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1. 什么是分封制呀?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把家里的财产和权力分给各个孩子去管理,这在古代可太常见啦!比如周朝就实行过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往下分,这就是一种统治方式呢。
2. 郡县制你知道不?这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然后由专门的人来管理每一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大力推行郡县制呢,让国家管理更有效率啦!3. 科举制呀,那可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呢!就好像一场超级大赛,给那些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走向辉煌呀!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了好久呢。
4. 丝绸之路那可太有名啦!这不就是古代的贸易大通道嘛,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把中国和其他国家连接起来,各种商品和文化就在这条路上交流传播,厉害吧!5. 儒家思想大家都听说过吧?这可是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和生活,孔子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呢。
6. 四大发明牛不牛?造纸术让知识传播更容易啦,印刷术让书籍大量生产,火药那可是威力巨大,指南针帮助人们在海上不迷路,这可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呀!7. 行省制是啥呢?可以理解为把一个大区域划分成几个部分来管理,元朝的时候就实行了行省制呢,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很大哦。
8. 庙号是什么玩意儿?就好像给皇帝起个特别的称号,用来纪念他们的功绩或者特点,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啥的,是不是很有意思呀?9. 史记可是大名鼎鼎呀!它就像一部时光机器,带着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古代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司马迁写的可真棒呀!10. 贞观之治懂不懂?那就是唐太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呀,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好,人民生活幸福,社会稳定呢。
我觉得这些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都很有意思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呢!。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
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的系统发掘,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以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个体。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59 毫升,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
还发现10万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还有木炭、灰烬烧骨等用火的痕迹。
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
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晚期智人,计有属于8个个体的上下颚骨、牙齿和体骨化石,其中较完整的三具头骨,其体质与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
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
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说明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估计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
阪泉大战:相传黄帝时期,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修整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在阪泉发生了大规模交战。
经三次的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获得胜利,初步建立的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阪泉之战是中华民族远祖炎黄二帝之间最著名的一次战役。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次战役后组成炎黄部落联盟,使黄帝取代炎帝。
禅让制:尧舜时期,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古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民主推举首领的禅让制。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
因于1959年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故名。
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
历史名词解释怎么背
历史名词解释怎么背要背诵历史名词的定义,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 梳理历史背景:了解该名词所属的历史时期、国家或事件等背景信息。
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名词的涵义和作用。
2. 理解名词含义:仔细阅读名词的定义,并尽量把握住其中的关键词和核心概念。
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或术语来解释名词。
3. 写下解释: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写下对该名词的解释。
将重点概念、关键词和相关关系体现在解释中。
可以尝试使用记忆中的过程或独特的叙述形式等帮助记忆。
4. 复述和演练:复述所写的解释,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可以通过口头复述、写下来的方式或者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来巩固记忆。
5. 反复训练:反复进行背诵和练习,直至能够熟练地回忆和解释这些历史名词。
可以使用记忆卡片、制作思维导图、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帮助加深记忆。
