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血液保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围术期血液管理护理课件

围术期血液管理护理课件

微创和机器人手术的血液管理
微创手术
通过采用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设备,减少手术创伤和失血量,从而降低输血需求和相关风险。同 时,需要关注微创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气栓、静脉血栓等。
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具有操作精准、创伤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的血液管理问题。例如,机器人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械臂故障、远程操控延迟等,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近年来,随着血液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围术期血液 管理已经从单纯的输血治疗转变为综合性的血液保护和管理,包括自体
输血、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围术期血液管理将更加智 能化、精准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02
围术期血液管理的基本原则
维持适当的血容量
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评估血容 01 量状态。
根据手术类型和失血量,合理补充血液或血浆制 02 品。
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03
维持适当的血液成分
01 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合理调整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成分。
02 监测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时调整输血方案。
配合手术
与手术团队密切配合,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时处 理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术后护理和康复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取 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提高患者舒适度。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预防 性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如感染、血栓等 。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 练,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 复,提高生活质量。
04
围术期血液管理的特殊情况

围术期血液保护ppt课件

围术期血液保护ppt课件

重组活化Ⅶ因子
• rFⅦa可与组织损伤部位或破损血管壁的组织因 子结合,产生凝血酶并活化血小板,启动凝血系 统。 • rFⅦa主要用于CPB、肝移植和其他大手术困难止 血,急性颅内出血等。
成分输血
• 优点
1.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 2.容量小,浓度高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3.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 4.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5.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6。综合利用节约血资源
负压吸引 手 术 野 过滤
抗凝剂 储存
浓缩红细胞 离心分离 清洗
回输
凝块,异物
破碎红细胞。抗凝剂 血小板游离血红蛋白等
ICS的适应症
• • • • 预期出血量>1000ml或>20%估计血容量 。 患者低Hb或有出血高风险 。 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体或为稀有血型 。 患者拒绝接受同种异体输血。
血液稀释技术
禁忌症
• 缺乏必要监护 • 氧传输明显降低:严重贫血,低心排综合征,严 重肺疾病 • 严重或急性心、脑、肾疾病 • 心内分流
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
经股动脉置入球囊导管的腹主动脉内球囊阻 断技术,对骨盆、盆腔、骶尾部、脊柱下段 和下肢上段等部位手术出血进行了有效的控 制。
优点:
1.减少术中出血 2.缩短手术时间 3.提供清晰无血术野 4.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5.不增加手术切口,灵活掌握阻断时间 6.监测双足趾SPO2的方法简单、安全
A.自体输血措施
• 术前自体血储备(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
•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CS) •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PPT课件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PPT课件

血液麻醉
选择性、预防性使用抗纤溶药、可逆性血小板抑 制药或凝血酶抑制药(只用于心血管手术).
可逆性抑制某些血液成分的最初反应.使之不能 激活或处于“冬眠状态”.可逆抑制全身炎症反 应
手术结束后再恢复和苏醒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术前14天与铁剂、维生素C、维生素 B12、叶酸 同时应用
使择期手术贫血患者或自体采血患者的RBC容积 扩增50%。
Li MH, Yan LN, Wang SR. Autologous transfusion with modified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for extracapsular resection of gi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7; 6: 43–8
造成的红细胞增多症。
禁忌证 ➢ 贫血,Hct<30%; ➢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5g/L; ➢ 老年人或小儿 ➢ 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如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呼吸功能不全、肾功 能不全等。
术前自体血储备
• 术前2~4周分次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自体血贮存,在手术当 天回输给患者本人,满足手术用血需要。
冷沉淀输注
• 有大量微血管出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80~100 mg/dl者
• 大量输血发生大量微血管出血的病人 •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病人 • 纤维蛋白原浓度在100~150 mg/dl之间,应视出
红细胞破坏,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 ➢ 回收血300-500mg/dl ➢ 人体正常值<4mg/dl ➢ >100mg/dl出现血红蛋白尿;>300mg/dl
时,可导致肾功能损害。

