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用法讲解以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用法讲解以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用法讲解:以|语文综合知识—复习高中文言文离不开对虚词的掌握,整理了文言虚词用法讲解,请考生学习.ﻭ(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ﻭ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苏轼《石**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ﻭ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ﻭ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ﻭ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ﻭ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司马光《壁之战》)ﻭ4。

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ﻭ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ﻭ②以崇祯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ﻭ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ﻭ①今以实校之。

(司马光《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司马光《壁之战》)ﻭ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ﻭ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二)连词。

ﻭ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ﻭ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ﻭ②忽魂悸以魄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ﻭ2。

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苏轼《石**记》)ﻭ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③****竦立以听。

(蒲松龄《促织》)3。

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ﻭ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韩愈《祭十二郎文》)ﻭ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ﻭ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步第2讲文言虚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步第2讲文言虚词课件

3.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指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 之、者、其、言、有、止。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二、6大推断技法练中悟通
[文言精读]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1 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 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2 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3 白陵使韩 琦,琦曰:“范纯礼岂.○4 不知此?将.○5 必有说。”他日,众质之.○6 , 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7 与.○8 百县均赋, 曷若置此,使之.○9 奉常时用乎.○10 ?”琦是其对。还朝,用为.○11 三
6.谦敬副词 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无实在意义。 (1)表恭敬:请、敬、谨、幸、惠、敢。 “谨.(敬辞)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 (2)表谦卑:窃、忝、猥、伏惟。 “猥.(谦辞)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7.指代性副词 (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指代‘我’)遣归。”(《孔雀东南 飞 并序》)
○12 以: 介词,凭借
○13 一: 副词,一概
○14 之: 代词,代边事、调度等
○15 其: 代词,其中
(5)表示“一会儿”“片刻”: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 既而、斯须。 “既.而.(一会儿)儿醒,大啼。”(《口技》) (6)表示“突然”“急忙”“立刻”:急、遽、猝、立、即。 “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荆轲刺秦王》) (7)表示“将要”“接近”:将、且、行将。 “若属皆且.(将要)为所虏!”(《鸿门宴》) (8)表示“终于”“最后”:终、卒、竟。 “卒.(最后)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第2课时文言实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第2课时文言实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

第2课时文本批注,潜心会文(批注课)宁国府作息时间《红楼梦》第十四回,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对仆役的一番训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俱有钟表,不论大小事,都有一定的时刻,——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只在午初二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

第二日还是卯正二刻过来。

这简直是一张作息时间表。

王熙凤执行得很严,一个仆役迟到,结果被“带出去打他二十板子”。

那么,这里的“卯正二刻”、“巳正”、“午初二刻”、“戌初”,究竟指什么时间呢?答案“卯正二刻”即六时半,这是“点卯”(上班报到)时间;“巳正”即十时到十一时,这是进早餐时间;“午初二刻”即十一时半,这是凤姐在“办公室”(三间一所抱厦)处理一应事务的时间;“戌初”即十九时到二十时(晚上七点到八点),这是凤姐到各处检查一天工作情况,并安排“交接班”的时间。

一、批注式阅读批注就是阅读文本时在文中空白处进行批评和注解,帮助自己快速掌握文本内容的一种方法。

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批注式阅读是指我们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二、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法文言文阅读一直以来是很多同学的软肋。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特地设计了“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法”这节课,通过批注式阅读,指导同学们快速读懂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批注式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

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篇幅短小。

阅读时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事件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

这也是我们批注的重点。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知识点讲解(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知识点讲解(课件)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①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飞鸟听了由于它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6.表被动,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①公为我献之。 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要替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因此秦王很不高兴,只好替赵王击了一下缶。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到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
乃 (三)【乃】--语气助词,不译
①乃文乃武 既有武功,又有文德。 ②乃玉乃金 语言像金玉一样。形容文辞优美。
乃 (四)【乃】--固定搭配

(四)用作助词,不译。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 (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______《六国论》 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______《六国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六国论》 4.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传序》 5.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________《祭十二郎文》 (你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 1~3: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4: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5:代词,你;代词,你的。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2文言虚词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2文言虚词课件
译文:不知道这里是世外,还是人间?又不知道蓬莱、瀛洲、昆仑、阆苑, 还能够怎样? (2)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译文:两者都具备的(人),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基础帮
解析 正确翻译这两句话,应准确理解虚词的意思。(1)中的两个“也”都 是句末语气词,构成选择疑问句,可不译。“复”,“副词,再,又”。(2)中的 “者”,“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兼而有者” 可以翻译成“两者都具备的(人)”。“其”,“副词,大概,或许”。
5.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理解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基础帮
和用法。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史记·田单列传》)、“相如因持璧却 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语是 “相如”,“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知,两 者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意思是“于是,就”。 例10[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 诗云“汀洲采白 ”,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
.
基础帮
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
以游. 息焉。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 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
3.对称分析法。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
基础帮
往往相同或相似。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并 序》),“以”“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应该 和“而”的用法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