以下是一个示例,来演示如何背诵一个历史名词:名词:法兰西革命历史背景:法兰西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法国,是一场由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运动。
它对法国、欧洲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含义:法兰西革命指的是法国1789年至1799年间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
它主要是以废除君主制、推翻封建特权、建立自由民主的目标而发生的。
法兰西革命由三个主要阶段组成:1789年至1792年的立宪君主制阶段、1792年至1794年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阶段、以及1795年至1799年的执政府阶段。
解释:法兰西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
该革命分为立宪君主制阶段、第一共和国阶段和执政府阶段。
立宪君主制阶段主要实施宪政改革,废除特权,确立民主的原则。
第一共和国阶段实行临时政府,但随后发生了恐怖统治,导致大量人员死亡。
执政府阶段则通过拿破仑的崛起结束了革命时期。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将历史名词的定义进行整理和记忆,并且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来巩固记忆,以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和解释这些历史名词。
历史名词解释技巧与方法
历史名词解释技巧与方法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常常充满了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就是理解和记忆大量的历史名词。
然而,通过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历史名词。
本文将介绍一些历史名词解释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历史名词解释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和对比来澄清不同历史名词之间的区别。
例如,要理解两个相似的历史概念,我们可以比较它们在历史时期、地理范围和意义上的差异。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每个历史名词的独特性以及它们在历史中的作用。
二、词源分析法词源分析法是另一种解释历史名词的技巧。
历史名词往往受到其词源的影响,通过了解词源的意义和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的历史名词时,我们可以查找其词源,并了解相关的词根、前缀或后缀,以便推断该名词的含义。
三、背景知识法背景知识法是理解历史名词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学习历史名词时,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背景知识可以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名词。
因此,在学习新的历史名词之前,我们应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参考书籍来了解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名词。
四、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在学习历史名词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1. 关联记忆法:将历史名词与我们已经熟悉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关联,以便更好地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将历史事件与音乐或电影中的场景相关联,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历史名词的记忆。
2. 制作记忆卡片:将历史名词写在一张卡片的一面,将定义或解释写在另一面。
然后,反复阅读和回忆这些卡片,直到我们能够熟练地回答定义或解释。
3. 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名词与其定义、例子和相关概念联系起来。
这种可视化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历史名词之间的关系。
五、学以致用在学习历史名词时,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学习中的名词解释技巧
历史学习中的名词解释技巧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名词解释的技巧至关重要。
就像一位精通语言的导师,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上的重要概念和事件。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技巧,以便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游刃有余地理解各种复杂的名词。
首先,理解名词的语境非常关键。
每一个历史名词都像是一位讲述自己故事的人物,它有其生存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行为和影响力。
例如,如果我们要理解“工业革命”,就必须探索其诞生于18世纪末英国的环境、技术变革的推动力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
通过将名词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中,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其次,比较和对比不同名词之间的异同也是一种高效的技巧。
这就好比我们在分析两位历史人物时所做的对比。
例如,比较“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虽然两者都发生在18世纪末,但其背景、原因和结果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名词所代表的独特历史事件和进程。
第三,将名词与具体的实例和案例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其理解的深度。
就像一个展示实验的教授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解释抽象的历史名词。
例如,通过研究“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全球战略平衡的紧张局势以及各方的政治策略。
此外,要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和工具来辅助名词的解释和理解。
就像一个智慧的学习伙伴一样,历史教科书、学术论文、多媒体资料以及专家讲解都是我们理解名词的宝贵资源。
例如,通过阅读专家的研究论文或观看历史专题纪录片,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深度理解历史名词所包含的复杂内涵和历史背景。
