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常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口腔溃疡,主要分布在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上。

同时,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也会出现红斑、水疱和疱疹,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是手足口病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病毒培养、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

此外,血清学检测也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包括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

三、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发热,伴有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2)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四、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水痘、荨麻疹、口腔溃疡性疾病等。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五、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此外,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六、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正确的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然而,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鉴别。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鉴别诊断模板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1. 手足口病•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手、足、臀部)。

•体征:无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2. 疱疹性咽峡炎•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

•症状:发热、咽痛、咽峡溃疡、水疱。

•体征:扁桃体充血、喉部炎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体检测。

3. 口炎•病史:近期有无进食过辛辣食物、药物或刺激性物质。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

•体征:口腔黏膜发红、溃疡面。

•实验室检查:无。

4. 药物反应•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服用了某种药物。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药物反应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无。

5. 其他病毒性感染•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其他病毒性感染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病毒感染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6. 扁桃体炎•病史:近期有无咽痛、发热等症状。

•症状:咽痛、发热、吞咽困难。

•体征:扁桃体充血、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积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

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诊断。

然而,鉴别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疱疹性咽峡炎、口炎、药物反应、其他病毒性感染和扁桃体炎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手足口pcr三项检查报告解读

手足口pcr三项检查报告解读

手足口pcr三项检查报告解读
手足口 PCR 三项检查是指通过核酸检测的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毒的三项指标,包括肠道病毒 71 型 (EV71)、柯萨奇病毒 A16 型(CA16) 和埃可病毒 (ECHO)。

这些指标的检测对于诊断手足口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 PCR 三项检查报告的解读:
1. EV71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如果 EV71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患者感染了 EV71 病毒,这种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EV71 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如果感染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CA16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如果 CA16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患者感染了 CA16 病毒。

这种病毒虽然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也可能引起手足口病,需要及时治疗。

3. ECHO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如果 echo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患者感染了 echo 病毒。

这种病毒也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之一,需要及时治疗。

PCR 三项检查报告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诊断来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中儿童活动场所更为常见。

因此,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来确定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随后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手部、足部和臀部也会出现皮疹。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病毒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手足口病
的流行病学特点。

手足口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且易发生集体暴发。

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尤其是接触史和暴
露史,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防控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流行病学特点三个方面。

医务人员需要结合这些方面的信息进
行综合判断,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同时,公众也
需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
减少病毒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手足口病诊疗常规(6)

手足口病诊疗常规(6)
七、处置流程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病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病因治疗:可适中选用利巴韦林等 。
八、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四、诊断标准
(三) 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பைடு நூலகம்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缓和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病症。局部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局部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八、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和保护心脏及大脑)。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10-20mg/kg.d、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 。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一、临床表现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局部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响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手足口病血清酶的实验室分析

