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思考
关于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
20 0 5年 被 出具 非 标 准 审 计 意 见 的 上 市 公 司 很 少 ,只 占全 部 上 市 公 司 的 92 % , 与 我 国存 在 严 重 的 盈 余 管 理 问题 是 不 .1 这 符 的 。 出 现 这种 现象 , 能 与 我 国 的惩 罚 机 制 息 息 相 关 。尽 管 可 《 法 》 《 券法 》 《 司 法 》 《 册 会计 师 法 》 《 票 发 行 与 交 刑 、证 、公 、注 、股 易 管 理 暂行 条 例 》 都 有 关 于会 计 信 息 虚 假 责 任 方 应 负 担 的行 中 政 责 任 、 事 责 任 的 规定 , 根 据证 监会 公 开 披露 的处 罚 信 息 , 刑 但 我 们 可 以发 现 对 违 规 事 务 所 及 相 关 注 册 会 计 师 的处 罚 主 要 局 限 在行 政 责 任 方 面 。在 我 国 , 少 数 有 注 册 会 计 因执 业 质 量 而 很 招 致法 律 责 任 , 因而 在 揭 示盈 余 管 理 与 不 揭 示 盈 余 管 理 之 间 , 注 册会 计 师 一 般 倾 向于 选 择保 持沉 默 , 由于 提 供 低 质 量 的 审 计 服务 需 要 承 担 的风 险 较 低 , 一 定 程 度 也 上 打 击 了部 分 会 计 事 在 务 所 追 求 高 质 量 审 计 服 务 的积 极 性 。 因此 , 大 注 册 会 计 师 的 加 法 律 责 任 、 善惩 罚 机 制 势 在 必 行 。可 以 采 取 的 措 施 主 要 有 以 完 下几个方面 : 1完 善 《 司法 》 《 券 法 》 《 册 会 计 师 法 》 会计 信息 、 公 、证 和 注 对 失 真 责 任 的 认 定 和惩 处 , 大 对 审 计 造 假 行 为 的 打击 力度 。对 加 于 注册 会 计 师 因 串通 舞 弊 或 重 大 过 失 而 不 能 发 现 上 市 公 司重 大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 件 ,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 监 会 、 券 交 易 所 案 注 证 证 等 要 一 查 到 底 . 严 格 按 照 法 律 法 规 给 予 惩 罚 . 使 投 资 人 或 并 致 债 权 人 蒙受 损 失 的 , 当 承 担 民事 责 任 . 还 要 承担 刑 事 责 任 应 若 的, 决不手软 , 也 只有 这 样 才 能 给 注 册 会 计 师强 大 的威 慑 力 。 2 完 善 审计 诉 讼 体 制 。 报表 使 用 者 因会 计 信 息 失真 而 导 、 在 致 决 策 失 误 时 。 鼓 励 报 表 使 用 者 向 注册 会 计 师 起 诉 , 大 的 应 强 起 诉 压 力 将 对 提 高 注 册 会 计 师 的执 业 质 量 起 到 很 大 的 推 动 作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导言一、ST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1.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或者外部需求,通过调整财务数据,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例如掩盖真实的盈利情况或者夸大盈利情况。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合法的会计方法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操纵数据等不当手段来进行。
1. 数据不透明ST公司在公布财务数据时存在较大的不透明性,很难直观地了解公司的盈利情况。
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和内部人员操纵数据的机会,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目的。
这种不透明性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形象,也给了外界一个不确定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投资者的信任度。
2. 资产减值和计提存在灰色地带在资产减值、减值准备、资产计提等方面,ST公司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这给了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一些不法分子和内部人员通过调整这些数据,来掩盖或夸大公司的盈利情况,从而获得不当利益。
这不仅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盈余管理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旦公司盈余管理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失真,也会对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盈余管理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还将面临法律责任和市场的处罚。
盈余管理需要引起公司高度重视和警惕。
ST公司应该加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提高数据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只有公开透明的财务数据,才能够让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也能够遏制一些不法分子和内部人员的盈余管理行为。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ST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公司的资产减值和计提行为,降低盈余管理的风险。
