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尝试论文
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解释、语法的分析等知识点的传授上,不应把它再看成是一块广种薄收的“盐碱地”,而应着力于语言能力的运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潜能的开发上,使语文学科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方沃土。
【关键词】实行民主教学充充分利用教材改革语文教法【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60-01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语文学科正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块不可或缺的主要基地。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解释、语法的分析等知识点的传授上,不应把它再看成是一块广种薄收的“盐碱地”,而应着力于语言能力的运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潜能的开发上,使语文学科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方沃土。
1 实行民主教学,优化创新环境创新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同时也受其它心理因素的制约。
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不但要尊重他们含苞怒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要尊重他们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烂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想,也要尊重他们敏锐有余而又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
教师要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把学生当成受教育的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
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
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2 充分利用教材,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人文学科特点,改变过分强调语言学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倾向,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不曾出现过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
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
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到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
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
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竞争的社会、创造的社会,以它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吸纳,应用不断出现的新知识,而且要具有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对基础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做到:第一,以“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新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新的言语信息,新的思想,新的形象,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以“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认识,探索,获是精神的享受,增强学习兴趣。
新的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标。
大凡语文教材都是文选集结型的,不乏有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
这些名家名作其语言的风格、情调、韵味都各具特色。
细细加以品味,是培养学生创新美感的最佳途径。
第三,以“情”陶冶学生的兴趣。
语文老师对学生倾注爱,较之其它学科更直接,更丰富,更迫切,更形象,因此,语文教师用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育学生,用老师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老师的情感去陶冶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内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以“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精主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
老师要善于激疑,释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思维定势,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启智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我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景等手段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趣中启发学生主动质疑,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带着问题思考、辨别,问中求知。
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的创新教育。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就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获得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宗旨,作为一名从世纪门槛上走进来的青年语文教师,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我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尊重个性化阅读,呵护创新萌芽任何一种认识过程,都同时伴着情感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要求鉴赏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全面地融入作品,与作家一起脉搏,一起心跳。
在这种感知过程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经欣赏者的视觉与听觉直入心灵,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不但获取语文内涵的信息,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影响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形成”。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体验及思维角度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
对于同一篇文章,同一段语言他们有着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们对杜牧《山行》中“白云深处有人家”好,还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妙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生”更高远更有动感,而有的却认为“深”能与“寒”照应更能体现季节特征。
学生们对《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的不同认识。
《愚公移山》一课,学生们对愚公精神肯定的同时,对愚公的作法却有不同的认识,对搬家和移山也有不同的看法等等。
几乎每篇作品学生们的感受不尽相同。
情感的个性化,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阅读的个性化在于学生们具有独立的思维方法,这是创新的萌芽。
如何对待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创新教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论文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微中学语文课教材内容丰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利用学科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活语文新课堂。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要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学生去开拓进取、除旧创新。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青少年培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性。
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要立足于课堂教学1、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质疑、标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
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去想,以取得成效。
这就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绝顶聪明就在于从反面设想,使水离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
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教学。
只有对传统的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宽松空间,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只有在宽松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否则学生就没有自主性,也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
只有设法营造宽松的氛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得意迸发。
在教学中,为了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教师注重把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勤思,多探讨,多发现。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回答的问题闹出笑话,也要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和勇气给以鼓励和表扬,不要在学生发言时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让学生自己解决各种疑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采取多种教法,训练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个性,在思维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种思维的个性和差异的特征,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游漓江》一课时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喜欢画画的,可用彩笔画出漓江的美丽景色;喜欢朗读的,可尽情的朗读;喜欢写作的,可将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收集在摘抄本上;想让更多人了解漓江的,可当导游介绍漓江。
这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又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教师要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精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有诸多的观察机会赋予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
是面向新世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语)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营造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新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是,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
”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
”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3.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在学科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某种程度上是指学科情境的生活化、社会化与具象化。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突出,具有充分的教学空间参与教学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转换思维。
而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完成社会化实践活动。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选择符合自己水平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实践能力与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性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放大语文学科的内在特征。
语文学科具有生活化、语言性的特征,当学生掌握了语文学科的内容传达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有效运用在现实实践中。
同时语文学科还具有一定的综合特征,语言文字是理解某一事物的重要基础,当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后,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性教学是一项较为综合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实践性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践性创新。
比如,开展作文竞赛、练字大赛、故事创造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从而保证整体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的科学途径(一)合理利用学生兴趣点,开展实践创新性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环节设计,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教学体验,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展开与实践内容创设的有效基础。
合理兴趣点的激发是保证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搭建的重要因素,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理解其他事物的基础。
学好语文是学生掌握事物逻辑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切入与激发,能保证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开展,有效发挥学生的内在情绪价值,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与理解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保证整体的教学成效。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自己就应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
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
