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终结“三农”问题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当前的主要表现为:农民太穷,农村太苦,农业太危险。
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并且诸多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纯地一个个地加以解决,而是应该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在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缓解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使矛盾化解开来,从而得到有效解决。
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数量太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
由于农民收入低,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
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太弱与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农业土地不仅承担着生产的功能,还不得不承担着稳定的功能,因此,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
由此,更进一步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继而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
表现在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民拥有的土地其生产功能在下降,而生存保障功能在上升。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要依赖土地吃饭。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农民依靠产出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向城市,导致“空心化”的乡村和“城市病”两种状况的产生。
为了消弭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逐一阐述,旨在探究如何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面对三农问题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高,农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依然滞后,无论是物质基础、科技含量还是市场机制,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与农民人口基数成反比例关系。
乡村家庭的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因而,平衡城乡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4.农民职业化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的职业多样化缺失,农民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参与职业化的环境和政策非常必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
下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发展国家鼓励的新产业,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培养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和技术向乡村流动,推动当地资源开发上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优质生活环境。
三农问题
1 历史原因
· ① 是工农产品剪刀差。建国初期,为了发展工业,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剪刀差,以牺牲农业发展 为代价,发展工业。 · ② 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随着经济的 发展,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 ③ 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 发展而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而轻视非生产性投入,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长期 停滞不前。
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也是时 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 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 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农民贫
从上世纪后5年到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一直维持在7%~8%的较高增长速度,在城市居民 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
·农民弱
现在农民逐渐丧失了生产资料,耕地,宅基地,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并且现在中国老龄化非常 严重,农村劳动力下降。3三农来自题的成因三农问题的成因
2
三农问题的表现
三农问题的表现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农村问题:农村条件差,面貌落后,农村人口锐减,经济不发达。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班级:09级思政二班姓名:王莉学号:12009244315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
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
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出路措施政策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第一篇: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一、具体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其现实的原因,对此必须持全面的视角予以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内部,而忽视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能仅仅看到导致三农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更要有宏观的历史性视野,从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
