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题解题技巧点
公考言语必考成语解题大法
1.循规蹈矩:循蹈-规矩【循很容易理解为遵循,即便“蹈”字不解,依然可以判断词义。】 【释义】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 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辨析】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因循守旧
2.标新立异:标立-新异【标榜、树立-新的、不一样的】 【释义】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辨析】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4.得不偿失:得到的-不能-补偿-失去的 【释义】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5.独一无二:只有-一-没有-二【独特、稀少】 【释义】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辨析】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6.人云亦云:人家-说-(我)也-说【没主见】 【释义】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 【辨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8.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辙(轨道)【一模一样】 【释义】好像从一道车辙上走过来。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
9.矢志不渝:矢-志向-不-变【不渝就是不变——说什么此情永不渝,说什么我爱你。】 【释义】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
10.相去甚远:相互-去(距离)-非常-远 【释义】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15.弃如敝履:扔了-像-破-鞋(一样)【难道不生动想象么】 【释义】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地扔掉或抛弃。
—2—
第二节 认识一半,“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
【释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根据需要)孤立地抽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有些陌生成语,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准确的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但其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所了解的。这时 候,抽取我们所了解部分去解释整个成语,往往也是有效的。
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总结(含35组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初中成语选择题解题技巧
初中成语选择题解题技巧初中成语选择题通常考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您在初中成语选择题中更好地应对:1. 掌握常见成语:-了解并熟记一些常见的成语,包括它们的意义、用法和故事背景。
这有助于在选择题中更迅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2. 注意成语搭配:-成语有时会和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固定搭配。
注意这些搭配关系,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理解成语的意义:-不仅要记住成语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其寓意和引申义。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4. 关注上下文语境:-通读题目所在的句子或段落,了解上下文语境,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成语的意义,帮助正确选择。
5. 排除干扰项:-仔细阅读每个选项,排除一些看似相近但实际意义不符的成语,逐一缩小答案范围。
6. 注意语法和逻辑关系:-在选择题中,成语的使用要符合语法和逻辑关系。
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有助于排除不合适的选项。
7. 多练习:-多做成语选择题,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成语题库进行训练。
8. 积累故事背景:-了解一些成语的典故或故事背景,有助于记忆成语,也能够在解题时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9. 灵活运用:-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这样在选择题中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10. 善用辅助工具:-如果允许使用字典或参考书,善用这些辅助工具来查找和确认成语的意义,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您的成语水平将得到提高,更好地应对成语选择题。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成语填空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几点解题技巧和方法: 1.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成语知识,了解每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只有在对成语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在填空的时候准确运用。
2. 根据上下文推断填空。
一般来说,成语填空的选项都是相关的,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哪个成语更加恰当。
同时,也需要注意排除那些不合适的选项。
3. 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
很多成语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考生需要注意这些搭配并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
4. 学会反复推敲。
考生需要反复推敲填空的答案,尤其是在选择两个或更多成语填空时,需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并根据语境来判断哪一个更为恰当。
5. 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
最后,考生需要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成语填空的解题能力。
总之,成语填空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考生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成语知识,熟悉成语的用法和搭配,并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成语向来都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之一,可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解答成语题常常是“做题凭感觉,正确看运气”,一副全靠天收的样子。
而平时一说起什么古今异义、褒贬误用、语法欠缺等等就一阵阵头大,以至于不愿多做了解,做起题来就失分严重。
其实,成语题是有规律可寻的。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成语题解答的五大注意和六大陷阱,全面详析成语解题技巧,轻松掌握满分“神技”!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信很多同学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遇到成语题时会感到比较棘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理解成语的含义成语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用语,具有一定的固定搭配和表达特定含义的特点。
在答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才能准确地答题。
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听取老师讲解、查阅词典等方式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二、通过上下文推测成语的意义在阅读文本或阅读题目中,有时会出现我们不熟悉的成语,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成语的意义。
如“乘风破浪”的下一句为“会有所得”,我们可以推断出该成语的意思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三、了解成语的古典典故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中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典故。
了解成语的古典典故,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成语,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
在高考中,有时会出现成语配对题或选配成语填空题,了解成语的典故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四、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和语境成语由于是语言中的特殊用语,其使用是有内容和语境限制的。
答题时要根据语境和使用场合准确选择成语,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对于多选题,注意莫听君解语,总结个人使用场合和语境,然后结合题目选答案。
五、注意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与其他词语一样,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很容易混淆。