最后,要注重名词解释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就像一位解析语法的学者一样,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清晰而连贯的解释框架,以确保我们对历史名词的理解不仅全面而且深入。
例如,从名词的定义开始,逐步展开其历史背景、关键事件和影响,最终达到对其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总而言之,掌握好名词解释的技巧不仅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也是提升学术能力和认知深度的重要途径。
中国史考研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史考研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史考研名词解释大全如下:
史前时代:人类出现到夏朝建立这段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仰韶文化: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这三个时代。
春秋战国: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
秦汉:秦朝和汉朝这两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这四个时期。
隋唐五代: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这四个时期。
宋元明清: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这四个朝代。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考前高频名词解释
2023年历史学考研高频名词解释有:鸦片战争、鸦片贸易、道光帝、林则徐、虎门销烟、黄爵滋、邓廷桢、义律、林维喜事件、琦善、《穿鼻草约》、关天培、奕山、《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镇江之战、耆英、伊里布、广州反入城斗争、升平社学、定海三总兵、陈连升、《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海关税则》、协定关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五口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上海租地章程》、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这些名词解释是考研的重点,考试内容比较丰富,建议考生仔细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考研历史名词解释(700字)1.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国家和民族在地域、人口、文化等方面高度契合的国家形态。
在民族国家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民族国家的核心是土地和领土,国家与民族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民族国家形成于近代国际关系建立以来,通过民族运动、民族战争等方式而建立,是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形态。
2. 逆向现代化:逆向现代化指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发生逆转或延缓的现象。
逆向现代化可能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放缓、社会结构复杂化、政治权力失衡、文化认同危机等。
逆向现代化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人们来说,理解逆向现代化现象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提出解决方法和路径。
3. 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指由英、美、苏、中四国组成的联盟)与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友进行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双方实力悬殊,冲突范围广泛,战争规模巨大。
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果直接决定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走向。
4. 冷战: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一场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和战略竞争。
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直接军事冲突,但通过间接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冲突、经济竞争、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
冷战的结束标志是苏联解体和德国统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指自1966年至1976年中国共产党的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
文革的目标是通过推翻党内“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势力,重建无产阶级专政。
文革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涉及到教育、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
文革期间,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政治迫害、经济衰退等问题,对中国的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考研历史_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郭店楚简: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 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
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余个,全部为先泰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
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葵丘之盟;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的大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势日渐强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了代表参加。
会盟约定:成员国不计前嫌,言归于好,不乱筑河堤,不囤积粮食,不擅自封邑给卿大夫而不报告天子。
葵丘之盟以后,齐桓公作为盟主,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春秋时期霸主的先河。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井立。