围术期血液保护-培训课件

围术期血液保护-培训课件

二、输血的危害!
1、传播疾病
• 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
9%,约有1亿人之多。
• 献血员虽经严格筛选,但输血后感染
乙肝者仍占0.3-1.7%,原因是:供血 者处于急性潜伏期 或乙肝病毒低含 量携带者不易检出 。
• 20世纪70年代发现丙型肝炎的发病
率高达7 %—12 %,占输血后肝炎 的90 %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血
液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卖血与
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我国去年的统计经采血感染
HIV者占总感染人数的9.7 %
•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 内地开始的非法采血,在河 南等省造成了艾滋病大面积 扩散,感染人群数以万计。 而这些收集起来的鲜血,直 接流入了医院、流入了生产 血制品的工业流水线。
围术期 血液保护
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手术部 青岛市疼痛临床研究治疗中心
艾登斌
主要介绍四个方面:
一、输血的历史回顾 二、输血的危害 三、减少输血的生理基础 四、减少输血的措施
一、输血的历史 回顾
• 1900年,奥地利病理学家Karl发现 了血型的存在,输血疗法的前景微 露曙光。
•随后美国的拉维生( Lewisohn)试
2. 抑制免疫功能
• 1993年阿佩斯(Opelz)等发现, 在肾移植前输血可降低排异反应,提 高移植肾的成活率
• 以后的大量工作发现,输血特别
是多次输血,可广泛降低各种抗原的 免疫应答,使受血者产生全面的免疫 抑制,对移植器官成活、肿瘤复发、 术后感染等均有很大影响。
肿瘤 复发
•文献显示,输血组的5年存活
•一项权威性的报告指出,大
约有66%的输血都是不正确的。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及科学合理用血PPT课件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及科学合理用血PPT课件

血液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三:成分输血
讨论成分输血的几种说法 1、病人什么都需要,所以要输全血 街头采血,送到病人前>24h,凝血因子↓,PT↓ PT治疗量为2000ml分离的血小板,输全血能达到吗? 输WBC要求1000ml血分离的白细胞×5天,输全血能达到吗? WBC风险:HLA-发热反应 T-GVHD 传播疾病
.
①手术前储存式自体采血以及促红细胞生成 血液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一:自身输血 素和铁剂的应用
血液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一:自身输血
②麻醉手术中: 合理的血液稀释 手术野自体血的回收
.
血液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一:自身输血 ③手术后体腔或切口引流血的处理回收
术后体腔或引流血液的回收、处理再回输对大手术后的病人也很重要,可明显减 少异体血的用量,主张一般仅收集术后6小时之内的引流血液。
大量急性出血的三项抢救措施是:1.恢复血容量,1.止血,2.输血 良好的外科止血仍是减少手术病人失血的关键。 无论采取何种血液保护措施,都不应轻视手术止血的重要性,更不可 忽视长时间手术的创面广泛渗血,否则往往低估实际的失血量。 提高手术技巧,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多开展“无创”或微创手术对减 少手术失血有重要意义。 根据手术的部位合理调整手术体位也是减少手术失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但多不被重视。 外科止血也包括局部止血药物的应用,目前常用的有纤维蛋白胶、凝 血酶、凝胶海绵、可吸收纤维素沙布及血小板胶等。
讨论成分输血的几种说法 3、虽然全血中某些成分达不到治疗量,输进去反正没坏 处有坏处! WBC→HLA免疫(发热,破坏PT) 病毒存在于WBC中 PT→HLA、HPA免疫 血浆→过敏 传播疾病风险(窗口期)
血液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三:成分输血
讨论成分输血的几种说法 4、病人衰弱,输点血补充营养 每天最低需要蛋白质30~45g 血浆蛋白质7g/100ml 每天输1000ml全血(500ml血浆) 补充蛋白质合算吗?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ppt课件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ppt课件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注红细胞来替代容量治疗; B.少白红细胞适用于产生白细胞抗体患者; C.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对血
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D.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输注少白红
细胞; E.高原地区酌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放宽输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实时凝血功能监测,如血栓弹力 图(TEG)、Sonoclot等;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监测原则
A. 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在血细胞比
容、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 输血; B. 围术期应维持患者前负荷,但要避免全身血 容量过高。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 应性和无创心排血量的监测,不应将中心静脉压 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判断血容量的唯一标准; C. 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及酸碱平衡情况,以了 解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以下情况应考虑输注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
150mg/dl; 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
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时,将输注冷沉淀作为辅 助治疗措施; 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 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F.纤维蛋白原水平<100mg/dl的患者,当进 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作或手术前,考虑预防性 使用冷沉淀。
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 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 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 险因素;

