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爱心传递者,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传递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但如何有意识地成为爱心传递者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心。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克服自私心理。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3.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爱心传递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提前通知家长,让学生在家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爱心传递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爱心传递者?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传递?爱心传递有什么好处?”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爱心传递者。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3)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老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1)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2)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老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本节课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懂得了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编制人:时间:年月日
3.情感与态度
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三、教学过程





通过播方课件PPT视频或者志愿者活动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爱心人士,同时也激发同学们争做爱心人士的激情。







1.展示教材64页图片。
老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
2.老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
(1)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2)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通过故事情节的呈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内容:故事《爱心的传递者》、学习活动设计。

2. 教学资源:幻灯片或图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板书、录音设备(非必需)等。

4. 教学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以及适当的座位布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提前准备一幅简单而有趣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幅图片给他们的感觉是什么。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讨论对他人是否关心以及乐于助人的价值。

2. 故事呈现(20分钟)接下来,我将通过故事《爱心的传递者》来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公德和成为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在讲述故事之前,我会让学生打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找到相应的故事页面。

然后,我会以生动的方式叙述故事,并利用幻灯片或图片等辅助工具来展示故事情节。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仔细听,留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道德冲突。

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讲述完故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我会给予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们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故事中的谁是一个爱心的传递者?你们对爱心有什么理解?”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观点。

4. 认识重点与遗憾(15分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带领学生总结他们认为是故事中的爱心的传递者的特点和行为,将重点整理到教学板书上。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冲突,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正确的决策。

5. 分组表演与分享(30分钟)接下来,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或角色编写一个小短剧,并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装。

每个小组将在课堂上表演他们的小短剧。

最新整理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最新整理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3、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难点: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歌曲《爱的奉献》等。

预习要求:了解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 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三、传承雷锋精神1、阅读教材66页的故事:《雨中送母子》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传递者》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传递者》教案

《爱心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2.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小笑脸。

2.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雷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师:同学们,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啊,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希望同学们学完后.都能做“爱心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课件出示公益献血活动.抗震救灾活动、给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奉献爱心的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观看图片.分享感想。

3.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4.学生在班级内跟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5.师: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大家在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动和感激之情。

那大家有没有主动帮助过别人呢?6.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7.全班投票,评选“爱心大使”,给帮助别人最多的同学送上小笑脸。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发孩子们的爱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的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和奉献。

]三、自主行动,传承雷锋精神1.师:刚才,我们把小笑脸送给了爱心大使。

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6页的-组图片,它展现了雷锋权权“雨中送母子”的事迹,你还知道雷锋权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学生积极发言。

3.教师课件出示雷锋事迹。

4.学生代表发言,讲述雷锋事迹,并且倡议同学们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观念。

但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地去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过程,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贴纸等。

4.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关于一个孩子如何关爱身边的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是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互相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对于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爱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爱心,并了解分享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行善的美德。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心。

2.培养学生分享爱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心中发掘爱心,学会分享爱心。

2.让学生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拉近师生关系。

2.看图片:老师呈现一张充满爱心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

3.导入问题:老师带着问题向学生导入本节课主题,“什么是爱心?”步骤二:探究1.定义爱心: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爱心》一词代表什么?老师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详细解释爱心的含义和作用。

2.爱心传递:切入实际故事,让学生听取分享爱心的故事、传递爱心的心情。

3.课外作业:以小组形式,跟家人讲述一个曾经见过的爱心故事。

步骤三:交流1.分享故事:老师安排学生分享各自的故事,让学生利用种种方式,表达和传达这些爱心故事。

2.组织讨论:针对性提出教育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爱心概念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爱心对人和社会的意义。

2.回答问题:以课堂问答形式,引领学生总结关键点,例如:如何分享爱心、如何让爱心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染等。

步骤五:作业1.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写下一个爱心故事。

2.找出自己身边的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

教学评价1.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参与和分享,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互动教学,帮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和学会表达自己。