3. 强化监督和检查ST公司应该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只有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查,才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司内部的失实行为,提高公司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4. 增强公司道德意识ST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思考
( 2 ) 规定非流 动资产 减值准备 一经计提 ,不得转 回。 目前 成 本法核算 ,以暂时隐瞒亏损 ;反之 ,对于盈 利状 况好的被投
留 下 盈余 操 纵 的 空 间 。
三 我 国上市公司盈余管实施手段 分析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在 盈 余 管 理 的 实 施 手 段 主 要 包 括 会 计 手段 和
管 理 的前 提 必 须 是 合 法 、 合规 , 必 须 在 一 定 的空 间和 范 围 内 进 行 , 非 会计 手段 。
如 果超过这个空 间,就 可能有欺诈或造假 的嫌疑 ,演 化成会计
造 假 。 因 此 遏 制 企 业 过 度 的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对 我 国市 场 经 济 的 健 康 发展 有重 要 意 义 。
1 . 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 1 ) 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变更 上 市 公 司 管 理 当 局 拥 有 会 计 政 策 和 会 计 估 计 变 更 的 自主
、
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 管理最 早 出现 在 1 9世 纪,是从早 期的创造 性会 计演
变 而 来 ,兴 起 于 2 0 世纪 8 0年 代 的美 国 。 契 约 理 论 的创 始 人 科
斯认 为企业是一 系列 契约 的有机组合 ,这些契约 的存 在一定程 用 ,但 由于新准则 的不完善及资本市场的不健全 ,客观上仍 然
度 上 造 成 了 盈 余 管 理 的存 在 。理 论 界 认 为 ,盈 余 管 理 是企 业 管 增 加 了 盈 余 管 理 的空 间 。主 要 体 现 在 借 款 费 用 资 本 化 的 范 围变 理 当 局 为 了 达 到 特 定 的 目的 ,通 过 对 会 计 政 策 的 选择 , 人 为 地 化 、 公 允 价 值 运 用 范 围 的 运 用 、 资 产 减 值 存 在 不 确 定 因 素 和 主 控 制 会 计 方 法 的 选 择 来 影 响 会 计 盈 余 ,从 而 实 现 自身 利 益 最 大 观 判 断 、研 发 支 出 的 非 完 全 费 用 化 处 理 等 。 这 些 都 给 上 市 公 司 化 的行 为 过 程 。 从 某种 意义 上 来 说 ,盈 余 管 理 是 管 理 者 在 准 则 和 法 律 允 许 的范 围 内 灵 活 运 用 会 计 选 择 以 达 到 影 响 盈 余 调 节 的 行 为 。 盈 余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几点 : 第一 , 报酬 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 制。 建立 在激励 相容的报酬契约中 , 经营者 的业绩衡量 不仅应 采用会计 数据 , 同时 还需采用股 价和其他 非财务数据 衡量 , 减少 会计数据的依赖 , 增强业绩指标 的客观性 和全 面性 。第
二, 提高股东 大会 的代表性 。 由于股权结构的分散 , 小股 东并不参 与股东 大会 的投票 , 股东大会实质上成为大股 东操纵的工具 。 我们建议 引入 网上投票和代理投票等维
一
、
引起 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 视 ,加大对 上市公司 的监 管力 度, 进一步规范上市公 司的行 为。
三、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措施 近年来 , 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 行为的盛行已经使得编 制财务报告几乎变成了一种数字游戏 。 上市公 司盈余管 理严重危及 了财务信 息的可信 性 , 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
_ 会讨 |, 上市公司披露 的会计信息一直是证券 市
的具体表现 。 财政 部财政科 学研究所 的吴江涛认 为盈余管 理是 企业管理者基于主体 的利益 , 利用可控制手段 , 对企业经 营成果进行调节 , 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国外学 者对盈余 管理 的研 究主要集 中于对盈余 管 理动机 的研究 , 国内学者并没有对盈余管理 的动机进 而 行研究 , 本文将对 这一 问题 进行深入 研究 , 一方 面是对 现有盈余管理成果的一个有益补充 , 另一方面也希望能
管理行 为的研究 , 提醒投资者在做 出投资决策之前 不仅 要关注传统 的盈 余指标 , 更要综合 考察公 司业 绩 , 而 从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投资者不必要的损失。 2有利于上 市公 司的长远发展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 . 理行为 的规 范可 以督促 上市公 司通 过正 常的途径改善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中对盈利水平进行调节的过程,以获得股东和投资者的关注和信任。
盈余管理包括一系列财务处理,目的是要优化净收益、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
然而,实践中的盈余管理往往被批评为虚假财务报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讨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类型、影响和管理策略。
原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来自内部经营和财务决策,包括调整收入和费用的时间、选定会计政策、选择资本结构和决策投资计划等。