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优秀课件

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优秀课件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
在术前短时间内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 体液,使血管内容量高于正常,因而 使手术时实际出血相对减少的方法。。
注意
▲ 估计术中失血量在40 %以下 ▲ 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 ▲ 有CVP、BP、HR、ECG等监测
具体方法:
于手术开始前25min内快速输入胶体液1520ml/kg,使血容量增加20 %左右,必要 时可给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术中用胶 体及晶体液保持超容,若Hct 降到25 %以 下时则输浓缩红细胞,术毕适当利尿。
只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0~30%,术 前无凝血障碍及肝功不良者,血液稀 释不会对凝血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经研究,目前用于血液稀释的新一代 明胶液体,大量输入也不会对凝血系 统产生明显影响。
4、对各重要器官的 影响
只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0~30%,由 于血液稀释后血流改变,对心脑、肾、 肺等循环均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采血量=病人血容量×(稀释前Hct一稀释 后Hct)/稀释前后Hct平均值。
稀释后Hct一般以20~30%为宜。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优劣之争
晶体液的支持者强调其费用低廉、只 要量足效果就好、肾功能保护、过量 后再分布快等优点。
胶体液的支持者则强调若要保持有效 容量需大量晶体液,易导致软组织及 肺水肿,而胶体液则有扩容性能高、 可在血管内滞留较久等优点。
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观点也许是 一般情况下
可用价格低廉的晶体液 而大手术时或快速血液稀释时 可使用扩容持续时间长、效果好的
胶体液
当失血量超过500—1000 ml以上时, 可部分间断输入浓缩红细胞,使Hct 维持在20~30 %左右。当出血较多的 手术步骤完成后,再适量补给混悬红 细胞,血浆部分则以胶体液代之,如 此可尽量减少全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 影响。