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
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
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时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0年,源于秦赵两国对韩的上党地区之争,战争历时三年。
战争初期,由于赵将廉颇运用避战坚守的策略,秦军进攻年余未果。
随后,秦国运用反间计,除去赵将廉颇,取而代之的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长平前线的最高军事统帅。
而秦军则以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白起作为最高统帅,战争的走向发生了变化。
此时由于秦国的外交策略得当,没有国家对赵国施以援手,秦军则在秦王的鼓励下,一鼓作气击溃赵军,最终赵国投降,赵军四十余万人被秦军坑杀,从此国力不振,秦国则走上了统一六国的道路。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名词解释这一题型的认识。
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共八题,题十分,共八十分,占到总分的四分之一强,低于简答题的五分之二。
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简答题重要。
然而,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名词解释是贯穿于整个试题之中的。
其一,二十个单选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的变形,如07年1题,考的就是“稷下学宫”。
其二,在史料题中,一种考察的方式是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如07年29(1)要求解释材料中出现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
其三,简答题(包括史料分析题中的简答题),有些是可以看成是名词解释的重新整合或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概述。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名词解释是核心题型这一论断了,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答案,我已在新手入门贴中指出:考研历史考的是史实!而考史实的最好题型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
名词解释成为核心题型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它可难可易。
一般而言,名词解释的题干只有二至六字,如果试题中出现较为偏的名词解释,则考场上会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空写或写的不着边际,其结果是白白失去了十分。
因此,名词解释也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二、次重点: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范围前文已经指出,虽然简答题所占分值高于名词解释,但试题的核心题型是名词解释,而不是简答题。
那么,在引入“次重点”一词之前,我们先明确简答题的考试范围。
对比历年的简答题于考试大纲,我们很容易发现大部分简答题是考纲上的三级标题。
因此,可以把简答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
与简答题不同的是,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
那么,何谓“次重点”?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生过一定影响;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
如07年27题《九十五条论纲》,相对于宗教改革就是次重点;08年26题圣德太子改革,相对于大化改新也是次重点。
历史学研究生考试重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介绍
题答简及释解词好 较地质钱铢五。 ”钱官 三林上“称又�造 制官三由因� 钱铢五造铸�铜辨、巧 技、官钟� 官三 林上令时同。 毁销以予�安 长往运币钱地 各将�权币铸 方地缴收令下帝武汉 此 因�强加 的权 集央中和展发 济经于利不� 一统不的度制 币货致导而从 �权币铸有拥国郡方 地� 年初朝 汉 。下 天于 行颁� 钱 铢 五 造制 一统家 国由 �权 币铸 的方 地缴收 �制 币革 改�1� �济经 。务事方地察 监以�度制史刺 和尉校隶司立设过通�4� 。弛废渐逐 病弊身自和乱战为因 制此�年末 汉东 至�用作的才 人拔选到起再 难很�系关的 恩报种一了成 形间之者举推被和者 举推�度制 吏故 生门种一为变 演渐逐制举察 �移推间时着 随是但。用作 的才人拔选了到起实 确�初之立 建制 举察。官为朝 入人一各廉孝 举推年每国郡 �令下年元光 元于帝武汉此因。才 人的正真得 获难 很选赀和子任 。位官取获以 �财资的定一 纳缴家国向过 通以可即�度程的定 一到达资家 即� 选赀�官为朝 入人一弟子荐 推以可�年三 官为�官石千 两即�子任。的府政 入 进选赀、 子任过通和臣 功是要主源来吏 官的期初朝汉。度制拔选吏官的期时帝武汉 制举 察 。职官予授以 可者秀优习学�习学 学太入弟子 吏官 拔选�学太办 兴帝武汉此为 �想思导指方 官为成渐逐想 思家儒�期时帝武汉 。吏官拔选举 察和辟征过通� 制官革改�学太办创�3� 。异无室 富般一与�脉 支远较�税租 食衣得仅侯诸�法益 附和律官左 过通 。交结官方地 与得不侯诸定 规即�法益附 。才人罗网侯 诸了制限而从�职任 央中 到能不 且 并� 官央中 于低 位地 � ”官左 “为 员官 国王 定规� 期时帝武汉 法 益附 和律 官 左 。强 加了到得权集 央中�弱削大大被量 力国王而从 。了 异无郡与�后 封分步一进过 通国侯诸而。 等相县与国侯 �定规代汉。侯列为 成�地土块 一得 分以可还子庶 余其�外位王 承继以可子长 嫡了除�定规 令恩推。令法的量力 国王弱削以� 子庶国王给 封分步一进地土 国王将过通在 旨的出提偃父主�期时帝武汉 令恩 推 。爵侯夺削 �侯夺金酎过 通并�法 益附、律官左 、令恩推行推 布颁�力权国王 弱削�权集央中强加�2� 。力权的 帝皇了强加大 大分划的朝外 内。朝外为称�构机 行执的务政 般一 行执为成则廷 朝的成组卿九 公三由来原而 �朝内称也� 朝中即�构机策决的 事大国军策 决成 组同共军将大 、书尚与�衔 头等侍常中、 中事给、中侍 加�吏官级低拔选即 �度 制朝中 了 立设 �权 皇强加 了为 期时 帝武 汉。 度制 朝 中 立建 �权 相弱削 �权 皇强 加�1� �治政�答 施措 事军、 化文想思 、济经、 治政的 权集央中 强加帝武 汉、4 。展发的 力产 生于利不�重 较比税役代和 税头人�低较 比租田的代汉 �言而体总。钱百三 纳交要需则�役服不若�日 三边守要需还年每�外另�更践为称�钱 0002 纳交要需则�役服 不若�月个 一役 服县郡本在要 需年每子男年 成定规朝汉。 税役代的役兵 和役徭是要主�更过 和更践为分 赋 更 �赋口称�家国给钱 02 纳 交要也年每童 儿�赋算称故 �算一为是�家国给 钱 021 纳交 要需年 每女男年成� 定规朝汉�税头人是 赋口、 赋 算� 一税十三 为改后�一税五 十为租田� 定规 初汉�税地土 即�租田。赋 更、赋口及赋 算、租田为致 大�度制税赋的初汉 。 高提了到得平 水活生�长增 了到得价粮使 而从�位爵取换食粮 买购要需人 商因 也民农�位地 会社的身自了 高提�位爵了 得换食粮用此 因人商�担负的民农 了低降�税 赋的 民农对了轻减 而从�盈充库 国此因家国� 后以施实。施 实布颁年二十元前于 并�纳接帝 文汉 为�策政”爵 拜粟入“了出 提错晁�况情 种这对针�否 不然已策政商抑农重 时祖高汉与 �况 情的困贫较比 遍普民农�裕 富较比遍普人 商现出�展发 和复恢了有济经的朝 汉�期时帝 文 至初汉自。 度制的位爵 取换食粮用利 项一的出提错晁家论政时帝文汉 爵拜粟 入 。据依 的役赋发征朝 汉是民齐户编 。查检行例月八年每 �徙迁意随 得不 民户编�容内 等系关会社、 产财、地土、 征特貌体、别 性、龄年、名姓的民 户编了记登 上簿 籍户。籍户订 编一统�度制 民齐户编施实 内围范国全在 �制控生人的民人对 强加了为� 年初 汉西。度制 籍户的施实而�制控身人 的民人对强加了为�期时汉西 民齐户 编 度 制税赋的 初汉和 爵拜粟入 、民齐户 编、3 想思 民人锢禁�儒坑书焚�2� 展 发、流交化文 了进促�字文 一统�1� �化文想思 域 流江珠和域流 江长了通沟� 渠灵了筑修方南在还