这种盈余管理是为了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和提高市场评价,也符合管理层对公司运营效率的要求。
此外,这种盈余管理还可以应对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另一类盈余管理则来源于公司对投资者、股东和金融市场的期望和压力。
这类盈余管理通常被称为“完美主义盈余管理”,其目的是达到拥有最好的业绩报告和最高的股票回报的期望。
这种盈余管理的推动因素包括:股票回报的期望、管理层的绩效奖励机制和股票期权计划等。
完美主义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告虚假和失真,违反财务诚实和透明的原则。
这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担心的。
类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多种形式。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类型:1. 操纵收入:包括推迟收益、提前还款和缩短账期等方式,从而调整当期利润;2. 漏洞利用: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和法规的漏洞,诱导投资者产生虚假的收入和盈利预期;3. 销售资产:通过向同行出售资产来提高现金流和减少负债,从而调整账面收益和资本结构;4. 会计政策:通过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和估计而调整利润和资产价值;5. 费用削减:通过减少管理费用、提高资本效率和缩减不必要成本等方式,从而调整利润和股东权益。
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其中积极的影响包括:1. 提高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表现和执行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和信任;2. 帮助公司化解财务风险,避免出现破产和宣告无力偿付的情况;3. 提高股价和市值,从而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和财富;4. 为公司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以及跨境经营和投资的机会等。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 问题 探讨
河南大 学 潘 宗英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同时也是
一
的盈余管理 动机 。 斯威 尼( w e e ,9 4 对 由于债 务合 同导致 盈 S en y 19 )
场价格 , 那么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确定股票价格 的重要信息源, 为了使公司股票有一个理想价位 , 获得较多融资, 其
管理人员很可能会对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余信息进行管理。
二 、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 影 响 上
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 , 面盈余管理会对企业 的经营活动产 一方
中小 股 东无 力 对 公 司 施 加 影 响 。 外 , 事 会 的 监 督 能 力 不 强 , 此 监 独
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 , 上市公 司进行盈余管理 的情况愈来愈普遍 ,
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 日益受到各 方关注 ,因而对我 国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 的相关 问题进 行研究治理是非 常必要 的。
管理层会为了维护 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 。 希利( e y 1 8 ) H ' ,9 5 对 l f
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 。 希利观察到 , 在进行盈余管理前 , 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 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 , 外部的利益集 团包括董
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 司利润 , 所以管理 人员就会乘机操
行 盈余 管 理 的 主 要 方 法 。
第四, O I 业务也会诱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 P 由于 申请公开发行 股票 的公司必须符合我国《 公司法》 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条件 , 于 是, 一些经营业绩不佳 、 不够资格上市 的公 司, 其{ 理当局会为 了获 得上市资格而进行盈余 管理 。 另外 , O I 企业并没有一个已确定的市 P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得 以 提 高 。 目前 , 国上 市 公 司 进 行 资 产 重 组 的 方 式 有 债 务 重 还 是 有 限 的 。在 《二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管 理 办 法》 行 之 后 , 多 我 j市 施 很
企 业导 报 2 1 年第 0 期 02 3 4 5
经营管理
如考虑 公司 公司采取 了股权激励 的办法减 小代理成本 。然而 , 在股权激励 在 监管制度 设计 中应 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的因素 , 剔除 由于短期行 为产 生的 重新进入 中国资本 市场之后 , 不少管理层通 过盈余管理行 为对 盈余状况时应着重观察其 盈利 结构 ,