外科.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PPT演示课件

外科.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PPT演示课件

我们了解输血吗?
临床输血风险13
1
感染性输血风险
»经血传播常见病毒 肝炎病毒 艾滋病毒
»经血传播常见疾病梅毒 梅毒 疟疾 新克-雅病 弓形体病
»其他经血传播的疾病 成人T淋巴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
»血液制品污染导致感染
.
16
2
非感染性输血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与免疫耐受 增加恶性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 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贫血10
无HF、无CKD、无贫血
仅有贫血 仅有CKD 仅有HF
CKD、贫血 HF、贫血 HF、CKD
HF、CKD、贫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0 *
1.64 *
2.25 * 2.49 *
2.62 *
3.30 *
3.63 *
全因死亡率HR
N=1,136,201(5%医疗保险数据库,1996-1997),不包括确诊2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全因死亡率 注:心力衰竭(HF)、慢性肾脏病(CKD) *P<0.0001
风险 限制性输血策略较开放性输血策略降低了23%的
住院死亡率 采取限制性输血策略降低了19%的感染率 1项研究显示,与开放性输血策略相比,采取限
制性输血策略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
.
20
小结
‫ ן‬输血带来的实际风险远高于原公认的输血风险 ‫ ן‬开放性输血策略的患者死亡率和感染率更高
N=7,759 未校正OR:4.74 95% CI
3.3-6.7; P<0.0001 校正OR:2.36 95%
CI1.57-3.41 P<0.0001
90天死亡率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常用的晶体液为平衡盐液(乳酸林格氏液或醋酸林格 氏液),主要补充失血量和维护血管内容量。晶胶比 例一般为1:1或1:2.为防止血液过度稀释,应同时 检测HCT/HB,HCT不低于21~24﹪,HB不低于 70~80G/L。
a
11
四、输血的替代方法
• 二、自体输血/血液回收 • 自体输血就是用病人自己的血治病人的病,用病人
以及实验室误差等,输血a 安全仍不能保证。 7
• 由于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单人份 浓缩血小板属于中度感染危险的血致品,而多人份 浓缩血小板,冷沉淀和纤维蛋白原属于高度感染危 险的血制品,在采供血中应严格筛查血液中所有的 病毒,尤其是HVB,HCB和HIV,因此,政府要 加大县以上中心血站的投入,更新现有的检测设备, 加大对血液采集,加工的监督力度。
或高容量血液稀释(HVH),前者将病人血液放出
400~800ML,同时用胶体和晶体液补足,术后再
将血回输给病人;后者不放血而是在麻醉后输入晶
体液和胶体液20~25ML/KG扩容,两者均使病人
术中出血为“贫血”之血,减少全血丢失,而血液
稀释本身可以改善循环,增加组织的氧供和氧合。
a
10
• 容量治疗/血液稀释应采取晶体液和胶体液联合输注。
a
6
• 二、血液的检测
• 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已知有10种:⑴细菌,⑵梅毒螺 旋人⑺体类丙, 嗜 肝⑶ 淋 病疟 毒巴原 (病虫H毒C,(V⑷H)T人,L免V⑻疫)丁缺,肝陷⑹病病乙毒毒肝((病HH毒DIV(V))H,B,V⑼⑸)甲, 肝病毒(HAV),⑽巨细胞病毒(CMV)等。新发 现的病原体8种:⑴戊肝病毒(HEV),⑵己肝病 毒((HHHVG)V),,⑸⑶TT微病小毒B(19T病TV毒),,⑷⑹人变疱异疹型病克毒雅并, 又称疯牛病),⑺西尼罗河病毒(WNV),⑻ SARS病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止血药及止血材料
• 凝血酶主要用于手术和外伤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渗 出的局部止血。 • 吸收明教海绵用于软组织及实质性脏器的创面渗 血。可被组织吸收。 • 医用蛋白胶既可降低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入的暴 露,又可减少术后的失血,且对于可能发生大量 失血的骨科手术最为有效。但价格昂贵,以后的 研究应着眼于其成本效益分析。
外伤和重症成人红细胞输注的临床实 践指南(2009)
• 重症患者输血标准: • 1、明确重症患者Hb<7g/dL (或Hct<21%)。 • 2、若患者Hb<7g/d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 (PRBCs);若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Hb输 血标准可适当提高。
• 3、若患者Hb>7g/dL,需估患者是否合并低血容 量。 • A. 若患者存在低血容量,给予静脉补液使其达 到正常血容量。 • B. 若患者未合并低血容量,需明确患者是否有 氧输送障碍(低SvO2,持续/恶化的碱缺失,持 续/恶化的乳酸酸中毒)。
移除部分红细胞
补充血浆代用品
回输体内
临床常用的血液稀释方法
1.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 在手术前即刻从大静脉将患者的血液放出,同时 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 ANH在麻醉诱导前或诱导后均可进行,放出的血 液储存在含枸橼酸抗凝剂血袋中,当术中需要输 血或手术结束时回输给患者。 • ANH目标Hct:25—30%
负压吸引 手 术 野 过滤
抗凝剂 储存
浓缩红细胞 离心分离 清洗
回输
凝块,异物