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的写作要点
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的写作要点名词解释因具体类型不同,其各自写法稍有差别。
我们简单分析最常见的五类名词的写作要点。
(一)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类名词在解释时应指明作者、成书年代、内容结构、思想主张、影响等。
如2013年第21题“《法经》”,参考答案为“战国时魏国人李悝编撰的法律着作。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相继颁行法律,李悝加以总结,兼采各国法律条文,分为”盗“、”贼“等六篇。
为商鞅变法所继承,成为秦汉法律制度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类名词主要考查考生对该组织机构的性质、沿革、存废等。
如2008年第23题“少年中国学会”,参考答案为:“少年中国学会:五四时期的着名社团。
成立于1919年7月,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
1923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
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三)改革解释“改革类”名词应主要写明改革者、主要内容、影响等,答题结构一般相对简单,如2011年第25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参考答案为“19世纪前半期,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清除马穆鲁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建设近代化陆、海军,推行土地国有制,发展近代工商业与教育。
促使埃及向主权独立国家方向发展,在英国军事干预下失败。
”(四)战争“战争类”名词是名词解释题型最常考的一类。
解释此类名词应写明交战双方、经过、结果或影响等,如2011年第28题“两伊战争”,参考答案给出了以上几个要素:“伊拉克与伊朗之间持续8年之久的边界战争。
1980年伊拉克向伊朗发动突然进攻,此后双方互有攻守,最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停战。
双方人员物质损失惨重;阿拉伯世界严重分裂。
”(五)人物人物类名词要点包括生平年代、国籍、重要事迹、主要成就、思想主张、代表作品等。
不同领域的人物,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中国史人物类名词应指出所属朝代,世界史人物类名词应指出所属国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物须指明其思想主张和代表作品等,自然科学领域人物须指明其主要成就等。
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类题型答题技巧
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类题型答题技巧具体来看,历史名词解释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历史地理和历史专用名词等。
主要考察考生识记、概括、分析、评价能力。
要求掌握相关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内容、影响;答题的关键是第一句概括题眼,让人一目了然。
注意表述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文字要简练,只要把名词、概念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展开叙述,更不要旁征博引,把解释性的话淹没在大段的叙述里。
》》2015考研历史学复习攻略:简答题答题技巧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加以解析。
例1:(2003年南开大学,2010年全国统考)提洛同盟首先,一句话概括该名词的基本内容:“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
”这句话回答清楚了,基准分就是5分。
然后,回答其他相关内容:“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称“提洛同盟”,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
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
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200个。
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
”这里注意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一历史名词的由来说清楚,然后阐述具体的内容,如有必要,还可以答上这个名词所包含历史事件的意义。
例2:(2000年南京大学、2009年全国统考)拿破仑法典这一名词解释咋一看可能比较简单,所有考生都知道一点,但是在回答的时候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画龙点睛,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第一句概括题眼:“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然后,简要概述其时间和演变经过:“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
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常考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常考名词解释在历史学科教学考研中,对于名词解释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某些特定的历史名词或者事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一般来说,这部分会有3~5个名词需要解释,大部分是根据参考教材中的定义来作答。
例如,“卫所制”是明太祖为加强集权统治而创立的一种军事制度。
明朝军队的基层组织分为卫、所两级,因此叫做“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了集权制度。