1、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靠着耕作,养活了我们一代代的人。
或许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上长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缘故,封建统治者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掩耳不闻、闭目不视,致使中国与西方后发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号称“金锁铜关”的清朝国门被轻易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十分大的冲击,生产日益萎缩,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有明显增长。
1936年前后,农业收成达近代史上最好水平。
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才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今天,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农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
函授论文《新农村建设的新问题》
目录内容提要 (1)新农村建设新情况 (2)新农村建设的新问题 (3)建议 (17)参考目录 (20)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新农村建设新情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尤为必要。
新农村建设的新问题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安徽目前已经开始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条件。
与此同时,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提供了支持。
支农投入的增加,不仅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基层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支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在加强粮食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给安徽带来机遇。
从省内看,“东向战略”、“全民创业行动”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渠道。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越来越宽松。
以安徽省为例。
安徽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十五”以来的减免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种田负担,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1、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2、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 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3、a、农业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b、农村问题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
c、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4、“三农”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
(2)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
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自由流动。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5)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5、解决“三农”问题途径及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即使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就涉及1000多万人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
1 — 6 一
甘肃农业
20 年第 6 ( 06 期 总第 2 9 3 期)
通力协 形成合力。由此, 作, 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分阶 有步骤、 段、 扎实有效的 会主义新农村。 来。经过长期 不懈努力. 一个崭新的 社会主 义新农村必将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以上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 设的各 目 相互 项 标是 联系的有机整 应全面兼 , 体, 顾 不可偏 开展起 废。 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 各项措施应统筹安排, 综合配套。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
切实解决 “ 三农 ” 问题
( 贵阳中医学院社) 50 2
黄 江华
摘 “ 要: 三农” 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现了小康。但是斌乡差距大, 农村贫困人 口还有 3O 万左右, OO 同时农民收 主 义的基 础问题。 农民间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农村问题 入增长缓慢问题比较突出。统计资料显示,97至 20 年, 19 00 农民人均纯收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切实解决“ 三农” 问题. 建设社会主 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46 38 2 20 年略高于 4 2o .%,. %,%, 1 0 %,O4年为 6 . 义新农村。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具 史意义。 