手足口病血清酶的实验室分析
( M ) 者 按 病 程 和空 腹 血 糖进 行分 组 , 正 常 对 照 组 比较 尿 微 量 白蛋 白浓 度 的 变 化 。结果 : 病 程 延 长 , D 患 与 随 尿微 量 白 蛋
白浓 度 与 正 常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O 0 ) 随 着 空 腹 血 糖 的升 高 , 微 量 自 蛋 白排 出量 升 高 , 异 有 显 著 性 P< . 1 。 尿 差
11 , L 6 倍 A T红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浆高 3 倍, K在红 ~5 而C
细胞中含量极微或没有, 在病毒性心肌炎时 C K活性明显升 高[ ]对诊断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 并且两组 c n T T水平
无一例达到心肌损伤诊断标准( . gmL , >O1n/ ) 因此不要 因 为单纯 aH D,D — B L H的升高而误认为心肌持续性损害而给手
11 一般资料 .
还可引起心肌炎、 无菌 38 8 例全部为确诊为手足 口病一般病例的患儿, 诊断标 腔黏膜溃疡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
脑干脑炎 , 重者可表现为急性驰张性瘫痪、 全脑 准为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 试行) 分为<6 。 岁组 性脑膜炎、 炎、 肺水肿或出血等, 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实验室的检测为临 (5 32例) 7 2 和 ~1 岁组(6 。 3 例)
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一旦出现肾功能受
7 葡萄糖)O T 5 g ,G T2 h血浆葡萄糖浓度>1. m o L 11 m l 。 /
纳入病例组后依据病程及空腹血糖进行分组。 正常对照组随 机选择患者 6 例 , 2 例, 3 O 男 7 女 3例; 2 ~6 岁。均无 年龄 0 0 糖尿病、 肾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等疾病。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保 w 记号笔:油性,防水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 中分 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如维 持液或生理盐水,以防干燥。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 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
RNA的提取
可使用商业化试剂盒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病毒RNA 简化操作、规范方法、条件一致、排除干扰
QIAGEN Viral RNA Mini Extraction Kit(CAT:52904)适合临床标本和 病毒培养物标本 QIAGEN Rneasy Mini Kit(CAT: 74104) 适合组织和咽拭子标本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标本采集器械要求
w 注射器: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 w 棉拭子:塑料杆 w 全血收集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w 血清保存管:2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w 粪便保存管:5-2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反应体系
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自RT-PCR反应体系
配下列试剂主溶液: 10×PCR Buffer(含Mg2+)·················································5.0μl dNTPs(2.5mM each)······················································· 2.0μl 上游引物(0.1μg/μl)························································1.0μl 下游引物(0.1μg/μl)························································1.0μl RNA酶抑制剂(RNasin,40U/μl)······································ 0.5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 0.5μl AMV逆转录酶(10U/μl)·················································· 1.0μl 模板 RNA·········································································· 3.0μl RNase Free dH2O··························································· 36.0μl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

本文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引起。

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经飞沫或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在38-39℃之间;口腔疱疹主要分布在舌头、腭部和颊粘膜等处,症状为疱疹、溃疡和红斑;手足皮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和甲周,为红色斑疹、小水疱和糜烂。

三、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临床表现符合手足口病;2.实验室检查发现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3.排除其他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

四、治疗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

根据病情的轻重,治疗策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处理:包括控制发热、止痛、润喉等,使用退热药、镇痛药和改善口腔卫生的药物;2.排除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补充体液;4.预防传染:患者应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定期手卫生,勤洗手;5.饮食调理:患者可适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五、预后与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预后良好,病程较短,一般在一周内恢复。

然而,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需要及时治疗。

六、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2.在疫情期间,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3.食用熟食,避免生食;4.定期打扫和消毒环境,保持空气流通;5.进行疫苗接种,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诊治进展

手足口病诊治进展

手足口病诊治进展引言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在儿童中,常见于夏秋季节。

该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部皮疹、口腔炎症及全身症状等。

近年来,虽然针对该病的防治措施得到加强,但其高发率与疫情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手足口病的诊治进展。

诊断进展目前,诊断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患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部皮疹、口腔炎症、发热等症状。

在实验室检测方面,常用的方法有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血清学检测。

此外,还可以使用病毒分离、IgM/IgG检测、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诊断。

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PCR技术的快速诊断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治疗进展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等。

对于皮疹和口腔炎等症状,常用的外用药物有复方酮康唑凝胶、卡泊芬凝胶等,可以缓解病情并促进愈合。

对于发热等全身症状,可口服退热药、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还可以采用抗生素、免疫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寻找靶向手足口病病毒的抗体,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预防进展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其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卫生防控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勤洗手、正确饮食、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室内通风等。

此外,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儿童,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并降低感染的风险。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工作尤为重要。

随着实验室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完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对于手足口病的准确和迅速的诊断以及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手足口病的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可以准确、敏感地确定手足口病的存在与否,并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

目前,我国对手足口病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人粪便和咽拭子样本中C4亚型EV71型、CA16型及其他型(如CA2、4、5、、7、9、10、和CB1、2、3、4、5等)肠道病毒鉴别检测。

一、我国手足口病原谱现状在我国手足口病(HFMD)的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HFMD病原谱可能存在差异,这部分是由于肠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另一部分可能受到近年EV71疫苗应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中,HFMD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