在答题时要注意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免选错答案。
如“胸有成竹”与“自信满满”的意思相近,但“手足无措”与“从容不迫”则是反义词。
六、辨析成语的正误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或歧义,我们需要在答题时注意辨析成语的正误,以免选错选项。
如“一语中的”与“一语破的”表述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会产生误解。
七、活学活用成语最后,成语不仅是考试中的要点,也是语文学习和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活学活用成语,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一、留意成语的感情颜色是否和语境相符,有无"褒贬误用'。
〔例1〕几乎全部造假者都是这样,任凭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头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023年,全国)"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比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进展。
用于褒义。
句中是说垃圾食品厂冒出来,明显属于感情颜色误用。
〔例2〕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剧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欣赏。
(2023年,江苏)"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任凭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方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用于贬义。
句中是说人们对电视连续剧《亮剑》大加欣赏,"评头论足'使用不当。
二、留意成语形容的对象是否恰当,是否"张冠李戴'。
成语形容的对象是有限制的,有些成语用来形容甲事物是合理的,正确的,而用来形容乙事物就是悖谬的,错误的。
〔例3〕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2023年,广东)"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比方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超的、成熟的意见。
是一个谦辞,只用于自己,不用于别人。
句中说陈教授的话是抛砖引玉,明显不妥。
〔例4〕明显,打造"信用***府'和进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2023年,山东)"不期而遇'的意思是没有商定而意外地相遇。
适用对象是"人'。
句中是说"打造信用***府和进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对象不当。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可以对一些常见成语进行归类,把握其适用对象。
如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成语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耳鬓厮磨、破镜重圆、一见钟情等;形容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的成语有: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呼之欲出、勾画了了、倚马可待、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含英咀华、江郎才尽、烘云托月、脍炙人口、鸿篇巨制、洛阳纸贵、不落窠臼、不刊之论、匠心独运、出神入化、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等;用于自谦的成语有:一孔之见、马齿徒增、一得之愚、才疏学浅、凡桃俗李、不足挂齿、见笑大方、抛砖引玉、区区之心、愚者一得、德薄能鲜、蓬门荜户、力不胜任、笨鸟先飞、不情之请、敝帚自珍、管窥蠡测等;用于女性的成语有:花容月貌、花枝招展、豆蔻年华、碧玉年华、及笈年华、花信年华、巾帼英雄、千娇百媚、天生尤物、天香国色、含情脉脉、沉鱼落雁、秀外慧中、秋波微转、风韵犹存、嫣然一笑、仪态万方、琵琶别抱、莺声燕语、体态轻快、倾国倾城、珠圆玉润、珠围翠绕、薰质兰心等。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技巧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技巧成语是中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以简洁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成语的辨析题常常出现,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的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认真理解成语的意义在解答成语辨析题之前,首先要对所给的成语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成语的意义通常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或情节来传达的,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理解成语的内涵。
对于一些生僻的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字典或工具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比较成语的相似之处与区别解答成语辨析题的关键在于比较,我们需要将所给的成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与区别。
相似之处可能表现在意思、用法或来源上,而区别则可能体现在程度、语义或修辞手法上。
通过深入比较,我们能更好地识别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选择答案。
三、注意成语的搭配与语境成语往往与具体的词语或语境搭配使用,这是我们解答辨析题时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在阅读题目时,要特别关注成语所处的句子或段落中的其他词语,以确保选择的成语与其搭配合适。
此外,也需考虑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有些成语只在特定情境中使用,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提示来确定。
四、积累常见的易混淆成语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积累并记忆常见的易混淆成语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易混淆成语往往在字面上非常相似,但在意义或使用上有细微差别。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我们能够更加熟悉这些成语,并学会辨析它们。
五、从选项入手,排除干扰项当遇到辨析题时,可以从选项入手,通过排除干扰项来确定正确答案。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存在一些与语义无关或错误的选项,我们可以首先排除这些干扰项,然后再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和思考,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六、多做练习,总结经验成语辨析题是需要积累和经验的,只有不断地做题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可以找一些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题答题技巧成语一直是高考试卷常设考点。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着眼语境,谨防重复矛盾成语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这个句子氛围相协调,有的要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相吻合。
同时,还要考虑成语意义和语境的意义是否有重叠,是否前后矛盾。
成语也是词语,也有一般词语的语法属性,比如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语能否搭配,动词和宾语能否搭配,动词能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2010年江苏卷第2题B项:“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再如:“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
既然不认为孩子的毛病是对的,下面就应讲他相应的反应和措施,或批评教育,或纠正其非;但是该句中的“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显然并非“不以为然”之后相应的正确态度,而是一种相反的态度。
因此,该成语与语意发生了抵牾,如改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就可消除逻辑事理上的矛盾。
两个成语,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去甚远。
例7. 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2013年全国Ⅱ卷13题D项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与句中“傲慢狂妄”有重复之嫌。
例8.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2013年安徽卷16题D项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羊补牢”与本句语境“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矛盾,此处可用“未雨绸缪”。
有关成语试题的解题技巧
有关成语试题的解题技巧
以下是关于成语题的解题技巧,这些技巧对大家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对于解题技巧也要详细进行了解。
成语试题方面的解题技巧:
1、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看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
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2、成语的考查着重于使用,“使用”意味着要动态地掌握成语的意思,即必须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考察成语的使用。