减值 、 货跌价 的事项 消失后 , 存 企业 可 以在 原计提 的范围 内转
回减 值 准 备 , 入 当 期 损 益 。由于 上 市 公 司 的应 收 账 款 、 他 应 计 其
三、 盈余管理的客观必 然性
() 理成 本 的存 在 。 公 司 制是 现 代 企业 普 遍 采 用 的 一 种 1代
展 。() 3 会计政策 的不完善 。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 而忽视 审计效果 。 有关监管部 门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 计 编 制会 计报表 时所采用 的具体 原则、 方法和程序 。如果财务报 师 进 行 定 期 和 不 定 期 检 查 和 审 核 , 强 质 量 监 管 , 大 审 计 失 加 加 表能够 以一 种可靠 的方 式如实地 反映公司 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 败成本, 提高行业准入 门槛 , 促进有 效的公平 竞争, 剔除不合格 成果 , 则财务报表 的价值将会增 加。由于 企业 所处 的环 境千 差 的会计师事务所 , 高整个行业 的审计水 平 ( 提 曹勇 ,0 7 。 () 2 0 )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关 键 词 : 市公 司 ; 余 管 理 ; 策 上 盈 对 中图分类 号 :25 F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3 9 ( 0 0 0—1 70 l 7 -1 8 2 1 ) 202 —2
薪 酬合 同 中规 定 的奖 金 最 大 化 , 即盈 余 管 理 的 动 因 源 于 企 业 与 管理 人 员 之 间签 订 的确 定 管 理 人 员 薪 酬 的 分 红 计 划 。
1 2 债 务 契 约 动 因 .
的失 去 或 违 反 债 务 契 约 。
2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 手 段
由于 我 国 经 济 环 境 和 发 达 市 场 经 济 国家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为 控 制 贷 款 者 与 管 理 人 员 的 道 德 风 险 问题 , 型 的 长 不 同 , 而 盈 余 管 理 呈 现 一 定 的 特 殊 性 。从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典 因 期 借 款 合 同 中包 含 了 保 护 性 条 款 , 止 管 理 人 员 采 取 损 害 上 来 看 , 国上 市 公 司 产 权 关 系 不 明 的 特 征 相 当 明 显 。证 防 我 债 权 人 利 益 的行 为 , 发 放 超 额 现 金 股 利 、 加 举 债 规 模 、 券 市 场 建 立 之 初 , 是 国 有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日渐 滑 坡 之 时 , 如 增 就 许 降 低 营 运 资 金 或 股 东 权 益 至 一 定 水 平 等 有 损 现 有 债 权 人 贷 多 上 市 公 司 由 原 来 的 国 有 企 业 剥 离 或 合 并 而 成 , 而 在 管 因 款 安 全 性 的行 为 。如 果 违 反 合 同 的 代 价 是 高 昂 的 , 司 管 理 上 与其 母 公 司 关 系 十 分 复 杂 , 这 种 情 况 下 , 市 公 司 的 公 在 上 理 人 员 自然 会 想 方 设 法 避 免 违 约 。 实 际 上 , 们 尽 量 避 免 关 联 交 易 多 。 同 时 , 于存 在 “ 他 由 内部 人 控 制 ” 经 理 人 员 可 通 , 违 约 出 现 的可 能 性 , 为一 旦 出 现 这 种 趋 势 , 理 人 员 的 经 过 其 对 公 司 的 控 制 取 得 较 大 的 控 制 权 收 益 从 市 场 环 境 来 因 管 我 营 自由 就 会 受 到 限 制 。 因 此 , 余 管 理 就 作 为 降 低 违 反 借 看 , 国资 本 市 场 或 者 金 融 市 场 有 许 多 与 典 型 市 场 经 济 不 盈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的处理和管理。
盈余管理既可能是合法合规的,也可能是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
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整个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如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进行合理的盈余调整;也可以通过不当手段进行,如操纵财务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盈余管理涉及到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和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是财务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盈余管理的形式1. 收入确认: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来调节盈余水平。
在销售合同中存在可变现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确认收入的时间点来实现盈余管理。
2. 费用计提: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计提费用来影响盈余水平。
延迟计提预计负债,提高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管理层可以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盈余。
过度提高或减少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节盈余水平。