课时35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 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全国甲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2019 全国Ⅰ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 全国Ⅰ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分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有:吾、余、予。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而、乃、若。

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有: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有:彼、夫、其。

虚指的有:某、或、莫。

(3)疑问代词。

有:孰、何、奚、胡、恶、安、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1.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主要种类有:(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表示“更加”的副词有:益、弥、愈、更、滋等。

表示“非常、尤其”的副词有:最、极、甚、至、尤、良、绝、特、颇等。

(2)表范围。

表示“全、都”的副词有:悉、皆、咸、俱、举、凡等。

表示“只、不过”的副词有: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顾等。

(3)表时间。

表示“曾经、已经”的副词有: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等。

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常用的文言虚词详解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常用的文言虚词详解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一轮语文复习常用的文言虚词详解|语文综合知识—对知识点的掌握是语文复习的基础,下面是的编辑常用的文言虚词详解,供参考。

一、安1、怎么,哪里。

例: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又安敢毒邪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ﻭ2、安全,安定。

例:①谢庄遂安.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ﻭ3、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所安:这里指养生的西。

)ﻭ5、哪里,什么。

例:①君谓计将安出②沛在6、安抚。

例: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7、平静。

例: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②恬然自安。

(安:这里指内心平静)③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ﻭ二、而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ﻭ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朝而往,暮而归。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秦师轻而无礼。

ﻭ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ﻭ6、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ﻭ7、通尔,你,你的。

例:①而翁归.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ﻭ[而已]罢了。

例: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②如是而已.[而后]才,方才。

例:①三月而后成。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ﻭ[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ﻭ三、尔ﻭ1、同耳,罢了。

例:①无他,但手熟尔。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不分版本第2课时文本批注,潜心会文(批注课)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参考译文】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恼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国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士人,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批注式阅读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表达、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常常以人物作为欣赏的主体,描写其所看到的景物,阅读这类文言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景物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我们批注的重点。

批注一: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请按照标记的自然段序号,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段意。

第①段:介绍龙洞山的位置,描写“层峰云矗〞“巉岩环合〞的景色,突出山的险峻,引出深不可测的龙洞。

第②段:详细表达游龙洞的过程、感受及众人出洞后的表现,突出洞的幽深和艰险。

第③段:写游龙洞后的感慨,以“不登高,不临深〞的古训告诫后人。

批注二:鉴赏景物,体会情感。

请结合文中出现的直接或间接写景的句子,体会景物的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笔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笔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笔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内容,学生在复习时需要做好笔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笔记(一)即1、立即。

例:①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

②即从巴峡穿巫峡2、就是。

例:①几自疑身外即战场。

②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

3、靠近,接近。

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4、则,就。

例: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义耳。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③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

5、当,当下。

例: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即:当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

(即夕:当晚)6、即使。

例:①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7、假如,如果。

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8、就……来看。

例:即其新不究其旧。

[即便]随即,马上。

例:①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

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诸侯登位。

例: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既1、已经……以后。

例: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东曦既驾。

(既驾:已经升起)2、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

例:①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三军既惑且疑。

3、既然。

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既:这里有“既然是”的意思)[既而]不久。

例:①既而儿醒,大啼。

②既而敌行益迩。

③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既已]已经。

例:①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③既已,无可奈何。

(既已:这里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笔记(二)其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它们的)③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2、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活用作第一人称。

2022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新人教版

知识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一)而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劝学》)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5.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用作代词,同“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何用作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样”。

(1)水何澹澹。

(《观沧海》)(2)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并序》)其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充当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单于壮其节,朝夕使人候问武。

(《苏武传》)2.第三人称代词。

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可译为“它”“他”(包括复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些”“这个”“这些”“那里”。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用作连词。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商量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文言虚词(二)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衔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PPT课件 图文
作用,表顺承,“才”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动词,表判断,
相当于“是”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副词,“甚至”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代词,表
第二人称,“你的”
9.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且”的意义和用法。 ①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 副词,“将”“将要” ②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 副词,“暂且”
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介词,“从”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介词,引出
动作涉及的对象,“对”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介词,表比较,“比” ④而耻学于.师(《师说》) 介词,“向”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介词,“对、对于” ⑥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
后面,凑足音节,无义
⑥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音节助词,用 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
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 ⑦宋何罪之.有?(《公输》)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⑧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表近
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⑨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称代
1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因”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介词,“趁机”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介词,“随着”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通过” 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介词,“因为” ⑤侯生因.谓公子曰(《魏公子列传》) 连词,“于是、就、便” 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介词,“依照、根据” 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副词,“便、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必背18个文言虚词)(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必背18个文言虚词)(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必背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练习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就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你的
7、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
“而”字用法总结
1、
词。
2008 以、因、与、于
2009 其、之、以、乃
2010 之、为、所、于
2011 其、以、之、且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
请制作以下表格:
代词 连词 介词 副词 助词 而 何 乎 乃 其
… …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
其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
五、“其”字用法总结
• 1、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这、那、其中
• 2、副词(表语气) 表揣测——大概 反问——难道 商量——还是 希望——一定、千万
• 3、连词:假设、选择(多个连用)
其 1、使六国各爱其人
他们的
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副词,表反问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还是
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连词,表选择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那个
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
8、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你的
高考真题
判断下面句中“其”字用法是否相同
(2009年)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不同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文本批注,潜心会文(批注课)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从某一角度,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参考译文】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恼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国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士人,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批注式阅读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常常以人物作为观赏的主体,描写其所看到的景物,阅读这类文言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景物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我们批注的重点。