8 不少农民增产不增收; %, 就城乡居民收入比例而言, 两者增长也不适应, 关键词:三农” I 小康社会; “ l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叉; - /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a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 : 扩大到 32 .71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 1农村居民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 城乡 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在我国具有极端重要性,三农” “ 问题 居民收入差别有不断扩大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已 的解决, 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建设社会 成为制约国内市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主义新农村, 必须切实解决“ 三农”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 也 农业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问题 是我们党提出的 经济社 会发展的 宏伟 目 如果“ 没有摆脱贫困, 标。 农民 就是 我国是一个拥有 1 亿人 口的社会主义大国, 3 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 我国 没有摆脱贫困”∞ p 7如果没有农民的 ;( 3) 2 小康, 就没有全国的 小康。 我 这就决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九五” 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 们必须“ 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 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 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 丰年有余 之重” 。必须竭尽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城乡差距。
我们依靠什么建设新农村——八大思路破解三农难题
就业制度 , 取消对农 民进城就 业的各种 限制 , 开展农村 改善农业技 术装 备条件 , 全面提 高农业生产的优质化 、
责任 , 步建立城乡统一 的义务教 育管理体 制; 逐 加大 国 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 体系的投入 力度 ,在农村建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 展的需要,努 力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 能力 , 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 建设大型商品粮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 的新体制 。这 是建 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基本前提 和基本保障 。要从指导思想 、 发 基地 , 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供给 。尽 展战略、 规划布局 、 政策制 定、 目建 设等各个方面 , 项 落 快建立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多样化 、优质 化 的需求 , 断优化产 品结 构 , 不 提高产 品质量 , 确保农 实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 调整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 财政 形成总量平 衡 、 品种 多样 、 安全可靠和 支出、 固定资产投 资和信贷投放都 要切 实向 “ 农” 三 倾 产 品质量 安全 ,
一
决农民增收 问题 的治本之策 。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因
地制宜地实行整 村扶贫开发方式 ;对缺 乏基本生存条 件地区的贫困人 口, 要尽可 能实行 易地扶贫: 对完全丧
失劳动能力 的贫 困人 口, 要建立救助制度
— —
增 收难度 增大 、 农村和 农业 基础 设施 薄弱 、 新技术和新
品种推广 不力 、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薄
弱等问题 , 特别是城乡差别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笔者从城乡统筹 、 农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是相对于农村现在的状况而言的。
我们知道.现在农村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三农问题,明白一点说,也就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彻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使现在分散的、小型的、低效的、落后的农业生产变成集中的、大型的、高效的、先进的农业生产:使现在的环境差:设施差、条件差、生活差的农村变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条件良好、生活美满的农村:使现在的收入很低、技能单一、思想封闭、文化不高的农民变成收入丰厚、高技多能、行为开放、文娱丰富的农民,这三个方面都改变了.都焕然一新了.农村自然就变新了.这三个方面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关连、互相影响的。
并且.又是浑然一体的.处理它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关系.就像处理一件上衣一样.我们常说.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就是说要抓住最关键的环节.才能用最小的投入.用最小的力量.达到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的效果。
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如此。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
农业为什么会分散、小型、低效、落后呢?如果抛开我国的实际.就会认为是因为生产力低造成的。
但是.大部分农民耕作的土地的面积并没有达到现有生产力所要求的水平.也可以说.很难找到这样的农民。
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基本上使用拖拉机、收割机。
根据这样的生产力.一个农民可耕作500亩土地.如果再先进的话,那就更多了。
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农业人口太多了.为了生活.不得不按人平均分配。
因此,大多数农民f按每户4口人计1只有5亩土地.只是实际能力的l%左右。
这个矛盾使生产力减低了效率。
农民不得不成百倍地多投入劳动量。
这样.又怎么能实现集中、大型、高效、先进f应该说.先进是能够的.只是慢点1呢?但是不这样又是不行的,因为一是农民太多:二是农民技能单一.只会种地.不这样他们怎样生活呢?农村如何.农业生产的收入如何.对农民会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与农民的关系最为密切。
农村的环境、设施、条件、生活的好坏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论“三农”问题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毛概思想课题