再如,“推恩令”、“圩田”等都是中国古代史中的名词,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总的来说,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考研的名词解释时,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并记住参考教材中的定义,然后再根据定义进行扩展相关内容。
此外,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为轴,串联历朝大事,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历史学考研答题技巧—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答题技巧—名词解释一、答题公式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作用、意义、影响。
二、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其特点是:总、分、总。
概括句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分述与内容对应,结尾与作用、意义、影响对应。
例如:A.推恩令(07年):“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青苗法(10年):①王安石新法之一。
又称“常平法”或“常平新法”。
②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将各地常平仓的钱谷借给请贷的农户收获后加息归还。
③意在抑制民间高利贷,政府也因此获得利息收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答案。
概括句:它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在整个答案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老师,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从而使其了解自己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考生容易忽略这一项,应予以注意。
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
当然,也不可过分拘泥,因为有的名词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如文化方面,就没有“行为”一项。
又如“推恩令”,也不具备地点一项,有时原因与目的又可以合并说明。
但时间一项一定要有,主要应指出朝代。
分述部分: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
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
该部分要尽量简洁地多写些要点,而不是就一点深入论述,因为名词解释按点给分的特点十分突出。
就其与概括句的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概括句中,也可放到分述部分,如战争的原因。
结尾句:这部分较为简单。
应指出该名词对历史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
温馨提示:凯程每年都成功辅导很多考研学子,如果现在考研的你有意向了解凯程,可向我们的老师咨询详细信息,或者登录凯程网站进行了解。
技巧如何应对历史题目中的名词解释与事件分析
技巧如何应对历史题目中的名词解释与事件分析在历史学习中,名词解释与事件分析是常见的题型。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对历史题目中的名词解释与事件分析,帮助你提高解题能力。
一、名词解释的技巧1. 仔细阅读题干:在做名词解释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其中所涉及的名词。
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背景信息,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名词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2. 开展背景知识调查: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名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教材或资料来获取背景知识。
了解名词所涉及的历史时代、地点和背景等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该名词。
3. 分析名词内涵:当我们了解名词的基本含义后,应该进一步分析其内涵,即该名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影响以及与其他名词之间的关联等。
通过深入分析名词的内涵,可以在解答题目时给出更具体和有深度的答案。
4. 提供具体例证:在解释名词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例证来加深理解和证明我们的解释。
例如,当解释工业革命时,可以提及英国的棉纺织业发展和蒸汽机的应用等具体事件,以加强名词解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事件分析的技巧1. 确定事件的基本信息: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原因、结果等。
对事件的基本信息有清晰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事件的内容与背景。
2. 分析事件的原因与影响:接下来,对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触发因素以及事件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回答与事件相关的问题。
3. 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事件分析需要我们熟悉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
对于该时间段的其他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环境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事件的发展与演变。
4. 利用图表工具辅助分析:在事件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工具(如时间轴、思维导图、表格等)来清晰地呈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考研中国古代史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
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
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
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
袁绍虽兵多粮足,但内部矛盾重重,军纪松弛,人心涣散。
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士卒虽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可是曹操的统治集团内部比较稳定,将士用命。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他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的乌巢,全烧袁军粮食、辎重一万余车,袁军大乱。
