通 基层管理人员-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意见领袖-非正式沟通的重要手段 公开的定期演讲和职工会议
明示阶段-亮出底牌,彼此了解对方的谈判方针和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交锋与妥协阶段,即报价和磋商阶段-核心 三.结束阶段 协议签订
重要条款不轻易让步 协议中应有执行项目
行动项目最好定出时程表,具体细分 付款方式 价格条件
总代理或代理的斟酌 协议生效日期与有效期限 有效授权必等待认可后再敲定 处罚条件 取消条款
人际关系指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与个人间的心理关系。
人群关系指社会组织内部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部门与部门间以及三者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与内外公众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三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三者研究的目标也不同。
从事公共关系活动要运用各种社交手段,在社交场合使用这些手段是为了结交朋友,建立友谊,消除误会,创造合作的气氛。方提出谈判方案
开始发言时,内容简洁,把握重点,不要引起对方焦虑或愤怒,尽量争取首肯
从一开始就强调双方利益的一致性,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此目标而共同努力的途径
进入谈判,应留心对方的姿势、表情、言谈等,探求对方的原则
善于掌握和控制谈判的进展速度
二.实质性谈判阶段:策略的调整阶段

00182公共关系学(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排好版直接打印)

00182公共关系学(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排好版直接打印)

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译作(公众关系)更为直接。

公共关系(艺术)成分多于(科学)成分。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

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的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与(资金)、(技术)和(人才)并列,被称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

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就是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活动(自古就有)。

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时,便会形成特定的公共关系意识或公共关系观念,比如(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等。

公共关系观念被系统化、理论化便成为现代的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意识)的理论表现。

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Co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既可译作(传播),又可译作(沟通)。

传播沟通既是公共关系的(方式),也是公共关系的(过程)。

“关系”一词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关系性。

公共关系的实践包括(交际、宣传、新闻、广告、营销、公共事务)等等。

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叫(艾维·李)。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宣告成立。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在英国伦敦正式宣告成立。

大约20世纪60年代之后,公共关系开始传入台湾、香港地区。

80年代初,公共关系在中国迅速传播。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笔记] 程曼丽《公共关系传播》笔记程曼丽, 公共关系传播, 笔记程曼丽《公共关系传播》笔记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

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

如果我们把社会组织看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体,把公众看作公共关系工作的客体,传播就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组织与公众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传播,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误解,也往往是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

因此,一个社会组织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还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开展公关活动,赢得公众的好感和舆论的支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许“公共关系”、“传播”与“交际”、“拉关系”、“拉拉扯扯”在词义上容易产生混淆,也许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确实出现过偏差,从这门学科引入我国之日起,对它的疑惑和误解就没有停止过。

有人甚至作出这样的推断:“公共关系=美女+交际”,“公共关系=公关小姐”,“公共关系=不正之风”。

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指导,公共关系人员在利用媒介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也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

为了进一步总结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在规律,为公关工作者提供参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它的原理、特性、理论模式及其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公共关系传播界说为了弄清楚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涵,有必要将它与含义相近的几个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同中之异”。

(一)人际传播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与彼此往来。

它与公共关系传播有许多共同点:两者都属于社会范畴,都是能动的交流行为,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过程,都具有相互作用的功能。

而且,人际传播可以作为公共关系传播的辅助手段。

但是,它们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人际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人的含义不同。

前者指单个的个人,后者指组织化了的个人;前者研究的是人已人之间的交往及信息交流活动,后者研究的则是代表组织的个人有目的、有计划地传递组织信息的过程。

第二,从社会关系的总体上看,人际关系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而公共关系则是从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关系。

与此相适应,它们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各不相同。

人际传播手段一般比较简单,而公共关系传播手段相对复杂一些。

第三,人际传播的对象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则是已组织有着某种特定联系的群体。

(二)公共关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群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的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它具有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特性,是公共关系传播的组成部分。

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大众传播的主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职业的团体或个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则是一般的社会组织,是代表组织行使传播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或公共关系人员。

其次,大众传播的内容是由职业传播者根据新闻价值规律采编的、需要告知公众的信息;公共关系传播的则是由组织部门行使传播职能的人根据公共关系计划编制的对组织有利的信息。

第三,大众传播的渠道一般不大由感受器官和简单的表达工具组成,而是包括大规模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设备和分发系统。

因此,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既需要充足的资金、设备,又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

公共关系传播则不受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政府的限制,它的制作过程也相对简单一些。

第四,大众传播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单向的,因为它的主导者始终是传播者,受传者既不确知,也不稳定,很难取得直接的反馈。

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是可知的和相对稳定的,它的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双向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组织通过信息传播将自己的目标、政策和具体措施告诉公众,公众则通过被调查或主动回报两种方式把自己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告诉组织。

与大众传播相比,公共关系传播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取得反馈。

以上我们将公共关系传播同其含义相近的概念进行了比较。

那么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的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利用的媒介很多。