• 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形 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 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但是学者们却对“三农问题” 的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的“三农问题”的其 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 1、城镇化 •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 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 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 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 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 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 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 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 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国民待遇相 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 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 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 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三农”问题 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它的严重性日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三 农问题是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由 于社会发展不充分和不协调所导致的产生在农 村的事关全局的阶段性社会、经济、政治和生 态问题。三农问题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具体 的历史条件,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城 市化和完善土地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基 本的战略着眼点。
• •
• • • • • • • • • • • • • • • • •
百科名片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 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目录 三农 内容 背景 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 解决措施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 内容 背景 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 解决措施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反哺农业的重要性
•历史角度: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人口构成:农民一直就占中国人 •产业结构:农业也是工业、服务
业等的基础和支柱。 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 着中国的社会稳定。
•因此,反哺农业,绝不仅仅是为
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 而是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 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仅是 由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而且也与我 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关。 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头 等大事。扶持和保护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 迫切需要。 我国人口6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对于 政权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工业才有广阔的市 场,城乡关系才能协调,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 的保障。
2004年中央提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 这应当是当时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背景;
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这又是目前我国新农村 建设的主要背景。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之 间的良性互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自然人文的全面恢复。推 进农村综合改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08年中央提出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 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3年初中 央农村工作 会议上,胡 锦涛首次提 出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 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
“三农”问题的时期性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合作经济
Sc en and i ce Te chn 0g I vaton 01 nno i Her 论 坛
“ 三农 " 问题 , 农村 建设 与合 作 经济 新
赵 刚
( 农六师党委 党校 新疆五家渠
810 3 0) 3