4. 财务报表披露: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披露方式来影响盈余水平。
选择更为保守的会计政策可以减少盈余波动。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1. 对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盈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如果盈余管理采用不当手段,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受到负面影响,损害股东利益。
2.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因此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和制裁。
3. 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大规模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
四、应对盈余管理的措施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管控。
2.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要求、规范财务报告编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或控制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通常是为了满足公司在市场上的需求,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自身的财务实力等目的。
盈余管理的利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来说有以下几个利益:1.满足市场预期:市场通常对公司的盈余有一定的预期值,如果公司盈余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过高的股价波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预期来控制自己的盈余,尽量避免市场出现不确定性。
2.提高融资能力:盈余是公司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良好的盈余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融资时展示出更好的盈余表现,从而增加融资的成功率。
3.调剂税负: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和规模,使公司的盈余在税务上得到最大化的优惠。
这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税负,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率。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信任问题: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对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产生质疑。
如果投资者无法信任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2.风险隐患:盈余管理常常需要在合法和非法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违法法律法规。
如果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起诉等风险。
3.长期影响:盈余管理通常是短期内的措施,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副作用。
过分强调短期盈余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战略和长远发展方面的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既有利益也有弊端。
对于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以满足市场预期、提高融资能力和调剂税负等,但也会面临信任问题、风险隐患和长期影响等挑战。
因此,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弊,遵守合规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保持警惕,关注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诚信度,不仅仅关注短期盈余表现,更要重视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 强 化 注册 会 计 师 监 管 三)
上 市 公 司常 借 助 社 会 中介 机 构 f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介 入 使 如 的 其 盈 余 管理 行 为 合 法 化 。 因此 应 该 强化 注 册 会 计 师 的独 立 性, 以
及 行 业 的 自律 和 监 管 机 制 , 立 和 完 善 质 量 监 督 体 系 , 实监 管 建 充 队伍, 赋 予其 相 应 的 , 立调 查 委 员 会 、 术 鉴定 委 员 会, 高 行 并 建 技 提 业 自律 监 管 的处 罚 权 权 威 性 。监 管 部 门 也 应该 完 善 上 市 公 司 对
f 1 全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二 健
股 价 上 涨后 , 分 在 低位 买进 的投 资 者 ( 括 公 司 管 理 人 员 部 包 在 内的 内幕 交 易 者 ) 就 可 能 通 过股 价 的上 涨 而 获 利 。 而 外 部 投 ,
在 我 国董 事 会 是 代 表 股 东 利 益 的 常设 机 构 .监 事 会 与 董 事 会 是平 行 机 关 , 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 但独立董事既使发现了上市公