曾经,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HFMD危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然而,随着肠道病毒的不断变化,非EV71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的比例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HFMD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除EV71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也开始成为引起HFMD的重要病原体。

这一变化可能对疫苗的研发和防控策略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来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HFMD的流行和控制。

二、手足口病PCR检测的原理手足口病PCR检测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旨在检测手足口病毒的核酸序列。

该方法通过扩增病毒的特定DNA或RNA片段,从而实现对手足口病毒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PCR检测的原理基于DNA的复制过程,它涉及三个主要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延伸。

手足口病检测与样本采集指南

手足口病检测与样本采集指南

• 静脉采集2~3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
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
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标本保存与运送
☆病原学检测样本: 12小时内检测:4℃储存 超过12小时检测:-20 ℃储存,-70 ℃长期储存 运送:带冰送检 ◇血清学检测样本: 血清、脑脊液:-20 ℃储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送:带冰送检
★填写《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
实验室诊断
• RT-PCR检测病毒核酸 • 检测项目: PE EV71 CA16
核酸检测基本操作程序
核酸提取---------去掉蛋白质、脂类和盐, 得到纯的核酸 核酸扩增---------使核酸的量达到可以检测 的水平 核酸检测---------根据核酸片段有无和大小 判断是否为目标DNA
肛拭子标本
• 把采集后的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 (PBS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 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 燥。 • 无PBS,可以使用流感的采样液。
疱疹液样本的采集
• 在HFMD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中 分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用消毒针将 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 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 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 杆,旋紧管盖并密封。
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 原检测。
•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 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 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 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 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 封,以防干燥
血清标本的采集

手足口病EV71的实验室诊断

手足口病EV71的实验室诊断
病 学 研 究 的 引 物 P m r 1 9 /6 A 编 码 基 序 T I D i r e 5 S 1 2 M K £K
fP — 2 V 3 2 5到 V 3 2 2和 V C P G( 1 18至 P — 4) P — 3) A T T V P — 3 0 1 14 V
考 虑 到 E 1氨 基 酸 序 列 的 变 异 及 密 码 子 的 简 并性 . 所有 V7
今 年 3月 上 旬 . 阳 市 几 家 医 院 陆 续 收 治 了以 发 热 伴 口 阜
腔 、 足 臀 部 皮 疹 为 主 的疾 病 患 者 , 数 伴 有 脑 、 、 严 重 手 少 心 肺 损 害 。 卫 生 部 、 徽 省 和 阜 阳市 专 家 的 流行 病 学 调 查 、 床 经 安 临
( F )脑 干 脑 炎 、 菌性 脑膜 炎 、 H MD 、 无 脊髓 灰 质 炎 样 麻 痹 、 疹 疱
性 咽峡 炎 、 经 源性 肺 水 肿 、 出 血 、 毒 性 心 肌 炎 等 多 种 疾 神 肺 病 病。
0 /) (P —4 RVV 1 10到 V 1 16; 一 对 用 于 测 序 及 分 子 流 行 P — 4 )另
序 的存 在 . 此 设 计 出两 对 E 1特异 性 P R 引 物 一 r e 据 V7 C Pi r m
9 S9 A 和 P me 5 S1 2 2 /3 i r r1 9 /6 A。诊 断 性 引 物 P rme 2 / 3 i r9 S9 A 编码基序 VE L兀 f, — 2 YM 、 P1 1 3到 V P1 2 )和 C —1 9 唧 G f/ E
四 个 引 物 均 含 由混 合 碱 基 组 成 的 简 并核 苷 酸 .且 P me 2/ i r r S 9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易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传播。

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等,随后患者会出现口腔和手足部位的疱疹。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控制疫情和治疗患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手足口病患者常常在发病初期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以上。

2. 口腔疱疹,患者口腔内可见多发性小水泡,水泡周围黏膜充血,疼痛明显。

3. 手足部疱疹,患者手部、足部或臀部可见水疱,水疱直径一般在3毫米左右,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