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全歼袁军七万余人,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
这就是历史上以弱性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袁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死。
曹操在巩固了他在兖、豫地区的统治之后,又进兵河北,消灭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熙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又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与袁氏勾结的乌桓头人,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赤壁之战别称乌林之役。
东汉末,曹操先后平定袁术、吕布、袁绍父子后,据有河北及中原大部。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南征荆州,欲进而统一南方。
时荆州牧刘表卒,表幼子琮举州降。
寄寓于刘表的刘备,自樊率众过襄阳,退至当阳,遣关羽率水军往江陵接应。
操率轻骑五千穷追,于当阳长坂大破备军,备率余众与羽及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会于夏口。
操军夺取江陵,将顺流东下,并写信给孙权招降。
备遣诸葛亮请教于孙权,权犹豫未决,亮指出操军远来疲弊、不习水性、荆州民未服,孙刘合力必能破操,则鼎足之势成。
张昭等则以势力悬殊,不如迎之。
鲁肃劝权不可放弃已据江南之局面,周瑜力言操军可破之理由,权乃决心应战。
以瑜、程普为左、右督,以肃为赞军校尉,率兵三万与备两万会于樊口,时操军约二十余万。
是年东战于赤壁。
时操军已有疫疾,初战不利,退至乌林,操军战船首尾相连,瑜将黄盖献计伪降,以斗舰十艘满载引火物,及接近操船舰同时发火,烧尽北船。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永安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称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
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
第二,颁行太平天历,废除清朝纪年。
第三,整饬军纪。
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
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制,进一步巩固了起义队伍,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97~前538 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 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传“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就是《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
《左传》也叫做《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左丘明所撰。
《左传》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丰富的历史资料。
《公羊传》也叫做《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旧题战国时公羊高撰;唐人考证,为西汉前期人所作。
《穀梁传》也叫做《春秋穀梁传》或《穀梁春秋》,旧题战国时穀梁赤撰。
初仅口述流传,西汉时才成书。
后两书的体裁相近。
都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清教运动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
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
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目录
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二、次重点:名词解释的范围
三、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一项
四、三段论:可能的高分技巧
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
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名词解释这一题型的认识。
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共八题,题十分,共八十分,占到总分的四分之一强,低于简答题的五分之二。
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简答题
重要。
然而,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名词解释是贯穿于整个试题之中的。
其一,二十个单选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的变形,如07年1题,考的就是“稷下学宫”。
其二,在史料题中,一种考察的方式是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如07年29(1)要求解释材料中出现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
其三,简答题(包括史料分析题中的简答题),有些是可以看成是名词解释的重新整合或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概述。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名词解释是核心题型这一论断了,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答案,我已在新手入门贴中指出:考研历史考的是史实!而考史实的最好题型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
名词解释成为核心题型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它可难可易。
一般而言,名词解释的题干只有二至六字,如果试题中出现较为偏的名词解释,则考场上会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空写或写的不着边际,其结果是白白失去了十分。
因此,名词解释也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二、次重点:考研历史名词解释的范围
前文已经指出,虽然简答题所占分值高于名词解释,但试题的核心题型是名词解释,而不是简答题。
那么,在引入“次重点”一词之前,我们先明确简答题的考试范围。
对比历年的简答题于考试大纲,我们很容易发现大部分简答题是考纲上的三级标题。
因此,可以把简答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
与简答题不同的是,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
那么,何谓“次重点”?