( ) 股 价 的 影 响 一 对
少 盈 余 管理 带来 的消 极影 响
f 完善 会 计 准 则体 系 一)
会 计 准 则 的 制定 过 程 是 各 利 益 主 体 多方 博 弈 的过 程 .具 有
固有 的 灵 活性 。 一旦 出现 新 的 会计 问题 , 计 准 则便 会 出现 “ 空 会 真 地 带 ” 企 业 造成 盈 余 管 理 机会 。所 以 应 当完 善 会 计 准则 体 系 给
动 机 做 以下 分 析 。
( ) 票 的 发 行 与 上 市 一 股
一
首 先 , 盈余 管 理 动 机 的研 究方 面 。目前 国 内学 者 大 多集 中 在 于公 司规 避 监 管 政 策 的盈 余 管理 行 为 研 究 。随 着 中 国改 革 的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合法手段对盈余进行管理,从而对财务报表中的收入、费用、成本等项目进行调整,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如增加公司利润、提升股价等。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既可以是合法的普通管理行为,也可能存在盈余欺诈等违法行为。
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 优化报表:通过调整盈余项目的组合和时间分配,使财务报表更加符合公司的实际状况和经营策略。
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信誉度,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信任。
2. 控制盈余波动:通过调整盈余的时间分配和计提费用,可以减少盈余的波动,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测能力。
这样可以稳定公司的盈利能力,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3. 实现管理目标:通过调整盈余项目的计提和调整,可以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如增加利润、提升股价等。
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1. 收入管理:通过调整收入确认的时间和方式,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实现盈余的管理目标。
常见的方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收入等。
2. 费用管理:通过调整费用的计提和确认时间,可以减少费用的支出,提高公司的盈余水平。
常见的方法有提前计提费用、推迟计提费用等。
3. 成本管理:通过调整成本的计提和确认时间,可以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公司的盈余水平。
常见的方法有提前计提成本、推迟计提成本等。
4. 减值准备管理:通过调整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股权计算方式,可以提高公司的盈余水平。
常见的方法有减少准备计提比例、改变计提方法等。
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1. 不当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如虚构收入、操纵盈余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和舆论的谴责。
2. 过度盈余管理可能掩盖真实的盈余状况,让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和风险。
这样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误判和损失。
3. 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问题,如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过于集中,内部控制机制的松散等。
浅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
备计提 计 提 中影 响
。
力 和 发 展 前 景 误 导 投 资 者 危 害 证 券市 场
。
,
变更 会 计 核算方 法
,
。
根据《 业 会 企
些上
上 市 公 司业 绩 的主 要 因 素 从 2 0 0 4 年 年报
T
优化 资 源 配 置 功 能 的发 挥
理 论 探讨
浅 析 上 市公 司 的 盈 余 管 理
口 吕佩 华
业 在 会计 核 算 时 所 遵 循 的 原 则 及 所 采 纳 的
—
L 市公 司 的盈 余 管 理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L 发 达 国 家 都 普 遍 存在 的现 象 近 年
,
.
做好 业 绩储 备
“
“
” 。
而 对 那些 急需 恢 复上 市
,
具 体会 计 处 理 方 法 具有 灵 活性 整 会 计政 策
,
。
由 于 会 计 政 策 的选 择
或 摘 帽 的公 司来 说 计 提 和 转 回 更 是 其
”
来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的 盈 余 管 理 行 为也 已 成
。
所 以 企 业 可 根 据 自身需 要 调
跨 年度 调 节利 润 的捷 径 度
用 什么 样 的会计核算方 法
。
利 用 利息 资 本 化 调 节 利 润
,
。
其手 法 主要
相应减少
行 会 计制 度
企 业 为在 建 工 程 和 固定 资 产
,
(
一
) 为 获 得 股 票 发 行 资格
。
企业 上 市
有:
一
是 变更 折 旧 政 策
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36经济关注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文⊙陈南(鞍山市市政设施管理处)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目的;防范措施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