4. 其他症状,患者可伴有食欲不振、咽痛、腹泻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毒分离,从患者咽拭子、粪便或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2. 血清学检测,血清中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明显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肺部X线检查,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行肺部X线检查,排除其他呼吸道感染。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

2. 在疫情流行期间,对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可不进行实验室检查而进行临床诊断。

3. 对于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传播。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由肠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口腔传播,也可通过污染食品、衣物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人感染病毒后3天,发生病毒血症,病毒传种到口腔黏膜,手、足皮肤出现皮损,感染病毒第7天血清抗体出现,血液中病毒消失。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 炎、全身皮肤弥漫充血,伴鲜红色针尖大 小丘疹,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及大片脱皮。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 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 以5—15岁居多。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 皮疹先从面颈部 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 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 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 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 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 天 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 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 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 麻疹粘膜 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010年4月21日卫生部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 南(2010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
2008年发病488955人,死亡126. 2009年发病1155525人,死亡353. 2010年4月11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
192344人,比去年同期上升38.26%,死 亡94例。 2010年5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 427278人,比去年同期上升41.51%,死 亡260例。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
2008年3月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同期国内多 个省份亦有爆发。
2008年4月30日印发《肠道病毒(EV71)感染 诊疗指南(2008年版)。
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 理。
在初步总结当年病例基础上,2008年11月19日 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对于 国内手足口病的诊疗起到了较为规范的诊治指导。
手足口病----新发传染病?

WS 588—2018手足口病

WS 588—2018手足口病

ICS11.020C 59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588—2018手足口病诊断Diagnosis for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2018-03-06发布2018-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缩略语 (1)4 诊断依据 (1)5 诊断原则 (2)6 诊断 (3)7 鉴别诊断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5)附录B(规范性附录)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10)附录C(规范性附录)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14)前言本标准第6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兴旺、杨维中、王子军、钱素云、陈志海、许文波、张静、卢联合。