[即学即练]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

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A、B、C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虞”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忧虑,担心”,而非动词“欺骗”。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孰为.
汝多知乎 B.⎩⎪⎨⎪⎧ 未几,俯首焉.且焉.
置土石 C.⎩⎪⎨⎪⎧ 众以.烟故请以.剑舞
D.⎩⎪⎨⎪⎧ 若.无所苦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解析 A 项,动词,表判断/动词,认为;B 项,助词,作词尾/代词,哪里;C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D 项,动词,好像。

答案 D
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初”是表时间的副词,译为“起初”;“若”是翻译难点,但如果考生能从“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中作引申,就可以得出“若”为“相当”的意思;“步”为动词,解释为“行走”。

另外本题还应注意补足省略的成分,句子方能翻译完整。

第(2)题,注意关键词“白”为“告诉”的意思。

联系《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不难理解,“遣”为“派”的意思;“下”为“救下来”的意思。

本题也应注意补足省略的成分,句子方能翻译完整。

答案 (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4.根据文意概述作者写这篇“记”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所以写下了这篇“记”。

【参考译文】
历下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龙洞山尤其优美。

龙洞山在历下城东南三十里,以前叫禹登山。

查看《九域志》,大禹治水时登上这座山,因此得名。

山中有一水潭,时常冒出云气,干旱时祷告就会下雨,前朝曾经封它的神为灵惠公。

山前,层层山峰高耸入云,叫锦屏峰、独秀峰、三秀峰,佛家僧人漂泊居住在这里。

由锦屏峰到佛刹山,陡峭的岩石环绕相合,飞鸟也仅能飞到它一半的高度。

登上山,看到山上有供奉佛像的石屋,大小可以容纳十多个人,四周镌刻的佛像很多。

兵乱的时候,逃避战乱的人很多躲到这里。

依傍山势有上下两个洞穴,下面的洞在侧边,可以曲折绵延地从东边出去,被称作龙洞的,就是这个洞,看上去深不可测。

(我)私下里想和一同前来的几个人入洞去看看。

有人说洞中非常暗,没有火把不能进去,就派仆人点燃草把在前面带路。

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不一会儿,要低头前行;不一会儿,要弯腰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只能跪着走;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匍匐前行;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全身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了。

正赶上引导的火把熄灭了,生出的浓烟弥漫在洞中。

想退回去,身体不容许;带领着继续前进,前面却更加狭窄,而且烟雾浓重,于是闭上嘴,捏住鼻子,屏住呼吸。

心里十分害怕恐惧,自认为要死在这里,不能再出去了。

我大声喊,叫大家快速前进,大家都因为浓烟的缘故,没有发出声音响应的,我心里感到特别害怕。

我刚好处在众人之前,忽然看到一点点亮光,我料想这山洞的尽头就在这里,就拼尽全身的力气,像鱼跳跃一样,终于脱险出来了。

到这里,大约仅仅一里路。

众人会面之后,有哭泣的,有生气的,有大声辱骂的,有相互讥笑的,有跺脚说后悔的,有耸肩不停喘息的,有以手拂拭额头庆幸自己活下来而高兴的,有摘下帽子露着脑袋展现自己狼狈不堪的样子的。

只有带路的人年纪小,体形瘦弱,先出来了,好像没有受什么苦,看众人都困苦不堪,就也假装因为危险而害怕。

那些在洞外喝酒的人,就举酒敬进洞的人,每人两杯。

即使是儒雅不喝酒的人,也一定要让他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这叫定心饮。

我于是暗想,当年韩文公登华山,到了山顶,道路梗阻不能返回,连日号啕大哭。

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我曾经怀疑这件事未必真有。

从今天的事看来,那么韩文公的号啕并非虚构的。

唉,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前圣的训诫明明白白,而我们这些人为了游乐,使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差点儿被压没也不(知道)悲伤。

希望以此为戒,难道仅仅是至死不忘?我担心后代来龙洞山的人可能不知道情形,误到这里,所以记下这件事来告诫他们。

到山洞中游览的有七个人,某官员某某人;在洞外坐着喝酒的有四个人,某官员某某人,总共十一个人。

时间是延祐龙集丁巳八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