3.引导学生以书写、口语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展现和表达自己的爱心,同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区、学校和其他公益事业。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关爱他人”这一主题,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内容包括:
1.关爱他人的意义:讨论关爱他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影响,以及关爱他人对社会的作用。
-公民素养的内化:将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法规等公民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举例: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时,可以设置模拟社区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和行为。在讲解人文关怀时,可以通过分享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他人的温暖和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激发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2.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他们具有人文关怀的品格,尊重、理解、关心他人。
3.沟通与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道德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爱他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爱他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下道法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三下道法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健全人格: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3.责任意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的智慧和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健全人格: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的智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入1.前不久,海门区组织了“最美瞬间”的摄影活动,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都积极参与,用相机记录下了生活中许多的美好,会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你看到了什么?哪些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美都蕴含着一个字叫作“爱”。

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今天,就请你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3.揭示课题:爱心的传递者(二)生活处处有爱心1.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2.从情境中感受爱心:情境一:放学了,雨下得特别大,小方没带雨伞,小丽和小方同打一把伞回家。

情境二∶邻居的阿姨买菜回家,双手都提着菜。

小娟看见了,主动帮阿姨开门。

情境三:美术课时,小美忘带彩色笔了,小美的同桌小强主动将彩色笔借给小美用。

情境四:小华乘公交车去上学,突然上来一位老爷爷小华赶紧给老爷爷让座。

小结:爱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板书:生活处处有爱心)3.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你当时有何感受呢?(1)先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爱。

遇到困难时,邻居叔叔的搭把手,陌生人一句温暖的鼓励。

这些显而易见的爱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温暖与力量。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的理解和实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情境,但如何主动成为传递爱心的人,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传递爱心是一种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爱心,学会感恩。

4.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关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4.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表现,反思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道具,如爱心卡片、礼物等。

3.准备教学PPT,包含教材内容、图片、动画等。

4.安排课后小结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爱心传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爱心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案例,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等。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讲述一个富有感染力的爱心传递故事,如“雷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递爱心的,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案例,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项爱心传递活动,如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为社区老人送温暖等。
4.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总结自己在传递爱心过程中的成长。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事例中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爱心传递的?(2)你觉得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锻炼沟通能力,提升道德素养。
3.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传递爱心过程中的收获,提升自我认知。
教学策略:与语文老师合作,让学生撰写关于爱心传递的作文;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创作以爱心为主题的画作,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
6.持续关注,家校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使爱心传递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习《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习《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习《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并理解爱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并激发他们传递爱心的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学生们阅读《爱心的传递者》这篇故事。

2. 讨论与分析:学生们参与讨论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3. 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4. 小组合作:学生们分组完成一项小组合作任务,通过合作传递爱心。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入本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和认识。

步骤二:文本阅读(10分钟)- 学生们阅读《爱心的传递者》这篇故事,可以按照小组或个人阅读。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们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们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步骤四:角色扮演(15分钟)-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

-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展示角色的对话和行动。

步骤五:小组合作(15分钟)- 每个小组完成一项小组合作任务,任务内容为通过合作传递爱心。

-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具体的传递方式,如制作贺卡、写信等。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们分享小组合作任务的成果,并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体会。

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爱心的传递者》2. 分组角色扮演材料3. 小组合作任务指导书4. 教师准备的课堂展示材料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的成果和合作情况。

3.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总结。

拓展延伸- 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探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和帮助他人。

- 学生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个机会做一件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事情,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对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关爱的经历,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的方式和途径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传递爱心,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锻炼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爱心卡片、礼物等物品,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教室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出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观看并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行动传递爱心。