手足口病诊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重症病例多由EV-A71感染所致。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E: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V-A16: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DNA:互补DNA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tide triphosphate)EDTA:乙二胺四乙酸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V-A71: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A71)HEPES: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液Hep-2:人喉癌上皮细胞Ig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M: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MEM:Eagle’s 培养液(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OPD:邻苯二胺RD: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4 诊断依据4.1 流行病学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具有季节性分布特点,南方可出现春夏季主高峰和秋冬季次高峰,北方主要出现夏秋流行,尤其是夏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疑为死于EV71(或其它肠道病毒)的尸检标本中检测 到相应的肠道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或肠道病毒IgM阳性, 即可证明是该肠道病毒是病因。
从HFMD患者的疱疹液中检测到相应的肠道病毒核酸,或 分离到病毒,那么该病毒就是病因病原。
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
(三)血清标本 采集急性期(发病0~5天)和恢复期(发病14~30天)双份
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检测IgM时,采集 (发病7~20天) 血。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 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 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 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细胞 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 盖并密封,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 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一般采取的原则为: (1)病毒分离阳性率远高于对照人群; (2)病程中有特异性抗体变化并排除其他病毒感染; (3)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病毒。
实验结果的诊断意义
从疑为肠道病毒感染的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 到相应的肠道病毒核酸(RT-PCR法),或分离到病毒或肠 道病毒IgM阳性,即可证明是该肠道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
标本采集器械要求
注射器: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 棉拭子:塑料杆 全血收集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血清保存管:2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粪便保存管:5-2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
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全国POLIO网络实验室
引物
CA16核酸检测引物序列: Cox A16-S(上游):5`-ATT GGT GCT CCC ACT ACA GC-3` Cox A16-A(下游);5`-TCA GTG TTG GCA GCT GTA GG-3`
反应体系
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Fra bibliotek自RT-PCR反应体系
配下列试剂主溶液: 10×PCR Buffer(含Mg2+)·················································5.0μl dNTPs(2.5mM each)······················································· 2.0μl 上游引物(0.1μg/μl)························································1.0μl 下游引物(0.1μg/μl)························································1.0μl RNA酶抑制剂(RNasin,40U/μl)······································ 0.5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 0.5μl AMV逆转录酶(10U/μl)·················································· 1.0μl 模板 RNA·········································································· 3.0μl RNase Free dH2O··························································· 36.0μl
恢复期血清在发病2-4周后采集。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采集适当的临床标本后 进行基因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病毒分 离和病鉴定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蛋白/核酸芯片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流程
测双份血清 中和抗体滴度
无CPE
常规实验 补充实验
7天后再继续冻融传代,待稳定CPE出现后, - 20℃或70℃冻存以备进一步鉴定; 如果7天之后没有出现CPE,需盲传2代继续观察,盲传 2代后仍不出现CPE则判定为阴性; 鉴定:中和试验
血清抗体检测
方法 中和实验、 ELISA
IgM:单份血:急性期 IgG :双份血:急性期,恢复期
阴转阳,四倍升高,四倍降低均可诊断近期感染
结果解释
通过比较标本的PCR产物与阳性对照的PCR产物在凝胶上 的位置以及大小来解释结果。
RT-PCR实验结果解释
实验室诊断原则
人肠道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种类繁多,一病多原、 一原多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特征。因而应对血清诊 断及病原诊断的实验室结果作严格评价,必须结合临床 症状及环境因素流行病学分析,以确立病毒与疾病的病 原学关系。
病毒分离培养
标本的处理
1、粪便:2g 加PBS 10ml,振荡混匀,1500g低温离心 20min,上清0.2ml接种敏感细胞 2、咽拭子:于采样管中充分洗涤拭子, 4℃下 10000rpm离心20min,上清0.2ml接种敏感细胞 3、脑脊液和疱疹液:直接接种
病毒分离培养
培养观察: 36℃培养逐日观察,第1代培养见可疑CPE 至观察满
人肠道病毒的毒粒结构
~30nm 二十面体对
称 无包膜
Courtesy of Linda M. Stannar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A.h
人肠道病毒发现的历史
脊髓灰质炎病毒:1909年首次鉴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 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肠道病毒的抵抗力
肠道病毒无包膜,乙醚、75%酒精、表面活性 剂等均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 漂白粉等)、甲醛或56℃ 30min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病毒RNA有感染性。
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 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4℃暂存 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 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脑脊液标本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要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 和抗体检测。采集时间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日内,采集量 为1.0~2.0ml。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 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 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引物
人肠道病毒(包括EV71、CA16、CA24v、EV70)核酸检 测通用引物 PE2(上游):5`- TCC GGC CCC TGA ATG CGG CTA ATC C -3` PE1(下游):5`- ACA CGG ACA CCC AAA GTA GTC GGT CC -3`
引物
EV71核酸检测引物序列: EV71-S(上游):5`- GCA GCC CAA AAG AAC TTC AC -3` EV71-A(下游):5`- ATT TCA GCA GCT TGG AGT GC -3`
柯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 的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 毒。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 的能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 在细胞培养上可以造成致细胞病变,但对乳鼠和灵长类动物不 致病。
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
(五)疱疹液 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 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 (维持液或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 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 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 本存于-70℃冰箱。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 中分 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如维 持液或生理盐水,以防干燥。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 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
• 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应冷冻保存。 • 对于血清学诊断,急性期血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采集,
可使用商业化试剂盒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病毒RNA 简化操作、规范方法、条件一致、排除干扰
QIAGEN Viral RNA Mini Extraction Kit(CAT:52904)适合临床标本和 病毒培养物标本 QIAGEN Rneasy Mini Kit(CAT: 74104) 适合组织和咽拭子标本
病人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藏
标本采集器械要求
鼻咽拭子保存管:1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 垫圈),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痰液保存管:50 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 圈),可耐深低温(液氮保存)
尸检组织冻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 垫圈);尸检(每一个样品换手术刀)
记号笔:油性,防水
手足口病的实验诊断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 . 3 . 11
手足口病的病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由人肠 道病毒感染引起。
人肠道病毒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 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一组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中包括埃可病毒(31个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 组(23个血清型)和B组(5个血清型),还包括3 个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型和人肠道病毒68-71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