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训练: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带答案解析】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题号 一二总分1314 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O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D.放射性60CO5.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限时练
课后限时练(二十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1.(2014·沈阳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解析自然选择是通过对表现型的直接作用,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A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与判断能力。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项错误。
地理隔离往往会导致生殖隔离,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故C项错误。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4·北京西城期末)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解析不同物种由于生存环境相似而产生的趋同进化,可导致某些性状产生相似现象,但不同物种间其他性状不一定向相似方向发展。
种群基因库由于生殖隔离存在,不同物种生物在进化过程虽然发生相互选择、相互影响,但不会导致基因库趋于相同。
答案 B4.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分别是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分别是FF(20%)、Ff(40%)、ff(40%),其中ff的雌兔不能生育。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高考警示】 (1)突变不等同于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环境选择变异: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 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 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 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 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 突变 染色体变异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重组 (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 生物的生存环境 。 往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不定向 的,只是产生了 (3)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 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 生物进化的_______ 方向 。 _____
【变式】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 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
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
小学 XB 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B
)
A.6%、94%
C.78%、22%
B.92%、8%
D.69%、6%
【典例训练3】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 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 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 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 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 频率为( ) C A.1/8 B.1/6 C.1/11 D.1/14
【变式训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 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 续性
D.种群内某基因的频率随种群数量下降而
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讲义
第24讲生物的进化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重难深化类]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隔离⎩⎪⎨⎪⎧――→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出现生殖隔离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2012·海南卷,T23D 改编)(2)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3)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2012·江苏卷,T5C)(4)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2012·江苏卷,T5A)(5)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2012·海南卷,T23C)(√)2.连线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3.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1)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离。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09
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8·绍兴9月选考诊断)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 )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解析:选C 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解析:选D 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代表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选C 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环境只是对其起选择作用;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4讲生物的进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4讲生物的进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4讲生物的进化知识点题号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4,5,11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63.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7,9,12,154.综合考查8,10,13,14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D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方向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青霉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2.(2018·山东日照高三一模)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研究人员合成的新型万古霉素,能以新方式阻止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还能导致细胞膜渗漏,让致病细菌死亡。
该药物进行耐药性细菌测试时,50轮后也没有耐药性个体产生,这表明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比目前的抗生素更耐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新型万古霉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抑制细菌高尔基体的活动C.新型万古霉素使用后细菌将不再发生进化D.若出现抗新型万古霉素的个体,说明产生了新物种解析:细菌无高尔基体;新型万古霉素的选择会使细菌发生进化;只有产生了生殖隔离,才会形成新物种。
3.(2019·山西大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解析: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实现的。
2020高考人教版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
[新题培优练][基础达标]1.(2019·河北衡水安平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解析:选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各占50%,B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错误。
2.(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解析:选B。
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正确。
3.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
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解析:选D。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生物的进化1.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数X2+杂合子个数)一(总个数X2)。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4.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时,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如求X b的基因频率:X b的基因频率=2X女性个数+男生个数X100%5.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贝V:(p+q)2=p2+2pq+q2=1o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例1:(2021•新高考广东卷・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B.25%、75%C.35%、65%D.45%、55%答案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点:普遍性和相对性。
3.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①生物来源: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正确观点)②进化顺序: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正确观点)③进化原因: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2)意义①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②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评价①历史贡献:a.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b.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c.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②局限性: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c.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例1: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_______,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适应的普遍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适应的相对性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适应的多样性变异是不定向的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解析】“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强调的是刺猬被狐狸吃掉,说明了适应的相对性,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高2020届高2017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1)若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相似,其原因是 基因 .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
(2)B、C、D的形成是否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举例说明。 不一定。如多倍体的 .