破碎红细胞。抗凝剂 血小板游离血红蛋白等
ICS的适应症
• • • • 预期出血量>1000ml或>20%估计血容量 。 患者低Hb或有出血高风险 。 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体或为稀有血型 。 患者拒绝接受同种异体输血。
血液稀释技术
重组活化Ⅶ因子
• rFⅦa可与组织损伤部位或破损血管壁的组织因 子结合,产生凝血酶并活化血小板,启动凝血系 统。 • rFⅦa主要用于CPB、肝移植和其他大手术困难止 血,急性颅内出血等。
• 4、若存在氧输送障碍,考虑置入肺动脉导管, 测量心输出量,以纠正氧输送障碍。 • 5、若无氧输送障碍,则持续监测Hb。
血液保护的措施
• A 自体输血 autotransfusion • B 血液麻醉 Blood anesthesia
• C 控制性降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2.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
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即刻从颈内静脉输入晶
体液或胶体液20%—30%使血管内容量高于基础血
容量。达到提高病人对失血耐受减少或避免异体
输血的目的。
血液稀释过程的监测
• 常规监测Hct或Hb 血液回输的时机相当一部分是参考手术出血后 的Hct或Hb决定的。 • ABP和CVP监测 ABP直观反映组织灌注情况。 CVP反映机体前负荷的情况,指导稀释或扩容的 进程。
A.自体输血措施
• 术前自体血储备(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
•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CS) •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
术前自体血储存技术(PABD)
• 择期手术患者,可在术前2—4周采血将自体血液 采集储存,然后再术中或失血后回输于自身。
血液麻醉
• 肝素的抗凝与拮抗
• 止血物的应用
肝素的拮抗与抗凝
• 肝素在血中与ATⅢ结合,形成复合物,强化了 ATⅢ对因子Ⅱa和的Ⅹa的抑制作用。 • 肝素剂量与监测:APTT,ACT及TT监测。
• 心脏手术时常用起始剂量为200-400U/kg,CPB抗 凝做常用的诊断方法是ACT。
止血药物的应用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
• 根据对收集血液的处理方式分为:清洗式血液回 收和过滤式血液回收。 • 过滤式血液回虽然成本低廉,技术简单但从安全 性、适用范围角度考虑,清洗式血液回收应用更 为广泛
• 清洗式血液回收广泛应用于预期失血量较多的手 术 。如心脏,大血管手术,骨科,妇产科,肝 移植手术,神经外科等。
原则上讲,只要择期手术患者一般情况较好 (ASAⅠ-Ⅱ),Hb>110g/L,都适合。没有年龄限 制。有肿瘤和肝炎病史的病人也可进行。
优点:
1.适应范围广 2.储血量多,可达1000 mL 3.不会发生输血后免疫反应 4.可避免输血相关性疾病 5.易操作,价格低 6.可获得自体血小板
推荐行PABD 的患者
围术期血液保护
主要内容
血液保护的意义
输血指征/限制性输血 血液保护的措施
血液保护的意义
• 血液保护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保护和保存 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 地管好、用好这一天然资源。现代医学提 倡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这样 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资源,更重要 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
• 血源短缺
• 血液及血制品消毒灭 菌问题
• 输血可能传播疾病
因此,血液保护对患者手术的安全意义重大
严格执行“输血指征”
2000年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而适量补充血 浆代用品; 2.血红蛋白<70g/L应该考虑输血; 3.血红蛋白在>70g/L、<100g/L之间应该根据病 人情况如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 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
•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 重组活化Ⅶ因子 • 其他止血药物
抗纤溶药
• 抑肽酶:血浆纤维蛋白溶酶的直接抑制物。
• 赖氨酸类似物: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可与血浆 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而抑制其与纤维蛋白的结合, 从而干扰纤维蛋白溶解的进程。
抑肽酶
• • • • 丝氨酸酶抑制剂,可直接和间接的抑制纤溶酶 有效减少心脏手术的输血需求 易发生高敏和过敏反应 高风险心脏手术的多中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 抑肽酶相关死亡率趋势明显较赖氨酸类似物组强
• • • • 1、稀有血型,且其同型血很难得到。 2、已对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 3、对于输血有非常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 4、拒绝输血或血液制品,但不拒绝行PAD的患 者。
禁忌症
1.造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者 2.Hb<100g/L的患者 3.菌血症患者 4.心绞痛,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狭窄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