摘 要: 农村建 设和 “ 三农” 问题 , 实现 全 面小康 社会和建 立和 谐社会必 须解 决好的 重要 问题 。 本文从 理论上 阐述 了掌前在农村 中 是 发展 农村合 作 经济的 必要性 和可行 性 , 并进 一 步 阐述 了发展 农 村合作 经济 对新 农村建 设和 解 决 “ 三农 ” 问题 的 积极作 用。 关键词 : 合作 经济 新农村建设 “ 农” 问题 三 中图分类号 : 2 6 2 F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0 8 (0 80 () 0 2 — 2 1 7 — 9 x 2 0 ) 3c一 1 0 0 在社会变革 的大潮中 , 国农村 的合作经 可 抗力影响下 , 我 农业产 出必会趋 向一个阶段性 济正在经历着一个从小 到大 、从点到面 、 从弱 的极大值 , 这个极值在 一个合理 区间内将不 会 到强的成长过程 。 本文拟就解 决 “ 三农” 问题 , 因投入的 多少而 产生剧烈 的波动 , 而产 出的基 搞 好新 农村建 设与发 展农 村合 作经济 之 间的 本确定 又可以理解 为农民收 入的 基本确 定。 关系 , 从理 论与 实践的 结合上 进行 一些探 讨 , 如 何在 农业产 出 已趋 向相对 极值 的前 提 以有利于农村 合作经济的 发展 。 下, 再找一个拉 动农民增收的 “ 动力源” 。 呢 晚 期 重商主义理 论认为 , 在农业生 产环节诸要 素 就需 要 采取 保护 性 措 1农民分散经营的经济状态和封闭狭隘的 已应用 到 极致 的时 候 , 思想 意识是造成 “ 三农” 问题的重 要原 因 , 施 , 出农业 生 产环 节进 行 对外 投 资 。事 实 跳 需要发展合作经济来应对 上 , 国农业 生产环节的 部分利润及精 深加工 我 1 1 农 业小 资本 的联合 与合 作是解 决农 民 环 节的 高额 利润都 被流 通领 域的大 资 本所 赚 . 分 散 经 营 缺 陷的 有 效 措 施 取, 分散生 产的小农户没 有能力抗衡 大资本并 就必须 采 当 前 ,我 国 除 个 别 地 区 由于 自然 禀 赋 与之 争夺加工利 润。解决 这个矛盾 , 较 好 , 民收 入较 高 以外 , 农村 总 人 口近 取 保护性 措施 , 联合之 路 , 汇集起 来的 农 农 占 走 将 8 % 的 农 民群 体总 体而 言 还是 最大 的 弱势 民小资 本渗透到 上下游产业 , 0 增加 农业生产 附 群 体 。在 革 命老 区 、贫 困 山区 、边 远地 区 、 加值 , 增加 农为收 入。 少 数 民 族 聚 居 区还 有 很 多 在 温 饱 水 平 上 的 有 竞争一定 会存在弱势 , 弱势群体基于 保 必然 要求联 合 与合作 。 农 民 ,市 场 竞 争 力 量 的 不 对 等 是 他 们 贫 困 护 自我和 发展 的需要 , 与 落 后 的 重 要成 因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一 体 化 合 作经济 自从十 八世纪诞生 以来 , 以其合 作制 加 深 加 快 ,我 国 目前 除 农 业 资 本 还 是 以 个 的 思想和 原则 发展 起科学 的经 营方 式和 民主 体 形式 出现 外 , 他 金融 资 本 、 工 业资 本 、 的管理 内容 , 其 呈现出旺 盛的生命力 。即便是西 商 业 资 本 等 无一 不是 以 集 合 、集 团 化 的 形 方发 达国家 , 仍然存在 国有 、私营 经济外的 第 式 出现 , “ ”为 主的 个体 农 业生 产体 制 三种 经济形式——合作 经济 , 以 分 存在着 大量的 合 造 成 了千 家 万 户 的小 生 产 难 以 与 千 变 万化 作经济 组织 , 为人们提供 着从 “ 摇篮 ”到 “ 坟 的 大 市 场 对 接 ,分 散 的 农 户 无 力 使 用 新 技 墓 ” 全 过 程 全 方 位 的 服 务 , 欧 洲 一 些 国 家 , 在 术 、新 生 产方 式 达 到 集 约 化 、 规 模 化 的 生 它 甚至 已发展 成为 垄断 若干 产业的 庞大 经济 产 效率 , 只能 是初 级 产品 的 小生 产者 , 取 集团 。 对我 国 “ 获 面 三农”问题的 紧迫性 和组织 着 最 低 收 益 ,逐 渐形 成 了 农 民 贫 困 农 村 联 合农民的必然性 , 作经济提 供了一条现 实 合 落 后 、农 业 艰 难 的境 地 。 可行 的解决途 径 。 在 不 改 变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生 产 关 1. 3当前 农 民 的联 合 与合 作 首先 是 农 民精 系 基础 上 , 决 “ 农” 问题现 实可行 的一 神 层 面 上 的 一 次 飞 跃 解 三 个 办法 就 是 通过 合 作途 径 , 众 多 小 ,散 、 把 中 国 经 历 了 几千 年 的 封 建 社 会 ,在 生 弱 的 经 济 主 体 按 一 定 的 经 济 手 段 组 织 起 产 力落 后 前 提 下 ,封 建 人 身 依 附 关 系和 重 来 , 资本 集 合起 来 , 集 合化 的 经济 存在 农 抑 商 的 统 治 思 想导 致 了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小 以 状 态 增加 市场 竞 争 话 语 权 。 在 各 种 各样 的 经 济 模式 ,它 倡导 和 追 求 “ 耕 女织 ” 拒 男 , 合 作组 织 内 , 员间 坚持 信任 与 团结 , 成 视组 绝 开 放 的 社 会氛 围和 专业 化 的 社 会 分 工 ; 织 的 生 存 为 已任 , 照统 一 的 标 准 和 要 求 这 种 经 济形 态再 通 过 封 建 等 级 观 、 宿命 论 遵 进 行 分 散 的 生 产 并 统 一 加 工销 售 。 这 样 , 等 意识 领域 的 强 化 ,久 而 久之 , 农 民群 体 在 既 在 “ ”的 基础 上 提高 了 “ ” 的水 平 , 的 思 想 深 处就 沉 淀 了厚 重 的 “ 农 意 识 ” 分 统 小 。 又 解 决 了个 体 农 民 无 力 应 用 新 技 术 ,降 低 “ 农意 识 ” 也 称 小农 经 济 意识 ,是 一 种 与 小 成 本 的瓶 颈 问题 ;既 能 延 长拉 伸 农业 产 业 小 农 经 济 相 伴 随 的 落 后 观 念 ,表 现 为满 足 链, 使个 体 农 户获取 流 通 环节 的利 润 , 解 于 自给 自足 ,缺 少 开 阔 的 视 野 、远 大 的 目 还 决 了分 散 生 产 和 市 场 经济 规 模 化 、集 约 化 光 、 小 富 即安 、 知足 常 乐 、不 思 进 取 。特 之 间 的 矛 盾 , 高 了农 业 抗 风 险 能 力和 农 征 是 、 狭隘 、排 斥 合作 、追 求 短 期 和 眼 前 提 民增收可能 。 利 益 , 追 求 个 人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同 时 不 惜 在 1 2 农 业产 出相对 极值 化迫切 需 要合作 经 去 损害 他人 和 社 会公 共 利益 。“ . 一人 龙 、三 济 为 农 民拓 展 现 实 可 行 的 其 它 收 入 途 径 人 虫”是其生动 写照。 当 前 我 国 人 均 耕 地 已下 降 到 两 亩 以 时至 今 日,“ 农 意 识 ” 的阶 级 根 源 已 小 下 , 地也 已基本 实 现精 细化 耕 作 , 民 在 不 存在 , 受长期 封建思 想的 影响 , 上 个体 土 农 但 加 单 位 土 地 上 投入 的非 物 化 成 本 之 高 当 属 世 分 散生 产 体制 和 人 多地 少、 农 业产 出低 , 农 界 前 列 。 农 业 生 产 对 自 然 环 境 的 依 存 度 民收 入跟 不上 生产生活 资料价 格 上涨 的速度 , 高 , 没有变革式的农业 技术和天 灾人祸等 不 社会 不公平等各种现 象的影 响 , 在 这种传统意 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 ” “ 问题 ; 系统工程 [ 中图分类号] 42 6 [ D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9 2320 )5 0 6 2 10 一l (O6 o —05 —0 0
一
这是 在 总 结 历 史经 验 教 训 特别 是 “ 化 大 革 命 ” 训 的 基 础 文 教 上, 根据 我 国社 会 发 展 的实 际 情 况 , 应 时 代 进 步 的 要 求 而 适 提 出 的 。2 世 纪 8 年 代 初 , 国 又提 出 “ 康 社 会 ” 念 , O 0 我 小 概 其
促农 , 以城 带 乡 ” 经 成 为 农 村 新 的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建 设 社 已 会 主 义 新农 村 , 实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宏 伟 目标 的 必 然 是