形成则不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
。
(3)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深挖教材】 (1)必修2 P116“知识链接”。想一想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能 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吗?说明理由。
提示: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 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改变, 也可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①隔离 类型Fra bibliotek实质地理隔离和 生殖隔离 基因不能 自由交流
②物种形成
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标志:产生 生殖隔离
及
隔离
形成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3.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 物种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
环境
。
③生物的变异是 不定向 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生物进化的 方向 。
的比率。 ,不能决定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 不定向的
不利变异被 淘汰 ,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习题课件(必修2)
4.(2018·宜宾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利于被捕 食种群的发展 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C
答案
解析 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 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 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 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 正确。
解析
解析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环境的选择作用较弱,但种群 个体发生的基因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错误;同一环境中不 同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化,C 正确;隔离可以阻断基因 交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 错 误。
答案
解析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A 错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 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B 错误;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 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C 正确;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 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D 错误。
答案 C
答案
解析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 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解析
7.(2018·皖南八校联考)考古学家发现,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 大的窃蛋龙,其前肢具有流苏状羽毛,头上有像母鸡一样的冠毛,拥有鸵鸟 般细长的双腿,前肢有尖锐的爪子,与鸟类有密切渊源,科学家戏称其为“来 自地狱的鸡”。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生物的进化
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系统C.种群D.群落2.以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A.化石记录B.同源器官C.胚胎发育D.分子相似3.生物的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A.自然选择B.可遗传变异C.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4.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
这属于()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定向变异D.生殖隔离5.(2022浙江柯桥期末)下图展示了人和大猩猩的骨骼,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
这一事实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了()A.化石的证据B.胚胎学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的证据D.分子水平的证据6.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和机制B.可遗传变异均可以通过被选择而保留下来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标志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7.从某海岛一个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发现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10、20和70,则显性基因的频率是()A.10%B.15%C.20%D.30%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化9.(2021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中存在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10.(2022浙江诸暨期末)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
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东、西海岸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11.在实验室里的一个果蝇种群中,10%的果蝇体色为黑色,体色为棕色的果蝇中纯合子占1/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进化遗传与人类健康第24讲生物的进化1.(2011·温州质检)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2.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3.(2010·广州质检)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4.(2011·宁波调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③④⑤5.2010·常德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6.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讲生物的进化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D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方向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青霉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2.(2018·山东日照高三一模)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研究人员合成的新型万古霉素,能以新方式阻止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还能导致细胞膜渗漏,让致病细菌死亡。
该药物进行耐药性细菌测试时,50轮后也没有耐药性个体产生,这表明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比目前的抗生素更耐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新型万古霉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抑制细菌高尔基体的活动C.新型万古霉素使用后细菌将不再发生进化D.若出现抗新型万古霉素的个体,说明产生了新物种解析:细菌无高尔基体;新型万古霉素的选择会使细菌发生进化;只有产生了生殖隔离,才会形成新物种。
3.(2019·山西大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解析: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实现的。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即个体的表现型。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的比例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的两个Abert松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解析:“狮虎兽”高度不育,说明了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比例的改变不属于共同进化;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表明豌豆没有进化。
5.(2018·河北张家口高三月考)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
下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A.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D.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控制花色的基因没有改变,只是开白花的数量增多,因此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不变。
6.(2018·吉林长春高三检测)关于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D.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7.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相同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C.甲、乙种群从T时刻开始出现生殖隔离D.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解析: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0.8×0.2×2=0.32;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T时刻无法确定甲、乙种群是否出现生殖隔离;环境直接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8.(2018·湖北联考)在17世纪,鸣禽A和鸣禽B的喙大小相仿,均捕食树枝头上的昆虫,在21世纪,鸣禽A依然捕食树枝头上的昆虫,而鸣禽B的喙发生显著变化,捕食树干上的昆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鸣禽B通过自然选择导致遗传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B.进化过程中,鸣禽A和鸣禽B的种间关系未发生改变C.21世纪两种鸣禽呈现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D.进化过程中控制喙的基因频率只在鸣禽B中发生改变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17世纪两种鸣禽竞争食物和空间,到21世纪基本不发生竞争;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进化过程中,两种鸣禽控制喙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改变。
9.(2018·山东德州高三期末)玉米的白化基因a纯合时出现白化苗,白化苗在幼苗期死亡。
在一个非常大的、处于成熟期的玉米种群中,AA占1/3,随机交配两代,发现两代中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A.亲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1/3B.理论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相等C.理论上,a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不变D.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Aa具有杂种优势解析:由题意可知在亲代成熟的种群中AA占1/3,Aa占2/3,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1/3。
因为是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都占1/2,它们的基因型频率相等。
理论上a基因频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升高。
Aa具有杂种优势,则Aa个体数量会多于AA的个体可导致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小于理论值。
10.(2018·山东潍坊高三二模)下列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解析:染色体变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隔离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11.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原为分趾型,以后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如图表示这两种性状与基因型比例变化的过程。
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D )A.小岛环境诱导蜥蜴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上图两种性状比例变化表明两个物种的兴盛与衰退C.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就是全部W和w基因之和D.①至④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体现了进化的方向解析:小岛环境对蜥蜴基因突变后的性状进行选择,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图示两种性状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性状;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指的是其含有的所有的基因之和,并非全部W和w基因之和;①至④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2.(2018·广东佛山高三模拟)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 B的基因频率为80%,X 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解析:基因频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相等,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等于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但男女比例为1∶1,则X b X b在这一人群中的频率为4%×1/2=2%。
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X的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则X b Y在这一人群中的频率为20%×1/2=10%;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
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时,人们在对某地区一湖泊中蚊子进行了如下有关研究。
(1)在对蚊子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2)人们用DDT(双对氨苯基三氯乙烷,一种高效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来防治蚊子在某湖泊中大量繁殖(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
人们在1949年至1954年间反复使用DDT,在如图的b点至c点之间,蚊子幼虫的数量出现了增加。
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根据第一年的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及Dd占20%计算出D基因频率为20%;根据第二年的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及Dd占32%计算出D基因频率为20%,基因频率没有变化,表明该种群没有进化。
(2)DDT的使用,抗药性蚊子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逐代积累,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
答案:(1)否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2)DDT的使用将蚊子种群中抗DDT的基因选择下来,逐代积累,使得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高14.(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 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
距今5 000年前,该区域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将该地区分割为甲、乙两区域。
距今约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仍为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乙区域全部为短尾山鸡。
研究发现,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交配,但受精卵不能发育。
回答下列问题:(1)甲区域的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多样性。
(2)乙区域出现的短尾山鸡(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