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3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 C . 依 靠 群 众 , 大 家 2.当前,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
1.该条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的
()
第4题,“生物”是关键词,这就排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因为它们制定的目的是控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执行各种专门的环境法而制定的技术规范
5.下列有关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中,属于环境保护途径的是
()
(2)
________年12月10
_________、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是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专门针对草原制定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故它既是一部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又是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课前·新知预习
• 一、宪法与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 1.宪法。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生活国环境家 保 护生态和环境改 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防治污染和自然其资他源公害”。 • 动(2物)第九条植规物定,“国家保障 ____________的 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 ________和 ________。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
• 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 C.《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 • D.《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思维导图】 • 【答案】B
• 1.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 2.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
3.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
高中地理教案:如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如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们共同的关注焦点。
然而,随之而来的经济负面影响以及社会、环境问题亦日益凸显,这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福祉和发展。
如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为大家针对这个主题讲解相关的高中地理教案。
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环保和经济博弈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过于依赖资源的消耗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早已面临着无法持续的困境。
我们需要在生产与生态上的双重考虑下,为经济发展带来更为积极的正面影响。
1、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运动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方面的飞跃,环境保护工艺也在日益完善。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多元社会中,我们不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科技的使用,并积极组织有关环保的公众活动,引导大家相信环保措施是可以对经济发展加分的。
2、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建设政策引导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稳定地进行,促使可持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我们需要建立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的政策体系,以此推动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协调好环境和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遏制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
二、倡导绿色消费与节约资源中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也是一个物质消费目标不断提高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渐营造出一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引导大家意识到环保理念与能源节约的重要性。
1、推广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指的是更环保、更节能、更健康的消费方式。
我们应该加强绿色消费意识引导,通过正义、方便、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并疏导消费者购买不健康、不环保的产品。
2、实行能源节约政策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行能源节约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环保科技应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环保科技得到了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新型的环保科技不断涌现,并且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产业。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十校联赛”一等奖
教学重点
1.环保法体系的构成。
2.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教学难点
模拟课堂的把握。
教学准备
1.安排模拟法庭的同学,指导学生查找法律资料,并简要的熟悉法庭审理流程。
2.课前分组,选好负责人,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并制成PPT。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案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青山市东西湖区农场2227户梨农一直靠种植梨树为生,作为该省的水果生产基地,该区梨子的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的前列。但从2007年公路部门在107国道东西湖区路段栽种桧柏后,梨子收成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春末夏初,梨园大面积爆发梨锈病,13000余亩约115万株梨树全部绝收,14年依然绝收,15年的收成也受到严重影响,给当地梨农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为此,青山市东西湖区农场2227户梨农将该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青山市公路管理处等七家行政机关起诉至青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立即清除国道沿线栽种的桧柏树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教师点评】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了解了一定的环境法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环境案件的审理中,并且也了解到了我国履行某一个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具体情况。我们学环境法就是为了更好的懂法、守法、能将法律付诸于保护环境的实践中。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留住我们身边的青山绿水。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一节环境管理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环境管理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主要原则和制度的现实意义。
体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手段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概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2)目的: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3)类型①按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等。
②按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划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等。
2.环境管理的手段(1)行政手段: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法律手段: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如我国宪法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3)经济手段: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二、我国的环境管理1.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主要原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3.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
一、判断题1.环境管理的目的只是发展经济。
( )2.环境管理按照管理的范围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 ) 3.运用税收、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直接管理环境,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4.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5.“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出台最早、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环保基本法律制度。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答案:C7.政府部门依法关停污染企业的做法,属于环境管理范围的( )A.区域环境管理B.资源环境管理C.部门环境管理D.环境技术管理答案:C8.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B.对企业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答案:C9.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B.综合治理环境污染C.禁止对生态环境利用D.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答案:D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所谓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是指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大体形成,已远不是单项制度的"构件"的简单堆砌,而是以座由新老制度构成的结构初具规模的"大厦"。
老三项制度1、"三同时"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制度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新老八项制度的配套运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防止新污染和破坏的两大"法宝",是我国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
"三同时"制度是在我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它是中国的独创,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确立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
1973年,经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正在建设的企业没有采取防治措施的,必须补上。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学案(人教版)
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思考】淡水资源有哪些供给服务功能?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功能的极限。
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填图】毁林开荒可以引发恶性循环,在框图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三、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环境安全问题(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逐步加剧导致的。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1)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降低环境问题程度;减小人类社会的可能性。