选择。
题 。这 标 志 着 党 中央 在 探 索解 决 “ 三农 ” 题 的思 路 上 进入 问
张 翠莉
( 中共 山西省委 党校 , 山西 太原 0 00 ) 3 06
[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 是实现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宏伟 目标 的必然选择 ,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赋
予“ 农” 三 问题 更 多新 的 时代 内涵 。 而“ 三农 ” 问题 的 复 杂 性 , 定 了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统 工 决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 中央关 于制定 国民经
当 时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就 是 要 维 护 农 村 和 全 社会 的 安 定 。 而“ 文化 大 革命 ” 的爆 发 中 断 了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进 程 。 随着 改 革 开 放 后 农 村生 产 力 获 得 空 前 解 放 , 村 各 项 事 业都 农 获 得 了 飞速 发 展 , 民 的温 饱 问 题 得 到 初 步解 决 。 在 这 个 时 农
解决“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
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 农业丰则 基础强 , 民富则国家盛 , 农 农村稳则社会安 。 ”
一
、
当前我 国“ 三农" 问题 的突出表现
1城 乡差距 拉大 。长期 以来 , 国 的城 乡经 济 . 我
为2 1 4:。农 村 人 口医 疗 保 险 覆 盖 率 只 有 9 5 % , .8 城市则为 4 .9 3。在教育方面 : 20 %[ 1 农村教育农 民
调查 : 没有解决温饱 的7 0万左右 的贫 困人 口 0 住在 生存条件恶劣 的地 区, 4 % 的农户人均耕地不 有 6 足 1亩 , 国还 有 5 % 的行 政 村 没 有 通 自来水 , 全 1 有 近 70 0 0万户农 民的住房需要改善 , . 亿农 户需 15
何 江 霞
[ 摘 要]文章以当前我 国农业、 农村 、 民存在 的突 出问题 为切入 点 , 农 剖析影响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原 因, 城 乡 并从
统筹发展 、 建设现代农业 、 深化农村 改革、 大基础设施投入 等方面提 出了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的对策。 加 [ 关键 词]农 业 ; 农村 ; 民; 农 社会主 义新农村 [ 作者简介 ]何 江霞 , 西交通职 业技 术学院讲师 , 广 广西 南宁 50 2 303 [ 中图分类号 ]F2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2 2 (0 6 0 62— 7 8 2 0 }7一O4 0 O 4— 4
期 贫 困人 口减 少 总 量 的 7 % , 困人 口占农 村 人 0 贫 口的 比例 由 3 .%下 降到 18 。现 存 的 26 07 .% 35多 万赤 贫人 口中 , 五保 户 占 15, 疾 人 占 13强 , / 残 / 生 活 在不 宜 生 存 的环 境 中 者 为 1 。国 务 院 扶 贫 办 4 /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本文根据近期理论界的文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挑战和战略等三农问题的几个焦点进行梳理,试图为下阶段的改革和有的放矢的争论理出思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县域经济引言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
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基本建立,所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我们这里将近期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讨论作一综述,以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一梳理。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
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水平,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发展的如何,及其结构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稳定性。
农村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版权归属原作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
在“以农补工”和“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状态下,农村越来越被置于边缘化境地;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困局中,农民于市场经济语境中表现得越来越失语。
如此,以土地为生存技术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只有选择外出逐利谋生,同时也把更多的梦想和希望留给了他们的下一代。
在广大农村,父母双双出去打工,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经愈来愈多。
实际上,很多外出打工者基本上是为他们的子女积攒学费而“投资未来”不断流动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 三, 加快 农 业 市 场 化 进 程 。农 业 市 场 化是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基础 和源 泉 。我 国农 业 市 场 化 改 革 进展 缓 慢 . 民与 市场 农 联 系 的深 度 、 度不 够 , 能 在 市 场 交 换 中实 现 自身价 值 , 广 不 从 而 延缓 了农 业 现 代 化 的进 程 。依 靠 市 场机 制 的 主 导作 用 , 加
上 政府 的干 预 , 能 推 进农 业 现 代 化 。 才 第 四, 要加 大 政 府对 农 业 的投 资 , 强 农 田水利 建 设 , 加 促 进 现设 中的 主导 作 用 . 将
水 利 作 为 公 共 财政 投 入 的 重 点 领 域 。
这 是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根 本 。 通 过 大 力 推 进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各项 事业 的 发 展 , 提 升 农 村 的 自发 力 , 而 提 高 整个 来 从
农 村 的发 展 。而农 民是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建 设 的真 正 主 体 .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目标 能否 实 现 关 键 在 农 民 。培 养 一 大 批 高 素 质 、 懂 技 术 的农 民 将有 助于 新 农 村 的 建设 。另 外 . 农业 作 为农 村