如:制作爱心卡片,送给班级里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彼此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5.拓展(10分钟)分享爱心传递的故事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我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讲述身边的真实故事,如同学之间的互助、社区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温暖。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典型的爱心传递案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直观的体验,从而引发他们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爱心传递的意义:阐述爱心传递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爱心传递者的责任。
3.爱心传递的方法:介绍一些实用的关爱他人方法,如倾听、关心、帮助等,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爱心。
4.案例分享: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爱心传递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他人。
(三)学生小组讨论
2.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份爱心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中践行爱心。
3.课后反思: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方面的表现,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五、案例亮点
1.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学案例紧紧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将关爱他人、爱心传递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道德情感的培养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关爱他人,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优点和成长空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成长。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道德素养。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爱心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发现并模仿身边的爱心行为,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 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爱心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重要性。

-难点内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爱心行为,并使其成为习惯。

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爱心故事,激发共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爱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爱心付诸实践。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吸引力。

4. 教学资源-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小组讨论管理:设定讨论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发言机会,鼓励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采用表扬和提醒相结合的方式维持纪律。

-激励策略:设立“爱心之星”评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与爱心传递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记录一周内的爱心行为”。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一定比例关于爱心传递的题目,检验学习成效。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反应和参与度。

-分析教学效果,识别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规课程《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 培养学生传递爱心的意识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强化爱心传递的概念。

2. 学习新的爱心传递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3. 分析现实生活中爱心传递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爱心传递?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传递爱心的?”2. 教学新课:介绍新的爱心传递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

3. 案例分析:呈现现实生活中爱心传递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爱心传递经历。

4. 互动环节: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接力,每个学生说一句关爱他人的话,然后将爱心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爱心传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关爱他人能力。

3. 搜集学生对于爱心传递的感悟和反思,分析他们的道德素养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故事素材: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2. 爱心传递案例:用于教学新课和案例分析。

3. 互动游戏或活动道具:用于实践环节。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力量。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爱心传递经历。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爱心传递的榜样。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

2.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3.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小组交流汇报、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难点: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寻找最美瞬间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画面经常一瞬而逝,所以老师常常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张的图片。

(播放五张图片)哪张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回答(捡垃圾、擦栏杆、推老人、抱孩子、志愿者)。

2.这些美里都蘊含着一个字叫做一―爱。

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你们看(出示雷锋图片)你们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吗?4.同学们,“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的代名词。

毛主席曾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现在每年的3月被定为学雷锋月。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最美图片和了解雷锋,初步感受爱心。

】二、身边的爱心(一)雷锋的足迹1.如今有人却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浩浩身边出现的雷锋足迹。

(播放视频《浩浩与雷锋》:阿姨借手机、朋友借笔、同学捡卡、摔倒扶起)2.在浩浩的一天中你发现了雷锋的足迹了吗?(生回答)3.从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我们知道浩浩的一天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现在如果还有人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你会怎么回答呢?看来雷锋叔叔是走了,可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并没有消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4.同学们,当你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是否有人向你伸出过援助之手?有谁愿意说说你得到过的帮助吗?(生回答,师相机追问感受)(相机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5.根据板书小结:看来大家都得到过帮助,在得到帮助时你的心里有(手指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是啊,生活因爱而温暖,爱就在我们身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
心的传递者》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着》教案设计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单元要求中提到“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话题是“善于帮助别人”,从两个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分别是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事例,和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需求的事例。

在此基础上以“小贴士”和“阅读角”提醒学生该如何正确关爱他人。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他们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施教的。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首先需要了解他人的需要。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2.难点是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准备:PPT
七、教学过程
10爱心的传递者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充满爱,大家都愿意为为身边的人和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有时候你的好心帮助换来的未必是感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爱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

二、理解感知
1.活动一:我来帮你(看一看,演一演)
图中有两位同学都遇到了困难,可是面对“我来帮你”的话语都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接受他的帮助?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如果让你来帮助这位小朋友,你该如何做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内容讨论并安排角色演一演,一会儿分享给大家。

看了演出,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那位同学帮助别人的态度。

小结:同学们,要想让我们的爱传递,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

(板书)
2.活动二:用心了解(播一播,访一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