3、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是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语;二是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4、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其整体性和联系性。
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5、从历年中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中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6、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忽略另外的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仍然可以考,其他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能出现,所以中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篇11.高考在语文答题过程中要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高考语文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高考语文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
高考语文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高考成语题解题技巧精选篇2汇总语文文言阅读题答题技巧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三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古今异义题: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语文文言实词题: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语文文言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成语题解题技巧
成语题解题技巧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持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使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因为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使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使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使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高考语文成语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成语解题技巧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如: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
如判断1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如: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实例解析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2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3.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4.别无长(cha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5.不为(we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6.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7.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成语题解题技巧点课件
目录
• 成语题解题概述 • 成语题解题技巧 • 成语题解题方法 • 成语题解题注意事项 • 成语题解题练习与解析
01
成语题解题概述
成语题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成语题是语文考试中的一种题型 ,主要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 运用能力。
特点
成语题通常给出四个选项,每个 选项包含一个成语和一个句子, 要求学生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
成语题的重要性
01
02
03
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使用成语能够提高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 言更加丰富、生动。
文化素养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能够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了 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艺 术。
考试成绩
在语文考试中,成语题是 必考题型之一,掌握解题 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考 试成绩。
成语题的常见题型
01
练习一: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排除法
如果对某些成语不太确定,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已知的选项和句子的语境,排除一些明显不适合的选项。
练习一: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01
积累记忆
02
平时要注意积累成语,记忆常见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便在解题 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
练习二:辨析成语的用法
对比分析
将题目中给出的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成 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差 异和特点,明确各自的用法。
02
成语题解题技巧
理解成语的含义
总结词
理解成语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详细描述
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包括它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可以通过查 阅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来了解成语的出处、用法和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同时,要注意区分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免误用。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成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广泛使用且深受人们喜爱。
因此,在考试或日常生活中,成语题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成语运用题,避免失分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些解题技巧。
背好成语是前提成语之所以存在于语言文化中,是因为它们能够简单、准确地表达某种观念或情感。
因此,在解决成语题之前,我们应该先掌握大量的基本成语。
如果没有过硬的成语基础,那么在解题时会产生很大的困难。
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背诵、观看成语故事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成语水平。
加强理解能力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确定成语的正确含义。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充分理解题目所给出的上下问、语境等信息,以此来识别正确的成语。
此外,同时需要分清不同的成语含义,因为有些成语含义可能多种多样,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容易误判。
熟记固定搭配除了成语本身的含义,很多时候还要注意成语的固定搭配。
在解决成语题时,如果能够掌握好成语的常用搭配,那么就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成语所代表的含义,从而正确地解答题目。
比如,一些常用的成语搭配如下:•守株待兔•牵强附会•应运而生•移花接木•不屈不挠专项练习为了更好地解决成语运用题,我们还需要进行专项练习。
可以利用教辅书或相关考试的历年真题来进行针对性练习。
通过多做题,我们就能够更加熟悉成语的应用场景,更快速地发现成语的错误使用或误解。
在做完题后,我们还需要仔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加以纠正。
成语作为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它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掌握。