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
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 i l l i a m .K .S c o t t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 a t h eh ne Sc hi pPer )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解。
(一)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某些手段和方法来操纵公司的财务数据,以达到控制公司利润和盈余的目的。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它是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提高公司股价和市值,减轻公司税负等因素所进行的一种运作。
盈余管理也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原因、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合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整公司盈余和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过程。
一般是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来达到改变公司盈余数字的目的。
它是一种企业管理行为,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盈余管理并不完全等同于财务造假,它区别于违法行为,通常是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的。
但盈余管理也可能存在违规和违法的情况,比如故意隐瞒或篡改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等。
因此在实践中,很难一概而论,盈余管理的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挑战性。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盈余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一般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1. 公司内部原因(1)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与公司盈余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公司业绩好,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一般会相应提高,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公司业绩,以获取更多的薪酬。
(2)市场压力: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和业绩预期的不断提升,也会促使公司管理层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推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2. 外部环境原因(1)监管环境:监管政策对公司盈余和财务报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和遵守法规,可能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应对。
(2)税收压力: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可能会通过一些合法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
三、盈余管理的形式盈余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收入的操纵:通过虚增收入或者改变收入确认的时间来增加公司的盈余,比如提前确认收入、刻意拖延成本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分析
股现金流量等指标 , 弥补净资产收益率指
标 的不足 。在上述指标群 中 , 每股现金流 量是极其重要 的指标 , 该指标可 以揭示企
公 司管 理当局盈余 操纵 的最 大受害 者是公 司外部利益相关者 , 为了取信于外 部 相关利益 者 , 规范我 国市场秩序 , 为此
建议 :
业 盈利能力质 量 的高低 ,是 净的偏好而将 业 绩粉饰 谋求平稳 上升 的发 展 ,甚 至造 假 。同时如果连续三年亏损 , 上市公司股 票将被 终止上市 , 即被“ 摘牌退市 ” 。为 了
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 s ,一些公 司会竭 T
显 然是 不科学 的 。例 如建立 一个指 标体 系, 综合 考核 上市公司的质量 。如设总资
营 『损益及所得税率 影响的净利润指标 , 生
尽量避 免会 将有助 于抑制上市公 司盈余操纵的行为 。 行股票和股票上 市的愿望 十分强烈 。 根据 变化有较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 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 , 发行和上市股票 的
计处理 中“ 无法可依” 的现象 出现 。 照国 参
其次 , 应削弱净资产收益率指标 的地
五 、 强对 高级 管 理人 员 及 员工 加
的激 励和 约束
上市公 司要探索并规 范激励 机制 , 通
三、 实行 强 制停 牌 制度
我 国例行停牌 占了绝对 的比例, 警示 性停 牌信 息披露 内容流 于形式 。 为了维护
公司 , 默认 其会计操 纵行为 , 至与之 共 甚
谋 “ 作假 ” 。为 了改善注册会计师 审计关