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可以聚集数十、数百人,发传单、贴海报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用扩音器做报告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听到,举办展览或表演可以吸引成千成万的人。

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与公众取得广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利的手段莫过于大众传播媒介了。

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几乎家家必备,人人必听、必看,影响面非常广,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的需要。

因此,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达到与理想的传播对象接近的目的。

其次,它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传递信息。

在这方面,电子传媒的作用更加明显。

因此,只有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才能不失时效。

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是公众。

公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同组织有着某种特定联系的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因素。

它对于组织,犹如人民对于国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之一,就是沟通、疏导组织内部上下之间、成员之间的信息联系,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为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外部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对象,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它是自己所面向的那一部分群众;对于工商企业来说,它是与组织密切相关的协作者、竞争者、用户和消费者。

公共关系传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影响这一部分公众,改变他们的态度,引起与组织期望相应的行为。

至此,我们可以为公共关系传播下一个定义了。

收藏分享00 0 鲜花鸡蛋回复引用评分报告金陵情深发短消息加为好友金陵情深当前离线UID63212 帖子17 精华1 弘豆322 金币78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9-8-29 最后登录2009-8-29新手上路帖子17 精华1 弘豆322 金币78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2009-8-29 最后登录2009-8-29 2#发表于2009-8-29 10:52 | 只看该作者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传播的手段,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

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组织,不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

第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组织外部公众。

第三,公共关系传播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主要手段,以人际传播作为辅助手段。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1948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补充提出了传播过程五因素的公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公式描述的虽然是单向传播现象,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传播过程的简易的模式。

因为其中包含了构成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它经历了由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全过程,因此,也应当包含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

对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五要素稍加改变,就形成了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传播者、公共关系传播内容、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目标公众以及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一)公共关系传播者公共关系传播者是组织信息的采集、发布者,是代表组织行使传播职能的人。

在我国政治组织中,该角色一般由党和国家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发布人以及各级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部门担任(在其他一些国家还包括政府中的公共关系人员);在各种福利组织和赢利性组织中,该角色由组织内部的宣传部门、公共关系部门或宣传人员、公共关系人员担任。

公共关系传播者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因为它是构成传播过程的主导因素。

在协调公众关系、改善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在树立自身形象、提高信誉的过程中,在沟通内外联系、谋求支持与合作的过程中,公共关系传播者居于主动地位,起着控制者与组织者的作用。

它的任务,是将外部的信息传达给组织内部公众,将有关组织的信息发布出去,传递到目标公众那里。

(二)公共关系传播内容公共关系传播内容是指传播者发出的有关组织的所有信息。

它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告知性内容,即向公众介绍有关组织的情况:它的目标、宗旨、方针、经营思想、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告知性内容往往以动态消息或是专题报道的形式出现。

前者是关于组织新近发生的某一事件的基本事实的描述,通常包括五个“W”,比如关于商店开业、展览会闭幕、新产品问世、超额完成产值等情况的报道。

后者是对事件全景或某一侧面进行的放大式描述,它不但包含五个“W”,而且包括对基本事实具体情节的勾勒。

例如介绍新产品的设计过程、制作工艺、用途、专家鉴定情况等等。

另一类是劝导性的内容,即号召公众响应一项决议,呼吁公众参与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或者劝说人们购买某一种牌子的商品。

在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政党、政府及其他非盈利性组织发布的劝导性的内容,往往以社论、评论、倡议书的形式出现,而盈利性组织发布的此类内容,则多以商业广告的形式出现。

(三)公共关系传播渠道所谓传播渠道,是指信息流通的载体,也称媒介或工具。

人们通常把用于传播的工具统称为传播媒介,而把公共关系活动中使用的传播媒介,称之为公共关系媒介,可供公共人员利用的传播媒介有两种:一种是大众传播媒介,一种是人际传播手段。

具体来说,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

常见的是语言媒介,像报纸与杂志、书籍与纪念刊、海报与传单、组织名片与函件等;有电子媒介、像广播、电视、录音、录相、幻灯和电影等;有标识、像摄影与图片、商标与徽记、门面与包装、代表色等;此外还有非语言传播媒介,像表情、体态、目光等等。

我们也可以把公共关系媒介分为基本媒介和综合媒介两种。

所谓基本媒介,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广播、电视、印刷品、摄影作品、电影等;综合媒介则包括与新闻界的联络、特别节目、展览、会议等。

显然,所谓综合媒介是各种基本媒介的集大成。

(四)目标公众目标公众(即组织外部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意欲影响的重点对象。

这类公众的特点是:第一,目标公众是有一定范围的,是具体的,可知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即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定公众。

第二,公众是复杂的。

尽管某些个人由于某种共同性构成了某一组织的公众,但他们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三,公众趋向集合。

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突出时,原来松散的公众集合体就会趋于集中,显示出它特有的集体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