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谨慎、进取、创新、顽强、坚韧、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粗暴、畏缩、拘谨、动摇、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
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喜欢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创造型学生对语词或符号特别敏感,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并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目前语文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科学育人,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探索创新的精神,重视美育功能与心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并根据语文教学规律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
一、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
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
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
其次,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
最后,还应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
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我们可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应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
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我认为,教师应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
其二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语文教学中创新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前实行新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语文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学思想,弃旧汲新,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包括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承担起培养一代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一.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观念创新现行教科书动态的东西,而文化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动态的,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层次在不断提高。
尽管教材在不断地修订,仍不能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
我们决不能用昨天的观念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去做昨天的事情。
因此,教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创新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解决新问题,具体地说,即是处理好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陶冶,不重视积累,怎能灵活运用?所以我们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重视创新,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语文教学创新活动,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整合利用课程资源,实施教学内容创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应创建性地整合、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建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这方面,则应树立语文教育理念,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学校、社会、家庭及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学习活动,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广告信息、日常生活……凡此种种,博大精妙,皆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资源。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
的一种新 的观 点。 又如“ 弄斧必到班 门” “ 东施效颦好” “ 祖 传的 未必就好 ” 等均是进行逆 向思维得 出的结 论 , 观点新颖 , 蹊径 独辟 , 令人耳 目一新 。
第二方 面:写作文 的方式要多样 、作文 的形式要创新 。 首先 , 作文要常写 , 要打破每学期 8 篇 的限制 。 每周写二篇 , 写 在周 记本上 , 每二周 给发 四页稿纸 , 按正规 的格式 抄写好 ; 练 习本上 的简单改 , 稿 纸上 的细致些 。 稍好的就张贴在 教室后 的 学 习园地上 , 再好 的就装入信封寄 出去 ; 差 的多鼓劲 , 能完成 写 的量也很不错 。 其 次 , 进行和课文 内容有联 系的练笔 。如 学《 祝福》 , 可让写《 祥林嫂小传》 或《 “ 我” 的日记》 或写《 祥林嫂 死 因调查报告》 。这样不仅加深 了对课文 的理解 , 而且进行 了 多体裁 的练笔 。 再者 , 试用 “ 各 自写—— 集体 改——各 自改 ” 的作文课模式 。 写一篇新作文时先让学生课 下写 , 课上找一学 生读 自己写的作文 , 大家从各方面帮助他一起修改 , 教师趁机 讲授写作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然后 每个 学生修改 自己的作 文。这样 针对性强 , 积极性高 , 思维活跃 , 效果 良好 。 最后 , 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形式 上大胆创新 。 在作文教学 中, 引进大散文写作 观 , 随想 随写 , 不拘形式 , 不拘体裁 , 写真 正的“ 随笔 ” , 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 一些学生 干脆 写科 幻小 说, 有 的一直在 写诗歌 , 也有 的学生练 习他们 自 称为“ 长篇小 说连载” 的“ 随笔小说 ” 。 作文形式 的解放与 内容的解放同步进 行, 给学生一个 自由的空间 , 从而大大提高 了学生写作创新 能 力。 五、 语文课外活动 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 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 丰富多彩 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 的 需要 , 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近年来 , 我在抓紧课堂教学 的 同时, 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征文、 演讲、 辩论 、 读 书活动 、 诗歌 朗诵 、 学术报告 等 , 丰富多彩 的课外活 动 , 不仅开 阔了学生 的视野 , 充实 了学生 的知识 , 更 重要的是在活动 中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了 自己 , 认识 了社会 , 提高了对事物 的判断力 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 , 富有创新意识 的语文实践活 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 力, 从而极大地提高 了学生语文创新 能力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包涵了很多创新的元素,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性质,语言特点,学生的个性,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语文教育的作用发挥的更完善,为不断发展的民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播信息的综合能力。
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
没有求知欲,没有学校。
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
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们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辩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
再如在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遍成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他们的音和形,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一、在改进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一篇文章,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
所以,教法必须改进,要做到:〈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在改进教学手段中融入创新教育。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教学设备拥有了投影仪、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一成不变总会让人失去新鲜感,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新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创新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创新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策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在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内容提要:创新是使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兴趣,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自信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质疑、探索过程,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创造性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课的着力点和难点。
关键词创新教师学生中图分类号:th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innovation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in stimulating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make students to gain 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of the process, is the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to question, to explore the independent process, and is in the chinese students creative reflecte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is the key point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chinese.key words innovation teacher student我们知道:创新,其实就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
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一、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
但是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哪里来?要靠教育,尤其是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
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成为语文教学的顽疾。
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此外别无他途。
以下是谈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故事导入,或用诗词导入,或用实验导入,或用歌曲导入等。
学生对课堂充满了盼的心理,不知教师下一课又将用一个什么新奇的
方法来开始,这就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的语文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切忌统得过死,只许学生往我们预先设计好的袋子里钻,这样无疑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变陈旧的评价方法,建立新的评价观念。
近几年的中高考已在发生着突变,过去那种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有的问题的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之有理,我们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不要急于判断,而要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如果强求统一,就会堵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是我们最基层的语文教学工作者要重视的问题。
二、强化创造型的语文能力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比较、抽象、概括,让已知与未知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仅思考问题的回答,还思考“老师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
1.摆脱教参束缚,推陈出新,巧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2.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设计一些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造力的重
要途径。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得到了训练。
这一点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恰当的评价,在众多不同的答案中去寻求最佳,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三、确定宏观的大语文观念,立足并超越课堂
立足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方法。
课堂仍是教师进行语文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
创新教育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重“鱼”不重“渔”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及相对有限的材料,向学生传授学习语文、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
2.超越课堂,向社会及课外要能力。
过去只把学生局限在教科书和教室里的简单做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创造力培养。
在每一堂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本身就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活动,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当做各种创新教育尝试,那么,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变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