四、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强化的预警和防控: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3.妥善处置事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制度。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说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典题精研[典例1] [2021·北京卷,20]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高二地理下学期备课精选课件
涵盖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资 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和国际合作 等多个门类。
图3-22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层次结构
我
分类层次体系
国
环
宪法
我国的根本大举法例,具有最高法律 宪法效第力九。条环和境第立二十法六的条基是础环和境依保护据条。款
境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发展趋向:未来将逐渐完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由政府、企业、公 众共治的环境管理体系。
活 动 P118
国家重点生 态功能区
✓ 水源涵养 ✓ 水土保持 ✓ 防风固沙 ✓ 生物多样性维护
图3-25 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
活 动 P111 “千湖之国”——芬兰
1. 分析芬兰人均能耗较高的原因。 2. 为什么芬兰要重点治理水体污染? 3. 说一说芬兰环境保护工作的可借鉴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法 律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征收排污费环暂境行办保法护》《法水规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
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法 规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办法》
体 系
第四节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是为了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 全而制定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法规、政策、 制度、规范、标准等,用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 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 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办法》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教材案例1导入新课——认识环境管理。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74~7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7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76~7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建议方式:同学间可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点”。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
步骤3:教师通过[例]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75表5.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环境管理”,总结方法规律。
步骤5: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4: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单靠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1.“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提示】政府。
1.环境管理的对象(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相继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循的一套规范与规定,其目的是通过制度化管理手段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履行环境责任,减少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1.环境管理政策:企业应明确环境管理政策,并将其贯彻于各级管理决策中。
环境管理政策应包括企业的环境保护理念、环境目标与方针、环境管理责任等内容。
企业领导应根据环境管理政策的要求,将环境保护列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切实履行环保责任,推动企业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环境管理组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环境管理职责、权限和责任,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应设立环境管理部门或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应建立环保委员会或环保小组,加强内部环保协调。
3.环境管理方案:企业应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方案应包括风险评估、环境监测、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4.环境管理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程序,明确环境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
环境管理程序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环境监测方法的确定、环境管理信息的收集与报告等内容,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5.环境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管理措施包括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等内容,促进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6.环境管理监督: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环境管理监督包括监测环境指标、检查环保设施、评估环境风险等内容,确保环境污染和破坏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023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手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地理专题
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专题01 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知识点1: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3: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①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
①能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①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缓慢。
①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攀高。
①能源消费模式不经济,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石油供需关系变化①20世纪60年代之前,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①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进口国。
③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④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俄罗斯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石油安全问题原因①出口国社会动荡。
②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③石油长距离运输。
3.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易错点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易错点2:资源供给和消费方面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2)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易错点3:金属资源开采一般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稀土为例)1.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1.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全球范围内工业革命以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落实所发挥的作用,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通过参加户外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结合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具体的环境保护实施计划或对已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价。
(地理实践力)4.结合案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对环境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发挥的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一、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环境保护概念:环境保护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环境问题(1)产生: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界中,如果超过了自然界本身及人工的净化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正常生长。
(2)本质: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3.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传统工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生态环境大范围遭受破坏,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
(2)第二阶段: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国际上的环境保护运动,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多方面的冲击。
(3)第三阶段: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人类开始对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以1972年至2012年间的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二、国际环境保护1.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许多国家成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的顺利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2.三同时制度
我国先后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针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并积极采取措施履行公约。
二、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1.征收排污费制度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材料】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
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
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我国NGO活动情况:
①发展非常快(注册的已超过2000个)
②活动活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③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
④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它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问题。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同时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3)在这lO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的变化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核。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读出表格中给出的信息,再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回答。
【答案】(1)10森林草地
(2)森林草地覆盖率降低,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3)每公顷平均产粮减少,主要是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造成;人均产粮减少,主要是人口增长快于粮食总产量增长的结果
(4)加强植树种草,绿化工作制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