与 改革 开 放 初 期 水平 相 当 。 近几 年 城 乡 差距 大 致 为 :0 1 2 0 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 距增 为 3 12 0 :.0 2为 31 : ,0 3年 为 3 3 .112 0 . : 2 12 o 年 为 3 11 20 年 为 32 : 。0 7 年 已 超 过 .0 4 . :.0 6 2 . 1 20 8
农” 问题 的 有 效措 施 。 关键 词 :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 三农 ” “ 问题 : 举措 中 图分 类号 : 9 2 C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7 4 (0 1 一 6 0 1 — 3 10 — 5 0 2 1 )0— 0 8 0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木,百年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和今 后 一个 时 期 “ 三农 ”工 作 的 主要 方 面 。 从 这 些重 要 文件 和 领 导讲 话 精 神 中可 以得 出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就 是 要 实 现 “ 农 ” 问 三
题 的全 面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准 确 内涵
工 业 中工 作 的人 的 居 住 和 生 活 空 问 .也 是 城
“ 三农 ” 问题 农 业 问题 ,是 发展 农 业 所 要解 决 的 问题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相 比 .与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 会 和 建设 现 代 化 的要 求 相 比 ,仍 然有 相 当 的差 距 。 所 谓 的 “ 民真 苦 ” “ 村 真 穷 ” 农 , 农 ,也 是 相
2 《 期 2 o 淬第 9 o
_
维普资讯
对 城 市 而 言 ,并 不 是 比 改 革 开 放 前 还 不 如 。
我 国的农 业 生 产 尽 管 已经 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
“ 部” 局 ,是 指 在 总 体 改 善 的 情 况 下 ,还 有 一
育 、卫 生 、文 化 和社 会 保 障 等 社 会 事 业 )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问题 。农 村 问题 不 仅 仅 是 农 民 的 问题 ,也 是 全 社 会 的 问题 。 在 城 乡一 体 化
程 度 较 高 的 国家 和地 区 ,农 村 不 仅 仅 是 农 民 生 产 和 生 活 的 空 间 .而 且 是 大 量 的 在 城 镇 和
“ 三农 ”问题 讨论 中 的热 点和 焦点 。
我 国 目前 的 “ 农 ” 问题 , 是 相 对 的 、 三 局 部 的和 发展 中 的。 “ 相对 ” ,不 是 与 过 去相 比 ,而 是 指 与 城 市 发展 水 平 相 比 ,与 国 民经
是 正 确 指 导 和 推 动 新 农 村 建设 .全 面 解 决 好
突 出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即农 产 品 的供 给 数 量 和 农 产 品质 量 问题 。 农 产 品生 产 数 量 不 足 ,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十 几 亿 人 的 吃 饭 问题 和 工 业 发
“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是 我 国现代 化进 程 中的
重 大 历史 任务 ” 0 6年 中共 中 央一号 文 件 指 。2 0 出 ,十 六 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建 设 新 农 村 “ 为做
个 时期 , 随着 人 口总量 的 不 断增 加 ,人 均 收 入 水 平 的不 断 增 加 ,对 农 产 品 和食 物 供 给 的
题 的人 和 新 闻媒 体 ,常 常 用 一 些 比较 极 端 的
个 案 ,来 强 调 当前 “ 农 ” 问题 的严 重 ,这 三
常 常 给人 以误 导 , 以为 总 体 上 和 普 遍 上 都 是
这样 。 “ 展 中 的” 发 ,是 指 有 些 问题 ,是 改革
产 仍 然 是 供 不 应 求 ,产 需 之 间有 几 百 亿斤 的 缺 L 。 ( )需 求 发展 压 力不 断增 大 。未 来 一 I 2
维普资讯
_
_ ●
—
_ _
_
_ _
_
_
● 一
{晚盎盘《随同爨 孽 !
“ 农"问题 三
2 0 年 中央 农 村 工 作 会 议 提 出 , “ 把 03 要 解 决 好 农 业 、农 村 和农 民 问题 作 为 全 党 工作
的 重 中 之 重 。 0 5年 十 六 届 五 中 全 会 提 出 ”2 0
些地 方 发 展 很 不 平 衡 。一 些 关 心 “ 三农 ” 问
重 大 成 就 .但 是 同快 速 发 展 的 国 民经 济 需 求 相 比较 ,仍 然 存 在 挑 战 ,我 国 的 “ 食 安 全 粮 存 在 隐 患 ” 这 表 现 在 : ( ) 当前 农 产 品供 。 1
给 缺 L 不 小 。近 两 年 来 ,我 国粮 食 连 续 大 丰 I 收 ,粮 食 增 产 16 0 6亿 斤 ,但 目前 国 内粮 食生
好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的 ‘ 农 ’工 作 指 明 三
了方 向 。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2 0 0 6年 中央 党 校 省 部 级 主要 负 责 同 志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专
题 研 讨 班 的讲 话 中指 出 ,建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 产 发 展 、生 活 宽 裕 、乡 风 文 明 、 村 容 生 整 洁 、管理 民 主 ”2 O个 字 的要求 ,涵 盖 了当
展 所 需要 的原 料供 应 问题 ;农 产 品 质 量不 高 .
直 接 影 响 到 人 们 的 需 求 满 足 程 度 .也 影 响 到
城 乡 居 民 的身 体 健 康 ,例 如 禽 流 感 的重 大 威 胁 。农 村 问题 ,是 农 村 区域 中 所 涉 及 到 和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主 要 也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即 农 村 的社 会 公 共 服 务 ( 电路 等 基 础 设 施 、教 水
市 居 民 的重 要 消 闲场 所 。农 民 问 题 ,是 与农
民切 身 利 益 直 接 相 关 的 问题 ,也 包 含 两 个 方
面 ,即 农 民 的 经 济 收 入 和 政 治 权 利 。 其 中 ,
“ 三农 ” 问 题 ,即 农 业 、农 村 和 农 民 问
农 民 的经 济 收 入 决 定 了农 民 的 吃 穿 用 住 行 等
方 面 的 生 活 消 费 水 平 。 农 民 问 题 是 近 年 来
题 ,是 彼 此 密 切 相 关 而 又 很 不 相 同 的 问题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 三农 ” 问 题 的 内涵 ,有 三 个 方 面 的重 要 意 义 :一 是 认 清 建 设 新 农 村 和 解 决 “ 农 ” 问题 的 重 大 意 义 ;二 是 正 确 三 判 定 “ 农 ” 形 势 和 坚 定农 村 改 革 方 向 :三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