在解决成语运用题时,我们需要加强固定搭配的记忆,加强理解能力,提高判断问题的能力,加强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成语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成语运用题,避免丢分。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精品文档整理2011年9月21号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逗号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逗号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逗号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逗号散布的范围很广逗号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逗号相互矛盾逗号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逗号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逗号又无系统的训练逗号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逗号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逗号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逗号词义过重逗号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逗号他夸夸其谈逗号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逗号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逗号是个贬义词逗号而本句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众的口才逗号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逗号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逗号连续不断逗号其适用对象是“人”逗号这里用来描述汽车逗号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逗号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逗号那里的行云流水逗号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逗号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逗号不受拘束。
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逗号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逗号显然与语意不符逗号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逗号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逗号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气力大逗号收到的成效小逗号而句中却把它跟与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新题型高考成语填空解题技巧
新题型高考成语填空解题技巧
《新题型高考成语填空解题技巧》
一、要把握新考查的思想
新题型的高考成语填空设空处多是与语境中的某个词相关的,因此,解题时应该先把握语境,明白句子中说的是什么,掌握句子的语义,然后才能找出空处的词,再从考的成语中找出合适的解释,最后选出最佳答案。
二、要注意空处的词语
解题时要注意空处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因为填空的成语往往按空处的词性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解释,以构成新的句子。
因此,在解答时应先把握空处的词性,选用合适的解释,构成正确的句子。
三、要运用一定的技巧
1、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的语义,从而推测空处的内容。
2、由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推知空处所需的成语的意义。
3、把握成语的正确解释,然后结合空处的词性,选择合适的解释,构成正确的句子。
四、要注意答题技巧
1、做出正确的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排除枝节。
2、把握宏观结构,细节比较,全面把握细节。
3、分析比较,把握细微差异,勇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仔细订正,尤其要考虑句子的语法,确保正确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似成语还有:洗心革面 萍水相逢 明日黄花 汗 牛充栋 罄竹难书 擢发难数 豆蔻年华 行云 流水 炙手可热 多事之秋 一挥而就 青梅竹 马 脍炙人口 两小无猜 乱点鸳鸯 举案齐眉 比翼双飞 耳鬓厮磨 相敬如宾 夫娼妇随 江 郎才尽 挥洒自如 倚马可待 呼之欲出 信手 拈来 鸿篇巨制 勾画了了 烘云托月 韦编三 绝 相濡以沫 纵横捭阖 含英咀华 破镜重圆 洛阳纸贵 日理万机等
• 例8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全出 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 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 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 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此词加于 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 例10“集腋成裘”比喻好东西积少成多,是褒 义词;此例用以指“小错误” 积少成多,是犯 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 例14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 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 称叙述。例15“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 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 对下。例16“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 了。例17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 祝福。
•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
对簿公堂 大快人心 屡试不爽 久假不归 差强人 意 万人空巷 光怪陆离 不刊之论 涣然 冰释 空穴来风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 虎冯河 酒囊饭袋 有口皆碑 不足为训 不以为然 人面桃花 奇文共赏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无长物 细大不捐 间不容发 罪不容诛 大方之家等等。
• 2、不明语源,不知本义 •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 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 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 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 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 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 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四、重辨析
• (一)辨误因(限于篇幅,仅以成语为例) • 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 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 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 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 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 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 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 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 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 类似成语还有:目无全牛 守株待兔 庆父 不死,鲁难未已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巧 言令色 倚马可待 破镜重圆 不可救药 望洋兴叹 胸有成竹 乐不思蜀 弹冠相庆 祸起萧墙 邯郸学步 风声鹤唳 水落石出 按部就班 苦心孤诣 高谈阔论 不绝如缕 想入非非 短小精悍 淋漓尽致 左右逢源 信笔涂鸦 玲珑剔透 标新立异 登峰造极 如虎添翼等。
• 5、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 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 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 就可能造成误用。
• 例1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 例15、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 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 例16、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 例17、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 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 贵”。
• 3、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 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 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 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 例8、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 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 例9、《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 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 例1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 小错集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 类似的成语还有: 雕虫小技 东涂西 抹 • 贻笑大方 千虑一得 绵薄之力 汗马功 劳 敝帚自珍 鼎力相助 如坐春风 蓬荜 生辉 门墙桃李 敬谢不敏 不情之请 身 临其境 设身处地 信笔涂鸦 班门弄斧 等;