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
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
生过一定影响;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
如07年27题《九十五条论纲》,相对于宗教改革就是次重点;08年26题圣德太子改革,相对于大化改新也是次重点。
尽管如此,次重点的依然是较为重要的史实,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如普遍认为较偏的08年28题德福雷斯事件,事实上,次事件是19世纪未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排犹事件,对法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正是由于名词解释的次重点特性,才使得我们明确了名词解释的范围:重大的历史事件不是名词解释的范围,像前文所举的大化改新,宗教改革不可能直接作为名词解释;同样,过细的知识点也不在次范围之内。
三、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工作
名词解释真题包括题干和参考答案两部分。
分析真题中的名词解释是考生最易忽视的工作,而对参考答案的忽视程度远甚于题干。
长孙以为两者同样重要。
题干。
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发现,题干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最直接的就是题干在分布上,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占两个(07年即例外)。
而在世界古代史中,一般是欧洲文明一个,亚非一个。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于改革、战争、文教、经济上,而鲜有人名、地名,其原因可能是人名、地名要点过多,判卷时不易把握。
但需要指出的是考试大纲并未明确说明此类
名词不考,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较为重要的人名、地名,还是要予以重视,毕竟此类名词可以以单选、史料分析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
参考答案。
对于名词解释的分析是被普遍忽视的。
究其原因,一是考生认为考过的不会再考;二是认为参考答案的字数太少,过于简洁。
其实,这两种观念都存在误区,可以说,正是对参考答案的重视,才有本文的的核心部分第四章。
本文所讲之方法,最早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对于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的字数分析,我将在第五章专门论述。
四、三段论:可行的高分模式
在介绍了名词解释的范围之后,进入本文的最重要部分:如何解答名词解释。
长孙总结的三段论认为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
如09年23题官督商办:“①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
②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
③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中①为概括句,②为分述部分,③为影响与作用句。
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总-分-总”的形式,这种形式与考研英语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应当给与重点关注的三段论的概括句。
在答题时,考生最易忽视此句,而直接进入展开叙述,这是考生不能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必须要概括句呢?其原因在于概括句能直接而准确地告诉
阅卷者,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假如有一本专门论述少年中国学会的著作,而此前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少年中国学会,当你深入此书后,慢慢地你会知道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
若干时间后,你可能忘记了书中关于该社团成立时间、主张、活动的具体叙述,但你依然记得: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社团。
是的,这句活就是该名词的概括句。
更通俗的例子是,当别人问你什么是火龙果时,你会告诉他火龙果是热带的一种水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他火龙果的成分构成和生长环境。
至此,我想大家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概括句就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
概括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考生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撰写概括句?长孙以为,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
以07年21、22、27、28四题为例:
名词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
推恩令西汉武帝汉武帝推行政令削弱诸侯王实力政令
圩田唐至清长江中下游水利田
《九十五条论纲》公元1517 德国马丁•路德公开张贴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论纲
欧洲煤钢联营协定公元1951 法德等六国签订协议协定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名词都要写出以上七项,二是根据名词的具体特点而有选择的使用。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词要指出国别(包括已经消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词则要灵活的多,即可根据晚清、民国、中共来划分时间,亦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来划分所属时间。
三段论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
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该部分是对每个点深入的写还是尽量简洁地多些要点?我倾向于后者。
这是主要是按点给分的缘故。
就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者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战争的原因。
第三段是影响与作用,这部分较为简单。
应予注意的是与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应指出名词对历史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上。
五、字数:六分钟的限制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在考场上我们有多长时间来完成一个名词解释。
根据分值时间比,我们每个名词的答题时间为6
分钟(180*10/300)。
但若按此计算,每个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的只有18分钟的时间。
而18分钟来完成信息较大的史料分析题显然是非常紧张的。
因此,我们需把时间缩短至5分钟/个。
真题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据统计,历年统考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平均字数(包括标点)分别为:07年76.6字,08年85字,09年85.6字,三年平均为82.4字。
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的,如果考生能答出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即使字数不足百字,考生依然能获得高分(8分以上)。
但是以不足百字答全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三段论来看,最难答全要点的是第二段。
由于名词的要点很多,而参考答案只给出部分重点,而考生在考场上则是尽量求全,这就使得考生的答案字数比参考答案字数要出很多。
为了详细说明这个问题,,仅以09年24题官督商办为例:分述句为“①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除此两个要点之外,其它要点如官督商办出现时间、何时消亡、采取此形式的著名企业等要点也是我们易于想到的。
而三段论中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在字数上一般差别不大。
尽管我们在字数上要多于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多多益善,因为我们有最多6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名词解释。
具体字数,长孙建议以150字为宜,范围在100—2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