尽量减少会计准 位 , 公 司必须具备连续三年盈利 的条件 , 于是 际会计惯例的发展趋 势 , 用一个指标体系取代单一 的净资产 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 平顶 山煤 业集 团开封东 大化
工有 限公 司
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 入的资本 , 直 接计 入 所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可 以分为实收资本 ( 或股本) 资本公积 ( 资本 溢价或股 本 , 含 溢 价 、 他 资 本 公积 ) 盈 余 公 积 和 未 分 配 其 、 利 润 构成 。 国 企业 报 告 的 盈 余 是 会 计 人 我 员根据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 对企 业 在 一 定 会 计 期 间 开 展 的 各 种 经 营 业 务 进行确认、 计量的结果 。随着近年来股票 市场规模 的扩张 , 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 发 生 了 很大 的变 化 , 资者 注 重 对 上 市 公 投 司价值 关注 , 特别是对企业盈余的关注更 加引起重视 。但大量虚假会 计报 告的出 台 , 大 地 打击 了投 资 者 信 心 。 在 企业 追 极 求利益最大化 的经济时代 , 上市公司盈余 操 纵危 害性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仅 会 削 如 弱 不
定机构的人 员组成如果 不具有广 泛的代 表 性 , 计准 则就 可 能 出现 偏 向性 。 时 , 会 同 在 会 计 准 则 制 定 过 程 中 , 种 利 益 相 关 方 各 为了使准则对 自己更有利 , 都会提 出 自己 的要求 , 准则制定机构权衡各方利益会做 出 让步 。二 ) ( 会计 准 则和 会 计 制 度 本 身 固 有 的特 点为企业盈余行为提供 了机会。 企 业 经 营 方 式 的 多样 化 , 营 活 动 范 围 的逐 经 渐扩大化 , 社会、 法律和金融环境的 日趋复 杂化, 使得同类会计事项 的个性 日益丰富, 不 同企 业具 体 隋况 千差 万 别 ,会 计准 则不 可能事无 巨细制定的很完备,会 留有一定 的余 地 。 同时 , 计准 则 和会 计 实践 之 间存 会 在 着 一 定的 时滞 性 ,也 就 是会 计 准则 的制 定常常落后于会计实践 的发展和经济的创 新 。 三) ( 获得 融 资资 格 : 企业 上市 最 大 的好 维持股价 或使股票 价格能达 到预期 的波 动,常利用 不实的财务报表 以达到 目的 。 上 市 公 司 为 了配 合 一 证券 机 构在 二 级 市 场的股价操 作, 在披露信息的及 时性与规 范 性 上 也 大 量存 在 盈 余 管 理 行 为 。 如 上 例 市 公 司 故 意 推 迟 重 大 内部 信 息 的 披 露 时 问 , 用 临时 公 告 和 澄 清 公 告及 暂 不 分 配 滥 和 暂 缓 分 配等 模 棱 两 可 的语 言 。 二、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对策 ( 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一) 公 司 管 理 当局 盈余 操 纵 的 最 大 受 害 者是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 , 如果所有 的外 部 利 益 相 关 者都 是理 性 的 , 并具 有 丰 富 的 财务知识 , 那么在 这种情况 下, 为了取信 于外部相关利益者 , 公司管理当局就会减 少盈余操 纵。因此建议 () 1 实行强制停牌 制度。() 2 完善 民事诉公制度 。() 3 增加违 法 者 的 实 际成 本 。 ( ) 善 会 计 准 则 与 方 法 二 完 会计准则 的制定和 规划应具有 超前 性, 对未来经济行为的创新和会计环境的 变化要有科学 的分析和预测, 尽量避免会 计处理中 无法可 以的现象 出现 。结合经 济 发展 形势 , 尽量 减 少会 计 准 则 和 会 计 制 度中可选择 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以缩 小 会计 选 择 的范 围 , 降低 因会 计 程 序 和 方 法 的 多种 选 择 而 造 成 的盈 余 操 纵 问 题 。 ( 完 善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三) 我 国上 市 公司 治 理 结 构缺 陷 明显 , 股 权 高度集中, 一股 独大, 造成上市公司没有 分 红派 现压 力 , 股权 融 资成 本 低 , 配股 和 增 发新股的意愿十分强烈 。不断从证券市场 上进行再融资, 是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主要 动机。 因此 , 解决一股独大, 提高股权融资成 本 ,降低 上 市 公司 在 二级 市场 再 融 资 的欲 望 , 少 公司盈 余操 纵的 关键所 在 。 是减 ( ) 强 上 市 公 司 核 心 竞 争 力 和 盈 四 增 利 能 力 上市公司要优化 产品结构 ,努力提 高创新 能力 ,提升技术优势和 人才优势 , 不断提 高企业竞争力 , 必须大力提高管理 效 率和管理水平 , 力开拓 市场 , 努 不断增 强盈利 能力 , 要高度重视对股东 的现金分 红, 努力为股 东提供 良好 的投资回报。◆
国家 宏 观经 济 的调 控 能 力 , 成 经 济 失 序 造 混 乱 , 响 证 券 市 场 的 健 康 发 展 , 会 误 影 还 导 投 资 者 的投 资 行 为 ,损 害 投 资 者 的 利 益 。 了准确 判 断上 市 公 司 是 否 存 在 盈 余 为
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
! 篁 团 鱼 目 对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 思 考
口 张 颖 华
摘 要: 股票市场规模扩 张, 投资结构和投 资理念转 变。企业管理层的意 图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 身固有的特点 , 为企业操纵 盈 余行 为 供 了 提 机会 , 本文针对在 企业盈余管理 中的各个环节, 试提 出管理建议。 关键词 : 所有者权益 盈余管理动 因 盈余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