•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 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 说前一部分,而表意在后一部分,让别 人去体会、猜测,语言生动活泼,诙谐 风趣。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 关,或会意,或谐音。比如“纸糊的琵 琶——弹不得”“王八吃西瓜——滚的 滚,爬的爬”“荷花塘里着火——藕燃 (偶然)”“老虎驾车——谁赶(敢)” 等。
•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 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 诗文和历史故事,形式上以四字语为主, 意义上多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言简意赅,最能体现熟语的结构上的稳 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的基本特点。
•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们口 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用简单通 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口耳相传和 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 本特点。谚语是完整的句子,形式也较 成语灵活,容许某些改变。比如“浇花 浇根,交人交心”“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等。
成语题解题技巧点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一、 明要求
• 《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D,着重考查运用。熟语在高考试卷中所 占的比重,不仅体现在对熟语的辨析使用专项上,而 且在语音、字形及语言表达中均有涉及,因此,对熟 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读音、字形、结构、意 义到使用。熟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 使用熟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 高考考查的熟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 僻,又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熟语 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 强调的语境。考查形式主要有熟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 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二、辨特征
•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 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 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 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 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 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二是意义上 的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 上去解释,如“不刊之论”就不能望文生义, 解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类似成语还有:洗心革面 无所不为 无所不 至 始作俑者 粉墨登场 无独有偶 处 心积虑 倾巢而出 弹冠相庆 官样文章 昼伏夜出 连篇累牍 师心自用 评头品足 一团和气 闪烁其词 叹为观止 目无全牛 集腋成裘 耳提面命 雨后春笋 危言危行 有口皆碑 殚精竭虑 蠢蠢欲动 凤毛麟角 等等
• 4、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 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 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 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 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 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 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 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 例11、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 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 例12、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 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 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 例13、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 天工。
• 例11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 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例12中 “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 指金玉之类。例13中“巧夺天工”意为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 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 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 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 工”之列。
三、抓积累
• 语文学习天生需要积累,熟语的学习也 是如此。我们要像学习外语背词汇那样 落实熟语的积累。因此必须端正态度, 狠下苦功。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 平时要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注 意词汇使用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规范用法,有时 即使是名家的文章作品也可能会有使用 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盲从, 要有分辨能力。
对例4中的“秦晋之好”,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 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 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 例5“明日黄花”一词出自古典诗歌,“明日”当“第 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 菊花就枯萎了。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的东西, 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 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另外这个词常误作 “昨日黄花”。例6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 不用于谦虚。例7中“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 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 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 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 在高三复习阶段应用一定的时间对熟语 作集中复习记忆。应当借助一些资料突击复习, 比如熟语600例,易误成语例析,近义成语辨 析等等,仔细分辨,保证效果。归类复习可以 是按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归类复习, 还可以按熟语使用中的误因归类复习,比如按 望文生义、两用成语、色彩不清、对象不分、 范围不当、特定对象等方面归类积累,各个击 破。
•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 为秦晋之好。 •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 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 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 让给妈妈吗? • 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 酒绿,十分热闹。
•
•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式短小、 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以三字 为主,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含义 (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 义,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大多用于贬 义。比如 “吃醋”“下课” “背黑 锅”“出风头”“钻牛角尖”“打退堂 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